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民俗文化资料

合集下载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她用富饶的土地和丰厚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六安人。那你知道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篇【1】六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而“六安”作为地名,则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设都于六(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仍都六。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迁都寿春。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分别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今金寨、金安区、裕安区、霍山、霍邱属衡山国;今舒城县属庐江国)。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区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六安”之名,由此得名,历代沿用。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篇【2】皖西大裂谷原名避王岩。源于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六安地区流动作战的史实和民间传说。相传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率领残部,藏兵于此。

大裂谷曾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的藏兵之地,当年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特别选择了这样的险峻之处。著名的险处三道闸,远胜中国五大雄关,必须循着人工开凿,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能容千军万马的避王岩,其中最大的名为“石窟王宫”,为张献忠的避难之所,岩面上还遗留着几百年前屯兵抗敌的凿痕;当年有“八大王”之称的张献忠下令开凿的大王井,据说是起义军埋藏黄金宝藏的藏宝阁仍静静地留在那里;而雄起岩,更是当年点将誓师的地方,并凿石立旗,印记至今仍清晰可辨。你脚踏的石头,说不定就是那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曾经踩过的地方,印记未变,而时光转眼数百年已过。

六安城市文化属性

六安城市文化属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六安的城市 文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
7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
1
六安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既有 古老的城墙和寺庙,又有现代的建筑地标
2
这些建筑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更在历史和
文化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3
例如,六安的皋陶寺,作为皋陶文化的代表建 筑之一,见证了皋陶文化的源远流长
02
这种商业氛围为六安的城市文
04
化注入了活力
03
如今,六安的商业文化依然繁 荣,从传统市场到现代商业街 区,都能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10
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
1 六安的社区文化也十分丰富。在各个社区, 人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增强彼此的联系, 如社区舞蹈比赛、书法展览等。这些活动不 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了六安人 民的多才多艺
8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六安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舞龙、舞 狮、旱船等民间表演活动
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六安的 城市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此外,六安的民间工艺也十分丰富,如剪纸、泥塑 等,这些工艺品既具有审美价值,又体现了民间智

9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六安的商业文化也有着悠久的 历史
01
作为古代南北交通的要道,六 安曾是商贾云集之地
除了茶叶外,六安的饮食文化也丰

六安—文化篇

六安—文化篇

六安—文化篇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

六安的特色

六安的特色

六安的特色

六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历史:六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皋陶文化、楚汉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形成了六安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六安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2.自然风光:六安山水秀美,大别山、天堂寨、万佛湖等风景名胜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里的山水相映,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3.特色美食:六安的美食丰富多样,特别是以各种山珍野味和绿色食品为主的农家菜,如野猪肉、石斛、竹笋等,让人食欲大增。同时,六安的小吃也非常有特色,如油茶、麻饼等,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4.传统工艺:六安的传统工艺品独具特色,如六安的竹编、剪纸、泥人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代表了六安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5.民俗文化:六安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民间活动,以及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的来说,六安的特色是多元的,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美食传统和手工艺等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体现了六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和感受六安魅力的机会。

六安的文化印记讲解

六安的文化印记讲解

六安的文化印记讲解

六安,别称“皋城”。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这个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城市位于大别山北麓,身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境内自然景物丰富:颜值逆天的“深秋秘境”马鬃岭、神秘刺激的“原始森林”天堂寨、温暖如春的山间温泉陡沙河温泉小镇、绝美震撼的“人间仙境”大别山、如痴如醉的“碧如翡翠”万佛湖……

还有千年前兴“五教”、定“五礼”的皋陶文化,传承不绝的非遗制作,薪火相传的皖西苏区红军文化,都让人大饱眼福。六安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观光胜景,一片片神韵灵动的心之所往将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自然六安山川秋野妙笔生花

奇山胜景金秋季,野性自然马鬃岭。马鬃岭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北坡的金寨县西南,境内群山环抱,沟谷纵横,主要山峰有石门岭、马鬃岭、金界岭等,森林总蓄积量约十四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0%。深秋是马鬃岭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风吹拂,红叶满山,溪流为底,松桧为墨,大自然肆意的笔墨挥洒在此地,马鬃岭就像一袭红衣的侠客,独自仗剑策马潇洒而来。

