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实验七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七实验十六:眼图实验——2014xxxxxx 许子涵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图与信噪比、码间干扰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2、掌握眼图观测的方法并记录研究二、实验内容1、观测眼图并记录分析。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一块2、③号模块一块3、④号模块一块4、 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数据1、ASK调制解调眼图ASK-DOUT TH2FSK眼图PSK/DPSK眼图五、分析眼图是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抽样判决器的输入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
这样就可以从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来观察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从而估计系统系能的优劣。
如果存在码间串扰,示波器的扫描迹线就不完全重合,“眼睛”的线迹会显得杂乱,而且张开的较小;如果码间串扰小到可以忽略,则眼图将会是标准的“大眼睛”。
当存在噪声时,眼图的线迹就变成比较模糊的带状的线,噪声越大,线条越粗越模糊,“眼睛”张开得越小。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眼图来找到最佳判决门限,求出噪声容限,改善系统性能。
接收二进制双极性波形时,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若是M进制的双极性波形,则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可以看到纵向显示的(M-1)只眼睛。
若接收的是经过码型变换后得到的AMI码或HDB3码,眼图中间将会出现一根代表0的水平线,因为它们的波形都具有三电平。
六、思考题思考信噪比、码间干扰是如何在眼图中体现的答: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大小反映着的强弱。
“眼睛”张的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越小;反之表示越大。
当存在噪声时,噪声将叠加在信号上,观察到的眼图的线迹会变得模糊不清。
若同时存在码间串扰,“眼睛”将张开得更小。
与无码间串扰时的眼图相比,原来清晰端正的细线迹,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线,而且不很端正。
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实验则是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特性等。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2. 信道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常见的信道传输特性包括衰减、失真、噪声等。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抑制。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AM)作为调制方式。
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无线电频率范围。
接下来,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传输系统来研究信道传输特性。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信道输入端,然后通过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的衰减、失真和噪声等特性。
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通过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幅度调制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解调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情况,并对解调算法进行改进。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信号衰减、失真和噪声等方面。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以及失真和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内容:实验一、五、六、七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与AMI/HDB3编译码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极性码、双击行码、归零码、非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开关K1产生代码X1110010,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NRZ码的特点为不归零型且为原码的表示形式。
2、将K1,K2,K3置于011100100000110000100000态,观察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为:HDB3:0-11-1001-100-101-11001-1000-10AMI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3、当K4先置左方AMI端,CH2依次接AMI/HDB3模拟的DET,BPF,BS—R和NRZ,观察它们的信号波形分别为:BPF为方波,占空比为50%,BS—R为三角波,NRZ为不归零波形。
DET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信号。
三、实验思考题1、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有何特点?答: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
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头”。
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快速建立同步的地方,或间断传输信息并且每次传输时间很短的场合。
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
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 码及HDB3 码是否一定相同?答: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s归零码特点:τ<Ts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 码及HDB3 码不一定相同。
因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 码“1”、“-1”相间出现,而HDB3 码中的“1”,“-1”不但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0”码有关。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3.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采样示波器3. 调制解调器4. 麦克风和扬声器5. 示波器6. 功率分贝计7. 电缆和连接线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主要涉及调制解调、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为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验证,以及传输信号质量的评估和性能测量。
实验步骤:1. 调幅实验: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调幅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记录幅度调制度;2. 调频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将其调频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记录调频的范围和带宽;3. 数字调制实验: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实验,并观察解调的信号质量,记录解调信号的正确性和误码率;4. 信号质量评估:使用功率分贝计测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和失真程度,并记录测量结果;5. 性能测量:采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设备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1. 对于调幅实验,观察到正弦波信号成功调幅到载波上,并记录幅度调制度为X%;2. 对于调频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成功调频到载波上,并记录调频的范围为X Hz,带宽为X Hz;3. 对于数字调制实验,观察到解调后的信号正确性良好,误码率为X%;4. 信号质量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信噪比为X dB,失真程度为X%;5. 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带宽为X Hz,传输速率为X bp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并且成功进行了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通过信号质量评估和性能测量,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数字调制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解调算法,提高解调的正确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提高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天线、调频收音机、调幅收音机等。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调制(AM调制)、调频调制(FM调制)、调幅解调(AM解调)、调频解调(FM解调)等内容。
