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特质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的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

2.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

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3.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4.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有概括性。

5.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7.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胜任该项活动的一种直觉的或私下的判断。

8.成功智力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9.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10.人格面具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是为了使个人在社会上得当某种身份的认可而存在的。

11.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挫折感时,焦虑挫折感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2..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3.阿尼玛男性潜意识之中的女性特质14.阿尼姆斯女性潜意识之中的男性特质15.原型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16.自性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重点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重点分析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2、前意识主要起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

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换为精神能量,并且储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遵循“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把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力比多,有时特指性本能所产生的能量。

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口腔期( Oral stage ):弗洛伊德把初生到满周岁这段时间称为口腔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动欲区是口腔。

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亚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前口腔期从出生到八个月,这段时间内,婴儿的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吸吮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了主要的动欲带。

后口腔期大约是出生后第八个月到一周岁。

随着牙的长生,里比多倾注的动欲区集中在牙,牙龈和咽部。

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的最重要的成就。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肛门期( Anal stage ):这一阶段大约从出生后第二年起到三岁末。

在肛门期,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门。

肛门的排泄活动成为里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而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口腔期一样,肛门期也有两个亚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前期里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粪便解除内包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

(KP84)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索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人格与个体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个体差异1. 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的贡献2. 环境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 文化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年龄对个体差异的影响5. 性别对个体差异的影响二、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基本特质模型的提出- 五大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意义-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的关系2. 动机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自我概念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尊对人格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人格发展的作用4. 行为主义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奖励和惩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人格变化和调整的观点5. 文化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 文化对价值观念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文化对情绪表达与人格类型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对人格理论的挑战三、人格评估1. 个案分析法- 临床访谈的重要性和技巧- 心理测验在个案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和优势2. 问卷调查法- 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和使用- 主观性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3. 行为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结构化观察的区别- 行为观察的样本选择与观察技巧- 行为观察的主要限制与改进4. 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与人格研究的关系- 实验条件对个体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5.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评估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优势- 结构磁共振成像与脑区功能的关系-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与心理问题诊断中的局限性四、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个体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 人格评估在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职业性格测评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职业导向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发展策略3. 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评估在诊断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个体差异对治疗计划和干预方案的影响- 人格发展与心理治疗的关联4.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测试在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领导者个性与组织氛围的塑造- 团队合作与成员个体差异的关系5. 健康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特质对应对压力和养生行为的影响- 个人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概述与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人格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整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通过冲突和调解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2.尺度分析理论尺度分析理论将人格看作是由多个特质因素所构成,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来揭示人格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出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五个基本人格维度,被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和心理评估中。

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对人格发展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养成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四、人格评估方法1.自我报告量表自我报告量表是最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被试自我描述、选择或评分来揭示其人格特征。

2.项目性评估方法项目性评估方法包括感应法、联想法和判断法等,通过被试对一系列刺激做出反应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3.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对被试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其人格特质的客观指标。

五、人格与心理健康1.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情绪稳定性高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功能存在明显异常的病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持久的不稳定或不适应。

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职业选择与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并帮助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

2.教育与辅导通过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人格心理学研究对象1937年,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研究对象——人1、人类本性层面(人性)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层面(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人格的独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领域人格结构: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人格发展:自出生至死亡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人格评鉴: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

晤谈、自陈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生理学技术和隐测量(一)人格结构: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特质或类型自我或需要斯金纳完全拒绝人格结构的概念几种人格结构理论的比较艾森克三维结构外倾性精神质神经质杨国枢等四维结构精明干练善良纯朴冲动任性智慧文雅吉尔福特四维结构社会活动性偏执倾向思维内倾性情绪稳定性卡特尔五维结构外倾性友善超我强度焦虑智力迪格曼五维结构外倾-内倾友善-敌意谨慎性神经质-情绪稳定性才智(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自我效能论(班杜拉)习得性无助如何促进自我效能感强化论(斯金纳)强化物的种类强化物的选择和分配强化的效果归因理论(海德、维纳)(三)人格发展1.是指自出生至死亡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2.人格如何发展?发展是否有阶段性?经历哪些阶段?3.人格发展有两种研究取向:着重变量的研究和着重个人的研究。

(四)人格适应1.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2.与动植物对环境的被动顺应有本质区别。

3.适应障碍人格障碍4.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五)人格评鉴人格评鉴: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

晤谈、自陈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生理学技术和隐测量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概念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概念

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人格研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研究人格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是指采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人格理论或专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3.人格测评: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测和控制。

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效度:是指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准确性。

