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习与探究之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

年级必修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会断句,读懂句意,掌握基础的实词和常用虚词。

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

4、学习古文,了解古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A、第一题

1、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总是有远大的抱负,宽阔的胸襟。

2、分组: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组发言人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5、总结:

怎样才能把自己造就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大问题,谈论这个问题,既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所写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来谈,又要结合《孟子二章》做人的主张来谈。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才能青史留名。我们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我们要想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但要有知识、有才干,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做有损于国家、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或违背公共道德的事。

B、第二题

1、读题

2、分组: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一道小题),各大组仔再

根据座位成立若干小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整合:大组长将本组的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合,取长补短。

5、交流:由各大组长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6、总结:

a.这条题注,除交代了课文出处、介绍作者外,还说明了“表”是怎样一种文体以及诸葛亮写这篇奏章的缘由。读这样的注,可以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中考语文综合探究专题复习用

中考语文综合探究专题复习用

解析:
本题可以多角度解答,但切忌信马由
缰,做出似是而非的答案。 (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中华民 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 证。(3)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 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也是 不可取的。
课堂练习 2、在“走进名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同学们各显神通。
3、问题设计型

传统的命题是命题者发问,学生作答。新课程改革提 倡学生提问题,做学习的主人。这个观点体现在考试 命题中,可以依据考试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给学 生提问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不同的问 题。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引导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索活动,以获得独特的 见解。如扬州市八年级期末试卷:“在《长征组歌》 《最后一课》《人琴俱忘》《记承天寺夜游》《明天 不封阳台》《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中选两篇课文,各设计两个问题,以指导下一届八年 级的同学掌握该课的学习重点。”
活动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报告、论文、专著、 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 )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

魏宏波坝河九年制学校

一、概述:

文言文复习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多采用教师梳理知识,学生识记的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二、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自主总结复习方法,学会归类整理。

3、尝试探索常见的答题技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识记还是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让学生在网络上大量的收集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等,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结果证实,学生通过媒体的学习有很大的收获,达到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自主讨论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让学生在网络上大量的收集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等,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ppt、音频、Flash动画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人生的真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只不过,我们今天是要从中考的角度来看,为了取得中考的最终胜利,我们的确要打好文言文阅读这场小战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就显得很重要了。(板书课题)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课外文言文阅读
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 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 盛的原因。
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 时,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揣摩作者 的思想感情,都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分析时应在整体把握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行。 文章一般比较简短,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品味文 章中议论性的语句,这些句子往往含有作者的观 点。通过品读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 的态度或思想倾向。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课外文言文阅读 2.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 黏而不散,土质细而没有沙。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解答此题,在通读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 可从文中筛选出相关句子概括作答。由文中的 “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可概括出 上好泥土的特点为:黏而不散,土质细而没有沙。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课外文言文阅读
3.文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十分爱读《左氏春秋》,废寝忘食; 每次去扫墓一定去看望哥哥,悉心侍奉。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复习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文言文专题复习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知识梳理
• 学生自主复习九年级下册所有的文言文。 • 1、学生朗读勾画课下注解。 • 2、引导学生逐课读(齐读)注释,教师点
拨易错的词语含义; • 3、学生自由读注释,记忆重点字词注释; • 4、听写重点实词虚词。(可参照课后的练
习题)
练习检测
• 完成《中考复习方略》p100中的《愚公移 山》12到15题。
与学》必备知识清单P11——13)
真题回放,方法总结
学生翻看《中考复习方略》P93的达州中考题例,并 试做。
方法: (1)筛选法,根据题意要求逐项审视、辨别,把选项
的意思带到原文中去。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练习检测
• 完成《中考复习方略》p94中的翻译题,拓展探 究题。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2)厚賙给之,使毕其事。 12.拓展探究。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教师点评,方法总 结。
作业布置
• 完成《中考复习方略》p99《出师表》节 选13到15题。
投放目标(第六课时)
• 1、复习巩固九年级下册课本注释中常用 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 2、能够翻译课文中重要的句子,关键字 词,特殊句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感情。
• 3、通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推测文章 意思方法的讲解、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 显文言文的能力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 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3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2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分)

*.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2分)

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

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文言文专题阅读系列之读书学习类

一.【初中篇目与梳理】

二.【阅读方法】

第一步:通晓大意。

通读两篇文言文,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课外阅读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步:切片观察。

根据题目要求,将文中有关的片段分别切割出来,形成一个个小切片,对切片进行观察。

第三步:求同存异。

对比分析这些切片,比较它们在主题、人物、题材、手法、意义等方面的异同,进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模式+例文

山东中考以“课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共45小题,一般是10分左右。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选(择题形式考查)、句子翻译、划分朗读节奏、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中考文言文板块复习探究

