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
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最新)
![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f8a38ec580216fc700afde7.png)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关于苏轼的古诗词八首
![关于苏轼的古诗词八首](https://img.taocdn.com/s3/m/6bed062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6.png)
【导语】苏轼的词是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其散⽂著述宏富,豪放⾃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关于苏轼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满庭芳·蜗⾓虚名》 蜗⾓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谁强。
且趁闲⾝未⽼,尽放我、些⼦疏狂。
百年⾥,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许,忧愁风⾬,⼀半相妨。
⼜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苔茵展、云幕⾼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曲满庭芳。
⼆:《减字⽊兰花·⽟房⾦蕊》 ⽟房⾦蕊。
宜在⽟⼈纤⼿⾥。
淡⽉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
多谢春⼯。
不是花红是⽟红。
三:《减字⽊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早。
莹⾻冰肤那解⽼。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满湖。
四:《点绛唇·不⽤悲秋》 不⽤悲秋,今年⾝健还⾼宴。
江村海甸。
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
⽩云飞乱。
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 红杏飘⾹,柳含烟翠拖轻缕。
⽔边朱户。
尽卷黄昏⾬。
烛影摇风,⼀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兰花·回风落景》 回风落景。
散乱东墙疏⽵影。
满坐清微。
⼊袖寒泉不湿⾐。
梦回酒醒。
百尺飞澜鸣碧井。
雪洒冰麾。
散落佳⼈⽩⽟肌。
七:《南乡⼦·凉簟碧纱厨》 凉簟碧纱厨,⼀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事,徐徐,读尽床头⼏卷书。
搔⾸赋归欤,⾃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间⼀味愚。
⼋:《⽔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花,也⽆⼈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寻郎去处,⼜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过,遗踪何在?⼀池萍碎。
春⾊三分,⼆分尘⼟,⼀分流⽔。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泪。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ca154f48d7c1c708a145d2.png)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9cba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6.png)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关于苏轼的资料
![关于苏轼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70e901f8c75fbfc67db259.png)
关于苏轼的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扩展资料:
苏轼文学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关于苏轼主题诗词
![关于苏轼主题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a434f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png)
关于苏轼主题诗词1.删抹了东坡诗句,湖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
——张可久《红绣鞋·怀古金字淡》2.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3.问胸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
——贯云石《双调·蟾宫曲·竹风过雨新》4.若东坡来此游历,向西湖懒把诗题。
——任昱《南吕·一枝花·题东湖纤云》5.问胸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
——贯云石《双调·蟾宫曲·竹风过雨新》6.东坡太白两诗翁,诗到庐山笔更锋。
——杨万里《又跋东坡、太白瀑布诗,示开先序禅师》7.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杨万里《惠州丰湖亦名西湖》8.醉招和靖叫东坡,一吸西湖湖欲竭。
——杨万里《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9.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10.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11.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
——张可久《红绣鞋·西湖雨》12.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
——张可久《一枝花·湖上晚归》13.吕惠卿曹何足数,苏东坡遇还相恕。
——郑板桥《渔家傲·王荆公新居》14.绿槐梦已南柯,苍松老似东坡。
——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15.持以问东坡,河豚此同否?——王履《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16.六月望西湖夜归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17.东坡诗曰幽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18.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苏轼《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19.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苏轼《泛颍》20.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关于苏东坡的诗句
![关于苏东坡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f8a3d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c.png)
关于苏东坡的诗句以下是关于苏东坡的诗句:1.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2.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3.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4.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5.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6.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宋·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7.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
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
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宋·苏轼《江城子》8.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 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宋·苏轼《洞仙歌》10.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关于苏轼的考题
![关于苏轼的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3a5a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7.png)
关于苏轼的考题选择题(单项选择)苏轼,字子瞻,号____,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A. 东坡居士B. 青莲居士C. 六一居士D. 香山居士答案:A下列哪篇作品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A. 《春江花月夜》B. 《赤壁赋》C. 《滕王阁序》D. 《岳阳楼记》答案:B苏轼与谁并称为“苏黄”,在宋代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A. 辛弃疾B. 黄庭坚C. 欧阳修D. 王安石答案: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江城子·密州出猎》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念奴娇·赤壁怀古》D.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答案:B苏轼在何种境遇下创作了《赤壁赋》?A. 被贬黄州期间B. 担任杭州知府时C. 赴京任职途中D. 晚年流放海南岛答案:A填空题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____”。
答案:三苏苏轼的书法作品《____》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答案:寒食帖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____在此山中。
”答案:身解答题简述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答案: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其文学成就涵盖了诗、词、散文、赋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又有超然物外的洒脱;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散文方面,苏轼的《赤壁赋》、《前赤壁赋》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画家,其书法作品如《寒食帖》等,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绘画作品则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影响,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敬仰的典范。
