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 第1课时 正切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正切2
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2、了解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教学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回答:如图某体育馆,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图的台阶更陡,理由二、探索活动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①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②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A 2C1BBCA131BAC35(思考:BC 与AC 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③ 讨论: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A 的大小已确定, 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 1C 1,RtAB 2C 2, RtAB 3C 3……,那么有:Rt △AB 1C 1∽_____∽____……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111AC C B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 大小已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 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记作______。
即: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试试看. 4、牛刀小试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A 、∠B 的正切值。
第1课时 正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如图1-1-15,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13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0m,求山的坡度.图1-1-15
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正切的理解,正切的前提是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和 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 = ,即 = .
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总可以得到Rt△AB2C2∽Rt△AB1C1,仍能得到 = ,因此,无论B2在梯子的什么位置(除点A外), = 总成立.
【当堂训练】
1.课本P4随堂练习
2.课本P4习题1.1中T1、T2、T3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正切
1.正切的定义:
例题
讲解
学生
练习
2.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3.坡度的定义: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部分的第一节概念教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三角函数,尤其是涉及以角度为自变量这样特殊的函数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为此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了丰富的图片、有趣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知识.
23.1.1第1课时正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沪科版)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切函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正切函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正切函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正切函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正切函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数学教室内的白板和黑板;正切函数的教学模型和教具。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交流讨论。
3. 信息化资源:数学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如GeoGebra、Desmos等,用于展示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测试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我会安排一个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正切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通过测试结果,我会了解学生对正切函数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会提供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23.1.1 第1课时 正切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23.1.1 第1课时 正切知识点 1 正切1.如图23-1-1,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C 等于( )A. 35B. 45C. 43D. 34图23-1-12.如图23-1-2,在△ABC 中,∠B =90°,BC =2AB ,则tan C 等于( )A .2 B. 12 C. 55 D. 52图23-1-23.