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讲学习概述

合集下载

最新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讲义ppt

最新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讲义ppt

栏目,这一收视单位构成中观层次的节目, 比如包括多条新闻的新闻栏目;而频道节目 整体则构成宏观层次的栏目,比如包括多个 新闻栏目的新闻频道。
三个层次的节目层层含纳、统摄,并通过 系统优化,构成大节目系统。在这个大节目 系统内,既要策划和设计具体的节目内容、 表现形式,同时也要结合节目形态、特点、 传播对象以及频道定位,合理编排节目的播 出。
教育心理学概述(2011)
你希望从本课程中获得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与人 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探讨:学生与学习的本质;有效教学的特 征;课堂的性质如何影响学习。
它是一种累积性知识、智慧以及直觉化的 观念
它不能告诉教师做什么,但可以给教师提 供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则
人的个体意识在逐渐增强,在对他人娱乐情 境的类比或者是同化中获得愉悦之余,人们 需要自己充任娱乐的主角,自己完成娱乐的 全过程,更为充分地获得身心的释放,这也 就导致了公共娱乐节目兴盛。
这种娱乐节目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公共舞台, 个人从中自娱自乐。而观众在对他人的自我 表现中也会产生一种同质共振,获得替代性 的表演愉悦。此外,由于是一种非专业的介 入,在各种日常鲜有机缘表现的内容中,才 质一梦想之间的落差,业余与专业之间的距 离,让节目天然地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第一章 节目分类
如果我们采用传播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 从不同的层面对电视节目进行分类:
一、内容主题分类:
(一)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成为强势媒体的必然需 要。刘长乐:一个媒体要发挥作用,它的功 能强化,或者说使功能提升,没有新闻是不 可想象的。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发现的 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 化,但在电子时代,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方式 发生了变化,使得新闻传播从内涵到外延都 产生了质的飞跃。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以鲜活 的现场、及时的报道与显示世界、与人们的 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的活跃 时空。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技能形成的过程
包括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条件
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的练习和 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同时,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技能的形成产 生影响。
05 智力发展与创造 力培养
智力的概念与结构
智力定义
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等。
05
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内部心理活动。
06
提倡奖励和惩罚作为强化手段,以改变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 习者的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学习是知
识获取、加工和存储的过程。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 尔等。
主要观点
学习涉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仅 仅是行为的改变。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适应能力。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1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刺激-反应(S-R)模型,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02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03
主要观点
04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不断重复和强化形成习 惯。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通常是指 个体的经验。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知识掌握的过程与条件
知识掌握的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第三至四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第三至四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会唱歌
呱呱叫
危险
逆水游

发现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
• 强调学习过程
– 教学是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 强调直觉思维
– 帮助学习者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 强调内在动机
–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 机。
• 强调信息提取
– 要对信息进行组织,以便于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 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发现学习课例
教学内容:平方和公式 • 学 习者:二年级(8岁左右)。 • 材料:积木块。
• 程序: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由积木拼成的图形,告诉他们,大正方形是正方形,它 的边长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长方形的长边边长为x,短 边边长为1。然后让学生用这些积木块搭成比x正方形更大的正方形,并要求儿童 记下每个大正方形所需各种积木块的数量,儿童会搭出一系列正方形并进行记录。

1 小方 长方

1
X

x2+2x+1=(x+1)(x+1)

X长
X

方 大方


x
x
x
1
布鲁纳发现教学中用的积木组合
学生会描述上图为“这个新拼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 正方形的面积( x2 )加上两个长方形面积 (1x+1x),再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12)。
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另一种表示新拼正方形面积的方 法,即(x+1)(x+1)。学生很快会列出: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 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
(二)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 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 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 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他认为:“领会基本的原 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奥苏 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 于知识的运用。这种结构必须适合学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
其迁移的效能,学习与教学才能省时省力。否则 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怎样才能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呢?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其标 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 1、结构化 • 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 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 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只有结构化的教材, 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重构教材结构,进而构建 合理的心理结构。
7
二、共同要素说
• (一)代表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 (二) 主要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
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 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 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8
三、经验类化理论
• (一)代表人物: 贾德 • (二)主要观点 •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
上产生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是迁移的中介变量。 认知结构是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
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13
•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 ①可利用性: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
供利用 • ②可辨别性:学习任务与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讲 学习概述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讲 学习概述

