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地层系统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ãngxìtǒng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

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

“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

“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

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îu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

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

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îu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

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

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

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

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白垩纪

白垩纪

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在白 垩纪开始出现、散布,但直到 坎潘阶才成为优势植物。蜜蜂 的出现,有助于开花植物的演 化;开花植物与昆虫是共同演 化的实例。榕树、悬铃木、木 兰花等大型植物开始出现。一 些早期的裸子植物仍继续存在, 例如松柏目。南洋杉与其他松 柏繁盛并分布广泛,而本内苏 铁目在白垩纪末灭亡。
白垩纪时间的划分
白垩纪的划分以欧洲海相地层为依据,最 初以菊花石为标准分6-7个阶,后来将某些 亚阶升级,增加到现在的12个阶,但仍有 人习惯于把下白垩统下部的4个阶合称为尼 欧可木阶。上白垩统中部的康尼亚克、桑 顿和坎潘 3个阶合称为森诺阶。在这12个 阶中可划分出53个菊石带,近年来又
以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为白垩 纪分阶、分带以及洲际对比的重要依 据。
白垩纪的岩层结构
白垩纪的海平面变化大、气候温暖,显示有大面积的陆地由温暖的 浅海覆盖。白垩纪是以欧洲常见的白垩层为名,但在全球其他地区, 白垩纪的地层主要由海相的石灰岩层构成,这些海相石灰岩层是在温 暖的浅海环境形成。高的海平面会造成大范围的沈降作用,因此形成 厚的沉积层。由于白垩纪的地层厚、时代较近,全球各地常发现白垩 纪地层的露头。白垩纪地层中常见白垩的成分。白垩是由海生颗石藻 的钙质外壳微粒(球石粒)沉积而成;颗石藻是种白垩纪常见的藻类。 白垩的质地并不坚固,因此这些沉积层的质地松散。这些地层还包含 石灰岩、砂质岩。这些地层可发现海胆、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 动物(例如沧龙)的化石。
陆栖动物
动物界里,哺乳动物还是比较小,只是陆地动物的一小 部分。陆地的优势动物仍是主龙类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 它们较之前一个时期更为多样化。最典型的是翼龙,翼龙 目繁盛于白垩纪中到晚期。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会飞并很可能是温血动物。中 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 翼龙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 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 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 膜。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 用。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5指退化消失。 支撑翼龙飞行的翼膜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后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 —鸟类和蝙蝠类翅膀结构。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 0世纪初,英 国古生物学者曾推测,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并与鸟类恒定的生 活习性,使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一些翼 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 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 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地史演化特征探讨摘要: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六盘山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

地层区划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

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构成。

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位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白垩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白垩纪初期(三桥期)以陆相冲积扇主,早期(和尚铺期—李洼峡期)发育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沉积,气候由干热逐渐转向温湿;中期(马东山期)湖泊发育到鼎盛时期,此时湖水最深,湖面最广,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晚期(乃家河期)为湖泊衰亡期,发育半深湖相—咸化湖泊相沉积。

乃家河期末,晚期燕山运动使盆地抬升,湖泊迅速消亡,结束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关键词:白垩纪沉积相沉积环境地史演化六盘山地区六盘山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地层区划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

白垩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属内陆湖泊(凹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及咸化湖相。

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构成。

各时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反映了当时的构造古地理环境,其垂向叠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地史演化特征。

1 沉积相特征1.1 三桥组沉积相三桥组以粗碎屑岩为主体,具冲积扇亚相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根和扇端亚相。

(1)扇根亚相。

三桥组主体属扇根亚相沉积。

组成岩性较为单一,为灰、深灰色块状粗—中砾岩、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粗砾岩、紫红色块状—厚层状巨砾岩、巨—粗砾岩及粗砾岩。

