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硬皮病三个秘方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作者:欧阳晓勇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09期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疗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59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12--01中医皮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硬皮病,临床表现以初期皮肤红斑肿胀,中期硬化,晚期萎缩为特征,是一种皮肤及系统胶原纤维硬化的结缔组织疾病。

由于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差,本人根据《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缓中补虚,大黄磨虫丸主之”的提示,认为本病主因阳虚血瘀、湿毒阻络,治疗当以温阳化瘀、化湿,解毒通络为治,现结合自己近年治疗的硬皮病病例,浅谈治疗体会。

1病例介绍病例1:严某,女,64岁,于2006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左足皮肤变硬萎缩4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胫前皮肤红斑肿胀,疼痛时作,在昆明多家医院就诊,系统化验及病理检查确定为“局限性硬皮病”,经“强的松每日口服6片”、“局部注射曲安缩松、艾洛松针”治疗8个月,皮肤红肿消退,但皮肤发紧变硬,出现15cm×2cm条索状萎缩状。

经人介绍到本科就诊。

舌脉象: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局限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皮痹。

中医辨证:阳虚血瘀,气虚络阻。

治法:温阳解毒,益气化瘀通络。

方药:阳和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鹿角霜30g,白芥子15g,炮姜20g,麻黄10g。

生口芪60g,当归12g,桃仁15g,红花6g,赤芍30g,地龙10g,蜈蚣2g,土牛膝15g。

2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药汁兑服大黄磨虫丸15粒。

嘱其减强的松片为每日4片。

2007年12月1日二诊:肤温如常,局部皮肤变软,肤色由暗滞变为正常,萎缩纹如前。

舌脉较前无变化,药已见效,去上方中桃仁、红花、加三棱15g,莪术15g,昆明琵琶甲3只,再减强的松2片,服大黄唐虫丸每次20粒。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 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自创方剂28 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李氏最突出之处是擅长以重剂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已有百余人。

毋庸讳言,目前急救一般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他任职灵石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由此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

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

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

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

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

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

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

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

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案例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案例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案例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硬化、紧张、厚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方法多样,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案例。

1. 案例一:针灸疗法患者女性,47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五年。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疗法,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2. 案例二:中药汤剂治疗患者男性,58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十年。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了中药汤剂治疗。

患者每天服用中药汤剂两次,连续服用三个月,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

3. 案例三:中药外用治疗患者女性,3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三年。

中医师给予了中药外用治疗,患者每天用中药煎剂泡浸患处皮肤。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减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4. 案例四:中医按摩疗法患者男性,42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七年。

中医师采用按摩疗法治疗,每天按摩患处皮肤10分钟。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得到了改善。

5. 案例五:中医药膏治疗患者女性,5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六年。

中医师给予了中医药膏治疗,每天将药膏涂抹在患处皮肤上。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有所改善。

6. 案例六:中医推拿疗法患者男性,6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八年。

中医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推拿治疗。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中医草药熏蒸治疗患者女性,4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四年。

中医师给予了草药熏蒸治疗,每周进行一次草药熏蒸。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有所减轻,症状得到了改善。

8. 案例八:中医食疗治疗患者女性,30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两年。

中医师给予了食疗治疗,患者每天按照中医师的要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皮肤硬化情况明显减轻,症状有所改善。

9. 案例九:中医穴位按压治疗患者男性,55岁,患有硬皮病已有五年。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王俊志;王喜;吴迪【摘要】目的通过对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的经验总结,向医者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一种借鉴思路,进一步提高硬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白郡符老师的病案、病人信息材料,以及向白老师的学生及弟子请教,将所得材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以"虚""瘀"为核心,治疗上"补"与"通"贯穿始终,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三个方面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大家学习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2页(P929-930)【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治疗;名老中医经验;白郡符【作者】王俊志;王喜;吴迪【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七年制)硕士2008级(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薪火传承】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厚及变硬为特点,同时可伴有心、肺、肾和胃肠道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病因与遗传、免疫异常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般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

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系统性硬皮病,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系统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

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际,充分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药精效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就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经验做一个临床总结和分析,供医者同道学习交流。

硬皮病隶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内经博议·厥逆痹病第五》记载:“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络之阴,为合而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诸痹不已,亦益入内而伤脏气。

