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华师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知识点详解九年级数学学科是中学数学学科的重要阶段之一,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一些高中数学的初步内容。

下面将重点介绍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涉及到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及其运算规则。

在九年级的代数运算中,包括乘法法则、因式分解、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等内容。

其中,乘法法则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乘法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而因式分解则是将一个多项式拆分成几个较简单的乘积的过程,也是九年级代数运算的重点之一。

二、平面几何在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三角形、平行线、相似形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同学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平行线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例如平行线间的角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

相似形是指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学生需要学习相似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似比的计算方法。

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定理,同学们需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并能够熟练应用到解题中。

三、数列与函数数列是由一列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项。

在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求解数列的问题。

在数列的学习中,同学们需要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够计算其通项、前n项和等差(比)等相关内容。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是将一个数集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数集中的元素的关系。

在九年级数学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和运算。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学习函数的图像、函数关系的表示和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随机事件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九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中,学生将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知识升华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知识升华

第25章知识升华一、知识脉络:二、典例分析:例1 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CD ⊥AB 于点D ,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分析】求∠BC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关键要弄清其定义,由于∠BCD 是在Rt △BCD 中的一个内角,根据定义,仅一边BC 是已知的,此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设法求出BD 和CD ,二是把∠BCD 转化成∠A ,显然走第二条路较方便,因为在Rt △ABC 中,三边均可得出,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 在Rt △ABC 中,∵ ∠ACB =90°∴∠BCD +∠ACD =90°,∵CD ⊥AB ,∴∠ACD +∠A =90°,∴∠BCD =∠A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2AC BC =10,∴sin ∠BCD =sinA =BC AB =45 ,cos ∠BCD =cosA =AC AB =35, tan ∠BCD =tanA =BC AC =43 ,cot ∠BCD =cotA =AC BC =34.【说明】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定义,把握其本质,应强调转化的思想,即本题中角的转换.例2 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离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求CE 的长,此时就要借助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故过点A 作AG ⊥CD ,垂足为G ,在Rt △ACG 中,可求出CG ,从而求得CD ,在Rt △CED 中,即可求出CE 的长.【解】 过点A 作AG ⊥CD ,垂足为点G ,在Rt △ACG 中,∵∠CAG =30°,BD =6,∴tan 30°=CG AG ,∴CG =6×33 =2 3 ,∴CD =2 3 +1.5,在Rt △CED 中,sin 60°=CD EC,∴EC =CD sin60° =23+1.53=4+ 3 . 答:拉线CE 的长为4+ 3 米.【说明】在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或边长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加以引导和总结.例3 如图,某县为了加固长90米,高5米,坝顶宽为4米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它们是坡度均为1∶0.5,橫断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坝,现要使大坝顺势加高1米,求⑴坡角的度数;⑵完成该大坝的加固工作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土?【分析】大坝需要的土方=橫断面面积×坝长;所以问题就转化为求梯形ADNM 的面积,在此问题中,主要抓住坡度不变,即MA 与AB 的坡度均为1∶0.5.【解】 ⑴∵i =tanB ,即tanB =10.5=2,∴∠B =63.43°. ⑵过点M 、N 分别作ME ⊥AD ,NF ⊥AD ,垂足分别为E 、F .由题意可知:ME =NF =5,∴ME AE =10.5 ,∴AE =DF =2.5,∵AD =4, ∴MN =EF =1.5,∴S 梯形ADNM =12(1.5+4)×1=2.75.∴需要土方为2.75×90=247.5 (m 3)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前后坡比不变来解决问题,坡度=垂直高度水平距离=坡角的正切值.例4 某风景区的湖心岛有一凉亭A ,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 ,小明想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他从湖边的C 处测得A 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 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量得B 、C 间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你帮小明计算A 、B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32°≈0.5299,cos 32°≈0.8480,tan s 32°≈0.6249,cot 32°≈1.600)【分析】本题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要解出AB 的长,只要去解Rt △ADC 和Rt △BDC 即可.【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由题知:∠α=45°,∠β=32°.在Rt △BDC中,sin 32°=BD BC ,∴BD =100sin 32°≈52.99.cos 32°=CD BC,∴CD =100 cos 32°≈84.80.在Rt △ADC 中,∵∠ACD =45°,∴AD =DC =84.80.∴AB =AD +BD ≈138米.答:AB 间距离约为138米.【说明】本题中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画图是本题的难点,找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是解题的关键,在复习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各种情形.例5 在某海滨城市O 附近海面有一股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该城市的东偏南70°方向200千米的海面P 处,并以20千米/ 时的速度向西偏北25°的PQ 的方向移动,台风侵袭范围是一个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千米,且圆的半径以10千米/ 时速度不断扩张.(1)当台风中心移动4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又台风中心移动t 小时时,受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 千米.(2)当台风中心移动到与城市O 距离最近时,这股台风是否侵袭这座海滨城市?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2 1.41≈,3 1.73≈).【分析】先要计算出OH 和PH 的长,即可求得台风中心移动时间,而后求出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此圆半径与OH 比较即可.【解】⑴100; (6010)t +.⑵作OH ⊥PQ 于点H ,可算得1002141OH =≈(千米),设经过t 小时时,台风中心从P 移动到H ,则201002PH t ==52t =时,受台风侵袭地区的圆的半径为:601052130.5+⨯(千米)<141(千米).∴城市O 不会受到侵袭.【说明】本题是在新的情境下涉及到方位角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常常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

