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犯罪第2框《远离犯罪》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

精品教案一预防犯罪【教材分析】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犯罪与刑罚的内涵,知道犯罪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介绍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种类;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性,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学情分析】未成年人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对的犯罪的行为及其危害了解较少,因此,在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的种类时,就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危害性,刑罚的内涵与种类,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规范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2.能力目标提升自身抵御犯罪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犯罪与刑罚的内涵,了解犯罪行为的代价和危害,理解并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2.教学难点: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法学法】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3•01”暴恐案一审宣判思考:法院依法判处“3•01”暴力恐怖案案犯相应的惩罚,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暴恐分子肆意践踏法律,故意杀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说明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那么,什么是犯罪?我们如何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让我们一起走进《预防犯罪》,一起寻找答案。

新课教学环节一:了解罪与罚多媒体展示:少年投毒初中生蔡某在其就读的中学操场上,将捡来的用于毒杀老鼠的有毒谷粒投放进正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的5名学生的饮水瓶内,导致3名学生中毒。

预防犯罪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预防犯罪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预防犯罪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2.过程与方法:能够判断犯罪行为,善于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3.知识与能力:了解刑法与刑法,认识犯罪的三个特征,指导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衔接导入: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不可违》,那么有哪几种违法行为呢?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呢?一般违法行为中,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分别有哪些典型的案例呢?哪一种行为是属于犯罪呢?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师过渡: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三种违法行为的分类,简单了解了一般违法行为,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也称为犯罪。

导入新课《预防犯罪》。

环节二:落实自学学生阅读教材52—57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在文章勾画1.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刑法是什么?刑法的作用是什么?3.刑罚是什么?分类有哪些?4.我们应当如何预防犯罪?环节三:讲授新课一、了解罪与罚播放视频:杭州保姆纵火案引导学生思考:莫焕晶触犯了什么法律?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示:触犯了刑法,承担刑事责任,即刑罚处罚。

教师总结:刑法的含义:刑法是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师问:视频中,法院给莫焕晶的判决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教师总结:刑法的地位(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师问:为什么莫焕晶一审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示:她故意纵火,盗窃他人财物,说明她犯罪动机卑劣且后果极其严重,最终导致四人死亡,房屋损毁严重,经济损失257万,说明纵火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总而言之,她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措施》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措施》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措施》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犯罪预防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犯罪预防措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课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张贴有相关犯罪预防宣传资料的海报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犯罪案例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犯罪预防的兴趣。

概念解释老师简单地解释犯罪预防的概念,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或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探究讨论请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对犯罪预防的看法和想法,并分享自己身边的犯罪预防经验。

鼓励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学习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关于犯罪预防的案例,了解案例中涉及的犯罪预防措施。

让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授课讲解根据课本内容,逐一讲解常见的犯罪预防措施,如加强家庭教育、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保证财产安全等。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真实发生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找出案例中存在的犯罪预防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总结归纳由学生汇报各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并对犯罪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犯罪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宁。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犯罪预防经验的短文,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犯罪预防措施并阐述其重要性。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布置和提醒。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封面)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优
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依据: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教材分析:本框在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使学生通过“法不可违”的学习,对违法行为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介绍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违法行为;而本课第三框“善用法律”的学习,也需要在对违法犯罪的危害有更清晰、全面地认识的基础上展开。

3.学情分析:①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
②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判断犯罪行为,表述其基本特征、刑罚种类;
能力目标:通过对案例的理性分析、辨别,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有更全面的认识;
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刑事违法行为及其特征;难点:违法犯罪的成本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远离犯罪》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远离犯罪》教学设计

《远离犯罪》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拒绝犯罪》第二站远离犯罪。

本课内容主要从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三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站的学习,学生明确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受法律制裁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远离犯罪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明确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受法律制裁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正确调控情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犯罪案例及法律知识,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导入(思想驿站)15岁的徐某因为打乒乓球,与高年级男生张某发生争吵。

此后,张某经常找茬儿欺负徐某。

徐某气愤不过,在放学的路上,趁张某不备,想用石头弹弓教训他一下,结果造成张某的一只眼睛失明。

想一想:徐某为自己出气的方式可取吗?徐某是否应该为他的行为负法律责任?二、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1、青少年要有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知道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果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他人死亡的,同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用等;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