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

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
Ab ta t ts m s u o. Fa sr c :I u p Pr n Yon he ' niue e pe inc n r a a ce o i e s n a e ha im ,t e t e s d o f gs ngs u q x re e o de m t s l r ss r a o nd m c ns r a m ntba e n di— f r nta in o i s H i r a m e r m un e b is t d a o r a i g e it ntds a e,pr v ntn h geo hedie s e e ito fsgn . s te t ntf o l g m od e hei e ft e tn x se ie s e e ig c an f t s a e,a s we la r a ig t e p e- die s , c e tn w h ghta d m e h o r a i r a a ce o i n t om p ia ins l st e tn h r - s a e r a ig ne t ou n t od f r te ng de m t s lr ss a d is c t lc to . Ke r s d r a a ce o i y wo d : e m t s lr ss;t e tf o l ng; te t e a e n d fe e i to fsg ; Fa ng he g r a r m u r a m ntb s d o ifr nta in o i ns n Yo s n
硬皮病 , 称为系 统 性 硬化 病 ( ytmi slr一 现 s se c c o e s ,S ) 是一 种原 因不 明 , i Sc, s 以小 血 管 功能 和结 构 异 常, 肤 、 皮 内脏 纤维 化 , 疫 系统 活化 和 自身 免 疫 为 免

张志礼治疗硬皮病经验

张志礼治疗硬皮病经验

虚 , 不 化 水 , 血 凝 滞 。 治疗 以健 脾 益 肾 , 阳化 水 , 气 气 温 活 血 软 坚 。 用 药 为黄 芪 、 参 、 常 党 白术 、 苓 、 附子 、 茯 制 肉 桂 、 角胶 、 鹿 白芥 子 、 黄 、 地 黄 、 参 、 芍 、 血 藤 、 麻 熟 丹 赤 鸡
维普资讯
中医 杂 志 2 0 0 2年 9月 第 4 3卷 第 9期
张 志 礼 治 疗 硬 皮 病 经 验
蔡 念 宁
主题 词 硬皮 病 , 限 性/ 医药 疗法 局 中 名 医经 验 @ 张 志 礼
木 香 1 g, 壳 1 g 二 诊 : 上 方 1 O 枳 O。 服 4剂 , 中 心象 牙 白 以 色皮损转 变较为 明显 。 服前 方 。 诊 : 上方 2 继 三 服 8剂 , 局 部 皮 损 颜 色 变 至 淡 粉 , 皮 肤 变 软 , 明 显 可 以 提 且 已 起 。 方 去 夏 枯 草 , 女 贞子 1 g 旱 莲 草 1 g 前 加 5, 5 。此 方 连 服 2月 余 , 部 皮 损 肤 色 正 常 , 之 柔 软 , 局 触 已见 到 皮 纹 ,
僵蚕 、 木香 等 。 验 案 举 隅 : 某 , ,O岁 , 史 2年 。 1个 月 行 邸 女 4 病 近 动不利 , 2年 前 因 雨 淋 后 双 手 足 指 趾 发 凉 遇 冷 加 重 , 逐 渐 发 展 至 全 身 大 小 关 节 及 肌 肉疼 痛 。 曾在 当地 医 院 按 “ 湿 ” 疗 , 予 强 的 松 2 mg 日及 中 药 内服 , 效 不 风 治 给 0 / 疗
牙 白 色 , 面 腊 样 光 泽 , 缩 变 薄 如 羊 皮 纸 样 或 成 板 表 萎 状 , 伴 四肢 痿 倦 , 淡 苔 薄 或 白 , 沉 缓 。 证 多 见 于 可 舌 脉 此 限 局性 硬 皮 病 。 证 为 肺 脾 气 虚 , 络 阻 隔 , 血 瘀 滞 。 辨 经 气

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的临证处方拾遗(58方)

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的临证处方拾遗(58方)

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师的临证处方拾遗(58方)分类:中医临床-内科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展开全文1. 1 1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1.1.2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1.1.3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1.1.4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1.1.5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 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1.1.6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1.1.7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1.1.8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硬皮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 (2)

硬皮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 (2)

硬皮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及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其发病率在结缔组织疾病中仅次于红斑狼疮。

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类型,前者损害仅限于皮肤,后者不仅侵犯皮肤,还累及食道、胃肠道、肺及肾等全身多种脏器。

