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 知识点复习总结(缺pcr技术)
选修一生物知识点内容总结

选修一生物知识点内容总结选修一生物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下面是选修一生物的知识点内容总结。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真核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细胞质内还有各种细胞器。
- 细胞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信息。
2. 细胞的代谢过程:-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产生ATP。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代谢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发酵是无氧呼吸的一种形式,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
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生物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包括有性和无性生殖。
- 变异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性差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编码,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表达。
4. 生物的进化:- 进化是生物种类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指出了进化的机制,包括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
- 进化可以通过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来实现。
5.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 生物多样性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需要重视保护和恢复。
6. 生物的交流与调节:- 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递质传递电信号进行调节。
-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分泌和靶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节。
7.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生殖是生物繁殖的过程,包括有性和无性生殖。
- 生殖细胞的形成称为配子产生,包括卵子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 胚胎发育是生命从受精卵发展成完整个体的过程。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获取营养、调节温度等。
- 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特征。
-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细胞基本单位、遗传与变异、维持稳态和适应环境、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细胞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细胞有基本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其中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内进行的重要化学反应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细胞在进化中出现多样性,有单细胞、多细胞和细胞的形态多样性。
二、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础,遗传物质是DNA。
DNA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种属、个体性状和生命活动方式等。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性差异,包括突变和性状的组合变异。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为种群的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维持稳态和适应环境生命体在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才能正常生活,内环境的稳态维持受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调节。
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控制体温、代谢过程和离子平衡等维持内部稳态。
环境适应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能力,它使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四、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物圈和地球大气圈之间的循环,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氮循环是指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氮素的转化和循环,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雨和地下水的补给等。
能量流动是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通过摄食、呼吸和代谢等过程将能量传递的过程。
细胞基本单位、遗传与变异、维持稳态和适应环境、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选修一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在进化和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归纳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植物生殖:包括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指的是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的过程,涉及传粉、授粉、受精等过程;无性生殖则是指植物通过自体或外体的无性生殖器官繁殖后代,常见的方式有分株、扦插、走茎等。
2. 动物生殖:包括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涉及交配、受精和胚胎发育等过程;无性生殖是指动物通过自体或外体的特殊细胞繁殖后代,常见的方式有二分裂、出芽、再生等。
3. 生物进化:包括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等。
进化理论是指生物种类和形态的改变是通过漫长的时间和逐渐的积累而产生的;自然选择则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传递有利基因给下一代;适应性进化则是指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的选择而逐渐改变。
4.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级;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体和环境要素组成,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过程维持其稳定性。
以上为生物选修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概述,具体内容可能还有其他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理解。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归纳总结生物选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主要围绕着生物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内容展开。
本文将对该门课程的主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高中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生物的发展1. 生物的起源:生物起源于地球上早期的无机化合物,通过化学进化逐渐形成了有机分子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生命现象。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最早出现的细胞类型,其内部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则具有细胞核,有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
二、生物的多样性1. 动物界的分类:动物界根据动物体对称性、体腔、某些特定器官的有无等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亚界,同时在每个亚界内还有不同的门、纲、目、科等分类单位。
2. 植物界的分类:植物界主要根据植物的营养方式、体细胞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分为绿藻植物、蘑菇植物、藻藻植物等不同门。
三、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了物种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适应。
2. 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动和突变等,这些机制共同促使物种在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和获取生存优势。
四、生态环境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如森林、湿地、海洋等,生物通过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包括物种的营养方式、生活史和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等。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减排和限制非法捕猎等。
以上是对生物选修一主要知识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涉及了生物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1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学习中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针对高中生物选修1这门课程,本文将叙述这门课的主要知识点及其重要性。