实验步骤:1. 调幅调制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并通过调幅收音机接收调幅信号,记录实验数据。
2. 调频调制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并通过调频收音机接收调频信号,记录实验数据。
3. 调幅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幅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通过调幅解调电路解调信号,观察解调后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4. 调频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频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通过调频解调电路解调信号,观察解调后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观察,我们发现调幅调制产生的波形具有幅度变化,而调频调制产生的波形具有频率变化。
在调幅解调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将调幅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而在调频解调实验中,我们也成功地将调频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调幅调制、调频调制、调幅解调、调频解调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这些实验成果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通信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实验数据记录不够详细、实验过程中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中调制解调的理解,并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了解到信号的传输特性和信道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示波器和音频输出设备。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信号,调制解调器用于将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波形,音频输出设备用于听到解调后的信号。
四、实验步骤1. 首先,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振幅。
2. 将调制解调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以便观察信号的波形。
3.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调制解调器,并调节合适的参数,使得信号能够正常传输和解调。
4. 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波形。
5. 将示波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音频输出设备,以便听到解调后的信号。
6. 调节音频输出设备的音量,并仔细听取解调后的信号,记录下听到的声音特征。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频率和振幅的信号在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变化。
在调制过程中,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被调整,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信道特性。
在解调过程中,信号经过解调器后恢复成原始的频率和振幅。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而解调是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恢复为原始的信息信号的过程。
2. 调制过程中,信号的频率和振幅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了适应信道的特性和噪声的影响。
3. 解调过程中,信号经过解调器后能够恢复成原始的频率和振幅,但可能会有一定的失真和噪声。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调制解调实验箱等。
三、实验原理。
1. 调制原理。
在通信中,为了将模拟信号传输到远距离,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就需要用到调制技术。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符合载波特性的信号,以便于在信道中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和调相调制(PM)等。
2. 解调原理。
解调是指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技术是调制技术的逆过程,主要包括信号检测、解调器和滤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调幅调制实验。
(1)将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为高频正弦波信号。
(2)连接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变化。
(3)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调制信号的变化。
2. 调频调制实验。
(1)将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为高频正弦波信号。
(2)连接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观察调频调制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特性。
3. 解调实验。
(1)将调幅调制和调频调制的信号输入到解调器中,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特性。
(2)调节解调器参数,观察解调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调制解调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调幅调制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调制前后信号波形的变化,了解了调幅调制的基本原理。
在调频调制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频谱特性,掌握了调频调制的实验操作方法。
在解调实验中,我们调节解调器参数,观察到了解调效果的变化,加深了对解调原理的理解。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07 VCO锁相环电路实验

实验七VCO锁相环电路实验实验内容1.基本锁相环实验2.同步带与捕捉带的带宽测量实验3.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VCO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加深对基本锁相环工作原理的理解。
2.熟悉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
二. 实验电路工作原理本单元可做基本锁相环和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两个实验。
总体框图如图8-1,电路原理图如图8-2所示。
图8-1 基本锁相环与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电原理框图4046锁相环的功能框图如图8-3所示。
外引线排列管脚功能简要介绍:第1引脚(PD O3):相位比较器2输出的相位差信号,为上升沿控制逻辑。
第2引脚(PD O1):相位比较器1输出的相位差信号,它采用异或门结构,即鉴相特性为PD O1=PD I1 PD I2第3引脚(PD I2):相位比较器输入信号,通常PD为来自VCO的参考信号。
第4引脚(VCO O):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第5引脚(INH):控制信号输入,若INH为低电平,则允许VCO工作和源极跟随器输出:若INH为高电平,则相反,电路将处于功耗状态。
第6引脚(CI):与第7引脚之间接一电容,以控制VCO的振荡频率。
第7引脚(CI):与第6引脚之间接一电容,以控制VCO的振荡频率。
第8引脚(GND):接地。
第9引脚(VCO I):压控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第10引脚(SF O):源极跟随器输出。
