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下册第 5 课 三大改造 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下册第 5 课 三大改造 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124b6710a6f524cdbf8572.png)
第 5 课三大改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
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A.1953—1956年B.1956—1966年C.1949—1953年D.1945—1949年2.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B.农业生产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3. 右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完成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粮食总产量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6.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8.“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第五课 三大改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三大改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56420acaaedd3382c4d33c.png)
人教版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检测题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A.走集体化道路B.供销合作社C.一大二公D.公私合营3.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
”他所说的“社”是指(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信用社D.农村供销社4.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手工业合作化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A.公私合营B.独立经营C.投资国外D.股份制经营7.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公有制经济92.9 95.8 100私有制经济7.1 4.2 0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胜利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8.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农民参加合作社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9.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aed01bceb19e8b8f6bad1.png)
10.“到 1956 年底,在全国共建立 75.6 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 96.3%,农
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B )
A.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从 1953 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C )
A. 变单一所有制为多种所有制
13.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D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参加合作社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4.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
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
第 5 课 三大改造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 年,全国绝大 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 90%以上的个体 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从 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 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 在资本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 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 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 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练习题和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练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c9faf49649b6649d7470d.png)
《三大改造》练习题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A.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C.银行业D.畜牧业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A.无偿没收B.成立股份公司C.建立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B2.C3.B4.D5.B6.(1)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实质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变革。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练习)(学生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练习)(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41d581d15abe23492f4d1f.png)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A. 1949B. 1956C. 1978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 实行股份制B. 廉价收购C. 赎买政策D. 无偿没收3.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
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
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
”由此判断与这段描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三大改造D. “大跃进”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
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
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A. 合理调整工商业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 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6.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 土地改革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三大改造7.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C. 三大改造D. 改革开放8.下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
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A. 成立合作社B. 赎买政策C. 无偿没收D. 政企分开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二、非选择题10.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时练及答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时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7c5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f.png)
第5课三大改造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在已经决定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总框架下,1953年,我国开始了( )A.土地改革B.“三反”运动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2.我国粮食和工业原料生产水平很低,而国家对这些物资的需要却在增大,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叙述了农业合作化的( )A.必要性B.内容C.措施D.影响3.(2022广东南海、三水期末改编)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
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类别耕地/亩牛/头犁/只房屋/间数量19.48 0.43 0.73 4.17注:亩是非法定计量单位,一亩=666.7平方米A.土地改革开始前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厚D.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广后4.(2023山东济南莱芜、钢城中考)下图为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的情景。
这一情景反映了( )A.工业化的起步B.三大改造开展C.经济特区设立D.国企改革进行5.(2023江苏江阴期中)“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创举,它是( )A.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D.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6.(2021云南中考)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7.(2021陕西中考)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8.(2023山东莘县期中)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0山东济宁中考)“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五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五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b575c0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d.png)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工业化建设运动2.生产合作社是生产者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
它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
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是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赎买政策B.廉价收购C.实行股份制D.无偿没收5.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①更深人地开展土地改革②引导农民追求共同富裕③更有力地支持抗美援朝④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手工业的生产组织D.私人经营的生产组织7.一个木匠回忆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③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④1956年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048cc876a20029bd642d9a.png)
《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A.1956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5.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4.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在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
”你知道他说的“社”是指()A.农业生产合作社B.股份制企业C.乡镇企业D.文革小组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D.建立手工业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c4de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7.png)
三大改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鼓舞,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人什么组织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3.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中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三大改造完成
5.社会主义政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建成工业基础
B.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制
D.共产党掌握政权
二、读史有感题
6.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
(1)从史实中可见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1分)有何历史作用和存在问题?
