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运动问题与对策》
我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4、社会参与度低:目前,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同时,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的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吸 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 会组织投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二、我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发 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初 步形成,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民健身 体育场地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虽然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增长迅速,但人均场地 面积、场地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体 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其次,体育场地设施质量不高。许多场地的设施陈旧,维护不善,存在安全隐 患。此外,一些场地的设计也不够人性化,使用不便。
最后,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管理不善。一些场地的运营者缺乏服务意识,管理 混乱,导致场地使用率低下,甚至出现亏损现象。
三、制约因素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制约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专业指导不足:在很多地方,人们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可能导致错误的 健身方式,从而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健身活动重要性的认 识,使更多人愿意投入时间进行健身活动。
2、增加健身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尤其在缺乏健身设施 的地区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和器材。
4、促进社会参与: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公众的 健身意识和参与度。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 体育产业的发展。
5、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对于已经建成的体育场地设施,应加强运营管理,提 高使用效率。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加强设施的维护保养,确 保场地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对实施全民健身尚存的问题与思考
对实施全民健身尚存的问题与思考摘要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体质健康现状的材料,多年来从事体育中学教学和社会活动的经验,对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及分析思考,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一些建议、想法、对策,旨在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同磋商,好为全民健身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体育健康健身模式构思1 前言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
因此,促进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身体锻炼是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指出: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大众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
它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
对于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随此背景应运而生的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出台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闻界曾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就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和宣传教育工作;理论界许多研究人员也针对实施计划的一些宏观、微观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配合,但在纲要的实施过程中,全民健身的实践活动并不尽人意,“雷声大,雨点小”,“只说不干”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有组织的健身活动也“潮起潮落”流于形式,并且群众的自我健身意识不强,赌博、迷信、懒惰的现象败坏家庭和社会的风气,给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增大了难度,阻碍了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制约着中华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 , 向“ 场 园一 体化 ” 和“ 多 功能 ” 格局 方 向 随着《 全民健 身计划 纲要》 的颁布执行 , 我 国全 民健身意识 发展 ; 另一方面 , 体育场所 的分布结 构应根 据体育人 口的年龄 逐渐增强 , 参与体育运动 的人 数不 断增多 , 全 民健身运 动成 绩 结 构、 分布特点 、 社会 阶层等合理布局 , 以满足不 同体 育人 口的
健身需求 。
3 . 2 大力发展体 育市场 , 提 高大众体 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 , 提高 大众体 育消 费水平 , 最根本 是要 提高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 增 加居 民收入 。经 济是基 础 , 经 济收 入很 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 平 , 促进 国家经济发 展 , 提高居 民收入 水 平, 是实现这一 目标 的根本举措 。此外 , 根据体 育人 口喜好增 加健身运动项 目, 建立不 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 、 体 育协会等 , 增 加居 民参与体育锻炼 的热情 , 完善 体育市 场运 营体制 , 建立 全 国统一的 、 开放 的体育市场体系。 3 . 3 大力培养体 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 于健身 、 体 育锻炼 的需求逐渐增加 , 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 一旦体 育 市场拓展 , 对 于体育 专业人 才的需求将 迅速增加 , 因此 , 各 大体
近年来 , 我 国体育锻炼 场馆数 量增 多 , 绝 对数量 似乎 可 以 育院校应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 才培养力度 , 满足社会对各类体 满 足大众需求 , 但是, 我 国体 育锻 炼场 馆 在分 布结 构 、 分布 地 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 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 点、 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 多问题 , 主要 表现 为 : 第一, 居 民参 与 的培训工作 , 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 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体 育锻炼 活动的场所 主要是 自家庭 院、 居 民小 区、 公路街旁 , 这 3 . 4 加强 宣传力度 , 提 高全 民健身意识 些场所缺乏专业 的体 育设施 和体 育指导 , 十 分不正规 。第二 , 政府相关部 门应加强宣传力度 , 在全社会范 围内普及健身
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锻炼 当中来, 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健身 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 的增强和全民健身 运 动开 展 的迫切 需 求 , 求 一批 具 备科 学 指导 能 力 的社 会 体育 专 业人 才 投入 其 中 . 要 因此 , 会 体育 指导 员 就 社 成 了发 展 我 国群 众 体 育 事业 , 强公 民身心 健 康 , 增 提高 生 活 质 量 , 设 社会 主 义 精 神文 明 的一 支 重 要力 量 , 建 对推 进 我 国体 育 事业 的发展 起着 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
提高, 事业已成为他们的主要 目 “ 标, 缺乏余暇时间” “ 、没有体育设施 ”“ 、没兴趣” “ 、工作负担重 ”“ 、身心已很 疲 劳” 经济实力不足” 和“ 等已经成为主要原因f, 以使这部分人忽略了体育锻炼 , 3所 J 这与国外大众体育以中
收稿 日期 : 0 8—1 20 2一O l 基金 项 目: 徽 省 教 育 厅 项 目 (0 7Y 安 2 0 J XM2 9 9)
步开 展 起 到 重 大 指 导性 意 义 .
