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锻炼方法
心肺耐力锻炼方法心肺耐力锻炼方法有以下几种:1. 长跑或游泳:每周进行2-3次的长距离跑步或者游泳,可以有效的锻炼心肺功能。
因为跑步和游泳都可以增加肺部的摄氧量,加速新陈代谢。
2. 步行锻炼法:有氧气运动为最佳选择,即规律的有氧代谢运动。
根据个人体力状况,可采取慢跑、行走、爬山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方式,逐步延长运动时间和距离来增强机体的最大有氧工作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间隔时间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如果心跳在最快的情况下只能支持十公里左右的活动距离,休息时心跳恢复平稳,无明显不适感。
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是比较理想的范围。
当然快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对身体的负担相对较轻。
3. 瑜伽练习:瑜伽动作缓慢稳定,适合心肺功能不佳的人练习。
通过呼吸调整与身体拉伸的动作,能够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基础体力。
4. 间歇式训练:该训练方式有助于提升肌肉的力量以及心肺的耐力。
例如在做一些力量训练时,可以短暂地停下来,这有助于你更快地消耗脂肪。
在呼吸方面也需要做到适中并掌握间隙深呼吸的技巧,保持腹压的提升有助于吐气更加的深入而减少疲劳的出现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进行此类锻炼时的注意事项及饮食控制,否则可能影响效果。
5. 平板支撑等核心训练:这个训练可以有效加强你的核心肌群,让你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材线条和身体健康水平状态;配合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复合性训练更能达到增肌减脂的效果;长期坚持对于女性预防便秘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6. 有规律的健身运动:要保证每天一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可以进行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包括走路、骑车、广场舞等等,只要是动起来即可有效提高心肺功能的状态。
但应避免连续几天坐着不动或在室内静止地做一些过于简单的活动,这些都对提高心肺功能没有好处。
以上就是关于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住,最好的方法通常是那些最适合我们自身条件的方法,因此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增强心肺能力的方法
增强心肺能力的方法增强心肺能力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训练,使心肺系统更加强健和耐力更高。
心肺能力是人体进行持久有氧运动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增强心肺能力的方法。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增强心肺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率,增加血液循环,提高肺部的氧气摄取量。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2.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可以逐渐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
例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持续时间可以在40分钟以上。
这些低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增加心肌弹性,提高心肺功能。
3.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有氧运动的训练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心肺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是在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之间交替进行,例如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
4.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游泳的运动强度适中,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功能。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游泳,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5. 登山:登山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登山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增加心肺功能,加强腿部肌肉力量。
每周进行1-2次,每次1-2小时的登山,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6. 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能力。
跳绳可以提高心率,增加血液循环,提高肺部的氧气摄取量。
每周进行3-5次,每次15-30分钟的跳绳,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7. 有氧健身操: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多样化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
有氧健身操的动作多样,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加心肺功能。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的有氧健身操,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能力。
发展心肺耐力初中教案
发展心肺耐力初中教案1. 教案名称:发展心肺耐力训练2.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耐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 教学内容:(1) 心肺耐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发展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间歇训练等。
(3) 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及动作要领。
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动作要领的掌握和训练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肺耐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心肺耐力的概念、作用以及锻炼方法。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点评,总结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耐力的概念、作用及锻炼方法。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锻炼心得,分享有效的锻炼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表现,如动作要领的掌握、锻炼方法的运用等。
