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外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3、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当物体振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6、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7、次声波就是振动频率低于 20 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二、探究选择1、声音是以②方式向④传播的。

①振动②声波③四周④四面八方2、往杯子里面倒水,当杯子里面水面较高时①,杯子里面水面较低时②。

①水声高②水声低3、制作土电话时,用②做电话线,效果更好。

①棉线②铜线4、通过对比,锯条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时,①;伸出桌面较长时,②。

①声音高②声音低5、停止敲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②。

①耳的错觉②鼓面仍然再振动③振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要持续一段时间6、下列声音中,让人听后愉悦的是①。

①钢琴声②喇叭声三、探究判断1、我们说话或唱歌的声音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人们的对话声。

(√)3、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4、次声波不依靠其他辅助设备,能在地球上传播更远的距离。

(√)5、液体、气体、固体中,只有固体能传播声音。

(×)6、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40米。

(√)8、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9、鼓膜是椭圆的,半透明的薄膜。

(√)10、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四、名词简答超声波:当物体振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五、动脑动手做实验1、怎样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你的实验方法写下来。

(1)、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水(2)、实验步骤:①、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内部有、、、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4.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1.地幔的下面是,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3.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四、科学探究: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

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计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1.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2.地壳地幔地核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二、当好小法官:1.√ 2.× 3.√ 4.× 5.×三、我来选一选:1.B 2.A 3.C四、科学探究:1.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人类要在保护她的基础上研究她,而不能破坏地球。

2.答:石油,煤只存在于地壳一层,不是存在于地球深层,所以温度不会很高,另外它们燃烧需要氧气,在地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它们燃烧。

2.火山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真题汇编(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真题汇编(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考点梳理专项1 光沿直线传播1.光的研究。

(1)小明先把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

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①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

②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图1 图2(2)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图2的潜望镜加上镜子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光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雨后的夜晚升起了一轮圆月,根据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这一天在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前后。

根据光的知识,我们知道月亮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处是小水坑。

A.较亮B.较暗C.亮度适中(3)在夜晚,我们是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___________来判断前方的路况。

(4)在做验证光的传播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5)“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下列自然现象能作为证据的是()。

A.打雷时,弯曲的闪电B.下雨后,天空的彩虹C.多云时,云背后的阳光3.光的传播。

为了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小科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让光直接穿过小孔移动一张卡片(1).上表中,图甲的纸屏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乙的纸屏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以上实验说明光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

(3)根据光的传播特点,我们用手电筒照射下列黑色纸筒,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

A. B. C.(4)以下现象与上面实验的原理不同的是()。

A.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B.小朋友们玩的手影游戏C.排队时,最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5)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你觉得实验室应选择()的窗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1.学习了水的作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之后,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塑料盒底下铺上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

①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①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1)下列各物体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雨水喷壶中的水自然界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在地面流动的水(2)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结实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使小山丘更美观沙子出现在山丘(填“底部”或“顶部”)。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雨水降落到地面会土地。

2.强强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材料:剪成两半的小盒、塑料铲、土、塑料薄膜、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①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①观察发生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在实验中,和成的泥模拟的是()。

A.土壤B.岩层C.地幔现泥土发生了。

(填“断裂”或“隆起”)(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的发生了弯曲,产生了断裂、错位。

(4)拓展: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的。

(填“剧烈”或“缓慢”)3.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

(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A.呈上升趋势B.呈下降趋势C.保持不变(1)摆动一次的计算方式是()。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30分1.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2.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和吸收。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5.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8.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和。

9.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是传播的。

10.我知道深色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吸收热的能力。

浅色物体则相反。

12.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利用取得的。

13.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上午的影子在变,下午的影子在变的影子最。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

1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

1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

15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二)选择题:20分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2.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

A、黑暗、干燥、温暖B、明亮、潮湿、温暖C、阴暗、潮湿、温暖3.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

A、长度和方向都不相同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 )。

A、太阳B、煤C、右油D、电5.上午某一时刻测量得到一个2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是0.5米,那么4米高的树木的影子应是( )。

A、2米B、1.5米C、1米6.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7.物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