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的重要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华师大九年级的数学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代数ic745ic745代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代数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数,进而掌握各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等技巧。

1.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是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技巧。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也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常见题型。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在构建模型求解实际问题时十分有帮助。

二、几何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几何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空间想象和图形分析能力,进而解决与形状、位置、方向等相关的问题。

1. 平面图形的相关性质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定义和性质。

特别是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判定等著名定理和公式的使用。

2. 空间图形的相关性质学生需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这些性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立体图形的计算和判定问题。

三、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数学中比较实用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概率统计,学生将掌握分析数据、做出统计推断和预测的技巧。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收集数据,并分析和整理数据。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和总结数据,进而做出科学的推断。

2.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学生需要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的性质,能够帮助学生在预测和决策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以上介绍了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4单元 图形的相似 复习课件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4单元 图形的相似 复习课件

数学·新课标(HS)
第24章复习2 ┃ 考点攻略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1 如图24-8所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 (1)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P1,P2,P3,P4,P5,D,F是△DEF边上的7个格点,请 在这7个格点中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 线段,不必说明理由).
第24章复习2 ┃ 考点攻略
解:(1)梯形 A1B1C1D1,如图 24-13. (2)梯形 A2B2C2D2,如图 24-13.
图 24-13
数学·新课标(HS)
第24章复习2 ┃ 考点攻略
方法技巧 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图形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 利用位似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是一种图形变换.
数学·新课标(HS)
第24章复习2 ┃ 知识归类 判定方法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 三条边 和另一个三角形的 三条边 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 高 的比、对应 中线 的比、对应 角平分线 的比都等于它们对应边的比. (2)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面积的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 . 5.相似多边形 边数 相同,并且一个多边形的 (1)如果两个多边形的 各角分别与另一个多边形的各角对应相等, 各边对应成比例,那 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
图24-9
(2)答案不唯一,下面 6 个三角形中的任意 2 个均可. △P2P5D,△P4P5F,△P2P4D, △P4P5D,△P2P4P5,△P1FD.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第一节(P2)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 a.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b.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3)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微观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增减进行有关的计算应用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解释一些实验事实(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两种现象: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小练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等:将短线改为等号注: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3)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2.用奇数配偶数法用这一方法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各端的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

配平方法:选定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把奇数变为最小的偶数(即乘以2),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3.观察法配平方法是:(1)通过观察,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华师大版上册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月考试总结分析

华师大版上册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月考试总结分析

华师大版上册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月考试总结分析一、本科的教情状态和学情状态1、老师方面:我们20位数学老师经常在一起教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老教师帮扶新教师方面做得更加到位,新上岗徐老师,闫老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遇到困惑都能虚心请教,老教师们都毫无保留地给她们传经送宝,她俩还随时跟着有经验的老师进课堂听课学习。

老师们每上一节课都充分备课,依据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激情饱满,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

数学组每周进行周清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测试完老师们都把学生的试卷全批全改,针对学生出错情况进行讲评。

老师们不失时机的挑一些学生到办公室进行辅导,辅导的过程中有的还给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精神鼓励,真可谓老师们干得如火如荼!2、学生方面:各班优生学习态度好,学习目的明确,学法得当,听课聚精会神,做作业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所以成绩优异!然而,由于受今春疫情的影响,这届学生差生群体比往年还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已经是一个门外汗,可以说一窍不通。

原因是数学是一个知识一环套一环的学科,前面的落下了后面的接不住了。

但老师们目前为止还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差生,总是鼓励学生们老师慢慢讲,你只要认真听课,还是能够学会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二、月考成绩表现:1.班级的优生本学科可否优秀?每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优秀生数学还没有达到优秀的现象,另外不少班级老师反映分到班级前20名的学生,这次月考成绩还有不及格的现象,让老师们大吃一惊!2.对第二梯队的学生本学科如何发挥正贡献?首先给同学们讲数学学科成绩不好,直接要被中招考试淘汰掉,注定是考不上高中的,让学生们有一个危机感,给他们压担子。

其次,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让他们回答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重视他们,关爱他们,他们就会迸发内驱力,迎头前进!第三,课后多给他们开小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

