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 第一节 PPT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宁骚《公共政策学》新解第五,第六章PPT
6 、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 、公民和社会团 体; 8、政策网络(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 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三大类网络: 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 网络;利益性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 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 它会收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 固化的利益集团;意见性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 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 士构成。)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 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 政策问题都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 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
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 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
三 政策问题的分类:P253
二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P251
(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关联性: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 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 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 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
单选题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A )
A 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 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 二者互不隶属 答案:A D 二者相互排斥
(04.4)单选题 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D A 前者影响范围更大 C 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 ) B 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D 前者已被列入政策议程
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分为结构优良、 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问题的结构 要 素
结构优良
决策者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一位或数位 有限 一致 确定型或风险 可计算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宁骚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策的内涵、功能与类型一、公共政策的内涵(二)本课程的定义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经由一定的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的总称。
二、特点(一)政治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二)公共性和偏好性(三)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四)回应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三、功能(一)分配功能(二)导向功能(三)管制功能(四)协调功能(五)象征功能基本法律制定程序的区别:作用上区别内容上区分命令条例四、类型第二节政策系统一、系统与政治系统二、政策主体与客体(一)政策制定系统(二)政策执行系统(三)政策咨询系统(四)信息系统(五)监督系统(六)评估系统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一、政策问题的内涵(二)政策问题的特征1、问题的一般特性(1)相互依存性(2)主观性(3)客观性(4)历史性和动态性2、影响政策问题议题化的特征(1 ) 问题的重要性 (2 ) 复杂性;(3)有无先例和流行程度;(4))戏剧性的和危机性的事件。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1)失范性问题(2)结构性问题二、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1、政策问题察觉2.政策问题的界定3.政策问题描述三、政策问题确定中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确定模式(二)因果关系的利用第二节政策目标的形成一、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一)定义(二)政策目标体系1.方向性目标2.调适性目标3.量化目标(三)政策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四)目标的层次性(五)政策目标确定的意义二、公共政策的一般目标(一)自由(免受强制或阻碍)(1)消极自由(外在自由)(2)积极自由(内在自由)2、自由的政策边界(二)平等第三节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选择一、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二、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二、政策方案的评估三、政策方案选择1、乐观决策法大中取大2、保守决策小中取大3、折衷决策4、后悔值决策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1.最大期望收益值决策第四节决策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型(一)理性、非理性与决策(二)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主义模式三、团体主义模式四、精英主义模式五、垃圾箱模式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第一节政策议程一、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三、政策议程提出的模式1、科布模式2、政策之窗理论(约翰·W·金登)1、关门模式2、动员模式(3)内参模式(4)借力模式(5)上书模式(6)外压模式四、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1、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1)自然灾害;(2)意外的人为事件;(3)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5)生态变迁。
《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政策 ppt课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六章 公共政策
●噪音干扰(Noise) ●时间落差(Lag) ●逃避问题(Avoidance) ●隐蔽问题(Masking Problem) ●虚假问题(Pseudo-problem)
威性分配。 ●拉斯韦尔: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的备选方案为焦
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六章 公共政策
(2)中国学者观点 ●政策制定的理论、方法,如何制定优化政策,避免错
误政策的学科领域。 ●关于制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实施,评价政策结果,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政策三精英理论模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精英人物而不是群众群众也决定不了政策就内容而言只是反映精英的利益要求价值和偏好由掌握了权力的精英分配价值决定政策非精英则远离政策制定精英人物不能代表群众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一致的意见才有可能上升为精英阶层非精英转换为精英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精英人物是活跃的群众是麻木不仁的整个政策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政策四功能过程理论模型拉斯韦尔政策的制定过程要经过七个程序
《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政策 ppt 课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六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一、政策科学概述
●1943年,在备忘录中提出政策科学概念 ● 1950年,与卡普兰合著《权力和社会:政 治研究的框架》中,首次出现政策科学概念 ● 1951年,《政策方向》一文,对政策科学 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政 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为政策科学诞生的标 志,拉斯韦尔也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
课件:公共政策第六章
2021/6/24
3、行政奖惩
10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型
• 三、管理性工具 • 管理性工具是指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收有效经验达成 政府的政策目标。
• 政策工具包括:
1、系统管理
2、绩效管理
3、人本管理
4、权变管理
2021/6/24
11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
四、政治性工具
型