沿G346国道南下,天堂寨的深秋层林尽染。位于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的天堂寨风景区,每到秋天,自然的画师正在此疯狂作画,誓要展现非凡的才华:如火如荼的红色、耀眼璀璨的金色、清澈见底

的蓝色......峰峦巍峨与层林尽染,绝美云海与群山连绵,仿佛天空打翻了油彩,画出了一幅华丽的山水巨作。漫步诗意的峡谷栈道,深入磅礴的原始森林,呼吸清新的林海鲜氧,遨游缥缈的人间仙境,天堂寨的秋日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安徽六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

安徽六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

安徽六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六安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典故。以下是关于六安的一些历史文化和典故概述:

历史沿革

六安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历史上,六安曾多次更名,直到北宋时期才定名为六安。

文化遗产

六安地区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和其他文物。其中,六安瓜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红色旅游

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六安境内的金寨县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将领。

古代典故

- 皋陶文化:皋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司法鼻祖。据说皋陶曾在六安一带施政,留下了许多关于公正执法的传说。

- 楚汉争霸:六安地区在楚汉战争期间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著名战役都在这里发生,如项羽的巨鹿之战等。

自然风光

六安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天堂寨、万佛湖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

经济发展

六安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六安的农副产品丰富,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六安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典故众多,上述内容只是一个粗略的概述。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六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者亲自前往六安进行实地考察。

安徽六安的风俗

安徽六安的风俗

安徽六安的风俗

六安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六安茶以其“独特的香味、淡雅的色泽、浓郁的滋味、甘醇的口感”而享誉海内外。在六安,人们喜欢在茶馆里品茶聊天,也会将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六安民间艺术则包括了宣纸剪纸、秧歌、高跷、大鼓等表演艺术。这些艺术形式在六安历史悠久,特别是秧歌、高跷等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承。这些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娱乐和文化价值,还反映了六安地区的历史、习俗和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六安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清明节时去扫墓、赛龙舟等等。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也是六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六安的传统风俗虽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但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六安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安徽风土人情简介

安徽风土人情简介

安徽风土人情简介

安徽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各个地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传统。以下是一些安徽地区的风土人情:

1.合肥市抛头狮:这是一种劳动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民间活动,以

肥西门歌、舞狮、崇祀为内容。其中,舞狮头者会将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并在举套之间做一个向上抛的动作,因此得名“抛头狮”。

2.亳州市大班会:这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其表演者会身着戏剧服装,脸

上画着油彩,上演一出出精彩的戏码。虽然大班会带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和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3.宿州市皮影戏:这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

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会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皮影戏的制作精美,唱腔融入了地方戏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4.蚌埠市花鼓灯:这是一种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

舞和情绪性集体舞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花鼓灯的男角被称为“鼓架子”,女角被称为“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以庙会和春会最为盛大。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颍上花鼓灯、凤台花鼓灯和蚌埠花鼓灯三个流派。

5.六安市龙腾舞狮:这是一种在街区路旁表演的传统民俗文艺活动,包括舞

狮子、跑旱船、花挑子、大头娃娃、莲香舞等。龙腾舞狮的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在表演中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赢得现场群众的掌声和喝彩。

6.芜湖市无为鱼灯:人们常称“鱼灯”为“吉祥灯”、“太平灯”、“幸福

灯”。玩“鱼灯”时,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

六安地域文化

六安地域文化

六安地域文化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

六安的民俗文化

六安的民俗文化

六安的民俗文化

六安的民俗文化

0814010079 李东梅旅游管理本2班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风纯朴,风情独特。美丽的山川,丰富的饮食,寻常的起居,日常的劳作,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一:风土人情

六安风土人情具有丰厚的历史沉积和古朴之风。

1. 居住

旧时皖西地区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建宅时,要求前阔后高,“宅坐青山龙虎地,门迎绿水凤凰池”(后山前水),“宁要青龙高万丈,不要白虎抬头望”(左高右低)。门向多取东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与山墙、烟囱、水流、厕所、道路相冲。古时城镇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当”,谓可祛邪消灾。

2. 饮食

旧时沿淮地区多食麦、豆、山芋,山区多食玉米、小麦、山芋,圩畈丘岗地区多食稻米。城乡人民均有自己动手加工食品习惯,如清明前腌禽蛋,梅雨季节制豆酱,立冬后腌花菜萝卜,冬至后腌鱼肉家禽,春节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历来好客,旧时宴席菜肴一般为八样、十样,即“八大海”、“十大海”。

