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合集下载

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静脉

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摘要: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是目前

泌尿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所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DVT是围术期的一种常见

并发症,栓子脱落进入血循环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发生肺栓塞,心源性休克等的

重要因素。PTE和DVT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

防治,既能减少医疗纠纷,又能降低致死性 PTE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猝死﹔血栓﹔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常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方

面的疾病,这些都是导致DVT的高危因素。DVT的形成可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引起PTE、脑梗塞、心源性休克。PTE和DVT属于同一疾病的

不同时期,只有在有效地预防DVT后,才能预防致死性 PTE。关于围手术期静

脉血栓栓塞的防治,目前已有骨科﹑普外科及妇产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识。与

之比较﹐我国在泌尿外科肿瘤病人VTE的预防方面还很欠缺﹐并没有相关的专

业防治指南。因此,讨论泌尿外科肿瘤病人围手术期 VTE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提

高临床医生对 VTE的认识,促进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VTE风险评估

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必须定期进行 VTE风险评价,目前世界各国有关泌

尿外科围术期 VTE的指南都是先对病人进行危险分层,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1 Association.AUA)指南结合第7版美

国胸科医师协会(Amcrican Collcge ofChest Physicians,ACCP)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一、主动或被动运动

凡有高危因素者,应告知使其认识、了解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认真告知DVT的早期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有危险因素患者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机械压迫等方法改变肢体血流淤滞状态。

大手术后的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早期下床活动。有高危因素的以及麻醉未醒前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如足踝部内外翻,屈伸,环转运动,其中以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预防作用最理想。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减少静脉的淤滞和促进静脉的回流,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运动,多做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流回流。对于清醒的长期卧床者,若踝关节能主动或被动活动,最能促使静脉回流。

二、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IPC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血液淤滞状态,由于IPC的增压和减压的机械作用,能产生搏动性的血流通过深静脉,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该方法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流240%,增加下肢动脉血流170%,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病人,最好从手术台上或手术当天开始。

三、循环减压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oks,GCS)手术时间较长者,下肢GCS可限制静脉过度扩张对预防DVT有效。长统弹力袜(至大腿根部)较短统(膝下)效果佳。该方法可增加深静脉血流量138%,减少

DVT50%。

IPC和GCS 方法禁用于以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腿部有皮炎、坏疽等小腿皮肤异常情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

风险评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肺栓塞大多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经过静脉回流进入肺动脉而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50%腿部近端DVT的患者有无症状PE;约80%的PE患者发现有DVT(主要是无症状性);部分DVT可无任何症状,首发症状即PE;50%以上近端DVT发展至PE。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2、血液高凝状态:围术期“脱水”状态;麻醉及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3、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1、吸烟。

2、肥胖、高龄。

3、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4、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5、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6、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7、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1、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3-6%的深静脉血栓有明显临床症状,与栓子的大小和临床症状有关)

(1)患肢肿胀、疼痛、压痛。

(2)皮肤温度和颜色的改变:皮肤温暖且发红,也可能是苍白色。

2、肺栓塞(PTE)主要临床表现:

(1)胸膜样胸痛:最常见。

(2)呼吸艰巨且气促。

(3)晕厥、休克是合并严重中心型PTE病人的特性。

四、防重于治,预防成本小于治疗成本:

在亚洲,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成为手术开展的“拦路虎”,目前临床上尚不能根据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遗传,生化,免疫等预测高危病例,也就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

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年龄>40岁

2)手术时间>60分钟

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9)心衰、心梗、脑卒中

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一.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预防“深静脉”和“肺栓塞”的常规和措施方案

预防“深静脉”和“肺栓塞”的常规和措施方案

修订:

□ 大部分内容更改□ 少部分内容更改□ 句/段更改□新文件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固态血栓的情况。这种疾病很常见,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后果,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等等。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加强锻炼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锻炼能够有效预防DVT。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此外,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也非常重要。

2. 积极改变生活习惯

除了加强锻炼以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DVT的发生。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起身伸展,活动下肢肌肉。此外,控制体重、避免吸烟、戒酒等也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3. 注意饮食营养

饮食营养也与DVT的预防密切相关。膳食应以高纤维、低脂、低盐和高蛋白为主,尤其是多吃一些富含铁、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4. 睡姿注意

夜间睡觉时,我们要尽量保持身体舒适且自然的睡姿,避免过深的弯腰和翘腿。另外,选择适合的床品和床垫、保持足够的睡眠也都有助于预防DVT。

5. 穿着高弹性袜

高弹性袜是预防DVT的有效工具之一。穿着高弹性袜有助于腿部静脉回流和支持下肢肌肉,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专门为DVT预防设计的医用高弹性袜。