砾石杂乱排列,无定向性,局部略具叠瓦状排列,有时显示正粒序层,砾岩呈杂基支撑、基地式胶结类型,为白云质、钙质胶结。

(2)扇端亚相。

主要由紫红色中—细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质泥岩组成。

砾岩特征与扇根亚相砾岩相似,只是粒度细一些;长石石英砂岩多呈透镜状,时含细砾,发育平行层理、大型板状斜层理。

定义白垩纪的白垩层的形成和来历

定义白垩纪的白垩层的形成和来历

定义白垩纪的白垩层的形成和来历从定义'白垩纪'的"白垩层"的形成和来历,从而就可以知道英国人是怎样在定义'白垩纪'上胡说八道的了!.很多朋友都知道:侏罗纪比白垩纪早了近一千万年.侏罗纪(约2.08亿年到1.44亿年前)/白垩纪(约1.35亿年到6500万年前)两者紧紧相联,中间的差值为过渡时期…今天我们就要揭示给大家其中一些奥秘,也就是:英国人是怎样在利用"白垩层"的形成和来历在定义'白垩纪'上胡说八道的了.大家首先来看看现在"世界上"的'传统'看法:.【侏罗纪--恐龙时代】(约2.08亿年到1.44亿年前)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

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

【白垩纪--恐龙灭绝时代】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是恐龙由鼎盛走向完全灭绝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层而称为"白垩系",白垩纪因此得名…大家还知道: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今译汝拉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

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

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

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的较长一个阶段。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海相侏罗纪地层富含化石,特别是菊石类特征明显,保存完全。

据此,1815年,英国的W.史密斯提出利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见解。

1842年,法国的A.C.多比尼提出比统更小的年代地层单位阶,并命名了侏罗纪大部分阶名。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收稿日期] 2004Ο07Ο01;[修订日期] 2004Ο08Ο26[作者简介] 尹殿奎(1965-),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1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尹殿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

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

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湖相沉积;淡水化石;油气;白垩纪;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P53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Ο2427(2004)03Ο0001Ο05华力西晚期—早印支运动以后,西伯利亚板块、长白山—张广才岭地体添加带拼贴为一体,进入了濒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阶段。

由于受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北西方向向大陆俯冲作用,形成了区域构造以北东方向为主的构造轮廓。

松辽盆地正是这北东向隆—拗相间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辽盆地的发生—发展—衰亡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白垩纪地层组合。

地层层序较全,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是盆地的主要岩系。

沉积特征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生油和含油岩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淡水生物化石,自下而上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

其底界不整合于侏罗纪火山岩系或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1 主要岩性特征松辽盆地具有明显的断拗盆地的特征,按其构造单元分区可划分为西部斜坡区、中央拗陷区、东部隆起区。

登娄库组、泉头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区,即农安、德惠以东地区;青山口组、嫩江组多分布在中央拗陷区,特别是长岭、农安、前郭一带;四方台组、明水组分布在白城—洮南以东地区,也就是西部斜坡区。

各组的岩性如下:登娄库组(K 1d ) 它组是松辽盆地沉降初期形成的一套河湖相碎屑岩沉积。

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的梨树吴家屯、怀德五台等地。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地层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具有一定规律性和时代性的岩石层序。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是对地层进行划分和组织的基本单位,它根据岩石层序的特征和时代性等因素对地层进行分类,以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下面将按照地质年代从古到今的顺序,分别介绍地层系统分类单位。

一、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分类单位1. 古元古代地层系统:古元古代地层系统是地质年代的最早阶段,包括地球表面以下约4600万年的岩石层序。

其主要地层包括太古宙、和田群、冈底斯地层和江山期地层等。

2. 寒武纪地层系统:寒武纪地层系统是距今约541-485.4万年的地质年代,也是生命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其主要地层有新元古代地层、震旦纪地层、寒武系地层和寒武纪地层等。

1. 奥陶纪地层系统:奥陶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三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85.4-443.8万年。

奥陶纪地层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和上奥陶统三个地层单元。

2. 志留纪地层系统:志留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四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43.8-419.2万年。

志留纪地层包括下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上志留统三个地层单元。

3. 泥盆纪地层系统:泥盆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五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19.2-358.9万年。

泥盆纪地层包括下泥盆统、中泥盆统和上泥盆统三个地层单元。

4. 石炭纪地层系统:石炭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六个地质年代,距今约358.9-298.9万年。

