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节选教案:情感表达与文学创作的方法
注:本文是由的,只供参考。
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渊明的一篇散文名篇。
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的角度,探讨逍遥游的教学案例。
一、情感表达1.1 情感主题逍遥游的主题是“游”,但不是游泳、游乐园那种游,而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游,是一种解放精神的游。
陶渊明通过文字表达他对束缚约束的厌倦,对自由的向往。
这种反叛的情感,在文学中被称为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但在逍遥游中也有体现。
1.2 情感表达手法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逍遥游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游走的旅途,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前者或卧或起,或安或移;后者或水中或泥中,或高或下,或左或右”,表现出对旅行和自由的向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出对人生经历和自由人生的追求。
陶渊明的情感表达广泛采用意象和联想的手法,这是文学作品的常见技巧。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意象和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感同身受,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文学创作2.1 文学技术逍遥游采用的散文体裁,为中国文学史上体裁的开拓者,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所能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散文的创作需要具备的技术是文字表达。
陶渊明的文字表达方式清新自然,简洁达意,即使是用诗般的语言质朴又意味深长。
这种技巧是文学中常用的手法,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妙。
2.2 叙事策略逍遥游所采取的叙事策略,同样是文学作品中需要突出的一点。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山水、日月星辰,达到了景物与人物相得益彰的效果。
同时,在描写逍遥游的旅途中,作者故意使用了一些短语,如“或卧或起,或安或移;或水中或泥中,或高或下,或左或右”,通过不断的反复强调,达到了情感和文学效果的双重效果。
2.3 艺术感受文学作品中,艺术感受是关键之一。
陶渊明在逍遥游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富有艺术性。
例如“陆行不辍”的气韵,“怀弱齿”的比喻,这些语言的优美度和显著性,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高度。
《逍遥游》教案:启迪学生的中国文化情怀
作为一篇教案,《逍遥游》是一篇很好的文本,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篇文本来启迪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利用《逍遥游》教案来启迪学生的中国文化情怀。
一、历史背景我们需要了解《逍遥游》的历史背景。
《逍遥游》是南朝梁代写作的一篇文章,作者为陶渊明。
在这个时期,南朝是分裂的,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也非常困难。
《逍遥游》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的。
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儒家思想,表现出了对现实的反思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
二、文化内涵我们需要深入探究《逍遥游》的文化内涵。
《逍遥游》的主题是“逍遥”,指的是一种超越俗世束缚的状态。
通过文学形式,陶渊明传达了他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即人的追求应该是超越物质的欲望,而是内心的自由。
《逍遥游》中的诗句“临去望自适,复瞩相将归”,体现了人类对于本质生命与生活享受的探索与追求。
这与儒家思想中“君子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要求有所不同。
它表达了超出物质和知识获取的精神财富,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道”与“德”相统一的理念。
三、启迪学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逍遥游》来启迪学生的中国文化情怀。
因为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教师可以借鉴以下方法来启迪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感受到其中传递的情感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
可以通过分词解析、赏析诗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儒家思想与陶渊明的思想之间的差异。
学生可以通过对于两者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多元性。
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所追求的“逍遥”是什么,并从中汲取自己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力量。
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追求,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逍遥游》作为一篇充满哲学意味的文本,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生活和自身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感悟。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2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逍遥游—李白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语言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特点;2. 掌握《逍遥游》的基本情节和意境;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分析《逍遥游》的意境和表现手法;2. 学会从文本中把握诗歌的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李白的创作特点;2. 细读和解读《逍遥游》。
教学准备:1. 李白的相关资料;2. 课文《逍遥游》;3. PowerPoint 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黑板上展示李白的肖像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他作品的探究欲望。
Step 2 导入(5分钟)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逍遥游》,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Step 3 分析《逍遥游》(15分钟)教师按章节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诗歌的主题。
章节分析示范:1. 开篇描绘逍遥游的场景,以喻达到出尘脱俗的境界;2. 接下来描绘七十二个石洞,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的生活;3. 描绘了七十二峰峦,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艰难险阻的胜利;4. 最后以描绘玉洞、琼室和蓬莱三仙岛,展示了诗人向往仙境的心理和对远方的向往。
Step 4 学生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逍遥游》的主题,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出合理的观点,并给予正面鼓励和指导。
Step 5 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语言表达,例如以假设的方式,写一篇自己逍遥游的文章。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细读课文《逍遥游》,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分析《逍遥游》,学生对李白的创作特点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语言表达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篇一【课题与教材】课题:《逍遥游》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独立通读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二、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体会本文想象奇特,设譬取喻,说理透彻的特点,通过初步鉴赏,领略《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三、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辨证地看待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分析和准备】一、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一、二2、难点:目标三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训练学生的“聚焦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获得并丰富对“逍遥游”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欲望,使他们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领悟。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诵读感知经典心得交流拓展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疏通文意一、问题情境,激趣导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逍遥游》,作者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媒体显示庄子画像)。