2. 成果评价:通过心肺耐力测试,评估学生的锻炼效果。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评价,给予综合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状况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2. 循序渐进:锻炼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于激烈。
3. 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持之以恒,提高心肺耐力。
4. 合理搭配:结合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5. 注意安全:在锻炼过程中,注意避免运动损伤,确保学生安全。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教案
【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教案】一、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除了注重饮食和锻炼外,对于提高心肺耐力和改善身体成分也成为了现代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训练,实现这些目标,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发展心肺耐力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教案。
二、理论基础1. 心肺耐力的重要性心肺耐力是指心脏和肺部在运动中提供足够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清除体外的能力。
它不仅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还与长寿、心脏健康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习惯于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心肺功能逐渐减弱,因此发展心肺耐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2. 改善身体成分的必要性身体成分指的是人体内部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构成比例,包括脂肪、肌肉、骨骼等。
过高的脂肪含量和过低的肌肉含量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改善身体成分,特别是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对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三、教案设计1. 目标确定制定明确的目标非常关键。
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包括芳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确定发展心肺耐力和改善身体成分的具体指标。
心肺耐力的目标可以是每次跑步能坚持的时间和距离,身体成分的目标可以是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具体数值。
2. 训练内容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训练内容。
在发展心肺耐力方面,可以采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在改善身体成分方面,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含量,同时控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
3. 训练周期确定训练的周期和频率。
一般来说,为了达到稳定的训练效果,需要定期进行训练,不能间断。
这需要个体耐心和毅力,以及科学合理的安排。
4. 指导方式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健身教练或者运动医学专家进行指导,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训练目标。
四、总结与回顾总结来看,发展心肺耐力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教案,需要明确目标、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安排科学的训练周期和频率,并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
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
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一、引言心肺耐力是指身体在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时所能承受的能力,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发展心肺耐力需要通过科学训练,促进心肺系统的适应性改变,从而提高身体的氧化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力。
二、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由心房、心室、瓣膜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分钟会收缩60-100次,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同时,心脏还具有自主神经控制和内分泌调节等功能。
2. 肺结构和功能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由支气管、肺泡组成。
人体每次呼吸时,空气通过鼻子或口进入支气管,在肺泡中与血液进行氧气交换,并排出二氧化碳。
3. 心肺系统相互作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密切相关,在运动时两个系统需要紧密协调,以保证身体能够进行充分的氧化代谢。
当人体运动时,心脏会加快收缩速度和增加每次收缩的血液量,同时肺部也会加强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效率。
三、心肺耐力的训练原理1. 超负荷原理超负荷原理是指在训练中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使身体逐渐适应负荷,从而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
一般来说,训练强度应该在60%-90%之间,持续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
2. 适应性原理适应性原理是指身体对于外界刺激做出的生理和结构上的改变。
训练过程中,身体会根据不同强度和时间的刺激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
3. 交替负荷原理交替负荷原理是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的运动来刺激身体不同方面的适应性改变。
例如,在长跑训练中可以交替进行短跑、爬坡等高强度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的适应性。
4. 渐进式原理渐进式原理是指在训练中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一般来说,每周增加10%的运动量是比较合理的。
四、心肺耐力训练的方法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和代谢能力。
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要发展耐力素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是提高耐力的关键。
要每周进行至少3-5次的有氧训练,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2. 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提高耐力。
可以在每次训练中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速度和坡度,同时延长运动的时间。