石炭纪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中石炭统和上石炭统三个地层单元。

5. 二叠纪地层系统:二叠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98.9-251.9万年。

二叠纪地层包括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三个地层单元。

三、中生代地层系统分类单位1. 三叠纪地层系统:三叠纪地层系统是中生代的第一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51.9-201.3万年。

三叠纪地层包括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个地层单元。

2. 侏罗纪地层系统:侏罗纪地层系统是中生代的第二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01.3-145.0万年。

白垩纪古地理

白垩纪古地理

我国东部白垩系沉积有何特点?中国东部白垩纪是第二沉降带形成的时期。

主要有松辽,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

辽西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该地区火山喷发后,地壳的回沉,底部为盆地初始沉降形成的砂砾岩,往上为黄绿色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含油页岩,属湖泊沉积,产著名E-E-L动物群和淡水软体动物,与底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下白垩统中、下部为沙海组,阜新组为大型湖泊沼泽砂泥岩含煤沉积,是我国白垩纪重要的成煤区。

下白垩统上部孙家湾组为冲积相的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砂页岩,表明盆地被充填萎缩封闭。

孙家湾组与下伏阜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代表燕山运动II幕。

其后大型坳陷盆地转换至松辽盆地,形成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松花江群。

松花江群下伏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在层序、化石组合、磁性地层上部可与辽西对比,松花江群泉头组在横向追索与孙家湾组可直接相连。

在气候上同属干热气候,与全球气候最高温度的阿尔布期暖热气候一致。

青山口期、盆地加速沉降,水体加深,海泛型动物化石出现,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夹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油页岩,菱铁矿透镜体,产淡水半咸水无脊椎动物、鲨鱼牙和半咸水鱼类化石。

青山口期后盆地一度抬升,往上姚家组棕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灰白色粉砂岩,水体变浅。

往上嫩江组水体进一步加深,并发生海泛,形成以灰黑色,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夹油页岩,粉砂岩的湖泊沉积,含淡水及半咸水动物化石。

上白垩统松花江群上部四方台组与明水组是一套河流冲积相的综红色,杂色泥、页岩,夹砾岩、砂岩及少量黑色泥岩,代表盆地被充填后形成的冲积平原沉积。

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纪成煤期重要的聚煤区,上白垩统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

松辽盆地白垩系由7个湖水进退构成的陆相沉积层序。

最大水进期位于青山口底部和嫩江组下部的代表深湖——半深湖沉积的油页岩,菱铁矿结构条带(凝缩段)其中含有半咸水动物化石的层段,说明曾有短期海泛作用,与广海连接。

此外,华北一苏北盆地以红色及杂色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夹有火山岩,而江汉盆地以红色膏盐沉积为特征,为河湖碎屑岩沉积夹膏盐层,粤北发育晚白垩世小型盆地,以南雄为代表属以河湖环境的红色粗碎屑沉积为主,富产恐龙蛋化石。

白垩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简述

白垩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简述

地 层 学 杂 志 2005年4月JOU RNAL O F STRA T IGRA PH Y第29卷 第2期白垩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简述①王启飞 陈丕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8)摘 要:简述国际白垩纪年代地层和地质年表研究现状,介绍马斯特里赫特阶、土仑阶和赛诺曼阶底界的GSSP 及其生物地层学标志,其他阶推荐的GSSP 定义标准以及中国陆相白垩系建阶进展。

评述白垩系地质年表方案,根据我国辽西地区义县组尖山沟层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考虑以125M a 作为白垩系底界的年龄标准。

关键词:白垩纪,年代地层,同位素测年,国际地层表,陆相地层,建阶,中国中图法分类号:P 53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959(2005)022*******①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N o .40372008)及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 2000077700)资助。

文稿接受日期:20042122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201221,2005203202。

一、研究概述 白垩纪(C retaceou s )为中生代最后一个纪,此间全球生物界、古地理和古气候均发生急剧变化。

大规模大陆漂移和构造变动,使得侏罗纪形成的新特提斯洋开始进入消减萎缩阶段,南大西洋扩张加速,南方冈瓦纳大陆解体加强(刘本培等,1986;B arron ,1987)。