32 9 3, 类似地,计算:

7 5
2

=
7 5
02 0
0.52 0.5
又如 32 = 9=3= 3,再计算:


7 5
2

=
7 5
0.52 = 0.5
归纳 一般地,有
a (a≥0) -a (a<0)
知识要点 1.从运算顺序来看,
2 a 先开方,后平方
2.从取值范围来看,
2 a a≥0
3.从运算结果来看:Fra bibliotek 2 a =a
a (a≥0)
a2 =∣a∣ =
-a(a<0)
a2 先平方,后开方
a 2 a取任何实数
练一练 化简
(1) 16
(3) (7)2
解: (1) 16 42 4
(3) (7)2 7
(2) (5)2
(4) 72
问题3 平方根的性质: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
问题4 所有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
正数和0都有算术平方根;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S
S
圆形的下球体在平面图上的面积为S,则半径为_______π___.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有意义的条件
如图所示的值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则
两个二次根式能否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怎样运算?让我们从研 究乘法开始.
请写出两个二次根式,猜一猜,它们的积应该是多少?
2 7= ?
特殊化,从能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乘法运算开始思考!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运算
1. a 既可表示开方运算,也可表示运算的结果.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坐标确定位置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坐标确定位置课件
①福建的东南方向;②北纬25.03°;③东经121.3°; ④北纬25.03°,东经121.3°. 导引:用经纬度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两个量:经度和纬度, 二者缺一不可.
总结
知2-讲
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某一地点的确切位置.
知2-练
• 北京时间2014年5月24日4时49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纬25.0°,东经97.8°)产生
知识点 1 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知1-导
不少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往往可以忽略,因而可以用 点来表示,从而可以用坐标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某中学夏令营举行野外拉练活 动,老师交给大家一 张地图,如 图23. 6. 1所示,地图上画了一个 平面直角坐 标系作为定向标记, 并给出了四座农舍的坐标: (1,2)、 (-3, 5)、(4, 5)、(0, 3).
知1-导
目的地位于连结第一座与第 三座农舍的直线和连 结 第二座与第四座农舍的直线的交点处.利用平面直角坐标 系,同学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请你在图中画出目的地 的位置.
(来自教材)
知1-导
利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第一应根据条件建立合 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这个物 体的位置.一般地,我们习惯用(a,b)来表示一个物体 的位置,其中a表示横坐标,b表示纵坐标.
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的地方;
“明天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的方向,
距离此处2. 4千米的地方;
“321号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的方向,距
离此处1. 1千米的地方.
根据这些信息,试在图23. 6. 3中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
示意图.
(来自教材)
知3-导
在图23. 6. 3 中帮助小明 完成这张示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2单元 二次根式-复习课件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2单元 二次根式-复习课件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例3
若 a<1,化简 a-12-1=( D ) B.2-a
A.a-2 C.a
D.-a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解析] D 根据公式 a2=|a|可知: a-12-1=|a-1|-1, 由于 a<1,所以 a-1<0, 因此,原式=(1-a)-1=-a.故选 D.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 除,最后算加减.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x-2 x≥2且x≠3 例 1 函数 y=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x-3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知识归类
┃知识归纳┃
1.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 0 (a≥0); (2)( a)2= a (a≥0); (3)
2 a =|a|=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4) ab=
a a≥0, -a a<0; a· b (a≥0,b≥0);
x+y-1=0, 即 y+3=0.
解得 x=4,y=-3.
所以 x-y=4-(-3)=7.故选 C.
数学·新课标(HS)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方法技巧 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 0,则这 几个非负数都等于 0.列方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常见的非负数 的形式有 a2,|a|, a.
第22章复习 ┃ 考点攻略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华师大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华师大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知识点1 二次根式(重点)知识解读1)0a ≥a 称为被开方数(式).要点精析:(1)二次根式的定义是从代数式的结构形式....上界定的,必须含有二次根号的根指数为22”一般省略不写.(2)被开方数a 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但前提是...a 必须大于或等于0.(3)形如)0a ≥的式子也是二次根式.2.易错警示:(1(2()10a ≥这样的式子只能称为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不能称为二次根式. 知识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反之也成立,0a ⇔≥.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式)为负数..;反之也成立,0a ⇔<. 要点精析:(1)如果一个式子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 (2)如果一个式子中既含有二次根式又含有分式,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3)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零指数或责整数指数,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底数不为....0..方法规律(1)本例通过式子有意义的隐含条件,求出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从而确定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处的象限;这种由“数”确定符号到“形”确定位置的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2)当题中指出式子有意义或说式子是什么式子时,都表示这个式子一定具备定义中的条件,解这类题一般都是先根据定义建立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再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未知数的值或范围.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重难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的性质:(1a≥≥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2)()2a a=≥,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3()()0,0,a aaa a≥⎧⎪=⎨-<⎪⎩即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的绝对值.要点精析:(1.....:①0a≥≥.(22的区别与联系:区别:a为全体实数,2中0a≥;先平方后开方,2是先开方后平方;③运算结果不同:()()0,0,a aaa a≥⎧⎪==⎨-<⎪⎩2a=.联系2均为非负数,且当0a≥2=.2.易错警示a=化简时,易忽略字母a的取值范围.方法规律本例与前面的例3都属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经典例题,它们的不同点:例3是由“数”的符号确定“形”的位置;而本例则由“形”的位置来确定“数”(式)的符号;它充分体现了“数”与“形”是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解答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题的关键是确.保去掉根号后的结果是非负数..............方法规律常见的非负数的类型有三种:绝对值、偶次方、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的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方法规律形如(4)这类题目应充分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另外,此类题中并不是所有的非负数都得写成二次根式的平方(不一定带根号)的形式,如242=,2164=,()22211x x x++=+等.