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攀枝花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分析题汇编
攀枝花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分析题汇编
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观念要求将特定的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置于相应的年代、地点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学们需要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而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一:自羲(伏羲氏)农(神农氏),至黄帝。
(1)材料一中的“农”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讨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2)运用所学知识问答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哪位君主“始诛纣”?
材料三:周道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3)材料三中“五霸强”的首霸是谁?请写出“嬴秦氏”统一中国的时间。
材料四: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4)材料四中“高祖”建立了哪一朝代?该朝初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材料五: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后来被哪一政权所取代,从而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答案】(1)人文初祖
(2)世袭制;周武王
(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
(4)西汉/汉;文景之治
(5)西晋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周武王继位后,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1)
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1)
一、选择题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2.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如图)描述了一位宫女执灯坐姿的形象。这种坐姿到隋唐时期发生变化,李白有“床前明月光”句子。人们坐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汉巩固了大一统B.汉代,佛教传入中原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魏晋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
3.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下列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彩陶制作②水稻育秧移栽③牛耕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4.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前秦D.南朝
5.鲁迅先生曾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易中天也评价说曹操是一个英雄,下列哪个是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活动()
A.三顾茅庐B.围魏救赵C.挟持汉献帝D.建立魏国
6.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7.下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翦伯赞先生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无异于告诉中国的商人金银地不在海中的三岛,而在塔里木盆地,在更远的中亚。材料表明()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只要你能认真学习,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题目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二三百万年
B、一百七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
D、一万八千年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通过分封制来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秦朝
5、春秋时期,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部的诸候国是()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地理位置优越
C、重视兴修水利
D、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1、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河水在寒冷的冬季结冰,是以下哪个自然条件的影响?
A. 人口增长
B. 季节变化
C. 地形变化
D. 磨擦作用
答案:B. 季节变化
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火药
B. 指南针
C. 电视
D. 活字印刷
答案:C. 电视
3. 羽毛球、航空飞机和火箭都要受到哪个物质的阻力?
A. 空气
B. 沙石
C. 金属
D. 木材
答案:A. 空气
4. 下列哪个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梁思成
D. 韩干
答案:D. 韩干
5. 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A. 秦国
B. 楚国
C. 晋国
D. 曹魏
答案:D. 曹魏
二、填空题:
1.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和()。
答案:造纸术
2.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又称为中国的()。
答案:第一个封建王朝
3.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之间的割据局面,这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
答案:魏国
4.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被称为“诗仙”的原因是他创作
了很多富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答案:豪放
5.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易记,主要讲述了()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人伦道德等内容。
答案:历史常识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社会
动荡不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
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下图为胜利一中“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选用的一张历史图片。据下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
主题可能的是
A. 墨子论节
B. 韩非论法
C. 老子论道
D. 孔子论礼
【答案】D
【解析】
【分析】【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礼”“仁、义、礼、智、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BC项的思想主张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选D。
【点睛】
关于百家争鸣的内容,还需要掌握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百家
争鸣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
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秦末
B. 春秋和战国
C. 战国和汉初
D. 秦末和春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
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
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3.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规定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故B符合题意,A与题干信息不符,CD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错误。故选B。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刻千⼀,千万别浪费。⼀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希望对⼀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具的学说是
A. 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碎⼀的犁壁②新型播种⼀具耧车③发明⼀排,利⼀⼀⼀⼀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不包括A.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 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 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化交流
D. 为欧洲同我国进⼀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 “今亡亦死,举⼀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哪⼀部史书 A.
《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5. 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A.
发明地动仪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 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壁之战
B.淝⼀之战
C.巨⼀之战
D.牧野之战
7.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
诸葛亮的计谋B.周瑜的⼀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 下列哪⼀历史现象与北魏孝⼀帝改⼀互为因果关系A.
统⼀黄河流域B.北⼀民族⼀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盾尖锐
9. 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
答案
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 )
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挖掘水井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6、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7、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文字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
8.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1.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余姚D.陕西半坡村
2.半坡遗址发现有碳化的粟粒和石锄、石磨盘等工具,这反映半坡居民
A.从事原始农业B.过着集体生活
C.掌握制瓷工艺D.步入阶级社会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材料中“今大道既隐”开始于
A.西周B.商朝C.东周D.夏朝
4.“天子建国,诸侯立家。”材料中所涉及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禅让制
5.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这表明当时青铜器
A.生产规模宏大B.制作工艺高超
C.象征权力大小D.分布地域广泛
6.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战乱频繁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各国君主支持变法D.百家争鸣
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尊王攘夷,大国称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兼并D.诸侯争战,争霸兼并
8.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
A.仁者爱人B.以德治国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9.据《耒阳县志》记载:耒阳在秦朝属于长沙郡,公元前202年始设耒县。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4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本卷须知:
1.本套试卷包含选择题局部;非选择题局部。总分值是50分。考试时间是是为50分钟。
3.答选择题必须需要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并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题,不在答题区域内之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一一共20小题,每一小题1分,一共20分)
1.在以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出土稻谷遗址②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尚书·多士中说“祖先有册有典〞。这个说法根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祖先〞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3.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①周天子声威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4.“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5.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
一特点
6.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表达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②北京人能够使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③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④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
C.贤德
D.出身
4.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人类的起源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人类的发展
5.“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6.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西周
B.商-夏-西周
C.夏-西周-商
D.西周-商-夏
7.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夏、商、周三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是要( )。
A.提倡改革
B.重视教育
C.发展经济
D.以民为本
8.有著名学者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
攀枝花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攀枝花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炎帝教民耕种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2.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对此贡献最大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3.“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段叙述的内容来自
A.历史传说B.考古发现C.史书记载D.新闻采访
4.《史记卷四﹒周本纪》中记载:“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稳定周初政治形势B.诸侯要向天子进贡
C.对象是宗亲和功臣D.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5.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信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最可能承载的“记忆”有()
A.大禹治水B.商朝官制,刑法
C.五铢钱的发行D.夏朝的建立
6.他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回国后发奋图强,灭掉吴国,成为霸主。下列与他有关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7.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11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本卷须知:
1.本套试卷包含选择题局部〔其中第1题一第2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21题~第28题为判断题〕;非选择题局部〔其中第27题~第29题为填空题;第30题一第32题为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两局部一共4页。总分值是50分,考试时间是是为50分钟。
3.答选择题必须需要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相对应的位置上。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并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答题,不在答题区域内之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学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顶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一一共20小题,每一小题1分,一共2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让我们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以下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店的是
A.元谋人B.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有个初中的学生误入了光阴的隧道,到达了河姆波地区,看到这样一个原始农耕的场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收割粟,他们用铁制农具翻地,赶着牛在犁地,通过引入黄河的水灌溉。回到现代后把见到的场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这是假的,因为有口处错误,口处是?
