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含答案)
宁波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

选择题在进行宁波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时,使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如何放置药品?A.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B. 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称量(正确答案)C. 用手拿着直接称量D. 放在潮湿的容器中称量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观察时,先用高倍镜找到观察目标B. 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正确答案)C.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在进行物质溶解性实验时,为加速溶解,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A.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将固体研碎后加入溶剂C. 加热溶剂D. 增加溶质的质量(正确答案)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应与什么位置保持水平?A. 量筒底部B. 量筒口边缘C. 凹液面的最低处(正确答案)D. 凸液面的最高处在进行物质燃烧实验时,为确保安全,点燃可燃物前应先做什么?A. 直接点燃可燃物B. 检查可燃物是否纯净C. 对可燃物进行预热D. 对可燃性气体进行验纯操作(正确答案)下列关于蒸发操作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蒸发皿应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B. 加热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D. 蒸发过程中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正确答案)在进行过滤操作时,滤纸的边缘应如何处理?A. 高于漏斗边缘B. 低于漏斗边缘(正确答案)C. 与漏斗边缘平齐D. 随意放置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如何操作?A. 伸入试管口内滴加B. 接触试管内壁滴加C. 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滴加(正确答案)D. 倾斜于试管口上方滴加在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时,对于未知性质的化学药品,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药品B. 用鼻子直接嗅药品气味C. 用口尝药品的味道D. 使用药匙或镊子取用药品,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答案)。
浙江省2024年中考科学真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卷1.(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2.(2024·浙江)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
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6月成熟。
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2024·浙江)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
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A.向杯口不断吹气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C.向杯中加入冰块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4.(2024·浙江)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平面镜5.(2024·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6.(2024·浙江)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选择一团可燃物置于筒内,压下活塞。
为了可燃物更易燃烧,关于所选可燃物的着火点及对活塞的操作正确的是()A.着火点低,缓慢下压B.着火点高,缓慢下压C.着火点低,快速下压D.着火点高,快速下压7.(2024·浙江)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出西周初期的9具人骨,科研人员通过测定其遗传物质以明确亲缘关系。
据此判断,测定的物质是()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DNA 8.(2024·浙江)长江鲟(如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鱼类,其生殖方式最可能为()A.体内受精,卵生B.体内受精,胎生C.体外受精,卵生D.体外受精,胎生9.(2024·浙江)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A.B.C.D.10.(2024·浙江)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
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11.(2024·浙江)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共30分)1.小王利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光暗时灯亮,光亮时灯灭。
在实际调试时,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
下列调节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C)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C.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D.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 A)A.反光镜B.目镜C.物镜D.细准焦螺旋3. 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DA.停车区①B.停车区②C.停车区③D.停车区④4.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答案:D6.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答案:A7.如图,风速计是由风叶和改装的电流表构成。
风速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
下图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8.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答案:D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光的折射 实验Ⅱ(含解析)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光的折射1.小刚想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他做了如下实验:① 将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块磁性白板竖直插入水槽中,白板与水槽侧壁垂直,激光笔“吸”在白板上,如图1甲所示;① 水槽中装水,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如图1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位置;① 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油,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油中,两次光线在液面的入射点与水槽左壁距离相等,如图1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① 分析光斑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2)小刚改正上述问题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位置如图2所示,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选填“有关”或“无关”)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细心的陈远君同学发现,当光以较小的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时,既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又能观察到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当入射角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而反射光线变得跟入射光线一样亮。
老师告诉远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全反射”,并让远君同学将每次实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制成了以下表格。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选填“亮”或“暗”)。
