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11.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小结
一般三角 形全等的 判定
“SAS” “ ASA ” “ AAS ” “ SSS ”
直角三角 形全等的 判定
“ SAS ”“ ASA ” “ AAS ” “ HL ”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巩固练习
如图, 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求证: 求证:BF=DE
B
A
F E
C
D
变式训练1 变式训练1
如图, 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求证:BD平分EF 求证:BD平分EF 平分
B
A
F E G
C
D
变式训练2
如图, 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想想:BD平分EF吗 想想:BD平分EF吗? 平分EF
A C B′
∴Rt△ABC≌ Rt△A′B′C ′ △ ≌ △
A′ C′
注意: 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 注意:“HL”是仅适用于 △的特殊方法。 是仅适用于 应用HL判定时 虽只有两个条件, 判定时, 应用 判定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 先有两个Rt△ 书写格式为: 先有两个 △。书写格式为: 在Rt△______和Rt△______中, △ 和 △ 中
B
E A F G
C
D
例2
已知:如图, 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 △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高 是等腰三角形 , 是 求证:BD=CD ;∠BAD=∠CAD 求证 ∠ ∠
证明: 证明:∵AD是高 是高 ∴∠ADB=∠ADC=90° ∴∠ ∠ ° 在Rt△ADB和Rt△ADC中 △ 和 △ 中 AB=AC AD=AD(公共边 公共边) 公共边 ∴ Rt△ADB≌Rt△ADC(HL) △ ≌ △ ( ) ∴BD=CD,∠BAD=∠CAD ∠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B D C
第十一章 11.2 第4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5)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般不用.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重点)
例 1:如图 1,已知 AD 是△ABC 边 BC 上的高,E 为 AC 上 一点,BE 交 AD 于 F,且有 BF=AC,FD=CD.求证:BE⊥AC.
图 1
思路导引:先证△BDF≌△ADC,推出∠2=∠C,进而可 推出∠BEC=90°.
第 4 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HL”定理
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________ (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SAS,即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HL,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 形全等. (3)ASA 或 AAS,即有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AAS,即斜边和一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知识综合)
例2:如图 2,AC⊥BC,AD⊥BD,AD=BC,求证:△ACE ≌△BDE.
图 2 思路导引:先证 Rt△ABC≌Rt△BAD,推出 AC=BD,再 证△ACE≌△BDE.
证明: ∵AC⊥BC,AD⊥BD, ∴∠C=∠D=90°.
在 Rt△ABC 和 Rt△BAD 中,
证明:∵AD⊥BC,∴∠BDA=∠ADC=90° , ∴∠1+∠2=90° . 在 Rt△BDF 和 Rt△ADC 中,
BF AC ,∴Rt△BDF≌Rt△ADC(HL). FD CD
∴∠2=∠C.∴∠1+∠C=90°.
∴∠BEC=180°-(∠1+∠C)=90°.
