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述句和第三人称转述句区别精编版
小议“转述”与“第三者的转述”
小议“转述”与“第三者的转述”作者:王翠英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09期【摘要】间接转述,使某些句子可能会出现差异,这让师生都很困惑。
究其原因,间接转述暗含着两种转述角度,一是听话人自己转述,二是听话人之外的旁观者转述。
【关键词】转述听话人转述旁观者转述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02直接转述变为间接转述,是小学语文句式教学的一个难点。
“转述”指把别人说的话说给另外的人。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这里“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别人”说话时的直接当事者听话人,二是除“别人”说话时的听话人以外的旁观者。
因此,我们可以把间接转述分为第二者(听话人)的转述,第三者(旁观者)的转述。
“第二者(听话人)的转述”,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接引话;“第三者(旁观者)的转述”,从语法上分析,它是个偏正短语,“第三者”是个领属性定语,即是说“转述”是属于“第三者”的。
而不能理解为“转述给第三者听”。
所以,“第三者的转述”就是作为第三者来转述别人直接说的话。
例如,小红对我说:“我们班要去动物园,中午不回家吃饭。
”(我指妈妈)(1)第三者(旁观者)的转述:小红对妈妈说,她们班要去动物园,中午不回家吃饭。
(2)第二者(听话人)的转述:小红对我说,她们班要去动物园,中午不回家吃饭。
在教学中,却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理解,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要求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师生理解的差异。
老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十一册语文基础训练1四题——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如,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首先,题目要求表述不太准确。
编辑不把“第三者的转述”几个字表述在题目上,或许,编辑是为学生着想。
从教参上看——“第四题把句子换个说法,是练习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这也印证了编辑的意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转述课件PPT
作业布置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你们到书店看 看课外书,并买一本《弟子规》。今晚 同学们把老师的要求转述给爸爸妈妈, 并叫爸爸或妈妈把听到的内容写在你的 家庭作业本。
板书设计
转述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再见
口语交际:转述
课文导入
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 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 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 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 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 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 一起来学习转述
拓展练习
练习二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 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 诉xx,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 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xx转述。 4、让xx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 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课堂小结
小英:小丽,明天我们就要参观博物馆了。 小丽:是啊,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 小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呢! 小丽:明天早上8点?学校北门?好,我知道了。谢谢你 转告我。 小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 事,你能转告吗?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明天上午9:00带 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照片到劳动局开会) 表演打电话。
新知讲解
字词乐园 同学们,记住通知的内容了吗?请你和 同桌互相转述一下。
第一人称转述句和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一人称转述句和第三人称转述句第一人称转述句和第三人称转述句是写作中常用的两种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转述句是作者以自己的角度和个人经历来叙述事物,使用的是"我"这个人称代词。
而第三人称转述句则是作者以客观的视角来描述事物,使用的是"他/她/它"这些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转述句常用于叙事性的文章中,可以更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使用第一人称,作者可以更好地与读者建立共鸣,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毕业证书。
-我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狗,它一直跟着我,好像希望我能带它回家。
第三人称转述句则常用于客观叙述性的文章中,特别适用于描写事物、分析问题或述说历史事件等情况。
通过使用第三人称,作者可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毕业证书。
-他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狗,它一直跟着他,好像希望他能带它回家。
根据上述说明,接下来我将分别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转述方式来描述一个旅行经历,来对这两种句子进行实践演练。
【第一人称转述句】我终于开始了我的梦想之旅。
作为一个喜欢探索未知的人,我总是充满了对世界各地的好奇心。
这次旅行带我来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一个我从未踏足过的国家。
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被它神秘的魅力所吸引住了。
我来到了首都,这座城市充满了现代化的建筑和繁忙的人流。
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感受着这个城市的脉搏。
我闻到了各种美食的香气,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商店和购物中心。
我被这座城市的热闹和活力所感染,仿佛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我决定去探索这个国家的自然风光。
我踏上了前往一个山区的火车,这里有着壮丽的雪山和清澈的湖泊。
我登上了山峰,俯瞰着无边的山川,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
湖水清澈见底,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
我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我还参观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第三人称转述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 逗号,引号要删除。转述句改引 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直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
(一) 从转述的那个人或 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 2种情况
(××对××说……)
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
改法:
第二人称变人名
爸爸对妈妈说:“我下午要去开家长会, 你看一下商店。” 改:爸爸对妈妈说,他下午要去开家长会, 让妈妈看一下商店。
练习:
1、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 意。 ” 2、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3、老师对亮亮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 成作业。”
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 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 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 到我这儿玩。
练习:
