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门——精选推荐

节肢动物门——精选推荐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的⼀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理特性的⾼度特化有关。

在⽆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成功的类群,绝⼤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境。

⼀、进化地位原⼝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什么是原⼝动物、后⼝动物?1、异律分节2、分节的附肢3、外⾻骼4、⾼效的⽓管呼吸5、⾼效的马⽒管排泄6、⽆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活的类群⼆、结构与功能(⼀)异律分节1、定义⾝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

(1)头部:感觉和摄⾷中⼼(2)胸部:运动中⼼(3)腹部:⽣殖和代谢中⼼昆⾍纲(蝗⾍):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部分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纲(蜈蚣):头部、躯⼲部(⼆)分节的附肢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分节,与⾝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内有发达的肌⾁,⼗分灵活⽽且有⼒,增强了适应机能,⾝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相⽐,有了重⼤进步:疣⾜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 3)与⾝体之间⽆关节,附肢不分节 4)⽆肌⾁附着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体之间有关节有⼤量肌⾁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4)呼吸(5)⽣殖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三)外⾻骼与肌⾁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定的硬度,包在⾝体外⾯,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骼,故称该层为外⾻骼。

1.来源:上⽪细胞分泌2.组成:上表⽪:0.1-1um,蛋⽩质+脂类+蜡质(陆⽣种类)外表⽪:⼏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变硬内表⽪: ⼏丁质+少量蛋⽩质3、意义保护、⽀持、运动和防⽌⽔分蒸发。

4、蜕⽪及调节外⾻骼限制了⾝体的⽣长。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

节肢动物门教学文案

节肢动物门第七节:分节的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界总种数的85%;其个体数目亦十分惊人,例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达3万多个。

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分布极为广泛,凡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几乎都有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故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如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等,但节肢动物还有许多比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最前一节为顶节,最末一节为尾节(肛节),中间的才是真正的体节。

异律分节从形态上完善和保证了动物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整合,更有利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和结构较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形成体区。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多足类——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

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头部——感觉和摄食。

胸部——运动和支持。

腹部——营养和生殖。

2、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和环节动物一样,也按体节排列,但节肢动物附肢的最大特征是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附肢之间也有关节,并以关节膜相连,节肢动物名由此而来。

其运动力和灵活性都远远超过环节动物。

——附肢的分类: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

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

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如昆虫的3对步足。

节肢动物的附肢,在进化过程中,随着体区的形成,附肢也相应的发生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

如头部的附肢用以感觉,或形成口器以取食;胸部的附肢用以运动与呼吸;腹部的附肢除游泳、爬行外,还有的转化成生殖器,或部分消失。

3、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为(角质膜)表皮,接着是上皮层,最里面为很薄的基底膜。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节肢动物是一类生物,其繁殖方式多样且复杂。

本文将以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主题,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无性繁殖1. 分裂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来增加个体数量。

例如,蜥脚类动物的尾巴可以断裂并再生为一只新的个体。

2. 离体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离体繁殖来繁衍后代。

例如,蜱虫在宿主身上繁殖,雌性蜱虫会产下一大批卵,卵孵化后离体成为新的个体。

二、有性繁殖1. 雄性和雌性交配:大多数节肢动物都通过雄性和雌性交配来繁殖后代。

雄性节肢动物会将精子传递给雌性节肢动物,从而使卵子受精。

2. 内受精:许多节肢动物采用内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雄性将精子直接传递给雌性的生殖道,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3. 外受精:一些节肢动物的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

雄性节肢动物会释放精子到环境中,雌性节肢动物会吸收精子,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4. 配对方式多样:节肢动物的配对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夫一妻制,例如蚂蚁;有的是一夫多妻制,例如蜘蛛;还有的是多夫多妻制,例如蜜蜂。