本病临床上以皮肤损害,骨、关节、肌肉受累的疼痛、强直、变形较多见,可归属于中医学“皮痹”、“痹证”的范畴。

系统性硬皮病累及内脏,以其主要临床症状及相应受损严重之脏腑可分别属于“心痹”、“肾痹”、“肺痹”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HLA-B8的频率增加,亲属中抗核抗体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高。

(2)血管异常:特别在系统性硬皮病表现突出。

患者多有雷诺现象,甲皱毛细管袢清晰度差,数目显著减少但明显扩张,血流缓慢。

在疾病早期血清中可以检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因子使血管产生病变,由此活化血循环中的一些细胞并释放出强效的介质促使组织纤维增生。

在皮肤肺、肾可以见到小动脉内膜下纤维化。

(3)免疫异常:在系统性硬皮病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有些并具有特征性,但一般与发病机制关系不大。

B细胞活性的提高与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增强有关。

后者尚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可溶性因子与其他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的介质一起对成纤维细胞的趋化、核分裂和胶原合成起调节作用。

(4)胶原代谢的失调:在患者,循环的Ⅲ型胶原前肽及型胶原前肽及皮肤水肿期的Ⅲ型胶原前肽及型胶原增加,其成纤维细胞的I型胶原和MRN A值增高。

由于氨基前肽裂解缺陷促使细原纤维形成并导致可以反馈控制胶原生物合成的游离的前胶原肽数量减少。

此外,纤维连结蛋白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在患者纤维化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周围其含量增高。

2.病理在早期损害中,胶原纤维束肿胀和均一化。

胶原纤维间和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血管壁水肿,弹力纤维破碎。

晚期真皮明显增厚,胶原纤维索肥厚硬化,排列紧密,成纤维细胞减少。

程学良教授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经验拾萃

程学良教授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经验拾萃
1 理论 根据
草 温化 痰 湿 ; 气血 不 足 加 当归 、 黄苠、 阿胶、 鹿 角胶 补 益 气 血 ; 风 湿 阻滞 加 秦 艽 、 防风 、 苡米 、 防 己祛风 除湿 。 现代 药 理 研究 也 表 明 , 方 中丹 参 、 红花 、 川芎 、 水蛭 、 乌梢蛇 、 蝎子 、 鸡 血藤 、 油桂 、 干 姜 均 有 抗 血 小板 聚集 、 抗凝血 、 抗 炎 镇 痛 作用 ; 白附 片 为 治 痹 的要 药 , 对 早 期 炎症 渗 出 、 水 肿 和末 期 肉芽 肿 形 成 和 渗 出 , 均有抑制作用【 ; 麻 黄 可 以使 血 管 收 缩 , 黏膜 肿 胀 减 轻 ; 当归 、 黄芪 、 阿胶 、 鹿角胶 、 茯苓 、 甘 草对 机体 免 疫 系 统 、 造 血 系统 均 具 有 明显 调 节 作 用 , 其 中
2 0 0 9 , 2 8 ( 8 ) : 4 8 0 — 4 8 2 .
9 ] 吕有 文 , 张鹏 . 黄 芩 素 甙对 脑 缺血 后 大 鼠 海马 组 织兴 奋性 氨 基 酸 【 4 博 芯, 董历平, 屠衡, 等. 黄芪、 党参和绿茶对减轻环磷 酰胺毒副作 【
用初探 『 J 1 . 中 医研 究 , 1 9 9 7 , l O ( 3 ) : 2 0 — 2 2 . 含 量 的影 响【 J 】 . 实用 临床 医学 , 2 0 0 9 , l O ( 7 ) : 1 - 3 . 【 5 】 白 明 学. 白术 的现 代 药理 研 究与 临床 新 用I J l _ 中 国 中 医药现 代 远 [ 1 0 l 肖东, 顾振 纶 , 钱 曾年 . 绞 股 蓝 的 药 理作 用 [ J ] _ 中成药 , 1 9 9 2 , 1 4 程教育, 2 0 o 8 , 6 ( 6 ) : 6 0 9 — 6 1 o .