分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答案:“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开篇之语,表达了作者虽已步入中年(或老年),但内心仍充满着少年般的豪情与壮志。
关于苏轼的古诗
![关于苏轼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309cec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b.png)
关于苏轼的古诗1.《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8.《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作者: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4cb992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f.png)
苏东坡简介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前来鉴戒参考!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爽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虔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欣赏,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产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起初欣赏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谢,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侵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连续了有大致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成心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地步。
关于苏轼的知识
![关于苏轼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18f3c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c.png)
关于苏轼的知识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派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家,北宋文学家,著名的古文家、词人、散文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是苏派的创始人,与他的弟子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大文豪之一。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母亲王夫人也有一定的书法和文学造诣。
苏轼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在他的父亲的悉心培养下,他很早就开始涉猎经史子集,酷爱书法和绘画。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和散文上。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激情澎湃、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苏诗”。
他的词作品则以婉约清新、抒情细腻、意境含蓄而闻名,被誉为“苏词”。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现出他的豁达心境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苏轼的诗词散文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自然、人情、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
他的诗歌以其自由奔放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冲击。
他的词作品则以其细腻的描绘和婉约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情感震撼。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其豪放洒脱的笔调和独特的思想见解,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启示。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担任过各级政府官员和军事将领,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和政策,为北宋政府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军事上也有所建树,他曾经参与了对辽国的战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造诣也非常高。
他的书法以其豪放洒脱的笔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苏体”,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以其写意潇洒的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享受。
苏轼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他曾多次遭到贬官和监禁,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政治事业。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3d3df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1.png)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苏轼写东坡的诗句
![苏轼写东坡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de9bd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b.png)
苏轼写东坡的诗句
苏轼写东坡的诗句有: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不知谁咏东坡月,春入治疗效果里。
——宋朝·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落尽,只有死死枯叶推。
定定住天涯,流水高山茶坐话不答。
此陂未干人归去,不负东坡不负杯。
——宋朝·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便乞此生长报国,尔辈况是莫逆交。
风花醉,柳絮飞,屡邀贤士饮。
此事天无论,当秉烛夜游。
嗟老已衰翁,无能为力,空惭四座。
此乐私记取,要与人间,留些微绿——宋朝·苏轼《鹧鸪天·昔日龙泉山下别》
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参考其他关于东坡的诗句。
苏东坡 文案
![苏东坡 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bed3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8.png)
关于苏东坡的文案如下:
盛世之下,苏轼如行云流水,风华绝代。
他的笔墨如刀如剑,才情横溢,文采风流。
苏东坡,诗豪之名,千古传颂。
纵观千古文坛,苏东坡名列其中,他的诗歌如潺潺清泉,流淌在时光的长河。
他的散文宛如山水画卷,勾勒出千年的风景。
苏轼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以深沉的思考触摸人生真谛。
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官场风波,但他始终保持豁达豪放的性格,以诗酒自娱。
他的诗篇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洞察。
他的一生,犹如他的诗篇,跌宕起伏,充满诗意,留下了千古传颂的文学之声。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4c54d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6.png)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欢迎查阅。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
苏轼简介——精选推荐
![苏轼简介——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be628c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e.png)
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字⼦瞻,号东坡居⼠。
汉族,四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市郏县)。
⼀⽣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诗⽂书画皆精。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平作者:佚名 公元1037年1⽉8⽇,苏轼⽣于眉州眉⼭。
苏轼的⽗亲苏洵,即《三字经》⾥提到的“⼆⼗七,始发奋”的“苏⽼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读书的状况,感觉⾃⼰深受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数千⾔”,也更不可能有⽇后的⽂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的苏轼⾸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篇《刑赏忠厚之⾄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的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第三等,为“百年第⼀”,授⼤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字毁谤君相”的罪名⼊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劫。
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84e11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d.png)
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1.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啊,那真的是积极为百姓干实事呢!他疏浚西湖,这可解决了大问题呀!你想想,如果没有他,西湖会变成啥样?那可能就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美丽样子啦!这难道不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吗?
2. 苏轼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医院呢!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呀!他看到百姓看病难,就毅然决然地行动起来,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你说厉害不厉害?
3. 当年在徐州,洪水来袭,苏轼那可是身先士卒呀!他带领百姓一起抵御洪水,这不就是把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吗?这不就是在造福百姓吗?你能不佩服他吗?
