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合集下载

《史记 全十二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史记 全十二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0 6
第四十卷 梁孝王世 家第二十 八
第四十二卷 三 王世家第三十
第四十一卷 五 宗世家第二十九
第四十三卷 伯 夷列传[1]第一
史记(第六册)
0 1
第四十四 卷 管晏 列传第二
0 2
第四十五 卷 老子 韩非列传 第三
0 3
第四十六 卷 司马 穰苴列传 第四
0 4
第四十七 卷 孙子 吴起列传 第五
第二十二卷 楚世 家第十
第二十三卷 越王 句践世家第十一
第二十四卷 郑世 家第十二
第二十五卷 赵世 家第十三
第二十七卷 韩 世家第十五
第二十六卷 魏 世家第十四
第二十八卷 田 敬仲完世家第十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记(第五册)
0 1
第二十九 卷 孔子 世家第十 七
0 2
第三十卷 陈涉世家 第十八
0 3
第三十一 卷 外戚 世家第十 九
第十一卷 孝景 本纪第十一
第十三卷 吴太 伯世家[1]第一
史记(第三册)
第十四卷 齐[1]太 公世家第二
第十五卷 鲁[1]周 公世家第三
第十六卷 燕召公 世家第四
第十七卷 管蔡世 家第五
第十八卷 陈杞世 家第六
第十九卷 卫康叔 世家第七
第二十卷 宋微子 世家第八
第二十一卷 晋世 家第九
史记(第四册)
5 第九十八卷
西南夷列传第 五十六
史记(第十册)
0 1
第九十九 卷 司马 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0 2
第一百卷 淮南衡山 列传第五 十八
0 3
第一百零 一卷 循 吏列传第 五十九
0 4
第一百零 二卷 汲 郑列传第 六十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读后感100字5篇范文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读后感100字5篇范文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读后感100字5篇范文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读后感100字1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六十六篇历史故事,分别有:《大禹治水》、《纣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辅政》、《烽火戏诸候》、《掘地见母》、《齐国称霸》……《大禹治水》这一篇讲的是:在尧执政时,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尧派鲧娶治水,一直到尧逝世都没有治好水,舜执政以后,便派鲧的儿子去治水,他到了水灾严重的地方调查,研究水的规律与流向,禹带领老百姓日夜开凿河道,带着测量工具出发了。

一天,禹刚好遇到了自己的家,他刚想走进家里跟他妻子聊天,就担心地说:“我还没有治好水呢!”他看了一眼,就走了。

为了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上游有座龙门山,山很大,挡住了黄河水的去路,禹想:“要把黄河的水引入大海,必须凿开龙门山,可这工程量很大!”禹带领大家,用原始的工具在龙门山开山劈岭,最后治好了水,禹和大家欢呼起来!《纣王失天下》这一篇讲的是:殷商的最后一个首领叫纣王,他养了很多飞禽走兽,纣王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百姓生活痛苦,骂他昏君,谁反对纣王统治,纣王就施以重刑,把他们绑在烧红的铜管上。

姬昌、九候和鄂候是纣王手下的三个部落首领,九候知道纣王喜欢美女,就将美女送去。

美女不笑,被纣王杀掉。

纣王还下令将九候杀了。

鄂候劝纣王,纣王又将鄂候杀了。

姬昌最后也被杀了。

纣王临时抽调奴隶匆忙应战。

战场上奴隶倒戈帮助周武王攻打纣王。

纣王大败,只好自焚。

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成语,我一般般喜欢这本书,因为有些词语还不是很明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读后感100字2暑假里我读了《史记》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庞涓,残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实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尘灰,汉军和楚军大战的场面,有的让人看得心旷神怡,有点让人神情紧张,还有的让人感动不已。

