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第三版 笔记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听课笔记Microsoft Word 文档
政治学概论”听课笔记TOP考研论坛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原理 考研重点知识分章节笔记
第一章政治权力权利(rights)与权力(power)的区别:前者起源较晚,是法治传统、封建社会、特别是个人主义的产物。
它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依赖法的保护。
权利的概念也一直在发生着演变。
后者从人类一有社会生活时即已出现,甚至早于国家。
它可以建立在法、合法性的基础上,但法不是它的必要条件。
权力首先是一种力,一种暴力,一种强制支配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本质是超时空的,而且变化不是很大。
它不要求其他事物的保护,相反,它更多地是保护者。
从制度的角度来讲,政治权力指的是抽象意义上的国家,或具体意义上的国家机构。
从事实的角度看,权力是一种能源、资源、能力,或用经济学的术语,是一种资本。
但更确切地讲,政治权力应被理解为一种关系,它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另一个人、另一部分人的领导、命令、支配关系。
这个意义上的权力强调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说:“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对某一个人的权力与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不同的。
所谓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指采取某一行动的能力问题,或是物质方面的能力,或是法律意义上的能力(得到法律承认的能力)。
做某一件事的能力未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政治权力的这三种观察角度各有其特点。
但我们认为第三种最能够揭示政治权力的内容,反映其实质。
归根结底,我们这门课的兴趣点是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
而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一节权力关系的特性历代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汗牛充栋。
我们可以尝试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三种理论:政治权力是对自由的可能威胁,政治权力构成了某种政治行为的动因,政治权力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的产物。
1)政治权力的运用是对他人自由的一种限制这是绝大部分传统政治哲学家的观点。
因为政治权力象征着国家,而自由象征着个人,这本来就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
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原理笔记导⾔⼀、学习政治学的作⽤1、可以扩展和增强专业知识。
对公共、⾏政管理类的学⽣来说,政治学知识是基础知识,对学好公共管理、⾏政管理专业知识影响很⼤。
例如,如果不懂得属于政治学范畴的政党理论,就不能全⾯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政管理。
2、有利于个⼈事业发展(政治、经济)对有志于成为企事单位和党政机关的领导的学⽣来说,政治学知识是必须具备的知识。
公开招考、竞争上岗都要⽤到政治学知识。
我们国家的⾼级领导⼈,⼤多数是学理⼯科出⾝的,如总书记、总理。
还有⼤多数中级领导⼈,⼤多是学理⼯科出⾝的.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导国家与他们⾃学政治学有关.3、有利于扩⼤就业的选择范围根据我们学校2003年底的统计,⼴外毕业⽣在党政机关就业的约占10%。
学习政治学知识,对于在党政机关就业和参加公务员考试,都是直接有⽤的知识。
4、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适应和管理社会有的同学可能对实际政治问题和政治学理论问题不太感兴趣。
但即使我们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治照样对我们感兴趣,你也可以说它是“单相思”。
例如,我们还没有⾛上社会,政治以及体现政治的政策也经常在影响着我们。
如教育政策、学费收取标准、经济困难学⽣的帮扶政策,党团活动以及学校的党政机关对我们的管理,政府对学⽣社团的管理等。
⼆、政治学学习⽅法1、⽤政治学理论分析国内外现实政治。
2、选学⼀些中外政治思想史、或中外政治制度史、或政治学理论著作⽅⾯的书。
3、加强课前课外学习与思考,发现问题,准备提问。
第⼀章绪论第⼀节什么是政治⼀、政治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政治的定义政治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为了⾃⾝的利益,围绕政治权⼒特别是国家权⼒⽽进⾏的活动和形成的关系。
这个定义包括四个⽅⾯的含义:1.政治的主体是从事政治活动的特定的集团和个⼈。
所谓特定的集团,就是指在⼀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和民族等,其中主要的是代表各种主体的政党。
2.政治的核⼼是国家权⼒国家权⼒是指国家掌握的强制性、主权性、全局性、权威性的⼒量(主要是军队警察等暴⼒机器)。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行管专业)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P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P3)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P4)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P4)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0-12)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即神权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2-14)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本书认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第三版
第一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
社会共同体说的基本特点就是把国家看作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这一说法仅仅涉及了国家的表面社会特征,同时,他也没有把国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群体区分开来。
2.管理劳动说。
管理劳动说虽然指出了特定国家经济职能的自然属性,可是,他并没有指出国家的社会属性,更没有说明国家的阶级利益本质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揭示国家的本质。
3.国家契约说。
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
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国家要素说。
国家要素说所描述的只是国家的外观表征,并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
同时,由于他从国家的构成要素出发定义国家,因而混淆了国家与国度之间的区别。
此外还有国家神权说、国家有机体说等定义,它们都不能揭示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揭示,是从考察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开始的。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国家是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其一,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他为主要凭籍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如何理解政治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①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a.价值维度的崇高地位。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
因此,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个人是最为重要的,个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b.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也只有个人最了解自身的偏好),而且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②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a.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在政府或国家出现之前,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出于恐惧或追求美好的生活,人们会通过“社会契约”来走出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建立政府。
