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中央控制室建设.
中央控制室设计要求
![中央控制室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fb06443852458fb770b5677.png)
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
中央控制室及调度指挥中心室内设计范围及基本技术要求:
一. 设计范围
1. 中央控制室内灯光、墙面、地面的设计,室内布置设计
2. 大屏幕的设计
3. 操作台的设计
4. 调度指挥中心的设计
5. 参观通道的时间
6. 消防、火警、监控视屏、可燃/毒气监测、广播系统的集成(仅对外部进来的信号集成)
7. 其它
二. 中央控制室基本要求
1. 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1或2个。
2. 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80----100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 部分操作台需要配置用于SIS系统的辅操台,预计需32个辅操台。
4. 操作台按弧形摆放,分8个区(己内酰胺装置I期,己内酰胺装置II期,环己酮装置
I期,环己酮装置II期,硫酸装置I期,硫酸装置II期,公用工程,备用区域)
三. 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基本要求
1. 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1个。
2. 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8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 需要将以下子系统集成到监控中心的系统中:
1.)FS
2.) GDS
3.) CCTV
4.) PA
5.)其它。
智能小区-楼宇智能化技术
![智能小区-楼宇智能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b91c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e.png)
照明系统的监控:用电设备是仅次于中央空调的第二用电大户,对照明系统的集中监控在保证照明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它的节能性。
2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周边防范与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系统、紧急报警系统和模拟显示系统等。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保安系统对于建筑物内的现场实况进行监视。如图7所示。
智能建筑展望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的形象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的躯体,装饰装潢是建筑物的衣服,智能控制中心是建筑物的大脑,各种智能探测器是建筑物的感觉器官,通信网络是建筑物的神经系统。
(一)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三、 智能建筑认识
智能建筑的特征
2、智能建筑的特征 复杂性特征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因为它具备了复杂系统几乎所有的特征。 开放性特征 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不同子系统、不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使它们之间能达到“互联性”和“互操作性”。它应提供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系统开放性的特征是:集成接口遵循开放、通用的国际标准;集成接口互换性好。
) 会议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该系统一般与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兼容,要说明与消防紧急系统的切换方式。其应用如图12所示。
小型会议室 :正面中央墙挂单屏显示,有会议发言、表决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
控制室建设标准
![控制室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2dca4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1.png)
控制室建设标准引言控制室是企业或组织中重要的信息管理和决策中心,用于监控、控制和管理各种工艺和设备。
一个合理设计和建设的控制室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和保障工作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控制室建设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控制室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1. 空间布局1.1 控制台布置•控制台应根据操作者的工作流程和人体工程学原则设计。
•控制台高度宜为1100mm至1200mm,宽度应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设置。
•控制台前方应设有工作区域,方便操作者放置文件、工具和其他必要的物品。
1.2 设备布置•设备摆放应遵循从人员频繁操作到较不常用操作的顺序,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之间应合理保留足够的通道空间,方便操作者的站立和行动。
1.3 照明设计•控制室应设计良好的照明系统,保证照明度符合工作保障要求。
•照明设备不应有频闪并且应布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产生影子或眩光。
2. 温湿度控制2.1 温度控制•控制室温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一般为20℃至25℃。
•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分布。
2.2 湿度控制•控制室湿度应保持在40%至60%的范围内。
•如果控制室存在易受潮、腐蚀或静电干扰的设备,应根据其要求做适当的湿度调节。
3. 噪音控制3.1 噪音源控制•控制室内应规避或减少噪音源,例如在控制室外加装隔音设施、选用低噪音设备等。
3.2 吸音处理•对于控制室内部的吸音处理,可使用吸音板、吸音棉等材料,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
4. 电源保障4.1 电力系统设计•控制室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避免电力波动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电源线路应合理布置,避免弯曲和过度拉伸,同时保证易于维护。
4.2 电力备份系统•控制室应设置电力备份系统,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能及时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5. 安全设施5.1 防火设施•控制室内应设有消防器材,并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确保安全疏散。
•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2bb8a600b9f3f90f77c61b88.png)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总则1.0.1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系统建设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2.系统的等级标准应与项目开发定位相适应;3.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X和规定;4.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5.小区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6.小区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1.0.2小区分类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小区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星级(符号★,下同)、二星级(符号★★,下同)、三星级(符号★★★,下同)三种类型。