名老中医治硬皮病秘方

名老中医治硬皮病秘方

名老中医治硬皮病秘方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慢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结缔组织病。

一般经过红肿、硬化及萎缩三个阶段,受累皮肤常与深部组织固着,不易移动,因而可造成面貌变形和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

中医称本病为“皮痹”、“血痹”等。

其发病外因与风、寒、湿邪气有关,内因与脾肾阳虚、营卫气血不和有关。

乌头桂枝汤治疗硬皮病
[方剂] 制川乌、制草乌、桂枝、防己、当归、桑寄生、牛膝、玄参各9 ,羌活、独活各4.5克,秦艽、防风各6克,伸筋草、连翘、黄芪各12克,白芥子1.5克。

[加减] 雷诺氏症明显者减玄参,加附子、丹参、白薇、贯众;咳嗽加麻黄、前胡、桔梗;尿蛋白阳性者加白术、黑豆、玉米须、薏苡仁根;肝脏损害者加黄芩、丹皮、香附。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有逐风寒湿之气,达正清源之功。

[验证] 胡xx ,女,3 岁。

发病4年,曾多次住院,四肢关节活动受阻,不能动弹,近乎尸蜡,口仅能轻张。

停用一切药物,改用上方。

4剂后自诉全身松动感,8剂两手始能动,14剂能坐起,4O剂能自行翻身,3个月能料理自己生活。

阳和汤治疗硬皮病经验

阳和汤治疗硬皮病经验

【 关键词】 乳癖散结汤 乳房囊性增生
[ 中图分类号 ] 6 5 8 R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 09 2 0 )5 1 2 1 10 —0 1 (0 70 —0 0 —0 乳房囊性增生病 也称乳癖 或乳腺 增生症 , 乳腺 间质 的 良 无 变化。 是 性增生 , 可发生于腺管周 围并伴有 大小不等囊肿 形成 ; 也可发 生 3 典型病例 腺管 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 增生 , 伴乳管囊性 扩张 ; 另一类是 笔者 , ,2岁 , 女 4 干部。两侧乳 房肿 块已发现 5年多 , 肿块增 小叶实质性增 生。本病是妇科 常见病症 , 是常见 于 2 4 岁之 大 , 有胀痛 , 年 由于思想 负担 大 , 5 5 伴 近几 情绪 低落 , 躁易怒 , 烦 常 间 。突出的临床表 现是乳 房肿 痛和乳 房肿 块 , 胀痛具 有周 期性 失眠 , 在当地医院按神 经官 能症 治疗无好 转 , 入 院, 耐心 问 收 经 的特点 , 常发生或加 重在月 经前期 , 可推动 , 与周 围组织 分界 诊 , 为乳房 肿痛 十年余 , 当地诊 断为 乳腺 小叶 增生症 , 但 自诉 在 也 并不清楚。本病病 程长 , 病缓慢 , 绪波 动易 加剧 临床症 状 , 有 医院诊断为乳腺癌 。经本院 B超和病理诊 断均支持 所下诊断 发 情 伴有程度不等 的植 物神 经功能 紊乱病 症是本 病 的特点 , 人常 为乳腺d n 增生症 , 病 ,t - 触诊 见两 侧乳房 腺管 后小 叶多个 结节 性肿 表现为神经质症状 。 块, 大小不 等 , 可推 动 , 粘连 , 下淋 巴结 不肿 大 , 不 腋 给予乳 癖散 1 临床治疗 5 6例中 , 年龄最小的 2 7岁 , 最大 的 5 1岁 , 病程最短 者一 年 , 最长者为二 十年 , 乳腺 B超和病理诊 断 , 经 确诊均 排除结核 肿痛 及恶变者 。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 1 方药组成 柴胡 1 白芍 1g 香附 1g 漏芦 3 g 丝瓜络 . 0 0, 0, 0. 1g 生牡 蛎 3 g 先 下 ) 路 路通 1 红 花 1g 当归 1 g 皂 刺 0. 0( 、 0 0、 0、 1g 郁金 1 g王不 留行 2 枳壳 1g 甘草 7 。加减 : 0, 0, 5 0, g 伴有 经期 寒热者加黄芩 , 便秘 者加 芒硝 1 g 冲)倦 怠无力加党参 3 g 黄 5( , 0. 芩 3 g 消化功能较差者加鸡 内金 1 g冲 ) 0, 0( 。 2 2 疗效判定 痊愈 : . 临床症 状消失 , 检查 肿块 消失 ; 经 显效 :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 转 , 局部肿块 明显缩小好 转 ; 效 : 有 肿块 缩小 , 经期或情绪波动有增大但较 治疗 前有 明显改善者 ; 无效 : 治疗后 结汤加合欢花 2 g柏子仁 2 g 经服 5 0, 0, 0余天 , 临床症 状消失 , 病 人治愈 出院, 月后 复查无复发 。 三 4 讨 论 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中 医乳癖 范 围。见一侧 或两侧乳 房 内 大小不等的肿块 , 经前期加剧 , 经后 缩小 , 绪波 动而加剧肿痛 , 情 常伴有肝气郁结的症 状 , 如易 躁易怒 , 心烦不 寐 等神经 质症 状 , 由于女性害羞的原 因不愿诊 治而被 家人 不解 , 常按神 经官 能症 治疗 。经耐心询问做通病人 的思想 工作故诊 断为此病 。乳 癖散 结汤即针对此病 因病 机而 设 , 中柴胡 、 方 白芍、 附、 香 郁金 、 枳壳 等药 , 肝解郁 , 舒 当归 、 红花 、 刺、 不 留行 等活 血化瘀 , 皂 王 漏芦 、 丝瓜 络 、 路路通 、 刺等 消肿解 毒 , 结通 络 , 蛎软 坚化 结 , 皂 散 牡 共 奏消郁散结之功 , 临床疗效较好 。