第11引脚(R1):外接电阻至地,分别控制VCO的最高和最低振荡频率。
第12引脚(R2):外接电阻至地,分别控制VCO的最高和最低振荡频率。
第13引脚(PD O2):相位比较器输出的三态相位差信号,它采用PD I1、PD I2上升沿控制逻辑。
第14引脚(PD I1):相位比较器输入信号,PD I1输入允许将0.1V左右的小信号或方波信号在内部放大并再经过整形电路后,输出至相位比较器。
第15引脚(V I ):内部独立的齐纳稳压二极管负极,其稳压值V≈5~8V,若与TTL电路匹配时,可以用来作为辅助电源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熟悉NRZ,BNRZ,RZ,BRZ,曼彻斯特,CMI,密勒,PST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
2.观测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二、实验原理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少。
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信号中高频分量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以上特性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适应信息源的变化。
5).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2.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3.单极性归零码(RZ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单极性码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仍然含有直流成分。
4.双极性归零码(BRZ码)它是双极性码的归零形式,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5.曼彻斯特码曼彻斯特码又称为数字双相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
例如:消息代码: 1 1 0 0 1 0 1 1 0…曼彻斯特码:10 10 01 01 10 01 10 10 01…曼彻斯特码只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平,因为曼彻斯特码在每个码元中期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所以含有位定时信息,又因为正、负电平各一半,所以无直流分量。
6.CMI码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曼彻斯特码类似,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其编码规则:“1”码交替的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的用“01”两位码表示。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LTE-TX-02E型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实验二模拟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
2、观察分析各种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2、熟悉几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了解信号的来源、变换过程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一块2、连接线若干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模拟信号源电路用来产生实验所需的各种低频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非同步信号和音乐信号。
(一)同步信号源(同步正弦波发生器)1、功用同步信号源用来产生与编码数字信号同步的2KHz正弦波信号,可用在PAM抽样定理、增量调制、PCM 编码实验,作为模拟输入信号。
在没有数字存贮示波器的条件下,用它作为编码实验的输入信号,可在普通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编码数字信号波形。
2、电路原理图2-1为同步正弦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图。
它由2KHz方波信号产生器(图中省略了)、同相放大器和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
C25333321411U19ATL0841098U19CTL084R1920KC35472W1100K2K1TP32KC7104C19104C14104+12V-12VR76k8R106k8R96k8R1510k TH1TH图2-1 同步正弦波产生电路2KHz的方波信号由CPLD可编程器件U8内的逻辑电路通过编程产生。
“2K同步正弦波”为其测量点。
U19A及周边的电阻组成一个的同相放大电路,起到隔离和放大作用,。
U19C及周边的阻容网络组成一个截止频率为2K的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方波信号里的高次谐波和杂波,得到正弦波信号。
调节W1改变同相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LTE-TX-02E型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放大器的放大增益,从而改变输出正弦波的幅度(0~5V)。
(二)非同步信号源非同步信号源利用混合信号SoC型8位单片机C8051F330,采用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产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七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信道模拟实验成绩:_______学生姓名:朱懿学号:20121060077 指导教师:杨老师学院名称: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武警国防生)年级:2012 级实验时间:20 14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 00 分实验室:3301一、实验目的1.观察噪声对信道的影响,比较理想信道与随机信道的区别,加深对随机信道的理解。
2.比较编码信号与未编码信号在随机信道中的传输,加深对纠错编码原理的理解。
3.掌握眼图波形与信号传输畸变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将信号源输出的NRZ 码(未编码)输入信道,调节噪声功率大小,观察信道输出信号。
2.将输出的NRZ 码(未编码)输入本模块,编码后再输入信道,并经过解码,观察通过编解码后信号。
3.观察眼图并作分析记录。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1.信号源模块2.信道模拟模块3.终端模块(可选)4.6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5.误码率测试仪(可选)一台6.连接线若干四、实验电路原理包括实验电路原理图1.信道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所谓调制信道是指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
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我们只需要关心变换的最终结果,而无需关心其详细物理过程。
因此,研究调制和解调时,采用这种定义是方便的。
同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果我们仅着眼于讨论编码和译码,采用编码信道的概念是十分有益的。
所谓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这样定义是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看来,编码器的输出是某一数字序列,而译码器的输入同样也是某一数字序列,他们可能是不同的数字序列。
因此,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可以用一个对数字序列进行变换的方框来加以概括。
我们这里主用的是编码信道,接下来介绍一下编码信道模型。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简介该实验旨在探究通信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理解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等基本通信原理- 学习并应用相关通信原理工具和设备-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验过程3.1 实验设备和器材预备准备以下设备和器材:- 调制解调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噪声源- 电缆和连接线3.2 实验步骤步骤1: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将其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2:将待发送的消息信号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3: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
步骤4: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
步骤5:将噪声源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并观察解调器输出的抗噪性能。
