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务员考试社会类主题范文赏析:法制与和谐社会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法制与和谐社会建设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法制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背景材料】“由于法律规定得不尽完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法律监督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詹毅在作立法必要性说明时表示:“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省人大常委会就加强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作出决议十分必要。
”请以法制为切入点,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内容,写一篇评论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参考范文】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
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法律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全面协调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作用有限,效果不够理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相关保障不力,相关检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申论:健全法律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健全法律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为人民提供公正、平等的法律保护,使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促进社会各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健全法律体系能够确保社会公正与平等。
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石,它在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法律权益保护,不论其个人背景、财富状况或社会地位如何。
通过法律的力量,不法行为将受到制裁,正当权益将得到维护,进而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其次,健全法律体系能够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和规范。
它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使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同时,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也能促进社会各界的依法行事,遵守法律规范,增强社会的和谐性和稳定性。
此外,健全法律体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规定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法律的引导下,社会各界能够更加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并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创新。
然而,要健全法律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立法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执行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同时,加强司法体系的建设,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
最后,需要加强全民法制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总之,健全法律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它能够确保社会公正与平等,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
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现今,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两个形影不离的短语,往往同时出现在公众的面前,然而,这两个短语的分量却可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发达、和谐安定。
不仅仅是因为和谐社会同时是法治社会,法律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制度根基,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在和谐理念的总体指引下,法治提升自身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点对于处于法治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近十年来最好的时期,但构建和谐社会仍面临着新的严重挑战,一些问题还十分严峻,这些问题如果在法制建设中得不到反映,具体的法律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规范,就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于是对于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关系的探讨与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
对法治的解释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
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
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
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
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
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具有的社会内涵和意义(一)“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指的是国家在诸多社会控制体系中选择法律作为主要控制手段。
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论文
谈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摘要: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那么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一套标准能够公平公正的裁决人们的分歧和争端,所以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影响的过程。
关键词:司法和谐和谐社会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主要政治话题之一,亦是人们特别关心的大事。
所谓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重和谐共同构建了一个法制健全、安定有序、互助友爱的和谐社会,而司法和谐是保障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一、司法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我国宪法中一直没有关于司法的提法,直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才提出了司法这一概念,司法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但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指人民法院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具体适用法律和法规裁判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活动。
而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中立性和终局性,也就是说在裁决活动中务必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在解决争端和纠纷活动中又必须要有一个最终的终局性权利,以使争端和分歧终止,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二、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和司法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公正的司法活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驾护航。