5.词汇学假设:是由Galton提出的,是指说话和写作所用的某种语言应能包含描述这一文化中任何一个人所需的概念,那些非常突出的、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差异都会被人的自然语言所编码表征。

6.早期经验决定论:弗洛伊德,个体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机能的发展后,其稳定的人格在大约5岁的时候基本就形成了。

7.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强调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指出社会兴趣在人格的健康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因此对后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体验。

9.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概念: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将铃声和食物同时或先后呈现若干次之后,单独呈现铃声狗也能流口水,这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原本为中性刺激的铃声就成为条件刺激,相应的,由他单独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10.泛化:巴甫洛夫,若被试对先前新的、与先前音调类似的声音产生恐惧,称为泛化11.分化:巴甫洛夫,若被试仅对先前的音调产生恐惧,对其他音调刺激没有反应,即分化。

12.操作性行为:斯金纳,有机体自发的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

13.强化:斯金纳,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强化有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14.正强化:斯金纳,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踩机关-食物。

15.负强化:斯金纳,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撤出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踩机关-撤销电击。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概述一、知识点导读二、知识点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是人格的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1)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的。

(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

(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社会人所特有的。

2、人格研究中,资料来源有哪些?(1)生活资料(L)指个体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个体的生活经历(2)观察资料(O)指由一些观察者对个体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3)测试资料(T)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获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反应纪录(4)自我报告资料(S)当事人通过对自己的评判而得到的资料3、简述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是:(1)人格的结构。

人格心理学家用人格结构来解释个体差异。

如用“特质”和“类型”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2)人格的动力。

通过对人格动力的研究了解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内在原因。

(3)人格发展。

对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以及随着年龄、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4)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第二节人格特质理论一、知识点导读二、知识点4、健康人格具有哪些特点?(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5、什么是特质?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哪些类型?特质作为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特质等值于动机或意向,具有动力性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两大种6、艾森克将人格特质分为哪些维度?各指什么?(1)外倾-内倾,指皮质唤醒水平。

外向者皮质唤醒水平比内向者低。

(2)神经质,指情绪的易变与坚定。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围绕人格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整理,探讨人格的定义、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个体差异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

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人格特征包括情绪、动机、价值观、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

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1. 遗传因素与人格:遗传研究表明,人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外向性格与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之间存在关联。

但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和个人经验同样重要。

2. 社会环境与人格: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都会塑造个体的人格特点。

3. 个人经验与人格:个体的个人经验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面对挫折、成功、失望等各种经历时,会建立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心理防御机制。

四、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1. 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有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构成。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冲突和倾向的影响。

2. 人际交往模型: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3.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五个维度进行描述,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人格特征,指导心理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对教育领域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职业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

六、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采集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评估,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特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一、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基本涵义“面具”是随人物角色不同而变换,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人格人格包含两层意思: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言行,为人格的“外壳”;2 个人蕴藏于内的人格特点,即“面具”背后掩盖着的自我,即人格的“内在品质”。

人格定义举例:人格是个体思想、感情、意向和行为的特有整合人格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伯格)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珀文)(二)、人格的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2 、人格的稳定性(1)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2)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二、人格心理学概念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学科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事实与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但人类对人格的探讨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国和古希腊就已开始。

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人格结构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类型”“自我”“需要”(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四)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四、什么是人格适应、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答案在第三题)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的基本精神分析观点①、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但能量有限②、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③、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它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五、弗洛伊德的早期人格结构说与后期人格结构说有什么不同?早期人格结构说:意识(这里指人格)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人格心理学简介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学科,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其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并在教育学考试中经常出现。

2.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个结构之间的冲突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发展-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个体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人格的形成- 个体通过超我、自我和外部环境来实现目标的追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个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性和潜力的最优表现- 自我实现的追求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可以按照层次进行分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的满足程度影响了个体的人格表现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观察法- 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人格心理特征- 观察需要客观、持续、全面和准确- 实验法- 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设计需要符合伦理原则并排除干扰因素4. 人格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 人格特征对学生的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具有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 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人格类型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个性化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心理辅导和支持- 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学生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以上是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根底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局部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标准,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开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开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开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开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开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根底研究〕。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笔记:
1. 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理论模型,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自陈式测量、观察式测量、投射式测量等。

4.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阶段。

5.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固定的、不适应的行为模式,包括强迫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6. 人格改变:人格改变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疾病等因素后,人格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

7. 人格与健康:人格特征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人格特征可以促进健康,消极的人格特征则可能导致疾病。

8. 人格与社会行为:人格特征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了解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完整word版,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

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好的,那我们就来说说人格心理学的重点哦。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人格的概念,它可不是简单的性格这么回事儿呢。