方法规律解这类题的依据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它是限制字母取值范围的重要条件,也是易被忽略的隐含条件;b(其中被开方数x a-与a x-互为相反数)的式子的值是b.方法规律此题运用转化思想,把二次根式问题转化为绝对值问题,去绝对值符号时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当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大于或等于0时去掉绝对值符号后是它本身,当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小于o 时去掉绝对值符号后是它的相反数.此题有两处绝对值,故要分三种情况讨论,即:两个都小于0;一个大于0,另一个小于0;两个都大于0.等于0和这三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合并都可以,只不过分段讨论时,同一个数不重复讨论,在一处出现即可.方法规律先通过二次根式的定义求自然数n 的范围,再由二次根式的性质确定12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最后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求出自然数n 的值.方法规律a =进行化简时,其关键步骤是去绝对值符号......,而去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的符号..............;因此一定要结合具体问题:如数轴、几何图形特征等,先确定其符号,然后进行化简.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乘法(重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两个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它们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法则中被开方数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都必须是非负数...; (2)当二次根式根号外有因数(式)时,可类比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运算,即根号外因数(式)之积作为根号外因数(式),被开方数之积作为被开方数;(3)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是一个二次根式或一个有理式;(4)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章中的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 拓展:(1)几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0,0,0a b c =≥≥≥;(2)几个二次根式相乘,可利用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便.(3)易错警示:不要把字母表示正数误认为含该字母的式子就是正数.知识点2 积的算术平方根(难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要点精析:(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实质是逆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它对两个以上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同样适用;(2)应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乘积中的每个因数(式)必须是非负数;应用此性质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3)在进行化简运算时,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式)分解,然后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开方后移到根号外.2.易错警示: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中的每个因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因数(式)都是非负数,才能运用性质进行化简或计算. 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除法(重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它们被开方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法则中的被开方数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都必须是非负的...且.b .不.为.0.;(2)当二次根式根号外有因数(式)时,可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运算;将根号外因数(式)之商作为根号外商的因数(式);被开方数之商作为被开方数.2.易错警示:(1)0,0a b =≥>中,特别注意0b >,若0b =,则代数式无意义;(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到最简;(3这样的错误;(4)如果是几个二次根式相除,应按除法法则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来计算.方法规律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被开方数相除时,可以用“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进行约分、化简.知识解读1)0,0a b=≥>.这就是说,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实质是逆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前提条件是商中被除式是非负数,除式是正数;(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将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2.分母有理化:(1)定义:要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只要将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恰当的二次根式就可以了,通常这种化简过程称为分母有理化;(2)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及()20a a =≥;(3)方法:将分子和分母都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拓展:(1)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2)常用的有理化因式a a ;3.易错警示:在二次根式的计算中,最后结果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开得尽的因数(式),同时分母不含二次根式.方法规律分每有理化一般经历如下三步:“一移..”,即将分子、分母中能尽方的因数(式)移到根号外;“二乘..”,即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数(式);“三化..”,即化简计算.知识点5 最简二次根式(重点)知识解读1.定义: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并且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要点精析: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就是被开方数必须是整数(式);(2)被开方数中每个因数(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式)的指数都是1.2.将一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步骤:(1)“一分”,即利用因数(式)分解的方法把被开方数的分子、分母都化成质因数(式)的幂的乘积形式;(2)“二移”,即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移到根号外,其中把根号内的分母中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要注意应写在分母的位置上;(3)“三化”,即将分母有理化一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3.易错警示:(1)分母中含有根式的式子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去根号时,忽视隐含条件,误将负数移到根号外;(3)去根号后漏掉括号.方法规律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整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方法相同,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公式在二次根式乘除法中同样适用....,在运算中要注意符号和顺序;最后的结果要注意将所含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说明:对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也可先对每一个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请读者试一试.方法规律本例利用探究规律法将蕴涵在数中内在的排列规律,猜想探究问题的结果用代数式表示.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知识点1 同类二次根式知识解读1.我们把像、-要点精析:(1)同类二次根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最简二次根式;②被开方数相同.(2)判断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时,先将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比较被开方数,它与根号前面的系数无关.2.易错警示:判断两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不化简而直接判断易出错.方法规律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的步骤是:(1)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知识点2 二次根式的加减知识解读1.