三、卵的产卵和孵化1. 卵的产卵:雌性节肢动物会产下卵,有的会将卵黏附在物体上,有的会将卵埋在地下,有的会将卵直接附着在身体上。

2. 卵的保护:有些节肢动物会保护自己的卵,例如母鸡会用身体温暖卵,直到孵化出幼鸟。

3. 孵化过程:卵孵化的时间和过程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

有的节肢动物的卵在孵化前需要经历一段休眠期,有的卵孵化后会变成幼虫,有的则直接孵化成为成体。

四、幼虫的生长和发育1. 幼虫的饮食:幼虫的饮食方式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

有的幼虫会吃食物残渣,有的幼虫会吃其他昆虫,有的幼虫会吃树叶。

2. 蛹的形成:有些节肢动物的幼虫在成长一段时间后会变成蛹,蛹是一种休眠状态,通过蛹化来完成体内的变态。

3. 变态过程:节肢动物的变态过程包括幼虫、蛹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会经历一系列的蜕皮,逐渐变长变大,最后变成蛹。

在蛹化过程中,内部组织会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形成成虫。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常有幼虫期 主要为陆地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思考题: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 高等的表现有哪些?
2.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什么能在动物界 中占绝对优势?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 异同。
4.举例说明甲壳纲动物的洄游。 5.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口器的类型 和结构,我们怎样选用农药、防治害虫?
蝗虫足的模式图
3.翅 2对:前翅和后翅
(三)腹部
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听器 气门 外生殖器
二、内部结构
蝗虫的内部结构模式图
1.外骨骼和蜕皮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的发展和附肢分节 意义:
二、外骨骼及蜕皮 外骨骼的功能及蜕皮的概念。
三、混合体腔(血腔)和开管式循环 四、呼吸
少数小型种类:体表呼吸。 水生种类:呼吸器官为鳃、书鳃。 陆生种类:呼吸器官为书肺、气管。
内部结构生殖和发育1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卵生卵胎生经常性的周期性的2胚后发育孵化变态蝗虫的不完全变态蛾类的完全变态羽化龄期3生长与变态的激素调节有关概念昆虫内分泌腺体的位置调节生长与变态的激素活化激素前脑神经细胞分泌蜕皮激素前胸腺或相应组织分泌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4休眠与滞育休眠滞育信息素与行为及其它生物学特征性信息素信息素外激素报警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行为趋光性趋化性白蚁蜜蜂其它生物学特征警戒色二昆虫纲的分类翅的有无及性质触角的形状口器的类型单眼的有无足的类型变态的类型分类现存840000种化石854000种

2012节肢动物门最新

2012节肢动物门最新

,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
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着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 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 提供附著面。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 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 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 。
7、供观赏:
29
30
(二)有害方面:
1、危害农、林业: 2、危害人和动物健康: 3、危害仓库贮物: 4、危害建筑和航运:
31
四、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原口动物进化发展的顶点,形态学及 胚胎学上的证据都认为它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 动物的祖先。节肢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32
小结
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
16
17

8、生殖和发育特点:

①大多数雌雄异体,陆生为体内受精,水生为体内或体
外受精。

②生殖方式多样: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有些能孤雌 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后者有多种幼体期。
18▲Leabharlann 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 幼虫。
▲卵胎生:
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 发生营养关系。 ▲孤雌生殖:

有些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由消化道一部分演变而来 的:马氏管是昆虫等节肢动物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 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 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 肛门排除体外(陆生种类)。
13

6、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

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

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

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

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

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口 呼吸器官—书鳃 排泄器官—基节腺 目前所存5种,如东方鲎(福建、广东)
三、甲壳纲
海洋或淡水生活,极少数潮湿陆地生活
身体:头胸部、腹部 体节及附肢较多,附肢大多保持双枝型
呼吸器官—鳃
排泄器官—触角腺、小颚腺
约35000余种
如各种虾、蟹、水蚤、剑水蚤等
头胸部(5+8):
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 是肠壁向外突起而成的细管,开口于中、
后肠交界处
九、神经系统和感官
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明显集中的趋势 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 视觉器
单眼—感光线明暗 复眼—感知物体大小、形状、颜色、运动、 光强度 触觉器:体表的触觉毛 化感器:分布于口器、触角、足等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1、咀嚼式口器
2、吸收式口器
刺吸式
(蚊)
舐吸式
(蝇)
虹吸式
(蝶类)
3、嚼吸式口器
足的基本构造
足 的 类 型
翅的模式构造
翅 脉
翅 的 类 型
外生殖器
产卵器(雌)
交配器(雄)
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 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 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 改变称为变态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外骨骼(角质膜)— 位于
体表,外胚层(表皮层) 产生,死物质 有蜕皮现象 机能—保护、防止体内水 分蒸发、供肌肉附着
二、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头—感觉、摂食中心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头胸部 腹部