在Rt △ABC 中,若各边长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锐角A 的正切值( )A .扩大为原来的4倍B .不变C .缩小为原来的14D .以上都不对 4.如图23-1-3,已知在Rt △ABC 中,∠C =90°,AC =4,tan A =12,则BC 的长是( ) A .2 B .8 C .2 5 D .4 5图23-1-35.[2019·白银、张掖]如图23-1-4,点A (3,t )在第一象限,射线OA 与x 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 α=32,则t 的值是________. 图23-1-46.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若a =12,b =16,c =20,则tan A =________.7.如图23-1-5,已知A ,B ,C 三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 的值为________.图23-1-58.[教材练习第2题变式]如图23-1-6,在Rt △ABC 中,∠C =90°,已知AB =15,tan A =34,求AC ,BC 和tan B 的值. 图23-1-6知识点 2 坡角与坡度(坡比)9.如图23-1-7,梯形护坡石坝的斜坡AB 长8 m ,坡高BC 为4 m ,水平距离AC =4 3 m ,则斜坡AB 的坡度是( )A .30°B .1∶3C .1∶2D .1∶33图23-1-710.为测量如图23-1-8所示的上山坡道的倾斜度,小明测得图中所示的数据,则该坡道倾斜角α的正切值是( ) A. 15 B. 18 C. 140 D. 2626图23-1-811.如图23-1-9,将两根木棒AB (长10 m),CD (长6 m)分别斜靠在墙上,其中BE =6m ,DE =2 m ,你能判断哪根木棒更陡吗?请说明理由.图23-1-912.在Rt △ABC 中,CD 为斜边AB 上的高,CD =2,BD =8,则tan A 的值是( )A .2B .4C . 12D . 1413.在△ABC 中,AB =AC =5,BC =6,则 tan C 等于( )A . 43B . 34C . 65D . 5614.如图23-1-10所示,CD 是一个平面镜,光线从A 点射出经CD 上的E 点反射后照射到B 点,设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 ⊥CD ,BD ⊥CD ,垂足分别为C ,D.若AC =3,BD =6,CD =12,则tan α的值为( )A . 43B . 34C . 45D . 35图23-1-1015.[2019·芜湖二模]如图23-1-1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 =2,BC =5,CD =3,则tan C 等于( )A . 34B . 43C . 35D . 45图23-1-1116.如图23-1-12所示,在4×8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则tan ∠BAC 的值为( )A . 12B .1C . 2D . 22图23-1-1217.如图23-1-13,在△ABC 中,AB =AC =5,BC =8.若∠BPC =12∠BAC ,则tan ∠BPC =________.图23-1-13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tan ∠AOB =________,tan ∠ABO =________.19.如图23-1-14,在正方形ABCD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DE =CE ,连接BE ,则tan ∠EBC =________.图23-1-1420.如图23-1-15,l 1,l 2,l 3,l 4是同一平面内的四条平行直线,且每相邻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h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则tan α=________.图23-1-1521.如图23-1-16,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为60°,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________.图23-1-1622.如图23-1-17,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则tan ∠DBC =________.图23-1-171.D [解析] tan C =AB BC =34.故选D .3.B [解析] 设在原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分别为a ,b ,则各边长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后,∠A 的对边与邻边分别为4a ,4b ,此时tan A =4a 4b =a b. 4.A [解析] ∵tan A =12=BC AC,AC =4, ∴BC =2.5. 92[解析] 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点A(3,t)在第一象限,∴AB =t ,OB =3.又∵tan α=AB OB =t 3=32,∴t =92. 6. 34[解析]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故tan A =a b =1216=34. 7. 12[解析] 如图,连接BC.设网格中各小正方形的长为1,则BC =22+12=5,AC =22+42=2 5,AB =32+42=5.∵BC 2+AC 2=AB 2,∴∠BCA =90°.∴tan A =BC AC =52 5=12. 故答案为12. 8.解:∵在Rt △ABC 中,∠C =90°,tan A =BC AC =34.∴可设BC =3k ,则AC =4k.由勾股定理,得(3k)2+(4k)2=152,解得k =3(负值已舍去).∴AC =12,BC =9,tan B =AC BC =129=43. 9.B [解析] 坡度又叫坡比,指铅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故斜坡AB 的坡度为44 3=13. 10.A11.[解析] 描述木棒的陡缓,即木棒的倾斜程度,通常用正切比较,正切值越大,木棒越陡.本题先借助勾股定理求出AE ,CE 的长,从而求出tan B ,tan D 的值,然后比较.解:木棒CD 更陡.理由:由题可知AE =102-62=8(m ),CE =62-22=4 2(m ), ∴tan B =AE BE =86=43,tan D =CE DE =4 22=2 2. ∵2 2>43,∴tan D >tan B ,即木棒CD 更陡.[解析] 依题意,得∠A =∠BCD.因为tan ∠BCD =82=4,所以tan A =4.故选B . 13. A[解析] 作出BC 边上的高AD ,交BC 于点D ,则CD =3,根据勾股定理,得AD =4,∴tan C =43. 14.A[解析] 由镜面反射,可知∠A =∠B =α,∠AEC =∠BED ,∴△AEC ∽△BED.