b.个人与社会本位观通过自然状态的设想以及社会契约的论证,古典自由主义者确立了个人先于社会,以及社会先于国家的命题。
个人是政治的出发点,也是政治的归宿。
c.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在这一思辨模式中,政府权力来源于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人的让渡,这种让渡构成了政府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其统治基于人民的同意。
d.消极政治观由于古典自由主义者对政治家的人性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宁可张扬政府可能作恶的这一方面。
e.对权力的约束古典自由者相信,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和制约。
f.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如果说权力制衡的目的是牵制政府的行动,那么,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则旨在为政府的活动领域圈定一个范围,在此之外政府均不能干涉。
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是针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抨击君权至上观点的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辩护。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①多元主义是这一分析模型的代表。
现代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笔记
现代政治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组编石永义刘玉萼张璋编著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与本质(一)政治概说1.“国家说”: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国家或者是政府制度。
2.“权力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3.“分配说”:即认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
4.“管理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与本质(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权力。
3.政治关系集中体现了经济关系。
4.政治是有规律可循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论述及其思想,虽然不是给政治下定义,但它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揭示了政治的本质,为我们给政治下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与本质(三)政治的科学定义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基本思想,并吸收前人和今人研究的成果,可以给政治下如下定义:政治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活动和产生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二、政治的历史发展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产生了新的、与社会相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即国家。
于是,也就产生了围绕国家而进行活动和形成关系的政治。
政治产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先后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节政治三、政治的地位和作用(一)政治的地位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上层建筑范畴。
它的性质和构成方式,均由经济基础决定。
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特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特定的利益关系,也就决定了政治的性质和构成方式。
所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除了第4个,其余了解即可)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对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
但它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层次上把握政治,没有揭示本质。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它是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是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和道德,没有解释政治生活的目的和追求,对政治本质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它忽视了政治统治性的一面,没有深刻说明政治公众性的本质含义。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很重要,书中两段都要背过)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定要背过,可能出简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很可能考,书中两段都要背过)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5章)【圣才出品】
2 / 163
圣才电子书
3 / 1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政治沟通系统还包括信息的输送者(沟通者)和接受者。前者指信息流通过程中的传递 者,后者是吸收、筛选和整理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传入之信息的政治主体,多为官方主体。
④政治沟通过程 某一拥有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获得政治信息并作为发送者以特定的符号形式(如发布决 议、命令、指示等)发送信息,通过信息通道把有关的政治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接受 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入政治系统,经过政治当局处理后转换或输出,完成了政治沟通的一个 单循环。 ⑤反馈 反馈即送回有关上次输出结果的真实信息,并对下次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分为正反 馈和负反馈两类。 a.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剧原始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的行为。 b.负反馈指反馈信息减少对目标的偏离,并进行某种调整和校正。接受者向发送者反 馈的信息成为新决策的基础。 (3)政治沟通的意义 ①政治沟通对政治系统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是沟通这一传递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才使组织成为可能。”因此,沟 通在任一对政治组织和系统的分析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政治沟通是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的一个前提 通过政府和民众间的政治沟通,最需解决的问题被列入政策问题框架,并寻找有效的政 策手段和措施,这种民主化沟通不仅使不同意见在制定政策时实现整合,而且也减少了决策 失误,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度和正确性。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还需要通过宣传得到充分认同和 理解,得以贯彻实施,取得实效。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3.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微观政治学(政治人)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
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2023年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旳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旳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旳一系列活动。
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旳,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规律性旳一门科学。
不过,不一样旳阶级有着不一样旳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因此,多种政治学说都是各个阶级特定阶级利益和意志旳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注定不一样于一般旳实证科学,而是一门具有鲜明旳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旳学科。