1. 遗传信息传递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是生物世界中最为基础的过程,涉及到生物的繁殖、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等许多重要生物学问题,遗传信息传递与其他细胞功能息息相关,像DNA分子、RNA分子、蛋白质都是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遗传单元是基因。
因此,了解遗传信息传递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整体来说非常重要。
2. 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过程,它们包括细胞内周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描述、发生机理、适应性和控制等方面研究。
通过对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基因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原因等。
3. 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DNA、RNA和蛋白质是生物体最为基本的分子,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才能更好地理解解决相关生物问题。
DNA和RNA是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则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分子都有着巨大的生物学意义,在深入了解这些分子的结构、生物功能和调控过程之后,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对于生物世界的认知。
4. 生物的进化和分类进化和分类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生物的分类传统上是基于形态特征;而进化是基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的核心是适应性。
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分类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变,探索相关生态、环境、人类危机等问题,为保护地球、谋求生物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
5. 生物的免疫系统和人体有关的健康问题生物的免疫系统保护的是生命体免受外来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和异物侵袭。
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系统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各种传染病的预防、预防科学快速处理各种疫情。
生物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 生物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及其组分进行操作、改造和利用的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生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个阶段。
传统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酿造、发酵等;现代生物技术则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为核心。
二、基因工程1.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基因工程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使之产生新的遗传特性。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受体细胞的转化、转化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受体细胞的工具。
常用的基因表达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病毒等。
3. 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基因治疗等。
三、细胞工程1. 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细胞工程是指利用细胞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对细胞进行操作、改造和利用的技术。
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等。
2.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主要包括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等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生产疫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四、发酵工程1. 发酵工程的原理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
发酵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发酵条件优化、生物反应器设计等。
2. 发酵过程的主要参数发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参数有:温度、pH、溶氧、搅拌速度、发酵液浓度等。
3. 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饮料、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啤酒生产、抗生素生产、生物燃料生产等。
生物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包裹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
•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1.2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细胞对物质进行吸收、合成、储存和转化的过程。
•分裂:细胞的繁殖过程,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特殊功能:细胞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环境,具备各种特殊功能,如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肌肉细胞收缩等。
2. 遗传与分子2.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储存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由核苷酸组成。
•遗传密码:通过DNA序列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一个氨基酸。
•基因表达:从DNA转录为RNA,再通过翻译转化为蛋白质。
2.2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复制过程中,DNA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由酶在每个模板链上合成新的互补链。
2.3 遗传变异与进化•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
•选择性进化:环境选择有利于某些特征的个体存活和繁殖,使这些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
3. 细胞的信号传导与调控3.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备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通过受体蛋白,接受外界信号,并通过信号转导传递到细胞内。
3.2 细胞的信号传导方式•内分泌系统: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细胞。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号。
3.3 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细胞周期:细胞从诞生到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阶段。
•细胞凋亡: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保持组织和器官的平衡发展。
4. 免疫与疾病防治4.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方式。
•先天免疫:通过起始反应阻止病原体入侵。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记忆细胞记住病原体以便下次抵御。
4.2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预防疾病: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环境卫生等。
2024年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归纳总结一、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在细胞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过程。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
-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 内质网:合成和储存蛋白质。
- 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 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物质。
- 溶酶体:进行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和回收。
-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2. 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的复制、核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等过程。
- 无丝分裂:直接进行细胞核的分裂,没有纺锤体的形成。
二、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在遗传学中,我们学习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基因突变等内容。
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DNA分子:由磷酸、糖和四种氮碱基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 基因: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单位,编码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 三联密码子:由三个氮碱基组成的DNA序列,编码一个氨基酸。
- 蛋白质合成: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2.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自由组合定律:一个个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中的组合是随机的。