关键 词 : 民 健 身 ; 身 体 育 ; 全 终 现状
中 图 分 类号 : I . G 8 2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7 7 (0 90 0 6 0 17 17 2 0 )2— 0 5— 5
1 前 言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随着经 济 持续 快速 发展 , 们 生 活水 平 的持 续改 善 , 费结 构 的不 断优 化, 人 消 特别 是 19 95年《 民健 身计 划 纲 要 》 全 的颁 布 以来 , 与 健身 活动 已渐成 为一 种人 们 较为 普 遍 的行 为 , 求 健康 成 为 参 追 当今 社 会 不可 逆 转 的 发 展趋 势 . 民健 身运 动 是 一 件 利 国 利 民 的大 事 , 全 是一 项 由 国家领 导 、 会 支 持 、 民 社 全 参 与有 目的 、 任 务 、 措 施 的 系统 工程 n. 以群众 体 育 为 主 , 有 有 1它 依靠 社 会 , 分组 织 和调 动 全 体 国 民投 入 到 充
城镇社区实施全民健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m
4 0 0 2 河 南 周 口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校 体 育 系 ,河 南 周 口 50 2; .
武
摘 要 : 体育 运 动与 健康 ” “ 已成 为社会 学研 究 中被 广 泛注 意的领 域 。从 现代 社 会 的 发展 角度 ,
剖析 进 汉虮 了城镇 社 区实施 全 民健 身 工程 面 临的 问题 , 而提 出 了加 快 建 设 城 镇 社 区的 体 育 组 织 及
现代 社会 ,健康 ” “ 是人 们的 文 化追 求 , 人们 在 现 实 中总是 不 断地 思 考着 健康 。而对 健 康作 为 一个 最 高价值 的追 求 , 然 促 使 人 们 考 虑 保 持 健康 的 方 式 必 和 方法 。体育 运 动 和 身 体 锻 炼 , 是 人 们 对 自己身 就 体 的 自我 培育 , 积 极 、 主动 地达 到 优化 体质 的 目 更 更 的。但 是 , 于 我 国人 口众 多 , 员辽 阔 , 同地 区 由 幅 不 和人 群 间存 在 着 经 济 、 化 、 念 、 文 观 素质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而导致 城 镇 社 区体 育 活 动 的 开展 面 临着 很 多 从
问题 。为 此 , 者 走 访 了近 1 笔 0个 城 市 , 4 0个 群 约 0
研 究 方法 : 献 资料 法 、 文 座谈 法 、 别 询 问法 、 个 数 理 统 计法 等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性 别 、 龄 、 业 . 年 职
调 研表 明 , 性 参 加 锻 炼 的 人 数 占 总 人 数 的 女 6 % , 原 因可 能 是 中老 年 人 口 中女 性 比 例 高 于 男 8 其 性 所 造 成 的 。 年 龄 段 以 中 老 年 人 最 多 ,约 占 8 . % , 因是 中老年 人绝 大 部 分 已退 休在 家 , 充 45 原 有
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及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及对策研究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重视健身休闲,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健身休闲意愿的难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推动健身休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背景分析全民健身是指国家倡导和支持全社会各族人民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进人民体质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社会运动。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健身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当前健身休闲意愿的落实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对健身休闲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地方的健身休闲设施不足,运动环境差,导致了人们的健身休闲意愿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有必要研究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健身休闲事业的发展。
二、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调查为了了解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受访者的调查发现,有近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健身休闲的意愿,但受到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他们的健身计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工作忙碌、交通不便、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他们健身休闲的主要原因。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够在离家较近的地方进行健身休闲活动,而不愿意为了健身而大幅度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程安排。
提供便利的健身休闲设施和服务是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对策研究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以促进健身休闲事业的健康发展:1. 完善健身休闲设施和服务。
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加大对健身休闲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更便利的公共健身场所,满足市民的健身休闲需求。
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健身休闲设施的整体供给水平。
2.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开展健身休闲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鼓励大家养成定期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的习惯。
我国全民健身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 体 育; 健康 ; 健身 ; 对策
当今人们十分注重学习各种实用知识 , 掌握多种社会需要的技 供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 和器材太少 , 大大地阻碍 了全民健身锻炼的 能 ,尽可能提高 自己的经济收入 ,改善 自身的生活水平的状况 , 但 发展。由此可见, 日前我国所拥有 的运动场所和所配置的体育器材 是, 却往往忽视的健康问题 。诸如: 年纪轻轻就被高血压 、 心血管等 等体育设施是难 以满足广大百姓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
民 营科技2 0 1 3 年第1 2 期
实践 ・ 思考
我国全民健 身存在 问题及对策