3. 婚嫁

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嫁方面,一般经过提亲、定亲、送日子(选定婚配日期)和成亲四个步骤,彩礼的轻重、程序的繁简,以双方经济为基础,经过男女双方协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见。

提婚,又称“提媒”;订婚,又称“下书子”;结婚,也称“完婚”。完婚当天,男方备花轿、新衣、礼物,由媒人率迎亲队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饭”,后由亲人背至轿上,嫁妆前行,花轿随后。绕至男家,新娘由人搀扶从红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

堂大礼,后入洞房,饮圆房酒,闹新房。为烘托喜庆气氛,有“赞喜句”之风俗,一人唱贺,众人道好,宾客也可对新婚夫妇适度嬉戏逗乐,谓“新婚三日无大小”。完婚后,还有回门、会亲等事。

六安地区特殊民俗文化

六安地区特殊民俗文化

六安地区特殊民俗文化

前言:从大的方面讲全国各地的风俗诸如端午,中秋,除夕等等这种普遍的节日之类在习惯上都大同小异,这里便不再就此类习惯风俗了。这里主要列举与其他地方有较大差异的风俗等。

一、除夕夜接祖

由于本人所在地位于农村,且处于丘陵山地地带,因此先人离世就安葬在周围半山腰上风水较好的地方。每当除夕夜的时候一些人丁较兴旺的家族便会在除夕之夜举行接祖仪式。该种仪式由来已久,现如今已经日趋简化,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逐渐抛弃这一风俗。接祖主要活动有:1.准备活动,就是在除夕夜之前利用竹竿等做一些名为“灯”的东西,就是用蜡烛等可燃物做成一个可以照明用的东西(意为让先人看能得见路),且在除夕夜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这是一定的,过年嘛)。

2.主要活动,在晚上六七点钟左右的时间由一些成年人带着“灯”来到先人的坟墓前,先行叩拜礼,然后讲“灯”插在坟前地上并点燃,空中念念有词意为让先人回家吃饭,一起过年等等。待到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先把饭菜全部上齐,燃起蜡烛、香等,然后正准备一些碗筷摆放在桌上,倒上水酒,大门打开并且不准孩子们在门前玩耍(意为不能当着先人回家吃饭的路,)约半个小时以后估计先人已经吃完,接下来后辈们按辈分依次对着饭桌以及族谱(如果有的话)性跪拜礼,并且得念叨诸如“某某保佑”等,在行跪拜礼时有一个家庭较年长且有地位的人敲一种称为“磬”的东西,敲一下磕一个头。此项进行完

毕之后,燃起爆竹便可吃年夜饭了。吃完饭之后还有一项活动就是烧纸钱,可以再到先人坟前烧也可以在先人“回去的路上”烧。就此整个活动才算完成。

六安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六安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六安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我的家乡六安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

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六安——我的家乡

六安——我的家乡

八公山豆腐 为西汉淮南王烧药炼丹, 偶以石膏点豆汁而成,因此八公山是 豆腐的发祥地。八公山豆腐制作精细, 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方 言 文 化
大大、老子、老上人──爸爸; 给婆家、出阁、给人──出嫁; 活逗猴──开玩笑; 日白扯──撒谎; 将打将──正好,刚巧; 头上来、走上来、每先、上来──开始,起先; 闲呱蛋──啦家常;闲拉呱、呱蛋、语语──闲谈; 点巴点──很少;羔羔大──很小; 平平差──不相上下;齐搭伙──共同,一齐; 一总、拢共、壮朗、整装──全部、完整 也熊、家伙收、砸锅、砸掉──失败 咋呼、邪呼、虚、瞎吹牛──渲染、夸张
舒城贡席 为皖西历史传统名特产皮 “顶山奇竹,龙舒贡席”。舒席不 但是有实用价值的夏令佳品,也是 精湛的手工艺品
寿县大救驾 是安徽具有千年历史的名 细糕点赏心悦目,爽口沁脾。其形扁 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 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
皖西白鹅 已列入《全国家禽品种 志》,肉质鲜美、早期生长发育快、 抗病力强、耐粗食、耗料少等特点, 其羽绒朵大纯白,膨松度高。
我的家乡--六安
六安市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北麓。公元 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 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远在 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是 上古四圣皋陶部族活动场所和聚居地,是 皋陶文化的发祥地,故六安又称“皋城”。
六安市东近合肥市,西临金寨县,北接霍邱县、寿县, 南连舒城县、霍山县。是沟通华东与华中、西南、西北 地区的咽喉要道,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安徽六安,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她用富饶的土地和丰厚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六安人。那你知道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篇【1】六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而“六安”作为地名,则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设都于六(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仍都六。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迁都寿春。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分别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今金寨、金安区、裕安区、霍山、霍邱属衡山国;今舒城县属庐江国)。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区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六安”之名,由此得名,历代沿用。