春秋十二诸侯年表

春秋十二诸侯年表

六年
二十二年 七年
五年
七年
二十三年 八年
六年
八年
二十四年 九年 楚蚡冒元年 九年
二十五年
十年作鄜 畤。
二十六年 十一年
二年 三年
十年 十一年
三十四年 三十五年 三十六年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 三十九年
四十年 四十一年
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
四十四年 四十五年 四十六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
四十九年 五十年
五十一年 五十二年 五十三年 五十四年 五十五年 卫庄公杨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鲁武公敖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十二诸侯年表






武公寿十年
靖侯宜臼 十八年
秦仲四年
熊勇
厘公十 厘侯十四
八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晋厘侯司 徒元年 二年 三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五年
二十二年 三十二年 楚若敖元年 十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二十三年 三十三年
二十四年 三十四年
二十五年 三十五年
二十六年 三十六年
二十七年
穆侯卒,
弟殇叔自 三十七年
立,太子
仇出奔。
晋殇叔元 年
三十八年
二年 三十九年
二十九 年
三十年 三十一
前796 年
乙巳
三十二 年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读后感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读后感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读后感
首先呢,这十二诸侯就像是十二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各自带着自己的小算盘在历史的舞台上晃悠。

他们有的强大,有的弱小,但每个都想在那个乱世里争得一席之地。

看着年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年份和事件,我就感觉像是在看一场超级复杂的接力赛,只不过这个接力赛的棒子有时候是土地,有时候是人口,有时候是霸主的名号。

我发现这些诸侯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乱啊,今天你和我结盟,明天就因为一块小地方打得不可开交。

就像两个小孩子,前一秒还说要一起分享糖果,下一秒就为了谁多吃一颗而扭打起来。

比如说晋国,感觉就像是班里那种一会儿和这个小团体玩,一会儿又掺和到另一个小团体里的调皮学生,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今天联合这个攻打那个,明天又换个对象。

再说说楚国,那可是相当有个性的“诸侯”。

它就像是一个有点叛逆的孩子,不太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自己在南边闷头发展,发展得还相当不错,时不时就跑出来搅和一下中原诸侯的事情,就像一个突然闯进别人游戏的捣蛋鬼,但是又很有实力,让其他诸侯不得不重视它。

从这个年表还能看出历史发展的一些小规律。

感觉在那个时候,谁要是能重视人才、改革创新,谁就有可能在争霸中占得先机。

就像齐桓公重用管仲,齐国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

这就好比一个球队,有了一个厉害的教练,立马就能打出好成绩。

不过读这个年表也有点小痛苦,那些年份和事件很容易就把人绕晕了。

我常常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年份是迷宫的墙壁,事件是迷宫里的岔路,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

但是当你好不容易把一些脉络理清的时候,又会有一种成就感,就像是解开了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

史记六国年表读书笔记

史记六国年表读书笔记

史记六国年表读书笔记史记<<六国年表>>,的译文详细点3Q~~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

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

原文今译]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就建造西畤来事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了。

《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

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

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原文今译]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原文今译]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

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

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

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横短长之说起。

矫称蠭出,盟誓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原文今译]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

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

各种谎言骗局蜂涌而出,誓词盟约毫无诚意,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

品读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品读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品读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春秋历谱谍》:泛指古代的年历和谱谍类典籍。

《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五家历》、《古来帝王年谱》、《帝王诸侯世谱》等书,共十八家,六百零六卷。

】,至周厉王【周厉王:西周第十世国君姬胡,为政暴虐,在公元前841年被国人驱逐。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太史公在读《春秋历谱谍》时,每当读到周厉王之时,总会放下书并发出叹息。

曰:呜呼,师挚见之矣【师挚:鲁太师名挚,与孔子同时代人。

周道衰微,雅乐失堕,他整理了王室音乐,在鲁国演奏《关雎》,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见《论语·泰伯》第十五章。