3.8 节肢动物门

3.8 节肢动物门

4)身体异律分节,相邻体节愈合为不同的体区, 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中心,胸部为运动中心 ,腹部是营养和生殖的中心。总之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增强了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 适应和趋避能力。 5)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几乎每一体节都有一对 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不但与身体 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十分灵 活,对于运动的增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个胸节各有1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每足分6节。前足和中足都是步行足,而后足为跳 跃足,腿节发达。
2对翅分别着生在中胸和后胸上,称 为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用来保 护后翅,也称覆翅。后翅宽大柔软,膜质 ,用于飞翔,静息时折叠于前翅之下。
腹部结构
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其附肢几乎全部退化。 腹部末端有附肢特化的外生殖器。第1腹节背板两侧 有鼓膜器,司听觉。
2)上皮细胞层:单层细胞,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 ,形成体表的腺体等附属结构。 3)基膜:非细胞结构,很薄,紧贴于上皮细胞之 内,属于结缔组织。
2.4 肌肉与运动
发达的肌肉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键
节肢动物的肌纤维是横纹肌,肌原纤维多;同时 肌纤维脱离表皮,集合成肌肉束,伸缩更迅速有力。 肌肉束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上,通过肌肉束伸 缩,牵引骨板使身体运动。

机械感受器:触觉器、听觉器、平衡囊 化学感受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感受器:单眼和复眼
鼓膜

单眼:仅有几个光感受细胞,感受光线强弱。
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可以感觉物体的形状、 颜色、距离、运动以及光的强度等。每个小眼是一 个感光单位。
单 眼

集光部分:角膜 感光部分:视网膜细胞、色素细胞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身体异律分节,横纹肌发达,以气管等结构进行呼吸,内部结构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高等无脊椎动物。

2、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异律分节①昆虫类:头部 + 胸部 + 腹部②甲壳类、肢口类、蛛形类:头胸部 + 腹部③多足类:头部 + 躯干部④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2)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位于体表,由外胚层(表皮层)产生,属死物质,有蜕皮现象。

有维持、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运动的功能。

①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达的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脱去旧表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②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甲壳动物终身蜕皮;昆虫成熟后不蜕皮。

(3)附肢分节:体壁突出形成①双肢型:肢口类和甲壳类;单肢型:多足类、蛛形类和昆虫类。

(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5)混合体腔和开管式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动脉(1条)、血窦①混合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成,里面充满血液,又称为血体腔、血窦。

(6)呼吸系统①水生:鳃或书鳃呼吸,血管较发达,含呼吸色素。

②陆生:书肺或气管呼吸,血管不发达。

(7)排泄系统: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水生:基节腺、触角腺或下颚腺;陆生:马氏管(8)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视觉器。

分为单眼、复眼,触觉器,化感器。

(9)生殖和发育: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多体内受精,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

3、分类:三叶虫亚门、甲壳亚门、螯肢亚门、多足亚门、六足亚门4、三叶虫亚门:代表动物三叶虫,已绝灭。

5、甲壳亚门:以虾和蟹为代表。

代表动物是中国明对虾。

(1)身体:分头胸部、腹部(2)附肢:19对,司感觉(2对)和摄食(3对)的在头部,司运动的颚足(3对)和步足(5对)在胸部,游泳足(5对)和尾足(1对)在腹部。

第三章8.节肢动物门

第三章8.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有视觉、触觉、化学感受 器3种感觉器官,分布于体表、触角、 附肢及关节等处。
生殖、发育