小。( 2)98;低于。
22、( 1)降低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或用小木块垫高蜡烛)( 2)右;放大。( 3)虚; C
四、计算题
m
23、解:由 v ρ = 得 m 冰=ρ 冰ν 冰=0.9g/cm3×2cm3=1.8g
m 冰=m 水
v 水=m/ρ =1.8g/1.0g/cm3=1.8cm3
24、解:( 1)高于 20000Hz. (2)真空不能传声;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 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 (2)
B .(2)、(4)
C .(1)、(3)
D .(3)、(4)
5.“3G”时代的到来,可以使用 3G 手机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的
D.物体的比 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与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 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25、(6 分)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 2 0 0 kg 的水从 2 5℃加热到 1 0 0℃,燃烧 了 6 kg 的无烟煤。水的比热容是 4.2 ×10 3 J/(kg·℃) ,无烟煤的热值是 3.4 × l 0 7 J /kg。求: (1)锅炉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 (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 (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理论的发展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的规律过程中,由于其哲学基 础、学科背景的不同,研究手段不同,自然地形成了对学习 的各种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构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 彼此存在着争论和歧见。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 是因环境而导致的行为的改变;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变,是对外部刺激的意义的理解和 建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过程的一些情感因素、 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社 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个体自我概念的变化等等。
不会表现出来的。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 而不是学习。 (三)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 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是通过观察人而进 行的学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行为并不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而是由机体自发
的。例如,小孩子最初在幼儿园上课时会吹口哨、站起来以 及扔玩具等。 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 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 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和维持
消退(extinction)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 行为。维持(maintenance)就是行为的保持。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和泛化
先前刺激(antecedent stimuli)指行为之前的事件。 分化(discrimination)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 种差异做出反应。泛化(generalization)是指将所习得的 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 儿童开箱取糖的实验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 基本观点 • 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有某种 动作伴随它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 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 • 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 完全学不会。
• 刺激情境:是由时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 成的。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只是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 刺激要素做出反应。 • 他的“刺激”特指刺激要素。
• 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增加同类反应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销 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 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 • 积极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 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销惩罚)
–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 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 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 概率便增加。 –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 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作出某 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 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将 会增加。 – 比较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学习的联结理论
• 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 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 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 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 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 试验开始了。 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 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 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 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 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 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 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 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 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教育心理学 学习概述

教育心理学 学习概述

二、经验与环境对脑发育的作用 学习使神经细胞的活动更有效和更有力 经验影响正常的脑和认知结构的发展 学习能使突触数量增加

A组“杂技演员”练习一个月,要学会穿越设有障碍物 的路程,血管密度未增加,---突触数量增加显著 B组“强制操练者”,每天被置于踏车之上一次,每跑 30分钟后休息10分钟,再跑30分钟; c组“自愿操练者”,笼中带有活动轮盘,它们可以自 由使用该轮盘进行活动---血管密度提高 D组“笼中土豆”的控制组,无操作活动。
第三章
学习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 的变化。 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其次,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都是比较持久的。 第三,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 学习的存在。 第四,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 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


二、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观点
以列昂节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 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活动, 人认识周围世界,形成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反过来,活 动本身又受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认为,一切活动的 结构都是环状的,是由下面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1)内导作用; (2)同对象环境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 (3)借助于返回联系以修正、充实原初传人的映 象。