1、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2、妈妈对我说:“这个盆你帮我去修理铺 修好。”
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例: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 会。”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述句改转述句类型、各种人称改法精细分析
直述句改转述句类型、各种人称改法精细分析小学阶段句型转换中,直述句改转述句,是句型训练的一个难点。
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
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
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直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一)从转述的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1、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2、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第一篇: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1、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第一人称)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转述),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2、人称的变化(1).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第二人称(“你”)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我”)。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但遇到课文上的句子,就要写上课文里的人物.一、练习:1.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2.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4.王老师说:“我要尽自己的力量,让你们健康成长。
5.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你唱得真好,能教教我吗?”6.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7.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8.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9、凡卡在信中写道:“我在给您写信。
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第二篇: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转述句的改法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间接引用(第三人称转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直接叙述改间接引用(即改为第三人称转述)要注意用“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1、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
2、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
第三人称转述句
•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 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 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 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 如: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 一致。
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改法:
• 1、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第一人称)改为 转述句(第三人称转述),冒号和引 号要改为 逗号 。 2、人称的变化 (1).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 为第三பைடு நூலகம்称“他”或“她”。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第二 人称(“你”)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 称(“我”)。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 不变 。但遇到课文上的句子,就要写上课文 里的人物.
• 1. 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 • 2. 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 蜜。” • • 3.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4.王老师说:"我要尽自己的力量,让你们健康成长。 •
• • 6.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 • 7.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 找得见。” • • 8.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 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 • 9、凡卡在信中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 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 人了。”
转述句主要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或指把每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说法
转述句主要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或指把每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说法,亦叫改变说话的立足点。
变转述句,这种技能在《在纲》中虽未要求,但有时同学们在实际中也会遇到。
如何改呢?传统的改法是,
如:妈妈告诉小明:"我今天要到城里去,你自己做饭。
"
改为:妈妈告小明,她今天要到城里去,要他自己做饭。
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句号保留第一人称"我"变为第三人称"她",第二人称"称"变为第三人称"他"。
但有些同学改来改去去总是模糊不清。
我想,它的变换应有三种不同的改法。
以上句为例。
第一种,以"妈妈"的口气可转为:我告诉小明,我今天要到城里去,要他(小明)自己做饭。
第二种,以小明的口气可转为:妈妈告诉我,她今天到城里去,要我自己做饭。
第三种,以局外人的口气可转为:妈妈告诉小明,她要到城里去,要小明(他)自己做饭。
这样,同学们才不易混淆,把句子转正确。
如果题目要求只改为转述句,以上三种改法都对,只要不改句子的原意,所以改转述句不能强求一律,在此特别强调的是,句中的疑问词应改为"是否","这"改"那","来"改为"去"等。
例如:我问小刚:"下星期六,你还到我家来玩吗?这里风景优美。
"可改为:他问我,下周星期六,我是否还到他家去玩,那里风景优美。
(以小刚的口气来转换)。
什么叫转述句
什么叫转述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一、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 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本段人称的变化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也会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 他” 或“ 她”和为第一人称“ 我”互改,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题型,句式转化之转述句精讲(附典型例题)
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题型,句式转化之转述句精讲(附典型例题)小升初毕业考试即将来临,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语文是很多同学最头疼的一科了,因为他是一个积累学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好。
今天张老师就语文必考题型——句式变换中的转述句给大家做以详解,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转述句并不陌生,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通过你的口转达出来。
在考题中有时叫直接引语转间接引语或第三人称转述等,这类题经常出错。
改写时注意三点:1、人称的变化2、标点符号变化3、其他微调使句子通顺,切记,切记,切记句意不能改变。