一般都是雌雄异体、异形。 生殖腺——残存的体腔; 生殖管——体腔管; 外生殖器——一些附肢特化形成。 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都是体内受精。 中黄卵——表面卵裂。 蛛形纲——卵生(例外:蝎目——卵胎生) 昆虫纲:一般为卵生(蚜虫等少数——卵胎生);一些种类 能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卵不 必受精就能发育为新个体。
内表皮(endocuticle)
组成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柔软富弹性 未经鞣化,很少有钙质沉积 生物色(biochromes) 表皮层中还有色素及其它代谢产物沉积, 呈现出不同颜色 结构色(schemochromes) 有的种类上表皮的表面还有条纹,凹 刻等结构,经光的折射出现闪光的色彩。 许多动物的体色是生物色、结构色联合产生的结果。
6、昆虫纲(Insecta)


广泛分布于陆地、淡水、海岸。 身体: 头、胸、腹; 头部: 1对触角; 口器多种分化: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 器、舐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胸部: 3个体节; 1对足/体节; 2对翅 (高等种类); 腹部: 附肢退化; 呼吸器官 气管; 排泄器官 马氏管。

甲壳纲-类群
5、多足纲(Myriapoda)




潮湿陆地; 身体:头部、躯干部; 附肢: 头部 3-4对。1st触角,1对 大颚。1-2对小颚; 躯干部 基本1对足/体节(马 陆:每2个体节愈合而步足保 留——2对足/体节); 呼吸器官 :气管; 排泄器官 :马氏管。 约10500种。 主要为蜈蚣,马陆等。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气门:是气管与外界的开口,位于身体两侧,胸 部2对,腹部8对,按体节排列。
(3)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仅1条背血管,自腹部直通头 部。 心脏:8个按体节膨大的心室,每一心室两侧各 有1心耳,是血液注入心脏的孔道,其边缘向内突 形成瓣膜,使血液不会倒流。 动脉:管状。 •血液循环方向:心室搏动 动脉 头部 血腔 向体后行 围心窦 心耳 心室。
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结构。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 节肢动物要在陆地上存活,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 量蒸发,其包在身体外的角质膜,即外骨骼正是起 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外骨骼 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 水。 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表皮:具柔软、延展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几丁质复合体。
附肢7对,后6对成书鳃。生活在海洋中,化石种 类有120种,现存活5种,称鲎,我国沿海有中国 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分布。 3.蛛形纲(Arachnid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 附肢,第1对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后4对为步 足;呼吸器官用书肺和气管;排泄用基节腺和马氏 管。大多生活于陆地,种类约60000余种,如各 种蜘蛛、蝎子、蜱螨。 4.甲壳纲(Crustace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 腹部附肢有或无;用鳃呼吸,排泄器官是腺体。生 活在海洋、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约有35000余种,如各种虾、蟹、水蚤等。
形状和适应光线强弱以及辨别颜色的功能。
•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 起重要调节作用。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 素等。目前,已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 类似的激素及其受体,如卵泡刺激激(FSH)、 黄体生成素(LH)以及FSHR和LHR。说明节肢 动物可能具有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一样复杂的 激素调节体制。 8.生殖和发育 • 一般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 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的结构,称 为“外生殖器(genitalia)”,它是由一些附肢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双肢型(biramous)
单肢型(uniramous)
(三)几丁质的外骨骼
• 体壁:角质膜(外骨骼),上皮,底膜 • 外骨骼(exoskeleton):包被节肢动物身体的
角质膜(Cuticle)就是外骨骼,成份主要为几 丁质和蛋白质。特征是坚硬厚实而发达。
节肢动物-外骨骼
• 外骨骼作用
–保护内脏器官免受机械损伤
血腔形成过程与 真体腔形成过程对比图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
2、开管式循环系统(简单)
• 开管式循环系统
–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 条短动脉构成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心脏脏壁有肌肉,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 利于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八)排泄器官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 其代谢产物存留于皮下通过蜕皮时排出
2、小部分以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为排泄器官, 开口于附肢基部(氨)
• 高效、独特的呼吸器官——气管: –结构功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特点:不需要通过血液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叶鳃和丝鳃 书肺模式图
气管的模式图
节肢动物-气管
(七)消化系统与取食
• 消化系统发达,捕食能力增强,摄食碎食 能力增强
• 组成
–前肠;中肠;后肠 ( 示 消 化 系 统 )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肌肉束多成对排列,起相互拮抗作用
其两端着生在外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