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篇【2】皖西大裂谷原名避王岩。源于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六安地区流动作战的史实和民间传说。相传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率领残部,藏兵于此。

大裂谷曾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的藏兵之地,当年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特别选择了这样的险峻之处。著名的险处三道闸,远胜中国五大雄关,必须循着人工开凿,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能容千军万马的避王岩,其中最大的名为“石窟王宫”,为张献忠的避难之所,岩面上还遗留着几百年前屯兵抗敌的凿痕;当年有“八大王”之称的张献忠下令开凿的大王井,据说是起义军埋藏黄金宝藏的藏宝阁仍静静地留在那里;而雄起岩,更是当年点将誓师的地方,并凿石立旗,印记至今仍清晰可辨。你脚踏的石头,说不定就是那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曾经踩过的地方,印记未变,而时光转眼数百年已过。

安徽六安最美10大古村古镇,皖西之地人文古韵悠远流长

安徽六安最美10大古村古镇,皖西之地人文古韵悠远流长

安徽六安最美10大古村古镇,皖西之地人文古韵悠远流长

安徽,六安,皖西之地。

别称“ 皋城”,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

这里,从遥远的汉武帝起名为“六安”之时起,人文悠远流长。

一起来看看这片土地上最美的10处古村古镇。

1 蔬菜村

独山镇蔬菜村,置身其中,仿佛周遭只有田园的清香和缓慢流淌的时光。古时蔬菜村家家户户种植蔬菜,故而得名“蔬菜村”。蔬菜村坐落于独山之畔,傍水而建,紧邻西淠河,乐水河穿村而过。

蔬菜村村内散布着多处明清时期至民国初期的传统建筑,沿着河边徜徉,一幢飞檐翘角的古戏楼出现在眼前。“戏演旧衣冠经文维武,楼增新气象革鸟飞挥”,在古戏楼戏台的两边柱子上,分别雕刻了这两句诗文,这是独山秀才王子泾撰写的,寓意戏中人演绎戏中故事,戏楼增添新景象。古戏楼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它是由江西丰城人熊祥先在道光23年捐资重建的,在民国14年重修。

绕过古戏楼,转角不远处就是蔬菜村最为久远的建筑——马氏宗祠,据说,马氏宗祠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祠堂供奉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氏娘娘。

走在村里的青石板路上,皖西浓郁的大别山区传统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其中位于古村落后街的朱家大院,便是江北徽派建筑与皖西风格结合的典范。这栋建筑建于清朝末年,保留了传统的四水归堂设计。

如今蔬菜村很多明清建筑上,都刻有苏维埃时期的指挥部标识,记载着那段烽火狼烟的岁月。在土地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此处位于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一度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现如今,这些保护完好的红

安徽六安春节的风俗

安徽六安春节的风俗

安徽六安春节的风俗

安徽六安春节来了,人们贴红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有趣的活动是安徽六安地区春节的独特风俗。

在六安地区,春节的活动非常热闹。节前,人们都会去购置必需的物品。家里的壁上都会贴上正月初七的春联,在门上挂上彩灯笼。为了迎接新春,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让春节来到美好的六安。

春节期间,安徽六安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和习俗。人们会在家里放桌垫,在桌垫上放上糖果、点心、果子、糖果等物品,以示庆祝春节的到来。

人们还会在家里悬挂灯笼,灯笼里有一个火龙,上面用彩纸彩绘,代表着春节的到来。还有很多家庭会悬挂灯笼或横幅,上面的文字是“欢迎春节”的意思,一同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另外,还有“对联”的习俗。在安徽六安地区,对联是一种传统习俗,是一种祝福新年的表达方式,也是表示道义美德的比喻。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店面以及公共场所悬挂上“对联”。