本章重要简介学习政治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必须掌握旳基础知识。
通过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旳多种有关政治旳观点旳比较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旳立场、观点和措施,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作了系统旳解释和阐明,同步,对于政治学旳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也作了概括性旳简介。
第一节政治学旳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旳科学,因此,要理解政治学旳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旳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旳互相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有关“政治”旳基本观点我们目前所说旳“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旳“polis”一词演化而来旳,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旳“城邦”,即当时旳“都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一样旳思想家因其所处旳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旳不一样,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一样旳解释。
(1)用道德旳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旳。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旳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旳最高目旳,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到达最高旳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旳过程。
持这种观点旳人认为,政治旳重要现象——国家是法律旳产物,由于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旳。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旳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旳权术活动旳观点。
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的意义第一节政治的缘由1、政治是人类的创造。
政治是由人用智慧创造的,人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创造了政治。
如中国、美国等。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体制不变,美国二百年一部宪法,单单是政治体制,就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历史的时空中,可以说政治是人类的创造,而且政治依靠人类的智慧而完善。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最初是由自然规则支配的,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慢慢给自己制定社会规则,从而慢慢走上了超越自然的道路。
自然规则由自然力(如弱肉强食)来维持,社会规则由社会力量来维持,这种社会力量可称之为公共权力。
由公共权力产生了政治。
而人由最初状态的自然规则向社会规则跨越的重要点是人类在生产。
当然,动物也在生产,但人的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人在进行有意识的生产,可形成有意识的生产组织。
人类最初的生产是共产共有的,而不是对立的(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自然力自然规则生产社会规则超越社会力量公共权力有意识的生产有意识的生产组织自然规则社会规则公产共有私有公有之间的冲突公共秩序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政治共同体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产生两种不同后果。
第一种后果是私人利益冲破公共利益,产生了阶级冲突,从而建立新公共权力,建立新国家。
(西方古希腊)第二种后果公共利益胜于私人利益,那么公共权力会被放大,在旧公共权力基础上建立国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希腊有多种城邦制度,而政治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先于国家就萌芽了,它萌芽于公共权力和社会规则,它只是随国家的产生而逐渐走向成熟。
政治也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失,因为即使国家消亡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类而存在时,人类仍需要一个秩序,便会有政治。
2、政治的人性基础:人有逐利性,而这种逐利性分为两方面:欲望、求善。
人区别于动物,人类创造了三中生活。
欲望经济生活劳动获得财富逐利政治生活逐利发展求善精神生活认知认识自我理性本质目的逐利人的逐利性中欲望的一面使人不断扩大劳动,以获得更多的财富,也使人有了为获财富而追求权力的冲动;而求善的一面使人对只需产生需求,设立规则以约束自我。
政治学原理 第三版 笔记
1.1.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该政治观的典范: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第一,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一,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古典多元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2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权力的三面性:权力的第一面一一着眼于决策的权力。
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
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1.2.1政治的核心概念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经典权力观1.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权力观具有精英主义的气质1.2.2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如何理解政治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①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a.价值维度的崇高地位。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
因此,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个人是最为重要的,个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b.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也只有个人最了解自身的偏好),而且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②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a.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在政府或国家出现之前,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出于恐惧或追求美好的生活,人们会通过“社会契约”来走出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建立政府。
b.个人与社会本位观通过自然状态的设想以及社会契约的论证,古典自由主义者确立了个人先于社会,以及社会先于国家的命题。
个人是政治的出发点,也是政治的归宿。
c.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在这一思辨模式中,政府权力来源于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人的让渡,这种让渡构成了政府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其统治基于人民的同意。
d.消极政治观由于古典自由主义者对政治家的人性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宁可张扬政府可能作恶的这一方面。
e.对权力的约束古典自由者相信,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和制约。
f.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如果说权力制衡的目的是牵制政府的行动,那么,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则旨在为政府的活动领域圈定一个范围,在此之外政府均不能干涉。