郝薇薇 ( 安徽省建筑工业 学院体育部 , 安徽 合肥 2 3 0 学习的重要保 障, 增强全 民的 身体素质才能提 高我 国的综合 实力, 因而健 身是全社会全 民性 的事情 , 要 想推动全 民健身运动 的发展和保证 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 的实施 ,就要研究全民健 身过程所存在 的问题 ,再采取和做 出切 实可行的措
2 . 2 社会和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 整个社会及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 , 大力提倡社会和学校体 育资源在没有 比赛和教学任务的时候 , 向社会开放 , 以保证和缓解 全社会体育健身场地不足的需求 ;社会体育场馆在没有比赛 的时 候, 应降低收费门槛 , 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让更多的百姓加入健身行 列。 学校有着优越的体育资源( 人、 财、 物、 场地 、 书籍等 ) 在没有教学 和节假 日及寒暑假期间,体育资源可 以说多是处在闲置或浪费 , 这 与我国健身体育资源匮乏形成鲜明反差 , 学校不仅体育场地多而且 在为全 民健身提供场地之余还应充当起培养社会体育 面, 疲于奔波 , 忽视了 自身的健康修复 , 懒于将本就不 多的余暇时间 专业教师多 , 只要充分发挥他们 的作用 , 为广大百姓提供健身的 投入到健身中去 。 也有外部原因所致 , 如: 工作压力 、 人际关系、 场地 指导员的任务 ; 并在上基础上尽可能多 器材 、 家务 、 辅导孩子等 。 我国的百姓普遍对健身意识都存在观念上 信息咨询和专业 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的指导 , 的问题 , 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健身宣传和教育和指导方面的不足及各 组织些群众性的健身活动, 促使全民健身运动在我 国全面、 快速 、 科 地方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提高全 民的健康素质 , 是关系到社会 学地开展下去。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些体育资源, 让它更好 的为我国 的全民健身发挥作用 , 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健身 , 科学健身 ; 提高场 发展和 民族兴衰的国家大事 。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赵丽琼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却大不如前。
疾病、亚健康、体弱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运动与健康被广泛关注的今天,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所面临的问题愈来愈多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本文就社区全民健身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全民健身城镇社区身体健康解决措施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小康生活相关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但全民健身运动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城镇社区全面健身的发展现状目前,各个社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供社区居民日常的健身活动使用,每进一个社区都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居民在健身器材下活动。
各个小区的广场、公园,随处可见的是广场舞,每当七八点钟四处聚集的大妈就在激情的音乐中跳舞。
另外,社区中参加锻炼的多以中老年为主,女性普遍多于男性。
因此,我们主要针对年龄、性别、锻炼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城镇社区全面健身的发展现状。
(一)年龄差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加锻炼的人员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大约占总人数的80%以上,主要是因为中老年大多退休在家,锻炼身体的时间十分充足,再加上子女忙着工作,无暇在家里照顾老人,老人在家中孤独,出去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找到同伴,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性别差异,在调查的人员中女性群体占主导地位,女性人员占总锻炼人数的70%左右,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而且女性之间比较容易沟通,广场中跳广场舞的大多是中年妇女,身体较为柔韧。
(三)锻炼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吃晚饭之后,在广场上散步和跑步,在晚上进行锻炼的时间大约占80%,另外在早上进行锻炼的占20%左右。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问题分析1. 社区体育设施不完善在很多社区,体育设施种类单一,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此外,部分体育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不足目前,许多社区缺乏专门的体育活动组织者,导致体育活动开展不力,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
3. 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缺乏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短缺,导致居民在健身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指导,影响健身效果。
4. 社区体育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地区对社区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对策建议1.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体育设施种类,提高体育设施质量,确保居民健身安全。
2. 培育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组织能力的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负责社区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3. 充实社区体育指导人才队伍将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体育指导人才的培训,提高社区体育服务水平。
4. 完善社区体育政策体系政府应加强对社区体育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社区体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社区体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努力。