人格包括了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

就像你认识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他不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不爱说话这么简单,他的这种内向可能还体现在他做决策的时候会比较谨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这些方面。

这就是人格里面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表现。

这个特别关键的还有人格理论。

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里面提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就是那种最本能的欲望,比如一个小婴儿饿了就哭着要吃的,这就是本我的体现。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遵循本我呀,这时候自我就起作用了,自我会考虑到实际情况,像大人在公共场合不好意思哭着要吃的,就会找合适的饭馆去吃饭。

超我呢,就是道德层面的东西了。

我之前就在理解这几个概念的关系这卡住了,老觉得混淆。

后来发现重点在于看清楚这三个“我”在不同场景中的体现。

还有特质理论也很重要啊。

比如说大五人格特质,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这些特质就能概括一个人的很多方面呢。

比如说责任心强的人,工作上几乎不迟到,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努力做到。

这是在实际生活里很容易看到的例子。

一定要注意这些特质不是绝对的,每个人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些特质。

还有人格的发展这个方面。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很大。

我就发现身边有些朋友,家庭氛围比较宽松包容的,他们的人格就表现得更开朗自信。

而家庭环境比较压抑的朋友,可能就更自卑或者小心翼翼。

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人格特征也有很大不同呢。

这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点。

这就是从实际的例子中能看到的环境影响人格发展的情况。

对了还有个关键点,就是人格的测评。

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等这些工具。

在使用的时候要清楚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受测试者的当时情绪状态、是否诚实作答等都会影响结果。

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多方面因素去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结果就给一个人的人格下结论。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

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某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

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一、导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个性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就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理论、人格测量以及人格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人格心理学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以来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及其组合,反映了个体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三、人格理论1.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儿童期经历的影响,个体的欲望和冲突在无意识中发挥作用。

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包括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2.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3.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通过建立适当的条件反射可以塑造个体的人格。

4.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特定的特质维度来描述。

戈登·阿尔金的五因素模型将人格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维度。

四、人格测量为了准确测量人格特征并了解个体的心理构成,人格心理学研究者开发了各种人格测量工具。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大五人格测试和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

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1. 个体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为个体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咨询师可以通过人格测量工具了解个体的性格特点,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2. 组织管理人格特质对于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特点和倾向,从而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员工培训和激励措施。

3. 教育和职业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和职业咨询师了解学生和职业发展者的个性特点和倾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建议,促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二、人格主题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4、行为主义学习论5、人本主义6、认知主义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1、经典精神分析优点:(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缺点:(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2、新精神分析优点:(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缺点:(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3、行为主义学派优点:(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缺点:(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4、人本主义学派优点:(1)关注积极方面(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缺点:(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5、人格特质理论优点:(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缺点:(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6、认知学派优点:(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缺点:(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统合性)2、稳定性3、功能性4、独特性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四)遗传论——环境论:说明一个人的人格究竟有多少取决于遗传,有多少受环境的影响。

(五)可变性——不可变性:这一维度涉及了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能否有根本改变。

(六)主观性——客观性:这一争论反映了近代人格理论中,现象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相异之处。

(七)主动性——反应性:这一维度涉及了对人类行为原因的解释。

(八)均衡性——不均性:这一维度主要涉及行为的动力。

(九)可知性——不可知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可以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知,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为人知的东西?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展望1937年,美国G 阿尔伯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人格心理学诞生。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二、人格的成因研究1、遗传和生理因素(1)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2)遗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及形成的难易2、家庭:“制造人格的工厂”(1)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2)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注:家庭并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家庭中的所有孩子3、学校: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1)教师对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2)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4、社会文化(1)影响了后天形成的人格(2)决定了人格形成的共同特征总结人格成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发展的可能性——遗传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环境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人性观点人类是成长的,能够把握自己,最终寻找到生命的意义2、人格动力人格的动力是心理能量3、人格结构(1)意识:①自我是核心 A.高度的自我选择性②意识自我的功能 B.为个性赋予一致性和连续性C.促进个体的进化(2)个体潜意识:情结是核心情结:情综一组心理内容组成的心理丛。