(一)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司法活动的生命和灵魂就是公正,失去公正的司法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其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只有司法公正才能公平正义的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并长久稳定。
确保司法公正要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是指在从事司法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能逾越;实体公正是指法官在裁决案件中务必要做到:理据充分、尊重事实、裁决公正。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司法作用已经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旦司法失去了公正性,将使人们的合法权益失去应有的保障,那么建设和谐社会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法与和谐社会
法与和谐社会【内容摘要】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哲学上对法与政府,法与社会之间合理性的探讨没有停止过。
通过对历史上不同学者关于法与社会关系的重现,对近代法治国家进程的认识分析,这对我们当今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合理性法法治和谐社会对于治理国家而言,法治既是一种战略资产,又是一种发展动力;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又是一种精神财富。
有了法治政府,政府施政和国家强制力才具有政治学和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在哲学和政治学上对法进行合理探讨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在哲学上关于法和社会(政府)的探讨在政治哲学意义上,宪法是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物。
在政治实践意义上,法制政府就是宪法之义在行政程序中具体体现。
18世纪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了著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他用高超的视觉艺术手段表现了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上的“苏格拉底难题”。
苏格拉底深知自己是城邦非正义法律的受害者,但他还是拒绝了众多弟子劝他越狱逃走的建议。
他以自己之死践履了他对城邦法律的“约定”:既然已默认要守城邦之法,不管其正义与否,越狱逃走的“失约”都会以欺骗行为败坏城邦的法律及其本有之义。
在苏格拉底看来,法律比生命更重要!虽然我们能够领悟到柏拉图终生抱守的“无法律之城邦”之信念的幽深蕴含,但当我们仔细品味它的《法律篇》时,始知他对现实之人性和哲学王之不易得,亦有明智之知,因此,法治之“优次”选择便成为改造城邦的现实手段,这也是柏拉图晚年极力凸显法律至尊地位的深层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政治学》中,反复疏证法治的重要性,终于证成法律是“最优统治者”,“法治当优于一人之治”的至理,从而使法治不再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是进入到本体论层面。
柏拉图对法的看法掩映在其带有神秘色彩的政治学说中。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而世间的正义是宇宙理念的体现,它运用于一切人和事,“理性的命令就是法律”,人定法则是理念法的摹本。
法治与社会和谐
法治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法治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之一。
法治体现了一种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约束,保障了公民权益的平等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使社会能够更加和谐地运转。
首先,法治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正和公平的环境。
法律是人类社会达成共识的产物,是社会公正与道德的体现。
法律的平等原则,使人们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地位高低都不会影响公民权益的保障。
这种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在同等的法律框架下享受到权益保护,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法治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人们不会随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行为受到监管和制约,减少了恶意侵害和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持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法治还能够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使得冲突得到合理解决,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法律作为社会矛盾化解的工具,能够以公正、公平、合法的方式处理争端,促使各方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遵守法律,保持社会形势的稳定与和谐。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法治还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理性和规范的发展环境。
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法治的存在使得经济活动和商业交易等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进行,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
同时,法治还能够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法治保障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法治与社会和谐也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法治才能更好地实施和发挥作用。
社会和谐为法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土壤,能够使法律得以更好地执行,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同时,法治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度的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和谐社会,法治先行
和谐社会,法治先行一提到法律,往往给人一种神圣、崇高、威严的感觉。
正是因为法律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变得和谐有序;正是因为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以保障。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让我们一起学法、遵法、用法、守法。
但,现在总有好多人认为: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学习什么法啊?只要我们做到不杀人不放火,不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不!这是错误的想法,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部法律都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制定的。
那些轻视法律的人,我想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叹如今,知法懂法的人屈指可数。
还记得那次血雨腥风的学生打架致死事件。
据报道,在2017年5月30日上午9时21分,某县一中学门口两名学生持刀打斗,其中一名学生受伤严重,抢救无效,而另一名学生则步入了监狱的大门。
据了解,死者:男,十七岁,实验班学生。
嫌疑人:男,十七岁,实验班学生。
我真是想不明白,小小人家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于拿命开玩笑吗?况且这两名学生都是实验班的,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两个学习能力很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但,现实中的一切总是那么残酷......这就是法律意识太差的后果。
这起事例,对于两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悲哀啊!因为一场触目惊心的少年暴力,两名花季少年就此陨落。
但,幸运的是,这件事有法律的准绳来衡量。
那么,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法律又会怎样?死者家庭整天沉浸在悲痛的氛围中,因为失去了自己的挚亲,没有了再活下去的自信。
万一承受不住悲痛去找嫌疑人家庭闹事呢?如果没有法律的协调,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而对于嫌疑人呢?自己的心里产生阴影,就算有期徒刑,他也再做不回从前的阳光少年了。
如果没有法律的制裁,这位少年又会流落何方呢?一切都是谜团。
突然感觉,有法真好!有了法律,我们就会拥有爱,只有心中有法,我们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儿了。