通过解决现有问题,实施对策,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将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已经十多年,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本文概述全民健身运动现状,认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和宣传力度,逐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使全民健身运动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负荷强度意识对策一、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1.经常参加体育的人数状况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中的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城市居民中十六岁以上的有34.34%的人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达到体育人口的为15.50%,2000年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总体人数还是体育人口的比例,都明显比1996年有所提升,尤其是体育人口提高的幅度极为明显,可见这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就。
2.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状况众所周知,每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它的必备的条件就是体育场馆和设施。
因为场馆和设施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然而,体育场馆和设施也是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综观我国的历史,虽然经历多年的努力,政府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距离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场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场地量仍然很低。
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在这些大都市里,即使建起了各类不同的体育场馆,但这些场馆的归属权和经营权也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大部分被私人承包经营,许多场馆、器材不能向大众公共开放。
这样公共型场馆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从而导致参与运动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3.大众体育的消费状况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把目标放到了生活质量方面上。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
论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吕冰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3期摘; 要: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前进道路中,个人所发挥的效用日益凸显,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离不开个人的辛勤付出。
虽然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但人均寿命却在缩短,加之环境和习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种种原因都在警示民众要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开展健身活动,从而强身体魄、增强免疫力。
本文从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入手,依据全民健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民健身;重要性;问题;对策前言人们常说:“好身体就是好福气,身体乃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又谈何奋斗和发展呢?如今我国经济水平明显提升,人们的健身意识由逐步萌生到深入人心。
国家将全民健身被列入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国家倡导和鼓励全身健身运动,这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然而,在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中,仍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如:健身人群分布不平衡、健身意识薄弱、健身活动和器材不足、缺乏必要的健身知识等。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有效、更安全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从而发挥全民健身运动的现实价值。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各项体育活动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民众的健身热情高涨,体育教育被纳入素质教育中,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参与。
全民健身的直接受益人是从事运动的个体,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和一个从不锻炼的人,从外型、气质和精神等方面来看,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有着健身习惯的人,身材匀称、骨骼硬朗、精神充沛,对待生活和工作态度更积极。
忽视健身的人,不仅身体素质差、新陈代谢慢,而且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弱。
全民健身运动对社会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其促进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同时也推动社会安定等方面。
为满足广大百姓健身的诉求,各地纷纷建设相关体育设施,不仅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而且一些企业、个体,也开始建设有关健身器材或设备,如在学校附近设有游泳馆、篮球馆,在低山区域构建滑雪厂等,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健身,同时带动周边旅游、娱乐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国全民性体育健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图分类号 : 9 26 C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0 5 ( 0 6 0 _ 0 5 _0 1 3- 7 12 0 ) 5 _ 10 _ 2 0 - - 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 明礼貌要求 , 因而一直 被作为重要 的社 会教 育手 段。 目前 , 国先进精神 文明社 区的评 比内容 中就 我
我国全 民性体育 健身活动 中存 在的 问题 及其对策