3. 交替训练:交替训练是指将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运动交替进行,如快慢跑、冲刺训练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耐力水平,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4. 规律地进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指在高强度运动间隔中进行适当休息,然后再继续进行高强度运动。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5. 注重全身锻炼:耐力并不只是指肌肉的耐久力,还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耐力。
所以应该进行全身性的有氧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6. 合理安排休息和恢复时间:持续锻炼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和造成肌肉疲劳,所以要合理安排休息和恢复时间,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修复和增强耐力。
7. 坚持锻炼并持续挑战自己:耐力是逐渐提升的,需要坚持锻炼并持续挑战自己。
设定具体的目标,并定期对自己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保不断进步。
总之,发展耐力素质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恢复,同时确保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何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
如何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对于维持健康和拥有更高的体能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准备参加运动比赛,还是仅仅为了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的挑战,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快步走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增加氧气摄入并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您可以将运动时间分为每天30分钟,或者每周五天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运动。
2. 渐进式训练渐进式训练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来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方法。
刚开始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初级运动强度,每周增加一点点运动时间或者增加一些运动强度。
通过慢慢适应和增加,您的身体将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运动,从而达到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
3.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结合高强度运动和短暂休息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您可以选择高强度的运动(如快跑)进行20-30秒,然后休息10-20秒,再次进行高强度运动和休息的交替。
每个训练周期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增加训练的多样性单一的运动形式可能会导致身体适应性增强,从而减少对身体的挑战。
为了维持对身体的刺激和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增加训练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您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如踏车、游泳、有氧舞蹈等,也可以尝试增加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这样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的各方面能力。
5. 合理的营养计划健康的饮食对于增加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同样重要。
合理的营养计划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来支持训练和恢复。
您应该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建设肌肉,摄入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同时摄入适量的脂肪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6. 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对于身体的发展和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也非常重要。
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
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1. 介绍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进行长时间有氧运动时,心脏和肺部对氧气的摄取、输送和利用能力。
发展心肺耐力可以提高机体的心脏功能和肺活量,增加氧气供应量,提高运动耐力和身体适应能力。
本文将就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展开讨论。
2. 心肺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泵血至全身各处。
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心脏瓣膜的开闭控制血液的流动。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电信号调节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心电活动。
心脏的功率和耐力与它的大小、健康状态以及运动水平有关。
2.2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肺部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道、肺泡和肺组织。
气道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引入到肺部,而肺泡则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3. 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发展心肺耐力需要进行有氧运动,这种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展,提高它们的适应能力和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展心肺耐力的原理。
3.1 有氧运动的特点有氧运动是指以较低或中等强度、较长的时间进行的运动,主要依赖氧气供应来进行能量代谢。
有氧运动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主要运用脂肪作为燃料,同时也会消耗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质。
3.2 心肺耐力的训练原理发展心肺耐力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来训练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下面是发展心肺耐力的训练原理:3.2.1 过载原理通过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机体平常的运动负荷,使心肺系统产生适应性改变。