• 政治性工具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自己意图、达成 政策目标而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政 治资源是维持公共政策执行顺利推进的力量源泉, 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
• 政府运用政治资源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方式主要有 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两种方式。因此,政治性工 具也就包括:
• 政治管理
• 政治参与 2021/6/24
12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型
• 五、社会性工具
• 社会性工具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 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包 括:
1、社区治理
2、个人与家庭
一是政府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政策工具或 手段的反思,实际的行政管理以及政策执行对工具方面知识 需求的增长要求对公共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 研究。
2021/6/24
2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
• 政策工具研究在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中被重视的原因有: 二是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 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三是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领域 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这些学科的学者对包括 工具性知识的更多的追求。 四是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的研究领域自身的扩展导致了政策 工具被纳入学科的视野之中。
公共政策学 第6章
组织理论学派:
政策能否有效执行, 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 主客观条件,主观上 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 政策,能否具有执行 的积极性,客观上要 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 源,是否拥有足够的 执行能力。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政策执行
所谓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 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 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经济手段 (以利服人)
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 的方法。
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各种法律形式(法律、法规、行政立法、司法仲裁等)来
(以律服人) 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教教育育手手段段 (以理服人)
是指用道德使人服从,使人心悦诚服,来达到长治久安的方法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1.2 政策执行的特征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1.3 政策执行的功能 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 公共政策
• 2.集团理论模型 1.政治学研究中的集团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戴 维· 杜鲁门系统化的;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 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 析的集团模型。 2.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 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 则,平衡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
• (四)垃圾桶模型 • 垃圾筒模型最早由美国管理学教授詹姆斯· 马奇(James March)、科恩(Michael D.Cohen)、奥尔森 (Johan.G.Olsen)等人于1972年提出。 • 垃圾筒模型的特征 • 1.目标模糊(problematic preferences) • 2.手段或方法的不确定(unclear technology) • 3.流动性参与(fluid participation) • 垃圾筒模型的四股力量 • 1.问题(Stream of Problems) • 2.解决的方案的速度(Rate of Flow of Solutions) • 3.决策参与者(Stream from Participants) • 4.决策的机会(Choice Opportunities Stream)
• 3.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 关于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 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 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 观察的功能 。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 限性的过程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 学者埃齐奥尼分别提出了综合这两种模型 的新的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PPT课件
尽管智能化公共政策制定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 算法公平性等问题。
数据驱动的公共政策执行
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 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政策评估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政策评估过程中可能面临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方法不科 学、评估结果不客观等问题。
解决方案
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强化评估过程的透明度 和公正性,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总结
政策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强化评估 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的反 馈和建议。
特点
该章节强调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 性、价值取向性等特点,并深入分析 了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重要性
社会治理
公共政策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该章节详细阐述了公共政策在解决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 ppt课件
目录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概述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核心概念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案例分析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 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主要探讨了 公共政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治 理中的作用。
案例二
总结词
政策评估与调整的重要性及方法
详细描述
该案例重点介绍了某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评估过程,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施效果的评价 等。同时,还探讨了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
公共政策学 课件
(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的学 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As a subject serving human activity, it integrates practice and theory.
一、理论与实践意义
I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and theory
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II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research
1社会调查方法
1 social survey
2社会实验方法
2 social experiment
3系统科学方法
3 system science
1 the main types (1) the policies of distribution, the policies of adjusting ,the
4比校研究方法
4 comparison
5技术工具方法
5 technical means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概论 Chapter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Public Policy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类型 2.1 The meanings and types of public
Thirdly, with the robust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science , social science, compound science, peripheral scienc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science, policy science has great progress.