1.0.3小区建设要求小区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在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小区建设,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2)小区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3)小区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同步建设1)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2)小区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材料、设备和产品;3)小区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3.小区智能化布线应符合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等要求,达到布线简化、安装方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5a44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7.png)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二、智慧小区建设方案1、功能描述1.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光纤到户社区预留公共交接间,室外设计地下通信管道,室外至居民室内预留配线管网,设置电信间和设备间等设施,预布防配线光缆及入户光缆。
要求覆盖社区所有住宅楼的每一家用户,并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bps,具备有线电视光纤或有线电视电缆入户。
2)社区移动信号覆盖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无死角,居民室内外与公共区域全覆盖,且不少于三家运营商接入。
要求3G以上信号覆盖社区公共区域和家庭区域,信号覆盖电梯和楼梯间,以及覆盖停车场。
3)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敷设,能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输,适应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在社区内的接入、开通和使用。
4)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计算机网络布局,实现社区公共应用系统间的互联,采用两级交换形式,中心控制室设置一级交换机,社区楼宇设置二级交换机,采用冗余技术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并就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设备设置硬件冗余。
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有冗余,保证业务高峰需要。
5)无线WIFI网络系统2、激励政策XXX和XXX于2018年9月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XXX 〔2018〕37号)。
该通知对实施智慧小区建设、装配式建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其项目资本金监管、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上予以相应激励。
智慧小区评价、装配式建筑评价按照市城乡建委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评价、公布并颁发相应证书。
房地产开发企业凭相应证书及相关文件申请享受相应激励政策。
三、政策背景重庆市相关部门对于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包括《关于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渝府办发〔2015〕135号)、《关于2018年度全市智慧小区建设情况的通报》(渝建〔2019〕51号)、《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关于申报2019年度重庆市智慧小区的通知》(渝建〔2019〕105号)。
智能建筑概论
![智能建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0e2fe7c8d376eeaeaa3150.png)
1.智能化住宅小区: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实现以家庭智能化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小区。
2.“4C”技术:智能化小区的“4C”技术是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IC”卡技术。
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ATV:共用天线电视网络CCD摄像机:电荷耦合式摄像机DVR:数字视频录象机(数码录像机)ADSL:非对称式数字用户环路HFC: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
VOD:视频点播FTTB+LAN:光纤网络(光纤到楼+局域网)UPS:不间断电源LCD:液晶显示屏LED:发光两极管显示屏HAC:家庭智能控制器HBS:家庭总线DHWG:数字家庭工作组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UPnP:通用即插即用组织(世界性)SMART HOME:智能家居“3A”:办公自动化(OA)、楼宇自动化(BA) 、通信自动化(CA)。
“5A”:3A和消防自动化(FA)、安防自动化(SA)。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BAS:楼宇自动化系统。
CAS:通信自动化系统。
FAS:消防自动化系统。
SAS:安防自动化系统。
PDS:综合布线。
BMS: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IBMS:一体化系统集成管理系统。
4.视频切换机: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自动或手动切换,使一个监视器能监视多台摄像机信号。
5.视频分配器:将一路视频信号分配为多路输出信号,供多台监视器监视同一目标。
6.IC卡:工程“集成电路卡”。
7.智能家居:所谓智能家居,就是创造一个以家为平台,家用电器为核心,兼容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家居环境。
8.“e家佳联盟”: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