青教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 课外作业 答案

青教版   五年级上册   科学   课外作业 答案

五年级科学课外作业答案一、地球内部有什么一、填空1、地核地幔地壳2、63003、地震波磁力4、铁镍二、判断√√××√三、填图地壳地幔地核(答案依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二、火山一、填空1、温度压力烧熔了的玻璃空隙或裂缝薄弱的地壳2、地震3火山二、判断√√×三、选择 A D四、观察实验火山模拟岩浆地壳现象:在裂缝处番茄酱外溢我们知道:岩浆的温度升高后会通过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遇到薄弱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三、地震一、填空 1、变形断裂岩层断裂震动 2、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 3、电源可燃气源重心低结实坚固头部4、地壳的岩层受到不同方面的压力地壳在受力下的变化地震二、判断√√√×三、选择 C A C D A四、做一块卵石一、填空1、温度水植被破碎成分变化岩屑土层2、风化搬运冲刷摩擦3、圆形光滑二、判断√√×三、选择 B C D四、【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

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第一单元一、填空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洋生物化石2、温度水植被破碎成分变化岩屑土层3、风化分解搬运冲刷摩擦4、温度压力烧熔的玻璃岩石孔隙或留缝薄弱的地壳5、地幔硅铁镁6、三地壳地幔地核7、矿产资源法二、选择 A A B C D B C D C C三、1、木棍发生弯折木棍会折断手感到震动2、毛巾会发生变形3、(地震成因)四、1、有利点:⑴火山灰是天然的好肥料⑵火山最大的资源是热源⑶火山甚至为一些国家增添了领土⑷火山给人类带来了金刚石、硫磺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不利点:1.危害人命,财物;2.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SO2等),危害大气环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日期 .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下面有三个选项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

A.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B.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C.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本课的活动记录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推测能否看见黑暗中的红苹果,做出选择并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实地观察、体验、描述、记录。

1.2.光是怎样传播的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日期 . 在光通过小孔的实验中,我发现:1.光直接穿过小孔时,在纸屏上:A.能够看到光斑B.不能看到光斑2.移动中间的一张卡纸,在纸屏上:A.能够看到光斑B.不能看到光斑光的传播学生活动手册说明:本课的活动记录是对观察实验的解释。

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真实完整地记录实验结果。

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习惯和记录能力的重要手段。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日期 . 观察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传播路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通过观察,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手册中。

除了需要填写观察到的现象以外,还要画出光行进的变化图,这部分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画出光折射的线路图。

1.6.光的反射现象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日期 .1.观察下面三幅图,画一画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线。

●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或手电筒发出的光反射到黑板上●医生戴着额镜为病人做检查●汽车的后视镜可以让驾驶员看清车后面的情况2.用手电筒发出的光照亮阴影里的玩具。

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家庭作业设计(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家庭作业设计(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家庭作业
设计(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一个明亮的房间里,如果我们将窗帘拉上或将灯光调暗,我们可以看到的物体就会变得__。

A. 更清楚
B. 更模糊
C. 更亮
参考答案:B. 更模糊
2. 身体的呼吸由 __ 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A. 组织
B. 器官
C. 系统
参考答案:C. 系统
二、填空题
1. 自然界中的摩擦力有 __ 摩擦力和 __ 摩擦力两种。

参考答案:静摩擦力,动摩擦力
2. 薄绳中引人的作用力不变,被拉的路程越长,绳子越 __。

参考答案:细
三、问答题
1. 你知道怎么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吗?简要描述一下使用显微
镜观察物体的步骤。

参考答案: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步骤如下:
- 将显微镜稳定地放在桌子上,调整放大倍数为最小。

- 将要观察的物体放在平净的玻璃片上。

- 将物体放在光圈的中部,用夹子夹紧,然后将物体推进镜筒中,并使之稳固。

- 从眼片上看,逐渐使观察物体清晰,再将放大倍数逐渐增加。

- 观察物体后,使用完毕要检查显微镜情况,关掉开关。

2. 图中的两个物体分别是什么?你从图中能推测出怎样的现象?
参考答案:图中的两个物体分别是电磁铁和吸铁石。

从图中可
以推测出电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性质。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火山岩,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物。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碎屑、岩浆和涌出地面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堆积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二、当好小法官:1.√2.×3.√三、我来选一选:1.B2.A3.C四、科学探究:1.火山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之一,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了解火山的内部结构和喷发机制,但是用炸药破坏火山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因此,这项构想不可取。