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处士横议,他们试图在乱世建立不朽的功业,百家争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国的方略。
但是,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为特别,他拒绝权势媒聘将时世冷眼看穿。
讲“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拒绝诱惑的内力?他到底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一同感悟庄子的大智慧。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一)对照注释默读全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时间:5分钟)PPT提示读音:鲲(kūn)鹏抟(tuaacute;n) 齐谐(xieacute;)坳(agrave;o)堂迁徙(xǐ)北冥(miacute;nɡ)夭阏(egrave;)沮(jǔ)丧榆枋(fānɡ)斥鴳(yagrave;n) 舂(chōnɡ)米晦朔(shuograve;)泠(liacute;nɡ)然蓬蒿(hāo) 翱(aacute;o)翔恶(wū)乎待哉穷发(fagrave;)之北知(zhigrave;)效一官决(xuegrave;)起而飞数数(shuograve;)然蟪(huigrave;)蜩(tiaacute;o)(二)学生朗读《逍遥游》(要求:读准字音、合理断句;时间:3分钟)(三)评点(时间:3-5分钟)(四)老师或学生范读(要求:勾画不解不解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道理;时间:3分钟),体会谁读得更有情味?(五)讨论交流(要求:疏通文意、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间:5分钟)(六)课堂练习:媒体显示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附:1、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2、虚词、实词(1)怒而飞(怒:奋发)(2)志怪者也(志:记载)(3)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4)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5)之九万里(之:到去)(6)之二虫(之:这)(7)众人匹之(匹:相比)(8)彼且奚适(奚:哪里)(9)是鸟也(是:这)(10)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11)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12)而后乃今陪风(陪:凭)(13)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14)适百里(适:往)(15)以久特闻(特:独)(16)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17)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3、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4、古今异义词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逍遥游》教案设计
《逍遥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逍遥游》全文;(2)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难点句子;(3)分析《逍遥游》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本分析法,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逍遥游的思想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逍遥游》;(2)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难点句子;(3)分析《逍遥游》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逍遥游》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2)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3)如何正确评价《逍遥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逍遥游》的魅力;2. 文本分析法:深入剖析《逍遥游》的文本内容,解读其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特色;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背景知识;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逍遥游》,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庄子逍遥游的思想;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难点句子及哲学思想;4. 文本解析:教师对《逍遥游》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逍遥游》的试题,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逍遥游教案
初中逍遥游教案教学设想:《逍遥游》是道家经典之一,它阐述了庄子关于自由、逍遥的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想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感受其独特的文言文风格,并通过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庄子运用寓言故事和丰富想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开头激趣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2.介绍庄子及《逍遥游》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其中的《逍遥游》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句子。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解析“逍遥游”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思想。
2.分析庄子运用寓言故事和丰富想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庄子运用寓言故事和丰富想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二、深入学习1.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庄子的思想内涵。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壹五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_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得的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由⾃在地活动。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六课《逍遥游》课⽂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
覆杯⽔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置杯焉则胶,⽔浅⽽⾈⼤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我决起⽽飞,抢榆枋⽽⽌,时则不⾄,⽽控于地⽽已矣,奚以之九万⾥⽽南为?”适莽苍者,三餐⽽反,腹犹果然;适百⾥者宿舂粮,适千⾥者,三⽉聚粮。
之⼆⾍⼜何知? ⼩知不及⼤知,⼩年不及⼤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椿者,以⼋千岁为春,⼋千岁为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匹之。
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数千⾥,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
⾯彼且奚适也?’”此⼩⼤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
⽽宋荣⼦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相关推荐《逍遥游》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2)[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ì()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xǐ()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6)tiáo()与学鸠笑之曰(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chōng()粮(10)小知不及大知()(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国者(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示范教案(逍遥游)