9.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和子系统的信息资源集成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处理、重组、统计和分析,使资源达到充分的共享,管理实现高度的集中。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d5ba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c.png)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家居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将住宅内的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网络化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关于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整个系统的架构。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无线通信设备等,软件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与存储平台等,而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布局、确定软件平台的功能和接口,同时也需要考虑智能终端设备与中心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通信协议选择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需要将各个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连接和管理,因此通信协议的选择至关重要。
当前常用的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包括ZigBee、Z-Wave、Wi-Fi、蓝牙等。
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各自的优劣势,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进行权衡。
例如,ZigBee通信协议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适用于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设备连接。
而Wi-Fi通信协议则具有高速传输、广覆盖等特点,适用于需要大带宽的设备连接。
三、数据处理与存储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会不断收集各种来自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实时数据处理和离线数据处理。
实时数据处理主要是将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触发相应的控制指令。
离线数据处理则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用于系统性能评估、用户习惯分析等。
数据存储方面,可以采用云端存储和本地存储两种方式。
云端存储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并支持远程访问与管理。
而本地存储则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写速度和隐私保护。
四、用户界面设计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是直接面向用户的重要部分。
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并能够展示系统的各项功能与状态。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7b76f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7.png)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篇一」一、访客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小区,来访客人众多,访客的登记管理非常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小区的人员往来控制,避免安全隐患,同时,作为对外窗口的一环,如何高效、安全管理的同时又尽显小区物业的文明是不可忽视的,为此,建议在园小区的主出入口等处设置访客登记管理系统。
功能说明:1、支持二代身份证电子识别、一代身份证和驾照的扫描OCR识别2、系统可以设置用户访问的区域、通过次数和时间3、可自定义访客单,访客单上可以打印条码4、若有用户超时未出,系统应具有提醒功能5、支持黑名单管理二、可视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功能说明:终端设备之间全部通过以太网系统。
数字传输音视频信号;系统不存在占线问题;组网灵活,可与小区其他子系统公用一个局域网,从而降低户外管路予埋费用;系统扩展行好,可扩展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户与户隔离,当一户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系统组成单元门口:单元门:门禁+对讲单元门设置对讲、手指静脉或刷卡出入口系统,对进入住宅单元的人员控制、管理。
1、可视对讲系统亮点a、户户通话,住户间来电,去电通话功能,完全免费(可视通话:可选);b、可主次分机之间双向通话;2、可视对讲系统亮点2电梯控制访客呼梯:访客通过安装在1F或者-1F的可视对讲门口主机呼叫住户,住户通过室内机确认访客身份后进行开锁,开锁的同时输出楼层信息至门禁/电梯系统;住户呼梯:住户通过安装在家中的对讲室内机上的“呼梯”按键(或室内机菜单选择),呼叫电梯到达指定楼层。
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同时对讲室内机发出电梯到达提示音;住户互访:住户通过对讲室内机呼叫被访问住户,同时被访问住户通过室内机菜单进行确认,电梯到达访问者楼层并接送访问者到达需访问的楼层;三、视频控制系统数字监控的设计是采用基于小区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传输平台的数字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各个监控点采用标准以太网接口接入智能化专网中。
住宅区点位布置:小区出入口监控周界监控地下停车场车辆及人员监控电梯轿厢监控高空抛物监控小区公共区域监控屋面监控高空抛物概述: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智慧楼宇建设方案
![智慧楼宇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e77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d.png)
-促进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示范。
第2篇
智慧楼宇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智慧楼宇建设旨在通过集成先进的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楼宇管理的高效、节能、安全与舒适。本方案将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全面、系统的建设计划。
二、建设目标
1.能效优化:显著降低楼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管理智能化:实现楼宇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3.安全可靠:增强楼宇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人员与财产安全。
4.舒适体验:提升用户工作与生活环境品质,增强居住与办公舒适度。
三、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自动化控制系统:部署楼宇自动化控制平台,集成照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实现远程监控与自动调节。
智慧楼宇建设方案
第1篇
智慧楼宇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宇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管理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因素。智慧楼宇的建设,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楼宇的管理效率,降低能耗,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建设目标
1.实现楼宇自动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导览系统:为访客提供路径导航、预约拜访等功能,提高楼宇服务品质。
4.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采集:采集楼宇设备运行数据、能耗数据、人员活动数据等。