∴BE⊥AC. 【易错警示】HL 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证明全等的公理,不 是所有三角形都适用的.在运用此公理之前,应先说明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doc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 章§1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 2.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11. 2.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11. 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11. 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11. 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11. 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 11.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A A1B C B1C1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Ⅱ.导入新课利用投影片演示将△ ABC沿直线 BC平移得△ DEF;将△ ABC沿 BC翻折 180°得到△ DBC;将△ABC 旋转 180°得△ AED.AA DBD E CAB C E F D B C甲乙丙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ABC≌△ DEF,△ ABC≌△ DBC,△ ABC≌△ AED.(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 1] 如图,△ OCA≌△ OBD,C 和 B,A 和 D 是对应顶点, ?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C BOA D问题:△ OCA≌△ 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 ?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将△ OCA翻折可以使△ OCA与△ OBD重合.因为 C和 B、A 和 D是对应顶点,?所以 C 和 B 重合, A 和 D重合.∠C=∠B;∠ A=∠ D;∠ AOC=∠DOB.AC=DB;OA=OD;OC=OB.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 2] 如图,已知△ ABE≌△ 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AB D E C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 ABE和△ 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 ?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解:对应角为∠ BAE和∠ CAD.对应边为 AB与 AC、AE与 AD、BE与 CD.[ 例 3] 已知如图△ ABC≌△ 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ACEOB D借鉴例 2 的方法,可以发现∠ A=∠A,?在两个三角形中∠ A 的对边分别是 BC和DE,所以 BC和 DE是一组对应边.而 AB与 AE显然不重合,所以 AB?与 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 AC与 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 B 与∠ D 是对应角,∠ ACB与∠ AED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与AD、AC与 AE、BC与 DE.对应角为∠ A 与∠ A、∠ B 与∠ D、∠ ACB与∠ AED.做法二:沿 A 与 BC、DE交点 O的连线将△ ABC?翻折 180°后,它正好和△ ADE 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 AB与 AD、 AC与 AE、 BC与 DE.对应角为∠ A 与∠A、∠ B 与∠ D、∠ ACB与∠ AED.Ⅲ.课堂练习课本 P90 练习 1.课本 P90 习题 14. 1 复习巩固1.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4 / 28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Ⅴ.作业课本 P90习题 14.1、复习巩固 2、综合运用 3.课后作业 : <<三级训练>>板书设计§11.1 全等三角形一、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性质应用例1:(运动角度看问题)例2:(根据位置来推理)例3:(根据位置和运动角度两种办法来推理)四、小结:找对应元素的方法运动法:翻折、旋转、平移.位置法:对应角→对应边,对应边→对应角.§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已知△ ABC≌△ 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A A'B C B'C'图中相等的边是: AB=A′ B、 BC=B′ C′、 AC=A′C.相等的角是:∠ A=∠ A′、∠ B=∠B′、∠ C=∠C′.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Ⅱ.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 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 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 6cm.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只给定一个角时: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①3030303cm3cm3cm3050②3050③4cm4cm6cm6cm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1.作图方法:先画一线段 AB,使得 AB=6cm,再分别以 A、B 为圆心, 8cm、10cm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点记作C,连结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 AB=6cm,AC=8cm, BC=10cm.2 .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 .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三角形A′B′C′,使AB=A′B′、 AC=A′C′、 BC=B′C′.将△ A′B′C′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请看例题.[ 例] 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 AB=AC, AD是连结点 A 与 BC中点 D 的支架.求证:△ ABD≌△ ACD.AB D C[ 师生共析 ] 要证△ ABD≌△ ACD,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因为 D 是 BC的中点所以 BD=DC在△ ABD和△ ACD中AB ACBD CDAD AD (公共边)所以△ ABD≌△ ACD( SSS).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 ?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Ⅲ.随堂练习如图,已知 AC=FE、BC=DE,点 A、D、B、F 在一条直线上, 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 ABC≌△ FDE,除了已知中的 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A CDBE F2.课本 P94 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 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Ⅴ.作业1 .习题 14.2 复习巩固 1、 2.习题14.2综合运用9.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Ⅵ.活动与探索如图,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 6 条钢管连结而成,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A BF CE D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果:(1)可从这六个顶点中的任意一个作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 1)为其中的一种.