(3)集体潜意识:原型是核心定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残余。

4、几种对塑造人格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型(1)人格面具①一个人扮演社会需要的角色(从众求同原型)②所有的原型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都必须是有利的③为了生存,人格面具必不可少④人格面具既可以使人收益,也可以有害于人(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男性心灵的女性意向阿尼姆斯:女性心灵的男性意向(3)阴影:代表一个人性别,并且影响与其他同性人关系的原型①一切原型中能量最大,创造力最强、潜在最危险的原型②驯化阴影的方式是发展一种强有力的人格面具③驯化阴影的代价是降低、削弱本能和创造力④意识自我和阴影和谐一致,人们会感到周身充满生命力⑤邪恶因子无法消失,只不过遁入无意识层面(4)自性:无意识自我,是秩序、组织和统一联合的原型无意识自我到中年才会显露5、荣格的人格类型观启示(1)性格教育的启示①任何剧烈变化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都是有害的②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向着他内在的本性发展荣格:忠于自己的本性始终是保持精神健康的最佳妙方。

(2)人际关系的启示①友谊关系中,同种类型的人永远和谐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同种类型的人会强化对方占优势的机能和态势②婚姻关系中,改变对方的性格类型是不可能的荣格:最完美的友谊和最圆满的婚姻在完全个体化的人们之间方能得到。

(3)职业选择的启示人格类型和职业匹配原则(4)人格发展①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儿童后期自我开始形成②青年期(青春期到40岁)心灵诞生,心理能量投向外部,盲目乐观和悲伤,导致停留在儿童原型,不愿成熟起来,培养意志力量。

③中年期(40岁到退休)中年危机:心理能量由外部转向内部④老年期(退休到死亡)老人跟儿童相似,喜欢沉浸无意识的幻想中,喜欢追忆,也喜欢考虑来世。

老师补充内容:荣格是最重视中年期心理的人格理论家弗洛伊德是最重视5岁之前的人格发展埃里克森最重视青年期心理的发展客体关系论重视3岁之前心理的发展第二节阿德勒1、人格动力早期:器官缺陷生理自卑后期: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自卑紧张感摆脱自甘堕落追求卓越2、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出生顺序影响人格的人3、生活风格:个体追求卓越的工具正确:社会利益型错误:统治型回避型索取型通过从别人那里获取通过无限度对人“好”定义: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在个人和群体行为中的独特表现形式第三章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论第一节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焦虑是一切神经症的动力之源1、焦虑形成过程①冷漠拒弃、挖苦讽刺、偏心、怪癖、不守诺言②泛化和投射周围③一切神经症的沃土“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各种神经症2、神经症的交往风格(人格类型)①接近他人:爱与赞同;生活伴侣;狭窄空间②反抗他人:权利;剥夺;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③远离他人:自主独立;完美主义小结:①他们都是“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②其实是逃避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③敌意的表现是多样的④正常人三种生活方式联合起来运用,神经症患者任何场合只用其中一种第二节弗洛姆人道主义的人格理论一、“现代人”缓解危机的手段1、逃避自由(1)权威主义服从权威——唤起自卑感——摆脱责任(受虐症)获得权威——克服自卑感——获得控制(虐待症)实质:矛盾的性格对无能感的防御评价:冷酷无情的好战份子、战争狂的人格(2)破坏①破坏和侵犯是不同的侵犯保护个体和种族发展延续(人与动物共有)良性侵犯人类特有的毁灭破坏性行为(破坏)恶性侵犯②超出人类所需,跟保护自身生存无关的,破坏客体③目的是克服孤独、焦虑等心理危机④类似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3)自动服从2、积极拥抱自由充分个性化:喜欢自己,充分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二、社会性格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

第三节沙利文的人际关系人格理论一、人际关系与精神疾病研究精神病应从人际关系着手,不管什么类型精神病,都有类似的后果:人际关系不良。

二、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格是人际关系的持久模式三、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母婴关系2、儿童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3、少年期:师生关系、同性伙伴4、前青春期:密友关系(两人团体),如:闺蜜、哥们5、青春前期:异性关系6、青春后期:各种人际关系,如:同学、恋人、师生、父母、他人7、成人期:各种人际关系的延伸,如:妻子、下属、领导四、人格动力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

①焦虑是紧张的一种②焦虑的来源:母婴关系(重要他人)③焦虑是可以传递的④焦虑可以引起人的无意识评价:整合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五、简评优点:1、为学校教育的人际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强调人际关系对人格影响符合现实的要求3、一些概念和观点被大众所接受缺点:1、理论不系统,概念抽象难懂2、某些理论没有突破“前人”的范畴3、片面自我系统的形成来自外部4、太过强调人格中的人际关系第四节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自我”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1、婴儿期(0——1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儿童期(1——3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学龄初期(3——6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学龄期(6——12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春期(12——20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20——25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期(25——65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后)。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第四节客体关系理论一、克雷恩的人格理论1、基本假设人格动力: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格发展:人的精神发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前俄狄浦斯时期婴幼儿与客体的关系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