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是针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抨击君权至上观点的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辩护。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第三版)内容概要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第三版)内容概要第一章什么是政治1、最广义上讲,政治是人们制定、维系和修正社会生活一般规则的活动。
它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它与多样性和冲突的存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与合作和集体行为的意愿颇有关联。
并非所有冲突都得到了或者能够得到解决,因此,最好将政治视为寻求冲突解决的过程,而不是实现解决冲突的目标。
2、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术传统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分别视之为政府的艺术或“与国家有关的事务”,公共事务的实施和管理,通过辩论和妥协解决冲突,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3、人们对于什么是“政治的”领域有很大争议。
传统上,人们狭隘地认为“政治”仅限于“公共”领域内的机构和行为者,这种公共领域仅与社会生活的集体性组织有关。
但当从权力结构关系角度来理解政治时,它也可存在于“私人”领域。
4、政治作为一门学术科目,有着各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包括政治哲学或者说规范理论分析,尤为关注制度和结构的经验传统,一些研究者试图通过行为分析将科学的严密性引入政治研究的科学传统,还有包括理性选择理论在内的诸多现代政治分析取向。
5、通过区分事实与价值,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有关政治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政治研究是科学的,但有些因素仍然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获取可靠资料的途径面临困难;政治模型和理论包含隐含性价值;所有政治学者都持有偏见。
6、概念、模型和理论都是政治分析的工具,能提供知识的基础材料。
但它们也仅仅是分析的工具,尽管有助于增进对世界的理解,但比起要力图描述但尚未定型且复杂的现实来,却显得过于完美和一致。
最终,所有政治社会研究都是在特定知识框架或意识形态范式内进行的。
第二章政府、体系与政体1、政府,指所有秩序性规则得以维系的机构,其中心特点是有能力制定和执行集体性决策。
但是政治体系或者政体则包括政府机构和国家制度,以及它们与更大社会发生互动的结构和过程。
2、政治体系分类服务于两个目的。
政治学原理优秀的读书笔记
政治学原理优秀的读书笔记政治学原理优秀的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学原理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政治学原理优秀的读书笔记1政治学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问,掩盖阶级本质进行更好的统治则是每本政治学著作的最大功效,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不例外。
即使亚氏的理论站在了剥削阶级一方,即使亚氏的理论在当时也已落后在了政治现实之后,当更应看重的是他开创了剥削阶级政治学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意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对城邦的讨论引出了对公民探讨与要求。
而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
亚氏关注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基本大致勾勒出了政治生活秩序的基本原则:任何政体都自然地倾向于尚慕“平等”的民主政体。
但是,这种平等只是政体内的一种政治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一种超出这种状态之外的力量来予以守护。
因此,构建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谋求平等,不如说是谋求平等的保卫者。
而这种平等的保卫者存在于平等的政治状态之外,它的存在与政体内的平等的政治状态构成极端但却必要的不平等。
而在探讨保卫这样一种民主政体的同时,政治家又往往陷入了辩护民主政体同时又对君主政体保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而这或许就是亚氏向后人在民主进程中提出的一大难题。
在之后亚氏对“政体类型学”的论述中。
他大致沿袭了柏拉图的分类理论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体类型学”。
而其影响之深,诸如当前屡屡见诸报端、新闻的“左”、“右”、“共和”、“民主”、“宪政”等等政治论说之争论在本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政治作家们的“政体类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该政治观的典范: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第一,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一,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古典多元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2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权力的三面性:权力的第一面一一着眼于决策的权力。
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
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1.2.1政治的核心概念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经典权力观1.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权力观具有精英主义的气质1.2.2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卢梭:“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萨托利:“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
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
”2.权力的制约奠定现代分权制度基础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宪政对权力的制约既包括对少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对多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
一句话,对权力都要进行制约,无论是谁的权力,或什么样的权力。
如何在制度结构层面制约权力?第一,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应如何进行?第一,分立的权力部门如何才能实现制约?第三,这种制约如何才能实现平衡,而不是导致僵局或失衡?在权力制约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权力制约;第二是权力制约的具体制度安排。
前者是对人类政治共同体普遍有效的基本原则,后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合适的制约方式,不能把某种特定的权力制约方式与权力制约本身简单地等同起来。
2.1历史的维度到目前为止,政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制度研究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2.1 . 1制度研究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一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一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
主要观点:第一,传统的或古典的制度方法是形式一法律和历史一比较的。
第一,尽管不存在明确的理论建构目标,传统的制度取向也有自身的理论关照。
第二,政治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带有强烈的价值因素,这表现为赞成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价值。
2.1.2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新的研究假设是:政府决策的权力或许就在这些非正式的组织和行为之中。
这些发现和假定将政治学带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形式和法律结构转向围绕这些结构的非正式的实际政治。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研究阶段达致高潮,并对美国政治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阶段研究方法上的两个基本的缺陷一是缺少测定资料可信程度以及基于这些资料的发现和解释的正式方法。
二是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有明确区分开来,两者常搅和在一起。
2.1.4后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的兴起是因为行为主义遗留下来许多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的抨击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为主义科学观的批判。