( 2)也可以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 2).(2)(1)板书设计§11.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SSS)二、例三、课堂练习四、小结§11.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4.能运用“ 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图(1)中:△ ABD ≌△ ACE ,AB 与AC 是对应边;图(2)中:△ ABC ≌△ AED ,AD 与 AC是对应边.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 2,AC 、BD相交于 O,AO、BO 、CO、 DO的长度如图所标,△ ABO 和△ 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 =CO,∠AOB =∠ COD,BO=DO.如果把△ OAB绕着 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 OA =OC,所以可以使 OA 与OC 重合;又因为∠ AOB =∠ COD, OB=OD ,所以点 B与点 D重合.这样△ ABO 与△ CDO就完全重合.(此外,还可以图 1(1)中的△ ACE 绕着点 A 逆时针方向旋转∠ CAB 的度数,也将与△ ABD 重合.图 1( 2)中的△ ABC 绕着点 A 旋转,使 AB 与 AE重合,再把△ ADE沿着 AE(AB) 翻折 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 )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 DAE =45°,②在 AD 、 AE 上分别取B、C,使 AB =3.1cm,AC= 2.8cm.③连结 BC,得△ ABC .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 'B'C'.(2)把△ A 'B'C'剪下来放到△ ABC 上,观察△ A 'B'C'与△ 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 或“ SAS”)三、例题与练习1.填空:(1)如图 3,已知 AD ∥ BC,AD = 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 ≌△ CDA ,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 = CB(已知 ),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 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 4,已知 AB =AC ,AD =AE,∠ 1=∠ 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 ≌ 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例 1已知:AD ∥BC,AD = CB(图3).求证:△ ADC ≌△ CBA .问题:如果把图 3中的△ ADC 沿着 CA 方向平移到△ ADF的位置 (如图 5),那么要证明△ ADF ≌ △CEB,除了 AD ∥ BC、AD =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 (AF= CE或AE = CF)?怎样证明呢?例2 已知: AB = AC、 AD =AE、∠ 1=∠ 2(图4).求证:△ ABD ≌△ ACE .四、小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 ),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五、作业:1.已知:如图, AB =AC ,F、E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求证:△ ABE ≌△ACF.2.已知:点 A、 F、 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BE∥ DF, BE=DF.求证:△ ABE≌△ CDF.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11.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 “角角边”条件.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 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①定义;② SSS;③ SAS.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Ⅱ.导入新课问题 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问题 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 A′B′C′,使∠ A=∠A′、∠ B=∠B′、 AB=A′B′呢?①先用量角器量出∠ A 与∠ B 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②画线段 A′B′,使 A′B′=AB.③分别以 A′、 B′为顶点, A′B′为一边作∠ DA′B′、∠ EB′A,使∠ D′AB=∠ CAB,∠ EB′A′ =∠ CBA.④射线 A′D 与 B′ E 交于一点,记为 C′即可得到△ A′B′C′.将△ A′ B′ C′与△ 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EDC C'A B A'B'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 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探究问题 4:如图,在△ ABC和△ DEF中,∠ A=∠D,∠ B=∠E,BC=EF,△ ABC与△ 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A DB C EF证明:∵∠ A+∠B+∠ C=∠D+∠E+∠ F=180°∠A=∠D,∠ B=∠E∴∠ A+∠B=∠D+∠ E∴∠ C=∠F在△ ABC和△ DEF中B EBC EFC F∴△ ABC≌△ DEF( ASA).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例] 如下图, D在 AB上, E 在 AC上, AB=AC,∠ B=∠C.求证: AD=AE.[ 分析 ]AD 和 AE分别在△ ADC和△ AEB中,所以要证AD=AE,只需证明△ ADC ≌△ AEB即可.证明:在△ ADC和△ AEB中A AAC ABC B所以△ ADC≌△ AEB(ASA)所以 AD=AE.Ⅲ.随堂练习(一)课本 P99 练习 1、2.(二)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DDA 4550CE45502929B AC B(1)(2)答案:图( 1)中由“ ASA”可证得△ ACD≌△ ACB.图( 2)由“AAS”可证得△ACE≌△ BDC.Ⅳ.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 SSS)边角边( 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Ⅴ.作业1.课本习题 14.2─5、6、14 题.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板书设计11. 2. 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两角及其夹边一、两角一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ASA)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AAS)§11.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HL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边边边(SSS) 角边角(ASA) 边角边(SAS) 角角边(AAS)
2、根据以上条件,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 件外,还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 A A`
直角三角形 ABC可以表示 为Rt△ABC
C`
B
C B`
讨 论:
对于Rt△ABC中,∠B=∠B`=90°,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ABC≌△A`B`C`? A A` (1) 添加AB=A`B`,BC=B`C`,利用 “SAS”可证明△ABC≌△A`B`C`。 ┓ (2) 添加AB=A`B`,∠A=∠A`,利用 “ASA”可证明△ABC≌△A`B`C`。 C B` ┓ C` (3) 添加∠A=∠A`,AC=A`C` ,利用“AAS”可证明 △ABC≌△A`B`C`。
B
A
M
E
F C
D
延伸
拓展
如图,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 且DE⊥AC于E点,BF⊥AC于F点,若AB=CD, AF=CE,BD交AC于M点. 当E、F两点移动至如图的位置时,其余 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 B 予证明.