-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楼宇运行规律,为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决策支持:为楼宇运营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
四、实施方案
1.项目立项与招标
2.构建安全、便捷的楼宇管理体系,提高楼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第六节.中央控制室设计方案与实例
![第六节.中央控制室设计方案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13b41179563c1ec5da71c6.png)
中国电子大厦两个机房的设计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体现特点:中国电子大厦的室内装潢设计,既要 与现代化的中央主控设备相匹配,又能通过精良,独特的 设计构思,真正体现“现代、高雅、美观、适用”的整体 形象。 (2)突出重点:在充分考虑计算机、通信、空调、UPS 等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扩展性、先进性的前 提下,达到高雅、大方、简朴的风格,做到适当分区、相 对集中、方便使用。 (3)格调淡雅:机房内装潢基本格调为淡雅,满足操 作人员长期工作的视觉环境要求,其设备、机架、机柜、 装饰色系格调淡雅一致。 (4)宜于健康:设计中,在材料的选用方面,要以自 然材质为主,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力求避免选择对操作人 员健康有影响的材料,努力减少各种化学和有腐蚀性材料 的使用等。
4.设备运行管理区
设备运行管理区主要是大厦的物业工程进行日常操 作管理的区域。在该区域,工程值班人员可以对大厦内水、 风、电等系统、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监控,以使大厦设备 运行在高效、安全、节能的状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工程值班人员还可以对电梯的运行进行实时监视,并及时 响应电梯内的应急呼叫。 • 设备运作管理区主要有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闭 路电视自办节目播放设备及电梯群控系统。
2.消防控制室 • 消防控制室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区域,在中央控制室的 一个区域用强化玻璃作隔断材料,构成一个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既是防火活动的管理中心,又是火灾发现并发 出警告、引导疏散、扑灭初期火灾及其他原因发生事故的 处理中心,也是消防部门设在本大楼实施灭火救灾的指挥 中心,它的地位极为重要。 • 消防控制室内的设备主要有消防报警系统(FAS),紧 急广播系统(PAS)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二、机房设备布置 • 智能大厦各弱电子系统通常采用集散型系统,它由三 级管理系统组成:中央主控设备,现场DDC和各种检测、 控制器。将智能大厦所有弱电子系统的中央主控设备集中 布置在一个中央控制室,可以使设备自控、保安、消防三 位一体集成在同一监控物理空间内,既可对各弱电子系统 进行实时监视、控制、操作和管理,又可方便相互协调, 以充分发挥各个子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及时快速地响 应、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整个建筑物防灾抗灾的能力 和智能化物业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值班和管理人 员,克服以往那种各子系统分散设置监控室,从而占用大 量宝贵地产空间的缺点。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建设规范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6c893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a.png)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建设规范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建设。
1.2 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2.结合住宅小区特点,满足居民安全、便利、节能、环保、舒适等需求。
3.坚持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安全,易于维护和管理。
1.3 施工要求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格。
2.遵循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确保工程质量。
3.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4.工程验收合格后,向业主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操作手册。
2. 系统构成2.1 智能家居系统1.户内报警系统:包括门窗磁感应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等。
2.家居自动化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窗帘控制、温度控制等。
3.信息交互系统:包括电话、网络、电视等接入。
4.家庭娱乐系统:包括音响、投影、智能音响等。
2.2 安全防范系统1.小区周界防护:包括电子围栏、红外线对射、摄像头等。
2.单元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读卡器、指纹识别器等。
3.巡更系统:包括巡更控制器、巡更棒、数据采集器等。
4.监控中心:包括摄像头、硬盘录像机、显示器等。
2.3 环境监测系统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空气净化器、传感器等。
2.水质监测:包括水质探测器、过滤器等。
3.温湿度监测: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等。
2.4 能源管理系统1.电力监测:包括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2.燃气监测:包括燃气表、报警器等。
3.水资源监测:包括水表、报警器等。
2.5 物业服务系统1.公告通知:包括电子显示屏、短信平台等。
2.物业报修:包括报修平台、维修人员定位等。
3.停车管理:包括停车场控制器、车位探测器等。
3. 系统设计与施工3.1 设计要求1.结合住宅小区具体情况,确定智能化系统类型和规模。
2.考虑系统扩展性和升级性,预留足够的信息接口。
3.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通用3篇)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a385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d.png)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通用3篇)智慧小区建设方案之一:智能安防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小区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智慧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智能安防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智能安防系统包括了摄像头、入侵报警器、电子门禁、烟雾报警器等一系列设备和传感器。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小区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例如,当有陌生人进入小区时,摄像头会自动识别并录像,入侵报警器则会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部门。