总而言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
浅谈法制与和谐社会
浅谈法制与和谐社会法制是指国家及其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由国家制定的法律。
而和谐社会又是指一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与稳定。
法制与和谐社会密切关联,彼此相辅相成,互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首先,法制对于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法律是治国之基,是国家权力的保证。
只有依法行政、依法裁决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开,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法制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公正和合理的待遇,消除各种不公和不正之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和谐社会对于法制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务。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保证人民的安全、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
法制建设必须以人民最大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使法律体现更多的社会公正和公平。
同时,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良好的法律执行机制,加紧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的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法制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完成的。
在法制建设中,必须认真履行法律的竞争,完善立法机构的工作,落实司法机构的职责,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等。
同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意识形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法律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的法制素质,使广大民众自觉遵守法律,充分参与社会建设,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法制和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法制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公正和合理的待遇,在法律的保护下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幸福。
只有在法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诚信、平等、公正、和谐的精神,才能让社会实现长期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正的法治与和谐的社会
公正的法治与和谐的社会【摘要】公正的法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人不关心公正、不期望公正的。
公正又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始终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法治状况等历史条件决定。
不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完全相同、一成不变的公正标准。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 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因此, 必须弘扬法治理念, 加强法制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 法治; 法治理念【正文】公正的法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人不关心公正、不期望公正的。
公正又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始终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法治状况等历史条件决定。
不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完全相同、一成不变的公正标准。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
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安定有序等, 无不与法治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 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法治与和谐社会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
法治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 它居于首要位臵和高一层次, 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五个特征。
因此,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以实现社会和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中包含法治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追求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法治的秩序, 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治的权威。
法治是一种发达的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浅谈法治与和谐社会
的概 念 。它 的深 刻 内涵 可 以从 三 个 层 次 去理 解 :人 权 ,作 为 一 和 创 造 性 ,从 而 使 整 个 社 会 具 有 和 谐 发 展 的 生 机 与 活 力 。 因 种 道 德 权 利 ,它 表 达 一 种 正 当合 理 的要 求 ,即作 为 人 应 该 享 有 而 ,和 谐 社 会 必 然 建 立 在 尊 重 和 保 障 人 权 之 上 ,没 有 人 权 的普 的权 利 ;作 为 一 种 法 律 权 利 ,它 描 述 一 种 制 度 安 排 ,其 中 利 益 遍 实 现 ,就 没 有 真 正 的社 会 和谐 ;人 权 得 不 到 真 正 的保 障 ,就 一 得 到 法 律 的保 护 ,选 择 受 到法 律 效 力 的 保 障 ,商 品 和 机 遇 在 有 无 社 会 的 和谐 。著 名 经 济 学 家茅 于轼 说 , “ 个 和谐 社 会 的 底 保 障 的基 础 上提 供 给个 人 ;人 权 更 是一 种 实 有 权 利 , 即 实 实 在 线 是 什 么 ? 底 线 就 是 人 权 ,如 果 人 权 都 没 有 保 障 , 又 何 来 和
社 会主义新 农村创 造一 个公平 正义 的执 实 防 止 办 理 “ 系 案 ” “ 情 案 ” “ 钱 度 进 一 步 做 好 处 理 涉 法 上 访 工 作 。 尤 其 关 、人 、金
法环 境 。在 群 众 心 目中 , 平 与 正 义 是 每 案 ” 公 问题 出 现 。
个 人 都 渴 望 得 到 的 。 其 实 , 遇 到 纠 纷 发 在
是 对 待 上 访 老 户 、集 体 上 访 和 进 京 上 访
正 确 对 待 和 处 理 群 众 来 信 来 访 , 充 案 件 ,更 要 注 意 工 作 方 法 和 工 作 技 巧 ,
论法治与和谐社会
检察机关如何为经济建设服 务
韩 光
摘 要: 结合 实际, 阐述了检 察机 关为经济建设服 务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检察机关 ; 经济建设 ; 措施 l公诉工作如何为经 济建设服务 情况 。在检察建议 中要求发案单位接到建议后 设这 个 中心 1 健全工作制度 ,实现检察 建议规范管 应在 1 . 1 个月 内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将落实情况 控 申举报工作是一项依法实施法律监督 、 理。 以书面形式反馈 。 受理承办各种控告、 申诉案件 、 接待处理群众来 从健全工作机制 、实行规范管理 人手 , 就 2严惩职务犯罪 , 加强诉讼 监督 信来访 , 并通过群众举报参 与打击各种 经济、 刑 检察建议的提 出、 审批 、 登记 、 管理 、 回访等具体 2 坚持统一思想 , . 1 服务大局 , 准检察 工 事犯罪 的重要工作。 选 在经济发展 的新形势下 。 控 操作环节做 出规定 , 纳入业务程序 , 做到一案一 作服务经济建设 的切入点 申 举报工作必须摆正位置,把经济建设这个 中 建议 , 一案一预防。明确检察建议的提出 , 必须 是提高认识 , 从思想 上切人 。二是科 学 心工作 自觉地贯穿控 申检察各项工 作中去 , 以 由办案人在案件审结后~周 内,针对发案单位 谋划 , 从思路上切人。三是典型引导 , 从作风上 社会稳定 、 正确处理社会 各种矛盾为前题 , 开展 管理方 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以及认为应当追究 切 人 。 各项检察业务工作。 有关当事人党纪、 政纪责任的问题 , 报请科 ( ) 局 2 坚持强化职能 、 . 2 创新模式 , 瞄准检察 工 3 控 申举报工作要把为经济建设创造 良 . 2 长和主管检察长审批 后发 出。