A F
M
E
C
D
1.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两人 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 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 两地,DA⊥AB,EB⊥AB,D,E与 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A
D
例 题:
如图:AC⊥BC,BD⊥AD,AC=BD. 求证:BC=AD. D C O
A
B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吗? 你可以得到哪些线段相等?
延伸 & 拓展☞ 如图,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点, 且DE⊥AC于E点,BF⊥AC于F点,若 AB=CD,AF=CE,BD交AC于M点. 求证:MB=MD,ME=MF;
11.2.4_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 A′ B ′ C ′即为所要画的三角形
B′
M
A′
C′
动动手 做一做 比比看
把我们刚画好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来,和同桌的比比看, 这些直角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呢?
B
10cm 10cm
B′
A
8cm
C
A′
8cm
C′
B′ Rt△ABC≌ Rt△A′ C ′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Step2:在射线CM上截取CA=8cm;
Step3:以A为圆心,10cm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B;
N B
M A
C
动动手 做一做
Step1:画∠MC ′N=90°;
Step2:在射线C ′M上截取C ′A′=8cm;
Step3:以A′为圆心,10cm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 ′N于B Step4:连结A′ B ′;
∴ ∠D=∠C=90°
在Rt△ACB和Rt△BDA中,则
A
B
AB=BA(共公边)
AC=BD.(已知) ∴ Rt△ACB≌Rt△BDA (HL). ∴BC=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如图,AB=CD,AE⊥BC, DF⊥BC,CE=BF. 求证:AE=DF.
C
F D
E
A
B
3.已知 : AB BD, ED BD, C是BD上一点 且AC EC, AC EC 求证:BD AB ED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AS ASA ,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 SSS ,SAS , 2、如图1,Rt ABC中,直角边 BC 、AC ,斜边 AB
。
A
B
图1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形。
桌比较是否全等。
巩固三角形的画 法。
2.已知线段 a,c (a<c) 和一个直角 利用尺规作一个 Rt
△ABC,使∠C=∠ ,AB=c,CB=a。
学生发现规律,并进
行概括。
α
a
b
明确应用“HL”公理 证明三角形全等所需 条件。
3.规律总结: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可以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
(填
“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3)若 AB=DE,BC=EF,则△ABC 与△DEF
(填
“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4)若 AB=DE,BC=EF,AC=DF 则△ABC 与△DEF
(填
“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二、探究新知
教师巡视,指导作图
1.让学生画一个一条直角边是 2cm,斜边是 3cm 的直角三角 方法。学生作图,同
、
、
A
A
FE
BC
B
C
D
、 , 学生填空,回顾所学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
法。
使学生系统地把 握对前面所学的 知识,并为后续 问题的探究作铺 垫。
3、如图,AB⊥BE 于 C,DE⊥BE 于 E,
(1)若∠A=∠D,AB=DE,则△ABC 与△DEF
(填
“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2)若∠A=∠D,BC=EF,则△ABC 与△DEF
①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讲课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SSS、SAS、ASA、AAS都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探索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解决问题。
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BC、AC,斜边是AB .二、问题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一整合旧知,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在问题中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说明所有判定方法对直角三角形都适合,但同时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使我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