此外,电子门禁可以有效控制出入小区的人员,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
烟雾报警器则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消防部门,保护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此外,智能安防系统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好的安全保障。
比如,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有烟雾时,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关闭空调和电器设备,并打开紧急照明设备,为疏散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智能安防系统是智慧小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可以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保护措施,为小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之二:智慧环境管理系统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垃圾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智慧小区的建设中,智慧环境管理系统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环境管理系统包括了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等。
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采用智能识别技术,能够精确识别垃圾的种类,并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垃圾的填埋量,还可以实现垃圾资源的再利用。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小区内的空气质量,并将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提供更好的环境保护措施。
水质监测系统则可以监测小区内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此外,智慧环境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空气质量数据,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理方案,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智慧中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中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828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6.png)
智慧中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中央控制系统是一种集中控制建筑内多个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集成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对建筑内设备的集中控制、监测和管理。
下面是一个智慧中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1. 系统架构设计智慧中央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内各个设备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确定各个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和通信方式。
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将各个设备和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控。
2. 设备选型和接入根据建筑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系统接入智慧中央控制系统。
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传感器等方式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央控制系统需要对各个设备和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可以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方式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提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4. 控制策略和优化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需要调整设备的控制参数。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设备的效率。
5. 用户界面和远程管理智慧中央控制系统需要提供用户界面和远程管理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
可以设计一个可视化的界面,显示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6. 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央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可以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机制,对系统进行保护。
同时,还需要进行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7. 数据存储和分析中央控制系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库和云存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长期保存。
中央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中央控制室的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42a742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a.png)
➢
尘埃<200μg /m3(粒径<10μm)
➢
H2S<10PPb
➢
SO2<50PPb
➢
Cl2<1PPb
➢ 振动要求
机械振动频率在14Hz以下时,振幅在0.5mm(峰-峰值)以下,操作状态振 动频率在14Hz以上时,加速度在0.2g以下。
➢ 防静电措施
控制室设计需考虑防静电措施,室内相对湿度应符合上述要求,控制室地面 宜用防静电地板或防静电地毯。
➢ 噪声、电磁干扰要求
➢ 控制室的噪声应限制在55dB(A)以下,控制室的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于隔 声要求。
第三节 其他要求
❖ 控制室的采光和照明 ❖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和电缆、管缆的敷设方式 ❖ 控制室的供电及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节 建筑要求
❖ 控制室的抗爆要求 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中央控制室建筑 物的抗爆结构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第八章 中央控制室设计
❖ 中央控制室设计一般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 控制室的面积,控制室的建筑要求。 ➢ 控制室的采光、照明,控制室的空调和采暖。 ➢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及电缆、管缆敷设。 ➢ 控制室的供电及安全保护等。