当入射角i≥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此时发生全反射;(2)当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选填“能” 或“不能”)发生全反射;(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此(选填“能” 或“不能”)发生全反射。
3.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一)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
2023年嘉兴科学中考卷(含答案)

2023年嘉兴科学中考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化学变化?()A. 水蒸发B. 木柴燃烧C. 铁生锈D. 粉笔折断2. 下列哪个单位是电功的单位?()A. 安培(A)B. 伏特(V)C. 焦耳(J)D. 欧姆(Ω)3. 下列哪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金属元素?()A. 氧(O)B. 氢(H)C. 钠(Na)D. 硫(S)4. 下列哪个过程是吸热过程?()A. 水凝固成冰B. 水蒸发成水蒸气C. 氯化钠溶解于水D. 铁块加热后温度升高5.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鲨鱼C. 蝙蝠D. 鹦鹉6. 下列哪个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A. 胃B. 肝脏C. 胰腺D. 肺7. 下列哪种植物适合在盐碱地生长?()A. 水稻B. 小麦C. 芦苇D. 茶树8.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物理现象?()A. 酸雨B. 光合作用C. 磁铁吸引铁钉D. 铜生锈9. 下列哪个单位是电阻的单位?()A. 安培(A)B. 伏特(V)C. 欧姆(Ω)D. 焦耳(J)10. 下列哪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非金属元素?()A. 钾(K)B. 铝(Al)C. 硅(Si)D. 氯(Cl)11. 下列哪个过程是放热过程?()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水C. 硫酸溶解于水D. 铁块加热后温度降低12.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爬行动物?()A. 鸽子B. 老虎C. 蜥蜴D. 鲸鱼13. 下列哪个器官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 鼻B. 肺C. 喉D. 胸腔14. 下列哪种植物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A. 梧桐B. 沙棘C. 桦树D. 桃树15.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生物现象?()A. 露B. 雪花C. 蒸发D. 呼吸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
17. 电路由电源、_________、用电器和开关四部分组成。
18.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_________、降水三个过程。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含答案)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 (8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 ,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
萌发率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起对比作用● (7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溶液成分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
回答: (1)表中第____ ▲____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利用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3)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 42-、CO 32-和Cl -,又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_____ ▲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并将其除去; ②加入_ ▲ (填药品用量及化学式)溶液,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药品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精品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5——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特训练习1.(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1)[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22·奉化模拟)碱式碳酸锌[Zn 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OH)y(CO3)z熔烧ZnO+CO2↑+H2O (x、y、z为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答:。
3.(2022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来问题:(1)沉淀1是(2)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4)这包粉末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4.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____(填字母)。
2020年温州市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2020年温州市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2020年温州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如图甲是好玩的“纸蜻蜓”。
将长方形纸片经图乙所示处理,得到如图丙。
即制得“纸蜻蜓”。
手持“纸蜻蜓”的翅尾,让其竖直,松手后,纸蜻蜓能在空中边旋转边竖直下落。
查阅资料得知,“纸蜻蜓”下落快慢与其自身重力、翅尾长和宽、翅身长和宽、有无负重等有关。
小明想探究“纸蜻蜓”下落快慢与其翅身长的关系,准备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剪刀;质量分布均匀的大纸张(可以制作多个纸质“纸蜻蜓”);双面胶。
(要求:都采用图甲方式让“纸蜻蜓”在空中下落)(1)释放后,“纸蜻蜓”下落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速度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实验的主要步骤。
2.(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20届4月模拟考试九年级科学试题Word版)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将弹簧用力拉伸,然后释放,弹簧会发生振动,拉伸程度不同,振动程度似乎不同,能否利用弹簧的振动快慢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为了研究弹簧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某科技小组利用两根轻质弹簧A.b和若干个钩码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将其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步骤1:测出一个钩码的质量,在轻质弹簧a下端挂一个钩码,上端固定;步骤2:把弹簧拉伸到适当位置A点后放手,让钩码上下振动(如图所示);步骤3:测出振动30次所需时间t,算出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t/30,并记录数据;步骤4:;步骤5:;步骤6:将实验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出上述弹簧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钩码质量的关系图像。
(2)忽略空气阻力,上图A.O、B 三个位置中,位置__________时钩码具有的动能最大。
3.(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20届4月模拟考试九年级科学试题Word版)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设计了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中考科学受力分析典型题(含答案)

中考科学受力分析典型题(含答案)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如图,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则关于AB所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A物体所受力为3个,则B物体所受力一定是3个B. 若A物体所受力为2个,则B物体所受力也一定为2个C. 若A物体所受力为3个,则B物体所受力可能是2个D. 若A物体所受力为2个,则B物体所受力一定为3个【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体的受力分析。
