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导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课标解读
(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3)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
【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收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方福利制度、美国新经济的当前状况,并与本课知识相联系。

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探究西方福利制度给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结构图示法:绘制本课知识网络体系
3.感悟发: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并培养自身历史使命感,增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名词解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做的局部调整。

【基础知识考查】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________________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____________,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特点:普遍奉行__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作用: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

4.调整:70年代初,欧美各国出现“______”现象,各国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____”。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____________ ,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二战后普遍实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作用:使穷人受惠,对____________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_____________的部门。

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和__________ 的提高,扩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
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经济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

2.美国出现“新经济”
(1)原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2)含义:以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背景: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环境。

(4)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5)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重难点精要】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这方面的理论准备,如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等比较充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二战”后欧洲出现的工党、社会党政府的经济结构改革措施──国有化政策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标志。

其次,“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

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第四,“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2)特点: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

②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

2.对福利制度的评价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2)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

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

第三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

第四,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学以致用】
【例1】(2013安徽卷,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本题以图表切入考查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使得美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本题选择A项,D项错误。

美国“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B项错误。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般指20世纪50—70年代,所以不能代表图中②阶段,故排除C项。

【例2】(2013大纲全国卷,23)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考查考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A、B、D三项,三项均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选C项。

【例3】(2012浙江文综,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例4】(2012年海南卷历史,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解析可不是考点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从题干中的时间看A项不正确(欧洲战场),B项中工党的纲领更能得到选民的支持,而且是工党获胜的内在原因,所以是正确的。

C项不是内在原因,D项表达的局面保守党和工党同时面对,并不能成为选民支持工党的主要原因。

【学习拓展】
1.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

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

2.林顿总统经济报告(节选)
美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一直在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之间徘徊,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基础知识考查参考答案:
【考点概括梳理】凯恩斯主义公共开支国家干预黄金时期滞胀混合经济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服务开支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增长最快经济竞争力经济周期性波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