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导学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措施: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课时划分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4、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5、容积和容积单位………………………………………………………2课时6、整理和复习……………………………………………………………1课时7、探索图形………………………………………………………………1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P18-19 编写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难点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学习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导学流程自主空间一、前置性学习:1、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几种平面图形来吗2、下面的两个图形是平面图形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物体3、你了解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吗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名称二、独立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8-19):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依照下面的提示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1、长方体的面:2、棱的认识:3、顶点的认识:交流自己的感觉和认识,小组内整理填写书本19页的表格三、合作互助学习: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的名称是什么3、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你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都是依据什么4、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几条棱的长度相等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四、展示引导学习:分小组展示合作互助学习中的疑问和收获五、评价提升学习:1、如下图:(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2)哪几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3)面积是32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4cm6cm8cm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一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4、用一根长88分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这个模型的长12分米,宽6分米,可以焊多高?5、用一根长20分米的铁丝能做成一个长1.5分米,宽1.2分米,高2.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吗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3.1长方体的认识优秀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3.1长方体的认识优秀导学案
不同点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棱长长Fra bibliotek体正方体
五、质疑解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六、预习提示
1、预习内容。P33~34
2、预习目标。
(1)我要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观察长方体由几个面组成,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我要知道什么是表面积?
(3)我会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双河小学数学导学案
主备:潘艳审核:执教:潘艳时间:
三、交流展示
板演出例5和例6的算式并讲解做法。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放入物体体积
课堂反馈
四、当堂检测
(一)聪明小法官,对错我来断。
1、同一个物体体积和容积相等。( )。
(二)P52做一做。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墨水约50一桶色拉油约5
步骤
导学过程(学生)
温馨提示(教师)




一、一、明确目标。
二、合作探究。
1、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礼品盒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它要包装()个面。
礼品盒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答: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________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1、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长方体。
2、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长方体有些什么?(对子间互相介绍,并完成P28表格。)
3、填一填
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长度(),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导学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导学案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江艳萍执教人学习目标 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准备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试着照教材第19页例2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有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 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很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

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 引导探究1、出示例1: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 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即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2.1 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识别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概括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特征,会识别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概括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知识,导入长方体的学习。

2. 探究新知a. 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的。

- 长方体有12条棱,其中相对的四条棱是相等的。

- 长方体有8个顶点。

b. 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相对的两个面的对边。

- 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识别长方体的特征。

b. 让学生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4. 巩固练习a. 让学生完成教材P22上的练习题。

b.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P23上的作业题。

2. 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并记录下它们的长、宽、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概括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本导学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实践操作是学生在学习长方体认识这一课时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课本18-1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

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认识长、宽、高。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概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谈话导入。

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你想知道什么?再猜(中)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你想知道什么?再猜(中)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小结:认识图形时,都是认识图形的各部分的组成、形状、相互关系才能认识图形的特征。

2、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些图形吗?引入课题: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像文具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课以前我们研究平面图形时是先研究它们的边、角、顶点也就是组成部分、数量形状、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研究呢?板:组成部分、数量、形状、相互关系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长方体的认识例11、摸一摸长方体,说一说由几个部分组成?(面、棱、顶点)摸学具说什么叫面、棱、顶点?(媒体演示)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探究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

(完成表格)3.汇报:有什么发现?面:(1)为什么说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演示)(2)什么叫邻面垂直、对面平行?演示;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棱:数一数直观的框架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什么意思?(演示)顶点:(演示)数一数读一读发现即性练习;从一个口袋抽,猜猜什么图形?再猜猜是什么图形?(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有什么特殊之处?三、长方体的认识例2。

学习内容:例2学习方式:小组合作1、画直观图:老师画了几面?几条棱?其它面、棱去哪?(看不见的面、棱也可以画出来,但要用“虚”线)2、给你一条棱可以确定图形大小形状吗?两条呢?三条棱呢?3、像这样三条棱相交在一起很重要,可以确定长方形的大小、形状,所以我们把它叫长、宽、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

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

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

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导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认识长、宽、高。
学习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课前收集的长方体纸盒等
导学过程:
流程
预学材料
导学预设
个性
补充
创景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几何图形?(学生边回答边课件展示)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2.引入课题: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长方体有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12条棱可以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竖直方向分组来数每组有猜想一
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
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2.引导思考: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预设:可以分4组。每一组棱的长度相同。
3.在几何图上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
巩固提升
1.同桌合作动手剪一剪
2.判断
(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相等。()
(3)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它们都是长方体。)
明确:这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交流点拨
(实物感知,概况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例题1。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动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的面。(先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再动手找出自己)
2.汇报交流:小组内交流
3.观察后提出猜想