(3)针对三大改造这一史实,你有何启示?(2分)。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试题】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4809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e.png)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试题】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解析)【试题】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D.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个选项中B、C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因为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和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是一五计划的任务,另外,D选项把资本家改造成劳动者,只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任务,而对三大改造的实质描述最准确提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故答案选A。
2.下图是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的板书,他这节课讲的问题应该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
故选C。
3.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大跃进D.土地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可知,这与三大改造有关。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在上海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
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道路,其中赎买是社会主义的创新,③表述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仔细审查②④正确,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①表述错误,由此分析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77d392fd0a79563c1e72d8.png)
《三大改造》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由国家没收管理D.由国家赎买接手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7.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
”此话针对的问题是()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8.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
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9.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10.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A.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1.今年8月,某工厂将举办百年厂庆座谈会,准备邀请一位当年亲身经历过公私合营的工人师傅讲厂史,下列四位师傅中最合适的应是( )A.75岁的李会师B.62岁的宋支前C.58岁的王援朝D.52岁的赵跃进12.某校同学拟以课本剧形式再现“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场景,其设计情景之一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由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1eb89a7c1cfad6185fa767.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解析版)1 / 13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一、选择题1.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2.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①点到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开展了“一五计划”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党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 国家实施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苏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A. 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 改变分配的方式C. 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 改变所有制性质4.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中共八大召开C. “一五”计划完成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
当时,该“豆腐社”应当属于A. 公有制企业B. 私有制企业C. 家庭作坊D. 资本主义企业7.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对如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 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d01fe2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f.png)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够级亦称“打够级”,发源于山东青岛的一种扑克牌的玩法,采用方法多“打百分”或“争上游”,重视组员团队之间的合作。
据此,这一游戏可能源于()A.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农业生产合作化开始D.“大跃进”开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故材料中“打百分”或“争上游”可能源于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展都是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之后,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排除B和D 项;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开始是1953年,排除C项。
2.改造的消息传来时,对同仁堂的震动很大,经理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
”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改造。
材料中提到的改造是指()A.合作社B.公私合营 C.合作化D.公社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改造”“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合营”等关键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
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三大改造中在农业、手工业方面采取走合作化道路的方式,组织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排除AC项;.1958年党和国家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村创办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排除D项。
3.有学者认为,三大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初中历史 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 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2db5158f5f61fb73666db.png)
《三大改造》检测【基础不倒翁】1.“双城县的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B【解析】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
故选B项。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通过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起合作社经济,同时还存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故选D项。
3.下图是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一幅宣传画。
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国共产党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C.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3.C【解析】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故选C项。
4.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这是指 (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4.D【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目的就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故选D项。
5.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初中历史第五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第五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06cf3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7.png)
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进行土地改革C. 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2.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
据此判断,该报道()A. 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B. 表达了粮食丰收的喜悦C. 暴露了农村合作社的局限D. 揭示了三大改造的实质3.所有加入“高级社”的社员都处在一个起点上,没有人再从合作社那儿收到土地和农具的租借费。
富农和中农的财产实际上已被充公。
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政府再一次举起了阶级斗争的旗帜。
“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合作社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 人民公社D. 商业生产合作社4.电视剧《大宅门》以北京同仁堂为原型创作。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49~1959年10年间,同仁堂职工从194人增加到540人,生产总值从1948年的16万元增加到1959年的1251万元。
这主要得益于()A. “大跃进”的展开B. 国有企业的改革C. 公私合营的实现D. 对外开放的坚持5.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改造形式有()①直接收缴②生产合作社③公私合营④赎买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6.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够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6年三大改造C.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D.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7.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能够反映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8.“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
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第5课 三大改造 专题练习(含解析)
![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第5课 三大改造 专题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d24c04b90d6c85ec3ac6fd.png)
第5课 三大改造11.(·安溪)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广大农村走入社会主义( )A 、农民土地所有制B 、农业合作社C 、人民公社D 、1954年宪法【答案】B11. (·福州)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C)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一五计划”的开始C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文化大革命”结束【答案】C10、(·泉州)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图5)的主要原因( )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农业合作社的推动C 、“大跃进”的发动D 、人民公社化的掀起4、(·安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
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B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D .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答案】A17.(·淮安)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A .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11.(·苏州)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
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有企业改革【答案】B10.(·梅州)阅读下表,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解放后(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A.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8.(·黔东南)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fd95b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5.png)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这里“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一五”计划D.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再转向城市2.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C.先进的现代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1951年9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么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化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B.工业化建设使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C.农业互助合作可以更好地为工业化服务D.农业互助合作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5.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万多个,当年产值11.6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有9.9万多个,92%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这表明()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6.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初二历史三大改造试题
![初二历史三大改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1911b1cf84b9d528ea7afe.png)
初二历史三大改造试题1.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A.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B.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C.开创了党派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形式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就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共和国第一部宪法2.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
你认为这张表格的主题是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表格中的三件历史事件均发生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因此它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1)根据材料一写出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
(2分)材料二:(2)分析出现图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
读图二找出属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填写序号)。
简述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6分)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的治国之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谈谈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改造》检测【基础不倒翁】1.“双城县的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B【解析】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
故选B项。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通过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起合作社经济,同时还存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故选D项。
3.下图是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一幅宣传画。
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国共产党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C.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3.C【解析】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故选C项。
4.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这是指 (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4.D【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目的就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故选D项。
5.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资本家正常存在;另一方面国家支持资本家的正常生产,实行统购包销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说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开始,但改造尚未完成,故应排除②。
故选C项。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手工业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经营单位,工具简陋,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情况,国家()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手工业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C.强调手工业稳步协调发展D.开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6.D【解析】材料说明了手工业存在“工具简陋,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通过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来改变这一现状,故D项正确,排除其他三项。
故选D项。
7.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7.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互助组”和“公私合营”,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
故选B 项。
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8.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
故选D项。
9.1956年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表明()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应为195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A项。
10.下表展示了“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的情况。
根据图表,可知我国()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10.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虽大幅减少,但仍存在,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的变化,故C 项错误;相对于1952年,公有制在1956年后占据绝对优势,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能力过山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二1953年鄂、湘、赣3省1 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材料三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938万亩增长为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为16685万吨。
——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3)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11.(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
(2)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
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答出公有制的理想在当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可)(3)新中国成立,农民政治上翻身得解放;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能力。
【拓展摩天轮】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
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二)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三)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
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摘编自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是乐显扬。
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祖遗共有,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
1954年年底,乐氏第13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
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1)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些困难?(2)请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请你客观评价我国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开辟的这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12.(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得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3)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手工业者已由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总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