杆作用,还调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
强效能。
(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组成:心脏、动脉、血窦、血体腔
心脏:消化道背面,围心窦内,背血管演化而
动脉:由心脏前端发出,常伸入到头部或头胸部。
血窦:节肢动物的体腔,被背、腹隔膜分成背、 腹、围脏窦3个血窦
4.五口亚纲




约100种,全部寄生于脊椎动物(90%在爬 行类)的肺和鼻腔中。 体长1-14cm,仅分头部和躯干。 头部有5个突起,最前端呈吻状,着生有口。 舌形虫
五、螯肢亚门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有附肢,但无触角。 第1对附肢:端部为钳状,用以取食,称螯 肢。 第2对附肢:称须肢。 4对步足 腹部有或无附肢。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真体 腔断裂,这样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实 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 因此称为混合体腔。腔内充满血液,因此 又称血体腔。
循环途径

心脏→动脉→血体腔→心孔→心脏
循 环 系 统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窦和血腔中运行,血压 较低,当附肢受伤折断时,不致大量失血, 是对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


螯肢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海蛛纲 多足亚门:唇足纲、倍足纲、蛛 纲、综合纲 六足亚门:内颚纲、昆虫纲
三、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




是节肢动物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生活于海洋中,仅有化石留存。 身体卵圆形,背壳几丁质,有些部分因沉 积CaCO3而变硬。 背面隆起,有2条纵沟把背壳分为3部分, 即中央的轴叶和两侧很宽的肋叶。 头部半圆形,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4对附 肢。 三叶虫遗留的化石主要为背壳。

动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学——节肢动物门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现存种类约有100多万种。

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分布广。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使身体结构更复杂化,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异律分节:身体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在一定体积内。

●头部:摄食和感觉结构: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胸部:支持和运动分三节:前胸、中胸、后胸三对足: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前翅、后翅●腹部:生殖和代谢2.附肢分节——附肢形态多样,功能各异●头部附肢:感觉、捕食●胸部附肢:运动、呼吸●腹部附肢:游泳、生殖二、外骨骼和肌肉外骨骼的功能:●保护:防病;防机械损伤;保水(上表皮腊质)●运动:供肌肉着生,为运动杠杆三、体腔、循环和呼吸混合体腔,也叫血腔。

开管式循环。

开管式循环:●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运行途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血腔,直接浸润着组织和器官,血腔中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

呼吸器官的多样性:●水生种类为鳃或书鳃:为体壁向外突起形成;●陆生种类为书肺或器官:为体壁内陷形成;●简单种类为体表呼吸(剑水蚤,蚜虫)昆虫呼吸系统——气管循环系统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体表呼吸的小型甲壳类(水蚤、剑水蚤)——循环系统退化或仅有心脏而没有血管;●鳃呼吸的种类(虾、蟹)——循环系统较发达;●气管呼吸的种类——一般只保留身体背部的管状心脏(不再靠血液输送氧)。

四、排泄、消化、神经系统多样的排泄器官:●由后肾管演变来的腺体状结构,如颚腺、绿腺、基节腺等;●马氏管:位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低等种类把排泄物积留于皮下,随蜕皮现象排出。