又∵AC =3,BD =6,CD =12,∴CE DE =AC BD =12, ∴CE =4,∴tan α=43.故选A . 15. B[解析] 如图,连接BD.∵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BD =2EF =4.∵BC =5,CD =3,∴△BCD 是直角三角形,∴tan C =BD CD =43.故选B . 16. A[解析] 找到∠BAC 所在的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BAC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即可.如图,连接BD ,由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可得△ABD 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2,2 2,∴tan ∠BAC =22 2=12.故选A . 17. 43 18. 121 [解析] 如图,过点A 作AC ⊥x 轴于点C ,利用点A 的坐标为(2,1),点B 的坐标为(3,0),可得OC =2,AC =1,BC =1,然后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求解.19. 13[解析] 如图,过点E 作EF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设EF =a ,则可得CF =a ,DC =2a ,BF =3a ,∴tan ∠EBC =EF BF =a 3a =13. 20. 12[解析] 如图,过点D 作l 1的垂线交l 1于点E ,交l 4于点F.可证明△AED ≌△DFC ,∴AE =DF ,∴tan α=DE AE =DE DF =12. 21. 32[解析] 要求tan ∠ABC 的值,必须有直角三角形.如图,延长BC 到下一格点D 处,连接AD ,△BDA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O =60°,小网格是菱形,所以∠ADE =30°,∠BDE=60°.在Rt △ADC 中,AD DC =3,所以tan ∠ABC =AD BD =AD 2DC =32. 22. 23[解析] 如图,过点A 作AE ∥BD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由勾股定理,得AB =13.∵BD ∥AE ,∴∠E =∠CBD ,∠EAB =∠DBA ,∵BD 平分∠CBA ,∴∠CBD =∠DBA ,∴∠E =∠EAB ,∴BE =AB.∵BD ∥AE , ∴CD AD =CB BE , ∴CD AD =CB AB ,即CD 12-CD =513, 解得CD =103. 在Rt △CBD 中,tan ∠DBC =CD BC =1035=23.。
1.1第1课时正切(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安徽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巩固了正切知识,还学会了将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主题的聚焦和深入。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正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学生对正切的应用存在疑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我计划在课后加强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正切这一知识点。
1.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正切定义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正切函数,增强数感与符号意识。
2.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通过正切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培养学生探讨正切的性质,培养推理与论证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4.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切知识解决,培养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正切图像:绘制并分析正切图像,了解其曲线在0°到90°之间单调递增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正切函数图像的认识。
举例:在讲解正切性质时,可以结合具体角度(如30°、45°、60°等)的正切值,让学生观察正切值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正切性质的理解。
课时作业(三十) 23.1 1. 第1课时 正切
课时作业(三十)[23.1 1. 第1课时 正切]一、选择题1.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30-K -1所示,则tan B 的值为( )图30-K -1A.43B.34C.35D.452.一个斜坡的坡角为30°,则这个斜坡的坡度为( ) A .1∶2B.3∶2 C .1∶ 3D.3∶13.如图30-K -2,在Rt △ABC 中,∠C =90°,AB =10,tan A =34,则AC 的长是( )A .3B .4C .6D .84.2017·安庆期末在Rt △ABC 中,∠C =90°.若斜边AB 是直角边BC 的3倍,则tan B 的值是( )A.13 B .3 C.24D .2 2图30-K -2 图30-K -35.如图30-K -3,点A (t ,3)在第一象限,OA 与x 轴所夹的锐角为α,与y 轴所夹的锐角为β,已知tan α=32,则tan β的值为( )A.34B.43C.32D.236.某人沿斜坡坡度i =1∶2的斜坡向上前进了6米,则他上升的高度为( )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A .3米 B.6 55米 C .2 3米 D.12 55米7.如图30-K -4,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 )A .2B.2 55C.55D.12图30-K -4 图30-K -58.如图30-K -5,在Rt △ABC 中,∠C =90°,∠A =30°,E 为AB 上一点,且AE ∶EB =4∶1,EF ⊥AC 于点F ,连接FB ,则tan ∠CFB 的值为( )A.33 B.2 33 C.5 33D .5 3二、填空题9.2017·马鞍山期末如图30-K-6,一个小球由地面沿着坡面向上前进了13 m,此时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 m,则坡面的坡度为________.图30-K-6图30-K-710.