】!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骄奢逸乐,箕子见微知著而为之悲叹。

象箸,象牙筷子,象征淫逸。

箕子,纣王的叔父,他因谏纣不听而佯狂为奴。

唏,悲叹声。

】。

说:唉!鲁国的太师挚可真是有真知灼见啊!商纣王制作象牙筷子,而箕子因为他的奢侈而悲叹。

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衽席:卧具,喻夫妇之道。

】,《关雎》作【《关雎》:《诗经·周南》中的第一篇,本是一首民歌爱情诗,东周初年时的作品,后经文人加工改造成为贵族婚礼上的唱诗。

《毛诗序》曲解说是歌颂文王夫妇道德的作品,司马迁根据鲁诗说认为《关雎》、《鹿鸣》都是讽刺诗。

】。

周朝的政治尚有缺陷,诗人以男女爱情生活为基础,作出了《关雎》。

仁义陵迟【陵迟:衰败。

】,《鹿鸣》刺焉【《鹿鸣》:《诗·小雅》中第一首诗,是贵族宴会宾客时的唱诗。

】。

仁义日渐衰败,诗人创作《鹿鸣》诗以讽刺。

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彘:古邑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

到了周厉王,因为厌恶听到别人对他指出过失,那时的公卿都害怕遭到杀害而不敢直谏,祸乱由此而发生,结果厉王逃奔到了彘,祸乱是从京师开始的,后来朝廷由周公、召公联合起来执政。

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力政:凭恃武力征伐。

十二诸侯年表简表)

十二诸侯年表简表)

鲁齐晋秦
三十三
五十九

三十
三十四
六十

三十一
三十五
六十一

三十二
三十六
六十二

三十三
三十七
六十三

三十四
三十八
六十四

三十五
三十九
釐公禄父元年 十
三十六
四十

十一
三十七
四十一

十二
三十八
四十二

十三
三十九
四十三

十四
四十
四十四

十五
四十一
四十五

十六
四十二
四十六

晋鄂侯郤元年 四十三
隐公息姑元年 九
三十二
晋小子侯元年 八
三十三


三十四

-706 十四 -705 十五 -704 十六 -703 十七 -702 十八 -701 十九 -700 二十 -699 二十一 -698 二十二 -697 二十三 -696 庄王元年 -695 二 -694 三 -693 四 -692 五
鲁齐晋秦楚

二十五

十三

四十九

-691 六 -690 七 -689 八 -688 九 -687 十 -686 十一 -685 十二 -684 十三 -683 十四 -682 十五 -681 釐王元年 -680 二 -679 三 -678 四 -677 五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楚熊霜元年

-826 二 -825 三 -824 四 -823 五 -822 六 -821 七 -820 八 -819 九 -818 十 -817 十一 -816 十二 -815 十三 -814 十四 -813 十五 -812 十六

史记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

史记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

邑四门。
二燕、卫 十九
十一

秦宣公元 二
七取卫女
675
伐王,王 奔温,立

。文公弟

子颓。
674

二十
十二




四诛颓, 二十一 十三




673
入惠王。
五太子母 二十二 十四陈完 五伐骊 四作密畤 五弟恽杀 十
672
早死。惠 后生叔带
自陈来 戎,得姬 。 奔,田常 。
堵敖自立 。

始此也。

二十三公 十五
诸侯。
平王元年 三十七 二十五 十一
八初立西 二十一 三十
770
东徙雒邑
畤,祠白

帝。
769

三十八 二十六 十二

二十二 三十一

鲁惠公弗 二十七 十三

二十三 三十二
768

元年
767
甲戌 四

二十八 十四
十一
二十四 三十三


二十九 十五
十二伐戎 二十五 三十四
766
至岐而死

765


三十
水,公自
683

罪。鲁使
臧文仲来
吊。
十五
十二

二十五 十六

十万杀
682
君,仇牧
有义。
厘王元年 十三曹沫 五与鲁人 二十六 十七

宋桓公御
681
劫桓公。 会柯。 反所亡地
说元年庄 公子。

680

读书笔记.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读书笔记.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读书笔记.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By wei_信: ystutechan读完后,第一个感觉是,凡关于殷商以前的各种记载,不能再轻易相信了。

