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潜,字元亮”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沿着)(航行) 2夹岸数百步(两)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5复前行(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 林尽水源(尽头) 8初极狭(刚)(狭窄) 9才通人(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全、都)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就)17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全、都)19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23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筵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27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28处处志之(做标志)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志)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不久)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 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遂迷(终于)39后遂无问津者(问路)(渡口)三原文填空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参考答案: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译、题解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译、题解

【题解】《桃花源记》选⾃《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晋末南宋初的⽂学家。

⽣在晋末战乱的年代,陶渊明不但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且以⾃⼰不愿同流合污的⾼尚志节,树⽴了⼀位洁⾝⾃好的诗⼈的形象,被后⼈称为“靖节先⽣”。

陶渊明青年时代,家境贫困,在⼏次出仕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了官场的腐败⿊暗。

在他做彭泽县令时,那⾥派⼀个督邮到县,县⾥的⼩吏叫陶渊明“束带相见”,表⽰尊迎。

陶渊明不愿为五⽃⽶折腰,毅然辞职,写下的《归去来兮辞》,以⽰和污浊的官场决裂。

陶渊明向往着⼤⾃然,喜爱农村⽥园躬耕的⽣活。

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产,接近普通的农民,写出⼤量诗歌所映农耕⽣活、描绘⽥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学的第⼀位⽥园诗⼈。

在他的散⽂创作中,也有不少描写淳朴的农村景物、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然的作品。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清新⾃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们当作⼀篇独⽴的散⽂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注译】桃花源记〔桃花源:地名,作者虚构的理想化佳境,据说在今湖南省桃源县。

记:游记。

〕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晋太元中:晋代太元年间(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武陵⼈: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带)⼈。

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作为职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缘yuán):沿着。

溪:溪流。

⾏:划⾏。

忘路之远近:忘掉了路程的远近(句⾸省略主语“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逢:遇见。

夹岸:夹溪两岸。

数百步:⼏百步。

中⽆杂树:当中没有别的树(只有桃树)。

芳草鲜美: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杂错。

〕渔⼈甚异之。

〔甚:副词,⾮常。

异:奇怪。

形容词⽤为动词,意动⽤法,即“以(之)为异”,意思是“认为(它)奇异”。

之:代词,这些,代指”桃林美景”。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 阅读答案附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 阅读答案附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阅读答案附翻译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麾:指挥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致:招致,使来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B.C.D.3.把中画横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8分)(1)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海淀初二下期中)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注释】①涩:不通畅。

①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①陇:通“垄”。

①牧竖:牧童。

①髹(xiü)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中人语.云不深解吴语.一语.双关B.不足为外人道.也首有亭当道.道.听途说C.竹树环.合四山回环.环.环相扣D.复行.数十步真行.画图中日行.千里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文言文阅读(讲义解析版)桃花源记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文言文阅读(讲义解析版)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知识集结知识元《桃花源记》知识讲解一、陶渊明1.名号: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2.成就: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

二、《桃花源记》相关考点(一)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注释:缘:沿着,顺着。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属:类。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要(yāo):通“邀”,邀请。

(通假字)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9课《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9课《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汇编含答案

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
(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
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七、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烈反差的句子。(1 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2)每到夏天,走到湖边欣赏荷花,都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附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
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2)今吾子又死焉。
20.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
21..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1.(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有的人(4)这或此2.B
3.(1)老人和孩子,都神情愉悦,过得很快乐。。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 呢?
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 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 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 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 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
有和。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
么?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 ,完成5〜9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附答案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附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6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2021东城二模)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欲穷.其林山穷.水尽图穷.匕见B. 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一格C. 便扶向.路欣欣向.荣晕头转向.D. 欣然规.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2.(2021东城二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甲】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洞穴)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渔人)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起来。

理解:山洞起初极其狭窄,没有一点光,往里走了几十步才宽阔明亮起来。

【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理解:桃花源中家家热情好客、真诚淳朴,都用好酒好饭来款待渔人。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标记下来。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 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 定。
• 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 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 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 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 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 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 好的兵械。”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陈涉世 家》等文章内容。
• 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 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 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 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 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 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 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 正造福于百姓。
同“邀”,邀请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 确实 终于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 和晋朝了。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 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 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 人也 生于忧患
•C
• 3、翻译下面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
•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 (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
一点也不缺少。
• 4、阅读理解。

专题05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5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桃花源记(节选)(东晋)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与元微之①书(唐)白居易仆去年②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③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去年:指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

③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绝境..:(3)周.于舍下:(4)不能殚.记: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4.两文作者都表达了对所描写景色的喜爱,但这份“喜爱”是完全一致的么?请结合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专题22 桃花源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2 桃花源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2 桃花源记(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尝.采药至衡山。

2.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有人迹,异之。

3.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两文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愿望?【答案】1.整齐的样子曾经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桃花源记》全解析

《桃花源记》全解析

《桃花源记》全解析《桃花源记》:作家作品+翻译注解+问题简答+文言知识归类一、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

有《陶渊明集》。

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二、翻译注解第1段:写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以及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渔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3、【原文】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奇,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注解】①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比较阅读答案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比较阅读答案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比较阅读答案“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比较阅读答案“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比较阅读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原卷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原卷版通用版)

桃花源记(一)(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

②颍水:地名。

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④易:改换。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陶潜字元亮阅读及答案

陶潜字元亮阅读及答案

陶潜字元亮阅读及答案陶潜字元亮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堪:忍受,禁得起B.素简贵,不私事上官私:暗地里C.既绝州郡觐谒觐:拜见D.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1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3分) ( )①征著作郎,不就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陶潜,字元亮”比较阅读
答案
《桃花源记》“陶潜,字元亮”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
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①适②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③畜素琴一张,
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缘溪行缘:
(2)屋舍俨然俨然: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9、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
反差的句子。

(1分)
20、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
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参考答案:
17(1)沿着(2)整齐的样子18、(1)里边(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1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0、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这反映了他无
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21、(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
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