白垩纪亦是地史上根据岩性命名的第一个纪,其名称C retaceou s 来源于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沿岸的白垩层,这种白垩层属于地史时期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质地细软。

比利时学者D ’Om aliu s d ’Ho lloy (奥马利达鲁瓦)(1822)创建的法文词T errain s C r étac és ,英文词C retaceou s 都源于拉丁文C reta ,即白垩土或石灰。

白垩纪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的地层系统
白白陆陆生生生生海海生生生生中国的白垩系中国的白垩系东东活活动动带带晚白垩世的西藏地区晚白垩世的西藏地区中国的白垩系柱状对比中国的白垩系柱状对比中国的白垩系中国的白垩系贵州的白垩系贵州的白垩系主要出露在一些河谷盆地和主要出露在一些河谷盆地和2000m2000m以上的高原面上其面以上的高原面上其面积一般不大属山间断拗或积一般不大属山间断拗或断陷盆地堆积
白垩纪的生物界
陆生植物:

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植物群的延续和发展。早白垩 世晚期已普遍出现的被子植物,至晚白垩世占有统治地 位,呈现出新生代的面貌——新植代。
脊椎动物:

恐龙类仍繁盛,早白垩世与晚侏罗世也呈连续发展,至 晚白垩世迅速演变和显著的特化。哺乳类缓慢发展,鸟 类已经出现。
总貌与侏罗纪相近,仍与菊石、瓣鳃类为主。菊石类在 晚白垩世马显著特化。
海生无脊椎动物:

陆生无脊椎动物:继续繁盛,以出现大量的新
白 垩 纪 的 陆 生 生 物
白 垩 纪 的 海 生 生 物
中国的白垩系
东 部 火 山 沉 积 层 序
西 部 大 型 盆 地 的 白 垩 系
西 藏、 台 湾 的 海 相 白 垩 系

嘉定群: 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间夹紫红色泥岩 组成的十个大小不等的间断性旋回,属 泛滥性河流相的沉积。

贵阳小区
(自下而上) 惠水组 由山麓洪积-河流-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 砂岩和泥岩组成。

扎佐组 属山麓洪积-河湖相的灰带砖红色砾岩-砖红色含 砾砂岩-泥岩。

旧州组 河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
1

白 垩 纪 的 大 陆 位 置
恐龙的绝灭问题
1 传统的达尔文生存竞争说 2 灾变说 A 来自宇宙 B 来自地球 3 冰期及海平面变化说 4 疾病说 5 适应说 ————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地的许多黑色页岩层,即是在这段时期的缺氧环境形成。

这些页岩层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来源,北海便是如此。

的竞争。

在白垩纪末期,翼龙目仅存两个科左右。

暴龙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类群。

白垩纪早期鸟类开始分大大提高。

我国古生物学家发现的著名”就是早白垩世鸟类的代表分子。

古魔翼龙并发现最古老的蚂蚁、白蚁、鳞翅目(蝴蝶与,和其他硬骨鱼也常见了。

海生爬行动物则包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继续占领着海、陆、空。

鸟类继续进化,其特征不断接近现代鸟类。

哺乳类略有发展,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的真兽类。

鱼类已完全的以真骨鱼类为主。

白垩纪时期的牡蛎化石白垩纪时期的厚壳蛤化石白垩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最重要的门类仍为菊石纲,菊石在壳体大小、壳形、壳饰和缝合线类型上远较侏罗纪多样。

海生的双壳类、六射珊瑚、有孔虫等也比较繁盛。

淡水无脊椎动物以软体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和节肢动物的介形类、叶肢介类为主。

白垩纪时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气候变冷,季节性变化明显。

本纪初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以后逐步发展。

菊石和恐龙、翼龙、鱼龙、蛇颈龙等则由繁盛逐步趋于绝灭,哺乳类和鸟类成为新兴的动物类群。

杂食性、食虫性、以及食腐动物在这次灭绝事件中存活,可能因为它们的食性较多变化。

白垩纪末期似乎没有完全的草食性或肉食性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与鸟类借由以昆虫、蚯蚓、蜗牛…等动物为食,而在K-T事件中存活,而这些动物则以死亡的植物与动物为食。