中医医案——广泛性硬皮病

中医医案——广泛性硬皮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养血、健脾温肾、祛风活血化瘀以丸散治愈广泛性硬皮病病案:赵某,女,40岁。

初诊:1961年7月11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产后半月下水田劳动,3天后遂感四肢关节酸痛,低烧37.5~37.8℃,渐渐两下肢皮肤变肿变硬,两手指关节僵直不能伸屈,并逐渐浸润至躯干背部、两肩胛及两侧乳房。

皮肤变硬少弹性,如皮革样改变,蜡样光泽,毫毛脱落,汗出不畅,四肢无力,胃呆纳少,面色㿠白,就诊于上海某医院皮肤科,确诊广泛性硬皮病,经中西药综合治疗效果不显,自动出院而来就诊。

诊查:舌胖边有齿痕,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涩。

辨证:素体脾肾阳虚,产后气血两亏,风寒湿三气袭于肌腠,营卫闭阻。

治则:益气养血,健脾温肾,祛风活血化瘀。

取散剂,缓缓图治。

处方:上绵芪100g 大熟地黄100g 东白芍100g 西潞党参100g 生山药100g 鹿角霜60g 淡苁蓉60g 川桂枝30g 炮姜20g 乌梢蛇1100 羌独活各60g 防风已各60g 寻骨风100g 参三七80g京三棱50g 莪术50g 地鳖虫100g 炙全蝎30g 广地龙60g 怀牛膝100g 淮红花20g 炙甲片150g 白芥子40g 炙乳没50g 麝香3g上药共研细末,以无声为度,干燥处保存,每服10g.1日两次,开水调服。

共服2剂,十个半月后病获痊愈。

按语素体脾肾阳虚,加之产后气血两亏,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之邪乘隙外袭,阻于皮肤肌肉,以致经络阻滞,气血凝滞,营卫不畅,壅滞为患,此谓皮痹病也,故治疗以健脾温肾助阳,养血祛风、益气、温经、和瘀通络,少佐搜风化痰为法。

本例考虑一是不易速效,二是农村病人无力长期汤药治疗,三是加大散剂剂量,故缓图之计,终亦获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189,王近仁医案。

王近仁(1917-1963),江苏常熟人。

1924年入私塾攻读诸子百家之学,1934年随名中医章成器先生学习中医内外科,矢志岐黄之术,并得其真传。

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15例

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15例

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15例
方思远;方振千
【期刊名称】《广州医药》
【年(卷),期】2003(034)004
【摘要】@@ 硬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硬化症,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变,以炎症性、纤维性和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可见局限型、系统型和毛细血管综合征(CRST).本文讨论的是一种以皮肤变硬为主要表现的硬皮病,属中医"皮痹"[1]、"麻木"[2]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病因不甚明了,认为跟自身免疫、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2],采用激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笔者运用经方"当归四逆汤"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方思远;方振千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5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
【相关文献】
1.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湿阳虚型硬皮病临床观察 [J], 李兴
2.当归四逆汤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疗效及对CTGF、TGF-β1水平的影响 [J], 王宁;彭琳琳
3.当归四逆汤治疗局限性硬皮病1例 [J], 郭永坚
4.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7例 [J], 方振千
5.当归四逆汤对硬皮病模型大鼠HMGB1、LC3蛋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J], 魏慧玲;王海山;杨伟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好硬皮症的案例

