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合集下载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蜘蛛:腹部附肢变为纺绩突
(四)体壁与外骨骼

体 内壁
角质层(上皮细胞分泌 (外骨骼)
上皮细胞(1层) 基膜(底膜)
外 外

内骼
上表皮(角质层):蛋白质+脂质 外表皮:几丁质+蛋白质(鞣化,钙质沉淀,坚硬) 内表皮:几丁质+蛋白质(未鞣化,柔软)
外骨骼的作用: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支持,保护。
每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 背板(背甲):位于背侧 腹板(腹甲):位于腹侧 侧板(侧甲):位于两侧
七、运 动
(一)肌肉
• 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集合成肌肉束,两 端着生于外骨骼。借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放大 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 每个体节有躯干肌、附肢肌 躯干肌: 背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伸直或向上弯曲 腹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下弯 附肢肌: 每只附肢一般具3对,可使附肢向前后、上下、内 外各种方位活动。
3、刺吸式口器: 形成细长针形管,用于吸食动植物体内汁液。
下唇极度变细延长呈槽状,末端有一对由下唇须演变而成的唇 瓣(labellum)。上唇成为食物管(food channel)。上颚 和下颚特化为尖细的口针。舌则演变为唾液管(salivary duct)。上唇、上颚、舌和下颚等均嵌合在下唇槽内。取食时, 下唇向后弯曲,上颚和下颚相互配合着渐次地刺入食物组织内, 接着上唇伸入刺孔,舌排出唾液,上唇将动植物组织的液汁吸 入食道内。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主要目特征比较
直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鳞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
蜻蜒目
口器
咀嚼 刺吸 刺吸 虹吸 咀嚼 咀嚼或 嚼吸 刺吸或 舐吸 咀嚼
前翅
后翅 变态



半鞘


膜质或无 膜质或无 渐
鳞翅
鳞翅 完全

膜 完全
膜质或无 膜质或无 完全

平衡棒 完全



其它 特征
举例
1.缨尾目
衣鱼
2.蜉蝣目
* 翅的变化类型:
昆虫翅的变化类型
(3)腹部 2.内部结构
* 体壁 * 消化 * 循环 * 呼吸 * 排泄 * 神经
3. 生殖和发育
(1)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
卵生 卵胎生
孤雌生殖 经常性的 周期性的
幼体生殖
(2)胚后发育
① 孵化 ② 变态
蝗虫的不完全变态 蛾类的完全变态
③ 羽化 ④龄期
(3)生长与变态的激素 调节
常有幼虫期 主要为陆地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思考题: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 高等的表现有哪些?
2.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什么能在动物界 中占绝对优势?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 异同。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节肢动物是一类生物,其繁殖方式多样且复杂。本文将以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主题,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无性繁殖

1. 分裂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来增加个体数量。例如,蜥脚类动物的尾巴可以断裂并再生为一只新的个体。

2. 离体繁殖:一些节肢动物可以通过离体繁殖来繁衍后代。例如,蜱虫在宿主身上繁殖,雌性蜱虫会产下一大批卵,卵孵化后离体成为新的个体。

二、有性繁殖

1. 雄性和雌性交配:大多数节肢动物都通过雄性和雌性交配来繁殖后代。雄性节肢动物会将精子传递给雌性节肢动物,从而使卵子受精。

2. 内受精:许多节肢动物采用内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雄性将精子直接传递给雌性的生殖道,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3. 外受精:一些节肢动物的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雄性节肢动物会释放精子到环境中,雌性节肢动物会吸收精子,使卵子在体内受精。

4. 配对方式多样:节肢动物的配对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夫一妻制,例如蚂蚁;有的是一夫多妻制,例如蜘蛛;还有的是多夫多妻制,例如蜜蜂。

三、卵的产卵和孵化

1. 卵的产卵:雌性节肢动物会产下卵,有的会将卵黏附在物体上,有的会将卵埋在地下,有的会将卵直接附着在身体上。

2. 卵的保护:有些节肢动物会保护自己的卵,例如母鸡会用身体温暖卵,直到孵化出幼鸟。

3. 孵化过程:卵孵化的时间和过程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有的节肢动物的卵在孵化前需要经历一段休眠期,有的卵孵化后会变成幼虫,有的则直接孵化成为成体。