老年人那种悠 闲心态和充裕 的闲暇 时问 , 也没 有青少年 在校 律制度还 不够 完 善 , 建议 以法 律法 规 的形 式 明确 规定 健 身
学 习的条件 和活泼好动的心理 , 因而历 来是体 育锻炼 的薄弱
环节。据调 查 , 国参 加体育 锻炼 之 年龄特 征 为 :8 6岁 我 l—2 的人参加体 育锻 炼 的最 多 , 占体 育 健 身 总 人 数 的 7 . % : 82 5 —6 的次之 , 5 6岁 占体育健 身总人数 的 5 % :7 O岁的最 6 2 —5 少 。 中年人参 与体 育锻炼 的状 况最差 , 们 的健 康每 况愈 ② 他
有全民健 身状况这一指标 。
一
、
全 民性体 育健 身活 动对构 建和 谐社 会 的意义
第一 , 全民性体育健身活动对激发社会 活力具有 重要意 义 。我 国在总体上 虽 已进入 小康社会 , 因病致 贫现象 、 但 因 亚健康 引起 的工 作 、 习、 学 家庭 问题时 有发生 , 因此 , 新形 在 势下有必要 对“ 身体是革命 的本钱 ” 赋予新 的内涵 , 激发群众
队精神和开发敏锐的思维 。在心灵 沟通没有 障碍的情况 下 , 通过肌 肉运动很容易建立起人与人之 间的信任感 、 相互 尊重 和 了解 。另外 , 体育运动 中一切带 有竞赛性质 的运动形 式都 可 以激发人的智慧 , 因为在任何正 式或非正式 的运动 和竞赛 中都包含着一种 比赛 艺术 , 即以 己之长 克彼 之短 , 最大 限度 地发挥 自己的优势而使对方 的优势 无从发挥 。显然 , 这种 比 赛艺术 实质 上就是人与人之间 的智慧对 话 , 这种智慧 对话 而 无疑会 促使 人们 思路 广阔 , 思维 敏捷 。第 三 , 民性 体育 健 全 身活动 中的互动 与合 作对 改善人 际关系具 有重 要意 义。全 民性体 育健 身活动 的主要 形式有 家庭 体育 、 区体育 、 社 企事 业单位体育 、 学校体育 、 乐部体育等 , 俱 几乎涵 盖 了所有 人际 关 系。由于全 民性 体育 健 身活动 的形式 有 别于一些 正式 组 织 的结 构形式 , 围比较轻松 , 氛 人与人彼 此平等 , 因而人们 在 活 动 中比较 容易 沟通 、 交流 、 合作 . 这对 改善 亲子关 系 、 里 邻 关系、 同事关系 等都有 重要 的作 用。第 四, 民性体 育健 身 全 活 动对 社会 主义精 神文 明建设具 有重 要 意义 。体 育活 动有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西藏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西藏1. 概述全民健身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业,旨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国民素质。
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全民健身的基础,然而在西藏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的高质量发展面临多方面的困难。
2. 困难2.1 地理环境限制西藏地处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极端恶劣,气候寒冷,氧气稀薄,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带来困难。
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建设运动场馆需要考虑施工条件、材料运输等问题;而在寒冷的冬季,户外健身设施难以提供恰当的使用条件。
2.2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西藏是我国发展较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政投入有限。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
2.3 人口分布分散西藏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这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覆盖带来困难。
很多偏远地区的居民距离最近的运动设施较远,交通不便,限制了人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2.4 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西藏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人们更倾向于传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项目,而对于室内和现代化的健身方式接受度较低。
这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 对策3.1 提高技术和设计水平针对地理环境限制,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和设施的抗寒性能,改良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加固技术,以确保设施在极端气候下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同时,还可以推动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先进运动设备,满足人民健身的需求。
3.2 增加财政投入鉴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合作,共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人口分布分散的问题,可以在各个县区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
同时,还应注重加强对偏远地区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动设施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最新-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精品
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人民大众对于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体育需求日益增强。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如何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绝大多数百姓积极的加入到社会体育活动中来,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作为全民健身服务中心的员工,我们应该合理调配国内的体育资源,不断的探索出适合与新形势、新目标的全面健身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为此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体育需求;全民健身;体育资源;新目标一、引言依据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颁布的《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该纲要首次明确了,要科学的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涵盖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全面健身系统,建立一个具有利民、亲民、便民三个方面特点的健身服务体系。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各个群体集团都可以平等的参与全民健身活动[1]。