发达的消化系统●口器:由头部口周围的附肢形成;●前肠:取食、研磨、贮存、初步消化;●中肠:消化和吸收;●后肠:离子及水分重吸收。

感觉器官●触觉器:触角●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化学感受器:触角、口器五、生殖、发育和拟态生殖与发育:●多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体)或体内受精(陆生)●生殖形式多样➢虾——卵生➢蝎——卵胎生、胎生➢蚜虫——孤雌生殖、卵生、卵胎生●多间接发育: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外形、习性相似)➢半变态(外形、习性差异大)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六、节肢动物门的分类根据分节、附肢、呼吸和排泄分为5个亚门: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多足亚门:倍足纲、少足纲、唇足纲、综合纲甲壳亚门:软甲纲、桨足纲、头虾纲、鳃足纲、介形纲螯肢亚门:蛛形纲、肢口纲六足亚门:昆虫纲、内颚纲甲壳亚门的主要特征(1)多数水生,鳃呼吸(2)附肢形态功能各异,触角一般两对(3)肌肉发达(4)排泄器官为颚腺或绿腺(触角腺)(5)直接或间接发育,有多个幼虫期蛛形纲主要特征(1)多数陆生(2)头胸部愈合,除螯肢和须肢外还有4对步足,腹部无附肢;无触角(3)呼吸器官为书肺和气管,或只有其一(4)神经系统很集中(5)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6)大多直接发育,卵生或卵胎生(蜱螨目可有变态)六足亚门-- 昆虫纲(Insecta)—蝗虫,蝴蝶,甲虫,蚊蝇等基本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2)2对翅(3)6只足昆虫的生殖:两性生殖(卵生、卵胎生)、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昆虫的发育和变态:虫龄:刚孵化的幼虫称1龄幼虫,蜕皮一次后称2龄幼虫(蜕皮次数+1)龄期:相邻两次蜕皮间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昆虫的多型现象:一种昆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 异律分节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 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 形成体区。

如昆虫:头部(感觉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意义: 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 从而增强运动,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1.2 体壁:角皮(角质层,外骨骼)上角皮原角皮外角皮内角皮上皮基膜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角质膜)发生: 上皮分泌形成的一种角质膜(发达、坚硬、厚实)组成: 上角皮主要由脂蛋白组成,原角皮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的几丁质功能: 保水、保护内部结构、肌肉的附着点类型:各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背板和腹板各一块, 侧板(连接足和翅)两块;外骨骼通过硬化作用和矿化作用由软变硬硬化通常从上角皮的最内层开始,逐渐向原角皮层发展矿化作用主要是甲壳动物具有的伴随着原角皮层形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沉积现象1.3 生长与蜕皮 (ecdysis)概念: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虫动物等的体表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必须脱去旧的角质层蜕皮现象也是节肢动物和其它一些体表被有厚角质层的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之一龄期:节肢动物2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蜕皮过程动物停止摄食, 上皮脱离旧外骨骼, 并开始产生新外骨骼同时分泌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分解、吸收旧外骨骼;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变薄, 并在一定部位破裂动物体钻出, 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 并皱褶于旧外骨骼之下旧外骨骼脱去, 动物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身体膨胀, 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 这样身体也就生长新外骨骼渐渐增厚变硬, 生长便停止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也连在一起脱下—蜕皮受激素的控制•激素与蜕皮,以昆虫为例:–胸腺:分泌蜕皮激素,昆虫成虫胸腺萎缩,不再蜕皮–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神经分泌细胞对胸腺的调控:分泌激素活化胸腺,促进蜕皮激素分泌1.4 附肢及其进化每一体节几乎都有一对附肢, 附肢是实心的, 内有发达的肌肉, 不但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 并且本身也分节, 十分灵活, 这种附肢称节肢, 各节称为肢节作用: 增强了节肢动物的运动能力节肢的灵活性和运动力都远远超过疣足1.5 支持与运动节肢动物依赖外骨骼支持身体,并保持身体的形状外骨骼具有柔性关节是节肢动物在进化中获得的最大成功之一,为它们打开了一条通向飞行的道路,极大地拓展了生活的空间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 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3对附肢肌,背纵肌、腹纵肌各1对)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几乎都是平滑肌, 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发达的横纹肌, 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1.6 摄食与消化系统体表缺乏功能性的纤毛,但许多节肢动物获得了悬浮取食的能力 多样化的取食是节肢动物采取的摄食对策消化道前肠: 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用以取食、运送和贮存食物,以及对食物进行机械消化中肠: 内胚层发育形成,产生酶,司食物的化学消化常与一个或多个消化盲囊(消化腺、肝脏或肝胰脏)相通中肠内壁包有围食膜后肠: 外胚层内陷形成,是水分吸收、粪便的形成与暂时贮存场所直肠垫—陆生节肢动物后肠上重吸收水分的结构1.7 循环与气体交换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 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 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 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第四章-7-节肢动物门

