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物理(三)word 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全国三卷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全国三卷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卷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A. C.1:2 D.2:1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v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如图(a ),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 和一导线框R ,R 在PQ 的右侧。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真题详解3卷(正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真题详解3卷(正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理综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

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

则Q方∶Q正等于( )A.1∶√2B.√2∶1C.1∶2D.2∶1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B.4倍C.6倍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

仿真模拟卷(三)(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光子说B .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C .由42He +14 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 →17 8O +11H 可知,在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存放一定比例的氦气和氮气,几天后将有氧气生成D .由10n +11H →21H +2.2 MeV 可知,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的氘核时,氘核将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答案 B解析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量子说,故A 错误;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即康普顿效应,故B 正确;核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比如高速撞击或非常高的温度等,单纯的在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存放一定比例的氦气和氮气是不会发生核反应的,故C 错误;氘核的结合能是2.2 MeV ,将氘核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至少需要 2.2 MeV 的能量,氘核分解为中子和质子时,它们不可能都是静止的,动能之和肯定大于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需要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D 错误.15.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进入预定的圆轨道运行,经过变轨后升到“天宫二号”所在的圆轨道运行.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舟一号”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动能分别为E k1、E k2,则E k1∶E k2等于( )A.r 1r 2B.r 1r 2C.r 2r 1D.r 2r 1 答案 C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v 2r,可得v =GM r,“天舟一号”的动能为:E k=12m v 2=GMm 2r,因此E k1∶E k2=r 2∶r 1,故C 正确. 16.如图1所示,水平面内有一等边三角形ABC ,O 点为三角形的几何中心,D 点为O 点正上方一点,O 点到A 、B 、C 、D 四点的距离均为L .现将三个电荷量均为Q 的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C 处,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则D 点的场强大小为( )图1A.kQ L 2B.kQ 2L 2C.kQ 22L 2D.32kQ 4L 2答案 D解析 D 点处的场强等于A 、B 、C 三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叠加.将A 、B 、C 处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正交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α是A 、B 、C 处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D 的电场强度E =3kQ (2L )2cos α,又α=45°,解得E =32kQ 4L 2,故选D. 17.如图2所示,一段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O 为圆心,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上的P 、Q 点,P 、Q 两点等高,一物体通过光滑的轻质挂钩挂在绳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保持轻绳的Q 端位置不变,使P 端在圆环上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PO 水平.此过程中轻绳的张力( )图2A .一直减小B .一直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B解析 设P 端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由于挂钩光滑所以两端绳的夹角为一定为2θ,两端绳子拉力相同;P 端在圆环上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时,两端绳的夹角变大,由于两端绳拉力的合力不变,故绳上的拉力变大,故选B.18.甲、乙两质点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3所示.关于甲、乙在0~t 0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在0~t0时间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B.在0~t0时间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t0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D.在t0时刻,甲和乙之间的距离最大答案 D解析甲、乙的v-t图象如图,甲、乙都做加速运动,A错误;在0~t0时间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错误;在0~t0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变化量相同,初速度相同,所以在t0时刻甲、乙速度相同,C错误;由v-t图象可知在t0时刻,甲和乙之间的距离最大,故D正确.19.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人手握大锤站在车上.开始时人、锤和车均静止.此人将锤抡起至最高点,此时大锤在头顶的正上方,然后,人用力使锤落下敲打车的左端,如此周而复始,使大锤连续地敲打车的左端,最后,人和锤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停止敲打.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锤从最高点下落至刚接触车的过程中,车的动量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B.锤从刚接触车的左端至锤的速度减小至零的过程中,车具有水平向左的动量,车的动量减小至零C.锤从刚离开车的左端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车具有水平向右的动量,车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2018年全国高考模拟考试+物理(三)

2018年全国高考模拟考试+物理(三)

2018年全国高考模拟考试+物理(三)————————————————————————————————作者:————————————————————————————————日期:绝密★ 启用前201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或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曾经使人感到困惑、引起猜想且有过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

