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171)《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有关《昆明的雨》教案3篇
《昆明的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
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昆明的雨》是一篇小说散文,通过雨水的形式,描写了昆明特有的雨季景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本教学对象为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教学《昆明的雨》,可以不仅增加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高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和写作等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作者通过雨季景观的描写,表达出对昆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小说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掌握情感表达和写作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
1.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分析
2.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3.雨水对昆明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与获取信息
1.教师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雨季景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能力。
2.师生互动,让学生讨论昆明雨季的特点和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与讨论
1.教师讲解《昆明的雨》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昆明雨季景观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独立思考与写作
一等奖教学设计:昆明的雨主题
一等奖教学设计:昆明的雨主题
1. 设计背景
1.1 主题来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通过描绘昆明的雨,作者展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
1.2 设计目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分析《昆明的雨》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域文化,感受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昆明地域文化特点;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3. 教学内容
3.1 课文内容分析
1. 课文结构:引言 - 主体 - 结尾;
2. 主要内容: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地域文化:昆明特色食材、习俗、风景等。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掌握散文阅读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播放昆明雨季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昆明独特的地域风情;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
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一、作品概述
《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之美。本作品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价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
1. 文章背景: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雨季景观,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重点词句: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情感抒发:探讨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散文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
•
•
•
•
•
•
•
•
•
•
•
•
•
•
•
•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昆明的雨》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
时间:15分钟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昆明这座城市的图片或者视频来启发学生对于《昆明的雨》的兴趣,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昆明的雨》的作者、作品背景、故事发生的环境等,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第二节:阅读与讨论
阅读故事:学生分组阅读故事《昆明的雨》,每组通过轮流朗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讨论: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于故事的理解、感受,以及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等。
第三节:意象与主题分析
意象解读: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视觉意象、象征意象和情感意象,分析这些意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如雨水、生命、坚韧、困境和希望等,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第四节:文学鉴赏与创作
文学鉴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昆明的雨》中的文学手法和美学特点,如叙事技巧、语言运用、节奏感等,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创作分享:学生可以就《昆明的雨》的主题或意象进行创作,如写作一篇散文、诗歌
或小说,或者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呈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第五节:总结与展示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多读经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文化风情、自然景观以及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昆明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抒情诗的欣赏能力和对诗歌的情感体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学化的语言描述物的美,完善
学生的语言气息。
4.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修养,提高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昆明的雨》的情境与主题。
三、教学步骤
Step1.活动导入:
让学生看一张昆明风景照,提供一些关于昆明的气候、文化、景色等方面的信息,并
引发学生对昆明的热爱和向往。
Step2.理解诗歌情境:
让学生通读《昆明的雨》这首诗,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昆明的雨景,将学生引入诗歌情
境中,重点理解主题和诗歌的情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第1-12行为自然的描写,第13-14行为作者的感怀。
3. 总结诗歌中的词汇或短语,了解它们的含义,比如“华夏虹桥”、“登高眺远”、“粉下川合柳江口”、“葳蕤龙舟”等。
Step4.学习诗歌语言特点:
1. 学习句式:掌握抒情诗的句式特点,并进一步复习诗歌的语言特点。
2. 学习词汇:认真分析诗歌中的词汇和用法,比如“静止”、“流泻”、“葳蕤”等。
1. 通过诗歌的描绘、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将学生引入诗歌情感的表达中,理解
诗歌作者激情启迪的背景和情感。
2. 分析诗歌开头的句子“昆明的雨,静止或流泻,是华夏虹桥上的美丽风景”,理
解作者美好的展望以及对雨的赞美之情。
1. 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句诗,阐述该句的含义,并解析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一、诗词激情导入
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
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
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生:《昆明的雨》
师:作者是?
生:汪曾祺
二、寻找感情线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
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明确写作载体
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和雨季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 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描述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课文《昆明的雨》、生字词卡片、图片、写作纸张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播放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明雨季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朗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
(1)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生字词的运用。
4. 描述与写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团队合作,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
1. 家庭作业:
(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昆明雨季的短文。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明的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其中的感情,理解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 .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7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土大夫”。
三、识记字词
鲜腴yU菌子jdn辟邪bl缅桂花ba篱笆ba密匝匝zα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思考:
1.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宁坤的画?
(引子)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念念不忘?请圈画出最能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词句.
3.除了昆明的雨和雨季,作者还写了哪些景、事、物?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明确:这些景物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第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一、诗词激情导入
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
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
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生:《昆明的雨》
师:作者是?
生:汪曾祺
二、寻找感情线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
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明确写作载体
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1. 引言
本文档是《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教学设计分享。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目标
- 了解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 研究如何正确收集和利用雨水;
-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
1. 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介绍;
2.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
3. 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4.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的情况,引起学生
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
1. 通过PPT介绍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如屋顶集雨、雨水桶收集等。
步骤三:小组活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设计一个雨水收
集装置。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雨水收集装置。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解释其原理和优势。
步骤四: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2. 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合理利用雨水可以保护环境?雨水资源的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
-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造力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小短文。
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小短文的内容,评价他们对雨水资源和环
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6. 教学资源
- PPT、图片、视频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
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入课文《昆明的雨》。(2)介绍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背景。
2.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含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6.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昆明的雨的描绘,表达自己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的?
四、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作者:汪曾祺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
一、教学内容
《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课主要通过对昆明雨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昆明雨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昆明雨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情感。
a. 第一至第三段: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
b. 第四至第六段: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昆明雨季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c. 第七至第九段: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评。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昆明的雨》
2. 结构:一、描绘昆明雨季特点;二、昆明雨季影响;三、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云南昆明的气候特点以及昆明雨季的现象;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感,弘扬生态文明的理念;
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的能力的提高;
4、启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为一首诗歌《昆明的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和雨季现象,感悟人和自然的和谐;
2、难点: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结合;
2、个性化教育、情景教学;
3、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生小组阅读资料;
3、提前准备好诗歌,可放音乐作伴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华语歌曲《天若有情》的视频,并进行讲解。
二、讲解
1、介绍昆明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雨季现象。
2、介绍诗歌的作者:许渊冲。
3、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并进行分析和注释。
三、阅读
1、分小组让学生读诗歌。
2、提问:你最感受到了诗歌里哪些字词和语言?哪些字词和语言给你留下了印象?
3、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
4、学生点读整首诗。
四、辨析
1、辨析一些比喻、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进行跟读练习。
五、感受
1、听课前观看视频后给学生提供话题:你对这首诗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展开讨论,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3、收集学生讲解的提纲和探讨心得。
六、拓展
1、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资料,拓宽视野。
2、学生根据所给资料,配合教师课堂要求,准备或陈述有关生态保护的观点和措施。
七、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