下面老师举例详解:一、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a、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c、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2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a、“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b、“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1、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a、叔叔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2、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转述句知识点总结
转述句知识点总结1. 转述句的种类转述句可以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两种形式。
直接引语是指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进行转述,不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改动。
例如:“他说:‘我很高兴’”。
间接引语则是以自己的话对别人的原话进行转述,通常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的改动和调整。
例如:“他说他很高兴”。
2. 转述句的语气在转述句中,要根据原话的语气和情感来确定使用何种语气进行转述。
如果原话是陈述句或肯定句,转述时通常使用陈述语气;如果原话是疑问句,转述时则需要使用疑问语气;如果原话是祈使句,转述时则需要使用祈使语气。
此外,要注意在转述句中保持原话的语气和情感,不要改变意思或歪曲原意。
3. 转述句的时态在转述句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使用何种时态进行转述。
如果原话是现在时,转述时通常使用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如果原话是过去时,转述时则需要使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
同时,要注意在转述句中保持原话的时态一致,不要因为转述而改变原意。
4. 转述句的人称在转述句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使用何种人称进行转述。
通常,转述句的人称是根据上下文中的主语和宾语来确定的。
如果原话的主语和宾语与转述句中的主语和宾语保持一致,那么转述句的人称也应该保持一致;如果原话的主语和宾语与转述句中的主语和宾语不一致,那么转述句的人称也应该相应进行改动。
5. 转述句的连词在转述句中,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引语和转述句,以确保语句连贯和表达清晰。
常用的连词有that, if, whether等。
选择合适的连词可以帮助表达出转述句的关系和逻辑连接,使句子更加通顺和流畅。
6. 转述句的标点符号在转述句中,要注意使用逗号、引号、冒号等标点符号来标示引语和转述句的边界。
逗号通常用来分隔引语和转述句;引号通常用来引用别人的原话进行转述;冒号通常用来引出对别人的原话进行转述。
总之,转述句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句式,掌握转述句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人称转述de要点
第三⼈称转述de要点第三⼈称转述⼀、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别⼈的话,⽽转述则是转达别⼈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即第⼀⼈称“我”要改为第三⼈称“他”或“她”。
如:⼩明说:“我⼀定要努⼒学习。
”改:⼩明说,他⼀定要努⼒学习。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的例句中涉及了第⼆⼈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称“他”或“她”应改为第⼀⼈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称应改为第⼆⼈称。
如:⽼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有两种:⼀种是听话⼈本⼈转述,⼀种是第三者转述。
⽐如这句:爸爸对我说:“明明,把你的作业拿给我看看。
”如果是本⼈转述就应该是:爸爸对我说,把我的作业拿给他看看。
或者是:爸爸让我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如果是第三⼈转述就应该是:爸爸对明明说,让明明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或者是:爸爸让明明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第三⼈称转述句”的教学转述的⼈是谁,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第⼀⼈,也可能是第⼆⼈,还可能是第四者等,这要看句⼦中的实际情况。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或者:妈妈叫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第三人称转述句(00002)
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
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 1. 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 • 2. 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
蜜。” • • 3.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4.王老师说:"我要尽自己的力量,让你们健康成长。 •
• • 6.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 • 7.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
找得见。”
• • 8.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
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 • 9、凡卡在信中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
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 人了。”
缩写句子
• 一、缩写句子方法 • 1、抓住主干来缩简 •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
•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
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
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 5、数量词语照样删
•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
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
丹塑了女像。”
•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 词组
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 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 “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 2、“的”前修饰都删去 •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 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 3、“地”前限制要删去 •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 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 起来。”
语文转述句
语文转述句转述句是指在语法上由一个陈述句转化而来的另一个陈述句,通常用于传达一个信息或者表达一种想法。
在语文中,转述句通常是用来说明或者解释某个事件、事实或者观点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语文转述句的示例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转述句。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一个转述句中,通常需要引用另一个人的话语或者想法。
为了区分原话和转述,我们通常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是指在原话的基础上直接引用对方的话语或者措辞,包括对方的语气、用词和语法结构等。
例如,“他说:‘我要去旅游。
’”就是一个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是指将直接引语转化为第三人称转述的形式,通常是用“他/她/它说”来表达。
例如,“他说他要去旅游。
”就是一个间接引语。
转述句的构成一个完整的转述句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主语:转述句的主语通常是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它等。
谓语:转述句的谓语通常是动词,用来表达事件、行为或者状态等。
宾语:转述句的宾语通常是名词、代词或者短语,用来接受谓语的动作或者状态。
如果需要引用原话中的某个关键词或者短语,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其原始含义和语法结构。