步骤6: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调制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调制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2 解调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3 抗噪性能观察与分析连接噪声源后,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相对于无噪声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通过分析解调信号的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可以进一步评估抗噪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通信原理相关的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等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调制技术可以将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进而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 解调技术可以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消息信号。
- 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解调信号的质量和抗噪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优化调制和解调算法,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噪性能。
- 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器材,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南昌大学通信原理综合设计实验FSK PSK调制与解调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综合设计实验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6年06月16 日实验一 7位伪随机码1110010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信号的波形特点2、掌握D触发器延时设计数字电路的原理及方;3、熟悉Multisim 13.0软件的使用二、设计要求设计7位伪随机码1110010,要求输出波形没有毛刺和抖动,波形稳定效果较好,可用于后续的综合设计实验。
三、实验原理与仿真电路及结果要求产生7位伪随机码,根据M=2n-1=7,所以n=3,需要3个D触发器,在32KHz正弦波或方波的时钟信号触发下,第三个D触发器输出端产生1110010的7位伪随机绝对码。
仿真电路及波形结果如下:图一、7位伪随机码1110010产生电路图二、7位伪随机码1110010波形观察结果波形发现,伪随机码波形频率较之信号源波形(32KHz)减小了,但幅值不变仍为5v.四、实验心得与体会本实验原理较为简单,在大二上学期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且实验前老师也给出了电路,故完成实验只需要简单的搭建仿真电路即可,产生正确的随机码波形也为后两个设计实验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设计实验,我重新复习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中的D触发器产生特定数字序列的知识,同时也熟练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为后续综合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二 2FSK调制、解调电路综合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2FSK调制和解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2、学会低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的设计3、掌握LM311设计抽样判决器的方法、判决门限的合理设定4、进一步熟悉Multisim13.0的使用二、设计要求设计2FSK调制解调电路,载波f1=128KHz,f2=256KHz,基带信号位7位伪随机绝对码(1110010)要求调制的信号波形失真小,不会被解调电路影响,并且解调出来的基带信号尽量延时小、判决准确。
三、实验电路与结果➢实验总电路图图一、FSK调制、解调总电路➢调制电路1)实验所用的128KHz和256KHz载波正弦信号由对应频率的方波通过高低通滤波得到,子电路如下:图二、128KHz正弦载波信号生成电路图三、256KHz正弦载波信号生成电路2)实验基带信号7位伪随机码子电路(同实验一)如下:图四、基带信号1110010生成子电路3)128KHz、256KHz载波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波形:图五、载波、基带及已调信号波形➢解调电路1)解调部分电路如下:图六、FSK解调电路以上电路中,解调运用的仍是4066芯片的开关特性来实现:将已调信号接入4066中并分别用128 KHz 、256KHz的信号源方波“识别”出已调信号中的128 KHz 和256KHz 频率的正弦信号,然后经过两个相同的32KHz(生成伪随机码的信号源频率)的低通滤波器,滤出含有基带信号的“混合”波形,最后将这两路信号接入LM311比较器,根据课本知识,这一步实现的是两路信号的比较,谁大输出谁,最终输出解调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是关于通信原理的实验,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验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通过实验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调制和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互作用,使信息信号的某种特征随载波信号的某种特征而变化,以便在通信中传输信息信号。
解调是将调制好的信号传输后,再进行还原,恢复出原始的信号。
2.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增加信道传输的可靠性而引入的方法。
信道编码器在将信息码变成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的码的同时,对信息码进行附加冗余编码,以容忍信道中出现的错误。
信道解码则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码进行校验,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或重传。
实验内容:先通过MATLAB生成一个基带数字信号,然后分别采用ASK,FSK,PSK三种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核实解调后音频信号是否与原始基带信号保持一致。
利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进行调制和解调过程演示,实现调幅调频和调相调频的音频信号传输。
分别采用卷积码,RS码,Turbo码三种编码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在发送端进行编码,接收端进行解码。
实验结果:在信号发生器上设置998Hz的音频信号,采用模拟调制调幅调频和调相调频两种方式传输音频信号。
在示波器上观测到调幅调频的信号波形和音频信号波形基本保持一致,调相调频的信号波形相位偏移后变化,但音频信号波形基本保持一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掌握卷积码,RS码和Turbo码三种编码方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所遇问题和解决方法以示波器测量的信号的周期和振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解决方法:在实验之前做好示波器校正二结果三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了解到了实验箱上模拟信号以及数字信号如何调节输出,同时观察示波器中各种输出波形,对于两种信号的特点与区别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认识到了帧的概念以及帧同步信号与位同步信号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作用.信道模拟实验一所遇问题和解决方法由于系统传输特性的影响,可能使相邻码元的脉冲波形相互重叠,从而影响正确判决。
这种相邻码元间的互相重叠成为码间串扰;码间串扰产生的原因是系统总传输特性H(f)不良。
二结果三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使我了解了白噪声产生原因;了解了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达到了语预期的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内容较少,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助教指导帮助下,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操作步骤,通过自己的测量观察,最终得到了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误差也在实验允许范围之内。
本次实验让我进一步熟悉了白噪声信道的相关知识,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我接下来的相关实验顺利进行具有很大帮助。