4. 在儋州的时候,苏轼积极传播文化,简直就是文化的播种机呀!让那里的人们也能受到知识的滋养,这对当地百姓的影响那是深远无比的呀,能说这不是造福一方吗?
5. 苏轼对待百姓那真是像亲人一样啊!他努力改善民生,让百姓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
就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给大家带来温暖,这是多么难得的情怀呀!
6. 还有啊,苏轼到了一个地方就致力于发展当地经济,让百姓们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不就像一个勤劳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小苗,让它们茁壮成长嘛!他真的是为百姓做了好多好多啊!
总之,苏轼真的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实实在在造福百姓的大好人呀!。
苏轼的写作素材
![苏轼的写作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11e905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c.png)
苏轼的写作素材以下是 9 条关于苏轼的写作素材:1. 苏轼的豁达那可是出了名的呀!就像他被贬黄州,却还能悠然自得,写出《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
你说他这心态,是不是牛得很!咱遇到点挫折就唉声叹气,可真得学学他呀!2. 苏轼的诗词简直太绝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这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就好像春天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了一样,这得有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呀!3. 还记得苏轼和佛印的那些趣事吗?苏轼老是想难倒佛印,结果常常自己吃瘪,哈哈!这说明苏轼也是个很有趣的人呀,不是那种死板的大文豪。
就像我们朋友之间也会开开玩笑逗逗乐,多有意思!4. 苏轼对美食的热爱那真是不容小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连被贬到岭南都能发现荔枝的美味。
这就好像咱不管到哪儿,都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美食一样,多乐观呀!5. 苏轼的官场生涯那叫一个坎坷呀!可他从来没有被打倒过。
想想咱们有时候遇到点困难就想退缩,真应该脸红一下!他这坚韧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敬佩吗?6. 你们知道吗?苏轼对家人的感情那可是很深的哟!他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就是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嘛!就像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一样,总是有着无尽的牵挂!7. 苏轼的文学影响力那可太大了!多少人是因为他才爱上了古诗词呀!他就像是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照亮了多少人的文学之路啊,这真的太厉害了吧!8. 想想苏轼在西湖治理的功绩,那真是让人佩服!他让西湖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这就好比一个艺术家,把一件普通的东西变得超级棒,是不是很牛?9. 苏轼的一生丰富多彩,他的豁达、才华、乐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本事和心态,那咱的人生也会精彩很多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苏轼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我们要好好地去了解他,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轼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
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
”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涵养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
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
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
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
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
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
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东坡的美食人生作者:海纳苏轼,于北宋景佑三年出生于四川眉山,这是北宋一朝最黄金的时代。
他的家庭说不上富有,但也衣食无忧,即便如此,苏轼小时候和他的弟弟苏辙常吃的也是“三白”之饭,即一餐只有一碗米饭、一碟白萝卜、一碟盐,但在这样的食物却滋养了两位文学大师,看来人的聪明才智靠天生和后天的努力,与什么补脑没有关系。
而苏轼的家乡四川,从秦代开发以来,即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里以丰富的物产成为历代国家的粮仓,物产的丰富也带动了美食的发展,辣椒还要有数百年才能传入中国,因此那时的川菜并不似今天的麻辣,但鲜嫩肥腻的风格已初露端倪,尤以淡水鱼与猪肉的做法天下闻名,而苏轼的母亲不仅是一位能读懂《汉书》的才女,更是一位厨艺好手,川人尚食的传统与母亲的熏陶,使苏轼也有了一项爱好—烹饪。
喜欢烹饪的人大多是勤快的,未到而立之年即凭着才华,平步青云的苏轼在他的任职上,表现出了他的勤政,在他的第一个地方官任上---陕西凤翔,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他领导百姓抗旱、祈雨,在解除旱情后,他命人宰羊做羊汤与民同庆,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公元1071年,苏轼调任杭州通判,在这里他与茶结缘,一天,因病告假,孤山寺的惠勤禅师让他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间病已痊愈。