6. 注意药物治疗

在严重的DVT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凝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者需要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泌尿科患者术后肺动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泌尿科患者术后肺动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重威胁患者生命 的危 重症 , 是泌尿科患者术后 较常见的致死原 因之一 。 因此 ,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重视 , 掌握肺动 脉栓塞 的预 防, 保护高危人群 , 做好 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工作 , 把对威胁患者生命 的危险 因素降至最低限度 。
1 发 生 肺 栓 塞 的 相 关 因 素
严 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22 泌尿科手术后多数患者需 卧床 3d 5 , .  ̄ 缺少肢体主动 d 活动 , 使血流减慢 , 增加血管 内血栓形成 的危 险, 极易导致肺动 脉栓塞 的发生 。 根据病情术后 6h 4 ~ 8 h鼓励患者多做床上下肢
主动或被动活动 , 协助、 指导双下肢做 “ 伸屈” 动作 , 以利静脉血 液 回流。鼓励能下床 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指导患者循序渐进 , 逐渐活动 , 适度活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形成。
■ 鼢 园
应加盖 , 防止挥发 , 消毒车厢 3 n 0mi后要开 窗通风 , 以降低车厢 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遇到大型灾 害事件 时应 穿防护服 、 防毒 服、 救生衣等 防护装备 , 护患者的同时也要保证 自身安全 。 保 2 意外 伤的防护 . 6 选择 驾驶 技术好 、情绪 稳定 的驾驶 员, 对救护车定期进行检查 维修 , 保证车况 良好 , 内必备安全 车
1 外科 手术 是肺 动脉栓塞 的诱发 因素之一。手术后 , . 3 人 体 的血管 出现损伤 , 液系统 出现 易凝 的倾 向, 加上 卧床导 血 再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

一、前言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

(一)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

血栓,可以发生在下肢、骨盆腔、腹腔等部位。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

病症,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肺栓塞、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

生命。因此,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关于深静脉血栓

护理的常规内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病情变化明显的

患者,要及时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患者、老年人等,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常用的预

防措施包括翻身、下床活动、佩戴弹力袜等。

3.保持肢体抬高:对于下肢DVT的患者,要保持患肢抬高,以减少水

肿和疼痛。可以使用枕头或床垫垫高患肢,同时还可以给患肢进行冷敷,

缓解症状。

4.患肢活动:尽早让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如屈伸脚趾、踝关节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形成。活动时要避免用力,以

免引起血栓脱落或碎裂。

5.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凝剂(如华法林、肝素)、抗栓剂(如阿司匹林)等。护

士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效果,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6.弹力袜的使用: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给其佩戴弹力袜,以提高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7.促进循环:通过按摩患肢、进行物理性的干预如电刺激、热敷等,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术后发生的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在外科手术后已屡见不鲜,重者发生猝死,引发并不少见的医疗纠纷。肺栓塞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nbosis ,DVT )直接关联,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 一、术后并发 DVT 和 PE 的流行病学 PE 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脱落后堵塞肺血管床,其中 99% 的栓子是血栓性质,也称为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lism, PTE ),简称为 PE 。 PE 和 DVT 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有委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每年 VTE 的发病率至少 1/1000 人。在过去 20 年里, PE 死亡率已经下降了 30% ,但总的来说术后 3 个月内死亡率仍超过 15%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 200000 人死于 PE 。其中 11% 在发病 1h 内死亡。高龄和全麻时间长的患者危险性尤高。 PE 的血栓 90% 来自于下肢和腹腔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条件叠加而造成的院内发生率高于院外。术后的静脉血栓随同静脉血液回流,通过右心流入肺动脉发生 PE 。特别应指出的是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术后患者的发生率高。发生 PE 的高峰时间为手术后 1 周之内。静脉血栓脱落的原因根据临床的发病情况归纳为术后离床步行、排便时的蹲起动作、床上体位变动和床位变更时的搬运过程。 Geerts 等报告术后 DVT 和 PE 的发生率因手术类型而异,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普外科,妇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大手术等术后发生九 VTE 的概率均很高。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术后发生 VTE 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第六届 ACCP 会议上 Geerts 关于评估外科手术和创伤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报告,受到重视并得到会议推荐在临床应用。 二、术后发生 DVT 和 PE 的病理生理 ? 手术对局部组织的创伤,其中包括局部组织内血管的损伤。损伤后的组织的修复,凝血功能增强,导致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 ? 术后卧床、制动,下肢肌肉泵功能作用消失,静脉内血流缓慢。 ? 可能存在先天或获得性凝血功能促进因子。 ? 术后离床蹲位排便,腹肌收缩致腹压增强,促进了腹澡深静脉血栓向心脏方向流动加快,同时也包括细小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向较大静脉内回流的加快;而由蹲伴转为站立位或离床行走,在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下使静脉血液回流加快。下肢、下腔静脉系统内血流的加速度,是促进静脉血栓集中回流到肺动脉内的原动力,如回流血栓为大块的团块状,可发生致死性 PE 。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非手术治疗护理