示范教案(逍遥游)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品味《逍遥游》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品味诗意,培养兴趣。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境解析。
2. 诗意的体会。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原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让学生朗读《逍遥游》原文,感受诗意。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逍遥游》中的诗意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逍遥游》原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逍遥游》中诗意的体会。
第二章:逍遥游的主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1. 主题思想的把握。
2. 寓意剖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
2. 寓意的挖掘。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主题分析、寓意解读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2. 分析《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寓意。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4. 讨论:作品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主题思想和寓意?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回顾《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逍遥游》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
第三章:逍遥游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逍遥游》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重点:1. 人物形象的识别。
2. 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人物形象的特点归纳。
2.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人物形象分析等。
初中语文知识清单教科(首师大)初中 古代诗文阅读 《逍遥游》 教案
初中语文知识清单教科(首师大)初中古代诗文阅读《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逍遥游》。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逍遥游》。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
(2)文章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逍遥游》,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僻词语和典故,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解析文章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5. 创意写作:(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与《逍遥游》主题相关的短文。
(2)分享创作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逍遥游》。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进步空间。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深度。
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逍遥游》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逍遥游》教案sun
《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3)能够欣赏并解读文中展现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逍遥游》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3)欣赏并解读文中展现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文章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3. 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备好课堂讲解。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僻词语,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逍遥游》的背景及作者庄子。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文章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旨,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2)讨论文章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追求自由的人生。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相关推荐《逍遥游》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逍遥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
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
完成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
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课文《逍遥游》教案范文
《逍遥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逍遥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逍遥游”、“扶摇直上”、“逍遥散人”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诗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逍遥游》的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逍遥游》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逍遥游》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2)教师示范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学生分组朗读、背诵,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 词语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讲解难点词语和句式,如“逍遥游”、“扶摇直上”等。
(3)学生举例运用词语,锻炼表达能力。
4. 修辞手法分析:(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培养:(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自由、逍遥生活理念。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3)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乐观、豁达心态。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逍遥游》的基本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文本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2.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逍遥游》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a.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b.文章的论证过程是如何展开的?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a.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庄子的哲学思想。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a.教师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b.学生举例说明这些词语和句子的作用。
2.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a.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b.学生分享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如《秋水》、《德充符》等,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快速浏览了《逍遥游》,有没有发现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有点难懂。
学生B:老师,我懂了。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逍遥游》优秀教案1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过程:一、导入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_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逍遥游》语文教案精选10篇