人家作者司马迁都说,殷以前尚yi,是说太久远了,他自己都无法考察了,更何况我们呢?其实,俺觉得读书吗,持有怀疑的态度总是好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篇文章讲的是皇帝打下天下后,封侯封爵分封土地的事情,也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古代人要奖励一个人怎么办呢?分土地,分户邑,分地盘。

那会中国是赤裸裸的农业社会啊!土地是权利的象征!分土地也就是分权利。

今天的我们或许无法想像为啥要这样?分完土地,那个地盘就是你的了,规章制度什么的各制定各的,国家管不了啊,基本上就是国中之国。

我们看这种奖赏制度,其实弊端很大,无论是殷商还是周朝还是汉朝,都曾引起过大的动乱,但是当时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好的办法也是一代又一代演变出来的!老实说,无论人的意识还是思想都受限于时代发展,在那个时代,这应该是人们能想到的最佳的奖励方法了。

说说这种制度为啥总是出问题呢?古代的统治制度是金字塔式的,是中央集权,一切由皇帝说了算(今天难道不是这样吗?)但这种分封土地的做法,却打破了金字塔式的统治,让权力趋于平衡。

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你想啊?整个天下,分而治之,皇帝(也就是朝廷)和诸侯王们共同分割天下,这块区域是朝廷的,南边区域是梁王的,东边区域是吴王的等等,区别无非是大和小。

你说皇帝和诸侯这样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统治关系吗?不是统治关系!就算是统治关系也是名义上的,皇帝想统治别人,靠什么呢?皇帝有的,人家也有,土地,宫殿,军队。

所以,皇帝和诸侯,诸侯与诸侯间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而非金字塔式的统治关系了,这样皇帝可不高兴了,手里没有制约别人的权柄了,说句话,别人不听也没办法啊;诸侯们也发现自己有足够的资本不听皇帝话了,于是各种矛盾开始慢慢积聚。

直至爆发战争。

当然,这些能封王的基本上是有皇家血缘的,也就是和皇帝一个姓的同一家族的人,或许皇帝以为全部是自家人,江山就稳固了?事实证明皇帝错了!关系真的靠不住,还真就是自家人反自家人,比如汉朝的七国之乱。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元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穆 侯卒,弟 殇叔自 立,太子 仇出奔。 晋殇叔元 年 二 三 四仇攻杀 殇叔,立 为文侯。 晋文侯仇 元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三十一
九 华督见孔 父妻好, 悦之。华 督杀孔 父,及杀 殇公。宋 公冯元年 华督为相 。
晋小子元 年 七 二 八
三十二 三十三
二 三
707 甲戌
十三伐郑 。 五
二十四
706
十四

三 九 曲沃武公 杀小子。 周伐曲 沃,立晋 哀侯弟泯 为晋侯。 二十五山 晋侯泯元 戎伐我。 年 十
三十四

三十五侵 随,随为 善政,得 止。 五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五 六 潘父杀昭 侯,纳成 师,不克 。昭侯子 立,是为 孝侯。 二 三 四
二十五 二十六
十七 七 武王立。 八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二 三 四 五
九 十 十一 十二
735 734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四 三十五
六十 六十一
五 六
三十一 三十二
公元前

841 840 839 838
庚申
周 鲁 齐 晋 共和元年 厉王子居 召公宫, 是为宣王 真公濞十 。王少, 五年,一 武公寿十 靖侯宜臼 大臣共和 云十四年 年 十八年 晋厘侯司 二 十六 十一 徒元年 三 十七 十二 二 四 十八 十三 三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十二诸侯年表》和《三代世表》在时间上是前后相接的,交接点都是周朝的“共和”年间;但两个表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看《三代世表》,有点像雾里看花,看不真切;而《十二诸侯年表》呢,翻开第一页,就让人神清气爽。

