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九江职业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九江职业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九江职业大学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背景 (1)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 (1)(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突出 (2)(二)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名师层出不穷 (3)(三)教、产、研结合紧密科研成果显著 (3)(四)教学管理严格规范组织保障得力 (5)(五)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教学改革突出核心 (5)(六)加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实训内外并举 (6)(七)毕业生技能过硬社会声誉良好 (6)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7)四、建设内容 (7)(一)积极推进校企对接 (8)(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3)(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8)(五)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9)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19)(一)改革举措 (19)(二)保障措施 (21)六、绩效目标 (23)七、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24)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承担院部:机电工程学院项目组组长:胡晓林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组副组长:李树林机电工程学院客座教授、中船集团6354所所长、研究员项目组成员:王荣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工程师、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王国槟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晓燕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工程师王维昌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黎苇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工程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周军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文瑜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石宏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钟怡帆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赵红梅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余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潘国良中船重工集团707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文杰九江新联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巫书郁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茨涛中船集团九江仪表厂高级工程师2程水生中船集团6354所高级工程师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升我国制造业装备水平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水平,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目标1.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场所和设备。

2.建立优秀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

3.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硬件平台建设:(1)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室建设:建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平台。

(3)软件系统支持:建立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师资团队建设:(1)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

(2)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3.学科交流与合作:(1)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2)学术期刊发表: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合作研究项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科研水平。

四、项目计划1.第一年:(1)硬件平台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2)师资团队建设:招聘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

2.第二年:(1)硬件平台建设: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师资团队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开展科研项目。

(3)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第三年:(1)硬件平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2)师资团队建设:继续提供科研支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学科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建设背景(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近1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二Ο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3)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分析 (3)1.行业发展概况 (4)2.人才需求分析 (4)二、建设基础 (5)1.专业基本情况 (5)2.专业特色 (6)第二部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专业建设目标 (6)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8)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8)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8)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9)5.校企合作建设目标 (9)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9)二、人才培养目标 (10)三、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10)第三部分专业建设内容 (15)1.专业调研 (15)2.人才培养模式 (15)3.课程体系 (16)4.师资培养 (16)5.实训设施 (16)6.科研教研 (16)7.校企合作 (16)8.服务社会 (17)第四部分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17)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办法 (17)1.培养模式方面 (17)2.师资培养方面 (18)3.实训条件方面 (18)4.科研能力方面 (18)5.教育信息化方面 (18)6.行业指导方面 (19)二、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 (19)1.组织及人员保障 (19)2.经费保障 (19)3.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 (20)第五部分绩效考核指标 (22)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 (25)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分析1、行业发展概况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制造业。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机电技术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2、项目组建设机构
组长:张江城
成员:黄中玉、熊南峰、王旺生、游敏、徐刚、于宁波、黄莉、汤维华、陈江华、雷波、邹云翔、张淑会、佘昌全、张翼
3、服务的产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面广,涉及到机械加工、电力生产与运输、汽车驾驶、机电产品的维修与维护、销售、计算机应用等等多个方面。

4、专业群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本专业是为机电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办学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二是现在有较坚实的办学基础。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 580201学校名称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学校代码 13859学校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14 日修订日期 2011年11月30日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实力也持续提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大国。

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中国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

此间召开的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显示,未来十年内,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制造业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区域结构。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四十大类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制造业聚集带、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制造业聚集区、鲁南制造业聚集带。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游艇、航空航天装备、机床、农用机械、矿山工程设备、电工电器及仪器仪表等十一大类装备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二、服务与发展相结合,专业与产业相对接,为山东省有色冶金业、中国铝行业及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多年来,学院坚持“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围绕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推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高技能人才。

学院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方针,主动对接优势产业集群,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创新“深度互惠协作”的培训机制和模块化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企业员工职前、职中、职后培训,成为中国铝业公司、南山铝业、魏桥铝电集团、茌平信发铝业、烟台恒邦冶炼等多家企业员工定点培训基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0955 学校举办单位黄冈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湖北省黄冈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8)三、建设内容 (10)(一)改革体制机制,实施5个对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10)(二)探索系统培养机制,加强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 (11)(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13)(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五)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重在教师能力培养 (14)(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 (15)四、改革举措 (15)五、绩效指标 (18)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2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是我院创建早、规模大、投资多、覆盖面广,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招生和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高、创业效果显著。

(一)良好的发展环境1.专业建设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到2015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投资增速超过40%,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2.5%。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这就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消费类机电产品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将呈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着力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促进制造业技术自主化、制造柔性化、设备成套化和服务网络化;大力发展省内自主品牌家电,提升东贝压缩机等产品的规模,完善TCL等家电配套工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编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74 学校举办单位晋城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山西省(省份)晋城市(地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 设 方 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富士康(晋城)科技集团、山西清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晋城)、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北京)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前景看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810人,毕业生191人,2011年招收新生368人,规模呈上升趋势。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072008200920102011机电一体化专业招生人数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7人,在读博士1人,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3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测绘、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实训课时数达到了50%。