中医治好硬皮症的案例

中医治好硬皮症的案例简介硬皮症(Scleroderma),又称硬化性皮肤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中医的丰富经验中,有许多可以治疗硬皮症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个中医治好硬皮症的真实案例,希望能为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28岁女性,一年前被确诊患有硬皮症。

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硬化、关节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和消化系统问题。

西医曾为她开出一系列药物治疗方案,但疗效不佳,并且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她转向中医寻求帮助,并在一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辨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综合病情分析,中医师认为该患者属于寒湿凝滞型硬皮症。

寒湿凝滞导致经络不通畅,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硬皮症的症状。

施治方法中医师采用了中药内外治疗的综合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内治1.使用温经通络的中药方剂,以祛除体内寒湿为主要目标。

–方剂:桂枝加葛根汤–主要药物:桂枝、葛根、白芍、甘草等2.针对消化系统问题,采用补脾胃的中药方剂,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

–方剂:四君子汤–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外治1.使用中药熏蒸疗法,通过温热作用促进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硬皮症引起的症状。

–主要药物:艾叶、三七、川芎等2.经络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硬皮症的症状。

–主要穴位:太冲、曲池、内关、合谷等治疗效果与讨论经过连续3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皮肤硬化程度减轻,关节疼痛明显减少,水肿情况有所缓解。

呼吸困难和消化系统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分析治疗效果,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对硬皮症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的温经通络作用有助于舒缓病灶局部的症状,促进气血运行。

中药的内调外治结合,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硬皮症的效果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中药方集』硬皮病方集

『中药方集』硬皮病方集

『中药方集』硬皮病方集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皮痹”、“风湿痹“等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皮癣”的记载,还提到了本病的转归。

如《素问·痹论》有“痹入脏者死”的论述。

说明本病日久可影响脏腑,甚至导致死亡。

隋代《诸病源候论》云:“痹者……其状肌肉顽厚,或肌肉疼痛……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对本病的症候和病因有进一步的认识。

宋代吴彦爱在《传信适用方》中形象地描述:“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似钟磐,日渐瘦恶。

”更接近于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在治疗上,明代《医学入门》提出“初起强硬作痛者,直流风豁痰;沉重者直流湿行气;久病须分气血虚实,痰瘀多少治之”的治疗原则。

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硬皮病系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病变。

以皮肤失去弹性而硬化,继而出现萎缩和色素变化为其特点。

临床上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好发干20-50岁之青壮年,以女性多见。

本病与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有关,其确切病因不明,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现代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始见于1959年,60年代以个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关于硬皮病的临床观察,出现了大量报道,自1975年至1989年,所及文献累计达60余篇(包括个案:验案)。

其中不少医家主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病,认为硬皮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瘀血的见证,但若结合临床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血虚血瘀等不同证型,以温阳通络、疏肝理气、补气生血等法合参,疗效较单纯的活血化瘀法为好。

据近十年收集的30余篇资料来看,明确有疗效的共1806例,其中治愈55例,显效638例,有效971例,无效142例,总有效率为92.1%。

表明中医药对本病有肯定的效果。

在机理研究方面,做得较多的是有效方药的药理研究,如对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前后末梢循环检查、皮肤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等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

调整结缔组织代谢,使增粗的胶原纤维变细、疏松化,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硬皮病三个秘方
治硬皮病秘方(3首)
16.1治硬皮病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丹皮、阿胶(烊化)
各10克,百合、太子参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痰湿壅肺者,加橘络、
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
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疗效】屡用效佳。

16.2通脉方
【来源】陈慕莲,《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桂枝、附片各10克,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鸡血藤
30克,桃仁、红花、全蝎各15克,蜈蚣3条,金银花、土贝母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30日为1疗程。

【功用】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主治】硬皮病。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16.3通脉汤
【来源】龚琼模,《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丹参、鸡血藤各15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乳香、没药各6克,桃仁、红
花、川芎、地龙各10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每次服100~200毫升,20~30天为1疗
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清热。

【主治】皮痹阻(硬皮病)。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