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合集下载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在经济运行中通过调整税收、财政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政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案例。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财政政策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财政政策案例——中国的减税降费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多次减税降费的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例如,2019年,中国政府连续多次降低增值税税率,取消一系列行业的增值税附加税,大幅度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些举措不仅刺激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意愿,也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可以说,中国的减税降费政策成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

然而,财政政策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以美国的一些财政政策为例,过度的财政刺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这些举措也导致了美国的国债水平大幅上升,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谨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单一国家的案例外,国际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例如,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对各国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需要各国政府通过协调财政政策来共同应对。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G20国家就曾经达成共识,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手段来刺激全球经济的复苏。这些协调的财政政策举措,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财会案例分析

财会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天力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会计李某负责会计档案保管工作,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离岗前与接替者王某在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办妥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李某负责会计档案工作后,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科将已到期会计资料编造清册,报请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由李某自行销毁。年底,财政部门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原会计李某所记的账目中有会计作假行为,而接替者王某在会计交接时并未发现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在调查时,原会计李某说,已经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现任会计王某和财务科长均在移交清册上签了字,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销毁档案是否符合规定?

(2)公司负责人是否对会计作假行为承担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3)原会计李某的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答:(1)公司销毁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机构共同签定,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2)公司负责人对会计作假行为应当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3)李某的说法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交接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应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财政学》案例以及分析

《财政学》案例以及分析

财务管理案例

案例1:

1996年的一个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1999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总结原因如下:

1.未能处理好品牌、市场份额和利润三者之间关系;

2.财务资潭有限性制约企业持续发展;

3.涉猎业务领域繁杂,相关性差,资源配置分散。

关键词: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分析:

秦池酒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未能确立并支持名牌的核心产业或主导产品去取市场竞争优势;

(2)未能处好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的财务资源的支持之间关系均表明其在投资政策的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财务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

(3)未能处理好品牌、市场份额和利润三者之间关系。

上述问题,对企业集团的存亡与兴衰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导致其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案例2: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猴王焊接公司,1992年8月进行股份化改造,1993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焊材行业迄为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在2000年1月之前,猴王股份拿给股东们看的成绩单,一直都不错,1998年年报,还保有配股资格。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1)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1)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1)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指的是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同样,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上述三项指标各自所占比重都很高。以美国为例,国民总产值的70%是“按劳分配”的,其他国家的分配率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另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至少在40%以上,有些国家更达60%以上。初次分配的这些特征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因素为主,以政府再分配中的公平调节为辅。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有关数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实现18万亿元,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8万亿元,但职工工资总额只有1.9万亿元,只占GDP的11%,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另有2.9万亿元(约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通过非工资渠道分掉了。除此外,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同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在财政学领域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手段。通过对实际案

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财政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财政学案例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财政学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背景,某国家政府在面临经济衰退和财政赤字的情况下,需要制定一项财

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该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通过对财政收支的分析,

可以发现财政赤字的根本原因是支出过大或收入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财政收支,比如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税收、增加财政收入等。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该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对经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哪些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哪些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我们还需要分析该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通过对货币政

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对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来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的目标。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该国家的财政改革和财政体制的完善情况。通过对财政改

革和财政体制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对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推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国家的财政收支、经济结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在财政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政学理论知识。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财政学的案例分析,以期深入理解财政学相关知识。

案例背景:

某国家政府在一次财政改革中,决定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以提高财政收入和优化税收结构。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对该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税收政策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该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基本情况,包括税种、税率、征收对象等。其次,我们需要分析政府为什么要调整税收政策,以及调整的具体目的和预期效果。最后,我们需要分析调整后的税收政策可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和个人企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影响分析:

调整税收政策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个人收入和消费的影响等。同时,税收政策的调整还可能对社会公平、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产生影响。我们需要对这些可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结论与建议:

在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需要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应该是对税收政策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总体评价,建议则是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总结:

通过对该国家税收政策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学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案例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财政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财政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财政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政学理论知识。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财政学的案例分析,以期深入理解财政学相关知识。

财政学案例库

财政学案例库

财政学案例库

财政学案例库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实际财政问题和案例分析的资源库,旨在帮助学生