19世纪以前,不少物理学家支持超距作用的观点。

英国的迈克尔·法拉第于1837年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解释了电荷之间以及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方式,打破了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

1838年,他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和磁力线(即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并解释电和磁的各种现象。

下列对电场和磁场的认识,正确的是A.法拉第提出的磁场和电场以及电力线和磁力线都是客观存在的B.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一定会沿着电场线运动C.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放在该点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一致D.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C.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157N+11H→126C+42He是α衰变方程16.无线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假设可以采用卫星对所有用户在任何地方提供免费WiFi 服务。

已知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提供免费WiFi服务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角速度越大B.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速度越小C.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半径,则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2π 2R gD.卫星的轨道可以在地球上任一经线所在的平面内17.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两端接入稳定的正弦交流电源u=2202sin 314t(V);副线圈接有电阻R,并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

2018年全国卷3(物理)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3(物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全国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 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α+2713Al →n +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B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5.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C 】 A. 2∶1 B. 4∶1 C. 8∶1 D. 16∶116.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 0,周期均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Q 正等于【D 】A. 1∶ 2B. 2∶1C. 1∶2D. 2∶117. 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18.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1. 如图所示,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v关系图像(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图像中a、b为已知量),由图像可求得( )A. 图线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B.C. 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逸出功D.【答案】B如图所示普朗克常量故A错误,B正确;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故CD错误;故选B。

2. 如图所示为某玩具的原理示意图,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板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平行板高度和两板间距相等,从左板上端A点处正对右板水平发射一小球,经右板的B点和左板的C点两次碰撞后,小球落到地面上两板连线的中点D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和平行板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水平方向等速率反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的高度差与B、C两点的高度差之比为2:1B. B、C两点的高度差与C、D两点的高度差之比为5:3C. 小球落到DD. C点与D【答案】C【解析】A、小球水平方向匀速,从A点到B点的时间和从B点到C点的时间相等,所以A、B两点的高度与B、C两点的高度差之比为1:3,故A错误;B、从C点到D点的时间为从A点到B点的时间的一半,所以从A点到B点、B点到C点、C点到D点的时间之比2:2:1,因为竖直方向初速度为0,所以B、C两点高度差与C、D两点的高度差之比为4;3,故B错误;C、设水平位移大小的总和为2.5L,L,到达D故C正确;D、A、B两点和B、C两点以及C、D两点的高度差之比为4:12:9,则C、D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解。

3. 施密特触发器具有回差电压特性,它能将通过它的正弦波变为方波,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变。

假设某型号的施密特触发器把通过它的正弦波变为图示下方的方波,时间对应关系如图虚线所示,则该方波的有效值最接近( )A. 1.1VB. 1.2VC. 1.3VD. 1.4V【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所以对应角度为30°,而言 1.6V0.8V,可得U≈1.1V,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三)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三)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本试卷共18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V 5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C .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D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2.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 ,这种RNA 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 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 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微小RNA 与M 基因的mRNA 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B .微小RNA 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C .微小RNA 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D .微小RNA 与M 基因的mRNA 结合时,不存在A 与T 配对3.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该成果中分解酒精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中B .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C .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D . “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4.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下列关于“甲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幼年时患甲减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发育B .甲减患者一般都有畏寒的症状C .甲减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D .甲减可能是患者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所致5.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2018全国高考3卷物理试题(附含答案解析Word版)

2018全国高考3卷物理试题(附含答案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全国3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

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

则Q方∶Q正等于A.1∶√2B.√2∶1C.1∶2D.2∶1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2倍B.4倍C.6倍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PQ的右侧。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一、选择题:1.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与2014年高考上海试题和2013年高考重庆试题类似,都是给出核反应方程,要求利用核反应同时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解答。

2.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 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 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 P∶T Q=8∶1,选项C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把题述的卫星轨道半径误认为是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陷入误区。