此外,安徽六安地区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习俗“爬高梯”。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习俗,在大年三十的傍晚,人们会把高的梯子缩小一点,然后用铁丝将它们绑在一起,由大的梯子开始爬,每一步只能爬一层,接着再爬下一个梯子,等到登上最后一个梯子的时候,人们就会惊喜的发出“爬高梯”,以示新春的欢迎。

在六安地区,还有一种被称为“做大红”的风俗。大年初一清晨,家长会给家里的孩子们披上大红衣裳,男孩佩戴佩饰,女孩缠上花环,

以示新春的到来。

安徽六安地区的春节活动特别丰富多彩,人们不仅会在家里过春节,还会去春节大游行,看非常热闹的表演,在大众中收集乐趣。

这些喜庆的活动,让安徽六安地区的春节充满了欢乐、喜悦与祥和的氛围,让人们在新年里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希望。在新春的到来,大家一起来共庆一个充满活力与健康的新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的民俗文化

0814010079 李东梅旅游管理本2班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风纯朴,风情独特。美丽的山川,丰富的饮食,寻常的起居,日常的劳作,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一:风土人情

六安风土人情具有丰厚的历史沉积和古朴之风。

1. 居住

旧时皖西地区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建宅时,要求前阔后高,“宅坐青山龙虎地,门迎绿水凤凰池”(后山前水),“宁要青龙高万丈,不要白虎抬头望”(左高右低)。门向多取东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与山墙、烟囱、水流、厕所、道路相冲。古时城镇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当”,谓可祛邪消灾。

2. 饮食

旧时沿淮地区多食麦、豆、山芋,山区多食玉米、小麦、山芋,圩畈丘岗地区多食稻米。城乡人民均有自己动手加工食品习惯,如清明前腌禽蛋,梅雨季节制豆酱,立冬后腌花菜萝卜,冬至后腌鱼肉家禽,春节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历来好客,旧时宴席菜肴一般为八样、十样,即“八大海”、“十大海”。

3. 婚嫁

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嫁方面,一般经过提亲、定亲、送日子(选定婚配日期)和成亲四个步骤,彩礼的轻重、程序的繁简,以双方经济为基础,经过男女双方协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见。

提婚,又称“提媒”;订婚,又称“下书子”;结婚,也称“完婚”。完婚当天,男方备花轿、新衣、礼物,由媒人率迎亲队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饭”,后由亲人背至轿上,嫁妆前行,花轿随后。绕至男家,新娘由人搀扶从红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礼,后入洞房,饮圆房酒,闹新房。为烘托喜庆气氛,有“赞喜句”之风俗,一人唱贺,众人道好,宾客也可对新婚夫妇适度嬉戏逗乐,谓“新婚三日无大小”。完婚后,还有回门、会亲等事。

4. 丧葬

一般经过去世、出殡、柩放(用草包裹或在用砖建成的柜屋里放置)和下葬四个环节。在人行将去世时,子女应赶至死者面前送终(俗称“送老”)。柩放1-3年后,入土下葬。随着丧葬文明的发展,火化率也逐渐提高,丧葬程序得以简化。

5. 生育

生孩子的第二天,要向岳父母报喜,第三天产妇要用艾水熏澡,婴儿也要洗澡,称“洗三”。在小孩满月时,要请亲朋好友喝“满月酒”。周岁时(俗称“抓周”),亲朋好友道喜祝贺。到10岁时,也有做10岁生日的。人到60岁时,儿女们要为父母做“六十大寿”(做九不做十)。以后逢生日,也做寿,但一般没有逢十做寿场面大。

(6)礼仪

旧时礼仪习俗主要有:迎客,宾至主人出门揖迎,宾前主后,入室后让上座,献茶敬烟。坐席以8人或10人为满,坐次视桌面缝线而定,缝线直对门向,则中堂左侧为上,右侧为次。敬奉烟、酒、饭、茶等物时均双手捧呈,神情专一,目不斜视。见面,常见者互相问候,拱手作揖;不常见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辈见亲友,应先招呼。

