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苏幕遮》

合集下载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开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公开课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学资源、互动的课堂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此背景下,苏幕遮公开课应运而生,并荣获一等奖。本文将对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苏幕遮公开课概述

1.课程背景

苏幕遮公开课是由我国知名教育专家苏幕遮老师主讲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核心,涵盖了各个学段的知识点,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2.课程特点

(1)教学理念先进:苏幕遮公开课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式多样:苏幕遮公开课采用线上教学,结合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课堂互动性强:课程设置问答、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三、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解析

1.课件内容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核心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课件内容丰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2.课件特点

(1)严谨的结构:课件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丰富的教学资源:课件整合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一、教案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苏幕遮公开课的一等奖教案设计。苏幕遮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这堂公开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苏幕遮,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苏幕遮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及其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

2. 技能与实践:通过参与苏幕遮剧情的表演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理解苏幕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欣赏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 苏幕遮的背景和特点

2. 苏幕遮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及其塑造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呈现: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辨析:分析苏幕遮故事的情节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主线和支线,掌握其中的亮点和难点。

4.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苏幕遮剧情的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舞台表演的乐趣,并展示他们对苏幕遮的理解。

5. 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苏幕遮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思考戏曲中的形象塑造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6. 整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将苏幕遮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形成对苏幕遮的整体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苏幕遮的经典片段,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苏幕遮的了解程度。

2. 呈现

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明白苏幕遮的重要性。

2024版苏幕遮周邦彦公开课一等奖

2024版苏幕遮周邦彦公开课一等奖

VS
宋代文学影响
宋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其次,宋代 话本小说和南戏等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为 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宋代 文学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的特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团队合作,共同进步
这次公开课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相 互支持和鼓励,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我深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与团队成员 的合作关系。
不断改进提高,追求卓越品质
01
反思不足,持续改进
虽然这次公开课获得了一等奖,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未
意义
《苏幕遮》这首词通过描绘荷花的风姿和神韵,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作者高洁的 情操和淡泊的志趣。此外,这首词还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无法与亲人团聚 的惆怅之感。
宋代文学特点与影响
宋代文学特点
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词在宋 代达到了高峰。同时,宋代还出现了话本 小说、南戏等新的文学样式。宋代文学注 重表现内心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善于 运用比兴手法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 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苏幕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苏幕遮》
花间一路向婉约
《菩萨蛮》·温庭筠 《苏幕遮》·周邦彦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百度文库金鹧鸪。
1、小山:一说是指唐代流行的小山眉;
一说指绘有山水的屏风;还有一种理解为山枕,
即两端突起,中间凹陷,形状似山的枕头。
2、金:也有三种理解:额头装饰的额黄; 屏风上的金色装饰;阳光。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花间一路向婉约
• 温庭筠 清婉精丽
•柳

雅俗与共
委婉清新——凄凉沉痛 婉曲精雅
• 李清照 • 周邦彦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 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苏幕遮舞蹈技巧讲解 • 苏幕遮文化内涵解读 • 现场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苏幕遮简介及历史背景
苏幕遮的起源
介绍苏幕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起源 和历史背景,包括其文学、音乐和舞 蹈等方面的表现。
苏幕遮的文wenku.baidu.com内涵
苏幕遮的基本动作与技巧
02
深入讲解了苏幕遮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步伐和身韵,以及表演
技巧。
苏幕遮的服饰与道具
03
介绍了苏幕遮舞蹈中独特的服饰和道具,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
义。
学员学习成果展示评价
学员表演展示
通过现场表演,展示了学员们对苏幕遮舞蹈的掌握程度和表 演水平。
学习成果评价
对学员们的表演进行了专业评价,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 进步。
鼓励观众自由发挥, 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 作品,并与其他参与 者分享。
现场教授简单舞蹈动 作,让观众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技巧。
问题解答及互动交流
设立问题解答环节,针对观众 在舞蹈学习和表演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进行解答。
鼓励观众提问,分享自己的经 验和见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 流和学习。
通过互动交流,增强观众对舞 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介绍苏幕遮音乐的特点和常用乐 器,让学生了解其在音乐方面的 表现。