第四章-7-节肢动物门
第七节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数量最多的一门无脊椎动物,约126万种,
占动物界种类84%;其中昆虫占94%,约
118万种。

凡动物能生存的地方均能生存,生活方式
多样,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一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相邻的 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分工, 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一般形成: 头部:如昆虫由 6 个体节愈合形成,有眼、触角、 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如昆虫由 3 个体节组成,有足、翅等器官, 是运动中心。 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5.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
6.昆虫变态的类型各是什么? 7. 简述昆虫分类的几个主要目的特征,并列举各目习见动物 2
-3种。
8.试述马氏管的构造,其功能是什么? 9.名词解释:混合体腔、后口动物。
东亚飞蝗
昆虫纲分类的依椐
翅的有无、性质
口器类型
变态类型 胸节、触角、跗肢的特征 马氏管的数目
昆虫纲分为34个目,在我国有32个目。
(1)直翅目(Orthoptera):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后足为跳跃足,或前 足为挖掘足,不完全变态。 如:蝗虫、螽斯、蝼蛄、蟋蟀等。
舐吸式口器:上、下颚退化,下唇延长成喙,端部为 唇瓣上唇和舌组成食物道,为蝇类特有的口器。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 口、咽、食道为食物进入中肠的通道 嗉囔为暂时贮存食物的场所 前胃内有角质齿,能对食物作物理消化
昆虫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气门: 是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常有一些附属器官如气门瓣、 过滤器等结构可调节气门的开闭,对体内水分蒸发和 气体流通起调节作用。气门共10 对:中胸气门、后 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

8.节肢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3.甲壳纲:约35000种 甲壳纲: 甲壳纲 种
(虾、蟹、水蚤)
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日本沼虾 代表动物
分类及重要类群: 分类及重要类群: (1)鳃足亚纲 )
丰年虫(耐高盐) 丰年虫(耐高盐)
水蚤
(2)介形亚纲 )
腺介虫
(3)桡足亚纲 )
剑水蚤
(4)鳃尾亚纲 )

(5)蔓足亚纲 )
分头胸部、腹部、尾剑;没有触角; 分头胸部、腹部、尾剑;没有触角;头 胸部6对附肢 第一对为螯肢, 对为 对附肢: 胸部 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后5对为 步足; 第一对附肢愈合成板状; 步足;腹部 第一对附肢愈合成板状;其 余转化为书鳃。 余转化为书鳃。 • 目前所存 种——都为鲎(福建、广东) 目前所存5种 都为鲎( 都为鲎 福建、广东) •
比较项 目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分头、胸、 腹三部分
通常分 分头胸部和 分头胸 部和躯 身体分 头胸部 腹部,或头、 部 和腹部 胸、腹三部 干部 分 无 1对 附 触 2对 肢 角 上颚1 螯肢、脚须 上颚1 对、下 各1对 对、下 口 颚1-2 颚2对、 器 对 颚足数 对
1对 上颚1对, 下颚1对
警戒色只有有恶臭或毒、 2、警戒色只有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才有 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 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 动物们发出警告:我不是那么好惹的, 动物们发出警告:我不是那么好惹的,你侵犯 了我的话,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了我的话,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没有恶臭或毒、 没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有鲜艳的色彩属 于拟态。它们冒充有警戒色的动物。 于拟态。它们冒充有警戒色的动物。若环境中 无相应的动物,那么它们就是自寻死路了! 无相应的动物,那么它们就是自寻死路了! 若环境中没有有毒的螵 无毒的螵虫( 虫(左),无毒的螵虫(右)这 身鲜明的色彩可要送它上西 天了! 天了!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的附肢图
附肢共19对