●活动2、大胆猜想,探究新知识.探究二 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定理上述问题中,猜想一下工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动手试一试.问题: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 ∠=90°求作:Rt △'''A B C ,使'C ∠=90°,''B C =BC ,''A B =AB ,作法:①画90MC N '∠=;②在射线C M '上截取B C BC ''=;③以点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 N '于点A ';④连接A B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2.2.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2.会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难点:熟练选择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三、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AB⊥BE于B,DE⊥BE于E.(1)若∠A=∠D,AB=DE.则与△DEF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若AB=DE,AC=DF,此时△ABC与△DEF还会全等吗?知识精讲探究: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得∠C′=90°,B′C′=BC,A′B′=A 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注意:(1)“HL”定理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因此,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了可以使用“SSS”、“SAS”、“ASA”、“AAS”外还可以使用“HL”.(2)应用HL定理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Rt△.书写格式为:在Rt△ABC和Rt△A′B′C′中,==AB A B BC B C′′′′∴Rt△ABC≌Rt△A′B′C′(HL)典例解析例1.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 D.求证BC=AD.证明:∵AC ⊥BC ,BD ⊥AD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 D 中,BDAC BA AB ∴Rt △ABC ≌Rt △BAD (HL),∴BC =AD.【针对练习】如图,C 是路段AB 的中点,两人从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 、E 两地.DA ⊥AB ,EB ⊥A B.D ,E 与路段AB 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解:AD =BE ,理由如下:依题意可得,AC =BC ,CD =CE .∵DA ⊥AB ,EB ⊥AB ,∴∠A =∠B =90°,在Rt △ACD 和Rt △BCE 中,BCAC CE CD ∴Rt △ACD ≌Rt △BCE (HL),∴AD =BE.例2.如图,AC ⊥AD ,BC ⊥BD ,AC=BD ,求证:AD=BC .证明:连接D C.∵AC ⊥AD ,BC ⊥BD ,∴∠A =∠B =90°,在Rt △ADC 和Rt △BC D 中,AB BA AC BD∴Rt △ADC ≌Rt △BCD (HL),∴AD =BC.【针对练习】已知:如图,AB ,AD DC ,AB AD ,求证:BC DC .证明:连接AC,如下图,∵AB ⊥BC,AD ⊥DC,∴∠B =∠D =90°,在Rt △ABC 和Rt △AD C 中,AC AC AD AB∴Rt △ABC ≌Rt △ADC (HL),∴BC =BD.例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DF 分别垂直于AB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E =CF.证明:AD 平分∠BAC ,∴∠BAD =∠CAD ,∵DE 、DF 分别垂直于AB 、AC ,∴∠AED =∠AFD =90°,在△AED 和△AFD 中,AED AFD EAD FAD AD AD∴△AED ≌△AFD (AAS),∴DE =DF ,在Rt △BDE 和Rt △CDF 中,BD CD DE DF∴Rt △BDE ≌Rt △CDF (HL ),∴BE =CF .【针对练习】已知:如图,点A 、E 、C 同一条直线上,AB ⊥BC ,AD ⊥DC ,AB =A D .求证:BE =DE.证明:∵AB ⊥BC ,AD ⊥DC ,∴在Rt ABC 与Rt ADC 中,AB AD AC AC,∴Rt ABC ADC ≌R t (HL ),∴∠BAE =∠DAE ,在ABE △与ADE 中,AB AD BAE DAE AE AE,∴ABE ADE ≌(SAS ),∴BE =DE .例4.如图,在△AB C 中,∠C =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点F 在边AC 上,连接DF .(1)求证:AC =AE ;(2)若DF =DB ,试说明∠B 与∠AFD 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若AB =m ,AF =n ,求BE 的长(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1)证明:∵∠C =90°,DE ⊥AB ,∴∠C =∠AED =90°,在△ACD 和△AE D 中,C AED CAD EAD AD AD,∴△ACD ≌△AED (AAS ),∴AC =AE ;(2)解:∠B +∠AFD =180°,理由如下:由(1)得:△ACD ≌△AED ,∴DC =DE ,在Rt △CDF 和Rt △ED B 中,DC DE DF DB,∴Rt△CDF≌Rt△EDB(HL),∴∠CFD=∠B,∵∠CFD+∠AFD=180°,∴∠B+∠AFD=180°;(3)解:由(2)知,Rt△CDF≌Rt△EDB,∴CF=BE,由(1)知AC=AE,∵AB=AE+BE,∴AB=AC+BE,∵AC=AF+CF,∴AB=AF+2BE,∵AB=m,AF=n,∴BE=12(m﹣n).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数学 11.2.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时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要求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一“斜边、直角边”(即“HL”),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这种特殊方法指的是_____.