2.地下的温度和石油、煤的温度不同,地下温度高是因为地热作用,而石油、煤的温度不高是因为它们在地壳中形成的时间较长,温度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并且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它们燃烧。

三、改写后的文章:火山的益处和灾难火山喷发不仅给我们带来灾难,也会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在地下形成矿藏等。

因此,火山也有一定的益处。

地壳深处的高压高温环境地壳越往深处,压力和温度就越高。

在地壳深处,物质会变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这就是岩浆。

关于火山的一些事实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都是死火山。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益处也有灾难。

测试你的地震知识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

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并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释放出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引起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多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做地动仪。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易错知识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易错点一】认识光源1.[判断]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自然光源。

( )2.[选择]下面各组中,( )都是自然光源。

A.月亮、星星、太阳B.星星、闪电、蜡烛C.太阳、闪电、星星3.[选择]关于光源,以下观点不科学的是( )。

A.篝火又热又亮是光源B.夜空中我们看到的星星都是光源C.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它能自行发光,所以是光源【易错点二】光的传播4.[判断]光穿过透明物体时是不会有损失的。

( )5.[判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继续沿直线传播。

( )6.[选择]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7.[选择]光在水中是沿( )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折线职三的光泉路【易错点三】光的折射8.[判断]光的色散实际上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 )9.[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说明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 )10.[选择]如图所示,盛满水的井中,青蛙位于井底O点,( )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的范围是正确的。

A. B. C.11.[选择]将一根铅笔插入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铅笔好像弯折、错开了,这是因为( )。

A.光在水中没有沿直线传播B.铅笔水下的部分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C.这与光是怎样传播的没有关系,完全是眼睛的错觉12.[选择]人看到沉在水底的硬币的位置( )。

A.就是硬币的实际位置B.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C.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深【易错点四】光的反射13.[判断]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可以随意放置。

( )14.[判断]在潜望镜中,我们看到的物体与实物是左右相反的。

( )15.[判断]光遇到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不会发生反射。

( )16.[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让光到达我们需要的地方B.曲面镜成的像都是变形的,因此没什么用处C.制作潜望镜时,两块平面镜的镜面要对着放置17.[选择]车灯能帮助驾驶员看清前面的物体。

五年级科学上册效能作业(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效能作业(含答案)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课前一、填空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课中二、判断1、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2、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3、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4、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三、问答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课后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课前一、填空1、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二、判断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课中三、问答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课后四、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课前一、填空1、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2、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所有的动物不会发光,所以动物不是光源。

()2..镜子能反射光,书桌不能反射光。

()3.光的传播路线是无法改变的。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

()5.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材质的物体时不能发生折射。

()6.不同颜色的光不可以混合成白光。

()7.在做“彩色轮旋转”实验时,要慢慢转动彩色轮。

()8.我们可利用手电筒发出的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科学家已测出大约是38.4万千米。

()9.将一支铅笔斜放入水中,会看到铅笔“折断”的现象。

()10.“隔墙有耳”表明声音能在墙中传播,但光不能穿过墙继续传播。

()11.“蓝眼泪”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是海洋里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眼泪”。

发出蓝色光芒的荧光生物是光源。

()12.光和声都不能在月球上传播。

()13.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4.站横队“向右看齐”时,如果左边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右边一位同学的侧脸,说明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15.太阳光能全部穿过人的手向前传播。

()16.光经过镜子反射后,不再沿直线传播。

()17.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18.只有镜子能反射光,其他物体如黑板不能反射光。

()二、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星光、萤火虫、汽车后视镜是光源。

B.烛光、星光、萤火虫、月光是光源。

C.太阳光、发光鱼、萤火虫、灯光是光源。

D.太阳光、荧光灯、人眼看到的物体、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2.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时,做()次实验合适。