具体阐明,就是要科学、全面的实现体育资源利用的平等,可以极大的调动群众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因此,在构建利民、亲民、便民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应该在全民体育文化方面、全民健身设施方面、全民体育健身管理方面、全民健身身体素质监测方面和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几个方面出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着眼点,以人为本。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应全民健身服务的逐渐重视,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对全民健身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全系统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并且我国目前的全面健身服务的前期理论架构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实践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为了达到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近期发展目标,我们在实践上应该有所加强。
二、全民健身运动目前还存在的主要不足通过大量实际调研、文献资料查询、网络媒体介绍、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还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的不足。
1宣传力度不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力度不足,对于民众对于全民健身基本知识的了解不多,并没有能够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主动性。
全民健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革的基本途径
第2 1期 总 第 11期 5
20 0 7年 1 1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o g l ce c c n lg & Ec n my n e n oi S in e Te h oo y a oo
No 2 . 1.t e 1 1 h i u h 5 t s e s , NO . 0 7 V2 0
力 劳 动 和 运 动 量 也 逐 步 减 少 , 之 我 国 有 大 批 的 人 加
2 ~5 5 0岁 年 龄 阶 段 的 青 、 年 人 应 是 参 加 健 身 中
活 动 最 积 极 而 且 是 人 口 最 多 的 一 个 群 体 , 5亿 5 约
不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 所 以 “ 代 文 明 综 合 症 ” 我 国 的 现 在 发展 也有 上升趋势 。
求 我 们 有 一 大 批 经 过 专 门 的 、 殊 的 培 训 人 员 充 分 特 运 用 先 进 的 知 识 , 理 地 将 “自 由 锻 炼 人 ” 秩 序 地 合 有
组 织 起 来 进 行 锻 炼 , 以 指 导 , 到 普 及 和 群 体 效 予 达
全 民健 身 计 划 纲 要 的 实 施 , 文 针 对 当 前 全 民 健 身 本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进 行 研 究 , 出 了 发 展 模 式 和 基 提
现 代 人 十 分 注 重 学 习 各 种 知 识 , 握 多 种 技 掌
一
,
爱 好 不 一 , 体 素 质 不 一 , 组 织 者 的 水 平 要 求 身 对
能 , 高 各 种 应 变 能 力 和 适 应 能 力 , 往 往 忽 视 了社 提 却 会 主体—— 人的身 体 能 力 。不少 高 级 知识 分 子 、 科 学 家 英 年 早 逝 或 身 体 状 况 不 佳 , 得 不 离 开 工 作 岗 不 位 , 床 养 病 , 是 佐 证 。 由 此 看 来 , 好 的 身 体 是 卧 即 良 我们迈 向 2 l世 纪 的 必 备 条 件 , 身 是 全 民 性 的 而 不 健
浅谈健身运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谢 相 间混 的运 动训 练 , 要 消耗 较 多 的能 量 , 能 量 需 而 的补 充 和肌 肉组 织 的增 生重 建 当然 就 依赖 于 营 养 素
对身体 的均 衡 发 展 , 体 的 协 调 对 象 衡 能 力 有 所 忽 肌
比例 的平衡 性 。
() 4 匀称 : 指全 身大 小 机群 、 是 前后 肌 群 、 屈伸 肌群 是 否 协调 、 对称 比例 的发 展 。
粗略 , 整个运 动 的 过 程 中 不 讲 究 科 学 的原 理 及 行 之 有效 的方 法 , 味 任 凭 健 身 者 的 蛮 干 、 练 , 究 会 一 苦 终 适 得其 反 。严 重 影 响 着 训 练 者 的热 情 , 以保 持 良 难
“ 健美 , , 那就 没 有 什么 价值 了 。 比如 一患 严 重 高 血 压 的人 参加健 身 训练 , 后 果可 想 而知 了 。 其
健 身者 的盲 区及 诱 导 者 的误 区 往 往 是 “ 力 气 特
足 即为健 , 肉鼓 便 是美 ” 它 们 在训 练 中极力 追 求 肌 , 裸 露部 位肌 肉的发达 , 足 某一 肢 体力 量 增 大 , 而 满 从
好 的心 理状 态 去 积 极 投 入 到此 项 伟 大 运 动 中 , 果 结
3 1 正确 的动 作与 良好 的姿 态是 深入 训 练 的前提 . 健 身运 动 是个 系 统 工 程 , 依 据 着 多 学 科 的交 它 叉 渗透 结果 。正 确 的动 作及 科 学 的 方 法 是完 成 训 练
视 。我 们深 知 肌 体 的 对 称 , 是 人 体 美 的 最 基 本 标 才 准 。因此我 们告 知健 身者 健 美 的标 准 还 包 括 以下 几
我国全民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43全民健身是指通过体育锻炼让全体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力量和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我国的全民健身旨在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多种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综合体质测定,从而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从近代到现代,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了各项体育健身活动的行列中,以达到锻炼体魄、增强体质的目的。
1 我国全民体育健身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健康态势[1-2]。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 m 2,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2)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迅速。
2012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正式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总结梳理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1995年实施以来实施15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据白皮书显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城乡。