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点
荀子将学习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 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的基础上,,提出了“立志—博学一审问—慎思一 明辨—时习一笃行”的七步学习观,这表明对学习过程 的理解更趋合理、完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生心理辅导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服 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支持学生个性化 发展,促进潜能发挥。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标准
01
教育心理学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
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
0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
移是指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0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
学习中去,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
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知识的应用
概念辨析
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 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能够正确地使 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问题解决
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 造性活动,具备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 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现,认为学习是 人的潜能的发挥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和需要,通过发挥个 人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主要内容: 1、知识及其分类。 2、知识的获得机制。 3、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4、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5、知识的转化。 6、知识的保持。 7、知识的迁移。
一、知识及其分类
1、知识的含义
学习的主要结果就是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是学习 的重要目的。
《现代汉语词典》: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 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皮连生: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 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 表征。
知识是人类所拥有的信息,知识能通过书籍、计 算机或其他媒介储存。
2、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来源划分:直接经验知识/间接经验知 识。
3、知识的学习阶段
新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知识迁移和应用阶段
注 意
激 活 原
选 择
新 知 识
与 有性进
预 期
知 识
知 觉
入 命 题


通过复述和精加 工等,命题网建 重组与改组
通过变式练习, 命题转化为产 生式系统
陈述性知识被提 取,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
应用习得的概念 规则对外办事
应用习得的概念 规则对内调控
[奥苏贝尔]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 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有意 义言语学习)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
2、同化的条件
1)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 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
2)学习材料本身应具备内在的逻辑意义, 并能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
心理机制:是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或观念 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

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

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人们学会的有些技能几乎终生不忘。

习得的知识观念虽然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遗忘或被以后新的学习内容所干扰,但保持时间仍是比较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学习也离不开个体成熟的影响,只有个体具有一定的成熟准备时,经验才会发生作用。

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由于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把从动物学习的实验中找出的一些规律用以解释人类的学习过程。

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及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及迁移
• 1.序位效应 • 2.闪光灯效应 • 3.莱斯托夫效应
编辑ppt
• 序位效应 • 指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境下,各项目
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响到学习 后的记忆。如看完一张榜单,榜首易记, 榜尾也易记,中间人的姓名就不容易记忆, 这就是序位效应。
编辑ppt
• 闪光灯效应 • 指引人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 多年前,曾有心理学家做出调查,在美国第十
• 核对结果时发现,错误最多的就是同义词, 原因是它们的意码相似所以容易发生混淆。
编辑ppt
• 意义识记 •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 一只鹅和两条蛇在公交车上谈生意是哪个英文
单词? • business • 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
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 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这样的识记效果更 好。
编辑ppt
• 感官记忆重在集中注意 • 人物或事件满足什么条件才更容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无意注意)呢? • (1)熟悉度 • (2)新奇性 • (3)重要性
编辑ppt
• 熟悉度 • 早晨一打开报纸,就发现一朋友的名字,
便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 Situnivery不认识?当然不会引起注意。 • 再来看university,哦,原来如此!
编辑ppt
例:“识别三角形” 如果: 已知一个图形是平面的, 且该图形有三条边, 且三条边是封闭的, 那么: 此图形为“三角形”, 并说出“三角形”。
编辑ppt
2.产生式系统 多个命题会构成命题网络,多个产生式会构成产生式系 统。 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而许多任务需要完成 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 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 生式系统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讲学习概述55页PPT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讲学习概述55页PPT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 学课件 第四讲学习概述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安排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过程、意义与作用 人类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分类 关于学习的十个重要问题 学习与脑 学习理论概览

一、什么是学习?WHAT

日常概念中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如上课、 做作业、技工培训等。 心理学的一般概念: “学习(learning)是个体在 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Bower & Hilgard: Theories of Learning)。

怎样让孩子学会不再尿床? 那些接受过化疗的癌症患儿怎样保持他们的食欲? 动物训练师怎样在他们的训练中利用学习原理? 抑郁是如何习得的?
二、学习的一般过程
S-R模式 蛛网模式 信息加工模式 学习生成模式