3、案例分析:2003年1月21日凌晨2时许,信阳市358厂高级中学的校园内,半杯硫酸毁掉两位花季少女的前程和各自家庭的幸福。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征,掌握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分析犯罪原因、识别犯罪行为的能力,使其在遇到潜在犯罪风险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避免陷入犯罪陷阱。
3.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预防犯罪、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出以下要点:
1.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尊重和遵守法律。
2.学会识别犯罪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犯罪陷阱。
5.实践性作业,强化法治意识
本案例设计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心得体会、搜集犯罪案例等。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够引导学生将法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提高法律素养。此外,家长参与作业过程,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理性对待,避免盲目跟风。
3.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抵制不良行为,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防范犯罪》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防范犯罪》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防范犯罪》教案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防范犯罪》一课进行设计和讲解。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原因和危害,教授相关的防范犯罪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了解犯罪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危害;-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正义感;- 研究掌握常见犯罪的防范方法和技巧;-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什么是犯罪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 分析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 探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分析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长远危害。

3. 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常见犯罪的防范方法和技巧;- 研究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4. 法治观念与正义感-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善于分辨是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或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犯罪的兴趣和思考;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犯罪的定义和常见的犯罪类型;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犯罪类型的危害和原因;4. 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探讨犯罪现象和背后的原因;5. 防范犯罪知识讲解:通过案例演示或视频讲解,向学生传授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能;6. 小组练:学生分组进行犯罪防范技巧的练和分享;7. 法治观念培养:以案例分析或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法治观念和正义感的重要性;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以及个人练的表现;-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总结时对本节课主要概念的把握程度。

教学资源-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真实案例和案例分析资料;- 相关视频资源;-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重点:刑法的含义及作用,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一一新闻《成都高空抛物菜刀》2023-11-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

二、学生自主学习: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三、讲授新课《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屡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分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分金或者没收财产。

分析条文,得出得出结论: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含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探究与提供:试比照分析一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

”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同样是打人,同样是违法行为,二者有什么区别?归纳: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2、什么是犯罪?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分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分性聚焦生活:学生因琐事于校园内持刀行凶一一分析案例,再次对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运用。

过渡:犯罪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呢?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刑罚,又叫刑事处分、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
过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理解刑法、犯罪和刑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防范犯罪,并设
计海报或口号等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预防
犯罪,培养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研究效
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
掌握,并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为下一步
的研究打好基础。

通过结合感性的文字和图表材料,我们可以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探究研究的教学理念,从而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效果。

这也为下一节课做好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

在小组分工中,我们介绍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联系学校生拓展空间活动,谈论身边的不良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合作,让学生思考、质疑、讨论,最后向同学们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质疑。

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我们进行了当堂检测,展示了五道选择题。

学生独自思考,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现象,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现实的能力,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我们通过对学生身边的不良行为进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刑法、犯罪及刑罚的相关知识。

在本节课的研究中,我们强调了知法、守法,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犯罪第2框《远离犯罪》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犯罪第2框《远离犯罪》教案北师大版

远离犯罪一、学习目标1、知道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2、掌握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3、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二、学习重点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三、学习难点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四、学习过程【自学感悟】1、阅读课本P91,并回顾P72“刑事责任年龄”,思考:“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不受处罚”对吗?2、阅读P92,思考: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重点知识】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受到_____。

青少年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___________,知道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_________。

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__________。

要树立___________,知法懂法,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在________的范围内行驶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

我们要学会用_________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从小养成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自觉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远离犯罪,要学会_______________,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导致犯罪。

【自我检测】1.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A.正确。

因为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B.错误。

因为年龄小的人是不会犯罪的C.错误。

因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正确。

因为年龄小的人,即使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也不大。

2.2016年12月9日,江西省会昌县某中学两位同学因发生口角而打架,七年级12岁的男生小伟(化名),用小刀刺向本班同为12岁的男生李明(化名),李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这警示我们()①要学会克制冲动②要善于消除青春期烦恼③要树立法治观念④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3.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低龄化日益突出,涉黄、涉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批判漫画中施暴者的错误言行。
漫画中人物的言行是严重错误的,是法治意识淡漠的表现。犯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就也不要紧。我们做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阅读,思考,回答;
漫画导入,问题引领,设置冲突,激发兴趣。
析题
一:预防犯罪之罪与罚
1、提问:为什么他们的行为被定为犯罪?你知道规定犯罪行为的是什么法律吗?
呈现《刑法》及刑法的基本特点;
呈现与案例相关的法律规定;
2、探究与分析:考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弊=犯罪吗?
呈现《教育法》第七十九条法规;
3、总结出犯罪的基本特征;
2.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的处罚对象是(D)
①违法分子②犯罪分子③严重违法分子④社会危害分子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不包括(B)
A.拘役B.罚金C.有期徒刑D.管制
4.有的青少年以为自己未满14岁,即使触犯了刑法,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为所欲为,不断触碰法律底线,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教学难点
了解刑法的特点、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规定。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活动探究、体验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题
1、漫画导入,问题引领:请你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现象存在吗?你认为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9.2《远离犯罪》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9.2《远离犯罪》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9.2《远离犯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离犯罪》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叛逆心理较重。