理解财政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它涵盖了各种财政管理、预算编制、税收政策、政府支出等方面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案例题材以及财政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在这

个案例库中,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培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知识。

案例一: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分析

某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在最近几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政收入下降、

财政支出增加、财政预算出现赤字。请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该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

找出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

案例二:税收政策调整对企业影响

政府近期对某项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企业受益,而有些企业则面临着挑战。请选取一个具体行业,分析政府税收政策调整对该行业企业的

影响,提出具体建议。

案例三: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

某一地区的政府制定了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超支和资金错位

的情况。请对该地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应对

措施。

以上仅仅是财政学案例库中的一小部分案例,案例库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实际情况下的

财政问题。通过解决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

到实际的财政管理工作中。这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用以探讨和研究财

政领域的前沿问题。财政学案例库的建立对于促进财政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财政学外部性案例分析

财政学外部性案例分析
• 外部性案例分析
• 1.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 • 2.有机化肥的使用
•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 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 家A· C· 庇古(庇古税和庇古补贴)。他 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 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 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 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时机 车对麦穗产生了负外部性。
下面是有机化肥使用者与经营 者之间外部性关系的案例。用 以进一步说明外部性及其解决 方法。
• A用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导致有机肥散 发出的气味影响了B学校的正常经营。该 气味属于一种施用有机肥料产生的负的 外部性。 • 方案A,即:不采用任何法律或制度进 行约束,而通过私人方法进行解决。 • 方案B,即:制定公共政策对该负的外部 性进行惩罚或禁止(前提是有人投诉并 经过检查人员源自文库测评)。
• 列车对农田的影响就是存在外部性的情况。 在庇古所看到的情况下,铁路公司列车运行 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并不由铁路公司和客 户承担,而由既不经营列车又不用列车的农 民承担,即存在负外部性,有外在成本或社 会成本。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化工厂、造纸 厂对河流或空气的污染,吸烟者对环境和非 吸烟者的危害。
•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 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 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那就 是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冠疫情下的财政政策调整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各国财政政策出现了较大的调整。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财政学的影响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其对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背景介绍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行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骤减。面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并保护社会稳定。

二、案例分析

1.美国财政政策调整

以美国为例,新冠疫情对该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并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

同时,美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向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提供贷款和援助,提供直接现金援助给受影响的家庭和个人,以及增加医疗卫生支出等。这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

2.中国财政政策调整

中国是首个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国家,其财政政策的调整对全球具

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以稳就业为重点,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各级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对受疫情冲击的企业的财

政援助,提供减税和社保费率下调等措施。

此外,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提高疾病防控水平。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并为全球提供了财政政

策调整的成功经验。

三、对经济复苏的启示

新冠疫情下的财政政策调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在应

对类似突发事件时,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政府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应对不同行业和地

财政学案例

财政学案例

财政学案例

案例1.义务教育是否适用“效率优先”

2007年6月的一天,某高校附属初中门前排起了长龙,绵延几百米,据说该校初一年级计划招生700人,但来报名的多达5000多人。为了能让孩子进入这所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们早早就打听有哪个熟人认识该校的领导,还要帮助孩子准备应付入学的考试(按规定小学升初中是没有升学考试的),除此之外,交上两三万元钱是少不了的。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每年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一些名气较好的中小学收到报名表好几千份,而一些普通中小学,接受报名的日子校园冷冷清清。在如此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毫无疑问,以前的“重点学校”,现在被称为“示范学校”的一小部分中小学得到的财政拨款比其他学校多得多。这一做法对于少数重点学校而言是锦上添花,而急需雪中送炭的普通学校挣扎在生死线上,教育资源的校际不平衡不断加剧。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挤进好的学校,有些家长不惜多次搬家,或者到重点学校所在地段租房住,造成重点学校“人才挤挤”,这被媒体称为“县一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城市教育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在本地上学,而是希望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造成城市学校的每个班级从原来的30人一直扩容到60、7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面临破产的局面,只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才选择在当地就学,接受“劣质教育”。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矛盾的,但又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财政支出同样存在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从上面提到的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折射出财政投入的结构问题,即在各个地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学校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拨款。特别是现阶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这种教育政策好象可以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如使每一个人都享有初级医疗保健;二是满足部分弱势公民的生存需要的公共服务,如针对老龄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针对所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等。