在此题中注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全面。
此题中的物体受力分为两种情况,即有弹力和无弹力两种。
【解答】AC.若A物体所受力为3个,这A三个力应该为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作用力,存在两种情况,(1)弹簧被拉伸,则A受弹簧向上的拉力,则B受弹簧向下的拉力、重力和绳的向上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2)弹簧被压缩,则A受弹簧向下的压力,则B 受弹簧向上的支持力,若支持力等于重力,则B可以只受两个力,故C正确,A错误;BD.若A物体所受力为2个,存在两种情况:(1)A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作用,说明弹簧没有发生形变,不产生弹力,则B受细线向上的拉力、重力两个个力的作用;(2)A受重力和弹簧的拉力的作用,说明弹簧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弹力,则B受细线的拉力、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若A物体所受力为2个,则B物体所受力可能为2个,也可能为3个;故BD错误;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 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C. 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D. 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判定,将甲乙两图相互对比,关键是能够对整体和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进行判断,对学生来说应属于难题。
杭州科学中考卷(含答案)

杭州科学中考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铁生锈B. 水沸腾C. 燃烧木材D. 酸碱中和2. 下列哪个单位表示电功率?()A. 瓦特(W)B. 安培(A)C. 伏特(V)D. 欧姆(Ω)3.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蝴蝶C. 老虎D. 鲨鱼4. 下列哪种植物适合在盐碱地生长?()A. 水稻B. 小麦C. 芦苇D. 棉花5. 下列哪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金属元素?()A. 氧(O)B. 氢(H)C. 碳(C)D. 铝(Al)6. 下列哪个过程是光合作用?()A. 植物呼吸B. 动物消化C. 水的蒸发D. 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7. 下列哪个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达尔文8. 下列哪种现象是化学变化?()A. 水结冰B. 火柴燃烧C. 粉笔折断D. 铜丝弯曲9. 下列哪个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A. 马德堡半球实验B. 瓶吞鸡蛋实验C. 热气球升空实验D. 磁悬浮实验10. 下列哪个物质是纯净物?()A. 食盐B. 空气C. 酒精D. 沙子11. 下列哪个生物结构属于植物的基本组织?()A. 神经组织B. 肌肉组织C. 上皮组织D. 分生组织12. 下列哪个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A. 燃烧B. 碘与淀粉反应C.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 碳酸钙分解13. 下列哪个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A. 镜子中的倒影B.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C. 太阳光直射D. 彩虹14. 下列哪个单位表示能量?()A. 焦耳(J)B. 瓦特(W)C. 安培(A)D. 伏特(V)15. 下列哪个科学家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A. 牛顿B. 爱因斯坦C. 克里克和沃森D. 孟德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统称为__________。
1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一、选择题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下列实验注意事项不合理的是( )A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浪费要放回原瓶C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D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4.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 ~2gB .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 .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D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电解水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A .AB .BC .CD .D13122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 .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7.下面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B .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C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D .可用在氧气流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铜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炭粉(铁粉)-------- 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B .CaO (CaCO 3) -----------加水,过滤C .CO 2 (CO) ---------------将气体点燃D .HNO 3 [Ba (NO 3) 2]----------------加入适量的 H 2SO 4溶液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中混有的HCl 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鉴别溶液和NaOH 溶液取少许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C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D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A .AB .BC .CD .D10.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B .用50mL 量筒量取了4.34mL 的水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2CO 23Na CO 4CuSO ()2Ba OH 2CaCl 3CaCOD .用10mL 的量筒量取了5.0mL 的水11.小明在加热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了,于是他对试管破裂的原因提出下列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B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小心碰到了酒精灯灯芯C .加热时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1/3处D .加热时没有先预热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 .用100mL 量筒量取8.32mL 的水C .用电解水证明水的组成D .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3.今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中不加二氧化锰,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4.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下列提纯过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a 操作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物质B .滤液中有三种溶质C .加入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步骤④、⑤中过量的试剂D .步骤⑤中的试剂A 是碳酸钠溶液二、非选择题15.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A B A B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 放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容器口塞橡胶塞时,把玻璃容器放在桌子上 16.为了检测香烟的危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电学实验探究(含解析)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复习-电学实验探究1.如图,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2)如果实验操作中出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故障可能是;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C.电阻R x发生了短路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此时测得的R x= Ω;(5)小明认为只测一组数据得到R x的大小是不妥的,原因是。