3.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0,周期为T,如图所示。

则Q方: Q正等于A.B.C. 1:2D. 2: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图线、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焦耳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题述,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I2RT=T,可知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方∶Q正= u02∶()2=2∶1,选项D正确。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1. 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将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铁环上,简化电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法拉第研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闭合开关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B. 闭合开关S以后,右侧线圈中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C. 断开开关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D. 断开开关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答案】C【解析】当开始S接通的瞬间,N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开关闭合稳定后,线圈N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

故B错误。

当开关S断开的瞬间,N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 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可以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使释放的核能能够为人类的和平建设服务。

链式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为,X是某种粒子,a是X粒子的个数,用m n、m u、m Ba、m Kr分别表示中子、核、核、核的质量,m X表示X粒子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X为中子,a=2B. 核反应生成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C. 核反应过程中,m u +m n =m Ba+m Kr+a m XD. 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E=(m U-m Ba-m Kr-am X)c2【答案】B3.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

动车匀减速进站时,小明站在站台上,发现连续两节动车车厢经过自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2s和t2=5s,动车每节车厢长L=25m,则动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B. m/s2C. 2m/s2D. m/s2【答案】A【解析】连续两节车厢的平均速度分别为:;,根据解得a=m/s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应用,即匀变速直线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联系运动公式解答.4. 如图甲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两导轨上端P、Q间接有电阻R,金属导体棒垂直导轨方向放置且始终静止不动。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物理(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6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是电磁波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C.只要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就可以产生光电效应D.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2.甲、乙两辆玩具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二者运动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乙车的位置—时间图线是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乙车一定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在0~10 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且相遇时速度可能相等3.如图所示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u sin 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B.用户用电器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 HzC.输电线中的电流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用户用电器的总功率决定D.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4.某天文研究小组观测到一个三星系统,其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三个星体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直线两端的星体A、B的质量均为m,中间的星体质量为M,A、B两星体以O 为圆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三个星体的大小均可忽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知星体A、B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BC D.5.二氧化锡传感器的电阻R随一氧化碳的浓度c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

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超标。

电路中电池的内阻很小,可忽略,V为理想电压表,A为理想电流表,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P位置不变,当c减小时,V示数增大,A示数减小B.保持P位置不变,当c增大时,V示数增大,A示数减小C.当c不变时,将P向上滑动,V示数减小,A示数减小D.当c不变时,将P向下滑动,V示数减小,A示数增大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位于P、Q两点的两个小球相向做平抛运动,二者恰好在M 点相遇。

2018年全国卷Ⅲ理综(物理)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理综(物理)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Ⅲ)本试卷共38题,共1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正等于A .1:2B .2:1C .1:2D .2:1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v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高考物理仿真模拟卷(三)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高考物理仿真模拟卷(三)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卷(三)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 ~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第5页答题区)14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向外发射的光电子又可以叫做光子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对于同种金属而言,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

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变长,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15.若F表示力的大小,v表示速度的大小,a表示加速度的大小,x表示位移的大小,t表示时间,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Ftxm= B.2xta=C。

v xat=D。

2xat=16.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从环月圆轨道变轨到椭圆轨道,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其轨迹如图所示。

已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环月圆轨道上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环月圆轨道距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r,月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的质量为232 4πr GTB.若在环月圆轨道上的嫦娥三号探测器要返回到地球,则需减速C。

若在环月椭圆轨道上的嫦娥三号探测器要降落到月球表面,则需减速D.忽略月球的自转,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4πg GR17。

两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固定在正四面体D-ABC的两顶点A、B处,如图所示,H、F、G分别AB、AD、DB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

F、G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将正试探电荷从D点移到H点,电场力做正功D.D、H两点场强方向相同,其大小满足E H>E D1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物体放在距转轴均为r的水平转台上,由非弹性绳连接,绳子伸直且无拉力,两物体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转台的转速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B两物体与转台始终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绳子没有拉断,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B。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3—物理部分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3—物理部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卷Ⅲ)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 .1:2 B .2:1 C .1:2 D .2:1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v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三)答案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三)答案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物理(三)答案1.D 【解析】光电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但不能证明光是电磁波,选项A 错误。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选项B 错误。

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知,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或截止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D 正确。