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明确的纪年了,而且这纪年是连续不断,一贯到底的。

这种连续不断、一贯到底的纪年,在今天通行的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里,表现得最直观、最明确,因为它的《十二诸侯年表》,在表格的外边,都标出了公元纪年,从公元前841年,到公元前477年,总共是三百六十五年。

不仅如此,在《十二诸侯年表》的最上一个横栏里,你还可以看到以天干为序的干支纪年,除了开头的周朝共和元年标出“庚申”,最后的周敬王四十三年标出“甲子”,中间凡是天干是甲乙丙丁的“甲”的年份,都一一标出了。

天干地支不过,这些干支纪年并不是《史记》原本就有的。

干支纪年东汉时才开始流行,《十二诸侯年表》上方的这些干支纪年标注,据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考证,应该是东晋一位名叫徐广的学者注释《史记》时添加的,其中还不乏错误。

至于公元纪年,16世纪才由欧洲传教士带入中国,19世纪在中国的信教人士中间流行,20世纪上半叶才被作为国家正式纪年使用,所以《十二诸侯年表》外的那些公元纪年,显然是现代人添加的。

既然都是后来人添加的,还有什么必要在这里特地讲呢?因为即使没有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十二诸侯年表》里还是有更重要的确定的时间信息,就是周朝君王和各国君主的在位时间——专业的称呼,叫“积年”,积累的积,年份的年。

因为周朝和各诸侯国的君主的积年都确定了,《十二诸侯年表》才有如此稳定、清晰的面貌。

也因为《十二诸侯年表》有如此稳定、清晰的面貌,中国的历史,才可以从你所在的年份,逐年追溯上去,连续不断。

这中间是没有“大约某某年“这样的东西的,全部是绝对确定的年岁。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十二诸侯年表》无论加以什么样的赞美之词,应该都是不过分的。

十二诸侯年表及六国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及六国年表

-841 -840 -839 -838 -837 -836 -835 -834 -833 -832 -831 -830 -829 -828 -827 -826 -825 -824 -823 -822 -821 -820 -819 -818 -817 -816 -815 -814 -813 -812 -811 -810 -809 -808 -807 -806 -805 -804 -803 -802 -801 -800 -799 -798 -797
公元
干支
周 鲁 齐 晋 秦 楚 宋 卫 陈(赵) 蔡(魏) 曹(韩) 郑 燕 吴(田齐) 1.王季 1.周公旦 1.太公吕望 1.唐叔虞 1.非子 1.鬻熊 1.微子开 1.卫康叔封 1.胡公妫满 1.曹叔振铎 1.蔡叔度 1.昭公奭 1.古公子太伯 2.文王 姬昌 2.丁公吕伋 2.伯禽 2.晋侯燮 2.秦侯 2.孙熊丽 2.弟微仲 2.康伯代 2.申公犀侯 2.蔡仲胡 2.太伯脾 2 2.弟仲雍 3.武王 3.考公酋 发 3.乙公得 3.武侯宁族 3.公伯 3.熊狂 3.宋公稽 3.弟相公皋羊 3.仲君平 3.考伯 3.蔡伯荒 3 3.季简 3.成王4.弟炀公熙 4.成侯服人 4.楚子熊绎 诵 4.癸公慈母 4.秦仲 4.丁公申 4.嗣伯 4.孝公突 4.宫侯 4.宫伯侯 4 4.叔达 4.康王 5.幽公宰 钊 5.哀公不辰 5.厉侯福 5.熊艾 5.湣公共 5.?伯 5.慎公圉戎 5.厉侯 5.孝伯云 5 5.周章 5.昭王7.弟魏公溃 6.靖侯宜臼 瑕 6.弟胡公静 6.熊? 6.弟炀公熙 6.靖伯 6.幽公宁 6.武侯 6.夷伯喜 6 6.熊遂 6.穆王 8.厉公擢 满 7.弟献公山 7.熊胜 7.侄厉公鲋祀 7.贞伯 7 7.柯相 7.共王繄扈 9.弟献公具 8.武公寿 8.弟熊杨 8.釐公举 8.顷侯 8 8.彊鸠夷 8.懿王 10.真公濞 囏 9.熊渠 9.釐侯 9.惠侯 9.馀桥疑吾 9.孝王辟方 10.熊執红 10.柯卢 10.夷王 燮 11.弟熊延 11.周繇 11.厉王 胡 12.熊勇 12.屈羽 共和 13.夷吾 14.禽处 15.转 16.颇高 17.句卑 18去齐 19寿梦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4)全文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4)全文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4)全文[13] 燕,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相当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和辽宁东部原战国时燕国地。