2.小明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的;(2)实验求电阻的原理公式:R= ;(2)如图1所示,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同伴小桂提醒他还有一处不妥当,其不妥当之处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到;(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出现故障的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读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示数为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Ω。
3.小丽同学手里有一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她想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于是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一些器材,连接成了如图甲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若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在此位置基础上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移动.(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4.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做电源、已知阻值的电阻R L1个、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1个、被测电阻R x,开关2个,电压表和电流表各1只、导线若干。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1.酒精是果酒发酵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是衡量果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则果酒品质越好。
甲醇是果酒发酵过程中极易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为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1:取新鲜葡萄和新鲜苹果各500克,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和苹果汁,装入发酵瓶后,添加酵母菌悬浊液(内含0.3克千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好瓶盖,进行发酵,得到果酒。
步骤2:每天16:00测定果酒中的酒精度和甲醇含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图。
(1)为了使酵母菌发酵效果更好,根据图2应选择合适温度约为。
(2)分析图甲葡萄酒和苹果酒在不同质量蔗糖下的酒精度变化曲线,得出的初步结论:。
(3)发酵材料、蔗糖量是酿制果酒的关键,会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
国家要求果酒中甲醇的含量值≤0.1克/升,请结合图甲、图乙,对发酵材料、蔗糖量、发酵时间提出合理建议。
2.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测量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1;③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测量两个橡胶塞间的距离为h3,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相平;④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⑤反应结束后,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再次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再次相平,测量此时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2;⑥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③⑤中,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和玻璃管内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2)经过计算,小科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则h1、h2、h3应满足的关系式是:=15。
(3)如果步骤②中装入玻璃管中的水过少,将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有何影响?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3.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6伏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欧,1安”的字样。
杭州科学中考卷(含答案)

杭州科学中考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蝴蝶C. 老虎D. 鲨鱼2. 下列哪个元素在化学周期表中属于非金属元素?A. 钾B. 氧C. 铁D. 钙3.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A. 质量B. 速度C. 力D. 温度4. 下列哪个反应是吸热反应?A. 燃烧B. 光合作用C. 碘与淀粉反应D. 水的电离5. 下列哪个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达尔文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 电阻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4. 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______和______。
2.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______的,而分子是______的。
3.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
4.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______。
5. 电路中的______用符号“V”表示。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积等。
2. 简述安全用电的原则。
答:安全用电原则包括: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移动用电器前,应先断开电源;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进行救援。
3. 请解释牛顿第三定律。
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植物沙棘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深层水分;骆驼具有储水能力,适应干旱环境。
5.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危害。
答: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初三科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科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 .出膛的子弹射穿木板,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前进B .电水壶里的水沸腾了,给该电水壶断电,水的沸腾却永远不会停止C .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继续冲上右斜面D .孤岛上被人们遗忘的一只机械表,默默地走了几十年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元素一定呈化合态B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变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D .某纯净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4.某无色溶液中若含有大量Na 2SO 4、Na 2CO 3、NaOH ,为验证其中所含的阴离子,若限定只取一次待测液,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 .盐酸、BaCl 2、酚酞 B .BaCl 2、盐酸、酚酞 C .BaCl 2、酚酞、盐酸 D .酚酞、盐酸、BaCl 25.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
现用两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田块,Ⅱ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的毒性相同,Ⅰ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昆虫的毒性更强。