部位 序号 名称 功 能 头部 1 小触角 嗅觉,平衡,触觉(前方) (5对) 2 大触角 触觉(两侧,后方) 3 大颚 咀嚼食物 4 第一小颚 抱握食物 5 第二小颚 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 胸部 6 第一颚足 具鳃,呼吸 (8对) 7 第二颚足 具鳃,呼吸,游泳 8 第三颚足 具鳃,呼吸,内肢节,雌雄异形. 9-11 步足 钳状,呼吸,捕食 5对步足 12-13 步足 捕食,呼吸,爬行 腹部 (6对) 14-18 游泳足 ♂交接器 ♀第14对附肢退化 5对游泳足 19 尾足 与尾节构成尾扇
附肢特化形成的。由于节肢动物的卵是中黄卵,所
以受精卵的卵裂属于表面卵裂。节肢动物有直接发
育的,也有间接发育的,很多原始节肢动物的体节
和附肢都随蜕皮而增加。
•蛛形纲——卵生(例外:蝎目——卵胎生)
•昆虫纲——一般为卵生(蚜虫等少数——卵胎
生。);一些种类能行孤雌生殖。
卵胎生:卵直接在母体内孵化为幼虫, 但所需营养不是来自母体,而是来自卵本身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卵不必受精就 能发育为新个体
二、甲壳亚门
代表动物:中国对虾
(一)外形
体长而侧扁,身体略透明,雌雄异体,异型(雌虾青色, 雄虾略呈黄色)。身体共20体节。分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13节,外被头胸甲,前有额剑,复眼1对。 腹 部:6节,附肢6对,前5对为游泳足,第6对附肢和 尾节共同形成尾扇。作用:拨水,起舵的作用 雄虾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雌虾的内肢极小。 煮虾时为何呈红色? 1、甲壳类具两种色素:蟹红素:耐高温,熔点高。 虾青素:不耐高温。 2、高温→蛋白质变性沉淀→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蟹红素→ 虾壳转为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

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

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

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

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

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幼体生殖常与孤雌生殖及胎生相关,是指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卵巢就已经发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

也叫“童体生殖”。

某些寄生吸虫和昆虫的幼虫体内的某些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而能独立长成新的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现象。

例如瘿蝇,就具有这种幼体生殖能力。

幼体生殖同时也是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

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式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小茧偑科、姬蜂科、蜜蜂科等一部分种类,在捻翅目中也有进行多胚生殖的。

对昆虫而言,这种行为如同鸠占鹊巢,是寄生性的入侵。

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里,而到寄主幼虫将成熟化蛹时,才变成成虫离开寄主。

在一个寄主里可产进1—8个卵不等(随种类而异)。

一次产卵,即可有受精卵可有非受精卵。

前者发育成雌蜂,后者发育成雄蜂。

这些多胚生殖的蜂卵在成熟分裂时极体均不消失,而是集中在卵的一端,继续分裂,逐渐发展成为包在胚胎外的滋养羊膜。

胚胎通过滋养羊膜直接从寄主体内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

经成熟分裂后的卵核位于卵的后端与极体相对的一端。

随着一次、再次的分裂,卵的后端就膨大起来。

只分裂一次的,以后就发生2个胚胎,但就已知的种类看,分裂一次的是极少的,大多要经多次分裂,多者可产生1600一1800个子核,以后每个子核形成一个胚胎。

发生胚胎的多少常决定于寄主的承受能力。

多胚生殖可以看作是对活物寄生的一种适应。

除蔓足类和寄生等足类等少数甲壳动物外,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

个别附肢变化为交配器官,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许多节肢动物生殖量大,卵黄较少,受精卵很快孵化成幼体。

有的卵含卵黄多,有很好的卵壳保护或受母体保护、孵出时体型与成体相似。

世代间隔在某些昆虫和小型甲壳动物不到 3天,所以一对两性生殖的雌体或一个孤雌生殖的雌体在几周内可产数百万个后代,相反,某些大型冷水虾蟹类4岁或更多年才成熟,隔一年产卵1次。

节肢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除了基本结构相同外,在生活习性、形态机能、生殖方式、发育类型等方面呈现多样性,从而构成了整个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广泛的适应性,并且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属于优势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