中央控制室设计与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 气专业密切相关。
第一节 位置、布局及面积要求
第二节 室内工作环境要求
➢ 温度、湿度的要求
➢
DCS 温度:21±3℃(冬季) 24±3℃(夏季) 温度变化率:<3℃/h
➢
相对湿度:50%±1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
计算机 温度:22±1℃ 温度变化率:<2℃/h
➢
相对湿度:40%~5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智能化设计标准2017年
![智能化设计标准2017年](https://img.taocdn.com/s3/m/869d33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9.png)
智能设计标准(2017版)(一)弱电中心机房及电信间(二)小区通信管道(三)智能化中心机房(四)智能化系统配置标准(五)视频安防监控(六)出入口控制(七)电子巡查(八)周界报警(九)停车场管理(十)智能家居(十一)室内报警(十二)背景音乐及广播(十三)信息发布1.弱电中心机房、电信间1.1.住宅小区应设置弱电中心机房,机房最小净宽不宜小于3m,其面积应满足不少于三家运营商的接入要求,参照以下标准设计:1.2.中心机房应优先考虑设置在地下一层,也可设置在首层。
不应与变配电室、水泵房、水池相邻,不应设在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的房间的正下方。
1.3.每一幢高层住宅应设置电信间,多层、小高层住宅宜每个配线区(100 户以内)设置一个电信间。
电信间宜设置在地下一层、夹层或首层。
2.小区通信管道2.1.小区地下通信线路应优先采用在地下室内沿桥架敷设,无地下室连通时道应埋设在绿化带、人行道内,管顶至路面的最小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2.2.小区地下通信管道应采用塑料管PVC管,穿越车行道段应采用钢管。
管道的孔数、管材、管径,按下表选择。
2.3. 建筑的进楼管应采用热镀锌钢管,其数量、管径,按下表确定:2.4.当弱电中心机房、电信间设在地下室时,引到电信间的线路应优先考虑在地下室沿桥架敷设,室外管道孔数应减少或不设。
2.5.人(手)孔井规格,按下表选型:22.6. 竖井内桥架、孔板空洞尺寸,按下表确定:3.智能化中心机房3.1.智能化中心机房应兼做消防控制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净宽不应小于3.5m,其面积不宜小于20m2。
3.2.装修要求:应装设防静电地板。
3.3.机房内应设置空调设施,且应具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环境。
温度宜为17℃-27℃,相对湿度宜为30%〜65%,照明应三200Lx。
3.4.机房设备布置应符合“强弱电分排布放、系统设备各自集中、同类型机架集中”的原则。
3.5.机房内应根据系统要求配置相应的UPS电源。
智慧中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中控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0ad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e.png)
智慧中控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中控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对家居、办公场所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下面是一个智慧中控系统设计方案的概述:一、系统总体设计目标:1. 实现对家居、办公场所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和效率;2. 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优化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4. 构建开放的平台,支持接入不同的设备和系统。
二、系统模块设计:1. 接入层:负责接入各种设备和系统,包括家居设备(照明、电器等)、安防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通过使用标准协议和接口,实现与不同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2. 控制层:负责智能控制和决策,根据用户设定的规则和条件,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关、调节等操作。
同时,还提供手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方便用户对设备进行个性化的控制。
3. 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存储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设备状态、用户行为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和服务。
4. 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和功能,包括设备管理、场景管理、能源管理、安防管理等。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三、关键技术:1. 物联网技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ZigBee 等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 数据采集和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对各种数据的高效收集和存储。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4. 用户界面设计技术:采用友好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简单明了的操作和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四、安全性设计:1. 认证和授权:确保只有经过认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并可按照用户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2. 数据传输加密:通过使用SSL、VPN等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控制室选址及装修标准
![控制室选址及装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143704f61fb7360a4c65c1.png)
控制室选址及装修标准一、控制室选址标准1、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选择在非爆炸、无火灾危险的区域内,联合装置或同一界区的多个工艺装置,应合建控制室,具备条件的工厂,全厂设一个中央控制室。
2、对于高压和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中央控制室建筑物应背向装置,并应使其具有一定抵御外部爆炸的能力。
3、全厂性或联合装置的中央控制室尽可能靠近主要装置,现场控制室和现场机柜室宜靠近操作较频繁和控制测量点较集中的区域,中央控制室不宜靠近厂区交通主干道,如不可避免时,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道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全厂性或联合装置的控制室与现场的距离还应考虑如下因素:如防火防爆要求、电缆电线的长度、仪表系统电源供给的线路压降等。
4、中央控制室应远离高噪声源、振动源、粉尘源、热源、腐蚀性与爆炸性气体、存在较大电磁干扰、高压配电室、压缩机室、化学药品库等场所。
5、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粉尘、水雾或有腐蚀性介质的工艺装置,中央控制室布置在本地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6、应对装置进行具体分析,对于一般非易燃易爆的装置,控制室应该离现场越近越好,这样既便于操作又节省电缆。