分析:本案例意义深远,从现象上看是围绕着“医改是否成功”和“教改是否成功”展开的讨论,事实上这种讨论涉及到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的基本理论,社会公共需要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市场提供私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私需要,在这里必须明确区分公共产品公共需要和私产品、私需要的基本判别标准,否则无法说明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其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而私产品则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较小的外部效应,本案例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政府必须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需要,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必然出现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境,政府活动与市场活动最大的原则之一就在于政府活动以社会公平为第一位。而市场活动则以效率为第一位,政府活动的公平性就是表现在其满足的公共需要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同的无差别的需要。

第二,哪些产品是公共产品的应当由政府提供。事实上我们并不能说医改基本不成功或教改基本不成功,我们也不能说医疗卫生和教育都应该由政府提供。医疗卫生和教育从本质上看都是混合产品,并不是完全或纯粹的公共产品,他们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这还是医改或教改的复杂性所在,必须用公共产品的理论和外部效应的理论分析医改或教改,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的认识。

财政案例分析题

财政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及其评论

2004年,根据安徽农民的举报、新闻媒体的追踪、国务院调查组的调查,举世震惊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终于被曝光:大量营养素含量全面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通过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阜阳市发生了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①这还不包括劣质奶粉流入其他省份所造成的危害。

针对这一事件,某学者曾在一份刊物上撰文指出“在消费意义上,奶粉是一种私人物品,但在市场意义上,它也是公共物品。任何公共物品,都可能导致公共问题。要解决公共问题,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让各个方面来表达各自的意见和利益,在自由、开放、公平的公共空间里,消费者、生产厂商和政府官员,都能够多方面了解有关奶粉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奶粉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利于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对策。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可以说是高质量的奶粉市场的公共智慧基础。”②

请结合案例材料和公共经济学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奶粉在属性上属于哪一类产品?为什么?

2、在产品交易中可能存在哪些市场缺陷?这些市场缺陷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

3、政府应该提供哪类服务来弥这些补市场缺陷?这类服务属于哪类产品?为什么?

4、对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的政府表现你作何评价?请提出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

(1)奶粉是私人产品。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

(2)可能存在信息失灵、交易成本等市场缺陷。

在信息失灵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会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其不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前言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一些《财政学》案例分析,它们基本是以案例库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虽然往往设计精巧,却不易提起读者学习的兴趣。而从内容上看,有些案例直接照搬国外,不完全切合我国实际;有些案例则陈旧老套,没有时代感也缺乏现实针对性。我们组织的《财政学》案例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突破:从内容上看,案例的时代性强,一方面紧密联系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典型的国外财政案例的选取。这些案例都是从近期财经信息中精心挑选的,都能较好地反映《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三言两语,却也能精辟独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财政学》案例来源于经济生活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说明的原理对内容有选择地作了增删、节选和重新加工,其中尤其突出了学者的观点。这一方面使得具体案例和学者观点条分缕析,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也能尽量保持原文的精要,使初学者既能理解相关的财政学原理,也能体会到学者名家的生花妙笔和解决财政问题的独特思路。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领会财政学原理,笔者将财政学原理拆分在包括导论(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原理、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等十三章内。而每一章划分成数节,每节原理的阐释具体包括案例、简要分析、思考题和原理综述四个部分。

《财政学》案例分析是财政学初学者登堂入室的利器;而对于那些对财政学已有一定把握者来讲,通过《财政学》案例分析你也可以管窥我国《财政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仔细研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是对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预算管理、税收政策、公共债务、政府开支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财政管理中,财政学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政府解决实际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下面我将以一个财政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财政学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地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新国际化商业综合体,预算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手段为该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分析过程:

首先,政府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财政资金的投入。由于预算金额庞大,政府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全部资金,在给予资金支持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资金安排和分配。政府可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分阶段拨付资金,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其次,政府可以考虑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该项目。政府可以对该项目所得税、土地税等进行减免或降低税率的政策,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项目的吸引力。