A.2处B.3处C.4处D.5处
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会〞在隆重举行,这一盛事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B.创造了文字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编制了乐谱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④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兽皮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兽皮衣。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A. 粟
B. 水稻
C. 小麦
D. 玉米
【答案】B
3. 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桀失其国,无人复国”结合所学可知,夏朝的暴君桀被商汤所灭,顺口溜指的朝代是夏朝。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桀失其国,无人复国”是解题的关键,夏朝的暴君桀被商汤所灭,顺口溜指的朝代是夏朝。
4. 下图所示的战国时期的文物图片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史实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耕织结合
D. 青铜农具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牛尊、铁锄是文物资料,是第一手资料,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史实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提高了生产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图片信息“、战国牛尊、铁锄”是解题的关键,牛尊、铁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史实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2)
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2)
一、选择题
1.为了制造舆论和取得威望,他们巧设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声言“大楚兴,陈胜王”,并伺机杀死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九百人一致赞成共举大事,于是以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材料描述的是()
A.牧野之战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C.巨鹿之战D.陈胜建立张楚政权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实行改革,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家实力,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的统治者是
A.商鞅B.魏武帝C.魏孝文帝D.王莽
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格局,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②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③江南经济的发展④对外交往的加强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
4.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根据下图判断,280年属于
A.公元3世纪前期B.公元3世纪后期C.公元2世纪前期D.公元2世纪后期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没有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孙权称王,国号吴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曹操率军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6.中医是人类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在防治疾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7.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考试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40分)
1.(2分)1.“这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发现于云南省。”该信息是在描述:()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2分)2.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朝人赵蕤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嫘祖
B.女娲
C.尧
D.舜
3.(2分)3.一位同学在一本古书里看到这样的故事: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接替自己做部落联盟首领……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那就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4.(2分)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商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5.(2分)5.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发展经济
B.勤政爱民
C.重视教育
D.增强军事力量
6.(2分)6.山西省大致是我国古代晋国的范围,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
7.(2分)7.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8.(2分)8.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说:“这段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1.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无关。
2.A.统一天下是___当时的志向。
3.B.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符合史实。
4.B.农民在丘陵山地修造梯田是图片传递的信息。
5.C.官渡之战是___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6.A.猪肉是南方富商___在东京城的肉市上看到的最多的。
7.B.___、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符合史实。
8.B.官渡之战是___以少胜多打败___军队,奠定其统一
北方的基础。
9.B.巨鹿之战是发生在___五年(公元200年),___战
胜___军队,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役。
10.___、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的决定性因素是南方水师的
优势和___、___等人的智谋。
11.B.___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注重“点睛传神”。
12.B.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并于280年统一全国的政权。
13.D.中央集权不是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错误。
14.A.三国时期不是东汉历史的倒退,而是政治割据时期。
15.C.___是___诗中所指的“老臣”。
16.C.西晋
17.A.___
18.参考资料不足,无法回答
19.B.②③④
20.
1) 以少胜多,大败___的战例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
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赤壁之战。
2)
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
220年 ___ 魏洛阳
221年 ___ 蜀(汉)成都
222年 ___ ___
21.
A。曹魏
B。东吴
C。蜀汉
22.
⑴ E
⑵
23.False(因为问题是问最喜欢哪个三国人物,而不是最喜欢哪个三国时期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2.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四幅图代表的历史事件最早出现的是
A. B.
C.D.
3.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5.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孙思邈
6.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B.炼铁C.纺织D.制瓷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8.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
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
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9.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夺位D.外戚宦官交替考权
10.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车轨C.统一度量衡D.加强思想统治11.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A.舜
B.大禹
C.尧
D.黄帝
12.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嬴政统一进程加快
C.春秋诸侯争霸激烈D.秦朝政权日益巩固
1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A B.B C.C D.D
1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B.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C.德才兼备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叔侄关系
15.一位历史老师在复习课导入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可知,本节课复习的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6.“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材料中“炀帝此举”是指
A.统一全国B.创立科举制
C.修建粮仓D.开通大运河
17.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秦始皇C.汉武帝D.光武帝
18.以下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打制石器的出现②农作物种植③家畜饲养的出现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为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20.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的古代书法家应该是
①东晋人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A.李斯B.胡昭C.锺繇D.王羲之
21.“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这条道路的出发地是
A.建康B.洛阳C.咸阳D.长安
2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北击匈奴D.确立中央集权制23.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24.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的一项是
A.“兼爱”“非攻”B.“仁政”“礼治”
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25.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材料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先人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1)材料一中的“子”是谁?材料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古代治国方略)
材料二(秦朝)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十批判书》(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3)秦汉治国理念不同,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政策分别是什么?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现代治国理念)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