他们对犯罪行为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犯罪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学会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特点和种类2.犯罪行为的危害3.防范犯罪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犯罪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视频资料2.制作PPT,展示教学内容3.准备相关法律知识资料4.划分小组,准备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犯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犯罪?2.呈现(10分钟)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呈现犯罪行为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防范犯罪?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总结防范犯罪的方法,让学生牢记在心。

5.拓展(5分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犯罪的规定,提高法治观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

《犯法与刑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忙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专门是犯法行为的特点;明确违法行为应当受法律制裁的道理,从而培育学生的遵法精神,做一个遵纪遵法的中学生。

教学重难点明白法律爱惜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爱惜,学会运用法律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其他权利。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同窗们,青春是漂亮的,但青春节拍并非都是美好和弦,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咱们不能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青青年犯法时有发生。

要奏出青春的华章,需要是非分明,知法遵法,远离犯法。

咱们青青年要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法的发生。

咱们上一课学习了“防人之心不可无”,今天咱们要学习“害人之心不可有”。

二、新课学习。

思想驿站:想一想分析刘某的转变进程,谈一谈他给咱们留下什么教训?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往往是致使违法犯法的重要缘故。

一、致使违法犯法的主观缘故:若是不懂法、不遵法,一些不良行为,会慢慢演变成违法犯法行为。

二、犯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一切违法犯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惩罚。

3、什么是犯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严峻的违法行为确实是犯法。

违法和犯法都是对法律规定的违犯,二者之间的不同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以下是四幅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几种违法行为:如何准确地域分一样违法行为和犯法之间的界限呢?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平安,割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的,都是犯法,可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为是犯法。

4、犯法行为的特点有哪些?(1)犯法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此组成犯法的,是故意犯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9课拒绝

主要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是补充
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对于犯罪的外国人,
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活动平台
罪与罚
查找有关法律规定,讨论下列行为可能构成什么罪 名,应受到什么刑罚处罚。
情景图欣赏
情景图欣赏
情景图欣赏
情景图欣赏
探究过程
殴打他人,造 成轻微伤害的
探究新知
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 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 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 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殴打他人而导 致他人重伤甚 至死亡
违反
治安管 理处罚 条例
触犯了 刑法
一般违 属于 法行为
属于
犯罪行 为ຫໍສະໝຸດ 堂小结青春节拍并不都是美妙和谐,也会有一些不和谐 的音符。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青少年 犯罪时有发生。要奏出青春的华章,需要明辨是非、 知法守法、远离犯罪。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B、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必然犯罪 C、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本质相同 D、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探究新知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
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人教版一、备理念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实现公众参与时的主观要求,同时也是必要前提。

为此,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一材一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一、成长中的我部分(三)心中有法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

本课既是对本单元中自尊自信的总结,又对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本框题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了解罪与罚”。

第二个层次是“加强自我防范”。

本框题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中展示的三个犯罪场景,引导学生查阅刑法,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与刑罚内容的学习。

通过对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通过探究王某抢劫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犯罪知识分析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刑法规定,思考其法律后果,认识刑罚种类。

通过分析中学生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扬中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加强自我防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离犯罪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2、掌握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3、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二、学习重点
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三、学习难点
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四、学习过程
【自学感悟】
1、阅读课本P91,并回顾P72“刑事责任年龄”,思考:“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不受处罚”对吗?
2、阅读P92,思考: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重点知识】
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受到_____。

青少年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___________,知道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_________。

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__________。

要树立___________,知法懂法,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在________的范围内行驶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

我们要学会用_________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从小养成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自觉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远离犯罪,要学会_______________,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导致犯罪。

【自我检测】
1.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
A.正确。

因为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B.错误。

因为年龄小的人是不会犯罪的
C.错误。

因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正确。

因为年龄小的人,即使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也不大。

2.2016年12月9日,江西省会昌县某中学两位同学因发生口角而打架,七年级12岁的男生小伟(化名),用小刀刺向本班同为12岁的男生李明(化名),李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这警示我们()
①要学会克制冲动②要善于消除青春期烦恼③要树立法治观念④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低龄化日益突出,涉黄、涉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12周岁左右至18周岁的人处于“第二次危机”的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冲动性,容易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

