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这一节主要讨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他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怎样运动。
2.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进行一个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节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较多,计划用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讲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讲授惯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与交流,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2.难点: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 教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学法:而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因此我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等学法。
五、教学过程最后我主要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一:请同学让静止的书或文具盒运动起来。
(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力)然后我再让学生停止用力,并让他们观察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这时学生会发现用力的时候物体会动,不用力物体停止运动)自然而然学生就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讨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尺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等;2. 理论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解释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实验演示:进行“小车滑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怎样运动;4. 随堂练习: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5. 小组讨论: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受外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是()。
答案:静止。
2. 题目二: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1. 引言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相关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习目标•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平滑的水平桌面,小球,直尺,计时器•教师准备: 准备实验材料,复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备课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例如: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提问学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如何运动?为什么?4.2 实验步骤1.将一个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用直尺固定在球的一侧。
2.球面应该与桌面平行。
3.将球轻推一下,观察球的运动。
4.3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包括:球的位置变化、运动速度等。
4.4 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分析和总结观察到的数据,讨论球的运动规律。
4.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并归纳出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5. 课堂讨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发生运动?为什么?2.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改变速度?为什么?3.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停止运动?为什么?4.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需要外部的力来保持运动?6. 实验延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其他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学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总结实验结果。
7.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3
教案: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二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具体内容有: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含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知道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等)、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乘坐电梯时感受到的惯性,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理论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含义,解释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验现象;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含义;2.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一个人站在静止的火车上,火车突然加速时,人会向后倒。
这是因为人的脚和火车接触,受到了火车的向前力,但是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想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但是在实验操作和问题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更深入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如汽车紧急刹车时的乘客安全问题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惯性。
3.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总是用一条“绳子”相连。
你知道这条“绳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阅读课本]P49~5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思考]轻推木块在桌面上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思考]如果减小摩擦力,情况会怎样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提示]如果摩擦力减小,木块运动的距离应该更远。
可以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小车代替木块。
[思考]如果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提示]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下来。
[思考]阅读课本P50“活动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提示]先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起来,运动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既不受推力,也不受摩擦力。
[思考]若要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作用,能做到吗?[提示]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我们只能减小摩擦,但不能消除摩擦。
[思考]如果运动着的小车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当摩擦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思考]实验时,每次实验都需使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同一高度下滑可以保证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当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时,才能通过比较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地铁时突然刹车,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举例说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8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运动定律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3. 树立爱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学器材】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进行新课1.历史回顾: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
2.演示实验:(1)毛巾表面 (2)棉布表面 (3)木板表面现象:(1)小车受到阻力大,运动时间短,路程短;(2)小车受到阻力较小,运动时间长点,路程远点;(3)小车受到阻力最小,运动时间较长,路程较远。
3.推理: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下去?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
5.学生阅读课本“牛顿的故事“6.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现象【演示1】图9-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
解释:叠在一起的棋子原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于上面的棋子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
【演示2】惯性小球实验,解释: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
——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①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②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④所以……。
【演示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
教师: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
册教案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
二. 实验器材
1.光滑水平桌面
2.圆球、圆柱、三角棱柱等各形状小物体
三. 实验步骤
1.把小球、小圆柱或小三角教练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让它们静止不动。
2.注意,本实验不能有任何外力作用于小物体上。
3.观察小物体是否有任何运动,如果没有,请继续观察。
4.确认小物体静止不动后,可以确认此时小物体并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四. 实验现象描述
当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将发现小物体不会主动运动或者发生变形。
五. 实验原理
当小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小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小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六. 实验总结
本实验的主要关注点是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的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将是匀速的,或者它将保持静止不动。
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体现。
七. 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要确保小物体所处的桌面保持光滑,以免外力的影响。
2.如果小物体有任何运动或者发生变形,需要重做此实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其他物品干扰小物体,以免实验失败。
4.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在设计这节课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以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为主题,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以及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相联系,从而深刻理解该定律的意义。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引入课题:将一个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一下后,球会滚动一段距离。
然后我提问:“为什么球在被推之后会继续滚动?”学生在思考后回答,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怎样运动。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一: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滑轮组和一个物体相连,通过改变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小车的速度、方向以及受力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小车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系。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特别强调了实验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相联系。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拓展延伸。
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实验,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我布置了随堂练习: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现象作为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导入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二、新课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我们刚才讲到的牛顿第一定律,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
3.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牛顿第一定律与之前学习的力的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4.知识巩固,拓展应用: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
-开展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反思,不断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主要探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小车、毛巾、硬币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提问:如果桌子上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它会怎样运动?2.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小车等教具,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如乘坐电梯的人、滑冰运动员等,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例子中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如果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6. 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图示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7.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静止,如果他突然用力推一下冰面,他会怎样运动?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2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2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设计意图,所以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能够表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些小车、球等物体,以及一些斜坡、滑梯等装置。