3.1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3.1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3.1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总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3.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并举例说明。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实现分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计算公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引言几何学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也是理解世界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几何学的初步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本节导学案将围绕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长方体的认识”展开,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识别长方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一、长方体的定义- 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也是两两相同。

- 特征:长方体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都和其他两条边垂直。

二、长方体的测量- 棱长:长方体的每条边都有相同的长度,称为棱长。

- 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所有面积的总和。

-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是指它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三、长方体的应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方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书本、电视、冰箱等。

- 数学问题中的应用: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计算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2.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发现长方体的性质和应用。

3.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长方体的概念。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步骤二:新知探索-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步骤三:应用拓展- 讨论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数学问题。

步骤四: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汇报完课件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小组拿出长方体框架,观察分析后交流:
(2)长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征?可以分成几组?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完全一样,可它们都是长方体形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组内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适时板书:面 棱 顶点)
(2)小组合作,认真观察、讨论完成学案第一题。
(1)长方体有个面。(4)长方体有条棱。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个顶点。
(3)分组汇报交流、重点解决第(3)和第(5)个问题。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主备人:第四组执讲人: 授课时间: 班级: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例1、例2(P18、19)
课型
新授
教学流程及简单说明
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图)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一、组内合作、探究新知

小学五年级数学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学习任务单
4.
这是一个被毁坏的长方体,但它的长、宽、高并未改变。

(1)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前面的面积是( ),( )面和
( )面的面积都是72平方厘米,
左右两面的面积是( )。

四、课后作业
1.观察右面的纸巾盒,回答问题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
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 cm ,宽是12 cm ?
2.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0cm 、30cm 、20cm 的小纸箱,在所有的棱上粘上一圈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胶带?
3.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们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

)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 ,宽55m ,高20m ,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9厘米
8厘 10 厘 米。

小学苏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小学苏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小学苏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探究立体图形,他们的空间观念比较差,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在关心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工夫。

本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认识长方体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查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关心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把握长方风光、棱、顶点的特点。

2.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

本设计充分表达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探究长方体特点那个环节中,第一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触摸,建立长方风光、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风光、棱、顶点的具体特点,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点,目的确实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摸索,在活动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长方体的面、棱那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展现数面、棱的不同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铁丝框架学生预备课前收集的长方体纸盒等实物铁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复习。

组织学生将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如此分的理由。

2.组织学生交流对生活中长方体的认识。

3.引入新课。

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体差不多上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1.依照已有的体会,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结果:平面图形一类,立体图形一类,然后交流如此分的理由。

2.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全班交流对长方体的认识。

3.摸索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1.分一分,填一填。

(填序号)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路艳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姓名:教学内容:课本第27——2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五1、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弄清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长方体框架、标有长、宽、高的长方体、带有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生活入手,)1、分类(幻灯片)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比如,电冰箱、课桌、电视柜、篮球、钢笔等等,各种物体,形状不同。

二、认识概念,揭题。

1、老师手中的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体。

(砖国、高楼、衣柜、冰箱、课本、文具盒等)三、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对呀,同学们知道的长方体真多,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些长方体有些什么特征呢?(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嘘,等我们大家都观察好你再说吧)2、小组讨论。

要求: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每组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或教师分发形状不一样的长方体)摆在桌子上。

3、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板书。

(教师根据发言作适当提示、补充)4、得出结论。

相机展示课件。

板书:细节:棱:①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叫学生用3色标出各组手中长方体的3组棱。

②长、宽、高的相对性。

重要的认清哪4条是一组。

③认识8条棱相等的情况。

顶点:叫一同学上去数顶点让大家看。

5、探索不管从哪面看,最多只能看见3个面。

(出示闪烁图,为什么要画虚线?)6、把课本第28页内容填完整。

7、读一遍。

8、小结。

(我们每组物体的形状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属于——长方体。

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凡是具有这类特征的物体,都称为长方体。

)四、巩固。

1、主要完成课件上的。

2、看情况完成练习五1、4两题。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





尝试探究
教师寄语:做一个有心的好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
分组展示
精讲点拨
当堂检测
我的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使用教师
教具学具
长方体模型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学法指导
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拓展反馈
组内交流
的棱的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四、精讲点拨
1.对“相对”的理解;
2.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
3.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
五、反馈检测
1.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4cm
6cm
8cm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长方体的概念,知道长方体的特征及相关的概念;2.能够用手工制作模型、通过观察筛选、询问及分类的方法初步了解长方体。