建有电工电子实训室、AutoCAD实训室、PLC与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训室、富士康机加实训车间和数控实训基地(含数控编程实训室)。

与富士康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两个,总价值达900万元,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需要。

积极探索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任务驱动教学”,目前开发院级精品课程一门:《机械制图与测绘》;系级精品课程两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用电工技术》;重点建设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和成效

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和成效

1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效1.1 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近三年来,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漯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举全校之力,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展开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推进有序,各项建设资金全部足额到位,各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1.1.1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到位和执行情况1.1.1.1 项目专项资金到位情况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漯河市委市政府等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系示范建设资金全部到位。

到位率达到106%,配套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图表2-1 项目专项资金计划、到位情况表1.1.1.2 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整个示范建设项目共完成建设资金0000万元,完成比例00%。

其中:省市财政支持的6000万元,用在重点专业建设配套、重点专业的专业群和基本建设上,完成金额5887万元,完成比例98%。

学院配套资金4447万元,主要用在重点专业的专业群、非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公共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完成金额4077万元,完成比例92%。

详细情况见图表2-2、图表2-3。

图表2-2 项目专项资金计划和执行情况表图表2-2 中央财政资金计划和执行情况表1.1.2建设任务完成情况1.1.2.1 总项目完成情况经过三年的建设,各项任务指标的达成度均达到预定目标。

其中部分项目指标达成度均大幅超过预定目标。

已经达到了验收的要求,现结合学院示范建设《任务书》,逐项说明各分项的达成情况(见图表2-4)。

.页图表2-4 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达成情况的对照表页页页页1.1.2.2 综合建设完成情况1.2 项目建设的成效三年的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我们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一条路子、两大成果、三个突破、多方受益”1.2.1走出了“一条路子”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西部高职发展之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自动化生产的核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验、实习、实训等机会;3.强化专业核心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2.课程设置设计科目设置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领导与管理、工程实践等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机会。

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岗位开设、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4.项目实施加强本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项目推进方案1.资金投入提供专业群建设的必要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课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材,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4.团队合作加强校内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学生。

五、项目效益1.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满足市场需求;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企业合作,增加就业机会;4.提高专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交叉性高度发展的技术专业,主要教授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及其系
统集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课程
到专业必修课的系统学习。

可以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成型机械、自动化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各类机电系统的故障检修、维护改造,掌握建设、调试、维护和检修机器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并为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工程技
术问题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二、专业目标
根据学院的发展特色,本专业面向新时代,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
设成为我校一流学科的目标,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技术素养,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为基础,涵盖计算机、
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多门课程。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申请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负责人:孙国安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一、建设意义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文件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求河南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纺织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建设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推进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机等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推动郑州、洛阳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

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等产业作为河南省支柱产业,其发展过程都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运行中的监测、监视、调节与控制无不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息息相关,其中大量运用了集成化信息平台、工业以太网、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机、分布式智能I/O、人机界面、工业无线网络、现场总线、机器视觉、伺服控制系统等机电一体化技术。

我院依据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度重视专业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龙头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以该专业为核心的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的专业群已经形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院级重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市级示范专业。

大力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利于中部崛起、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优化郑州教育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供社会服务,有利于郑州市乃至河南省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8日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 (6)(二)具体目标 (6)(三)建设思路 (8)三、专业建设容(一)推进校企对接,以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二)探索系统培养,以体系建设衔接职教培养通道 (12)(三)强化实践育人,以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6)(四)转变培养方式,以跨界共育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20)(五)打造教学团队,以互培共育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27)(六)实施多维评价,以多元参与建立质量评价制度 (30)四、改革举措(一)改革举措 (34)(二)保障措施 (37)五、绩效考核指标(一)建设进度 (39)(二)分年度预期绩效 (40)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46)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1.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改造提升的重点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据《日报》2011年9月14日信息,2010年全市GDP总量跨越9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21万亿元增加到2.85万亿元,年均增长18.5%(图1-1)。

图1-1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航空、卫星、高铁、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5大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发展目标被分别加以明确。

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将建设“三区三城”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总定位、总方向,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承担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和支撑作用。

未来五年,将优先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

来自《日报》2011年6月9日消息,2010年,市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重点展开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据统计,市现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212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5.5万余人,去年完成总产值4470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

其中,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786.1亿元,同比增长38%,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为17.6%(图1-2)。

到2011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440亿元左右。

图1-2 2010年工业六大行业产值比重2.充足的高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渗透到装备制造业,引起装备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市抓重大项目推转型升级的55个项目中,如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都急需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支撑。

