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北师大版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提出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成小康 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
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 2
同学们: 还记得这样一首古诗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谁写的?出自他的哪篇诗作?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1
2 3 4
第一项目标是经济建设目标,“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P45 第二个是政治目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第三个是文化目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第四个目标就是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第五个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 安驶过,没有事故,没 有损失,也没有产生 GDP。
两辆汽车发生刮蹭, 发生小事故,造成 轻微损失,两车修 理创造GDP2000元。
两辆汽车猛烈相撞, 发生大事故,两车 报废,再造两车创 造GDP20万元。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2)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一系列社会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促 进 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绿 金水 山青 银山 山就
1.民以食为天,吃得饱之外还要吃得好 ,您对“饮食小康”有什么梦想?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北师大版[1]
1990年,第一步
2050年第三步 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0第二步
1、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比1980年翻一翻, 实现温饱;
2、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比1990年再翻一翻, 达到小康;
3、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小结
一、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二、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的状况: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 不平衡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
奋斗。
2、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能源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 战略及实现情况;
2、理解小康、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不同; 3、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
4、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难点)
预习提纲: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什么阶段性胜利?有何意义?
2、国家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实惠?
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从上面资料看出,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水 平
但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 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 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五课,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小康社会的提出及意义”;第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第三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具体措施”;第四章“青少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和意义,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青少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导入本节课主题。
详细过程:播放短视频,展示我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详细过程:讲解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发展目标。
3. 例题讲解: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具体措施。
详细过程:结合教材,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分析各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和具体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5. 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第5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对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安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 GDP。 2、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创造GDP2000元。 3、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再造两车创造GDP20万元。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 加了吗? (2)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
7
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10倍,实现从温饱不足 到总体小康
8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53.7%
9
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1位,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长到3.82万亿美元
10
5、义务教育普及率从64.3 %上升到99 % 以上,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从1.55 %上升到30 %左右
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大幕;
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了经济特区,标志 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正式 宣布改革开放的开始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
1、综合国力有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12%,成为仅次于
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GDP(国内生产总 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产品和服 务的价值总和,是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 水平的主要指标
• • • • 18–19世纪,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步入了快 车道 • 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技术进 步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 ,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 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
• 第一,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简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 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 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 •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 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021年九年级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思路及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xx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xx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陈小军推荐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A
加快经济
结构调整 B
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的优 化与升级 1
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 2
资料链接
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 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 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 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 润只有1~2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 美元多。
• D、改善人民生活
• 5、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消费的要求是(
)
• ①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 浪费
• ②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
• 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 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那么节俭了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新型工业化(内容) 工业化 城市化 市场化 国际化 社会化 信息化
中国的“硅谷”中关村
198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00亿元,相当于北京市 GDP的18%。在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生 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形成国内优势产业集群。软件、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收入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自主知识产权 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市场占有率位居 国内第一。研发、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高技术服务业经济 规模已经达到中关村总量的一半左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向 高技术服务业转型。连续四年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100家以上,年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已超过800家。上市公司 总数达到106家。
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 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课件(示)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 生产上的“集约” 源 节 约 型 消费上的“节省” 社 会
建立以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 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 建立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为 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
建立以杜绝浪费和资源循环使 用为中心的消费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人类的生产 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 续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12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全 面建成小 康社会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 总体目标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2020年全 面建成小 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13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 收入比200年翻两番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更具活 力,更加开放的的经济体系 收入消费大幅度提高, 消灭工农、城乡、地区差别。
——邓小平
图2 邓小平会见大平正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3页
一.小康社会
3. “小康”含义 小康: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 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 有结余的生活。
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第4页
一.小康社会
4.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8万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纯收入8000元
恩格尔系数低 于40%
城镇化率达到 50%
小康 社会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 面积30平方米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 及率20%
大学入学率20%
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重点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阶段性任务等,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势,加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3.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知识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势;2.能够在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情感目标:1.增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2.培养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
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势;2.如何引导学生在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报告法【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1)设计题目:“什么是小康社会?”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世界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2.讲解(35分钟)1)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重点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让学生了解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战略规划和目标任务。
3)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形势和阶段性任务,增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
3.案例分析(15分钟)1)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从而形成对个人、家庭、社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质教案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详细阐述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及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第三章“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探讨如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及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3. 培养学生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意义以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及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3. 新课内容: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4.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为例,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及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3. 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答案要点:(1)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2)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康社会建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掌握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目标。
2.提高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分析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和挑战。
3.增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理念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4.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激发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意愿。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阅读材料、在线教学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视频、新闻报道、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小康社会?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康社会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康社会建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2. 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建设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3)阐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3.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小康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小康社会概念、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了解他们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与
教学方法
新授:
总结
练习巩固
下节预告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课前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导入新课
问题1:你认为我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引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政治保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是不是很期待呢?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面小康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学生回答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物质文明: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星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三步走的战略是对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大家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你们出生时,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发展目标;再过两年,你们毕业时将会利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何重要意义呢?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精神文明: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
政治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国际关系: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将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经济是基础。
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设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越来好了呢?
1、先来看一组大数据:P26
宏观发展来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发展;生活越来越好;
2、浏览几则快讯
2018年十月一日外出旅游人数
广深港高铁9月23日正式开通
珠港澳高速大桥也将于今年开通
结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发展越来越好
3、来自同学们的调查报告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不是一回事呢?(学生回答)
解决温饱进入总体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必要准备。
什么是总体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3、“新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在21世纪的前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全面”有何内涵?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是对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它把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在起,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4、无锡的变迁……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就是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但是,我们面对辉煌的成就仍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仍然占一定比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图片展示)
我们如何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呢?
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和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
3.运用目标
能够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能够用自己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补充练习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中专二年级会计班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熟悉现代信息化工具,通过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个人的收入与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判断、分析能力,有探究精神和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初步具有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许多见解不全面不科学,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有关“小康社会”知识的缺陷,进而能够科学、理性、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有我国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问题。另外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制度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为今后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第一,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_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上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实际生活介绍说明
互动交流
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小康社会的提出:
1、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微观表现、宏观表现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发展战略、“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目标、意义
备课笔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理论
课程
德育
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使用教具
1.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沈越、张可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课件、一体机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及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 词最早出自《诗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是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
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达到丰衣足食。
1987年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邓小平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2、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如何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