- 随机分离定律:同一倍体染色体组中的一个基因对在减数分裂中向不同的配子中随机分离。
- 连锁性遗传:两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往往一起传递。
3. 基因突变- 点突变:一个碱基被替换、插入或缺失,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 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三、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研究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和共同祖先的变化过程。
在生物进化中,我们学习了进化的证据、进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进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
1. 进化的证据-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记录了生物演化的逐渐变化过程。
选修一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在17世纪,安东·范·莱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胞,揭开了细胞的神秘面纱。
1.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胞质基质。
1.3 细胞的功能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器来进行代谢、分裂、合成物质等。
第二章遗传的本质2.1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DNA是细胞遗传的物质基础,它是由若干个核苷酸单元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2.2 DNA的复制DN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会进行复制,确保每个新生的细胞都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2.3 遗传信息的表达DNA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最终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表达出来。
第三章生物调节与体内环境稳态3.1 神经调节神经元接收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传递神经冲动,使得机体进行相应的反应。
3.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内部的平衡。
3.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通过呼吸系统来实现。
第四章生物进化和分类4.1 进化论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进化为适应环境的形态。
4.2 生物分类生物通过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特性等来进行分类。
4.3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植物的营养5.1 光合作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
5.2 植物的矿物质营养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
5.3 植物的有机质营养植物通过营养器官来进行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储存。
第六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6.1 植物的根系结构根系通过根毛和细根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物质。
6.2 植物的茎叶结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来进行水分和无机物质的运输和合成。
6.3 植物的光合产物的运输植物通过韧皮部来进行光合产物的运输。
第七章动物的营养7.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通过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来进行物质的分解和吸收。
pcr技术高中生物知识点

pcr技术高中生物知识点PCR技术是一项利用DNA聚合酶(chain reaction)的技术,它可以将少量的DNA复制成足够多的份,使其可以被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PCR技术的高中生物知识点:1. PCR的意义: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进行基因克隆、基因重组、突变分析、DNA测序、生物物种鉴定等研究。
2. PCR的原理:PCR技术是一种利用DNA聚合酶进行的指数级扩增的技术,它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扩增。
在变性步骤中,将DNA双链分离为两条单链。
在退火步骤中,引物结合到模板上面,产生凝固复合物。
在扩增步骤中,DNA聚合酶按照引物造成的模板片段进行扩增。
3. PCR的应用: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如生物医学、植物育种和基础研究。
4. PCR的基本流程:PCR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DNA提取,PCR反应,PCR产物测定和PCR产物分析。
其中,DNA提取是将目的DNA从样品中提取出来;PCR反应是PCR扩增的主要过程;PCR产物测定是利用电泳技术等方法对PCR 扩增产物进行检测;PCR产物分析则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
5. PCR反应中的引物设计:PCR的引物设计包括引物的长度、引物的序列、引物的熔点和引物的特异性等方面,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之一。
6.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与分析: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主要包括电泳和测序两种方法,电泳是将PCR扩增产物分离并检测,而测序则可以确定PCR扩增产物的序列。
7. PCR的优缺点: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快速、简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易产生假阳性结果,易出现偏差等。
以上就是PCR技术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自主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能力。
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 核糖体:负责蛋白质的合成。
-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运输。
-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ATP的生成。
- 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
3.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生化反应、传递信号等。
-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糖类:主要提供能量,也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
- 脂类: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与复制:DNA双螺旋结构,通过碱基配对进行复制。
- RNA的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 蛋白质的翻译: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基因突变: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病或物种的进化。
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连锁与重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发生交换重组。
3.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演化。
- 进化树:描述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 人类起源:从古猿到智人的进化过程。
三、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流动。
-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人体健康与疾病:- 营养与健康: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 传染病:病原体的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 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3.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是对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学习,包含了丰富且实用的知识。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2C₂H₅OH + 2CO₂+能量。
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反应式为:C₂H₅OH +O₂ → CH₃COOH + H₂O。
3、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4、发酵条件的控制果酒制作:温度控制在 18 25℃,前期需通入氧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果醋制作:温度控制在 30 35℃,持续通入氧气。
(二)腐乳的制作1、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三)泡菜的制作1、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制作流程准备原料→配制盐水→装坛→封坛发酵。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照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如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等)和灭菌(如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筛选菌株选择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2、统计菌落数目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
