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我与社会学案[工作范文]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水平目标:明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升适合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水平。
知识目标: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局部。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与社会》是第一单元的开篇,也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开篇。
随着经济世界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动,社会生活空间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
这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他们的成长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学生面临更大的生活半径,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二)教学内容分析《我与社会》分为两目展开,分别为“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重点强调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多元,人们在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重点强调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局部,个人与社会是“结点与大网”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升入新的年级,已经能够感知到自己在身体、智力、水平等方面的进步与提升。
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展,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样,这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社会经验匮乏、人际交往水平较弱且缺乏必要方法、难以觉察自身多种身份等困惑与难题,这是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需要师长引导并协助。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感受社会生活的多彩使用你的经验:教材P2,中学生李铭在一天中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中相遇并且实行了交流。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
2.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2.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
2.新课讲授
1.感受社会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介绍不同的社会关系,
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分享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
4.课堂总结
1.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
学案2:1.1 我与社会
我与社会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与父母、老师、社会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
目标达成:
1、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学生谈谈假期生活
【创境激趣】
播放歌曲《社会人》
【自学导航】
1、感受社会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合作探究】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有些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强调,委员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有些专家也强调应该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你认为有必要让这些人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我与社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
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
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
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我与社会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a)教学课件(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我与社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与社会》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和义务。
而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本导学案将围绕《我与社会》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社会?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
3. 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社会是什么?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什么,社会中有哪些元素构成。
2. 讲解:讲解社会的基本定义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中不同群体和角色的作用,理解社会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个人与社会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述,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中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课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 导入:通过名人事迹、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演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方,体验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表现。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和担当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与社会》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曾经在与社会接触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对社会有哪些感受?你觉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与分析(20分钟)3.引导思考(25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个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适应社会?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
5.归纳总结(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和归纳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我与社会》的教学,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认识到了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人教版我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我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1. 理解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准备:1. 课文《我与社会》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社会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你认为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人与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与社会》。
2.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社会活动?b. 这些社会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c. 你认为自己可以参与哪些社会活动?3. 鼓励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
Step 3: 听力训练(10分钟)1. 利用录音设备播放一段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对话或新闻报道。
2. 学生听后回答问题:a. 对话或报道中提到了哪些社会问题?b.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 学习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2.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制定一个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Step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请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与个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个人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个人的定义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与个人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三章:社会责任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3.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特点。
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特点,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四章:社会参与与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的意义。
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
4.2 教学内容:社会参与的定义和意义。
公民意识的定义和培养方法。
4.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验社会参与的意义。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意识的培养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参与的意义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种类和影响。
1.1《我与社会》教案
1.1《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篇:1.1《我与社会》教案1.1 《我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社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经验分享、讨论、情境模拟、讲授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
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
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
学生分享:略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二)讲解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情境四:……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的?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3. 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 教学难点: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3. 讲解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爱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分析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我与社会》
② .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 .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多方面了解社会
二:时政观察: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请上网查询,写出北斗发射成功的意义?
(可多角度做答,允许个人观点阐述,优质新闻点评将在直播课展示!)
小结
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成长与承担与共。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需要走出小我,关注社会,时政新闻是最便捷的关注社会的窗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点亮身边的那一束最温暖的光,成长中的你,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更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国家发展,我们责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做为后浪,我们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去参与,敢担当!