A.0B. 1C.2D.3或大于33.下列不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发出笔直光线的射灯B.人眼看到的物体C.光通过小孔到达纸屏D.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刨平4.成语立竿见影是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能看到竹竿的影子。

下面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B.光不能穿过竹竿C.光能穿过竹竿D.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会产生影子5.关于光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五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21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五年级上册1.有关光的思考活动记录、1.关于光的思考关于光我知道1.光沿直线传播2.光是有能量的3.光会反射有关光我还想了解1.有看不见的光吗?2.光是准予的还是热的?2.选项画“√”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看到这个红苹果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黑暗的房间没有光,我们也就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活动手册黑暗中的红苹果我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的理由是:没有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眼睛是感觉不到物体的。

1.B2.C3.D4.D科学阅读C2.光是怎样传播的活动记录你认为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活动手册我的课堂活动记录1.A2.B3.画图同课堂作业本一样。

1.B2.B3.A4.声音传播的特点光传播的特点④⑤⑥①②③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活动记录我发现了什么光透过玻璃继续传播光照射玻璃光照射有一部分光穿过白纸,继续传播白纸光线被书本挡住,不能继续传播光照射书本课堂练习1.B2.A3.A4.D5.A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活动记录1.左边一幅图光方向不变继续向下。

右边如下我的课堂活动记录面容内容我看到的现象我的解释激光笔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光线水面处发生偏转光的折射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水中的玻璃杯铅笔笔直或弯曲从斜放入水中的铅笔发生折射现象。

使鱼缸中的鱼看上去有两条两个外侧面交接处可以观察到二条鱼光的折射课堂练习1.B2.A3.C4.B(这个题目解释不是很合理)5.认识棱镜活动记录1.2.白色课堂练习1.D2.C3.B科学阅读B6.光的反射现象活动记录我的课堂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A2.C3.A4.C5.略科学阅读放大,缩小7.制作一个潜望镜活动记录我的解释:当镜面与垂直面成45度角,并且二面镜子平行时,第一面镜子的反射光就会射向另一面镜子,然后反射光线就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新教材五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新教材五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新教材五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新教材五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光》单元参考答案1.有关光的思考活动记录1.略 2. 选项画“√” 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黑暗的房间没有光,我们也就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课堂练习1.B 2.C 3.D 4.D 科学阅读C 2.光是怎样传播的活动记录画图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课堂练习1.B 2.B 3.A 4. 声音传播的特点光传播的特点④⑤⑥①②③⑤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活动记录我发现了什么光照射玻璃光透过玻璃继续传播,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上的细节光照射白纸有一部分光穿过白纸,继续传播,白纸前方物体上的细节较模糊光照射书本光线被书本挡住,不能继续传播,看不到书本前方的物体课堂练习 1.B 2.A 3.A 4.D 5.A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活动记录1.略2.略课堂练习1.B 2.A 3.C 4.B 5.认识棱镜活动记录1.略2.白色或接近白色课堂练习1.D 2.C 3.B 科学阅读B 6.光的反射现象活动记录1.略2.略课堂练习1.A 2.C 3.A 4.C 5.略科学阅读放大,缩小7.制作一个潜望镜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 1.A 2.B 3.B 4.B 5.②①④③⑤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填空题 1.反射 2.折射。

红、橙、黄、绿二、选择题 3.C 4.A 5.C 6.C 7.D 8.C 9.A 10.D 11.B 12.C 三、读图题13.萤火虫(√)月亮(×)蜡烛(√)太阳(√)火柴(√)镜子(×)四、连线题14. 光的直射:皮影戏、月食、透过森林的光束、电影院放映机射出的光、汽车射出的光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一点光的反射:黑板需要粗糙一点、台灯的灯罩、在灯光下可看到书上的字、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五、探究题15.图略。

五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温度)、(养分)。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0、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3.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14、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版完整版

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版完整版

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新版,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二节《力的表现形式》和第三节《力的作用效果》。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以及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规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到力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钩码等)。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两个人拉扯一根绳子,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配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计算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题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力的作用和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