过载原理是心肺耐力训练的基础,只有超过原有的负荷,才能刺激心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2.2 适应原理心肺耐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心脏和肺部逐渐适应更高的负荷,并提出无训练状态下的基本功能水平。
通过适应训练,机体开始更有效地摄取、输送和利用氧气,提高心肺系统的效率和耐力。
3.2.3 渐进原理心肺耐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体能发展心肺耐力训练教案
体能发展心肺耐力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心肺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原理。
2.掌握心肺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心肺耐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肺耐力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
三、教学内容。
1.心肺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原理。
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肌肉,延缓疲劳,保持持续运动的能力。
心肺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的耐力水平,延缓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心肺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的能量需求量可以被氧气供给。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行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增强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
(2)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指在有氧运动中,间歇性地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比如在慢跑中加入短距离的冲刺,或者在游泳中加入快速划水。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提高耐力水平。
(3)持续训练,持续训练是指在一定强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比如长时间的慢跑、游泳、骑行等。
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增强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
3.心肺耐力训练的训练计划设计。
(1)确定训练目标,首先要确定训练的具体目标,比如提高耐力水平、增强心肺功能等。
(2)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训练目标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训练计划应包括有氧运动、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
(3)循序渐进,训练计划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长,让身体逐渐适应并提高耐力水平。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介绍一些著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心肺耐力训练的兴趣。
2.讲解心肺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原理。
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讲解心肺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心肺耐力训练对身体的益处。
心肺耐力
跑30米。完成3—5组。结合运动处方讲解:发展心肺耐力的 (1)10—15分钟定时跑; • (2)走跑组合:快走100米——弓步走50米——左右交叉步50米——快速高抬腿20
米——半蹲走50米——放松跑50米。完成3—4组 • (3)5分钟变速跑:在场地内以50米分段做变速跑,如50米快50米慢,或50米慢50米
快。 • (4)阶梯式变速跑:如5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50米慢等,总跑步量可
• 量心脏和肺脏技能的重要指标;心肺耐力好的认 真完成1000米时,对肌
• 肉供氧能力;而心肺耐力较弱的人在完成1000米 时,对肌肉供氧的能力差
2.发展心肺耐力的原则:FITT
• (1)频率:3—5次每周 • (2)强度:长跑或骑自行车的判断:依据呼吸情况,
在跑步或骑自行车时能完整说吃一句话,则强度合理。 • (3)时间:持续运动20—30分钟(4)类型:跑步、爬
如何发展心肺耐力
陈建锋
教学目标
• 1.了解心肺耐力的概念,掌握各种发展心肺耐力的 方法。
• 2.明白心肺耐力与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学会运 用各种手段提高心肺耐力。
•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养 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心肺耐力的概念
• 心脏和肺脏的技能状态是极为重要的生命、健康 体征,心肺耐力是衡
楼梯、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运动形式都可。发展心 肺耐力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 (1)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 • (2)锻炼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当时的感觉适当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要发展心肺耐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
以下是一个心肺耐力发展的运动处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是我们的心脏、肺部和循环系统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能力。
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心肺耐力,我们的身体将能够更高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组织,同时更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
运动处方如下:1.选择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需要长时间、持续活跃且能够提高心率的运动,例如跑步、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2.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在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强度,例如快走或慢跑。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例如逐渐加快步伐或增加跑步的距离。
3.提高运动时间:开始时可以选择较短的运动时间,例如每次运动20-30分钟。
随着身体适应了该强度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例如逐渐增加到每次运动45-60分钟。