对于易燃易爆的装置,尽量做到准确划定“危险物释放源”等级及准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再确定控制室与其间的距离,控制室与工艺装置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0m。
二、装修标准1、中央控制室除应设置安装D CS硬件和仪表盘的操作室、机柜室、计算机室或工程师站室、UPS电源室外,在其区域内还应为操作人员设置必要的辅助房间,诸如操作人员交接班室、仪表维修室、空调机室、消防间及卫生间等,面积根据D CS硬件和仪表盘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确定。
2、房间的布置2.1 操作室与机柜室、计算机室、工程师站室应相邻设置,并应有门直接相通;2.2 机柜室、计算机室、工程师站室与辅助用房毗邻时,不得有门相通;2.3 UPS电源室单独设置时,若在中央控制室区域布置,与机柜室相邻;2.4单独设置的空调机室不得与操作室、机柜室直接相通,如相邻时必须采取减振和隔音措施。
物业中控施工方案
![物业中控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9252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8.png)
物业中控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为了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许多物业公司开始采用物业中控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物业中控系统是指通过网络与各个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业中控施工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系统构建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2. 硬件设备在物业中控施工方案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各种功能。
下面是常见的物业中控硬件设备:•中央控制器:负责集中控制和管理各个设备的中央处理器。
•传感器:用于采集各种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执行器:用于执行各种控制操作,如开关灯、控制空调等。
•监控摄像头:用于监控物业区域,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电子锁:用于实现门禁管理和安全控制。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物业中控系统的数据。
3. 系统构建物业中控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网络搭建物业中控系统需要依赖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来实现设备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通常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网络搭建。
有线网络可以提供更稳定和高速的连接,而无线网络则更加灵活和方便扩展。
3.2 设备安装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硬件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布置。
这包括固定中央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位置,安装摄像头和电子锁等。
设备安装应当考虑使用便捷性、美观性和安全性。
3.3 数据传输与存储物业中控系统需要确保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顺畅和安全。
可以通过采用专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和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及时收集、传输和存储。
此外,也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安全防护,以应对意外情况发生。
3.4 系统集成与测试在系统构建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确保各个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
集成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整体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 实施步骤物业中控系统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在规划阶段,需要确定物业中控系统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包括系统功能、设备选型和系统架构等。
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c36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a.png)
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方案近年来,智慧住建成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之一。
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是指在住建领域整合各类数字化技术,将住建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打造一体化的数字指挥平台,从而提高住建行业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智慧住建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建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住建作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
同时,市民们对居住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住建行业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当务之急。
因此,有必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住建行业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二、整体思路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整体思路是在现有住建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住建领域,实现住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三、建设内容(一)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房屋建筑、供给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住建行业的数据指标和趋势分析。
(二)智能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的视频监控、楼宇安全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等功能。
当发现异常情况,则能够第一时间地进行报警和处理。
(三)信息发布和服务:建立在线预约、在线缴费、在线评价等服务系统,增强市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时,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将住建行业的相关政策、改革方案、房产信息、住建贷款等信息实时发布,增强市民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四)应急预案和处理:建立住建行业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系统,包括紧急疏散、人员追踪、灾后防疫等方案,以及预警提示、协调指挥等处理措施。