中考文言文板块复习探究

3避免盲 目, 增强信心
中考 既 是 一 场 知 识 的 比 赛 , 是 一 场 又 智 力 的 较 量 , 论 是 教 师 还 是 学 生 都 应 避 无
免 盲 目 , 强 信 心 。 学 生 角 度 讲 , 多学 增 从 许 生 课 外 不 知 道 怎 么学 语 文 , 少 人 有 过 这 不 多地关注文章词法、 法 , 句 即要 把 文 言 文 当 2要整合资料 , 抓规律 作“ 章 ” 学 , 不能 当“ 言” 。 文 来 而 文 学 三是 明 在 复 习 过 程 中 , 师 应 做 熟 手 中 的 资 样 的 经 历 : 多 天 晚 上 没 有 复 习 语 文 了 , 教 许 觉 扩 因 各 就 却 确评估考查的重点 , 强调 对 文 章 整 体理 解 , 料 , 大 阅 读 量 , 为 , 地 中 考 命 题 思 路 得 过 意 不 去 , 拿 语 文 书 翻 , 又 不知 道怎 能 借 助 注 解 及 工具 书 读 懂 文 章 。 之 , 板 有 一 定 的 延 续 性 , 加 此 因此 对 上 一 年 的 各 省 市 么 复 习 , 念 一 遍 语 文 吧 , 得 无 聊 , 有 再 觉 没 块知识 内容量大 , 及面广 , 几年来 , 涉 进 各 中考 试 题 尽 可 能 地 多 研 究 其 命 题 特 点 , 了 兴 趣 , 看 练 习 , 师 早 已 公 布 了标 准 答 看 老 探 即 最 地 中 考 文 言 文 板块 知 识 赋 分 比 例 都 在 l % 5 解 其 答 题 依 据 , 索 其 解 题 规 律 。 所 谓 的 案 , 后 就 只 看 了一 遍 作 者 介 绍 和 语 法 解 左 右 。 此 我 们 对 今 年 文 言 文 中 考 作 了如 “ 百 草 , 牛 奶 ” 在 此 基 础 上 精 选 部 分 代 释 , 样 的 复 习 , 没 有 效 果 的 , 盲 目的 。 因 吃 挤 。 这 是 是 下 预 测 : 是 考 查 学 生 的 诵 读 能 力 , 断 表 今 年 命 题 方 向 , 色 新 颖 , 有 质 量 的 精 老 师应 从 思 想 上 让 学 生 认 识 到 学 习是 自己 一 如 特 又 熟 并 是 自己 才是 句 、 音 、 确 翻 译 文 言 文 句 子 等 ; 是 考 品 题 进 行 训 练 , 悉 中考 题 型 , 对 材 料 进 生 命 成 长 的必 须 , 自身 的 责 任 , 注 正 二 查 学 生 的 积 累运 用 能 力 ; 是 考 查 学 生 概 行 整 合 , 点 带 面 的 穿 插 于 复 习 中 , 识 点 真 正 的主 人 , 而 增 强 学 生 的 学 习信 心 。 三 以 知 从 从 括 文 章 的 内 容 或 大 意 的 能 力 ; 是 考 查 学 要 注 意 横 向 、 向 相 结 合 , 到 举 一 反 三 , 教 师 角 度 来 讲 : 师 容 易 犯 包 办 代 替 的 错 四 纵 做 老 生欣赏 、 评价 能 力 ; 是 考 查 学 生 筛 选 文 中 触 类 旁 通 。 此 过 程 中 , 们 又 应 注 意 以 下 误 , 是 担 心 学 生 弄 错 , 生 变成 了单 纯 的 五 在 我 总 学 接 受 和 记 忆 。 以 教 师 的 感 觉 代 替 不 了学 所 信 息 的 能 力 , 要 求 用 原 文 中 的 语 句 回答 几 点 。 即 问 题 ; 是 联 系 实 际 , 文 章 对 自己的 启 发 2. 六 谈 1学会扬 弃 生 的 感 受 , 为 老 师 要 熟 悉 自 己 的 教 学 对 作 及 其 现 实意 义 。 以 要扎 实掌 握 初 中 l 册 所 一6 中 考 复 习各 种 资 料 堆 积 如 山 , 师 应 象 , 症 下 药 , 进 复 习 方 法 , 量 与 学 生 教 对 改 尽 避 避 的 文 言 文 知 识 , 习 方法 是 关 键 , 这 一 板 根 据 本 地 、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 除 那 些 无 用 达 成 默 契 , 免 机 械 繁 琐 的 分 析 , 免 以公 复 对 本 剔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八下学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八下学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与理解能力,学习目标

4.