4.保持持续性:要想发展心肺耐力,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是必要的。
保持活跃和持续性是提高心肺耐力的关键。
5.包括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的方法。
通过在有氧运动中,间隔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较低强度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6.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对于心肺耐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支持身体在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7.休息和恢复:与有氧运动相结合的适当休息和恢复时间同样重要。
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疲劳和促进肌肉的生长。
总之,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保持持续性、包括间歇训练、合理饮食、恢复和休息,我们可以有效地发展心肺耐力。
记住,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坚持不懈,你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心肺耐力水平。
小学体育与健康《发展心肺耐力心肺提高大挑战》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发展心肺耐力心肺提高大挑战》教案发展心肺耐力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心肺耐力的大挑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加强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制和实施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发展心肺耐力的大挑战。
教案编制: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挑战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坚持健身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通过有氧运动形式进行大挑战,如慢跑、快走、跳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
3. 教学方法:采用整体教学法,即通过直观感受、多方位参与、互动合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活动: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旋转手臂、踢踏步等,为后续的有氧运动做好准备。
(2)主体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设置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3)适应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适应性练习,如多次尝试快速短距离的跑步、增加跳绳的次数等,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
(4)放松活动: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静态拉伸、反向踢腿等,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5)总结与评价:对本次大挑战进行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锻炼习惯,继续提高自身的心肺耐力。
教案实施:1.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良好通风、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在进行大挑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大挑战开始前,教师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3. 设计个性化的挑战方案: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挑战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训练和提高。
4.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与竞争:在大挑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七年级《发展心肺耐力》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使学生明白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果。
3.培养学生关爱同伴、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心肺耐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心肺耐力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持续性和间歇性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力,如慢跑、跳绳、健身操等。
3.掌握运动过程中的呼吸调节方法,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4.培养学生自主制定锻炼计划、评估锻炼效果的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3.结合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引导他们谈谈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的心肺耐力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心肺耐力的定义、作用、影响因素等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心肺耐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介绍提高心肺耐力的方法,如持续性和间歇性有氧运动、呼吸调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指导学生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心肺耐力锻炼计划,强调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
4.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心肺耐力锻炼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反思与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我反思,总结锻炼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年级《发展心肺耐力》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5.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1.作业要求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动习惯。