公共政策学
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
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 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 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 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伍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 私行为的指引。
综合我国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陆学者
过于强调政党和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忽略了社 会政治团体的主体性;过于强调政策的目标取向 而忽略了政策的过程特点。台湾学者的研究在一 定程度上忽略了政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政策过程, 忽视了对政党的指导作用的强调。
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
参考书目
谢明主编《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4年
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年
陈振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伯龙、竺乾威主编《当代中国公共政 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总体框架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公共政策及其本质与功能 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制定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七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八章 公共政策终结
导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是“事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二是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三是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四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五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六是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部与政策研究相关的著作:
一是《战国策》,它搜集和论述了战国时期政 策分析家们的言行,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 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
《公共行政学》课件(第6章)
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 任。
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 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 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3、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哪几种 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
①政治责任; ②法律责任; ③行政责任; ④道德责任。
(1)政治责任。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 接或间接选举的行政首长对国家宪法 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
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行 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行政领导的素 质与能力。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 三、行政领导的作用 四、行政领导者的类型与产生方式
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一)领导和领导者的含义
1、领导的含义
所谓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 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 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 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 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 行为过程。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 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背 或触犯有关法律所形成的责任,根据 所造成的后果轻重不同,受到法律的 处罚与制裁。这是行政主体与管理对 象发生的法律关系。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 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 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 责任。行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
行政领导者不仅是指政府的各级行 政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也包括政府 各种部门的行政首长或负责人。他们 是行政领导活动的发起者、指挥者、 协调者和监督者,也是行政责任的承 担者。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 表现在: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 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 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课件
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了解政策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数据。
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定量结论。
混合研究方法
同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 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总结
1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革过程,促进社会发展和政策改进。
2 进一步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建议
拓展研究领域,对具体政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3 Q&A
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解。
持续监督
持续监测政策的执行情况,及 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政策变革
1
政策调整
根据新的需求和情况,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政策创新
提出新的政策方案,以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
3
政策评估
对政策实施的成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实践案例
国内公共政策案例
通过分析国内公共政策案例,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实 际情况。
决策制定
1
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现有数据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
2
决策实施
将政策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
3
决策评估
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政策执行与评估
执行政策
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包括 资源配置、监督和问题解决。
评估政策
通过监测和评估政策的影响和 成效,为政策的修正和改进提 供依据。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公共政策学课程介绍,探讨公共政策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组成部分。深入探 讨决策制定、政策执行与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等方面。
公共政策学_宁骚_(2010最新版)W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一节讲述
第一节
政策规划
规划原则
一、政策规划的含义与类型
(一)含义
1.政策规划是指在既定原则下寻求方案优化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
活动。
2.政策规划不仅需要决策者的积极参与,而且需要政策分析人员
的密切配合。
(二)政策规划的类型
根据政策规划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型和多元型。
1.单一型
单一型规划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进行的规划。
人造卫星时间(只差两周)后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此后又成功预
测了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德国统一,从
而成为美国政界、军界的首席智囊机构。
(六)择优原则 1.比较和选择是政策规划最突出的特征,追求优化是政策规划当 然的目标。 2.霍布森选择,是指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选择。有时在无他路可
走时的结果未必不好,当然多数时候结果并不会好。
2.多元型
(1)多元型规划是指不仅有政府参与,而且扩展到社会领域,表
现为多主体的合法主体和间接主体。
A.直接主体是指不仅享有决策的法定权力,而且要承担由此带来
的一些政治、法律、经济和道义方面的责任。
B.间接主体是指享有政策方案的拟定、推荐和评判权,而不需要
对其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3)现代社会中,政策规划完全由政府独立完成的情况越来越少, 规划主体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多元型政策规划的主要形式——听证制度 (1)听证制度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是现代社会政策规划中 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形式。
(2)听证制度是指在讨论和研究政策方案时,为保证公平、公正、 科学与民主,行政主体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利益团体、社会公 众等代表人士的相关意见,进行必要的政策辩论,并提供有效证 据的一种法律制度。 4.无论单一型还是多元型的主体,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员的互动 在政策规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 性和管理型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 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以此相类似的则是, 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 政治性目标、经济型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 目标
(4)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 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 策目标。
二 政策目标的分类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1)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划
分为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 他的政策目标(如一些中长期政策目标和 中短期政策目标)
(2)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 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 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 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等
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下。
3.2.未来的预测性; 4.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
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 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 性。
3.目的的多元性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 策问题的政策目标往往也是多元的。当然每一项 政策的多远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 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P283 案例6-1 妇女回家问题的争论
三 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一)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P284 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 准
3.
(二)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2、效率
效率就是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 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3、自由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简言之, 自由就是人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 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4、安全
按我们通常的分类,安全的种类主要有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心 理安全等。
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 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 等四种。
1、公平
公平即每人或每个群体得到同样的利益。就分配 而言,它总会涉及三大内容:第一,从分配对象 方面看,它涉及谁有权得到分配、不同层级如何 分配、不同群体如何分配等问题;第二,从分配 物来看,它涉及可分配物的范围多大、可分配物 的价值如何等问题;第三,从分配过程来看,它 涉及竞争机会是否平等、统计学意义上的平等分 配过程、投票等政治参与机会平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吸收了几种标准的混 合标准来作其他的划分;或者按照上述并未提及 的标准作其他划分,如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 区分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根据 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 次要政策目标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些人认为两者是冲突的, 另一些人则认为两者是一致的,详见表6-1
对于自由与安全的关系,人们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分 歧,详见表6-2
在现实当中,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极端 复杂的,既有一致性,也会有相互冲突之处。案 例6-1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上述这些目标定位及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 第一节
主要内容
一 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二 政策目标的分类 三 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一 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一)政策目标的含义:P278 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
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 效果
(二)政策目标的特征:P279
1.问题的针对性; 2.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