苏轼便在禅寺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自此,苏轼爱好上了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轼受小人的诬陷,也就是所谓诬蔑皇帝的“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做了地方武装副部长(团练副使),靠着微廉的俸禄,无法养活家人,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他学自己的偶像唐代的白居易,而自号“东坡居士”,自此,人们称其为---苏东坡。
即使生活艰难,苏东坡也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继续着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哪里能看出被贬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好心情。
黄州是苏东坡一生的重大转折,由此他的诗词更为豪迈,心情更为洒脱,一切达到了顿悟的境界。
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满了乐趣,黄州的猪肉非常便宜,苏东坡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比,这也许就是红烧肉的起源,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另外还有一种清汤的做法,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黄州临近长江,因此鱼也成为了苏东坡美食的原料,闲暇无事之时,苏东坡常学渔夫样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上钩的鱼很快就上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苏东坡在黄州西山寺游玩时,学会了寺中的一种用山泉水和面做酥饼的方法,回家如法炮制,也成为了他招待上宾和禅师高僧朋友的点心。
苏东坡不善饮酒,说自己“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虽然曾在盛产西凤美酒的陕西凤翔和酒风盛行的山东做过官,并留下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诗句,但他依然不胜酒力,在黄州似乎是因为有了更为洒脱的心境,他却酒量大增,他说“而今亦能饮三蕉叶矣。
”但苏东坡有着都独特的饮酒观--饮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
他反对泥醉,而主张“半酣”:“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黄州盛产柑桔,苏东坡竟然还尝试着用蜜桔酿酒,当然酒的质量是不过关的,朋友们饮过后纷纷腹泻,成为一时的笑谈。
公元1083年晚秋时节,苏东坡与几位好友乘一叶小舟在长江上品酒赋诗,当舟行至赤壁,面对月上东山、水光接天的美景,在美酒半酣之时,苏东坡挥毫写下了《赤壁赋》。
苏东坡对此意犹未尽,不久当一位朋友送来了一条“巨口细鳞”的鲈鱼,苏东坡也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好酒,再次乘舟来到赤壁,又一次的尝美味品美酒赏美景,这一次苏东坡还借着酒兴徒手攀上了峭壁,饱览壮丽的山河之际,他不仅写了《后赤壁赋》,而且还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这之后不久,苏东坡得到了宋神宗的赦免,离开了生活四年之久的黄州,而他在黄州不仅留下了上百篇的流传千古的名作,也留下了许多独创的的美食,这一切都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
热爱自由崇尚洒脱的苏东坡,这一次自己请求外放流官,公元1089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又一次来到杭州,出任的杭州的父母官—知府。
上任伊始,为了解决西湖在雨季泛滥,苏东坡又一次的率领民众清淤疏浚并修缮湖堤,这被后人称为“苏堤”的湖堤之于西湖,宛如明眸上的一道秀眉,它不仅使西湖地区鱼米丰茂,同时也为西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犒赏参加工程的民众,苏东坡按照自己的老习惯来宴请大家,他在徐州首创在黄州完善的红烧肉,终于在这次大宴中蜚声海内,自此脱离朝堂回到民众中的苏东坡,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一个品牌,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所有品位的、时尚的东西都会与苏东坡相关联起来,被冠以“东坡”的“品牌”,苏东坡在黄州创造或仿制的几道美食,被人们称作了“东坡肉”“东坡饼”,就连苏东坡常戴的帽子被冠以“子瞻帽”。
西湖中还盛产河虾,苏东坡独辟蹊径用杭州的另一种著名特产龙井茶为配料,做出了清鲜可口的龙井虾仁。
苏东坡饮茶更有品位,不仅讲究新茶、泉水,还讲究美器,他设计了用一种美观实用的提梁壶,苏东坡曾在江苏宜兴小住,当地有着制壶传统,苏东坡的设计很快被当地的能工巧匠所运用,再次流行全国,这种茶壶当然又被人们称作了“东坡壶”。
在杭州的岁月是苏东坡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贵的是,他与知己伴侣王朝云的感情。
一次几位不怕受牵连的朋友,翻山越岭的来到岭南来看望苏东坡,王朝云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她与苏东坡共同“研制”的惠州美味,有外脆肉嫩、色泽金黄的炸鸡,被苏东坡冠以“宏志鸡”的美名,而至今成为客家人婚嫁庆功的必备传统菜,还有“烤羊脊”,苏东坡认为羊肉里最好吃的就是羊脊肉,吃起来有“蟹味”,其实这就是现如今流行的美食“羊羯子”,还有用东坡肉加上了当地盛产的梅干菜,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美味“梅菜扣肉”,东坡鱼加入了当地的惠州陈醋,又演变成了“醋鱼”,还有以形命名的“琵琶虾”,朋友里有僧道,他们还专门准备了素菜,有用芦菔白米,做的“玉糁羹”,也有多种蔬菜配料的“东坡汤”,酒也是苏东坡自己酿的“桂酒”,美酒玉色、香味超然,苏东坡自豪的起名为“罗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