科学家假设,这些生物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生,因此得以在这次植物群崩溃的灭绝事件存活。

白垩纪时期的叠瓦蛤化石在河流生物群落中,只有少数动物灭亡;因为河流生物群落多以自陆地冲刷下来的生物有机碎屑为生,较少直接以活的植物为生。

海洋也有类似的状况,但较为复杂。

生存在浮游带的动物,所受到的影响远比生存在海床的动物还大。

生存在浮游带的动物几乎以活的浮游植物为生,而生存在海床的动物,则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食,或者可转换成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食。

地球纪年划分

地球纪年划分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层序地层学分析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层序地层学分析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层序地层学分析【摘要】:桩据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松辽尘地各级层序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将松辽盘地地层划分为白量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和第三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序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和萎缩期3个阶段,断陷湖盆与坳陷湖盘成因机制不同。

因此,层序地层内部特征及充填序列有较大差别.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各体系域生储盖岳发育特征、组合规律和油气聚集规律研宽认为:水退体系城是储集砂体最发育、油气资源量最多的层段,其次为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城,高水位体系城舍油气较差。

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

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Abstract]: pile according to outcrop, drilling core,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Songliao dust levels of sequence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Songliao plat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whiteness Ji rift basin megasequence and tertiary rift basin megasequence sequence in Songliao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experienced faulted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depression and shrinking period 3 phase, fault depression basin and depression depression lake bas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herefore,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ternal filling features and sequence have larger difference. Through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 of each system tract source reservoir cap Y u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rules a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research wide think: water withdrawal system is the reservoir sand body is most developed and the amou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most layer, followed by low water level and water into the system, highstand system city homes for poor oil and gas. The main sequence of continental basin is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and climate, and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sediment supply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 The above factors affect the periodic changes of the datum plane and the space, and then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equence at all levels..【关键词】: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影响因素【Key word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he Song Liao Basin 层序地层分析是当代地质学的热点。

雅鲁藏布江南带白垩纪地层划分及特征

雅鲁藏布江南带白垩纪地层划分及特征

雅鲁藏布江南带白垩纪地层划分及特征张计东;范永贵;刘思林;马超;李先;廖云峰;刘洪章【摘要】通过1 :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藏南普兰县拉昂错-萨嘎县旦嘎东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带修康群中发现了大量放射虫化石,通过对该区沉积地层的详细调查,结合放射虫化石对原划修康群进行了充分解体,新厘定出株罗系至始新统7 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中白垩系划分为折巴组与桑单林组.折巴组以杂色硅质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夹砂岩、玄武岩等,与上覆上株罗统旦嘎组和下伏下白垩统桑单林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含丰富的早白垩世放射虫化石;桑单林组以杂色石英砂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硅质岩为主,夹玄武岩等,整合于下白垩统折巴组与古近系蹬岗组之间,含丰富的晚白垩世放射虫与有孔虫化石.白垩系折巴组与桑单林组的建立与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中生代特提斯洋盆区(雅鲁藏布江南带地层分区)的岩石地层沉积序列,提高了地层的研究水平,为研究该区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6(003)004【总页数】10页(P19-28)【关键词】雅鲁藏布江南带;白垩纪;地层划分【作者】张计东;范永贵;刘思林;马超;李先;廖云峰;刘洪章【作者单位】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3雅鲁藏布江南带地层分区主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西段,是藏南中生代特提斯构造与地层研究的重要区段。

地层研究最早由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1966年将吉隆北部地层笼统地归为三叠系;后在日喀则幅区调报告中,将该套地层归为三叠系修康群[1];在噶大克幅区调报告中归为三叠系修康群、涅如组、J—K(未分)及亚如那嘎组[2];以后在《西藏地质志》及《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均沿用 [3-4]。

期间部分学者如吴浩若[5]、陈国铭等[6]、钱定宇[7]认为这套地层具有混杂堆积的主要特点。

钱定宇在位于萨嘎县城南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扎扎拉山口的泥砂质混杂岩基质中获得了丰富的菊石、双壳类、箭石、海绵等化石[7],时代为晚侏罗世;万晓樵等通过对吉隆县桑单林一带地层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化石,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8-9]。