将检察建议工作 作服务经济建设的着力点 好环境作为重点 纳入年终考评内容 , 明确公诉工作责任 , 确定具 是 围绕强化打击职 能, 构筑 多层次 打击 检察 机关在 经济建设 中起 着保驾护航 的 体考核分值 比例 , 定期通报考核情况。 犯罪模式。 二是 围绕强化监督职能, 构筑全方位 作用 ,而控 申举报工作 又在护航中担负着维护 1 深入调查研究 , 强检察建议实际效 诉讼监督模式 。 . 2 增 三是围绕强化预防职能 , 构筑立 社会稳定的重要 作用 。控 申举报工作只有紧紧 果。 体式犯罪预防模式。 四是围绕强化保护职能 , 构 围绕经 济建设这个 中心, 依法办事, 认真贯彻落 每提 出一条建议 , 都要紧密结合发案特点 筑宽领域服务保护模式 。 ・ 实党的各项方 针、 策, 政 在信访接待 、 受理控告、 和规律 , 分析深层次原 因, 深入 调查研究 , 真 认 2 坚持 以人为本 、 . 3 从严治检 , 咬住检察 工 申诉案件 、 积极消化举报线索 , 尤其是在处理集 审查 阅卷 ,全面了解发案单位现行有关制度执 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点 体访 和告 急访等各个工作环节上狠下功 夫, 处 行情况 ,找准症结并征求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 是要全 面创建 “ 习型检察 院”在 素质 处以稳定大局为原则 ,妥善有效地处理各种社 学 , 意见后 ,详细列 出建议改进的问题、完善 的制 上提升。 二是深入推进 目标位次管理 , 理上 会矛盾 ,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 良好的法治 在管 度, 提高建议针对 性。 提升。 三是扎实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 在作风上提 保障。 1 加强跟踪回访 , 保检察建议落到实 升。在全社会树立起检察机关严格执法的 “ _ 3 确 卫 3 控申举 报工作应发挥职能作用 ,切实 . 3 处。 士” 形象 和一心为民的“ 公仆 ” 形象。 为经济建设服务 主动协助和督促发案单位规范经营管理 、 3控告 申诉举 报工 作如何为经 济建设服 控 申举报工作的职能作用 , 归纳起来 主要 完善规章制度。 办案人员在检察建议发出后 l 务 5 有 四个方面 : 一是稳定机制作用 。 二是法律监督 天内, 必须与发案单位进行联系 , 询问研究落实 3 控 申举报工作要服从和服务 于经济建 作用 。三是信 息渠道作用。四是协调作用。 . 1
法治与社会和谐
法治与社会和谐法治和社会和谐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法治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而社会和谐也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密切,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作用。
一、法治保障社会和谐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规范和约束性力量,它具有积极的作用,保障着社会和谐的发展。
法律可以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权利和保障性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防范和制止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有序、和谐的发展。
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公平、公开和透明的社会治理。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例如,刑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规章,以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主要内容,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制裁措施,打造了法律的威慑力,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法治的基础上,政府能够依法行政,创造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成长。
二、社会和谐是法治的基础法治的正确实施和有效执行,更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支撑和维持。
在一个充满争端、冲突、矛盾的社会中,法律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一些法律规定可能难以落地,从而使得社会矛盾和纠纷加剧,破坏社会的和谐。
社会和谐需要一个平等、公正、诚信、宽容、文明的社会氛围,需要一个稳定、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不仅需要依法治理,还需要以民主、协商、双方互利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发展,让每个公民都获得公正的机会和体面的生活。
如果没有社会和谐,制定的法律也难以得到完全贯彻。
一些时候,法律的执行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如果一个社会环境不和谐,人们的观念、行为和文化等等都会影响到法律的执行,使得治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社会和谐的构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法治的深入实施和有效执行,可以促进社会缺陷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民众的共同发展。
三、法治与社会和谐的互动法治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法制与社会和谐
社会法制与社会和谐社会法制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社会中,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之一。
社会法制既是指法律制度,也是指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范体系。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谐、整个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
社会法制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社会法制的存在是为了保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个人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为争议处理提供了指引和准则。
社会法制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公民个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其目的是为了在法治的框架下,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法律规定了个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各类人群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法律的执行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可以保障社会公正,同时也加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只有在这样的法制环境中,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避免和减少各类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正义是法制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法律公正的执行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
正义的实现需要法律的平等和公正原则得到维护,需要法律的提案、制定和修改能够充分体现各类人群的利益平衡。
同时,社会和谐的实现也需要法律的保障。
法律的实施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
只有当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行事,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的实现。
社会法制和社会和谐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撑,还需要社会文化的培育。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广泛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提高公众对法律认识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同时,社会和谐的实现也需要倡导和培育公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和传递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从而促使每个人以公益为前提,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法制的建设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
法治与和谐社会
浅议法治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
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安定和井然有序必须建立在“现代稳定”之上。
这种稳定谋求的是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