仰面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

旷曰:“哑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悲鸣不已(已经)

B. 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 集古木上(聚集,会合)

D. 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A

(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解析】【分析】(1)A停止;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鹳”,谓语是“盘旋”,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五柳先生传 (2012年临沂市中考) 游白水书付过(课外) (2013年临沂市中考) 鸟说(课外) (2014年临沂市中考)
满井游记 (2015年临沂市中考)
三峡(2010临沂市中考) 课内课外比较阅读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回望目标,总结方法
文言文阅读方法
• 1.勤于积累:常用实词、虚词、固定短语、 成语、名句名言等。 • 2.善于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 • 3.学会比较:对词语的古今异义的比较,词 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比较等。 • 4.学会运用:如用成语说话、用名言造句, 活学活用,强化记忆。 • 5.巧于迁联:前后勾连,做到有所感悟,有 所引发,有所联想。
筛选文章的信息。
3.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 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5分)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 (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 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 “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D项“以”: 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 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 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 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 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 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 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 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的地方很详尽。人们都认为这三种奇花可以同等看待,只有我判定它们截然两样。为什 么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靠天工,不是靠人力。种植这两种花,不过是冬天施施肥, 夏天浇浇水,如此而已。开花时,色彩烂漫,气味芬芳,不会因为人力不勤,而稍稍减 少姿态和颜色。菊花的美,就全靠人力,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闲暇 。只有这样,菊花才能开得丰满、艳丽、美丽可观。是人使它变美却归功于老天,把它 与不费辛劳的牡丹、芍药同等看待,这岂不是恩怨不分、公私不辨吗?
B.情感态度类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请说说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 【答案】 相同点:他们都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 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⑤[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 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 人生境界。
知识
第3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选自周敦颐《养心亭说》,有删改)
拓展

【精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七上学案

【精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七上学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与理解能力,增强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虫尽为所.之:何不试之以足(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七上文言文

达标检测

1.B

2.年岁时间

3.井架坏了,多次想更新它。

4. (一)陵州盐井---井侧设大车绞之。井架的结构。

(二)岁久---而陵井之利复旧。修建新井架。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井壁全是岩石。井的上部、下部都很宽广,只有中间较为狭窄,叫做“杖鼓腰”。旧时,用柏木作成井干,从井底直达井口,从井口的木干上用大绳吊下去,才能到达水面。井旁安设大绞车绞动绳索。年代久远,井干朽烂,多次想换新的,但是井中阴气袭人,人一下去就死,无法下井施工。只有等到雨天,阴气随雨水下降,才稍微可以下井施工,天一放睛就得停止。后来,有人创制了一个大木盘,盘中盛满水,盘底凿了许多小孔,水像雨点一样从小孔中洒出,安设在井口上,称为“雨盘”,让清水洒下终日不绝。这样连续几个月,井干被全部更新,陵州盐井又恢复了原有的盐利。

中考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中考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七年级—九年级文言文重点篇目、重点题目

复习要点及要求

一、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

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

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二、重点篇目

七年级上册:

1、《童趣》(07年福州市中考)

2、《论语十则》(重在背诵默写,按要求填空)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_中考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有位专家曾这样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习是茂密的树叶。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关于文言文复习课。

二、课前小测

诗文默写

1、,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5、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写的那样:“,”

6、“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

三、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四、探寻规律

师:想一想文言文通常考什么?生答预设: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大家普遍的现象是谈文言文阅读色变,文言文阅读探寻清了规律,其实没有那么难。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文言文的学习规律。

知识点一:划分节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3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2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分)

*.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2分)

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

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学习与探究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并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直译或意译浅易文言语句的能力。

4、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12分)归氏二贤传归有光(2016年无锡)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有删改)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1.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又复杖之杖:②弟寻死寻: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间:④纬以事坐系坐: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文: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文:

(二)(12分)(2015年无锡)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来源:学科网]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孰视之B.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D.公将鼓之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 .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母亦贤之贤:()②迁偏将军迁:()

③数陈便宜陈:()④文多故不悉载悉:()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译:

(三)(12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

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

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皆以上慢侮人故”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此难以口舌争也 B.以其境过清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敢出一言以复

2.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帝打算废立太子,拒绝了大臣的劝谏。留侯为吕后献计,争取阵地位老者的支持。

B.高帝很重视这四位老者,但四位老者因高帝轻慢侮辱士人,逃入深山,坚持不做汉

臣。

C.叔孙太傅以死劝谏,打消了高帝欲废立太子的念头。高帝看到四位老者愿意帮助太

子十分吃惊。

D.四位老者的话语,让高帝感觉到人心归附太子,太子的地位已经难以撼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然上高此四人高:()②吕后如其计如:()

③愈欲易太子易:()④上怪而问之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__________

(2) 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