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教案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三理解词句内涵学案解析版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情”掘“意”语言学家石安石如是说:任何词语、句子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运用的。
语境与语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任何语义都必须在一定语境中才能得到实现;从不在任何语境中出现的“语义”是一种虚构。
——《语境与语义》(一)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个词语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高考所考,重在考其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
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是指自行车,“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
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的乙义。
如“我要努力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词典义是“一般指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
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
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
“情景”包括情与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些情景因素都会在言语使用中渗透在语义中,对词义加以充实和补充。
“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丰富的涵义。
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学案解析版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文体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
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种类1.主要种类及特征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1)概念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5讲赏析叙事艺术课件
于是冯歪嘴子用帽子兜着馒头回家去了。 东邻西舍谁家若是办了红白喜事,冯歪嘴子若也在席上的话,肉丸子一上来, 别人就说: “冯歪嘴子,这肉丸子你不能吃,你家里有大少爷的是不是?” 于是人们说着,就把冯歪嘴子应得的那一份的两个肉丸子,用筷子夹出来, 放在冯歪嘴子旁边的小碟里。来了红烧肉,也是这么照办。来了干果碟,也是这 么照办。 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带回家来,给他的 儿子吃了。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 会跑了。
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 红黏谷,做黏糕吃,祖父都是招呼他到我家里来吃饭的。就在饭桌上,当着众人, 老厨子就说:“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去吧……”
冯歪嘴子听了也并不难为情,也不觉得这是嘲笑他的话,他很庄严地说: “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等吃完了,祖父说: “还是带上几个吧!” 冯歪嘴子拿起几个馒头来,往哪儿放呢?放在腰里,馒头太热。放在袖筒里 怕掉了。 于是老厨子说: “你放在帽兜子里啊!”
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 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 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若能听到一点点,哪怕针孔那么大一点,也总没有白挨冻, 好作为第二天宣传的材料。
所以冯歪嘴子那门下在开初的几天,竟站着不少的探访员。 这些探访员往往没有受过教育,他们最喜欢造谣生事。 比方我家的老厨子出去探访了一阵,回家报告说:“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风 楼似的,那小孩一声不响了,大概是冻死了,快去看热闹吧!” 老厨子举手舞脚的,高兴得不得了。 不一会他又戴上了狗皮帽子,他又去探访了一阵,这一回他报告说:“没有 死,那小孩还没冻死呢!还在娘怀里吃奶呢。”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
如下图示意: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解析版)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5节小说文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要特别注意的是特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故事新编、日记体小说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科学”与“幻想”“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3.“历史”与“虚构”“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故事与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5.荒诞与真实通过荒诞的情节,批判真实的现实生活,主旨深刻而令人警醒。
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7.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8.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9.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考情分析1.选材范围(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2.考点考向(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探究意蕴意图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 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 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 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 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 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 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 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 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 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 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 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 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 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 岂不像是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 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 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 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 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 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 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 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嗒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 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六节探究小说的意蕴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节探究小说的意蕴对应学生用书p268一、小说探究的相关知识小说的探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小说探究题主要从题材、构思、标题、人物、环境、线索、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设置题目。
小说探究的重点多为小说文本丰富的意蕴。
二、小说意蕴探究题分类分析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标题的内涵;二是分析标题的作用。
1.标题的内涵分析标题的内涵时,①既要关注标题表层的意义,更要关注其深层含义;既要关注其比喻义,还要关注其象征义。
②探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标题与情节,与人物,与环境,与主旨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可以就一个角度深层探讨,透彻解析,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切入探讨。
2.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1)结合主旨。
是否运用了双关、象征、对比等手法,是否寄托了某种情感,是否深化了主题。
(2)结合结构。
察看首尾,与标题有什么联系;标题还往往具有担当线索、统领全文、贯穿全文的作用。
(3)结合情节。
是否具有概括情节、展开情节、呼应情节的作用。
(4)结合环境。
是否点明了时间地点,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
(5)结合人物。