学具:准备一些小车、球等物体,以及一些斜坡、滑梯等装置。
五、活动过程1.情境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情景,让他们观察小车在滑下来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以及小车在滑下来后的运动状态。
2.动手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小车、球等物体,让他们把物体放在斜坡上,观察物体在滑下来的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以及物体在滑下来后的运动状态。
3.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引导他们理解并表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能够表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以及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拓展延伸:我会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观察和思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引导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粤沪版初二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WORD教案3
粤沪版初二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WORD教案3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 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具】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气垫导轨装置。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能够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
提问:假如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情形将会如何样?(二)新课教学1.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做实验:装置如图9-19所示注意:(1)用同一小车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由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保持小车滑到三种水平表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告诉学生由于水平表面的材料不同,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沿毛巾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大,沿水平木板运动受到阻力最小。
演示结果: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毛巾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运动的时刻也最短,明显速度减小得最快。
在第二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棉布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比第一次实验小了,滑行的距离和运动时刻也都延长了。
第三次实验中,小车阻力最小,车滑行的距离和运动的时刻都最长,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可见,实验证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运动的时刻也越长,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2. 科学的推论:300年前,伽利略在类似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形下,假如表面绝对光滑,阻力等于零,物体的速度将可不能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科学家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假如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讲到那个地点,教师可补充气垫导轨实验,这是一个可将摩擦力减到最小的实验。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在不受外力的情形下,运动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5.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书面作业和报告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尽量用物理语言进行描述。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观察现象时要细致入微。
4.拓展作业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
-难点解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是学生感到困难的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梯上小朋友滑下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滑块实验和斜面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重点在于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c.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沪粤版).doc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2.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 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受力后运动,撤力后慢慢止.[设疑]:那么是不是说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二、新课教学(一)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运动者皆被推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说,小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演示实验]: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
[提问]:小车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却仍然能运动,这不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违背了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1、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它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节。在正式开始前,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比如,你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它会一直保持静止,除非有外力比如风吹或者你用手去推动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这一物理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感到困惑,可能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解释和引导。同时,学生可能对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引导来进行解答。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车、滑轮、绳子、力传感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准备好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在实验操作台,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亲身体验和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其应用,我推荐阅读以下几篇拓展文章:《惯性: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牛顿第一定律与现代交通工具设计》、《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与外力作用》。这些文章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⑵理解什么是惯性。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⑹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科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建议本节用2课时,第1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符合人们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要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必先突破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
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材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接下来,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展开探究,在教材图7-25所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通过以上科学探究,学生对“理想实验”法有了感性认识,“金钥匙”栏目作为“点睛”之笔,明确阐述了这一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并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后给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材通过“活动1”中两个有趣的小实验,使学生感知: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人们既可以利用惯性,又要注意防X惯性造成的危害。
本节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2.掌握判断物体不受力是否运动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1.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2.判断物体不受力是否运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光滑的水平桌面、直尺、小木块、小皮球、手表等;2.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答物体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2. 学习新知•通过实验展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物体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物体继续以恒定速度直线匀速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并记录在笔记中。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张光滑的水平桌面、一根直尺、小木块和小皮球。
•实验步骤:1.将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的直尺竖立起来,直尺的一端靠在桌面上,另一端离开桌面,直尺的刻度朝外。
2.将小木块放在直尺上靠近刻度的一端,使小木块一端悬空。
3.快速用手指推动小木块,然后迅速离开小木块,观察小木块的运动情况,并记录。
4.将小木块取下,换成小皮球,重复步骤3。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并总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静止物体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物体继续以恒定速度直线匀速运动。
5. 拓展应用•提出问题: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也遵循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请结合实例说明。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6. 小结•总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六、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2.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 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具】
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气垫导轨装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情况将会怎样?
(二)新课教学
1.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做实验:装置如图9-19所示
注意:(1)用同一小车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由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保持小车滑到三种水平表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告诉学生由于水平表面的材料不同,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沿毛巾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大,沿水平木板运动受到阻力最小。
演示结果: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毛巾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运动的时间也最短,显然速度减小得最快。
在第二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棉布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比第一次实验小了,滑行的距离和运动时间也都延长了。
第三次实验中,小车阻力最小,车滑行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都最长,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可见,实验证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长,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2. 科学的推论:300年前,伽利略在类似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等于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科学家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讲到这里,教师可补充气垫导轨实验,这是一个可将摩擦力减到最小的实验。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的前半句为定律成立的条件,“不受外力”;后半句是定律的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的是: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
牛顿第一定律是阐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
定律说明运动不是靠力来维持的,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应明确指出,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不可能给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外力的条件,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但是这个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和某些间接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三)巩固新课
课下阅读课文,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提问学生,当堂复述。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
2. 科学的推论
(1)伽利略的推论:运动物体若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尔的补充推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化。
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