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案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四、疏通第13、14、15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深堑垓下绦侯汜水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解而东归——期会而击楚军——深堑而守之——行屠城父——淮阴先合——遂略定楚地——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个案补充
一、复习导入
1.5-7段重要语句翻译
2.文中重要文言现象提问
二、疏通第8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无内诸侯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王关中——无内诸侯军——自益——欲以求封——号百万——力不敌——欲活张良——因以文谕项羽——见谢项羽
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五、文本探究:
1.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2.提问:找出运用互见法的例子。
3.提问: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三、疏通第9、10、11、12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雍王辄烧绝栈道跂而望归详尊怀王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如约——后天下约——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详尊怀王——负约——慕从者——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歌思东归——是迁也——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2017年月日NO.
教学课题
高祖本纪
教学课时
总4课时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梳理文章8-15段。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梳理8-15段中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6.提问: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 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
4.提问: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 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
5.提问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四、疏通第13、14、15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深堑垓下绦侯汜水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解而东归——期会而击楚军——深堑而守之——行屠城父——淮阴先合——遂略定楚地——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个案补充
一、复习导入
1.5-7段重要语句翻译
2.文中重要文言现象提问
二、疏通第8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无内诸侯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王关中——无内诸侯军——自益——欲以求封——号百万——力不敌——欲活张良——因以文谕项羽——见谢项羽
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五、文本探究:
1.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2.提问:找出运用互见法的例子。
3.提问: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
4、翻译。先和同学互相翻译,等待班级交流。
三、疏通第9、10、11、12段
1、朗读
注意难认的字:雍王辄烧绝栈道跂而望归详尊怀王
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
如约——后天下约——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详尊怀王——负约——慕从者——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歌思东归——是迁也——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2017年月日NO.
教学课题
高祖本纪
教学课时
总4课时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梳理文章8-15段。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梳理8-15段中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6.提问: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 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
4.提问: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 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
5.提问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