《逍遥游》语文教案精选10篇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3、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人说,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又有人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二、知识链接:(学生阅读《全优设计》及课文注释)1、庄子其人: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庄子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无为而治,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语文教案:逍遥游
语文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逍遥游》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理解其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逍遥游》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逍遥游》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
5. 情感共鸣(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与《逍遥游》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如《庄子》的其他篇目,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深入理解庄子思想。
2. 影视作品欣赏:教师推荐与《逍遥游》相关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完整)《逍遥游》优秀教案
6、逍遥游庄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时】3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语设计 :由李商隐的《锦瑟》导入,师生齐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庄生晓梦迷蝴蝶" 这一个典故,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
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
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他希望自己就是蝴蝶,摆脱形体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创作了《逍遥游》.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逍遥游》就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史一、先秦两汉(一)神话•1)《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2)《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
《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刘熙载说:“《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淮南子》: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犭俞、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犭俞,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3)穆天子传•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
•盛姬告病,天子怜之,□泽曰寒氏。
盛姬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輲。
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
天子哀之,是曰哀次。
天子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
壬寅,天子命哭,启为主,祭文宾丧。
天子王女叔● 为主,天子□宾之命终哀礼。
于是殇祀而哭。
内史执策所官人□丌职曾祝敷筵席设几,盛馈具,肺盐羹,胾脯枣●醢,鱼腊糗韭百物,乃陈腥俎十二,干豆九十,鼎敦壶尊四十器。
曾祝祭食,进肺盐祭酒,乃献丧主伊扈,伊扈拜受。
□祭女。
又献女主叔●,叔●拜受。
祭□ 祝报祭觞,大师乃哭即位。
毕哭,内史□策而哭,曾祝捧馈而哭,御者□祈而哭,抗者觞夕而哭,佐者承斗而哭,佐者衣裳佩□而哭,乐□人陈琴瑟□竽钥荻筦而哭,百□众官人各□ 其职事以哭。
曰士女错踊,九□乃终。
丧主伊扈哭,出造舍,父兄宗姓及在位者从之。
佐者哭,且彻馈,及壶鼎俎豆。
众宫人各□其职,皆哭而出。
井利□事后出而收。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
•……天子永念伤心,乃思淑人盛姬,于是流涕。
七萃之士葽豫上谏于天子,曰:“自古有死有生,岂独淑人?天子不乐,出于永思;永思有益,莫忘其新。
”天子哀之,乃又流涕,是日辍,巳未乙酉,天子西絕鈃■,乃遂西南。
戊子,至于盐。
巳丑,天子南登于薄山窴軨之■,乃宿于虞。
庚申,天子南征,吉日辛卯,天子入于南郑。
•A,故事:简单。
•B,人物:单一。
•C,环境:片段。
•2、寓言•1)《庄子》•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鹏程万里•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5)《列子》•列子,名御寇,也称列御寇,或称列圄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A,奇特的想象•B,细致的刻画•C,多种艺术手法•3、史传文学•1)《史记》•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化的情节•简明的叙事风格•2)《左传》•充满文学意味的故事情节•立体化的人物性格•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分类本期只有文言小说、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片言只语,缺少艺术的虚构,不是成熟形态。
魏晋南北朝小说共约50种,分为两类:1. 志人小说2. 志怪小说(一)志人小说志人小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的小说。
它的的兴盛与士族义人品评人物、崇尚清淡的风气相关。
“轶事”类即志人类小说的内容主要是记载自汉代以来一些名士的言行,其中有一部分确系史实,也有一部分则出自传闻,全不可信.后来三国至晋初人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内容.其间往往夹以评论.到东晋时则纯记事实,绝少评论.这类小说中至今较完整地保存的则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从来源上看,志人小说主要来自:•1.野史:葛洪《西京杂记》王昭君、毛延寿,司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2.笑话:邯郸淳《笑林》。
•3.逸闻轶事: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
一般认为是六朝时宋刘义庆和他的门人共同写的。
全书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分为三十六门,记录了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逸闻逸事,虽然未必尽合史实,却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流社会和上层社会的政治斗争,人际关系以至学术文艺思想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同时也表彰了不少好人好事。
由于所记大多数人物既属魏晋的清淡名士,因而也是研究当时学术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生于公元四零三年(晋安帝元兴二年),死于公元四四四年(宋文帝元嘉二一年),彭城人.是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作过豫州刺史一类的官.喜好文学,门下召集了不少才学之士.他的著述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宣验记》,《幽明记》等.世说新语华歆王朗本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全文通过患难中对人的不同态度,肯定了华歆急人所难,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鞭挞了王朗为人虚伪,自食其言的丑陋行为。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又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耶?”遂携拯如初。
世以次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华歆(175—231),字子鱼,籍贯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
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
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
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
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
后任御史大夫。
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
后改任司徒。
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
卒谥敬侯。
王朗•字:景兴时间:?——288籍贯:徐州东海(今江苏)官职:司徒谥号:成侯家庭成员:子:王肃历史年表:本名严,后改为朗。
•评价:•《魏书》: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
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
陈寿:①王朗文博富赡,诚一时之俊伟。
②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