2.作业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4.家长参与作业的目的是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心肺耐力将得到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会不断提升。期待在下一节课上看到你们充满活力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出色的心肺耐力表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运动员为什么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吗?除了技术、力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肺耐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心肺耐力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学会制定个人心肺耐力训练计划,并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4.了解运动过程中呼吸的调节方法,提高呼吸与运动的协调性;
5.掌握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和拉伸的正确方法,预防运动损伤。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讲授法:讲解心肺耐力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心肺耐力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让学生对心肺耐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开展心肺耐力的方法教材内容1.中长跑: 两〔三〕步呼吸方法和节奏2.课课练:跑的核心力气练习和嬉戏教材重难点重点:两〔三〕步呼吸方法和节奏难点:呼吸与步伐节奏的合理协作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同学知道极点的概念和产生的缘由,了解克服极点的方法。
通过心率监测运动负荷和身体状况。
2、技能目标:85%的同学初步把握并能运用二步或者三步呼吸方法与节奏,体会呼吸与步伐节奏的合理协作。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通过相互鼓舞、团结协作,培育同学团队意识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1、同学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着装。
2、师生问好。
3、以提问方式引导本课内容,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老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提出要求。
4、支配见习生,强调平安。
估计问题:可能同学爱好不高,留意力不集中。
处理手段:老师语言引导,也可讲讲生动的事例、故事,引起同学的爱好。
估计问题:局部同学一开头可能留意力不集中。
处理方法:老师讲解嬉戏要领,语言布满激情估计问题:同学找不到音乐节奏处理方法:老师语言提示,拍手击掌关心同学找节奏准备部分教学要求:1、精神饱满、乐观练习。
2、充分活动身体。
教与学方法、措施:1、同学跟随音乐慢跑,做“喊数抱团〞嬉戏。
(老师在同学慢跑的过程中随机喊一个数字和抱团的方式,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快速组数)2、跑的专项练习:后踢腿跑,前踢腿跑,后踢外摆腿跑。
3、老师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身体练习。
〔摆臂、膝关节,大踢腿、剪刀腿跳、绕踝关节、小步跑调整呼吸〕一、学习耐久跑的呼吸与节奏教学要求:同学心情高涨,乐观踊跃参与。
教与学方法、措施: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本课重难点,用小纸条展现讲解2个学问点。
2、同学用小纸条仿照练习呼吸方法。
3、同学原地踏步体会呼吸节奏.估计问题:同学找不到呼吸节奏处理方法:老师口令组织队形基本部分二、分合跑、图形跑教学要求:稳定跑步节奏与呼吸节奏协作。
教与学方法、措施:1、老师口令指挥同学便步走体会呼吸节奏。
心肺功能训练与耐力发展
心肺功能训练与耐力发展在我们追求健康和良好身体素质的道路上,心肺功能训练以及耐力的发展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心肺功能就像是身体的引擎,为我们的日常活动和运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耐力则决定了我们能够持续保持这种动力输出的时间长度。
心肺功能,简单来说,指的是心脏、肺部以及血管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能力。
一个强大的心肺功能意味着我们的心脏能够更有力地跳动,每次搏动都能送出更多的血液;肺部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气体交换,摄取更多的氧气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血管则更加通畅和富有弹性,确保血液的顺畅流动。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心肺功能训练和耐力发展呢?首先,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显著提升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或者走一段路就感到疲惫不堪,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而通过训练提升心肺功能和耐力,我们能够轻松应对日常的活动,比如购物、做家务,甚至是陪孩子玩耍时也能精力充沛。
其次,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心肺功能和耐力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无论是长跑、游泳、骑自行车还是进行各种球类运动,强大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够让我们在运动中保持更好的状态,减少疲劳感,从而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再者,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心肺功能的提升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心肺功能训练的人,其心脏和血管更加健康,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也更容易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心肺功能训练以促进耐力的发展。
有氧运动是提升心肺功能和耐力的首选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
跑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心肺功能训练方式。
可以从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刚开始时,每次跑 20 30 分钟,每周 3 4 次。
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跑步时间和增加跑步的频率。
游泳对于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大多数人。
它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九年级《发展心肺耐心》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运动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心肺耐力训练的价值。
4.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肺耐力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心肺耐力?”“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伴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运动技能、态度、合作精神等。