再次,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借贷政策筹集资金。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或贷款等途径,融资部分项目资金,缓解财政压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政府还需要考虑项目的经营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政府应该对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

收益水平,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

结论:财政学在该案例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财政手段为项目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政府科学决策、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篇: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1:

某幢旧式楼房,屡次发生失窃事件,原因之一是该居民楼里各单元没有加装公共防盗门。每次失窃案发生以后,大家都希望楼里能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各家进出有钥匙,朋友来了就在楼下通过电话喊一声,使整幢楼的安全性增加。但防盗门一直没有装上。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说是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难以协调;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该由居民自己出钱。于是该居民楼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装防盗门”这样的公共事务。

分析:

这是一个安全问题政府提供的问题,先看着防盗门问题能否通过私人方式去解决。在没有加装单元防盗门的情况下,一些最担心家里被盗、被抢的人首先出资给自己家里加装防盗门。对个人来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但比起费时费力地去搞“制度创新”还是合算的。从长远来讲,由于有钱的人加装防盗门,窃贼的盗窃难度大了,成功概率低了,盗窃行为的净收益小了,边际收益降低。因此,窃贼要么设法提高盗窃技能,要么就是光顾那些不装防盗门的家庭。这样一来,那些原以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小偷不会光临,毋需加装防盗门的家庭会受到损失。最后的结局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钱多还是钱少,家家都装防盗门。

对每一个家庭来讲,投资于防盗门的支出与自己对家庭财产被盗的预期损失是相关的。也就是说,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大,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大;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小,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小。就整幢楼而言,每个家庭用于防盗门的支出远远大于统一安装一扇单元防盗门的费用,两者之差额,代表一种制度成本,它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案例分析:

1.养老金缺口形成原因

(1)养老“双轨制”是其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两者实行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

可以说,退休金“双轨制”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公平、不合法政策,从制度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两大类似封建社会的社会阶级,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职工规定了达到正常待遇3-5倍的超国民待遇,贬低了企业职工及其他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与尊严,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矛盾,并为青少年的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不缴纳或很少缴纳社会保险,直接从国家财政支出退休金,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退休金双轨制是一种歧视性的剥削政策,是以剥削所有纳税人为基础的。

(2)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原因之一。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3)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弱也是养老金缺口增大的原因之一。

我国养老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将资金存放银行,从中获取利息。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十余年间,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实质是“缩水”近6000亿元。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过去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6000亿元。如按目前的财政

补贴政策、缴费比例、覆盖面的推进速度等参数来估算,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将在9万亿———11 万亿左右,8年之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或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压力届时将与外汇储备不差上下。

(4)长寿风险对养老金缺口也有影响。

我们通常认为的长寿风险就是(平均)实际寿命高于(平均)预期寿命的风险。长寿风险就是实际(平均)寿命高于预期(平均)寿命而带来养老金供给不足的风险。平均余命的延长意味着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的领取时间增加,必会造成个人账户积累储蓄额支付不足,从而产生风险。由于基金平衡测算会涉及到人口预期寿命,长寿风险对账户平衡有直接影响。

2、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途径

(1)应建立公平公正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城镇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制度,还有新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养老制度之间存在极为巨大悬殊的待遇鸿沟。机关事业人员在享受退休养老待遇前完全无须缴费,而其他社会居民则均需个人缴费,诡异的是,需要个人缴费的养老待遇,反倒明显不如无须个人缴费的养老待遇。养老公平是“大势所趋”,是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大势”。因而加快制度整合,建立统一制度迫在眉睫。

(2)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比重。

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7.6岁,发展中国家为65.5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3.5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发达国家却还有一段距离。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低,只占财政支出的12%。西方发达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30%至50%。我国离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目前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的现状,政府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投入,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最终达到拟订的15%~20%的目标。

(3)完善社会保障预算。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障预算体制,虽然在财政支出中包含社会养老保障方面的支出,但大都分散于不同的项目中。为保障社会养老保障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