高考生物复习选修一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选修一知识点选修一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选修部分。
本文将围绕选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基础。
它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和间期等不同阶段的分裂,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直接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没有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分裂过程。
2.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中的DNA携带了生物遗传信息,而基因是DNA的基本单位。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3.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的表达指基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基因的表达受到基因调控的影响。
基因调控分为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阶段,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剪接等多种调控机制。
4.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开展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
基因工程主要应用于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
5.细胞的动态平衡细胞内外的环境和条件会影响细胞的生存和发展,细胞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渗透、吸附、主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机制来维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细胞内部还通过稳态机制来维持细胞内各种物质浓度的稳定,如金属离子稳态、酸碱稳态等。
6.细胞的协同作用细胞间的协同作用是细胞体的各种器官和亚细胞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实现细胞的分工和有序运作。
细胞的协同作用主要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布。
7.细胞的自我修复与再生细胞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的能力。
细胞自我修复是指细胞在受到损伤时自身进行修复和恢复功能的能力。
细胞再生是指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的方式进行再生和恢复。
8.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高三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三选修1知识点总结生物高中选修1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生物学中的许多核心知识点。
下面将对生物高三选修1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1. 遗传与进化1.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学说等,通过对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来解释物种的性状传递和进化。
1.2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复制、RNA的功能与类型、遗传密码等,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遗传的基本原理。
1.3 进化的基本过程进化的基本过程包括变异、选择、迁移和隔离等,通过这些机制,生物种群逐渐改变其性状和适应环境。
2. 分子基因组学2.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蛋白质。
基因的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等功能区域。
2.2 基因调控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和细胞内调控因子的影响。
包括转录因子、miRNA等。
2.3 基因工程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能够改善作物品质、治疗疾病等,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3.1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PCR技术是一种以DNA复制为基础的快速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
3.2 DNA指纹技术通过分析个体DNA上的特定位点,可以确定个体身份、亲子关系和遗传疾病等。
3.3 基因治疗与克隆技术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来治疗遗传疾病;克隆技术包括动物克隆和植物组织培养等。
4. 细胞的多样性与发育4.1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4.2 细胞分裂与增殖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以及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差异,细胞增殖的调节机制。
4.3 细胞的分化与分布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特化,细胞分布与个体的器官构建与发育有关。
5. 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5.1 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5.2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叶三部分在物质运输中的不同功能,光合产物的分配与传输。
高中生物pcr技术知识点

高中生物pcr技术知识点PCR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PCR技术的原理、步骤、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PCR技术的原理PCR技术的核心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
PCR技术利用DNA聚合酶在高温下对DNA模板进行反复扩增,从而从极少量的DNA样本中扩增出足够多的目标序列,以便于后续检测和分析。
PCR反应主要由三步组成:变性、退火和延伸。
变性可以使DNA 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退火可以使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延伸可以使引物在模板上逐渐合成新链。
二、PCR技术的步骤PCR技术主要包括反应体系的准备、PCR反应、PCR产物检测和分析四个步骤。
1. 反应体系的准备PCR反应需要准备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包括PCR模板DNA、引物、dNTPs、聚合酶、缓冲液、水等多个组分。
其中,PCR模板DNA是PCR反应的起点,引物是PCR反应的关键,dNTPs是PCR反应的原料,聚合酶是PCR反应的催化剂,缓冲液是PCR反应的稳定剂,水是PCR反应的溶剂。
2. PCR反应PCR反应是PCR技术的核心步骤,PCR反应需要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
PCR反应一般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阶段。
变性阶段一般在94-98℃进行,可以使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退火阶段一般在50-60℃进行,可以使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延伸阶段一般在72℃进行,可以使引物在模板上逐渐合成新链。
3. PCR产物检测和分析PCR产物检测和分析是PCR技术的重要步骤,PCR产物的检测和分析一般包括凝胶电泳、荧光定量、序列分析等多个方面。
凝胶电泳是PCR产物检测和分析的基础,可以将PCR产物按照大小进行分离;荧光定量可以对PCR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序列分析可以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三、PCR技术的应用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PCR技术可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检测、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在医学领域,PCR技术可以用于病原菌检测、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等多个方面;在环境科学领域,PCR技术可以用于微生物检测、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等多个方面;在食品检测领域,PCR技术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品种鉴定等多个方面。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是生物学方面的选修课程,主要涉及细胞与遗传、生物技术、生态学和进化学四个模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相关实践应用。
第一部分:细胞与遗传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转运、代谢作用、生命活动等。
此外,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2.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使染色体进行复制并平均分布给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情况,只有一次DNA复制,但产生四个细胞,每个细胞含有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量。
3. 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储存分子,由核苷酸组成,包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碱基。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互结合形成。
4.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DNA分子进行复制生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这是细胞遗传的基础,保证了新生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5.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是DNA分子上特定的DNA序列。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进而控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6. 遗传的分子机制遗传物质的传递可以通过DNA的复制和遗传物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