优质课《苏幕遮》周邦彦

优质课《苏幕遮》周邦彦

A.构图简约。水面是平的,荷茎是直的,荷叶和雨滴是圆的,几何 构图,十分简约,深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精髓。 B.炼字极佳。“风”字极简,却画出了荷风送爽,荷叶摇曳的动态 美,甚至还有一丝荷香。“举”画出了荷茎修长挺拔的英姿。 C.很有风骨。“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造成向上的力,二者 结合,极具动感。
情感变化: 由闷而喜; 由喜而愁。
七、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7 —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 人,北宋著名词人。性疏散,喜欢读书。 宋神宗元丰初,写《汴都赋》,描述汴京盛况,歌颂 新法,受到赏识。后在外飘流,作过庐州教授、溧水县令 等。宋哲宗绍圣三年回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 官。宋徽宗时,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应天府。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 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 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 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 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 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六、总结全词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花蕾称菡萏hàndàn , 花朵称鞭蕖。地上茎叫做茄,地下茎叫做营,叶子叫做蘧qú , 花口叫做菡萏,果实叫做莲,根状茎叫做藕,结的子叫做药 (莲子),莲子中青嫩胚芽叫做薏(莲心)。 意象:a.佳人之花;b.爱情之花;c.高洁之花;d.佛性之花。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时代背景对作品影响探讨
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种时代背景对周邦彦的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周邦彦在词中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这种情感与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
同时,北宋末期文化繁荣,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周邦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 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影响。
其他相关作品推荐阅读
作品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提高观众审美水平和文 化素养。
社会和谐构建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
06 互动环节:课堂实践与拓展活动
CHAwk.baidu.comTER
分组讨论会:分享个人阅读心得
分组讨论《苏幕遮》 的主题、情感和人物 形象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和认识,拓展 思维视野
全词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语言凝练生动
词人遣词造句精准贴切,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文采斐然。
05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挖掘
CHAPTER
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中体现
古典诗词引用
作品中巧妙融入古典诗词,展现 深厚文化底蕴。
传统音乐元素
运用传统音乐元素,营造古典意 境,增强艺术感染力。
民族服饰与道具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2篇

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2篇

4、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同学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同学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设想

1.这一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同学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同学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

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

3.对于周邦彦,同学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

五、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同学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余光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优质课《苏幕遮》教学设计

优质课《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使用的意象。

2.感受词中所创设的意境。

3.鉴赏本词与众不同的写作手法。

新设计:

1.指导预习:对诗词中的疑难问题布置预习,使得学生先大致理解词中的内容。

2.课堂分析:(1)学生探讨分析词中意象的特点,从而体会意境。

(2)教师指导比较其它写荷花的诗词,分析本词与众不同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这堂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大量的诗词,对于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意境并不陌生,所以老师通过调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完全可以让其自己对词中美景作一番赏析。

然而,对于词中手法的运用,特别是与其它诗词的比较,还是学生薄弱的一环,所以,在这一点上,需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们逐渐明白本首词与众不同之处,独具匠心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词中的意象及意境。

难点:比较本词与其它写荷花的诗词,分析本词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苏幕遮》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柳永的词,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道出了婉约派词人细腻的情怀。今天我们再来看一首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感受其中的景与情。

活动2【活动】朗读

齐读词作,感受其中的情感,理清词作结构。

活动3【讲授】结构分析

师:读完这首词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活动4【活动】学生展示

师:上阕是写景的部分,对于诗词中的景,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画面。课前,要求大家小组合作,把本词中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画出来作一个展示,现在,我们请几个小组来谈一谈。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周邦彦苏幕遮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探究词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探讨讲解,感受意境之美与思乡之情,补充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交流探讨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词人笔下的荷之神韵和思乡之情;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理解词人思乡之情的浓郁。

【教学难点】

探究体会见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体味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作品热衷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思乡,成了大多数人的书写。我们学过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诗词呢?