另一个火力点集中在“价值中立”上。
政治学中规范研究的复兴规范理论的复兴以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与诺齐克之间的争论为代表,前者发表了《正义论》(1971年),后者以《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年)来回应。
争论的核心问题都与国家有关:一是国家或政府存在的目的。
二是“分配正义" (distributlvejustlce) 及其对自由的意涵。
对于政治学研究而言,规范研究复兴的意义在于,将被行为主义驱逐出去的价值重新带回来,而且确定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适当地位。
2.2如何研究政治:逻辑的维度所谓逻辑维度的分析是指考察政治学中存在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是在政治学的历史过程中渐次发展和形成的。
大致说来,迄今为止,政治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范式有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221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并将其置于因变量的解释地位。
其次,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复数,亦即存在不止一种的制度主义,而且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
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续上)再次,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政治,其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哪一种政治制度最适宜于产生“好”的政府和社会关系?第二,怎样解释政治制度安排的多样性?第三,政治制度的差异对政治行为、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虽然同冠名为新制度主义,不同类型的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多元的,甚至它们对什么是制度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222 精英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古典精英理论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否定性回应。
“精英一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
代表人物:米歇尔斯一“寡头统治铁律熊彼特一“精英民主论”精英理论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理解权力在社会中的配置状态。
223 多元主义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争论的核心在于·社会中权力的配置究竟是高度垄断的,还是多元分散的?使多元主义有别于精英主义的是对两种不平等方式的区分,即累积性不平等与弥散性不平等。
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对立并非不可消解。
“精英多元主义”一词也许较好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结合。
225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萌芽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的高潮时期,七八十年代成为政治学中的显学。
表2一1政治与经济的市场观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涉及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将经济人模型引入公共领域是否得当?政府机构是否具有区别于私人企业的公共性?政治中的行为真的是理性算计的么?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中的行为差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第二个方面是公共选择理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由于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右派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遭到了具有左倾倾向的学者的猛烈攻击。
3.1从城邦国家到民族国家城邦国家→帝国国家→封建国家→民族国家3.2国家的形式3.21国家政体形式I .君主制君主制是指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元首拥有的权力从绝对到虚位象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君主制分为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是西方国家进入宪政国家时期的一种政体形式,君主是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
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
(1)二元立宪君主制。
二元立宪君主制是君主制和议会制并存的政体。
(2)议会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的国家。
2.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
在资本主义共和制国家,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
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共和制。
当代共和制的类型( 1 )议会共和制一一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种政体(2)总统共和制一一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直接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3)委员会共和制一一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4)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一一有巴黎公社、苏维埃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形式。
322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而言,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作为整体的国家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也即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
国家结构形式从制度上规定了权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和运用。
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1.单一制单一制是指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国家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国籍:第二,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其设置与权限均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权力没有宪法保障,第三,在对外关系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联邦制的共同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定,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
3.邦联制邦联制是若干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
邦联成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只是根据相互签订的协约,明确表示让与或委托邦联机构某些权力。
邦联成员国各自仍有对内对外主权,保留本国政府机关的一切职能,并有权自山退出邦联。
邦联没有统一的宪法,没有凌驾于各成员国之上的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预算、国籍等,因此,邦联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邦联所设置的统一机构是一个协商性的“邦联议会”或成员国的“首脑会议”,它的决定只有经过成员国政府的认可后才具有法律效力4.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国家结构用宪法的形式划分了不同层次国家部分之间的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力主体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结构也出现了趋中和融合的趋势。
如自1789年美国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制以来,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