是否点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否与人物形象、性格、命运有什么关系,是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对作者情感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6)结合本身的效果。
是否新颖精妙,是否吸引读者。
解答此类题,要明确观点,要抓住与文本的联系,抓住标题本身内容、艺术特点,要从多个角度分点思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疯狂的仙人球杨渡“嘭嘭嘭嘭!”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敲门声。
我一把将门打开。
门外光芒大放,我只感觉面前人影一晃,一只温暖的大手放在了我的头上。
“爸爸!”当嘴巴激动地喊出这两个字时,我才反应过来。
面前那高大身影,凑到我眼前的微笑脸庞,不正是属于我那千盼万盼的爸爸吗?八年了,那张脸上神秘的微笑,与我记忆中的微笑不差分毫。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厘清小说
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 (2022·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江 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 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 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 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2.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D项,“共同表达出本 文的隐逸主题”错误。“季札退耕田园”体现了他对高洁品质的坚守,渔父泛舟 江上,体现了他的散淡平和,这两个人物都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文章的主题通过 伍子胥体现出来。伍子胥对渔夫的两首渔歌的感念,特别是第二首中的“月已驰 兮何不渡为?”以及“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等语体现了伍子 胥对仇恨的释怀;文章最后两段,写伍子胥以后一定要找到渔夫,他把渔夫当作 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把自己的宝剑留给他,体现了渔夫对伍子胥的重要影响。 综合来看,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伍子胥思想的转变过程。 答案:D
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 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 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 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课件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 情感、小说中的事件等。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3.常见考点
(1)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3)概括某一部分的内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分析作品的结构特征。
(2)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2.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用词之美
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叠词、拟声词富有韵律美, 起强调作用。 恰当使用文言词语,使语言典雅、有韵味。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修辞之美
描写之美
长句与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结合。 长句使语言严密、内涵丰富,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整句、散句结合使语言错落有致、节奏 顿挫、音韵和谐。
如比喻、拟人、借代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对偶、排比可以使语言整齐、有气势,反语、夸张 可以使语言幽默、讽刺等。
如白描、 工笔、视嗅听结合等,使事物栩栩如生, 增强感染力。
(二)分类
1.抒情性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思想感情,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 但通常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 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4.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情感,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抓在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行文。生动的景物描绘, 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如余 光中的《沙田山居》。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关点, 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四节分析探究小说环境教案新
编辑:科目:教师:时间:第四节分析、探究小说环境对应学生用书p261一、小说环境之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的概念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历史条件、民俗民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也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2.分析社会环境的注意要点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封建贞操观念问题、封建礼教问题、迷信观念问题、人心冷漠问题等。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如《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操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我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越深刻,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3.分析、探究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准确而全面地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先把握社会环境的特点。
(1)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①注意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如“抗战时期”“文革时期”等,这些时间词能交代时代背景。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五赏析艺术技巧学案解析版
核心突破五赏析艺术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散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课件
(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 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 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 墨的风月身影。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 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 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 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 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 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以时 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 展变化为线索。
步骤 关注标题(对象)
内容要求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
②提示阅读线索 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理出思路 概括主旨
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 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事物、情感
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 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文笔灵活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 (1)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 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 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 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 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对应学生用书p265一、小说主题相关知识小说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个人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理解小说主题是小说阅读中的难点,涉及考查小说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结合文本,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活状态、命运结局及其原因。
③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