2.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力的计算: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设计相关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2. 答案:在课后提供详细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教案全套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教案全套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教案全套课题热传导课型新授课时序号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第一节课,本节课教材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首先提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会变热。

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启发学生针对“勺柄为什么会变热”进行思考,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杯子、蜡烛、火柴、凡士林、铝片或铁片等,旨在提示学生搜集自己身边容易得到的、便于上课进行活动的材料,带到课堂进行探究学习。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活动一:倒入温水后,杯子是怎样变热的?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提出对热传递过程的猜想:温水的热是通过杯子壁从内向外传递,继而引入课堂探究活动。

活动二: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制订探究方案。

根据方案展开探究实验。

根据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总结结论,认识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如装有热水的杯子变热、熨衣服时电熨斗将热传递到衣服上等,了解热传导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与科学的关系,初步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把对热传导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学情分析【知识经验】已经知道热在物体之间是可以传导的;不了解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但热是怎么传递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策略经验】通过练习能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对于问题进行探究;但探究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操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学习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课外作业答案
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填空
1、地核地幔地壳
2、6300
3、地震波磁力
4、铁镍
二、判断√√××√
三、填图地壳地幔地核(答案依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二、火山
一、填空1、温度压力烧熔了的玻璃空隙或裂缝薄弱的地壳
2、地震3火山
二、判断√√×
三、选择 A D
四、观察实验火山模拟岩浆地壳
现象:在裂缝处番茄酱外溢
我们知道:岩浆的温度升高后会通过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遇到薄弱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三、地震
一、填空1、变形断裂岩层断裂震动2、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
物惊慌不安3、电源可燃气源重心低结实坚固头部
4、地壳的岩层受到不同方面的压力地壳在受力下的变化地震
二、判断√√√×
三、选择 C A C D A
四、做一块卵石
一、填空1、温度水植被破碎成分变化岩屑土层
2、风化搬运冲刷摩擦
3、圆形光滑
二、判断√√×
三、选择 B C D
四、【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

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洋生物化石
2、温度水植被破碎成分变化岩屑土层
3、风化分解搬运冲刷摩擦
4、温度压力烧熔的玻璃岩石孔隙或留缝薄弱的地壳
5、地幔硅铁镁
6、三地壳地幔地核
7、矿产资源法
二、选择 A A B C D B C D C C
三、1、木棍发生弯折木棍会折断手感到震动
2、毛巾会发生变形
3、(地震成因)
四、1、有利点:⑴火山灰是天然的好肥料⑵火山最大的资源是热源
⑶火山甚至为一些国家增添了领土⑷火山给人类带来
了金刚石、硫磺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不利点:1.危害人命,财物;
2.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SO2等),危害大气环境。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

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

②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

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3、煤石油天然气
7、声音的产生
一、填空 1、弦簧片声带 2、振动
二、选择 B C C
三、1、音叉试验 2、橡皮筋实验 3 、小鼓实验
8、谁能传播声音
一、填空 1、气体四面八方 2、固体 3、水中二、选择 B A
三、实验目的: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步骤:1、把闹钟放入塑料袋内 2、把塑料袋放入水中,将耳朵贴近水槽
实验现象:能听到闹钟响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9、怎样听到声音
一、填空 1、耳朵外耳、中耳、内耳 2、外耳外耳道收集声波
二、略(课本24页)三、课本25页
10、各种各样声音
一、填空、1说话声鸟叫声流水声 2、高低大小 3、超声波次声波
二、 C B 三、√×四、铃声吵闹声说话声嬉笑声
11、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一、填空 1、噪声乐声乐声噪声 2、噪声污水废气垃圾
二、
第二单元一、填空 1、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 3、一圈圈的波纹 4、波浪四面八方 5、噪声污水垃圾废气 6 、减低噪声 7、中耳.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并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
二、C (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B C B A B 7、B、A B 9、AB C 三、√×√√×
四 1、有振动感声音是有振动产生的
2、音叉试验敲一下音叉,然后快速放入水中,看到一圈圈的波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