四、幼虫的生长和发育

1. 幼虫的饮食:幼虫的饮食方式因不同的节肢动物而异。有的幼虫会吃食物残渣,有的幼虫会吃其他昆虫,有的幼虫会吃树叶。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具分节的附肢: --主要特征和重要识别特 征
• 节肢动物附肢分节。节间及 整个附肢与身体间都有关节 相连。附肢灵活性增大,广 布性原因之一。
• 功能:
运动(主)、感觉、捕食;
交配、游泳、呼吸、咀嚼等。
节肢类型: 原肢节
双肢型 内肢节 外肢节
单肢型 原肢 内肢
识别特征: 1、成对 2、分节
三、具外骨骼及蜕皮现象:
具厚而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重要特征 • 外骨骼:由上皮细胞向外分泌而成的几丁质和蛋白质。
上皮细胞还向内分泌底膜(无定形颗粒)。 体壁分三层:表皮层、上皮层、底膜。 • 外骨骼为非细胞结构的死物质,不能生长,蜕皮。 蜕皮: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内分泌激素的调 控下,周期性地蜕去旧的外骨骼,换上新的骨骼的现象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动物身体前后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均不相 同的分节现象。是在同律分节基础上发展而来,比同律 分节进化高等。
节肢动物不仅异律分节,而且身体已有部的分化。 • 头部:前端部分体节,执行摄食、感觉等功能。 • 胸部:中间部分体节,执行运动、保护等功能。 • 腹部:后端部分体节,执行营养、生殖等功能。
2.外骨骼作用:
(1)保护;
(2)保水:防止体内水分蒸散
(3)运动: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3. 外骨骼的特点:
Baidu Nhomakorabea

2012节肢动物门最新

2012节肢动物门最新


1)肢口纲 3)甲壳纲 5)昆虫纲
22
变态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 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态。 完全变态: 卵 孵化 一令幼虫 蜕皮 二令幼虫…五令幼虫化蛹 蛹羽化成虫 不完全变态: 卵 孵化 幼体 几次蜕皮 成虫
渐变态:如蝗虫。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 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 幼体称若虫
形成集中型链索状神经系统。

前三对神经节愈合成脑,分别为前脑、中脑、与后脑。 不同的动物体节愈合程度不同,神经中枢的结构也不 相同。

感官发达,且多样化。
14
15

7、出现内分泌系统

甲壳纲脑前方一对Y器,即蜕皮腺,分泌蜕皮激素;眼柄
内X器,分泌激素抑制蜕皮激素的活动。

昆虫的胸腺产生蜕皮素;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
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 虫.
19
20
Biblioteka Baidu
▲多胚生殖: 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 虫,如小茧蜂 ▲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 童瘿蚊。
21
二、主要类群
1、原节肢动物亚门 2、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

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分为5 纲: 2)蛛形纲 4)多足纲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

http://www.dmbug.com/昆虫摄影
24

复眼:节肢动物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对复眼,它由许 多单眼组成,每个单眼都可感光和成像。
25

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头部的后三对附 肢和一部分头部联合而成。适应不同的食性,昆虫 的口器有明显的差别,如有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 器、舔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等。
28
泌蜕皮激素;眼柄内X器,分泌激素抑 制蜕皮激素的活动。 昆虫的胸腺产生蜕皮素;咽侧体分泌保 幼激素。
12
8、生殖和发育特点:
–①大多数雌雄异体,陆生为体内受精,水生为
体内或体外受精。 –②生殖方式多样: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有 些能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后者有多种幼体期。
17
2、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
–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分为5 纲:
1)肢口纲 3)甲壳纲 2)蛛形纲 4)多足纲
5)昆虫纲
18
1)肢口纲(Merostomata)
– 体背腹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被覆半圆形盾甲,

具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具有一尾剑,以书鳃为呼吸器 官。个体较大,海栖动物。间接发育,经三叶幼体阶段, 形似古代节肢动物三叶虫。共4种,分布北美洲东岸和我国 及东南亚。 – 例:中国鲎 书鳃:鲎的呼吸器官,由腹部 第2-6对附肢外肢内侧的页状突起 构成,其内有血管网,可进行气 体交换。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身体异律分节,横纹肌发达,

以气管等结构进行呼吸,内部结构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高等无脊椎动物。

2、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

①昆虫类:头部 + 胸部 + 腹部

②甲壳类、肢口类、蛛形类:头胸部 + 腹部

③多足类:头部 + 躯干部

④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

中心

(2)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位于体表,由外胚层(表皮层)产生,属死物质,有蜕皮现象。有维持、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运动的功能。