都蓟,故地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

据《》、《》记载,高帝五年(公元前二○二年)七月,燕王臧荼反,九月,汉兵虏荼,刘邦改立太尉卢绾为燕王。

十二年二月,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立皇子建为燕王。

代,诸侯王国名。

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六年,封兄喜为代王。

七年,更封子如意。

九年,如意徙王赵,代地属赵。

十一年,分云中郡东部置定襄郡,以定襄、雁门、代、太原四郡置代国,封子恒。

辖境约相当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西部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东部。

都晋阳,故地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14] 常山,山名,本名恒山,避汉文帝刘恒讳改。

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

[15] 大行,山脉名,亦作太行。

在今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山西、河南边境黄河沿岸。

行,音h ng。

[16] 河,即黄河。

济,古四读之一。

或作泲。

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县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至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

[17] 阿,音ē。

县名,即东阿。

治所在今山东东阿西南。

甄,县名。

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

[18] 齐,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山东中部、北部及胶东地区,都临淄,故地在今淄博市东临淄镇。

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六年,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七十三县立于肥为齐王。

赵,诸侯王国名。

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邯郸、邢台、沙河等市县和隆尧、永年二县西部地区,都邯郸,故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四年封张耳为赵王,同年张耳死。

五年,立耳子敖为赵王。

九年,废张氏,徙代王刘如意王赵,兼有代地。

[19] 陈,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

公元前年周鲁齐晋秦楚宋秦仲熊勇厘公-5-6-7 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

王少,大臣十五年,一云十四年十年十八年四年七年十八年840 二十六十一晋厘侯司徒元年五八十九839 三十七十二二六九二十838 四十八十三三七十二十一837甲子五十九十四四八楚熊严元年二十二836 六二十十五五九二二十三835 七二十一十六六十三二十四834 八二十二十七七十一四二十五833 九二十三十八八十二五二十六832 十二十四十九九十三六二十七831 十一二十五二十十十四七二十八宋惠公□元年-13 829 十三二十七二十二十二十六九二十四宣王即位,共和罢 (14)827甲戌宣王元年二十九二十四十四十八楚熊霜元年四826 二三十二十五十五十九二五825 三鲁武公敖元年二十六十六二十三六824 四二齐厉公无忌元年十七二十一四七823 五三二十八二十二五八822 六四三晋献侯籍元年二十三六九821 七五四二秦庄公其(16)元年楚熊徇元年十820 八六五三二二十一819 九七六四三三十二818 十八七五四四十三817 十一九八六五五十四816 十二十九七六六十五815 十三鲁懿公戏元年齐文公赤元年八七七十六814 十四二二九八八十七813 十五三三十九九十八812 十六四四十一十十十九811 十七五五穆侯弗生(17)元年十一十一二十三十五十七八十武工寿 (3)二十一二十三靖侯宜臼(4)十一十三共和元年(1)十二真公濞 (2)二十六二十八841830 828庚申810 十八六六二十二十二二十一809 十九七七三十三十三二十二四取齐女为夫人807 二十一九九五十五十五二十四806 二十二鲁孝公称元年,伯御立为君,称为诸公子云。