这告诫我们()
①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调控情绪,做负责任的公民②克服从众心理,学会理解与宽容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④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⑤要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A. 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⑤
【探究分享】
1.13岁的小辛和14岁的小卓在购物时与售货员王某发生矛盾,两人将王某打成重伤残疾,并损坏超市商品,价值1万元。

小辛和小卓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他们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2.课间时间,小华急匆匆地向厕所跑去,结果在楼梯拐角处把小亮撞倒了。

两人遂发生口角。

小华用手推了小亮一把,结果小亮没站稳,从楼梯滚了下来。

小华很害怕,但是转念一想:“我是未成年人,他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出乎小华意料的是,因致人重伤,他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小华的经历令我们深思。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远离犯罪,呵护青春?
【拓展训练】
诈骗犯黄某,在学校读书时就经常旷课,还常有勒索小学生钱财的行为,校长和老师经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他中学毕业后不务正业,好吃懒做,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先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劳动教养3年。

黄某若能吸取教训,从此停止违法活动,尚可避免掉入犯罪的深渊,可是他执迷不悟,不思悔改。

他利用从劳教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达79次,骗得公私财产价值达4万多元。

黄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1)黄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2)黄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黄某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黄某由旷课开始,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中说明了什么?
(5)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才能避免类似黄某的悲剧重演。

青少年犯罪案例
花季少年触刑法抢劫学生钱财获刑罚
14岁学生闫峰、王伟,因抢劫广西浦北职业学校学生的55元钱,被广西浦北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

被告人严峰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石林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012年3月17日下午18时许,被告人严峰、石林因没有钱花,合谋去浦北县职业学校抢学生的钱。

二人搭乘出租车窜到职业学校内,寻找几个宿舍发现没有人,走到1栋三楼313学生宿舍,见到学生向林、刘华等人在宿舍内打牌。

被告人严峰便把刀放在腰间进入宿舍抢劫,被告人石林则在宿舍门口处望风。

向林不肯交钱,被告人严峰打了一巴掌向
林的面部,接着踢了一脚刘华的腹部,最后用宿舍内的一张四方凳子砸向林的肩膀,致使向林不敢反抗,抢走向林的现金30元,之后又抢走了刘华现金25元。

二被告人抢得财物后,即逃离现场,将所得财物用于吃饭、上网。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严峰的家属代为退出赃款55元、支付医药费200元到本院转交给向林。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严峰、石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以暴力方法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严峰、石林犯抢劫罪成立,法院予以支持。

被告人严峰、石林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严峰、石林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依法也可以从轻处罚。

被告人退出赃款和赔偿了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

被告人严峰、石林失足,主要是贪玩和结交不良朋友所致,只要其加强学习,积极改造,是可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遂作出了上述判决。

男孩伙同他人敲诈父亲,“坑爹”少年仅十五岁
一男孩为获取钱财,竟伙同一外地男子敲诈父亲,后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由于男孩只有15周岁,故未追究其刑事责任。

日前,北辰区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另一作案男子判处有期徒刑。

2012年2月23日11时许,在15岁男孩何某的提议下,山东省男青年孙某伙同何某,使用孙某的手机,以何某安全受威胁为由,向何某父亲发送多条恐吓短信,索要人民币两万元,并让其将款汇入孙某的银行卡内。

何某之父随即报警。

孙某与何某在本市北辰区一银行门口查询汇款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两少年欲进学校打球遭阻将门卫刺死被判刑
被告人区某和杨某都是未成年人,两人本应有着美好的青春时光,却因自己的冲动和无知要在监狱里度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将区某、杨某起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区某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杨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2012年2月9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区某、杨某到平南县某镇二中门口欲进入学校球场打球,遭到学校门卫唐某阻拦,为此双方发生争吵,被告人区某、杨某就对唐某拳打脚踢,唐某用木棍反抗,二被告人见状,继续对唐某拳打脚踢。

被告人区某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向唐某的左大腿等处,将唐某刺伤后,两人潜逃。

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次日,二被告人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经法医鉴定,唐某系左动静脉受锐器作用,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

另查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被告人区某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唐某达成一次性赔偿3万元协议并履行完毕,原告人唐某对被告人区某的行为表示谅解。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区某、杨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故意伤害罪。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区某、杨某犯故意伤害罪成立。

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区某用刀捅伤唐某左动静脉,是致唐某失血性休克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被告人杨某未持凶器致伤唐某,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被告人区某、杨某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是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被告人区某、杨某犯罪时还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被告人区某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得到被害人亲属谅解,可以从轻处罚。

遂作出上述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