时态:在转述句中,需要根据原话的时态进行转换。
如果原话是过去式,需要在转述句中使用过去式;如果原话是现在式,需要在转述句中使用现在式。
例如,“他说他已经完成了这个项目。
”需要转换成“他说他已经完成了这个项目。
”(过去式)或者“他说她已经完成了这个项目。
”(现在式)。
语气:在转述句中,需要根据原话的语气进行转换。
如果原话是肯定句,需要在转述句中使用肯定句;如果原话是否定句或者疑问句,需要在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转述句和第三人称转述句区别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遇到相互转换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问题时,常常出错。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懂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是怎么一回事,没有掌握二者相互转换的方法,因此,他们在答题时,要么标点不对,要么人称出错,要么就是句子表述不合理。
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相互转换,是中小学生的一个难点。
教师教给学生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相互转换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能够正确地转换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是中小学生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之一。
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整体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第二学段(3-4年级):“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第四学段(7-9年级):“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将来学生踏入社会,与人交流,能够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也能游刃有余。
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这时候,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是第二人称。
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
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如何才能做好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相互转换呢?笔者认为,应当教给学生“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
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
我去把它叫醒。
”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
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
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
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
“这里”、“这时候”要换
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
”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二、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
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跟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的思路差不多。
(1)改标点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引号。
(2)改人称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应改为“我(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的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比如: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我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显然就不对,应改为:姐姐说:“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
(3)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比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他哪能离开呢?改换后的句子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总之,教师只有教给中小学生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相互转换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反复训练,才能使他们突破这一难点,具备这一能力。
原句:老师对我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如何修改?
改法一:老师对我说,他看了我的作文很满意。
改法二:老师对他说,他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很明显,大家所争论的焦点实质上是对转述人的争论:改法一中,转述人为“我”,转述的形式是,我向第三个人转述老师对我说的话;而改法二中,转述人是第三人转述了“老师和我”的对话,转述人为第三人。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呢?
我想我们得首先思考问题:
思考一:到底什么是转述句?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或引用自己说过的话,
都叫做间接引语。
间接引语多数用宾语从句来表达。
(转述句就是将某人说的话转述给别人听。
)这种表达大家都能接受。
思考二:什么是第三人称转述?(语文中,我们将“我”看成第一人称,将“你”看成第二人称,“他(或她、它)看成第三人称,基于这样理解,第三人称转述也是将某人说的话转述给别人听,但限制了转述人必须为第三人称)
这也就是说,对于上面的题,如果改为转述句,则哪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限定了转述的人称,我认为只能写第二种,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道题?
练习: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小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小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或者:妈妈叫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改为: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
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1.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
7.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
12.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
13.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5.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
16.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
17. 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
”
18.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9. 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
20.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21.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
22. 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3.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
24. 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
25. 爸爸说:“我星期天去旅游。
”
26. 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
27. 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
28. 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
29. 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
30. 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