根据《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2009年我市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121家,从业人员56.33万人;来自《日报》2011年6月9日消息,市现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212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5.5万余人。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人才总量达145万人,年均增长7.8%。

在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增长率达到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倍以上。

而据统计,目前市高端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满足率仅为30%,高端智能行业只能满足企业需求的10%,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新增20万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年增2万人。

从发展趋势看,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是市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方向和支撑产业。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市、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需要大量能够制造、改进、创新设计先进机电产品以及使用、维修、管理、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并提升本土机电装备水平的机电一体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设基础1.建设概况秉承“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提供区域装备制造业人才支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自2003年起,就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本专业每年生源充足,一志愿报考率持续在180%以上,每年新生报到率均在94%以上;已有7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历年招生人数具体如图1-3。

图1-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历年招生人数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57人,在学院所有专业中规模最大,2011级一志愿报考率225%,报到率95%,“进口”形势好。

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187人,初次就业率为100%,年终就业率为100%,市场需求旺盛,“出口”销路畅。

经过多年建设,在人才培养、师资提升、校企合作和实验实训建设等方面的涵得到长足发展,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起薪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据2011年麦可思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报考本专业的原因78%是“看好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大”;半年后月收入达2700元;“就业竞争力”、“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愿意推荐报考本专业”指数均名列全院各专业首位。

2.专业优势(1)实施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

学院在成立之初就鲜明地提出“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与企业携手、与生产互动,培养区域经济急需人才”的校企合作工作思路。

2003年起,本专业主动与百得()科技、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等8家企业主动沟通,双方合作,共同探索工学结合之路,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课程容、优化教学环境,使专业教学要素贴近企业标准。

2004年起,与百得科技、可成科技()、华辰电气等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组建订单班,学生在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共同设计实习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成绩计入学籍档案。

2006年“百得班”融合公司培养助理工程师的要求,设置相关具有企业文化特色课程,实现“在校基本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完成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顶岗实训成绩与获得学分挂钩,将实训教学真正纳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吸引百得科技、艾默生、可成科技、基美电子()等著名企业设立了每年20多万元的奖学(教)金和助学金,用于鼓励教师和学生。

(2)取得了显著的教改成果2004年本专业聘请来自本行业9家企业的技术主管、生产经理参与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保障。

2006年起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从专业课开始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自编项目化讲义6本,边学边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围绕区域产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重构。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召开DACUM分析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华师大教改专家指导,有效推进专业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获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机电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主编、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4部;公开发表论文155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8篇。

本专业学生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二等奖(全国第五名)。

(3)形成了优秀的教学团队近年来,重点实施了教师学历学位提升、企业实践、海外培训等培措施,加强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聘请职教专家者指导专业建设、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等外引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多年的打造,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学历、职称、年龄、“双师”结构合理,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高〔2010〕30号)。

近三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学术研究、教改课题14项,发表教、科研论文55篇,完成了《真空断路器后台控制软件》《小型汽油发电机测试台研制》等7个企业横向课题,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个。

(4)建设了共享的实训基地学院前后共投入近1200万元经费用于共享型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了PLC、气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电子电工技术、MPS和FMS技术、维修电工等实习实训室的建设,满足了本专业学生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五年,借助学院的政策优势,“筑巢引凤”,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企业资源,与百得科技共建工院(百得科技)“校中厂”。

六年来,共接纳近600名学生习岗或顶岗实习,共同承接生产订单合同额500多万元。

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百得科技、凯旋机电元件、华辰电气等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2个,运行良好并建立了较好的保障机制,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工程实践提供了保障。

(5)开展了初见成效的社会服务积极构筑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平台,承接教育部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课程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和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四新”培训,连续三年承担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试考点工作;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开发服务,先后为10多家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指导和研发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4个校企合作项目,实现年培训100人次以上,为企业解决了11个生产技术难题。

3.存在差距基于每年系统化市场调研,结合第三方评价信息分析,本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第一,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入推进;第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有待系统设计;第三,实施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不够系统,尚不能全方位对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五对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3”系统培养,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强化“三三三”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搭建“三课堂”平台,实现跨界培养方式;打造“三化”双师团队,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实施多元多维第三方评价,全方位提供教学改革依据。

通过两年的努力,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具体目标1.推进“五个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开展多形式合作,多点位对接。

成立本专业建设委员会,直接接受系校企合作中心领导;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共建联合示中心、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心;实施“三引三送1”,创新校企共育人才机制;实施专家指导式、奖学金资助式、项目参与式、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式、订单培养式、互兼互聘式等多形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通过年度产业、行业和调研、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容基于工作过程而设定、教学组织和实施紧贴企业真实情境、实施“双证书”制度、树立培养“职业人”的育人理念等方式和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