学生作答:

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2.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5.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9.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10.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词有一个共同点:由眼前所见之实景,引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落日风帆,明月浮云,夕阳夜雨……凡可入诗者皆可以寄托思乡的伤和怨,也就是见景生情,虚实结合。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周邦彦的《苏幕遮》。

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3篇

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3篇

1、苏幕遮范仲淹的教案一等奖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设想

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学生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与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与意味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3.对于周邦彦,学生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

五、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与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余光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苏幕遮》(周邦彦)市级赛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苏幕遮》(周邦彦)市级赛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风”字具动态美,把微风吹过
荷塘,荷叶随风摇摆的姿态不动声色
地勾勒出来。
“举”字写出了荷婷婷玉立的姿
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
淋漓尽致。
2021/2/4
1
风荷1图3
• 下列各句分别从什么感官上写景?
• 燎沉香,消溽暑。( ) 嗅觉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听觉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 视觉
燎沉香——消溽暑


• 时间: 梅雨季节的清晨

• 室内环境:
雨后的房间里面 又潮又湿
• 心情:
如房间的环境一 样沉闷
2021/2/4
1
10
• 重点突破 •
• 1.有人认为 “鸟 雀呼晴,侵晓窥 檐语”两句“生 动而有风致”, 你是如何理解这 种评价的?
2021/2/4
1
鸟雀呼晴图
11
手法:拟人 鸟雀呼晴图
2021/2/4
1
14
在《苏幕遮》一词中,上片的 景和下片的情之间关系密切,联系 上、下两片之间感情纽带是哪个意 象?

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2021/2/4
1
15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 家住“吴门”, 旅泊“长安”。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但却无所作 为,不免有不如归去之意。“久”字 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 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 “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 功名而魂系故乡。

苏幕遮周邦彦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

苏幕遮周邦彦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作品的比较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苏幕遮》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与柳永的词相 比,《苏幕遮》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而与苏轼的词相比,《苏幕遮》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 物的细腻描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
01
02
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详细解读苏幕遮的词牌特点、格 律要求及创作技巧,帮助学生掌
握基本知识。
深入分析周邦彦的生平、时代背 景及艺术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
词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结合具体词作,讲解周邦彦的词 风特点、表现手法及艺术魅力,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多样化的课堂互动环节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 解。
艺术特色
周邦彦的词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苏幕遮》一词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 的深入挖掘,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得词作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苏幕遮》与周邦彦的其他作品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善于运用自然景 物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不同之处则在于《苏幕遮》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 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你还 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对写 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 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 人的手法叫对写法。
“遥知兄弟登高处。。。”(王维)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 隐)
好极了! 再接再厉!
迁移拓展:

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
彦 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 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
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
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
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
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

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

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
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
重要题材。
梦忆 安家 故 一宿 檐 鸟燎 入否 旅住 乡 一雨 语 雀沉 芙, 。吴 遥 风, 。 呼香 蓉小 五门 , 荷水 叶 晴, 浦楫 月, 何 举面 上 ,消 。轻 渔久 日 。清 初 侵溽
对写法
迁移拓展: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本诗设想妻子思念自己和儿女不懂 得思念的对写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在鄜 州的妻与子的复杂细腻的感情。
对写法

下片词人用对写
的手法不落俗套的表
片 达了思乡之情,把自 小 己对故乡思念之情表
请人回夜 明隔忆色 月千往茫 代里事茫 问路恍罩 候悠如四 思悠梦周 念未重天 的曾寻边 人遥梦新 儿问境月 泪心何如 常已处钩 流愁求
相信你一定还记得!
荷花,君子之花。
李白曾经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陆龟蒙说 “此花端合在瑶池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
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写尽荷花
活现。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呼晴图
风荷图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 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 肖。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 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 来。
“举”字写出了荷婷婷玉立的姿态, 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荷图
3、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 细微之致,手法超凡。视点上,作者是很考 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 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 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上•
在一个闷热的夏初
片 新雨后的清晨,作者由 眼前的实景不断地转换
小 而情随景异,情感变化 结 巧妙:由燎香消暑的沉
闷到鸟雀呼晴的欢快直
至风荷摇曳的欣喜.