①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达的外骨骼限制了

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脱去旧表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②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甲壳动物终身蜕皮;昆虫成熟后不蜕皮。(3)附肢分节:体壁突出形成

①双肢型:肢口类和甲壳类;单肢型:多足类、蛛形类和昆虫类。(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5)混合体腔和开管式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动脉(1条)、血窦

①混合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

成,里面充满血液,又称为血体腔、血窦。

(6)呼吸系统

①水生:鳃或书鳃呼吸,血管较发达,含呼吸色素。

②陆生:书肺或气管呼吸,血管不发达。

(7)排泄系统: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水生:基节腺、触角腺或下颚腺;陆生:马氏管

(8)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视觉器。

分为单眼、复眼,触觉器,化感器。

(9)生殖和发育: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多体内受精,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5)神经系统 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对(有许多卵巢管)、侧 输卵管1对、中输卵管1条、纳精囊、阴道、生殖 孔、外生殖器。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1对,输精管1对、储精囊、 射精管、副性腺、外生殖器。 3.昆虫纲的分类 昆虫纲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一般根据 翅、口器、触角、附肢、变态的类型和特征等,将 昆虫纲分成2亚纲34个目。 重要的分类特征介绍: (1)口器 介绍常见的5种口器 .
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是胚胎发育时6个体节愈合形成。有触角1 对,复眼、单眼、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3个体节组成。有足3对,翅2对。是运动 中心 •腹部:由11节组成。是内脏集中的部位,腹末有 外生殖器。是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2.内部结构(见图)
(1)消化系统:分为 • 前肠:有口、咽、食道、嗉囊、前胃(砂囊)。 • 中肠:胃(分泌消化液,消化和吸收作用),胃 盲囊6个(在胃与前肠交界处,增加了消化和吸 收的面积)。 • 后肠:末段膨大,称直肠,有6个纵向排列的直 肠垫,用以回收水分。 • 消化腺:唾液腺一对,位于胸部腹窦之中,开口 于舌后壁基部。分泌消化酶,初步分解食物和湿 润食物的作用。 (2)呼吸系统 • 以气管呼吸,在身体两侧有2条纵的气管主干, 有横气管相互连接,并由主干分出许多分支,愈 分愈细,分成许多盲管状的微气管。
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结构。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 盲管,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位于中肠和 后肠的交界处。
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排泄器官都 是马氏管,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产物。代 谢产物主要是尿酸。各种动物马氏管的数 目不等,少的只几条,多的可达几百条。
节 肢 动 物 - 排 泄 器 官
2、马氏管
• 七、消化与取食
(一)代表动物 ——日本沼虾或克氏螯虾
1、生活习性
2、外部形态
身体:头胸部
腹部
附肢
3、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食道、胃、中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肝脏
(2)循环系统 开管式,包括心脏和动脉两部分。
(3)呼吸系统 鳃 7对 (4)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一对
触角腺:甲壳纲虾成体的排泄器官,
(3)胸部
前胸 前足 1对
步行足 中胸 中足 1对 前翅(覆翅)革质
后胸 后足 1对 跳跃足 后翅
膜质
足(6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 跗节、前跗节
(4)腹部
第一腹节:听器 第十一腹节:肛上板、肛侧板、尾须 雌性 产卵器 雄性 生殖下板
2、内部构造
(1)血体腔及内部各器官的位置
背血管
生殖腺 排泄器官
(2)上皮 – 单层多角形体壁细胞层,向内分泌 基膜 (3)基膜 – 无定形颗粒层,薄。
•发育过程中都要通过蜕皮,蜕皮时上皮细

11--节肢动物门

11--节肢动物门

原因:
• 1、洗虾粉是元凶。洗虾粉主要成分草酸,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一种 除锈剂,其酸性是醋酸的10000倍。7、8月龙虾喜欢钻洞,特别脏,
用量大,商家因省水,没冲净,危害人体。
• 2、80年未解的泻湖病(Haff Disease)。在食用鱼类产品24h内发 生的横纹肌溶解症,在美国被称为泻湖病。1924年,该病在德国的 波罗的海地区被首次发现。在此后10多年,共发现了上千例病例。 1940年后就突然消失了。直到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20多例,破 解致病毒素是世界难题,尚需生化学家努力。
气管亚门动物图例 (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马 陆
蚱 蜢
第四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 • • • • • 1、食用 2、饵料 3、环境保护 4、药用 5、对能源开发的利用 6、其它用途
2010年8月南京“龙虾门”
• 近一个月,南京相继有几十名市民在食用小龙虾后患上横纹肌溶解症。
有或无;鳃呼吸,排泄器官为颚腺、绿腺。
甲壳纲常见种类
枝角类--溞, 桡足类--水蚤,十足类--虾、蟹
水蚤