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 (用简写).3.如图5-1,E、B、F、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A=90°,EB=FC,AB=DF.则ΔABC ≌_____,全等的根据是_____.4.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2)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邻边对应相等;()(3)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5)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图5-1二、选择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6.如图5-2,AB=AC,AD⊥BC于D,E、F为AD上的点,则图中共有()对全等三角形.A.3B.4C.5D.6三、解答题7.已知:如图5-3,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图5-38.已知:如图5-4,AC=BD,AD⊥AC,BC⊥BD.求证:AD=BC;图5-4综合、运用、诊断9.已知:如图5-5,AE⊥AB,BC⊥AB,AE=AB,ED=AC.求证:ED⊥AC.图5-510.已知:如图5-6,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图5-6第1页共1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HL”、“SAS”、“ASA”三种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
2.难点: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证明过程的书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判定方法的条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全等三角形复习
A.4 B.3 C.2 D.1
C E 1
例2(2006湖北十堰):如图, 已知∠1=∠2,AC=AD,增
B D
A 2
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
BC=ED,③∠C=∠D,④ ∠B=∠E,其中能使 ΔABC≌ΔAED的条件有 ( )个 .
在ΔABC和ΔAED中 AC=AD ∠BAC=∠EAD ∠B=∠E ∴ΔABC≌ΔAED(AAS)
B C D F E
∴ ΔACE≌ΔBDF(SSS) ∴∠E=∠F(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 ∴ AE∥BF(内错角相等,两 直线平行)
证明:∵AC=2DB,AE=EC 例6 (2006湖北黄冈):如图, (已知) ∴DB=EC
又∵ AC∥ DB(已知) AC∥ DB, AC=2DB,E是AC ∠DBE=∠CEB (两直线平 的中点,求证:BC=DE 行,内错角相等)
A.40° B.50° C.60° D.45°B
A
)
1
)AC= BF(已知) ∴ ΔACD≌ΔBDF(AAS) ∴ AD=BD(全等三角形对 应边相等) C ∴ ∠ABC=45 °.选D D
F
E
2
D
四、小结:
1.在证明全等三角形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 的相等时,首先要寻找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从已知条件,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隐含 条件中找对应相等的边或角),其次要搞清
D M N
A
B C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1 、基础过关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还是错误
(1.)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有一 边相等. (3.)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有两组边相等且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第13次课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HL
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定理都有哪些?
三边对应相等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SSS 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ASA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AAS
问题:如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 HL
优尼卡:Fannie
问题:如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已经有什么元素对应相等?
∠C=∠C′=90°
你准备添上什么条件就可以证明这两个直角三 角形全等呢?
B
C B’ C’
A
A’
验证猜想
已知:∠C= ∠C'=Rt∠, AB=A'B', AC=A'C' 求证:△ABC≌△A'B'C'
B
C B’ C’ A
A’
已知:∠C=∠C’=Rt∠,AB=A’B’,AC=A’C’ 求证:△ABC≌△A’B’C’ .
∵ DE=DF(已知) ∵ BD=CD(中点意义) ∴ Rt △BDE ≌ Rt △CDF(HL) ∴∠B=∠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A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2. 如图,已知CE⊥AB,DF⊥AB,
AC=BD,AF=BE,求证:CE=DF. AC∥BD吗?为什么?
3. 已知△ABC ,请找出一点P,使它到三边的距离 都相等(只要求作出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
D
课时小结
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 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 直角边”(HL)
课后作业
课本P15 习题
Thank you !