白垩纪露头沉积地层剖面观察与描述

白垩纪露头沉积地层剖面观察与描述

白垩纪地形特征在白垩纪初期,冈瓦那大陆仍未分裂,而后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相继脱离非洲,印度和马达加斯加还连在非洲上。

南大西洋与印度洋开始出现。

这些板块运动,造成大量的海底山脉,进而造成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

非洲北边的特提斯洋在变窄。

西部内陆海道将北美洲分为东西两部,这个海道在白垩纪后期缩小,留下厚的海相沉积层,夹杂者煤矿床。

在白垩纪的海平面最高时期,地表上有1/3的陆地沉浸于海洋之下。

白垩纪因为黏土层而著名,这个时期形成的黏土层多于显生宙的其他时期。

中洋脊的火山活动,或是海底火山附近的海水流动,使白垩纪的海洋富含钙,接近饱和,也使得钙质微型浮游生物的数量增加。

分布广泛的碳酸盐与其他沉积层,使得白垩纪的岩石纪录特别多。

北美洲的著名地层组包含:堪萨斯州的海相烟山河黏土层、晚期的陆相海尔河组。

其他的著名白垩纪地层包含:欧洲的威尔德(Weald)、亚洲的义县组。

白垩纪末期到古新世早期,印度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形成的德干地盾。

白垩纪时,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裂谷迅速张开形成南大西洋,到末期已加宽到约3000千米。

北大西洋裂谷位于格陵兰和北美东侧,随着北美洲向西漂移,裂谷在扩大。

特提斯海把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中南欧和中近东的许多国家当时都处于海侵中。

白垩纪时气候比较温暖,未见极地冰盖迹象。

当时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近海及滨海地带形成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油页岩矿床,如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波斯湾、北非和俄罗斯的许多大油田,又如中国松辽平原上白垩统的大庆油田,东北和内蒙古下白垩统的许多大煤田。

在一些气候干旱炎热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晚白垩世的西南湖群和云梦泽水系,有巨厚的膏盐矿床沉积。

此外,在云南白垩纪红层中,含铜砂矿床品位高,规模大,易于开采和冶炼,是中国有名的铜乡。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
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在锡林郭勒、辽宁及东部的胶东半岛认为是统一的,其存在的地层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地层序列。

白垩统位居中抬,与晚侏罗世和早第三纪相接,整个沉积序列分布宽广,时代久远,地层厚度在几百米至千米之间。

二、地层结构。

地层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可以根据沉积地质状况划分为沉积岩层、火山岩层、交错关系层和碎屑岩层等。

沉积岩层主要为砂砾岩类、烧结岩类、块状结构的砂岩类或火山岩类;交错关系层以黏土粒砂、淤泥砂和砂岩类型为主;碎屑类中则以砂岩为主。

三、沉积岩相。

锡林郭勒地区白垩统存在多种沉积岩相,如河流滩涂、河流辫流、浅近海滩炎、深海滩炎、碎屑海岸炎、洪水滩炎、隆起的深海池泥石块炎、滩坊贝类炎等。

四、生物灰岩特征。

锡林郭勒、辽宁及东部的胶东半岛白垩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灰岩发育,其主要特征包括:①生物灰岩有规模性的分布;②具有多样的生物体相层序,包括岩质层和系统层;③生物差异化发育,呈现不规则递变、平滑转换等;④具有较多的古生物化石,如介形类、软体动物、珊瑚等;⑤具有多种古气候、海洋及地貌条件变化的记录。

综上所述,锡林郭勒、辽宁及东部的胶东半岛的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表现出其沉积特征复杂、种类多样、空间分布宽广、生物类型具有不同层次等特点。