下列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Ⅰ、Ⅱ号杀虫剂单独作用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6.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酚酞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B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C .能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D .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 4遇H 2O 转化为CuSO 4·5H 2O 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 .5mL 酒精和 5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 ,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D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8.如图所示,X 溶液与AgNO 3、Na 2CO 3、Na 2SO 4三种溶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
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三)(详细解析)

故填: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有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
(2)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装置F组中的酶已经失活,将F组混合物冷却至40℃,乳汁不能凝固。
(1)图中R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IF图像可知: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Rx,的阻值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触片K与________接触,电铃响,实现自动报警
(3)某电梯超载报警的R-F图像如图丙所示,空载时电梯厢对R:的压力F1等于电梯厢的重力,当压力F2=1×104N时,电梯报警,则此电梯限载_________人。(设每人质量约为50kg)
(3)你预测图b实验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小皓设计的实验(图c)有何缺陷(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
7.小丽觉得淘米水倒掉很可惜她想:淘米水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此,小丽就淘米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请帮她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答案为:可靠,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3)NO2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有毒,要用碱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故填:bcfeh。
3.变红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乙装置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到丙中被吸收
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二)(详细解析)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1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定量的负氧离于,乙房可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猜想)猜想A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猜想B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
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探究)
(1)小乐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填“A”或“B”)。
A.冰 B.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12.把超强磁铁分别吸附在干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制成电磁动力“小车”,并将它放入铜质螺线管中(螺线管的铜线表面没有绝缘层),如图甲“小车”就能沿着螺线管运动。图乙是它的示意图。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进行首次月球车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月球车造型奇特,功能强大,装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轮子装的“大脚”,使它具有翻山越岭、万向行走的能力,“大脚”设计成这样的原理是:①;②。
(请写出两个原理)【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2.下列离子能在pH = 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Fe3+、Na+、OH-B.K+、SO42-、Ba2+、NO3-C.Cl-、K+、SO42-、Na+D.Ca2+、Cl-、CO32-、Na+【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2SO4、Na2CO3、NaOH B.K2SO4、KCl、K2CO3C.NaCl、Na2SO4、Ba(OH)2D.CuSO4、NaOH、Na2SO4【答案】B4.下图所显示的生物学信息中,正确的是()A.甲图可表示人体的呼吸运动曲线,其中bc段时间内处于吸气状态B.乙图可表示人体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其中OA段一定是动脉血管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其中B点对应的含氧量是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酿酒的条件D.丁图可表示人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曲线,其中B曲线对应的是蛋白质【答案】D5.(绍兴-33)小敏用酸奶机自制酸奶。
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后,将买来的盒装鲜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A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和时间,让其进行发酵。
回答下列问题:(1)将容器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
(2)乳酸杆菌的营养方式是 (选填“自养”或“异养”)。
(3)查阅资料:资料1:不同温度下,A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
资料2:在38℃和适宜的环境下,每ml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
资料3:每ml酸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_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经典实验题●(●(7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溶液成分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
回答:(1)表中第____ ▲____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阳离子。
(3)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又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_____ ▲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并将其除去;②加入_ ▲(填药品用量及化学式)溶液,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药品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30.(8分)(1)2 (3)①稀HNO3CO32-②过量Ba(NO3)2K2SO4(Na2SO4)+Ba(NO3)2==== Ba SO4↓+K2(NO3)2③ AgNO3钾、钠盐溶液中钾、钠盐溶于水后,均以离子形式存在●(8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
萌发率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2)起对比作用●(8分)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 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查阅资料:铁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物是Cu 和Fe2O3,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