• 因为”HL”仅适用直角三角形,
A
书写格式应为:
∵在Rt△ABC与Rt△DEF中 C 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对图形的全等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HL判定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教学难点:理解HL判定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HL判定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讲解新课:讲解HL(斜边-直角边)判定法的原理和判定步骤,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这一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对HL判定法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HL判定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11.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导学案2015
D CBA 201408013 11.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 )导学案编写者:林茂 编写时间:2014年9月6日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学习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思考(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①若∠A=∠D ,AB=DE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②若∠A=∠D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③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④若AB=DE ,BC=EF ,AC=DF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
已知:Rt △ABC求作:Rt △, 使=90°, =AB, =BC 作法:(2) 把△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在Rt △ABC 和Rt 中,∵∴Rt △ABC ≌Rt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 二、合作探究1、如图,AC=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你能说明BC 与BD 相等吗?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与你的同伴进行交流 四、当堂检测:1、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则△ADB 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2、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3、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AB 平行于CD理由:∵ AF ⊥BC ,DE ⊥BC (已知)∴ ∠AFB=∠DEC= °(垂直的定义) ∵BE=CF ,∴BF=CE在Rt △ 和Rt △ 中∵∴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C ∠''A B ''B C '''A B C '''A B C '''A B C ∆''BC B C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 1 1C1。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3。4)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A B DAB C D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例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五、巩固练习书第8页练习.六、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P15习题11.2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3、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ABCDE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操作,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 要想证AB =DE , 只需证△ABC ≌△DEC △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练习题: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 ≌△ACE 证明:∵∠BAC=∠DAE (已知)∠ BAC+ ∠ CAD= ∠DAE+ ∠ CAD ∴∠BAD=∠CAE 在△ABD 与△ACEAB=AC (已知) ∠BAD= ∠CAE (已证) AD=AE (已知) ∴△ABD ≌△ACE (SAS)思考:求证:(1).BD=CE (2). ∠B= ∠C (3). ∠ADB= ∠AEC 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10页图11.2-7. 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六、小结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P15习题11.2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一、复习: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SSS”“SAS”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数学:11.2《全等三角形》课件(4)(苏科版七年级下)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 O, 且 AD=AE,AB=AC。 若 ∠ B=200,CD=5cm, 则 ∠C=______,BE=_______.
B
A D
D O A
B
图1
C
C
图2
E
3.如图.AB=EB,BC=BF,∠ ABE=∠ CBF,EF和 AC相等吗?为什么?
解:AD=CE
B 因为BE ⊥CE,AD ⊥CE,
E D
所以∠ BEC= ∠ CDA= 90°
又因为∠ ACB=90°, 即∠ BCE+ ∠ ACE=90°
∠ DAC+ ∠ ACD=90°
所以∠ BCE= ∠ DAC,
A
C
又因为AC=BC
根据AAS,可以知道△BECபைடு நூலகம்△CDA
所以AD=CE
课堂练习
一.知识点
1. 定义: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判定定理:SAS ASA AAS SSS
HL
动手操作 领悟知识 感受生活
(一)试一试学的怎么样
1.如图,要得到△ABC ≌△ADC,除公共边 AC外,还需要增加两个条件,小敏说她能找出 5种不同的答案,你知道是哪5种答案吗?
A (1) AB=AD, ∠DAC= ∠BAC (SAS)
B C
D
2.如图,P是MN的中点,MQ=PR, PQ=NR, △MPQ与△PNR全等吗? 为什么? M 解: △MPQ ≌
P
△PNR