鲁东地区白垩纪地层格架及白垩系与古近系分界问题的探讨

鲁东地区白垩纪地层格架及白垩系与古近系分界问题的探讨

鲁东地区白垩纪地层格架及白垩系与古近系分界问题的探讨季强【摘要】鲁东地区是我国研究晚白垩世和早古近世地层的经典地区,研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积累了大量有关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资料.主要介绍在胶州市西郊实施的鲁科一井所揭示的白垩-古近系界线地层的剖面资料.根据岩芯剖面的研究,该区白垩-古近系界线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红土崖组、史家屯组和胶州组.对红土崖组的含义重新作了厘定,该组是指介于下伏地层辛格庄组与上覆地层史家屯组之间的1套以产丰富恐龙化石为特征的洪积相、冲积相红色碎屑沉积,客观上包括了原来“金岗口组”的地层.史家屯组是重新恢复使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由原先的红土崖组中的“史家屯玄武岩段”提升而来,该组位于王氏群顶部,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厚度可达970余m,与下伏地层红土崖组和上覆地层胶州组均为整合接触.胶州组以1套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黄绿色粉砂岩、泥灰岩及少量砂砾岩,与下伏地层王氏群史家屯组为整合接触,但与上覆地层的关系仍不清楚.此外还对鲁东地区晚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地质事件、古气候和古环境等进行了探讨,提出白垩-古近纪之交时期,鲁东地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恐龙繁盛—恐龙消亡—火山喷发—地外撞击(?)—森林大火—白垩纪生物灭绝—古近纪生物群复苏.该过程表明:(1)将鲁东地区白垩-古近系界线置于胶州组172-148层的这段地层中是合适的;(2)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与地外撞击事件的关系可能比较密切,而非鸟型恐龙的消亡看来与地外撞击事件的关系不大;(3)从世界范围来看,非鸟型恐龙均消亡于白垩纪末期撞击事件之前,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陆地上非鸟型恐龙的消亡与该事件直接相关;(4)白垩纪晚期曾发生过一系列地质事件,这些事件导致当时的气候、生态、环境等逐渐恶化,生物逐渐失去它们原有的家园,数量和多样性逐步减少,一步一步走上不归之路.非鸟型恐龙也是一样,它们的消亡不是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阶步式的,是多个事件的影响叠加造成的结果.【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7(041)001【总页数】25页(P1-25)【关键词】鲁科一井;晚白垩世;白垩-古近系界线;鲁东地区【作者】季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3;Q911.6鲁东地区白垩纪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和生物群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_陈丕基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_陈丕基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陈丕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施泽龙 叶 宁 叶得泉(大庆石油管理局 黑龙江大庆市 163712)关键词 松花江生物群 地层序列 白垩系/松花江生物群0一名系小林贞一等(Kobayashi et al .,1942)最早创立,后为顾知微(1962)、叶得泉和钟筱春等(1990)所采用并发展完善,以圆假伟星介-松花鱼-瘤模叶肢介(Pseudocyp r idina tera -Sungarichthys -Estherites )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早、中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动植物群,其中介形类、叶肢介和孢粉化石特别丰富。

松花江生物群中各门类化石的特征分子有:叶肢介Nemestheria,J ilinesther ia,H aly -sestheria,Esther ites,Euesther ites ,Calesther ites ;鱼Sungar ichthy s longicep halus ,H ama macr ostom a;介形类Cyp r idea (Pseudocyp ridina )tera, C.(Morinia )dekhoinensis, C.(Cyp r idea )gunsulinensis,Triangulicyp ris torsuosus,Ilyocyp rimorpha netchaevae,Harbinia hap la;爬行类Par alligator sungar icus ,Chilingosaurus chingshankouensis ;双壳类Plicatounio latip licatus,N ipp ononaia j ilinensis ;腹足类M esolanistes brev isp ir atus;大植物Platanus sep tentrionalis,Tr apa microp hylla,Dryop hyllum subf alcatum ;轮藻A top ochara restricta,A m blyochara quantouensis,Songliaochara heilongj iangensis;孢粉N evesisporites,Schiz aeoisporites,Balmeisporites,Gothanip ollis 。

iData_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_刘明渭

iData_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_刘明渭

2003年7月JOURNAL OF ST RAT IGRAPHY 第27卷 第3期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刘明渭1) 张庆玉2) 宋万千1)( 1)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潍坊 261021; 2)山东省青岛市地质矿产开发局 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由于陆相地层,尤其火山岩系的复杂性,研究者众多且多局限一隅,以往建立起的地层序列常只适用于某一地区,并且出现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现象。