4.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持续进步,培养其自信心和自主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什么能力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运动,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学会相互鼓励、支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心肺耐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所学知识,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提高心肺耐力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2.强调心肺耐力训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锻炼。
10种心肺耐力锻炼方法
10种心肺耐力锻炼方法
10种心肺耐力锻炼方法包括深呼吸、游泳、慢跑、快走、跳绳、爬山、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瑜伽等。
均属于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改善心肺功能,锻炼心肺耐力。
1、深呼吸:主要是深度吸气后缓慢呼气,让吸入肺内的气体在肺内停留时间略久一些。
如此反复循环,有助于肺扩张和收缩,锻炼心肺耐力;
2、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运动,包括腹部肌肉收缩、胸廓收缩等。
有助于肺部呼吸运动的锻炼,对心肺耐力锻炼有帮助;
3、慢跑:通过四肢的持续运动,可增加肺通气,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心肺耐力的锻炼;
4、快走:快走可使呼吸频率增快,增加肺部通气。
心率逐渐加快,能够帮助锻炼心肺耐力;
5、跳绳:跳绳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大,较适合年轻人锻炼。
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心肺耐力;
6、爬山:爬山既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还能增加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肺的负荷,对于锻炼心肺耐力有益处;
7、太极拳:太极拳是幅度适中的一项运动,较适合中老年人。
能够使心律平稳、呼吸平和,持续运动半小时左右,可有效锻炼心肺耐力;
8、骑自行车:通过下肢的持续运动,可增加肺通气,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等,对心肺耐力锻炼有帮助;
9、跳舞:有助于肺部换气,对心脏的负担较小,持续跳舞半小时对锻炼心肺耐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0、瑜伽:适合各个年龄段,且心肺负担相对较小,持续锻炼半小时能够起到锻炼心肺耐力的作用。
建议选择锻炼方法时,要以机体能够承受的强度为主,避免盲目锻炼,或者直接进行剧烈锻炼,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强度。
冀教版七年级全一册《发展心肺耐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七年级全一册《发展心肺耐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心肺耐力,以及具体的测试方法; 2. 掌握发展心肺耐力的重要性; 3. 学会几种有效的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4.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心肺耐力的测试和等级划分;2.心肺耐力的训练方法;3.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目标;4.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和个体发展的能力;教学难点1.如何教育学生珍惜运动的意义;2.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3.如何平衡集体和个体的发展;三、课堂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心肺耐力,并提问“你们对心肺耐力了解多少?”2.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在一个小组内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3.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简要介绍相关测试方法;活动二:动起来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热身运动,让学生放松身体,做好准备;2.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包括跑步、游泳、健身房锻炼等;3.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活动三: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两名队长,根据心肺耐力水平的高低来分配;2.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鼓励和支持,目标是提升整个小组中心肺耐力的等级;3.队长需要监督小组内成员的训练效果,并及时向教师反馈;4.整个小组中心肺耐力等级提高后,所有小组成员均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四、教学反思在这节课当中,我采用了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例如以问题为引入,通过介绍和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进行热身运动,准备身体;接着介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集体和个体之间进行平衡,培养学生的多元素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是难以全面地教育学生心肺耐力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显得比较消极;其次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需要更长时间的耐心和实践;最后是如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平衡,在个体的发展和集体的合作之间达到最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对于CP肌酸磷酸来说,被动性恢复(走路/坐下来)可能更有效,因为CP恢复要靠有氧系统而氧气的补充在不运动时会更为明显)
供能物质选择的决定因素
Substrate
物质Process
过程Availability
4.重复冲刺跑Repeated Sprints
运用肌酸磷酸CP系统冲刺,然后借用有氧系统恢复,因此冲刺跑一般是几秒,最多可能不超过30秒
研究发现几个回合的连续冲刺跑及休息后,有氧系统的参与逐渐上升,而乳酸系统的参与渐趋不明显
训练目的:
.提高冲刺速度(只能在极限速度上出现,因此冲刺要在10秒内)
.提高恢复能力,而及保持连续冲刺跑的速度
3. OBLA主要是指LT2,也就是当身体血液乳酸含量达到4.0mmol/L以上时,乳酸的产生快于乳酸的移除速度,但这是传统生理学中较常用的名字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4)-血液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LT1 -有部份科学家定为血液乳酸含量为2.0-2.5mmol/L,这时因为运动强度加大,募集更多的II型肌纤维,所以乳酸的产生也提高,但由于乳酸的移除还能赶上产生的速度,所以LT1也是一个稳定状态,客人在这个范围是属于高强度有氧运动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
1.目的
2.简介
3.结论
学习指引
目的
阅读完文章后,你应该知道:
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
什么是乳酸阈值,如何利用乳酸阈值给会员设计锻炼计划
心肺耐力训练的种类和原理
简介