而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和平衡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
法治,即法律主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它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都要以法律为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最高权威。
法治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
现代和谐社会,法治是基础、是政治保障。
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构之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
因而,我们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
?本文就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构建应有的要求(应然)及面对的客观现实(实然)二者的区别以及辩证关系,略陈管见,以期全面理解和认识“构建”的基本要求,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构建之“应然”?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提出过许多和谐社会应当如何的设想。
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憧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左传·襄》描写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八年时间,九路诸侯,如一曲美妙的乐曲,和谐动听)的理想社会。
这表明,和谐观念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理想国”的构想。
试析厉行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试析厉行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治国方略、办事原则、民主模式、法律精神和理想追求。
法治国家建设覆盖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和护法等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要求把依法办事的原则贯彻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代大部份国家都认同法治的重要,虽然他们产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
法治的好处在于能防止有特定的个人凌驾法律而伤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健全法制、加强民主、改善民生,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衡和失调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配置格局失衡、行政权的非理性膨胀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造成的对公民权利和权益的侵害。
面对社会失衡,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通过厉行法治,限制和制约公权力;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保持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培育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等,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
一、法治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是当代中国的新课题。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信用、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生活的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几个方面,无不与法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
社会和谐是社会关系的全面而有效的调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与共存,且法的价值和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面对社会关系的失衡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唯有厉行法治,依靠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保障和谐有序的社会的构建,所以,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现代社会关系,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二、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法的价值——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必备要素。
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在当代社会中,法制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可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本文将就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法制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
为达成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因此,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法制建设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和完善各类法律法规,构建社会管理体系,最终建立一个完整、健全、法律适用完善的法治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权力依法行使、权益得到保障、公民有信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机构和文化现象。
这样就有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利益体系,关注不同群体的权益、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自由。
这个体系是一个基于法制的公平和正义的社会,也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二、法制建设保障和谐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稳定是法制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达成社会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社会的稳定。
因此,法制建设的最主要任务之一之便在于确保社会的稳定,它不仅仅是防止社会矛盾和冲突事态的发生,同时也是保护社会环境健康,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任务。
法制体系不仅是一个规范社会行为的标准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调节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机制。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广泛有效地参与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意愿,避免对某个社会群体权益的忽视和消极,营造出一个公正、平等、有效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环境。
三、法制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但仅仅保持社会的稳定并不足以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法制建设的核心目的就在于依法治国,解决社会的矛盾,保护公民的权益,推动社会发展。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中,法律明确规定权利和义务,给予公民和企业保护权和创造权,让大家行事有据、合规,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法治与社会和谐
法治与社会和谐在当代社会,法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代表了国家权威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同时,社会和谐也是人们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那么,法治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
法律的公正性保障了人们的权益不会受到侵害,法律的公平性使得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法律的公开性则促进了法律的透明度和社会的公共参与,使得社会的决策过程更加公正合理。