正确理解和运用《国际地层指南》、《中国地层指南》,是准确划分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地层的理论依据。

借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划分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层序与火山岩盆地地层序列有了新的认识:南、北莱阳群虽在岩性组合上有较大差异,但仍可归于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大盛群与青山群既不是严格的上下关系,也不是完全的同期相变,二者呈交叉对应关系,大盛群的底界稍高;王氏群的林家庄组和辛格庄组应修订为寺前村组和孟疃组,置于大盛群中。

关键词: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中图法分类号:P 53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03)03-0247-07文稿接收日期:2003-05-18。

第一作者简介:1954年1月生,男,山东昌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地层古生物研究。

一、山东省白垩纪地层划分现状1 研究简史山东省白垩纪地层自二十世纪20年代谭锡畴先生考察研究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

1923年谭锡畴发表《山东中生代及旧第三纪地层》,将山东省的白垩系自下而上分为莱阳层、青山层、王氏系,奠定了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研究的基础。

其后经八十年的研究历史,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至今日,山东省白垩系以比较清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研究成果在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生产中也产生很大效益。

纵观研究历史,除去谭锡畴先生的研究起了奠基作用外,其他有较大意义的有以下数家。

1.1 原地质部石油地质局第一普查勘探大队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该队对山东中新生代盆地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莱阳地区的白垩纪典型剖面。

地层年代表

地层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 Q全新世Qh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新近纪N上新世N2中新世N1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E渐新世E3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东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t 2300 吕梁运动五台纪Wt 2500 五台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 (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古太古代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00Ar 4600地球形成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垩 纪 的 大 陆 位 置
恐龙的绝灭问题
1 传统的达尔文生存竞争说 2 灾变说 A 来自宇宙 B 来自地球 3 冰期及海平面变化说 4 疾病说 5 适应说 ————

中国白垩纪矿产资源
1
油气: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准噶 尔、吐哈、鄂尔多斯盆地的油田。 2 煤矿:东北、内蒙的大型煤田。 3 干旱-半干旱气候红层中的膏盐和含 铜砂岩矿产。 4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叶蜡石,明矾等 矿产。 5 环太平洋的多金属矿产。
海生无脊椎动物:

陆生无脊椎动物:继续繁盛,以出现大量的新
白 垩 纪 的 陆 生 生 物
白 垩 纪 的 海 生 生 物
中国的白垩系
东 部 火 山 活 动 带 的 白 垩 系
松 辽 盆 地 白 垩 纪 的 沉 积 层 序
西 部 大 型 盆 地 的 白 垩 系
西 藏、 台 湾 的 海 相 白 垩 系
晚白垩世的西藏地区
中国的白垩系柱状对比
中国的白垩系
贵州的白垩系原面上,其面 积一般不大,属山间断拗或 断陷盆地堆积。
贵 州 白 垩 系 的 分 布
贵州白垩系地层
赤水地区(川南区)
三道河群: 由砾岩-石英砂岩组成三个半间断性旋回, 属山麓洪积-河流相沉积。
白垩纪的生物界
陆生植物:

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植物群的延续和发展。早白垩 世晚期已普遍出现的被子植物,至晚白垩世占有统治地 位,呈现出新生代的面貌——新植代。
脊椎动物:

恐龙类仍繁盛,早白垩世与晚侏罗世也呈连续发展,至 晚白垩世迅速演变和显著的特化。哺乳类缓慢发展,鸟 类已经出现。
总貌与侏罗纪相近,仍与菊石、瓣鳃类为主。菊石类在 晚白垩世马显著特化。

嘉定群: 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间夹紫红色泥岩 组成的十个大小不等的间断性旋回,属 泛滥性河流相的沉积。

贵阳小区
(自下而上) 惠水组 由山麓洪积-河流-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 砂岩和泥岩组成。

扎佐组 属山麓洪积-河湖相的灰带砖红色砾岩-砖红色含 砾砂岩-泥岩。

旧州组 河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