这些过程中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造成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生物技术1. 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是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反应进行的技术操作。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广泛涉及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2.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实现对特定性状的控制。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等技术手段。
3.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快速扩增DNA序列的技术。
它利用DNA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的特殊性质,使得DNA片段可以在特定温度下进行扩增。
高中生物pcr技术知识点

高中生物pcr技术知识点
PCR高中生物中,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下面是关于PCR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通过模拟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在试管中加入模板D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 聚合酶和缓冲液等成分,通过多次循环加热和退火,将模板DNA扩增数百万倍。
PCR反应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如合适的温度、时间、离子浓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退火温度,它决定了PCR的特异性和产量。
PCR反应中使用的引物是短小的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的特定序列互补,用于引导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链。
PCR反应中使用的DNA聚合酶具有耐热性,可以在高温下存活并继续合成新的DNA链。
PCR反应中使用的缓冲液是特制的,可以提供适宜的pH值和离子强度,保证反应的稳定进行。
PCR技术可以用于许多生物学研究,如基因克隆、测序、表达分析等。
PCR技术需要严格控制污染,因为任何外来DNA的污染都可能导致PCR的假阳性结果。
PCR技术需要遵循伦理原则,如保护人类基因组和生物多样性等。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生命系统中的分子生物学生命系统中的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生物分子的化学特性生物分子是由生命体内特定的化学元素构成,包括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磷元素和硫元素等。
这些元素组合形成不同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多糖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不同分子之间的化学特性,如它们的热稳定性、酸碱性、亲水性、疏水性等,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
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遗传物质,由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
在分子生物学中,专注于研究DNA的序列、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细胞核内的基因操作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发展的本质。
3.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有机物质,是许多生命体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合成和功能等,能够更好地揭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对于探究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不同生物分子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如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作用和酶与基质的结合等。
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过程,从而为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5.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遗传机理的学科,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它掌握着调控生命过程的关键发展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进化和人类疾病的起源等复杂生命过程。
总之,生命系统中的分子生物学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对于加深我们对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和生命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具有深远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知识点总结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实验原理1.酒精发酵的原理:酶①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酶②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③酵母菌的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发酵的原理:①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酶表达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二、实验步骤1. 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项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充气口排气口出料口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1.2 腐乳的制作一、实验原理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
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
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
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
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约腌制8 d。
〔注: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有利于腐乳成型;盐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可以调味。
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
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
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三、注意事项1.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使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课题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实验原理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杆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反应式为:C6H12O6−→−酶2C3H6O3+能量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和放线菌。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
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适宜pH 、温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3. 一般在腌制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故在10天之后食用最好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酵时间(d)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1.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1)培养基的分类:·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2)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 无菌技术a.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b.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c.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①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②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d.常用器具的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3(1)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①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②倒平板操作:a. 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b.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
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①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