二:节庆习俗

六安节庆风俗多彩多姿,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1)春节

春节习俗很多,大多属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类的祝愿和盼望。如腊月十八、十九两天为“扫尘日”,除旧布新,祈求康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小年”,祈求平安。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夕”,贴春联,挂新画,结彩灯,放爆竹,点花灯,吃团圆饭,合家守岁,翘盼新春。除夕与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为“过年”,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送年”。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大似年”,“早过十五晚过年”,是六安的传统。早餐元宵、饺子,元宵中常裹一枚铜钱或硬币,吃上者谓可“交财运”。早餐后,或赶会,或观灯,或逛集,或玩乐。是夜,城乡大闹花灯。在城镇,灯会巡礼时,所经居民、店铺门前,均要燃放爆竹,致送烟、糖之类;在乡村,灯歌队、龙灯队竞相出场表演,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3)端午节

盛行包粽子、赛龙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枣仁粽、肉馅粽、豆沙粽等,有荤有素,花色繁多。至于赛龙舟,更是一种气势壮阔的水上竞技活动,下水龙舟扮成青龙、黄龙、白龙诸色。舟上划手身着彩衣,结扎齐整,双手执桨,分坐船舷,击鼓者则立船头。一声令响,数舟齐发,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欢声雷动。(4)中秋节

有“早过端午晚过节(中秋节)”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气清,月轮慢转,家家在庭院、门前或楼台摆上桌椅,备齐月饼、水果和茶水,边吃边叙,亲情融融。在农村,除了赏月、品尝食品之外,青少年们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龙

火狮,天上人间,飞彩流霞。待一切平静之后,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便悄悄地去“摸秋”了,所谓“摸秋”,就是借月光偷摘庄稼,摸着不同的庄稼就有不同的兆头,是一种充满神秘、冒险和人生向往的乐事、趣事。

三:六安的各地民俗

(1)中秋耍火把、摸秋六安市城乡在中秋节晚餐后,都有品茶赏月的习俗,青少年则要尽情玩耍到下半夜。而乡间则有耍火把之俗。是日晚上,人们用麻秸、黄蒿、稻草等扎制成丈余长的火把,点燃后高举着,欢天喜地奔向村边、大路、田野,或耍火龙,或舞火狮,奔腾跳跃,远近呼应。“摸秋”也是乡间中秋之夜的传统活动之一。入夜,人们可以随意溜到菜园、庄稼地里,摸摘瓜果、大椒、黄豆、玉米、棉花、萝卜,不论是张三家还是李四家的。俗谓“摸到冬瓜生男孩,摸到丝瓜生女孩,摸到大椒不害眼。”尔后,还要拔了黄豆棵子在路边烧毛豆吃。因而,中秋节后,乡间的路旁、田边常可见到一摊摊灰尘烬。中秋之夜,城镇上大户人家还有“步月”的雅兴。月上三杆后,锣鼓班子纷纷出动,踏着月华走街串巷,咚咚呛呛,边走边敲,乐此不疲,直到夜深尽兴方归。

(2)当头酒喝月色旧时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寿县城乡有“喝当头酒”、“喝月色”的习俗。人们依据对月行规律的认识,认为一年中只有十一月十五日半夜时的月亮正对此地,直射于人身上而地面却没有影子,故名之曰“当头”。每逢这一天,上年纪的人们在天黑后都置酒院中,浅斟低酌,边饮边等。有些爱热闹的人觉得独坐候月未免乏味,便三五相邀:“走,喝月色去。”来到街头酒馆里坐下,大家掏钱凑份子买酒叫菜,谓之“抬石头”。一边吃酒,谈古论今,一边等待月上中天。故这一天城关及农村集镇上酒馆的生意都特别好,几乎座无虚席。此时庭院中早已竖立一根竹竿。时至夜半,满月一轮,当头无影,人们沐浴在月华中,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又兴致大发,重新回到酒桌旁,行令猜拳,往往一醉方休。

(3)柏树庙·柏树庙会柏树庙位于叶集镇彭台村,始建于隋朝,庙内供奉东岳岳神和十殿宫真君,千余年来香火连绵不绝。1997年至2004年,柏树庙继续对原庙建筑重新维修,新建大雄宝殿一座,成为集宗教、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据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王降生之日。这一天在这里烧香许愿十分灵验,有求必应。故年年来此求签问卜、求子挂红、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遂在柏树庙附近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不但繁荣了鄂豫皖三省的民间艺术,推动了边际民间贸易活动,还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4)霍山地方风情霍山这块热土养育了勤劳、善良、热情、智慧的人民,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