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即:(m n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1)“化”:将每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找”:找出..同类二次根式;(3)“并”: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成一项.3.整式加减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4.易错警示:(1)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根号外的因数与因数合并,剩下的部分保持不变,一定不要丢掉;(2)不能合并的二次根式不能丢掉,因为它们也是结果的一部分;(3)二次根式根号外的因数是带分数的要化为假分数.方法规律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的步骤:(1)将每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若被开方数中含有带分数,则要先化成假分数;若含有小数成分数,则要化成分数,进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原式中若有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方法规律本例是一道集“数”与“形”为一体的经典题,解答本例经过由非负数之和为零得方程(组),从方程(组)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再由任意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任意两线段之差小于第三条线段;得出这三条线段符合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最后求三角形的周长. 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难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运算种类: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或开方)的混合运算.(2)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要点精析:(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的形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2)进行二次根式的开方运算时应使开出的因数(式)是非负数(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律:(1)实数运算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整式乘法中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2)在进行计算时,能用乘法公式的要尽量使用乘法公式,同时注意合理地运用运算律.3.易错警示:(1)对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理解不透彻导致合并不彻底.(2)在计算过程中,忽略隐含已知条件中的字母的取值范围,导致出现符号错误. 方法规律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运算类似,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再加减.....,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每一个二次根式可看成一个“单项式”,多个非同类二次根式之和可以看成一个“多项式”,因此整式运算法则、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仍然适用. 方法规律=,即它们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也就是说它们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利用这一特征解决问题,如按思维习惯把已知等式两边平方,这样一个等式两个未知量是无法求出a 、b 的.方法规律由5x y +=-,6xy =解出x ,y 的值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考虑用整体思想求解.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根据实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每个数的正负情况以及大小关系,再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方法规律本题运用了“.0.”点取值法.....,即令要讨论的每个代数式等于0,求出字母的值,然后分情况化简.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方法规律参数法的实质是...在解题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本例中的y 就是一个参数. 方法规律此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采用了归纳法来解题.仔细观察,找出规律是关键. 方法规律此例运用了反向推理法,对于一些题目,当我们从正面..不好解答时,不妨从它的反面..来考虑,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识解读1.定义: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要点精析:(1)理解定义:要掌握三个关键点:整式、未知数个数及最高次数;“一元”是指整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是指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方法:整理前:①整式方程,②只含一个未知数;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易错警示:在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1)不整理合并直接判断;(2)不看是不是整式方程;(3)未知数的个数不是1或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是2.方法规律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关键点:(1)整理前足整式方程且只含一个未知数;(2)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本例⑤()222322x x x -=-中易出现不整理就下结论,误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错误.方法规律已知某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则此方程必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髙次数是2.当二次项系数是待定系数时还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知识点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重点)知识解读1.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200ax bx c a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2.理解要点:(1)20ax bx c ++=,当0a ≠时,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但b ,c 可以是0.(2)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可以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3)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某项时,应连同未知数一起;指出某项系数时应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4)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既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隐含条件.3.易错警示:(1)忽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中二次项系数0a ≠的条件.(2)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不要忽略各项前面的符号.方法规律1.化一般形式一般要经历一去(去分母去括号)二移三并这三步;2.当整理为一般形式后,如果二次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把它转化为正数,若有关系数是分数,一般要把它转化为整数.方法规律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ax bx c ++=中,0a ≠是确定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唯一标准,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时,既要考虑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又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方法规律在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有关待定字母的值时,先要把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及二次项系数不为0列式求出.知识点3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知识解读1.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它是把实际问题中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达.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2)设出合适的未知数,一般设为x ;(3)确定等量关系;(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有时要化为一般形式.3.常用一元二次方程来建模的问题有:圆形的面积、增长(利润)率、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4.易错警示:一元二次方程求得实际问题的解要检验,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知识点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难点)知识解读1.