2.C 【解析】根据位置—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选项A 错误。

甲车在0~10 s 内的位移x =(4−10)m=−6 m ,平均速度v =x t=−0.6 m/s ,选项B 错误。

乙车的位置—时间图象是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乙车一定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

根据两车位置—时间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可知,在0~10 s 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但相遇时图线斜率不等,故速度不可能相等,选项D 错误。

3.C 【解析】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降压变压器输出电流减小,输电线中电流减小,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选项A 错误;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 =2πω=0.02 s ,频率为50 Hz ,即用户用电器上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选项B 错误;输电线中的电流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用户用电器的总功率决定,选项C 正确;由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可知,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1 000 V ,选项D 错误。

4.B 【解析】设直线两端的星体A 、B 之间的距离为L ,由于星体A 、B 质量相等,所以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相等,且为0.5L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2222(0.5)m mM G G m L L ω+=·0.5L ,2T πω=,联立解得L ,星体A 、B 运动的轨道半径r =0.5L B 正确。

5.D 【解析】保持P 位置不变,当c 减小时,二氧化锡传感器的电阻R 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V 示数减小,A 示数减小,选项A 错误。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物理仿真卷(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物理仿真卷(三)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物理仿真卷(三)本试卷共32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V 51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或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曾经使人感到困惑、引起猜想且有过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

19世纪以前,不少物理学家支持超距作用的观点。

英国的迈克尔·法拉第于1837年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解释了电荷之间以及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方式,打破了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

1838年,他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和磁力线(即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并解释电和磁的各种现象。

下列对电场和磁场的认识,正确的是A.法拉第提出的磁场和电场以及电力线和磁力线都是客观存在的B.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一定会沿着电场线运动C.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放在该点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一致D.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解析】电场和磁场均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人类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而引入的虚拟的线,实际并不存在,故A 错误;电荷的运动取决于初速度和力的方向,故电场线不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轨迹,只有在点电荷的电场和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只受电场力),才会沿着电场线运动,故B 错误;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放在该点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垂直,故C 错误;根据磁场的性质可知,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D 正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全国3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

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

则Q方∶Q正等于A.1∶√2B.√2∶1C.1∶2D.2∶1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2倍B.4倍C.6倍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PQ的右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三)本试卷共32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V 51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或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曾经使人感到困惑、引起猜想且有过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

19世纪以前,不少物理学家支持超距作用的观点。

英国的迈克尔·法拉第于1837年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解释了电荷之间以及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方式,打破了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

1838年,他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和磁力线(即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并解释电和磁的各种现象。

下列对电场和磁场的认识,正确的是A .法拉第提出的磁场和电场以及电力线和磁力线都是客观存在的B .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一定会沿着电场线运动C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放在该点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一致D .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解析】电场和磁场均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人类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而引入的虚拟的线,实际并不存在,故A 错误;电荷的运动取决于初速度和力的方向,故电场线不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轨迹,只有在点电荷的电场和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只受电场力),才会沿着电场线运动,故B 错误;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放在该点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垂直,故C 错误;根据磁场的性质可知,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D 正确。

【答案】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B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C .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15 7N +11H →12 6C +42He 是α衰变方程【解析】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选项A 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选项B 错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不成正比,选项C 错误; 15 7N +11H →12 6C +42He 是人工转变,不是α衰变方程,选项D 错误。

【答案】A16.无线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假设可以采用卫星对所有用户在任何地方提供免费WiFi 服务。

已知地球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提供免费WiFi 服务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角速度越大B .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速度越小C .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半径,则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 =2π 2RgD .卫星的轨道可以在地球上任一经线所在的平面内【解析】由G Mmr 2=mrω2,解得ω=GMr 3,由此可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即轨道半径r 越大,角速度ω越小,A 错误;由G Mmr 2=m v 2r,可得v =GMr,显然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越高,即轨道半径r 越大,速度v 越小,B 正确;由G Mm r 2=mr ⎝⎛⎭⎫2πT 2,又r =2R ,GM =gR 2,解得T =4π2Rg,C 错误;由于地球自转,经线所在的平面不停地变化,而卫星的轨道平面不变,所以卫星的轨道不可能在地球上任一经线所在的平面内,D 错误。