江西军山湖绒螯蟹
2 肢口纲(Merostomata)
海洋中,体分头胸部、腹部和尾剑3 部分;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附肢,其中 第一对为螯肢,后5对为步足;腹部第一 对附肢愈合成板状,其余附肢成书鳃。 目前仅存5个种,称为鲎。福建、广东等 沿海有中国鲎的分布。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体壁的结构(由外向内) (1)表皮:外骨骼
(2)单层上皮: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外骨骼
(3)基膜:非细胞结构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外骨骼由外而内,可分3层:
(1)上表皮:只有0.1~1微米厚,含脂蛋白质;陆生种 类还含蜡质,可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外表皮: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组 原 成,薄,但很坚固(蛋白质鞣化),有很好的保护作 表 皮 用。
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伸出 的1对或2对向前伸并分支的细管,浸泡在 血液中,吸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由肛门 排出。 水生:氨 含氮废物 陆生:鸟嘌呤及尿酸。

蜘蛛的身体结构

捕食:螯肢基部内有毒腺,分泌的毒液由 螯爪末端的小孔流出,一麻痹或杀死捕获 物;同时注入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使猎物内 脏变为液体,再吸入体内。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 足 节 肢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实心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形态多样 运动力强
1. 2. 3. 4. 5. 6. 7.
按节分布,数量多 体壁的中空突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形态相同 运动力不强
(四)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均为横纹肌
由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伸缩迅速有力

鳃:多呈羽状,共25对 开管式循环
(3)排泄:


成体:触角腺,呈绿色,也称绿腺,位于 第二触角基部 幼体:小颚腺,位于第二小颚内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 蜕皮现象(ecdysis)
(四)发达的横纹肌
• 节肢动物的肌肉不象环节动物等形成皮肌囊,而 是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且往往按节排列;肌肉 束收缩更加强大有力;且两端附着在骨骼上,通 过骨骼的杠杆作用,运动可调整和放大,以增强 效能。总之,运动能力得以增强。 • 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 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 可分为体壁肌和内脏肌 •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例如每只 附肢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 内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节肢动物与人类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血腔形成过程与 真体腔形成过程对比图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
2、开管式循环系统(简单)
• 开管式循环系统
–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 条短动脉构成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心脏脏壁有肌肉,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 利于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 死亡 –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二)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

(三)神经系统发达————梯状,同环节动物

(四)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

(五)分节的附肢(环节动物不分结)

(六)感觉器官灵敏

(七)体外有几丁质和蛋白质的骨骼

举例:虾蜈蚣马陆昆虫蜘蛛

最大的区别是节肢动物异律分节,而环节动物是同律,也就是各个体节的形状、功能等是否相同。区分方法就是看各体节是否都一样,像蚯蚓各体节一样就是环节动物;而节肢动物如蝗虫就有明显的体节区分(蜈蚣各体节也并不相同,有生殖节,头节等区分)

环节动物蚯蚓蛭(就是吸血的那种虫子)

节肢动物蝗虫蟋蟀蜘蛛蜈蚣虾蟹

环节动物的特征是:体长而圆柱形或长而扁平;由前后相连的许多环节构成;具有明显的真体腔;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大多数环节动物的体节上生有刚毛,以帮助运动。常见的有河蚌、乌贼、蜗牛和蛞蝓。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许多体节构成;体表包着外骨胳;具有分节的足;感官发达,有触角、触毛、单眼、复眼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多经过变态。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不仅种类多,数量也极大,已知的超过100万种,占整个动物界的85%,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

更多…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 异律分节

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 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 形成体区。如昆虫:

头部(感觉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

意义: 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 从而增强运动,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1.2 体壁:

角皮(角质层,外骨骼)

上角皮

原角皮

外角皮

内角皮

上皮

基膜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角质膜)

