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第九章 食品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其它味感 鲜味 辣味 清凉味 涩味
气味分子刺激受体柱状神经。 (三)振动理论 人的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的振动,产生信号。
第二节 植物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含氮挥发性化合物:大米中的2-乙酰基吡咯 啉,马铃薯、豌豆中的吡嗪,芥末、雪菜、 生萝卜中的异硫氰酸酯、香菇中的香菇精等。 茶的主要呈香物质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和 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衍生物。 咖啡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含氧、含氮和含硫 的杂环衍生物。 水果的香气 水果的香气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酯、醛、醇、 萜类化合物。
二、化学反应 1、美拉德反应 咖啡香、茶香、巧克力香、牛奶香、烤面 包香等。 2、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 茶叶的甜香和花香。
第六节 味觉
味觉受体:主要是味蕾(taste bud),其次是 自由神经末梢。味蕾是分布于舌面的乳头上, 由数十个味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味感组织, 每个味蕾有一个小孔对外开放,呈味物质溶 液通过小孔进入内腔对味细胞形成刺激,味 觉细胞连接着神经末梢。 味觉的产生: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味觉细胞, 产生兴奋作用,由味觉神经传入神经中枢, 进入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一、基本味觉
基本味感:甜、酸、苦、咸 味感:
我国:甜、酸、苦、咸、辣、涩、鲜
日本:甜、苦、酸、咸、辣
欧美:甜、苦、酸、咸、金属、辣 印度:甜、苦、酸、咸、辣、淡、涩、不 正常
(一)甜味及甜味物质 1、呈甜机理 沙伦伯格-克伊尔学说/AH-B理论:甜味物质 分子中有一对AH 和B基,当其与甜味受体分子中 相应的B 和AH基配对结合并在合适位置有一个疏 水性γ 基时就会产生不同强度甜味。如图: 2、甜度及其影响因素 甜味强度可以用甜度来表示,通常是以在水 中较稳定的蔗糖为基准物(如以15%的蔗糖水溶 液在20度时的甜度为1),用以比较其他甜味剂 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甜度。这种甜度倍数称 为比甜度或相对甜度。
第三节 肉类风味
肉香的主要成分有二百多种,主要有碳 氢化合物、醇、醛、酮、酸、酯、醚、 内酯、呋喃、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咯、 吡啶、吡嗪等)含硫及含硫杂环化合物 (硫醇、噻吩等)等。
第四节 鱼和海产品的风味
刚捕获的与和海产品的青香主要来自于饱 和及不饱和的C6、C8、C9醛类、酮类和醇类 wk.baidu.com合物。 海产鱼的鱼腥气味主要来自于三甲胺。 熟鱼和海产品香气物质主要有酮、硫醇、 硫醚等。
影响甜度的因素: 糖的分子结构 聚合度:糖的甜度随聚合度的增大 而下降,如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糖的异构 体:α-D-葡萄糖>β-D-葡萄糖;环结构: β-D-吡喃 果糖> β-D-呋喃果糖>蔗糖;糖苷键:麦芽糖( α -1,4 甜)>龙胆二糖( β-1,6 苦)。 温度 果糖甜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葡萄糖和蔗 糖仅略有下降。 溶解度 味的相互作用 3、常见甜味物质 糖类、食用强甜味剂等。
(三)咸味及咸味物质 1、咸味理论: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道,只有氯化 钠才产生纯粹的咸味。咸味是由离解后的离子所决定 的,与阳子关系密切,阴离子则影响咸味的强弱和副 味。 2、咸味物质:氯化钠等盐类 四)酸味及酸味物质 1、酸味理论:普遍认为,质子H+是酸味剂HA的定味 基,负离子A-是助味基,定味基H+在受体的磷脂头部 相互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引起酸味。 2、酸味物质 醋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磷酸等。
嗅觉
一、嗅觉受体:嗅细胞、嗅神经纤维 二、嗅觉理论 即关于嗅感物质产生嗅感机理的理论。 (一)立体化学理论:Amoore(1964) 由于立体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差异,人的嗅 觉受体的空间位置也是各种各样的,一旦某种气体分 子能像要是开锁一样恰如其分地嵌入嗅觉受体的空间, 人就能捕捉到这种气体的特征气味。 (二)膜刺激理论Davis(1967)
(二)苦味及苦味物质 1、苦味理论:有的学者认为苦味物质具有和 甜味物质同样的AH/B模型与疏水性基团,在 特定的受体部位中AH/B单元的取向决定分子 的甜味与苦味,若受体部位的取向适合苦味分 子,并于苦味分子匹配时,就产生苦味感,若 与甜味分子匹配就产生甜味感。 2、苦味物质 茶、咖啡和可可中的生物碱,杏仁、苦橙中 的糖苷,成熟干酪中的氨基酸和多肽类,啤酒、 柑橘籽、柠檬中的萜类,无机盐类。
第九章 食品风味
Flavours
第一节 概述
风味:摄入口内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 包括味觉、嗅觉、痛觉及触觉等在大脑中 留下的综合印象。 味觉:食物对舌及咽部的味蕾产生的刺激。 包括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感。 嗅觉:食物中各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对鼻腔 的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作用。包括芳香、 臭、鱼腥等。
第五节 风味化合物合成途径
一、生物合成 1、植物中脂肪氧合酶对脂肪酸的作用 如香菇的特征风味物质烯醇、烯酮可由亚油酸裂解产生。 2、直链脂肪酸的酶法脱羧脱氨 水果香气物质中的支链羧酸酯可由支链氨基酸经strecker降解 反应产生。 3、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植物精油的风味物质萜类化合物可通过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 产生。 4、莽草酸途径 食品的烟熏芳香物质(香草醛、愈创木酚等)是以莽草酸途径 中的化合物为前体生成的。 5、乳酸-乙醇发酵产生风味物质 如干酪的风味物质甲基酮、仲醇及含硫化合物的产生;面包、 啤酒风味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