【答案】B17.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两端接入稳定的正弦交流电源u =2202sin 314t (V);副线圈接有电阻R ,并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电压表读数为55 2 VB .若仅将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 .若仅将R 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D .若R 的阻值和副线圈匝数同时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出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解析】因为交流电源u =2202sin 314t (V),电压表的读数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由U 1U 2=n 1n 2得,电压表读数为55 V ,所以选项A 错误;若副线圈匝数增加,则U 2增大,由I 2=U 2R 可知,电流表示数增大,所以选项B 错误;输入电压和匝数比不变,则输出电压不变,当负载电阻R 变大时,I 2=U2R ,电流变小,又P 1=P 2=U 2I 2,故输入功率也减小,所以选项C 错误;若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U 2增加到原来的2倍,同时R 的阻值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故输出功率P 2=U 22R 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选项D 正确。

【答案】D18.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轻弹簧上方且离地高度为h 1的A 点由静止释放,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动能E k 随离地高度h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h 2~h 1段图线为直线。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当小物块离地高度为h 2时,小物块的加速度恰好为零B .当小物块离地高度为h 3时,小物块的动能最大,此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C .小物块从离地高度为h 2处下落到离地高度为h 3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mg (h 2-h 3)D .小物块从离地高度为h 1处下落到离地高度为h 4处的过程中,其减少的重力势能恰好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解析】由题意可知,当小物块离地高度为h 2时,小物块刚好开始接触弹簧,此时小物块只受到重力作用,故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A 错误;当小物块离地高度为h 3时,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的动能达到最大,小物块的速度达到最大,此时有mg =k Δx ,弹簧的压缩量为Δx =h 2-h 3,B 错误;小物块从离地高度为h 2处下落到离地高度为h 3处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2-h 3),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物块增加的动能和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即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ΔE p =mg (h 2-h 3)-(E k2-E k1),C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当小物块离地高度为h 4时,小物块的动能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D 正确。

【答案】D19.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定值电阻R ,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将ab 棒在导轨上无初速度释放,当ab 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速度为v ,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P 。

导轨和导体棒电阻不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导体棒的a 端比b 端电势低B .ab 棒在达到稳定状态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 .若磁感应强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ab 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速度将变为原来的12D .若换成一根质量为原来2倍的导体棒,其他条件不变,则导体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R 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4倍【解析】导体棒ab 下滑过程中,由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I 在导体棒ab 中从b 到a ,电源内部电流由低电势到高电势,则a 端比b 端电势高,故A 错误;导体棒ab 开始下滑后速度增大,感应电动势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安培力增大,如果导轨足够长,当F 安=BIL =mg sin θ时,达到最大速度,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再增大,安培力不变,因此ab 棒在达到稳定状态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稳定时,有mg sin θ·v m =(BL v m )2R ,得稳定时的速度,即最大速度为v m =mgR sin θB 2L 2,可知磁感应强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ab 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速度将变为原来的14,故C 错误;稳定时,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P =mg sin θ·v m =m 2g 2R sin 2θB 2L 2,则知换成一根质量为原来2倍的导体棒,其他条件不变,则导体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R 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4倍,故D 正确。

【答案】BD20.如图所示为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P 是bc 的中点。

若正方形区域内只存在由d 指向a 的匀强电场,则在a 点沿ab 方向以速度v 入射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恰好从P 点射出。

若该区域内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在a 点沿ab 方向以速度v 入射的同种带电粒子恰好从c 点射出。

由此可知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2m v 2qL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m vqLC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D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和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L =v t ,12L =12at 2,qE =ma ,联立解得E =m v 2qL,a =v 2L ,A 错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 =m v 2r ,由几何关系有r =L ,联立解得B =m v qL ,B 正确;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a ′=v 2r =v 2L =a ,C 正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 =L v ,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πL2v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t ′=2π,D 错误。

【答案】BC2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轻弹簧连在斜面顶端,开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