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 要点精析:(1)判断方程的根的必要条件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2)根据方程的根的定义可以判断解出的方程的根是否正确.(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止一个,只要符合条件的都是方程的根.方法规律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算出数值,看它们是否相等.在找根时注意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方法规律如果0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则有式子2000ax bx c ++=成立.当求含有0x 的代数式的值时,找出该代数式与2000ax bx c ++=相类似的结构进行整体代入求值. 方法规律判断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给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是将这个数代入原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1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点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知识解读1.定义: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2.直接开平方法求方程的解的方法:(1)()20x p p x =≥→=2)()()20x a p p x a +=≥→=;(3)()()20,0mx n p p m x +=≥≠→= 3.易错警示:直接开平方法是利用平方根的意义,所以要注意两点:(1)常常只取正的平方根而遗漏负的平方根;(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所以直接开平方法的前提条件是2x p =中0p ≥. 方法规律用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的形式,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当整理后右边为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知识点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定义: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整理方程,使其右边为0;(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3)令每个一次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3.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2)公式法;(3)()()()2x a b x ab x a x b +++=++.4.易错警示:(1)当方程没有化成一般形式时,不能把左边进行因式分解;(2)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法规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不要急于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要结合方程特点适当变形,发现并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方法规律采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为: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方法规律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化成()20x p p =≥的形式,则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方法规律本题运用了换元法,运用换元法解方程时,要'注意还元.如本题最后是要解出未知数x ,而不是未知数t ,所以先换元然后再还元.方法规律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就可以知道用因式分解法求解的过程,即()()120,x a x b x a x b --=⇔==.方法规律确定三角形的三边长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2.2.2 配方法知识点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定义: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将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要点精析:(1)配方法是对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所以一般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二次项_系数必须为1).(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直接开平方法所需要的形式.配方是为了降次,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简言之:一化二移三配四开方,即(1)化:①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2)移: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3)配: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变为()2x m n ±=的形式.(4)开方:如果n 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根.3.易错警示: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易忘记二次项系数化为1或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法规律(1)二次项系数为1时,已知一次项的系数,则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已知常数项,则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的平方根的两倍.注意有两个.(2)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则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然后再配方.方法规律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配方法的关键,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是进行这一关键步骤的重要前提.方法规律当一个方程出现多个未知数,且方程中具备完全平方式的雏形时,可以考虑凑完全平方式,将方程化成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的情形,从而将一个方程化成多个方程来分别求解.22.2.3 公式法22.2.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1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求根公式的定义:方程()200ax bx c a ++=≠的实数根可写为)240x b ac =-≥,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确定公式中a 、b 、c 的值;(3)求出24b ac -的值;(4)若240b ac -≥,则把a 、b 及24b a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解,当240b ac -<时,方程无实数解.方法规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首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在确定了a 、b 、c 后,先计算24b ac -的值,当240b ac -≥时,再用求根公式解.方法规律解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时,与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利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解.方法规律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理论依据: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为1x ,2x ,则方程可化成()()()1200a x x x x a --=≠的形式,因此()()()2120ax bx c a x x x x a ++=--≠,所以利用公式法进行代数式()20ax bx c a ++≠的因式分解时,可以先构造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然后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再代入()()()120a x x x x a --≠完成因式分解.知识点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解读1.式子24b ac -叫做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即24b ac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方法:(1)当0∆>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要点精析:(1)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不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反之,已知方程根的情况可以确定方程待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2)计算根的判别式时,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确定a 、b 、c 后再计算;(3)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包括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0∆≥. 方法规律(1)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问题一般都与24b ac -有关,抓住24b ac -与零的大小关系推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不同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判断方程根的情况的方。