伯御,武公孙。

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八二十八808 卫陈蔡曹燕厘侯幽公宁武侯夷伯惠侯-8-9-10-11-12十四年十四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十五十五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五十六十六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六十七十七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七十八十八蔡夷侯元年二十八二十八十九十九二二十九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三十三十二十一二十一四曹幽伯彊元年三十一二十二二十二五二三十二二十三二十三六三三十三二十四陈厘公孝元年七四三十四二十六三九六三十六二十八五十一八三十八二十九六十二九燕厘侯庄(15)元年三十七十三曹戴伯鲜元年二三十一八十四二三三十二九十五三四三十三十十六四五三十四十一十七五六三十五十二十八六七三十六十三十九七八三十七十四二十八九三十八十五二十一九十三十九十六二十二十十一四十十七二十三十一十二四十一十八二十四十二十三四十二十九二十五十三十四卫武公和元年二十二十六十四十五二二十一二十七十五十六三十五三十七八十五七二十五二十七二四三二十二二十八十六十七四二十三蔡厘侯所事(18)元年十七十八六二十五三十九二十十九二十八五二十四。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全文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全文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全文
十二诸侯年表原文: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鸣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周道缺,人本之衽席,关雎作。

仁义陵迟,鹿鸣刺焉。

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

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

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

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旧闻,兴於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

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

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

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

及如荀卿、、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

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太史公曰:殷以前尚[1]矣。

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2]。

然封伯禽、康叔[3]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4],襃有德也;太公[5]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6]、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管[7]、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

厉[8]、幽之后,王室缺,侯伯[9]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

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10],唯独长沙[11]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

自雁门[12]、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13]、代国;常山[14]以南,大行[15]左转,度河[16]、济,阿[17]、甄以东薄海,为齐[18]、赵国;自陈[19]以西,南至九疑[20],东带江[21]、淮、谷、泗,薄会稽[22],为梁[23]、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24]、越。

而内陆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汉独有三河[25]、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26]以西至蜀,北自云中[27]至陇西,与内史[28]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29],诸侯或骄奢,忕[30]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

天予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31]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32],赵分为六[33],梁分为五[34],淮南分三[35],及天子支庶[36]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

吴楚时[37],前后诸侯或以适[38]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39]京师。

《史记》:十表·秦楚之际月表、十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记》:十表·秦楚之际月表、十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导语】《史记》起初是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表·秦楚之际⽉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初作难,发於陈涉;虐戾灭秦,⾃项⽒;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

五年之间,号令三嬗。

⾃⽣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年,德洽百姓,摄⾏政事,考之于天,然後在位。

汤、武,乃由契、后稷脩仁⾏义⼗馀世,不期⽽会孟津⼋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後乃放弑。

秦起襄公,章於⽂、缪,献、孝之後,稍以蚕⾷六国,百有馀载,⾄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以德若彼,⽤⼒如此,盖⼀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不休,以有诸侯也,於是⽆尺⼟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

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適⾜以资贤者为驱除难⽿。

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不王。

此乃传之所谓⼤圣乎?岂⾮天哉,岂⾮天哉!⾮⼤圣孰能当此受命⽽帝者乎? ⼗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太史公⽈:殷以前尚矣。

周封五等:公,侯,伯,⼦,男。

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同姓五⼗五,地上不过百⾥,下三⼗⾥,以辅卫王室。

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

厉、幽之後,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微,弗能正。

⾮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等。

⾼祖末年,⾮刘⽒⽽王者,若⽆功上所不置⽽侯者,天下共诛之。

⾼祖⼦弟同姓为王者九国,虽独长沙异姓,⽽功⾂侯者百有馀⼈。

⾃雁门、太原以东⾄辽阳,为燕代国;常⼭以南,⼤⾏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陈以西,南⾄九疑,东带江、淮、穀、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於胡、越。