如图30-K-7,在Rt△ABC中,∠ACB=90°,CD是AB上的高,AD=2,CD=3,则tan∠ABC的值是________.1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10,BC=6,则tan A的值为________.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10 cm,则底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13.如图30-K-8,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AB∶AD=2∶3,那么tan∠EFC的值是________.图30-K-8三、解答题14.有一山坡的坡面长260 m,坡顶的高度为100 m,求山坡的坡度.15.如图30-K-9,两根木棍AB=10 m,CD=6 m,将它们分别斜立在墙AE上,它们到墙角的距离BE=6 m,DE=2 m,你能判断哪根木棍更陡吗?请说明理由.图30-K-916.如图30-K-10,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E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求tan∠ADC的值.图30-K-1017.如图30-K -11,在△ABC 中,AB =AC ,∠A =135°,求tan B 的值.图30-K -1118.已知直线l 1∥l 2∥l 3∥l 4,相邻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均为h ,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这四条直线上,放置方式如图30-K -12所示,AB =6,BC =8,求tan α的值.图30-K -12新定义题如图30-K -13,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锐角α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角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α=角α的邻边角α的对边=AC BC,根据上述角的余切定义,解下列问题:(1)cot 30°=________;(2)已知tan A =34,其中∠A 为锐角,试求cot A 的值.图30-K -13教师详解详析[课堂达标]1.[解析] B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图形可知在Rt △ACB 中,BC =4,AC =3,∴tan B =AC BC =34.2.[解析] C 设斜坡的铅直高度h =k. ∵坡角为30°,∴斜坡的坡面长为2k , ∴斜坡的水平长度l =(2k )2-k 2=3k , ∴这个斜坡的坡度为h l =k3k =1∶ 3.故选C .3.D 4.D5.[解析] D 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点A(t ,3)在第一象限,∴AB =3,OB =t. 又∵tan α=AB OB =32,∴t =2.∴tan β=tan ∠OAB =OB AB =23.6.[解析] B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设BC =x.由坡度的定义可知BC AC =12,∴tan A =BC AC =12,∴AC =2x.由勾股定理得x 2+(2x)2=36,解得x =6 55(负值已舍去).7.[解析] D 如图,连接AC ,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2,BC =10, ∴AC 2+AB 2=B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BAC =90°, ∴tan B =AC AB =12.故选D .8.[解析] C ∵EF ⊥AC ,∠C =90°,∴EF ∥BC ,∴CF AC =BE AB .又∵AE EB =4,∴ABEB=5,∴CF AC =15.设AB =2x ,则BC =x ,AC =3x ,∴在Rt △CFB 中,CF =35x ,BC =x ,则tan ∠CFB =BC CF =5 33.9.5∶12 10.[答案] 23[解析] 因为∠ACB =90°,CD 是AB 上的高,所以∠ADC =∠ACB.又因为∠A =∠A ,所以△ACD ∽△ABC ,所以∠ABC =∠ACD ,则tan ∠ABC =tan ∠ACD =AD CD =23.11.[答案] 34或35[解析] 当AB 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AC =8,此时tan A =34,当AB 为直角边时,tan A =35.12.11513.[答案]52[解析] 设AB =2k.∵AB ∶AD =2∶3,∴AD =AF =3k.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BF =AF 2-AB 2=9k 2-4k 2=5k.∵∠D =∠EFA =90°,∠B =∠C =90°,∴∠EFC +∠AFB =∠BAF +∠AFB =90°,∴∠EFC =∠BAF ,∴tan ∠EFC =tan ∠BAF =BF ∶AB =5∶2.14.解:∵山坡的水平长度l =2602-1002=240(m ), ∴山坡的坡度=100240=5∶12.15.[解析] 描述木棍的陡缓,即木棍的倾斜程度,通常用正切比较,正切值越大,木棍越陡.本题借助勾股定理求出AE ,CE 的长,从而求出tan B ,tan D ,然后比较.解:木棍CD 更陡.理由:由题可知AE =102-62=8(m ),CE =62-22=4 2(m ). ∴tan B =AE BE =86=43,tan D =CE DE =4 22=2 2.∵2 2>43,∴tan D >tan B ,即木棍CD 更陡.16.解:根据题意可得,AC =BC =5,CD =CE =10,AD =BE =5, ∴△ACD ≌△BCE ,∴∠ADC =∠BEC , ∴tan ∠ADC =tan ∠BEC =13.17.解:如图,过点C 作CE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设AB =AC =a.∵∠BAC =135°,∴∠CAE =45°, ∴△A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 =AE ,∴2AE 2=a 2,解得AE =CE =22a ,∴BE =AB +AE =a +22a , ∴tan B =CEBE =22a 22a +a =2-1.18.[解析] 以角α为锐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构造相似三角形,由相似比例关系推理出角α的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例关系.解:如图,过点C 作CE ⊥l 4于点E ,延长EC 交l 1于点F ,则CF ⊥l 1.∵∠α+∠BCE =90°,∠BCE + ∠DCF =180°-90°=90°, ∴∠DCF =∠α.又∵∠BEC =∠CFD =90°, ∴△BEC ∽△CFD , ∴BE CF =BC CD , 即BE h =86, ∴BE =43h.在Rt △BCE 中,∵∠BEC =90°,∴tan α=CE BE =2h 43h =32. [素养提升]解:(1)设BC =1,在Rt △ABC 中,若∠α=30°,则AB =2,由勾股定理,得AC =3,∴cot 30°=AC BC = 3.故答案为 3. (2)∵tan A =BC AC =34,∴可设BC =3x ,AC =4x ,∴cot A =AC BC =43.。