华师大版数学上册九年级知识点

华师大版数学上册九年级知识点

华师大版数学上册九年级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指导。

数学知识点密集,牵扯广泛。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华师大版数学上册九年级的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我们了解到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并且学会了对有理数进行四则运算。

在习题中,我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有理数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代数式代数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通过学习代数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代数式的定义、展开和化简。

我们掌握了基本的代数运算法则,例如加法交换律和分配律。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代数式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我们了解到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可以通过截距和斜率来确定。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函数的图像和相关信息,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并且通过一次函数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第四章:一次不等式一次不等式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我们掌握了如何利用图像和计算来解决一次不等式,并且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许多习题的练习,我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平方根与二次函数平方根和二次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我们了解到二次函数是一条抛物线,并且学会了通过顶点和轴对称性质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

我们还学习了通过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六章:点、线和平面点、线和平面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点、线和平面的定义和性质。

我们了解到点无大小,线由无数个点组成,平面由无数个线组成。

我们还学会了通过点、线和平面来确定几何关系,并且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7单元 二次函数 复习课件

【华师大版】2012-201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小复习:第27单元 二次函数 复习课件

两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这时抛
个交点,其横坐标为方程的实数
一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这时抛物线 (2)当 y=ax2+bx+c与x轴有 个交点,其横坐标为方程的实数根.
数学·新课标(HS)
第27章复习2 ┃ 知识归类 b2-4ac<0 时,方程无实数根,这时抛物线y=ax2 +bx+c与x轴有 0 个交点. (3)当 2.画二次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数学·新课标(HS)
第27章复习1 ┃ 考点攻略 ► 考点二 巧用抛物线的对称性
m 例 2 抛物线 y=x -4x+ 与 x 轴的一个交点的坐标为(1,0), 2
2
(3,0) 则此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
数学·新课标(HS)
第27章复习1 ┃ 考点攻略
-4 [解析]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 =2, 因为点(1,0)到对称轴 2 的距离为 1,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在对称轴右侧的交点到对称轴 的距离也为 1,所以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
数学·新课标(HS)
第27章复习2 ┃ 考点攻略
∵m=1,∴M(1,1). ∵点 M 是抛物线 y=ax2+bx+c 的顶点. ∴可设抛物线为 y=a(x-1)2+1. ∵抛物线经过点(2,2),∴a=1, ∴y=(x-1)2+1. ∴此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 x=1. ∴当 0≤x≤1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0 时,y=2;当 x=1 时,y=1. ∴y 的取值范围为 1≤y≤2.
易错警示 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时,或将坐标代入关 系式时易出现错误,或解方程组易出现错误.
数学·新课标(HS)
数学·新课标(HS)
第27章复习2 ┃ 知识归类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第22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0(≥a a 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0(≥a a 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1))0(0≥≥a a(2)())0(2≥=a a a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2.二次根式的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

)0,0(≥≥=⋅b a ab b a3.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主要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0,0(≥≥⋅=b a b a ab4.二次根式的除法:两个二次根式相除,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除。

)0,0(>≥=b a baba 1. 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商(主要用于分母有理化,就是使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并且二次根式中不含有分母))0,0(>≥=b a ba ba2.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且被开方数中所有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8.二次根式化简主要包括两方面(1)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通常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母配成完全平方,再“开方”出来 (2)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或因数),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它“开方”出来9.同类二次根式:像33与32-, a 3、 a 2-与 a 4这样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 (2)因式分解法(3)配方法(4)公式法 ()042422≥--±-=ac b aacb b x 3.根的判别式,ac b 42-=∆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为高中数学打基础。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及应用。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堂讲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 2. 梯形的中位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  2. 梯形的中位线

24.4.2 梯形的中位线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概念及其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梯形的中位线概念及其性质,会应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和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梯形的中位线定理.2.难点: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3.关键:应用旋转的观点,将梯形问题转化到三角形问题中去,•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制作投影片.2.学生准备: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导入1.回顾与交流.(1)教师提问:①什么叫三角形中位线?②什么叫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回答.(略)(2)课堂演练.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E、F分别是AO、DO•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BCF是梯形.思路分析:证明梯形,首先应从梯形的定义出发,证明EF∥BC,EF≠BC,由于E、•F分别是AO、OD中点,可以考虑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EF//12AD,从而可得EF//12BC,•由此,可证出四边形EBCF是梯形EBCF.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练,几分钟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学生活动:课堂练习,从练习中复习中位线定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2.导入新知.投影显示一个梯形的图形,如图.教师引入:如果M、N是梯形两腰的中点,那么,连结MN的线段,我们称它为梯形的中位线.教师提问:梯形的中位线具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学生活动:画图猜测得到MN∥BC,MN=12(BC+AD).教师提问:刚才有些同学猜测到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现在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个定理.学生活动: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而且回忆到“凡是梯形问题都可以通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解决”的这种化归思想.学生回答:可以转化成三角形,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教师引导:大家想得很好,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转化?也就是如何做辅助线来达到转化的目的.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出辅助线的做法.评析:在做辅助线时,有些学生是延长BC到E,使得CE=AD,连结AE,•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做,AE是否过N点,要证明.教师引导学生用如下做法:连接AN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E,•这种写法的优点是避免了证明A、N、E三点一线的问题,如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并写出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在正确作出辅助线之后,完成全部的证明.(板书)证明:连结AN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DN=NC,∠AND=∠CNE,∠NDA=∠NCE∴△ADN≌△ECN∴AN=EN,AD=EC.又∵AM=MB∴MN是△ABE的中位线∴MN∥BC,MN=12BC∵BE=BC+CE=BC+CD∴MN=12(BC+AD)思维拓展,提出问题:见课本P70“思考”.学生活动:思考课本P70提出的问题,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如下:图中L1,L2表示梯形的上、下底,h表示高,由小学学过的知识得到梯形面积公式为:S=12(L1+L2)h.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可知:中位线L=12(L1+L2),因此,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S=Lh.二、范列学习,应用所学•例: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思路点拨:先求中位线长,因为中位线长等于腰长,2•倍的中位线长等于上底长加下底长,所以中位线长为804=20(cm),它的面积S=20×12=240(cm2).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题,引导学生应用梯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参考教师分析.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70练习第2、3题.2.探研时空.(1)梯形的中位线一定平分梯形的对角线吗?为什么?(一定)(2)梯形的中位线长能不能与它的一条底边长相等?为什么?(不能,•如果和一条底边长相等,那么和另一条底边长也相等,这时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不是梯形)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梯形中位线定理是梯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也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那样,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应用时视其具体要求选用结论.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70习题24.4第2、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略)第二课时作业设计1.梯形的上底8cm,下底长10cm,则中位线长为________.2.梯形的上底是8cm,中位线长10cm,则下底长为________.3.已知:如图,AA′∥EE′,AB=BC=CD=DE,A′B′=B′C′=C′D′=D ′E′,AA′=28mm,EE′=36mm,求BB′、CC′、DD′的长.4.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a,垂直于底的腰AB的长为b,求S △CDE =?5.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和∠BA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且P 在CD 上,求证:AB=AD+BC .D CBAP6.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它的中位线等于m ,求此梯形的高.答案1.9cm 2.12cm 3.提示:用梯形中位线 4.12ab 5.提示:取AB 中点E ,连接EP ,用梯形中位线 6.见疑难解析.。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说课稿4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说课稿4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中位线的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

