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
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1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2. 能够解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 能够说明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能够判断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5.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难点: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片、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室外冰冻的饮料瓶,提问为什么饮料瓶会冻成固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态变化与温度。
2. 知识讲解:通过投影片和PPT,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新版教科版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温度概念、温度计原理及构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课前准备
课件、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各种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展示水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变。
引入:它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
二、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活动:制造云和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对细节的观察。由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在盘子上看到什么?
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盘子里放些冰块?
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
盘子中看到水,说明什么问题?
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在本实验前教师可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再导入本实验。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
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第一部
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
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
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
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物态变化 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教案标题:物态变化
教案目标:
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掌握物质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转变规律。
3. 能够利用实验演示和问题解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步骤:
1. 导入(5分钟)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如:“你在冬天接触到的雪是什么物态?”、“铁器为什么会生锈?”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
- 介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凝华等,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 阐述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如形态、分子运动情况、密度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
3. 实验演示(20分钟)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观察冰块的熔化过程或水的汽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问题解析,如:“为什么冰块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逐渐融化?”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4. 拓展应用(10分钟)
- 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活动任务,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如金属熔化、水汽化等。
- 鼓励学生运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将他们的发现和解释呈现给全班。
5. 小结和评价(5分钟)
- 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进行反思,检验他们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 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注物恣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行为提示:
1.情景引入新深。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
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 C的冰与0° 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桥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
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女棚究
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见,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固一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一物态变化、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 )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
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打,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上国一出现°
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
自主阅读教材P%~93,完成4〜7题:
A .冬天水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4.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0°C的冰比0℃的水冷些
B. 0℃的水比OC的冰冷些
C.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
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一2℃, 一天的温差为平均气温是1.25℃ 。
教科版八上《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word教案
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反思:本节重点是认识水的各种物态变化,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难点是谁循环的物态变化,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具体讲解在后面还分别讲到,因此本届涉及的内容是让大家认识和感知的过程,对于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要死记硬背,增加负担。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生态变化》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1.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4.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实质;
2. 掌握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
3. 掌握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4.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实质;
2. 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
3. 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在冰箱里
的水会变成冰?加热后又会变成水?”让学生思考并开启话题。
Step 2 介绍物态变化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
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由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解释物态变化的实质是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
Step 3 深入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推测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并引领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并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出
发,分析物态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Step 4 实验观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将冰块加热,观察其变化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冷却液体,再次观察其变化过程,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
Step 5 总结规律
教师让学生从实验结果出发,总结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Step 6 拓展应用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水汽在凝结时能产生雾气,请你解释雾气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3.能够解释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演示。
2.实验用具,包括烧杯、烧瓶、温度计、量筒等。
3.实验材料,包括水和冰块。
4.学生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与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见过物质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个形态吗?这是怎么发生的?与温度有关吗?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引入新知识
•定义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3. 实验探究
•配置实验用具和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条件。
–实验步骤:
1.将一定数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并搅拌。
4.不断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5.观察水的物态变化,记录下物态变化发生的温度范围。
6.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转化条件。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的温度区间和条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5. 练习与巩固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练习题内容可包括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条件的判断等。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5第五章物态变化》word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
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
[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
[作业布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一)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的意义: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的得到补充。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2
4. 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2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规定在标准气压下,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作为0度,把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
称为1摄氏度。
3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其它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体的
某些性质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显示温度的大小的。
构造:
三种常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就是要使温度计的温度变得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测温前要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用适当的温度计,要认清温度计的零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及单位
1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又不要与容器相接触
2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观察温度时,应保持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垂直,温度计内液柱顶端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
条刻度线的值。最后正确记录温度的读数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 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doc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doc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
(3)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2)运用归纳法,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特点。
2.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过程。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
1. 物态变化的规律。
2.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它们分别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
2. 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结合实例,讲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实验
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
1. 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教学教案
1.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水循环现象,以及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并会正确应用温度计。
【自主预习】
1.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的形状与体积均不固定。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 ____,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而制成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等。
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将温度计的完全浸入液体中,并且不碰烧杯壁和烧杯底,等到后才能读数,读书时温度计的不能离开液体。
4.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玻璃泡上有一个缩口,在使用前必须甩几下,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正常人的体温是。
【课堂探究】
1.认识水的和气态变化,完成P91 图5-1-2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如冰块,行吗?
(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特点,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而制成的,温度计上的“0C”是怎样规定的?
(2)你认为用温度计测量固体或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
不同点。
【效果评价】
A组
1.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
(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
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摄氏度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说出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
1.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熔化:固态→液态
凝固:液态→固态
汽化:液态→气态
液化:气态→液态
升华:固态→气态
凝华:气态→固态
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温度升高:物态向液态或气态转化
温度降低:物态向固态或液态转化
七、作业设计:
1.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叫做凝固。
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结成固态的水,即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
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第二部分
四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1.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人们从宏观特征来区别物质的状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自然界中物质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从物质的内部结构来考虑,人们发现了物质的一个个新的状态。
1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高温时气体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
2超固体:是原子核构成体,中子构成体及黑洞这类密度很大物态的统称。
3软物质:20世纪后期科学家认识到的一种物质形态,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统称为软物质。
2. 物态在改变着世界
从蒸气机到热管
1蒸气机的基本原理:水沸腾变成蒸汽,高压蒸汽能推动活塞运动。由蒸汽来驱动叶轮转动,这样的装置叫蒸汽轮机。常用在远洋轮船和发电站中。
2热管的传热
在各种常见的材料中,铜的传热本领是很大的,但是20世纪后期研制成功的热管却比铜管的传热本领大上千倍。
热管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的中间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当对管的一端加热时,吸收芯一端的液体吸热而汽化,蒸汽由热端跑到冷端,在冷端液化,冷凝的液体进入吸收芯,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如此
反复,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液化,把热从热端“运送”
到冷端。
有人做过测试,在长度都是0.8m的情况下,一根直径为2.4cm 的热管,其热传递本领相当于一根直径274cm的大铜柱。
3.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高压锅、电冰箱等
附:电冰箱的致冷原理
家用电冰箱的致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三大部件组成的,如图所示,电冰箱所用的物质是容易液化和汽化并且在汽化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
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电冰箱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电冰箱内温度降低。蒸发器中汽化了的物质又不断被压缩机抽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并且放出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通过物质这样的循环,不断地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从而使电冰箱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