学习内容本课将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还将了解长方体的相关概念。

我们还将运用学过的知识,制作长方体模型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和观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及其特征;2.制作长方体模型;3.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类。

学习方法1.走进实际生活,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及应用场景;2.制作长方体模型,进行观察和分类;3.带着问题去思考、观察、探究,理解长方体的性质和特点。

学习步骤第一步:认识长方体长方体是指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

它有三个相邻矩形面两两相等,就像学过的立方体一样,只不过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相等。

让我们看一下下面两张图,这里分别给出了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示意图:立方体立方体长方体长方体看完图示后,你能否说出长方体的特点和与立方体的异同点呢?第二步:制作长方体模型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方法很多,这里我们采用折纸的方式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长方体模型。

步骤如下:1.用厚纸板剪出图示的8个长方形,尽量保持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一致。

2.沿红线折叠,两个长方体侧面重合贴合,固定好。

步骤1步骤13.接着按照图示沿绿线把成型的两个部分对折,用双面胶或胶水固定。

步骤2步骤24.沿着以上步骤,继续折叠、粘贴,直到黄色部分折叠好。

5.最后一步便是用黄色长方形覆盖模型的中间部分,胶水固定即可。

完成图完成图长方体模型制作好了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观察和分类了。

第三步:观察和分类接下来,让我们来观察和分类图示中的长方体模型吧。

长方体观察分类长方体观察分类1.按照长和宽的比例,分类出长和宽各不相等的长方体。

2.按照高度的不同,分类出高度不同的长方体。

3.按照面积的不同,分类出不同面积的长方体。

我们还可以将长方体模型放到一个较高的上台阶、小凳子上,观察不同的「视角」下的长方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2.1《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2.1《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2.1《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基本概念:(1)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的特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

3. 长方体的实际应用:(1)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找出长方体的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4. 巩固提高:(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记录其长、宽、高,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方体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正确率。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
的认识》
备课
教师
执教
备课
日期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
略与方

备注
一、
导入新课3分

预习课本第13页至1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
问题:
1、长方形周长 =
正方形周长 =
长方形面积 =
正方形面积 =
2、长方形的特点:
3、正方形的特点:
回忆归
纳小结
二、
探究新知:
22
分钟
【问题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说一说
各部分名称)
【问题二】填表


面棱






大小关



长度关系
正方

长方

动手操
作,合作
交流,汇
报展示
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
22
分钟
【问题三】课本P16“做一做”第一题报展示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2
分钟

1、课本P16“做一做”第二题
2、课本P17“练一练”
学生独
立完成
四.
小结与评价3分
钟总结学习过程
评出优
秀学习
小组
五.
布置作业
课本P15“练一练”2、4
板书
设计
展开与折叠
教学
反思
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
《长方体
的表面
积》
备课
教师
何秀芳执教
备课
日期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
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重点
难点
重点: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
略与方

备注
一、
导入新课3分

预习课本第18页至1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
问题:
1、小方砖:40CM × 40CM 每块 5元;大
方砖:50CM × 50CM 每块 8元
如果卧室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
米,用哪种地砖铺地面更省钱?
回忆归
纳小结
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露在外
面的面》
备课
教师
何秀芳执教
备课
日期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察物体、找规律等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的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重点
难点能找出物体露在外面的面。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
略与方

备注
一、
导入新课3分

预习课本第18页至21页的内容,完成
下列问题: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的特征
是什么?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正方体的表面积?
回忆归
纳小结
二、
探究新知:
22
分钟
【问题一】:
这有几个小正方体,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你怎么想的?
【问题二】:你能算出露出面的面积吗?(棱
动手操
作,合作
交流,汇
报展示
长5cm)
【问题三】: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
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
摆?小组同学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
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问题四】有30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在地面上摆成如下图所示的形式,然后把露
出的表面涂上红色,被涂成红色的表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底面不涂)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
成活动单问
题检测部分
12
分钟

完成课本P21 找规律
学生独
立完成
四.
小结与评价
3分
钟总结学习过程
评出优
秀学习
小组
五.
布置作业
课本P15“练一练”2、4
板书
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平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 = 3N + 2
竖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 = 4N + 1
多排多层摆放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 = 5N + 4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