3.展示教师关注的三则热点新闻,重点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55颗)成功发射做介绍,由学生对北斗热点做点评,以直播形式播放,让学生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4.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单选题
1 、中学生兴东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节假日,经常到十字路口帮交警疏导交通,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景点做志愿者。对于兴东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新闻二:美国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不承担国际社会责任)
新闻三:我国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以及我国的应对,体现以人民利益为重)
结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定义、特征和组成,认识到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社会的概念、社会的构成、社会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
1.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的定义、特征和组成。
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的作用。
第二章:我与社会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4.2 讲解:详细讲解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2.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社会责任与担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概念、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责任。
3.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阐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道德与法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概念,认识到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社会道德的内涵、法律的作用、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4.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道德的内涵、法律的作用。
4.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制第十一单元《我与社会》,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增强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展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分别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部分学生进行发言,并引导学生发现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Step 2 学习(20分钟)1.老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家庭、学校、社会的主要特点。
2.老师提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的?”3.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4.老师分组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关系的海报,并互相交流。
Step 3 实践(15分钟)1.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并解决所给的情境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有矛盾或冲突,你该如何处理?”3.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019年《我与社会》教案
2019年《我与社会》教案教案名称:2019年《我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2.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意识;3.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社会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的组成和结构;3.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4. 社会的重要关系:个体与社会、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等;5. 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社会的组成和结构;3. 分析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掌握社会的重要关系和相关概念;2. 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社会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3. 培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社会场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学生归纳总结现象和规律,理解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5.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6. 综合应用: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7.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班级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个人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社会的定义和特征、社会的组成和结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等知识点的介绍和案例分析。
2.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引入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项目成果:包括个人或小组项目的创意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性。
1.1我与社会学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学案【自主学习】1.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①日常观察;②社会调查活动;③社会实践活动;④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是什么?★★★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反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2年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中国天府农博园盛大开幕。
中学生小王在网络上看到这则新闻报道后毫不犹豫地点赞关注,认真观看完精彩的开幕式后,小王非常激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感到由衷自豪。
这说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只在农业上绚丽多彩 B.我们应主动认识社会和关心国家发展C.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都是一成不变的 D.社会发展与青少年学生没有任何关系2.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A.人的身份总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发生变化B.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社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承担相同的责任3.“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关系属于()A.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业缘关系D.地缘关系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单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分享暑期的经历,学生能够熟知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2.通过探究与分享,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责任意识)3.通过绘制“关系网”及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健全人格)教材分析: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问题:暑期做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或者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通过展示教师暑期生活的照片以及教师印象深刻的事,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二、讲授新课感受社会生活1.展示河北暴雨、台风、大运会、学生帮父母看店、体验田间劳作的图片。
问题:这些事情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而有些则发生在千里之外,我们是如何了解社会生活的呢?通过将学生回答的途径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引出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媒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旅游、日常观察、体验生活等等。
知识点①: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补充知识点)2.通过总结上一环节暑假生活的分享以及阅读书本p3,引导学生得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知识点②: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p33.通过将“幼儿与父母玩闹”的图片以及“学生打篮球”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感受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回想自己孩提时期是否关注如垃圾分类、社区规范停车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社会层面的意义。
通过展示金砖国家峰会、大运会首金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此刻自己是体会到了国家荣誉感、是否比曾经的自己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国家层面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我与社会学案
单元我与社会
知识网络
“我”的由来:
离不开促进
关系:个人社会个人社会化进程
影响
要求
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青少年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社会”的发展
考点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猩猩
B、猿c、森林古猿D、猿人
最早的人类是
A、猩猩
B、长臂猿c、森林古猿D、猿人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
A、北京山顶洞
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陕西蓝田
最早发明了铁器,使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是
A、非洲人
B、南美洲人c、亚洲人D、大洋洲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
A瓦特发明蒸汽机B瓦特改进蒸汽机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蒸汽动力被取代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具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机器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
B、生产工具越先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
c、机器可完全取代手工劳动D、机器运用于生产可减少人的手工劳动
世界台计算机产生于
A、中国
B、美国c、英国D、德国
人生活的个社会环境是
A、家庭
B、学校c、社区D、医院
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
B、学校c、社区D、医院
0、在中国,年龄在周岁以下的公民被称为未成年人
A、12
B、16c、18D、14
1、一位母亲教育自己的子女说:“若不好好学习,长大只有当三轮车夫。
”这种说法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A、社会的发展是分工合作的结果
B、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c、不同职业的人有平等的人格D、子女应承担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
电影《人猿泰山》中的主人翁本来是人却不具有人类的基本特征,这是种变化说明
A、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B、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c、主人翁没有虚心向人类学习D、主人翁学习了太多的猿类习性
3、77、78、79级大学生认为,恢复高考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事件,直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主要说明了A、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B、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C、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D、他们的勤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二、思考与探究题
阅读材料思考
“孩子既是一个自然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
他们就象一枝幼苗需要特殊
的环境和特殊的护理,如果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家里、书斋里,失去了社会的
土壤,那他就永远是一枝无法长大的幼苗。
在美国,孩子们七八岁便开始在社区
找活干了,如帮人临时带带孩子,帮人养几天狗或猫,帮人整理花园草地,在超
市中帮顾客提取货等等。
在学校,则会请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员如律师、拍卖
员、作家、警察等让他们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知道他们是如何生存的。
美
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环境,培养孩子的适应
社会的能力。
”
-----摘自教学参考用书
回答:美国孩子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过程称为什么过程?
从材料中看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环境?、与美国相比,你觉得你周围的环境中哪些有利于你的成长?,哪些无助于你的成长?你该怎么做?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回答:、材料中所提到人类经过的哪些时代?、结合材料说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