作为一个专业的私人教练,学会科学的利用人体的能量系统和心肺耐力训练原则帮助客人去提高身体素质及达到训练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的心肺训练方案都忽略了乳酸阈值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因此本文会介绍一些关于乳酸阈值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乳酸阈值帮助客人提高心肺上的表现。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练,更应该能根据客人的训练背景而选取最合适的心肺耐力训练。
结论
ATP的来源和合成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身体中只有限量的ATP,但为了保证我们有足够的ATP(能量)做功,就需要有一些方法来重新合成ATP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3种能量系统可以重新合成ATP,如果三种能量系统按照运动方式来划分又可以分为无氧和有氧
.ATP-CP系统(无氧系统)
.乳酸系统(无氧系统)
.有氧系统(有氧系统)
无氧系统产生ATP(ATP-CP系统)
肌酸激酶
PC+ADP--->ATP-CP
*肌酸激酶:一种酶,可以起到急速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速度
*ADP:二磷酸腺苷
*CP:肌酸磷酸
ATP-CP系统(无氧系统)特点
(1)在运动开始时为肌肉的收缩提供能量
(2)供能时间短(持续时间少于10秒)
(3)高强度-爆发性
(4)PC更新需要ATP,只有在运动恢复期才能进行,而这恢复是由有氧系统中Phosphorylation的反应,把流失的磷(P)重新放到C上面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6)- 连续性/高量的耐力训练参考例子Example of continuous Endurance / High Volume Training
2.最大稳定状态训练Maximum Steady State Training (MSST)
也可以叫做节奏跑(Tempo Run),一般保持速度在非常靠近乳酸阈值或于乳酸阈值的强度上进行持久的训练,感觉是辛苦(RPR ~13–15范围),但能持久坚持,也可选择维持乳酸浓度约2mmol并持久训练不会导致有超过1mmol的上升。用心率来做参考的话一般维持在最大心率80-90%之间(可能是贮备心率的70-80%,按个人体能会有所不同),开始使用这方法可以考虑先以15-30分钟开始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3)-不同运动强度与乳酸及能量代谢的关系
假如上图是会员陈先生的乳酸档案:
如果陈先生维持强度于
1. 40-70%,他是进行中低强度有氧(应用于减脂)
2.70-80%,他是进行高强度有氧(应用于提高有氧心肺耐力)
3 80-100%,强度高于乳酸阈值,无氧的参与愈来愈高(一般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应用于提高对乳酸的忍受能力)
最大摄氧量VO2 max VS乳酸阈值LT
客人拥有良好的VO2 max最大摄氧量,一般LT乳酸阈值也相对是很高的,但对于顶级的长跑或耐力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和进步空间,反而乳酸阈值更能有效区分两个运动员的水平的高低,因为乳酸阈值愈高,代表能在更高速度和功率(power)中进行比赛。
因此:
无氧间歇训练或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在欧美国家会叫作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目的是减脂和提高代谢率,也有人把这些提高代谢率的训练法叫做Metabolic Training/Conditioning;
至于第四种的叫运动表现间歇训练Performance Interval,也就是下面的Repeated Sprint重复冲刺跑训练。
有氧无乳酸Unlimited
无限制Very slow
非常慢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能量代谢的分配
从上图,假如客人在拼命全速跑步,我们可以预料他:
(1)第1秒钟主要倚靠肌肉内存的ATP供能
(2)第2秒钟肌肉内的ATP大量减少,而肌酸磷酸系统(CP)的使用更为明显
3.间歇训练Interval Training
4.重复冲刺跑Repeated Sprint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5)- 各种心肺训练区的指引:
1.连续性的耐力/高量训练Continuous Endurance / High Volume Training
这对于健身房中体适能训练是非常普遍,适合初学者进行,比如:有客人每周3次有氧,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在贮备心率的50-60% (也大概等于图5中A1的65-75%),也可以渐渐把强度提高到贮备心率的60-70% (也大概等于图5中A1的75-85%),注意:以上的数字仅供参考,心肺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在更高的强度上进行有氧训练。而客人也可以利用渐进式的原理来形成一个心耐训练方案,比如每周跑20公里,分4天完成,然后按每个星期增加2-4公里(10-20%),大概5-10个星期后,就可以每周跑40公里,当达到40公里的耐力后,再缓慢把运动强度加大。
已证明能改善(Priest & Hagan 1987):
.最大摄氧量VO2 Max
.600m和3.22公里跑的速度
.最大的有氧和无氧能力,以及短中距离跑步表现
.有效提升乳酸阈值LT,从而改善长跑的节奏和速度
3.间歇训练Interval Training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在体适能领域上,间歇训练分为上面四种
(3)快到10秒钟时,肌酸磷酸系统使用率减少,乳酸系统慢慢主导,也因为CP愈来愈少,客人的速度明显下降
(4)从第10秒钟到大概60秒钟,乳酸使用率从高峰期慢慢又降下来,渐渐是有氧系统带领工作
(5)从60秒后一直到2小时,因为CP和乳酸这两个无氧系统再也很难大量参与,因此有氧系统参与的比例愈来愈高,并达到稳定期(但如果客人不是用最快速度来进行有氧,当强度和速度都比较低时,乳酸的水平会慢慢减少,这时候无氧系统也得到恢复)
.重复3-4次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7)
能量系统与训练应用和心肺耐力与运动表现
(图8)
Anaerobic Interval无氧间歇是给长跑或耐力运动员所训练用,目的是提高乳酸阈值和对高乳酸环境的忍受力,也就是无氧运动的能力,比如:
.1分钟快跑(贮备心率80%,RPE感觉=16分)
>30分钟的运动,适合用LT来测量运动表现
约10分钟内的耐力运动项目,适合用VO2 max来测量运动表现
心肺耐力训练
种类:
1.连续性的耐力/高量训练Continuous Endurance / High Volume Training
2.最大稳定状态训练Maximum Steady State Training (MSST)
储量Speed of Energy
能量产生速度
CP
肌酸磷酸Anaerobic alactic
无氧无乳酸Very Limited
非常有限Very fast
非常快
Glycogen or Glucose
糖原或葡萄糖Anaerobic lactic
无氧乳酸Limited
有限Fast
快
Fatty Acids
脂肪酸Aerobic alactic
LT2 -有部份科学家定为血液乳酸含量为4.0mmol/L,这时因为乳酸的产生急速上升,移除远远赶不上产生速度,因此身体和肌肉都在高乳酸水平上工作,属于部份有氧和部份无氧,因此LT2也就是教练要寻找的乳酸阈值位置
没有训练经验的人士乳酸阈值一般在最大摄气量的50-60%出现,而耐力运动员一般会在80-90%以上
(5)有氧能力愈强的人,恢复速度愈快
(6)一般30秒能恢复50%,2-5分钟能完全恢复
(7)肌肉细胞中只储存少量的PC
(8)产生的ATP总量有限
乳酸系统
乳酸系统特点
(1)很快提供能量,通常可以提供进行2-3分钟运动
(2)乳酸的形成可能导致酸毒症(Acidosis)
(3)过高的乳酸水平所引起的酸毒症可能会引起疲劳,肌肉酸痛,协调性降低,增加损伤的危险性以及降低脂肪的消耗
Fartlek法特雷克是速度没有系统和规律的改变,步伐速度是按自己爱好所制定
Aerobic Interval有氧间歇是给健身初学者或特殊人士使用,无论是训练和放松的阶段都是维持在一个有氧的范围上进行,不会高于乳酸阈值,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