发生: 上皮分泌形成的一种角质膜(发达、坚硬、厚实)

组成: 上角皮主要由脂蛋白组成,

原角皮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的几丁质

功能: 保水、保护内部结构、肌肉的附着点

类型:各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背板和腹板各一块, 侧板(连接足和翅)两块;

外骨骼通过硬化作用和矿化作用由软变硬

硬化通常从上角皮的最内层开始,逐渐向原角皮层发展

矿化作用主要是甲壳动物具有的伴随着原角皮层形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沉积现象

1.3 生长与蜕皮 (ecdysis)

概念: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虫动物等的体表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必须脱去旧的角质层

蜕皮现象也是节肢动物和其它一些体表被有厚角质层的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之一

龄期:节肢动物2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蜕皮过程

动物停止摄食, 上皮脱离旧外骨骼, 并开始产生新外骨骼

同时分泌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分解、吸收旧外骨骼;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变薄, 并在一定部位破裂

动物体钻出, 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 并皱褶于旧外骨骼之下

旧外骨骼脱去, 动物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身体膨胀, 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 这样身体也就生长

第四章-7-节肢动物门

第四章-7-节肢动物门
第七节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数量最多的一门无脊椎动物,约126万种,
占动物界种类84%;其中昆虫占94%,约
118万种。

凡动物能生存的地方均能生存,生活方式
多样,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一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相邻的 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分工, 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一般形成: 头部:如昆虫由 6 个体节愈合形成,有眼、触角、 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如昆虫由 3 个体节组成,有足、翅等器官, 是运动中心。 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舐吸式口器:上、下颚退化,下唇延长成喙,端部为 唇瓣上唇和舌组成食物道,为蝇类特有的口器。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 口、咽、食道为食物进入中肠的通道 嗉囔为暂时贮存食物的场所 前胃内有角质齿,能对食物作物理消化
昆虫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气门: 是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常有一些附属器官如气门瓣、 过滤器等结构可调节气门的开闭,对体内水分蒸发和 气体流通起调节作用。气门共10 对:中胸气门、后 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
马氏管
8.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状神经系统,形成较 发达的脑、眼、触角。 眼分单眼(感光)和复眼(视觉) 触角负责触觉、嗅觉、味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幼体生殖常与孤雌生殖及胎生相关,是指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卵巢就已经发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也叫“童体生殖”。某些寄生吸虫和昆虫的幼虫体内的某些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而能独立长成新的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现象。例如瘿蝇,就具有这种幼体生殖能力。幼体生殖同时也是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式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小茧偑科、姬蜂科、蜜蜂科等一部分种类,在捻翅目中也有进行多胚生殖的。对昆虫而言,这种行为如同鸠占鹊巢,是寄生性的入侵。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里,而到寄主幼虫将成熟化蛹时,才变成成虫离开寄主。在一个寄主里可产进1—8个卵不等(随种类而异)。一次产卵,即可有受精卵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成雌蜂,后者发育成雄蜂。这些多胚生殖的蜂卵在成熟分裂时极体均不消失,而是集中在卵的一端,继续分裂,逐渐发展成为包在胚胎外的滋养羊膜。胚胎通过滋养羊膜直接从寄主体内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经成熟分裂后的卵核位于卵的后端与极体相对的一端。随着一次、再次的分裂,卵的后端就膨大起来。只分裂一次的,以后就发生2个胚胎,但就已知的种类看,分裂一次的是极少的,大多要经多次分裂,多者可产生1600一1800个子核,以后每个子核形成一个胚胎。发生胚胎的多少常决定于寄主的承受能力。多胚生殖可以看作是对活物寄生的一种适应。

除蔓足类和寄生等足类等少数甲壳动物外,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个别附肢变化为交配器官,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许多节肢动物生殖量大,卵黄较少,受精卵很快孵化成幼体。有的卵含卵黄多,有很好的卵壳保护或受母体保护、孵出时体型与成体相似。世代间隔在某些昆虫和小型甲壳动物不到 3天,所以一对两性生殖的雌体或一个孤雌生殖的雌体在几周内可产数百万个后代,相反,某些大型冷水虾蟹类4岁或更多年才成熟,隔一年产卵1次。

节肢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除了基本结构相同外,在生活习性、形态机能、生殖方式、发育类型等方面呈现多样性,从而构成了整个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广泛的适应性,并且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属于优势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