第1课时 正切
3.△ABC中∠C=90°,AC=6,AB=10,tanA的值是( ) 3
课堂小结
谈谈今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 凯德
B
1)在Rt△ABC中,∠C=90°AC=5,
BC=12,tanA=(12 )
125A5 NhomakorabeaC
2)在Rt△ABC中,∠C=90°, AC=5,AB=13,tanA=12( )
5
C
5
A
13
B
10
B
3)在Rt△ABC中∠C=90°AB=10, BC=8,tanB=( 3 )
4 8
A
C
合作探究二:
前面我们讨论了梯子的倾斜程度,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吗?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图中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个
自动扶梯比较陡?
E
乙
B
13m
5m
6m
A
C
F 8m
D
正切通常也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坡度: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也称为坡比
如:有一人沿山坡每前进100米就升高60米,那么
3
山坡的坡度为__5 __
B
E
A
D
F
C
随堂演练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与相邻直角 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 正切 )
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 也能说明梯子AB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小初高学习]2017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第1课时 正切教案1 (新版)沪科版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正切1.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中正切的概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2.能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并进行简单计算;(重点)3.了解坡度、坡角的概念,能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一、情境导入 如图,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由图我们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它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切的定义【类型一】 根据已知条件求锐角的正切值如图,在△AB C 中,∠C =90°,AC +BC =7(AC >BC ),AB =5,求tan B 的值.解析:要求tan B 的值,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则需要求出对边AC 和邻边BC 的长.已知斜边AB =5,且AC +BC =7,所以可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解:设AC =x ,则BC =7-x . 根据勾股定理,得x 2+(7-x )2=52,解得x =3或4.∵AC >BC ,∴AC =4,BC =3.∴tan B =AC BC=43. 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B 的对边和邻边的长,采用了一般的解题方法,并体现了方程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中的应用.实际上,根据以往做题的经验,不通过计算,直接观察就可以解决.因为斜边是5,且两条直角边的和为7,所以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4和3.【类型二】 已知锐角的正切值求解其他问题在Rt △ABC 中,∠C =90°,tan A=0.75,△ABC 的周长为24.求△ABC 的面积.解析:因为△AB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要求它的面积可求两直角边AC 和BC 的长.又tan A =BC AC =34,AC +BC +AB =24,且AB 2=AC 2+B C 2,故可求AC 和BC 的长,从而可求面积.解:∵∠C =90°,tan A =0.75,∴t an A =BC AC =34. 设BC =3k ,则AC =4k ,∴AB =AC 2+BC 2=16k 2+9k 2=5k .∵AC +BC +AB =24,∴4k +3k +5k =24,∴k =2.∴AC =8,BC =6.∴S △ABC =12AC ·BC =12×8×6=24.方法总结:题目中已知锐角的正切值,通常利用正切的概念将其转化为边的比值,再根据周长求出各边的长度.这里采用了设参数(k)的方法.探究点二:坡度、坡角如图所示,梯形护坡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i=1∶3,坝高BC=2米,则斜坡AB的长是()A.25米 B.210米C.45米 D.6米解析:先由i=BCAC=13,BC=2米,求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ACB =90°,i=1∶3,∴i=BCAC=13.∵BC=2米,∴AC=3BC=3×2=6(米).∴AB=AC2+BC2=36+4=210(米).故选B.方法总结:理解坡度的概念是解决与坡度有关的计算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正切错误!注重学生对锐角的正切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正切概念的探索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方程思想求直角三角形中的某些未知元素的能力,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精品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