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动物:适应变化的环境 人类:适应环境、更要改造环境 “学习与生命并存”、“生活就是学习”。

理森(A. H. Risen)的黑猩猩视觉剥夺研究


洛孙兹卫格(M. R. Rosenzweig)用老鼠做的类似实验: 把刚出生的经幼鼠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 里并给予适当的学习训练,另一组放在刺激贫乏和缺乏学习 机会的环境中,经过4-10个星期后…… 发现前一组老鼠的大脑皮质增重,增厚,神经突触增大或增 多,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增多,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 比率改变。 这些研究都表明,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 成熟是不可能的。
(三)积极主动性
丰富的动机和目的
五、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学生的学习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二)学生的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 (三)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那么这些例子呢?


宝宝认识了很多车的标志。 燕燕练习跳绳,一个月前只能跳过一个,现在能连续跳20个。 去年女友生日,他却忘了,结果女友大发脾气。今年的生日, 他早早就精心准备了礼物。 每当走过教七楼后的幽静小道,她就不禁脸红心跳,在这里 她与初恋的情人初次邂逅。 看到同事吃减肥药获得成功,他也开始买减肥药。 她的丈夫经常无原由地施以暴力,她曾反抗,结果只会遭到 更恶的毒打。她只得以泪洗面,忍受着过活。

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 理的发展

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
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经验为主 社会性:间接性
(二)以语言为中介

正是语言让个体有可能以此为中介,实现从低级心 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L. S. Vygotsky, 1978)



目前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 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knowledge or behavior resulting from experence.” 更为简洁的定义:“学习是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 (Mazur,1990)。
第四讲 学习
学习的一般理论概述
以下的例子,都是学习吗?
1.一个幼儿迈出了他的第一步。 2.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地吸引着。 3.一个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向自己走来,哇的一 声哭了起来。 4.一个女孩在学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法 是先除以2再乘以10。


例1: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各种反射和反应) 并不是学习,但是从出生开始人就在学习。学走路是一个发 展的过程,但是也有学习的作用。 例2:青春期的性冲动不是习得的,但个体对预期伴侣的选 择却是学习的结果。 例3:这是典型的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哪怕是无 意识的或不随意的,但是也是习得的。 例4:典型的内部生成学习的例子,也就是思维的结果。尽 管它不是环境引起的,但是可以看作是一种延迟学习。教学 和女孩学数学的经验导致她最终产生了顿悟。

理解要点(一)
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2、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 3、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不同于药物、 疲劳、生理成熟等作用; 4、学习是个体经历,不同于种族遗传、基因 变异的影响; 5、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理解要点(二)
6、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7、由学习引起的必然变化有即时变化和延迟 变化两种。 8、行为的变化并不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 9、学习与操作表现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 10、学习具有选择性。
理解要点(三)



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行为、知识等 学习的结果总是积极的吗? 有积极也有消极结果 学习的方式? 个体经历、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学习是人特有的行为吗? 动物也有学习 不复存在 没有了学习,人类会怎么样?
不同学派对学习的理解
1、行为主义学派: 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 间联结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派: 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 (量变与质变) 3、社会学习理论: 注重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 学习。 4、人本主义学派: 学习是个体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

生物发展水平不同、环境不同,则学习的作用也不 同。如: 草履虫→鱼→人
行为的和先天成分与成熟
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与学习
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 反之后天成分在生活中的作用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生理的结构和机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但如果个体的生理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机能 就会消退,


教育者眼中的学习: 问题不是怎样让学生去学习,而是怎样帮助学生学 会学习。 教师该如何给学生呈现恰当的刺激,使其注意力和 心理努力都关注此类刺激,进而获得重要的技能, 这是教学的核心。

学习的符号表达:

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
经 验-→学 习-→行为和思维的变化

学习能够解释的问题:一些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