实验五码型变换实验一所遇问题和解决方法1.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数据延时量测量应考虑的因素应考虑数据周期的长短,采样周期性的短序列测量到的时延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很可能此时的延时,但是用示波器测量到的延时仅为t1,因此示波器的延时是不准确的,而实际当中传输的数据都具有随机性,而且周期都很长,测量时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2具有长连0码格式的数据在AMI译码系统中传输会带来问题当原信码出现长连“0”串时,信号的电平长时间不跳变,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解决的方法是采用HDB3码。
3.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为什么在实际传输系统中使用HDB3码用其他方法行吗(如扰码)HDB3码具有良好的抗连“0”特性。
从而有利于收端位定时的提取。
用扰码亦可。
4.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HDB3编码信号转换为双极性和单极性码中哪一种码型时钟分量丰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数字通信系统实验箱等。
实验原理,数字通信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在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成模拟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再经过解调器解调为数字信号,最终恢复原始信号。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的调制方式有ASK、FSK和PSK。
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首先将数字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上,然后将示波器连接到数字通信系统实验箱的发送端,频谱分析仪连接到接收端。
2. 设置数字信号发生器,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数字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
3. 进行调制实验,依次进行ASK、FSK和PSK的调制实验,观察发送端的波形和频谱,并记录相关数据。
4. 进行解调实验,将接收端连接到示波器上,依次进行ASK、FSK和PSK的解调实验,观察接收端的波形和频谱,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和性能,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调制方式的波形和频谱图,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ASK调制适用于带宽较窄的通信系统,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 FSK调制适用于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的通信系统,但带宽较宽。
3. PSK调制适用于对频谱利用率要求较高的通信系统。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数字通信原理的理解,掌握了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总结,数字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通信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理工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南理工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3)实验七HDB3码型变换实验 (14)实验十一 B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1)实验十九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29)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与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采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
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
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
平定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
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 两种)。
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
在做本实验室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结果与波形观测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与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注:通过观测频谱可以看到当抽样脉冲小于2倍被抽样信号频率时,信号会产生混叠。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MUSIC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信号源:A-OUT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 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2. 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七FSK调制、解调原理实训
一、实验项目名称
FSK调制、解调原理实训
二、实验目的
1、掌握FSK(ASK)调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2、掌握利用锁相环解调FSK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三、实验基本原理
数字数字调频又称移频键控FSK,是利用载频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FSK调制解调电路中,输入的基带信号分成两路,一路控制f1=64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f2=128KHz的载频。
当基带信号为“1”时,模拟开关1打开,模拟开关2关闭,此时输出f1=64KHz,当基带信号为“0”时,模拟开关1关闭,模拟开关2开通。
此时输出f2=128KHz,于是可在输出端得到已调的FSK信号。
两路载频(f1、f2)由内时钟信号发生器产生,两路载频分别经射随、选频滤波、射随、再送至模拟开关。
FSK解调电路中主要由锁相环解调器组成。
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如f1上,对应输出高电平,而对另一载频f2失锁,对应输出低电平,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得到解调的基带信号序列。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四、实验步骤
测试FSK调制电路TP601—TP609各测量点以及解调电路TP701—TP704各测量点的波形,并作详细分析。
1、按下实验箱右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连接SP114与SP603:码元速率为2KB/s的111100010011010伪随机码信号J602接好;SP601和SP602分别接入128KHz和64KHz 的时钟信号;连接SP605和SP701,将调制好的信号输入到解调电路中;
3、电位器调节:
VR601:调节128KHz正弦波幅度大小;
VR602:调节64KHz正弦波幅度大小;
VR603:调节FSK已调信号幅度大小;
VR701:调节解调电路压控振荡器时钟的中心频率;
4、调节VR701电位器使压控振荡器工作在128KHz(64KHz行不行?);
5、注意:当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与载频信号的频率相差太近时,FSK 解调端输出测量点TP704输出应为不稳定的输出波形;
6、观察FSK解调输出TP701~TP704波形,并作记录,并同时观察FSK调制端的基带信号,比较两者波形,观察是否有失真。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TP601:128KHz方波信号
TP602:64KHz方波信号
TP603:128KHz载波信号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TP604:64KHz载波信号
TP605:数字基带信码信号输入
TP606:FSK调制信号输出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TP702:FSK 解调电路中压控振荡器输出时钟的中心频率
TP703:FSK解调信号输出,即数字基带信码信号输出,波形同TP605。
TP704
相位产生了延迟,当相位延迟π时会出现序列反向的现象。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班级: xx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我深刻了解了FSK调制的原理,之前对书上框图各模块的输出波形虽然了解,但掌握的不够好。
这次通过自己动手练习,深刻了解了其中的规律。
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