(五)目标管理和评估:建立目标管理和评估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住建行业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进度和效果。
四、建设步骤智慧住建指挥中心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央控制室应该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该离变电所, 中央机房,电梯机房,水泵机房等会产生强力电磁干扰的 场所15 m以上。上方及四周无潮湿和用水的区域。 • 室内控制台应该有1.5m的 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面布置 时,台后应有大于一米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 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 应在两端各留大于 一米的通道。 • 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 cm。
小区智能化控制原理图
设计依据
• • • • • • • • • • 1、《公安部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 2、《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 3、《公安部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 70-94 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5、《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1997 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 7、《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308-2001 8、《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9、《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2001 10、《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 /T 16677-96
智能小区公共系统工程建设
PPT制作人:付斌
智能小区公共系统
•系统简介 •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
•中央控制 室设计要 求
•系统供配 电
•系统防雷与 接地
系统简介
• 智能小区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档案大楼的管理中枢。室外温 湿度、库区内温湿度和中央空调设备运行信息;楼宇电力 设备监控信息;闭路电视监视信息;消防烟温感及声光报 警信号等各种各类的信息和信号,均汇总至中央控制室内 的显示墙和监控台上。此外,火灾自动报警、119消防联 动系统,防盗报警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楼内 各区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电话通信系统、 库房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空气净化和专项去湿控制系统、 地下车库管理系统、应急发电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等,也 由中央控制室监控。 • 智能小区中央控制室一般都设有:小区闭路监控电视墙, 安防报警管理计算机,访客对讲管理主机,及各种控制终 端设备。
• 中心控制室位位于大门传达室,面积不应小于30平方米。 控制室需要放置电视墙、控制台、UPS备用电源做的电视柜保证长、宽、高都最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便于监控人员长时间观察,电视墙只做监视用,可轮流切 换显示前端任意一台摄像机的图像。
位置、布局及面积要求
• 布局和面积
中央控制室的布局 中央控制室的布局房间布置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操作室与机柜室、计算机室、工程师站室应相邻设 置,并应有门直接相通; 机柜室、计算机室、工程师站室与辅助用房间毗邻 时,不得有门相通; UPS电源室单独设置时,若在中央控制室区域布置, 宜与机柜室相邻; 单独设置的空调机室不得与操作室、机柜室直接相 通。如相邻时必须采取减振和隔音措施。
中央控制室设计原则
• 基本原则:实用高效、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扩展性强、守合规范 • 1、可靠性——我们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从系统结构、 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 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 2、实用性——以用户的应用要求和实际使用现场环境,选择功能相 宜、性能稳定的产品,使产品的性能得到最大的应用和发挥,避免华 而不实,因器材选用不当而造成浪费。 • 3、应用性——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选用便于安 装施工,日常管理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保养的产品。 • 4、可扩充性——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 系统应尽量采用具有系统 产品系列,容量与自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扩充和换代功能。这种扩充不 仅充分保护原有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价比。
• 琴台式控制台采用凹型设计,主要安装2台嵌入式数字硬 盘录像主机、2台17”显示器(或监视器)、矩阵切换控 制主机等设备。
位置选择
• 控制室位置应位于安全区域内,选择在接近现场和方便操 作的位置。这里所说的安全区主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 腐蚀环境之外的区域。
• 对易燃、易爆和有毒及腐蚀性介质的生产装置,控制室应 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或选在全年下风侧概率最小的一侧
中央控制室的面积 操作室面积确定可作这样的估算,两个操作站(台)的 操作室,其建筑面积宜为40~50m2,每增加一个操作 站台再增加6~10m2,应符合下列要求:
操作室的面积还应根据其他硬件和仪表盘的数量以及 布置方式等加以修正; 操作站(台)前面离墙的净距离宜为3.5~5m2,操作站 (台)后面离墙的净距离宜 为1.5~2.5m2; 操作站(台)侧面离墙的净距离宜为2~2.5m2。
室内工作环境要求
温度、湿度的要求 DCS 温度:21±3℃(冬季) 24±3℃(夏季) 温度变化率:<3℃/h 相对湿度:50%±1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计算机 温度:22±1℃ 温度变化率:<2℃/h 相对湿度:40%~5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空气净化的要求 尘埃<200μg /m3(粒径<10μm) H2S<10PPb SO2<50PPb Cl2<1PPb 振动要求 机械振动频率在14Hz以下时,振幅在0.5mm(峰-峰值)以下,操作状态振动频率在 14Hz以上时,加速度在0.2g以下。 防静电措施 控制室设计需考虑防静电措施,室内相对湿度应符合上述要求,控制室地面宜用防静 电地板或防静电地毯。 噪声、电磁干扰要求 控制室的噪声应限制在55dB(A)以下,控制室的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于隔声要求。
中央控制室设计要求
1) 位置、布局及面积要求 2) 3) 4) 室内工作环境要求 建筑要求 其它要求
5) 中央控制室平面布置图
• 中央控制室设计一般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控制室的面积,控制室的建筑要求。
控制室的采光、照明,控制室的空调和采暖。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及电缆、管缆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