1.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o -30 o,促进静脉回流。

3.观察患肢动脉博动、皮温及周径变化。

4.要求病人戒烟。

5.指导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7.术前患者肢体疼痛可给予止痛剂。

三、术前护理

1.严格备皮,术前应沐浴,修剪趾甲。

2.告诫病人戒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3.进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大便困难引起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了解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5、术前应训练病人卧床排大、小便的习惯。

四、术后护理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安置平卧位,抬高患肢心脏平面20o -30 o,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病情观察

1.需观察患肢远端的皮温、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2.有无出血倾向。

(三)活动护理

1.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鼓励尽早活动,以免血栓再次形成、延伸而并发肺栓塞。

2.鼓励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的活动量。(四)用药护理

抗凝治疗护理

1.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活动度维持在20%~30%,凝血时间为正常的1.5~2倍。

2.严密观察密切观察切口、穿刺点、鼻、牙龈部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便血现象发生,并随时注意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倾向。必要时作尿、大便潜血检查,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规与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规与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规与预防措施

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50%腿部近端DVT的患者有无症状PE,约80%的PE患者发现有DVT(主要是无症状性),部分DVT可无任何症状,首发症状即PE,50%以上近端DVT发展至PE。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二)血液高凝状态:围术期“脱水”状态;麻醉及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三)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一)吸烟

(二)肥胖、高龄

(三)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四)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五)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六)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七)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梗等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自幼3-6%的深静脉血栓有明显临床症状,与栓子的大小和临床症状有关):A、患肢肿胀、疼痛、压痛;B、皮肤温度和颜色的改变:皮肤温暖且发红,也可能是苍白色。

(二)肺栓塞(PTE)主要临床表现:A、胸膜样胸痛:最常见;B、呼吸困难且气促;C、晕厥、休克是合并严重中心型PTE 病人的特点。

四、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评估

(一)常规评估原则:VTE 是一种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发生率的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入院患者按照不同的危险等级分组进行预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_规范标准[详]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_规范标准[详]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

运动能力评分能走动 0 运动受限(需要辅助工具) 1 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 2 轮椅 3 完全卧床 4 特殊风险种类

口服避孕药:评分20-35岁 1 >35岁 2 激素替代治疗 2 怀孕及产褥期 3 易栓症 4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

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多数泌尿外科疾病常出现排尿异常及血压的变化。除外科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

1、鼓励病人多饮水。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病人应限制饮水量。

2、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液颜色改变、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尿失禁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30-40个,锻炼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3、准确记录出入量,分别记录日/夜尿量,定时测血压。保持出入量平衡积极防治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4、协助做好各项诊疗和检查:检查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5、正确采集血、尿标本,了解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准确,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卫生宣教

(1)向病人讲解预防感冒、泌尿系感染的卫生知识及意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2)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种类及饮食要求,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如慢性肾衰病人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尽量少进食植物蛋白质,同时保证供给充分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当病人行血透治疗后,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补充透析丢失的部分,维持相对的正氮平衡。

(3)泌尿外科老年病人居多,随生理变化,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慢,有发生便秘的可能。指导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从而减轻腹压。

7、掌握病人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要求,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睡眠情况、出入量、引流量、异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常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阳性以及浅静脉曲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急性发作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鼓励患者做足踝部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4、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5、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主诉,如憋气。

6、观察肢体肿胀是否加重或出现肢青肿、肢白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安全。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

3、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观察同术前护理。

4、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无须绝对卧床,可入厕,短时间行走。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清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2、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观察有无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现象,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二)出血与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1.2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2、预防

2.1外科、骨科、妇产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3、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3.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rt 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

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

4.2基础护理 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②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必要时下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③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小时12~15次,以增加横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循环。④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锻炼。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或尽早开始经常的膝、踝、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避免长时间的半卧位。对年老体弱者指导家属为其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并进行双下肢曲伸运动,以利于血液循环。术后24 h~48 h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若术后持续卧床超过4 d者,要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定时翻身,也可较好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而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指征,例如大腿肿胀、肤色变暗,小腿压痛及肿胀等;下地前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配合,病人应在床上坐5 min~10 min,在无头晕不适症状后,再慢慢地坐床边活动双下肢,然后床边活动10 min,第1 d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PE发生。⑤劝吸烟的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 4.2.2静脉血管的护理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特别是股静脉的穿刺。若非要使用下肢静脉,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选择小分支输液时,针头宜细。要提高穿刺质量,操作力求一次成功。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经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注意,以防诱发血栓形成。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扎止血带不宜过紧。

4.2.3保持大便通畅用力解大便时,易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前脱落,造成肺栓塞。所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非常重要。指导病人术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对大便干燥的病人,酌情使用开塞露或甘油剂,以保持大便通畅。向病人讲解术后第1次大便应在床边进行,且旁边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看护,排便时不能过分用力,以防发生PE。 4.2.4警惕肺栓塞的形成,其一般发生在血栓形成1~2周内,且多发生在久卧后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