因为P是MN的中点 所以MP=PN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8)全等表示方法: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4)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讲义)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五条性质⎪⎪⎪⎩⎪⎪⎪⎨⎧全等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角形全等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角形全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HL AAS ASA SAS SSS 其中形全等对应相等,那么两三角对应相等,任意一组边归为一条:已知两组角⎩⎨⎧⎭⎬⎫AAS ASA 【典型题解】例1、如图,已知AB=CD,BC=AD,求证△ABC ≌△CDA.分析:已知两组边相等,很显然还差一组边或一组角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我们无法从现有的图形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条件时,就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借助辅助线。
作辅助线的意识是在几何的学习中尤为重要的。
证明:连接AC ,在△ABC 和△CDA 中,有⎪⎩⎪⎨⎧===CA AC DA BC CD AB△ABC ≌△CDA(SSS)例2:在△ABC 中,D 是BC 中点,且AD ⊥BC.求证△ABD ≌△ACD.证明: D 是BC 的中点∴BD=CD又AD ⊥BC∴∠ADC=∠ADB在△ABD 和△ACD 中⎪⎩⎪⎨⎧=∠=∠=AD AD ADB ADC CDBD∴△ABD ≌△ACD(SAS)例3:如图所示,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求证:AD=AE证明:在△ABE 和△ACD 中C O BD A D C B A (2) (1) ⎪⎩⎪⎨⎧=∠=∠∠=∠AC AB C B A A∴△ABE ≌△ACD(ASA)∴AD=AE例4:如图,AB ⊥BC, AD ⊥DC, ∠1=∠2.求证:AB=AD证明:在△ABC 和△ADC 中⎪⎩⎪⎨⎧=∠=∠∠=∠AC AC D B 21∴△ABC ≌△ADC(AAS)∴AB=AD例5:在∠AOB 的两边OA 和OB 上分别取OM=ON ,MC ⊥OA ,NC ⊥OB .MC 与NC 交于C 点.求证:∠MOC=∠NOC .证明:在Rt △MOC 和Rt △NOC 中⎩⎨⎧==OC OC ON OM ∴Rt △MOC ≌Rt △NOC(HL)∴∠MOC=∠NOC【举一反三】1. 如图(1),如果△AOC ≌ △BOD ,则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________; 如图(2),△ABC ≌ △CDA ,则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 。
数学: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书面作业: 课后体会:学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后,你 有什么收获?
§11.2.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1:如图:△ABC≌△DEF,指出它们的对应角、 对应边。
A D
B
E
C
F
AB——DE AC——DF BC——EF ∠A——∠D ∠B——∠DEF ∠ACB——∠F
2:我们已经学过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哪些? (SSS)、(SAS)、(ASA)、(AAS)
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
A
B
1
C
1
C
B
A1
那么他只能测直角边 和斜边了,只满足斜 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 相等索规律
任意画一个Rt△ACB ,使∠C﹦90°,再画一个 Rt△A′C′B′使∠C﹦∠C′,B′C′﹦BC,A′B′﹦AB (1):你能试着画出来吗?与小组交流一下。 (2):把画好的Rt△A′C′B′放到Rt△ACB上, 它们全等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作法: 1、画∠MC′N=90°
B
A
F E G
C
D
变式训练2
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想想:BD平分EF吗?
B
E A F G
C
D
联系实际 综合应用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 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 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 梯的倾斜角∠ABC和∠DFE的大 小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ABC+∠DFE=90°
解:在Rt△ABC和Rt△DEF中
BC=EF, AC=DF . ∴ Rt△ABC≌Rt△DEF (HL). ∴∠ABC=∠D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DEF+∠DFE=90°, ∴∠ABC+∠DFE=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学习目标
1、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
(1)若∠A=∠D,AB=DE,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
(2)若∠A=∠D,BC=EF,
则△ABC与△DEF 根据
(3)若AB=DE,BC=EF,
则△ABC与△DEF 根据
(4)若AB=DE,BC=EF,AC=DF
则△ABC与△DEF 根据
Ⅱ.学习新课
(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已知线段a ,c (a<c) 和一个直角α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α,
AB=c ,CB= a
1、按步骤作图: a c
①作∠MCN=∠α=90°,
②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a,
③以B 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α
④连结AB
2、与同桌重叠比较,是否重合?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随堂练习:
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
则△ADB与△ADC 根据_____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
(1)若AC//DB,且AC=DB,则△ACE≌△BDF,根据
(2)若AC//DB,且AE=BF,则△ACE≌△BDF,根据
(3)若AE=BF,且CE=DF,则△ACE≌△BDF,根据
(4)若AC=BD,AE=BF,CE=DF。
则△ACE≌△BDF,根据
(5)若AC=BD,CE=DF(或AE=BF),则△ACE≌△BDF,根据
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课时小结
至此,我们有_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1.课本习题
2、如图,B、E、F、C在同一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
AB=DC,BE=CF,你认为AB平行于CD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图,广场上有两根旗杆,已知太阳光线AB与DE是平行的,经过测量
这两根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是一样长的,那么这两根旗杆高度相等吗?说
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