3Cu + Fe2O3 高温3CuO + 2Fe●(10分)做“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用标有额定电压2.5V 的灯泡L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
(4)现将两灯连入图丁所示电路。
实验过程中,小明不慎把电路中的L2的玻璃泡打碎了(碰巧灯丝没有断),此时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L1反而更亮了。
你认为L2变暗的原因是▲_。
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与原来相比将_ ▲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短路(2)略(3)0.7 (4)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变大●(8分)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会发热升温,而有些则会吸热降温,这些特点可用来做热袋、冷袋,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冰袋可以减轻人体受伤引起的肿痛,某公司打算开发一种冷袋,内装一种化合物和50mL水。
现有两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探究:(1)一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4种化合物,哪种更合适做冰袋?”一组的实验步骤:①在4个杯子中分别装入各50mL水,然后测量水温;②在4个杯子中,分别加入各8gA、B、C、D化合物;③在70s内,每隔10s测量一次杯子的水温。
实验结果如右上图:回答问题: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哪种化合物最适合做冰袋▲(选填A、B、C或D )。
(2)二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3种化合物,哪种化合物的降温效果最好?”二组的实验步骤:①在A、B、C、D等4杯子中,分别装入各50mL水,并测量水温;②在A、B、C杯子中分别加入NH4Cl、CaCl2、NaCl,D杯不加任何化合物,并测量水温。
实验结果如上表:回答问题:①说明D杯不加任何化合物的理由▲。
②从二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中,能得出有效的结论吗?说明理由。
杯子化合物始温(℃)终温(℃)A NH4Cl 25 18B CaCl223 28C NaCl 22 20D 水22 22(1)D (2)①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其他三杯混合溶液的降温程度,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②不能,因为三种化合物的质量未知、水的初温不同,而且没有重复实验。
● (6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
(某些操作可多选) (2)最简便的制取淀粉酶溶液的方法是收集并稀释唾液,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材料是▲ 。
(3)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 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 。
(4)15min 后,在A 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 ▲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胃、肠中唾液淀粉酶质量减少,最终转变成 ▲ ,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 ▲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1) ①④②④③⑤ (2)试管、清水和蒸馏水(少写“清水”不扣分)(3)在100℃时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4)不变 氨基酸 同化● (8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已模糊,为探究该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小张同学先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 ▲ 。
(2)小王同学发现尽管试剂瓶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O 4字样。
于是,他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上述方案中,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 ▲ ;方案乙中,加入足量稀HCl 的作用是 ▲ 。
(3)同学们发现标签上还有20.0%的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上述信息,同学们分析后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Na 2SO 4溶液,原因是 ▲ 。
(1)该无色溶液呈酸性 (2)甲、乙;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的干扰(3)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是16%,不能配置出20%的溶液加入足量Ba(NO 3)2溶液 加入足量稀HNO 3 加入足量BaCl 2溶液 加入足量稀HCl 物质 H 2SO 4 Na 2SO 4 MgSO 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8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按如图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②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 。
(2)按如图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① 图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② 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
(1)①发出白光 ②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无污染● (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同学们联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决定要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他们将一个玩具“水蓝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 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
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a )中的F 1、F 2、F 3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 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b )中的F 4、F 5、F 6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 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1 5 90° 6 4 15 30° 42 10 90°3 5 15 45° 2.83 15 90° 2 6 15 90° 2(1)分析比较表一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θ=90°)的情况下, ▲ 。
(2)分析比较表二中 ▲ 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的方向,θ越大,动力越小。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 ▲ 。
(4)小华按照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把用弹簧测力计拉改为挂钩码做了上述实验,如图(c )所示。
发现A 1 A 3 A 2 O AO A 1 A 3 A 2 O F 1 F 2 F 3 F 4 F 5 F 6 B B B (a ) (b ) (c )氧气 第31题第(1)小题图 第31题第(2)小题图80℃ 热水 红磷 铜片 白磷 a b 白磷 红磷 80℃ 热水每组数据都比甲组同学测得的数据要大,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 。
(1)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 越大,动力越小。
(2)第三列与第四列(3)动力的大小、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4)甲组同学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受到的重力● (10分)课外探究时,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应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放入5%、20%的足量稀盐酸中。
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如图Ⅰ、Ⅱ、Ⅲ是三位同学记录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