接着,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位线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位线的性质和相关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并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几何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讲解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增长率问题》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增长率问题》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增长率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增长率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增长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展开。

增长率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实用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增长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增长率的定义,掌握计算增长率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增长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增长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增长率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增长率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增长率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等,引发学生对于增长率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增长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增长率的计算过程。

3.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增长率解决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预测、经济增长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a ≥0
3.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4.二次根式的乘法---------)0,0(≥≥⇔
⋅b a ab b a
5.二次根式的除法---------
)0,0(>≥⇔
b a b
a
b
a 6.最简二次根式: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9.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②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
=++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若()02
≥=a a x ,则a x ±=
(2)配方法-----步骤: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方程两边同时 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公式;④直接开平方。

(3)公式法-------求根公式:)04(242
2≥--±-=
ac b a
ac b b x 步骤:①把方程化为()002
≠=++a c bx ax 的形式,确定的值c b a .,(注意符号);②求出ac b 42
-的值;③若
042≥-ac b ,则.,b a 把及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21,x x 。

(4)因式分解法-----------要求方程右边必须是0,左边能分解因式。

注意:形如“
()()为常数b a b a x b a x ,02=+++可将左边分解因式,方程变形为()()0=++b x a x ,则
00=+=+b x a x 或,即b x a x -=-=21,。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 ①△=ac b 4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ac b 4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ac b 42-﹤0⇔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逆用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a (a >0)
a -(a <0)
0 (a =0);
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个根,则有a b
x x -
=+21, a
c x x =21 常用变形:①()212
212
22
12x x x x x x -+=+ ②
2
121
211
1x x x x x x +=+
7.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 审题 ②设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⑥作答。

关键点: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知识点二 增长率问题与降低率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表示法:
(1)若基数为a ,增长率x 为,则一次增长后的值为()x a +1,两次增长后的值为()2
1x a +;
(2)若基数为a ,降低率x 为,则一次降低后的值为()x a -1,两次降低后的值为()2
1x a -。

知识点三 与市场经济有关的问题----------如:营销问题、水电问题等,常用关系式有:
(1)每件利润=销售价-成本价; (2)利润率=(销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 (3)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4)总利润=单个利润×销售数量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1.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注意:线段单位要统一)
2.比例性质的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3.黄金分割: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AB×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其中AB AC 2
1
5-=
≈AB 。

4.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DEF 。

5.相似比: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

通常用k 来表示。

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5)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射影定理:CD2=AD ·BD , AC2=AD ·AB ,BC2=BD ·BA
六种相似基本模型:
C
A
B
D C
A
B
D
E E D B
A
C
DE ∥BC
∠B ?∠AED
∠B ?∠ACD
A
B
C
D
O
B
A
C
O D
C
B
A
X 型 母子型
AC ∥BD
∠B ?∠C
A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
中位线
①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3条) 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③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④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⑤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⑥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⑦梯形的面积=中位线╳高=
1
2
(上底+下底)╳高 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CD2=AD ·BD , AC2=AD ·AB ,BC2=BD ·BA
10.位似(1)定义: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性质:①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②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11.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①轴对称:图形关于x 轴对称,横不变,纵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纵不变,横为相反数。

②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横纵皆为相反数。

③平移: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

④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
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i h l =h
l
α
2.特殊
(重要)
3.解直角三角形:已知边和角→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只有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4.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记作α。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

用字母i 表示,即tan h
i l
α=
=。

一般写成1:m 的形式。

随机事件的概率
1. 概率
(1)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P (所关注的事件)=所关注的结果/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2. 概率的预测
(1)要清楚我们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 (2)要清楚所有机会的结果.
(1)、(2)两个结果个数之比就是关注的结果发生的概率. 方法:画树状图、列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