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下,人们才能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实现社会的和谐。
其次,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使得社会的各个成员在同一个规则下行事。
法律为人们提供了对于行为的指引和规范,通过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这种遵守法律的行为使得社会的秩序井然有序、稳定,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同时,法律的存在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正的解决纠纷的途径,避免了人们自行维权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和稳定器。
此外,法治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有规则的社会容易形成一种秩序感,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法治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并保护了人们的创新和创造力。
法治的公开性也能够促进人们的知情权和公众参与,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这种有序的社会环境和激发人们创造力的制度,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基础。
然而,要实现法治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立法、执行和司法都需要做到公正透明,不能受到任何一方的操控。
此外,要让法律成为社会各个成员的共同信仰,需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素质。
同时,要保证法律的公开透明,需要加强对于法律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们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
此外,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法律执行机构,确保法律能够真正得到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公务员考试社会类主题范文赏析:法制与和谐社会
【范文主题】
法制与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由于法律规定得不尽完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法律监督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詹毅在作立法必要性说明时表示:“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省人大常委会就加强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作出决议十分必要。
”
【习题示例】
请以法制为切入点,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内容,写一篇评论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参考范文】
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和谐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
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法律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全面协调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作用有限,效果不够理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相关保障不力,相关检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立法,为法律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
当前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法律监督难以深入和到位。
为此,需要继续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各种行政法规和贯彻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构建起能够保障全面实施法律监督的法律体系。
同时也要在法制建设中进一步明确法律监督的内容、途径、手段和监督的效力等,便于检察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权。
立足大局,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
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观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
只有树立这些正确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严治检,素质强检。
检察机关必须从严治检,强化对检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检查官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全体检察官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遵守检察工作纪律,严格依法高效监督。
狠抓办案,强化法律监督。
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检察机关要突出主渠道抓好办案监督,既要抓大案要案,又要抓一般性案件,全面监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从维护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融洽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法治,和谐法治需要和谐的法律监督。
加强和谐法治中的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法治保障。
【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篇,由其基本特征中的民主法治和法律监督之间的关系说明法律监督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当前法律监督确实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文章总的论点——“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从立法、执法、治检、办案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使得文章论点深刻,层次分明,对于政府机关工作的具体实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点评]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畅达。
文章主要采取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述,这样显示出各个论点之间没有先后和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都应该重视和注意。
文章开头指出法律监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说明法律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说明加强法律监督势在必行,从而引出文章的总论点。
文章重点部分在第三、四、五、六段,分别从立法、执法、治检、办案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主要从实际和理论方面进行论述,不但强化了文章的理性色彩和增强了措施的可行性,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的工作操作能力。
文章最后照应开头,前后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把法律监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文章的理论水平无形当中得到提升,同时,显示出作者高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这样的文章容易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分。
[妙言隽语]
1.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2.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观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
3.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检察机关要突出主渠道抓好办案监督,既要抓大案要案,又要抓一般性案件,全面监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从维护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融洽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法治,和谐法治需要和谐的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