④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二、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如《祝福》一文的标题就有此作用。
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从小说的典型情节入手。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小说矛盾冲突的体现,我们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领悟小说的主题内涵。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庙里偷听、雪夜杀敌的典型情节,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林冲推向了奋起反抗之路,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
(3)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际遇、命运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常常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小说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祝福》中祥林嫂自身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而愚昧懦弱的性格、被践踏被迫害的人生际遇及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这一小说主题。
(4)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
可以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来窥探人物的性格,进而揭示小说主题。
有的环境描写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也可从中把握小说主题。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可以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另外,不少小说的主题较为丰富,要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来,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象不同,主题不同;事件不同,主题不同;时空不同,主题不同等。
小说主题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文本见p453《狩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狩猎过程中,狩猎的三人从“身份脾气极不相同”、短暂的伙伴关系,逐渐趋向为有相同的思想情怀和价值观念。
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的主题。
②公獐、母獐对幼獐的爱,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表现出动物也有着执着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启发人们应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认识到万物共生这一道理的主题。
③文中最后两处环境描写,天气变晴,太阳出来温暖和煦,绿树闪着光芒,有着象征隐喻的意义,表现出人性之善的主题。
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时要注意从小说标题、情节、形象、环境这四个方面入手。
如《狩猎》中可从狩猎经过中三个人的变化(情节和人物形象)谈人与人的关系;从獐子的命运和母獐对幼獐的爱(情节和动物形象)谈生命与爱;从人与动物两者的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从文中带有象征隐喻意义的环境描写(环境)理解人性之善。
对应学生用书p26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残秋的下弦月施蛰存夕阳从屋脊上消隐下去,小小的庭院中归于寂静了。
妻是患着种种可憎的病,她淹滞在床上已经六七周了。
除了每天上午,他必须到距离五里外的一个中学校里去教书以外,从下午回家后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在卧室里写着文章陪伴她的。
对于她的妄想①,他觉得有严厉取缔的必要了。
这种消极的思想,医生曾经说起过,对于她的病体是很有妨碍的。
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反而容易加重了她的病。
烦恼着的丈夫,这时几乎把因果颠倒转来,而认为她是因这样妄想而生病的了。
他站起来,走近床前去。
“谁教你想到这些的呢?你不能静静地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吗?少想一点,病就更容易早好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坐了马车去玩公园,红叶还不会掉下来呢。
”她很注意地听着,眼睛里露出了特异的精采。
但好像没有听到他说完,她又沉于自己的妄想中去了。
“我……我觉得……”“怎么,你觉得?”“我觉得……我要你坐在这床边上。
”“哦,我坐在那边陪伴你不好吗?”“不,我不是害怕。
我觉得你应该坐在这里的。
”“但是,哎,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哦,我没有忘记。
……但是,我要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你会不会告诉我,从前我们在公园里常常讲些什么话的?”这简直没有意思!丈夫感觉到了愤忿。
是的,确实是有点按捺不住的愤怒了。
“难道这种都值得去回想的吗?”他忽然归了原位,重新抽理着他的计划。
为了要描写一个录事的纳贿行为,所以先应当想停当他是在哪一件关于公益事情的案子上做这种不检行为的。
哦,现在,就决定了那是为了倡设消防队的事情罢。
某一个绅士,因为在经手这种公益事业的时候,侵占了一笔公款。
是的,应该写成一件绅士侵占公款的案子。
……但是,她怎样了,好久不响了。
一想到病人,他不禁又回转头去。
她凝看着天花板,还在沉思。
微笑着,好像在她的眼睛里,神秘地看见一个乐园。
但他的关注,她并不是不觉得的。
她立刻就略微侧转头来,眼光触了他。
“我看见了采采了②。
”他突然感到一阵恐怖。
他走到床边,凝看着她,好像她脸上浮现着邪气似的。
“怎么,你说什么?”“我说吗?……我好像看见了采采。
”“胡说!这是胡说!你一定是想起了她!”“但是我们几时给她埋葬呢?”“等你病好了!”他是恐怖,憎厌,又烦恼,所以语气不免粗暴了。
“哦。
”她漫应着,又沉思似的凝看着天花板,独白似的说:“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
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那种外国孩子坟上的小天使石像要多少钱一个呢?”“不要想到这些!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再问!现在你应该睡着了。
你不应该打搅我呀。
我今夜非把文章写出来不可的!纵使你不替自己的病体着想,难道也不给我想一想么?”虽然他费了许多力说了这些话,但她完全没有听见。
她只管自己继续述说着她的妄想:“哦,等我病好了我会自己去办的。
我要给她做一个美丽的坟,用白石砌起来的。
四周还要种许多花。
……我应该种些什么花呢?哦,蔷薇,月季,海棠,还有紫罗兰,那是外国花了。
晚上,让月光照在她的坟上,那又多少美丽呢?哎,说起,今天是几时了?……九月二十一,是的,月光该还有着哪。
你为什么要紧开了电灯呢?喂,你把它熄了罢,并且把窗帘开了,我要看一会儿月光呢!”他是除了愤怒之外没有别的感情了。
决然地回复到他的座位上,大声地叱着:“你给我睡!不许想起那些!我要写文章呢。
今夜如果再写不出来,下星期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这个你不觉得可怕么?”“但是,请你熄一刻儿灯也成。
我只要看一看月光,——这快要残尽的下弦月,只要一刻儿工夫,我一定会睡着的,我请求你,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丈夫静悄悄地站起来,熄了灯火,掀开了窗帘,甚至开了窗,沉下在一只大软椅中。
残秋的下弦月,流进了这幽寂的小室。
不知过了多少时光,丈夫觉得冷了。
他起来关了窗,下了窗帘,明了灯。
他走近床边去。
她已经睡熟了。
两颊显着绯红的颜色,微笑着,好像还在承受月光,又好像还在妄想着在花岗石上穿鞋子,坐了马车玩公园,和采采的美丽的坟。
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有删改)【注】①她的妄想:之前,她看出他好像不愿意为她斟茶,便想起从前他什么都替她做,甚至肯给她穿鞋子。
她希望他从《肺病须知》为她查找病象;但他以写作为由让她自己查找,她便问他何时能再一起坐马车去公园玩。
②采采:他们新死了的爱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结构来构建压抑的夫妻关系,明线讲述的是夫妻间日常相处的一个平淡事情,暗线是叙述丈夫创作小说的构思过程。
B.“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丈夫为补贴家用,没有时间很好地照顾妻子,这给妻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阴影,丈夫也因此牢骚满腹。
C.丈夫构思的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公务员受贿的故事,这样的构思正是缘于他们生活的拮据,也反映出丈夫有着改变家庭困境的物质欲望。
D.小说让妻子的呓语“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
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意在以虚妄中的美景减轻读者的悲哀之感。
[解析]“减轻读者的悲哀之感”错误,应是以乐写哀,以虚妄中的美丽图景来反衬现实的悲哀无奈,让人读后心里倍加悲伤。
[答案]D2.小说以“残秋的下弦月”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了具体的时间。
②象征着贫贱人家处境的凄凉,也暗示了小说中妻子行将消逝的生命。
③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渲染了寂静、凄凉、冰冷的氛围。
3.“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这句话既是理解“他”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的层面:①妻子的病一直不能痊愈,为这件事忧虑而“叹息”。
②看到妻子睡熟后的“幸福”神态,“他”良心发现,为自己之前的不良表现感到愧疚而“叹息”。
③表现了“他”性格的多样性,有物资短缺时的粗暴、厌烦乃至愤怒,也有爱情、婚姻顺利时的浪漫、温馨。
小说主旨层面:①表现了现实窘境中小人物的生存状况,疾病、贫穷的困扰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②寄寓了作者的愿景,希望贫贱夫妻尤其是丈夫,要学会理解、体谅和接受对方,家庭的稳定和谐多少能抚平一些生活的创伤。
对应学生用书p268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技巧总结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