⽽内地北距⼭以东尽诸侯地,⼤者或五六郡,连城数⼗,置百官宫观,僭於天⼦。

东周诸侯年表

东周诸侯年表

东周诸侯年表公元纪年周纪年大事记秦纪年前770平王宜臼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始被封为诸侯,并赐岐西之地。

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称携王,周二王并立。

襄公开八年前769平王宜臼二年郑武公灭郐而有其地,郑亦东迁。

襄公开九年前768平王宜臼三年襄公开十年前767平王宜臼四年郑灭东虢。

襄公开十一年前766平王宜臼五年襄公开十二年前765平王宜臼六年文公元年前764平王宜臼七年文公二年前763平王宜臼八年文公三年前762平王宜臼九年秦文公至汧、渭之会而营邑之。

文公四年前761平王宜臼十年文公五年前758平王宜臼十三年文公八年前757平王宜臼十四年文公九年前756平王宜臼十五年文公十年前755平王宜臼十六年文公十一年前754平王宜臼十七年文公十二年前753平王宜臼十八年文公十三年前752平王宜臼十九年文公十四年前751平王宜臼二十年文公十五年前750平王宜臼二一年秦武公伐戎,败之于岐,遂收周余民,地至岐,岐以东献周。

文公十六年前749平王宜臼二二年文公十七年前748平王宜臼二三年文公十八年前747平王宜臼二四年文公十九年前746平王宜臼二五年文公二十年前745平王宜臼二六年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号桓叔。

曲沃邑大于翼。

文公二一年前744平王宜臼二七年文公二二年前743平王宜臼二八年郑庄公封弟共叔段于京,京大于国。

文公二三年前742平王宜臼二九年文公二四年前741平王宜臼三十年楚蚡冒熊眴卒,弟熊通杀太子而代立,为武王。

文公二五年前740平王宜臼三一年文公二六年晋文侯杀携王余臣,周王室统一。

十一年平王宜臼前760六年文公七年文公十二年平王宜臼前759前739平王宜臼三二年晋大夫潘父杀昭侯而迎立曲沃桓叔,晋人败桓叔,立孝侯,晋由是分裂。

文公二七年前738平王宜臼三三年文公二八年前737平王宜臼三四年文公二九年前736平王宜臼三五年文公三十年前735平王宜臼三六年文公三一年前734平王宜臼三七年文公三二年前733平王宜臼三八年卫桓公黜其异母弟州吁,州吁出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By wei_xin: ystutechan
这一节司马迁都记载了十二诸侯之间的事。

主要讲春秋。

读完之后,我的感受:
一、古代朝代兴衰主要取决于皇帝一个人,文中说到了周厉王,商纣王,这些皇帝下面还是有不少忠臣,但是没用。

无论你怎么劝告,无论是名言还是暗讽,都无法阻止朝代的灭亡。

其实,不只朝代,就一个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公司发展成什么样和掌权者有直接关系,有很多例子,比如凡客,华为,阿里巴巴,Yahoo,盛大,大家对比下就知道了的确如此。

再说说孔子,我们怎么评价他老家人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在政治上不得志只得著书立说的文人,比屈原想的开一点,至少没去死,也比陶渊明强,没有找个地方苟度余生!去找70多个国君宣扬他的仁义道德,可惜人家不听他的,怎么办?老老实实写书,收学生,人家为什么不听他的?当时大家只相信武力和谋略,谁强大,大家都听他的,什么仁义道德,简直微不足道!
其实现在也一样,一切都靠实力说话,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他写书就写书吧,很多东西还不敢写,一个《春秋》据说很复杂,没几个人看得懂,那些弟子也只能口头传诵。

古代皇帝比现在还保守,统治者更害怕讽刺和说坏话。

总体来讲,孔子是个聪明的人,我们看的出来。

他虽然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是把中华儿女们的思想都给统治了,牛逼的人,真是古今中外第一文人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