析 下
因声求气

: 吟咏诗韵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 家乡: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 时才能回去呢?
【名句赏析】“故乡今夜思千里”: 诗人客居他乡, 油然而生孤寂的思想之情,单诗人撇开自己,从对 方入手,用对写的手法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 的自己的情景。
对写法
迁移拓展: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评析】: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用对写的手法继 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 wenku.baidu.com,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谢谢
下课啦!
结 达得更细腻真切 ,
使词的意境更进一层。
思考: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将上片的已经逐渐 清亮的实景与下片所抒发的沉重的羁旅思乡之情 联系起来的呢?
作者选用风荷作为了纽带意象,构建起上下片之间 的桥梁,又和下片的“芙蓉浦”暗合,作者由眼前 的实景风荷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吴门亦是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著称,也就不难理解为 何在词人的笔下本非北方特色的风荷竟也是如此 的摇曳生姿,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 “以我观物,外物皆著我之色彩”.那梦中的芙蓉 浦正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作者的梦中家园.

3、赏析一下这一首词中的 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燎 香 图

燎香消暑图
• 时间: 梅雨季节的清晨
• 室内环境: 又潮又湿
• 心情: 如房间的环境一样,闷闷的
1、明确:烦闷---欢快
鸟雀呼晴图

2、拟人的手法
呼:更显人性化,表 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 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把鸟儿们 东张西望 的神态表 现得活灵
舟郎作去 圆阳晓暑 ,相长。 ,干窥。
1、从结构看,词的上
整 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体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感 2、词的下片抒情,抒

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苏幕遮

析 上
置身诗境
片 :
缘景明情


自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 主 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2、这些景物大致构成 了几幅图面?均用五个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也是 每个人都无法解开的情结。家园既像一个遥 不可及的梦,也是痛苦灵魂的归憩之所。当 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之时,许多诗人不约而同 地转入梦境。
美成梦入芙蓉浦,昔日渔郎安在?找到 了他梦魂牵绕的风荷吗?身心交病的周邦彦 在北宋王朝“斜阳冉冉”的残照中,没能回 到杭州故里。但,就是这种令词人挥之不去 的情怀,成就了美成成就了词,也使风荷跌 宕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
品格。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
出,在那田田荷叶之上抒发情怀,托物言志。杨
万里的春小荷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荷: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李雨商声隐
秋荷:“
”。
今天我们学习的词也与荷有关,它更别具一番风
•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 • 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 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字概括。
意象:沉香袅袅、鸟雀欢叫、 初阳照荷、 宿雨新干、风荷出水
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从容淡雅的画面。
三幅画面
燎 香 消 暑 图
鸟 雀 呼 晴 图
风 荷 摇 曳 图
1、.上阕首句表现了什么心

情?第二句作者心情有什么 变化?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

通过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分析这几个字的手法?
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
象进行具体阐释。
答案:这首诗通过西风、
问 雁啼、红叶、黄花、芭

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 季节特征的景物,描绘
归 了一幅萧瑟中带着热烈

的秋景图,渲染出一种 浓深的秋意,,抒发了
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
乡的浓烈的愁情.
课 后 1、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作 2、预习孟浩然的《夜 业 归鹿门歌》
加油,你们真棒!
思考:上片的景都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明确: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 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 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 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 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渐 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 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象着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 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对写法
除夜 高适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 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 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 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
思乡之情外,还有寄托了其 他什么情感?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 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小楫 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情向往中, 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 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
击 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高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
雨声秋梦里。
考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
样的意境?)
答 题
本诗通过描写……等 景物,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 ,营造
问 题

了(渲染了)……氛 围,表达了(抒发


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