目前,就上海而言,各大中小学校园在晨练时间段(5:30~7:30)、双休日及节假日均免费向市民开放校园体育场所,为广大市民的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所,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就全国来看,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225.7亿元,其中投入资金41亿元,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6.4万条;投入资金32.6亿元,建成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400多个;投入资金118亿元,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多个,使全国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投入资金27.6亿元,建成体育公园420多个、体育健身广场4700多个、全民健身户外营地900多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73个、社区运动场1.1万个、健身步道12.2万条;国家体育总局还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近6.5亿元,在西部和经济贫困地区援建“雪炭工程”体育场馆400多个。
浅谈普及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普及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作者:李广大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11期摘要:当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居民健身活动正在逐渐深入社区,许多居民对落实全民健身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也有部分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实际参与健身活动的人较少,锻炼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全民健身;问题;建议一、体育健身的研究意义为了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促进商丘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对商丘市睢阳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做了调查,并分析了在睢阳区开展全民健身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二、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在网上查阅这几年国内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对商丘市睢阳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研究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问卷调查法。
确定研究主题之后,编辑出问卷的各个题目。
对商丘市睢阳区三个社区进行了随机调查,亲自发放500张问卷。
①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见表1)。
②访问法。
到选定的三个睢阳区社区里随机选择调查对象,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访问,将答案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于统计分析。
③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再对访问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1.商丘市睢阳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1)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调查。
从表2中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38%,而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62%。
可以看出睢阳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并不积极,全民健身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2)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项目的调查。
在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场所满意度的调查中(见表3),33.1%的人认为有场所进行锻炼,能满足锻炼需求。
有66.9%的人觉得锻炼场所不能满足其要求,认为锻炼场所过少。
表4中参与锻炼的188人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散步、跑步、广场舞、羽毛球、篮球这四个项目,因为这几个项目参与门槛较低,对场地的要求不高。
选择篮球项目,主要因为篮球场地较多。
而游泳、网球这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无人选择,因为场地设施匮乏,居民放弃了这些项目。
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及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及对策研究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健身设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休闲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而且相关研究表明,健身休闲对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幸福感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介绍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及对策研究。
一、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1.1 健身休闲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健身锻炼。
而且在城市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中,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健身休闲来缓解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1.2 健身休闲年龄层次广泛不仅年轻人、中年人对健身休闲有需求,老年人对健身休闲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对延缓衰老、增强体质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他们的健身休闲需求也很强烈。
1.3 健身休闲意愿的多样性群众的健身休闲意愿呈现出多样性。
一些人喜欢户外运动,如慢跑、爬山、骑行等;一些人喜欢健身房锻炼,如举重、器械训练等;还有些人喜欢参加各种健身团体课程,如瑜伽、普拉提、尊巴舞等。
健身休闲意愿在多样性的同时也给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随着群众健身休闲意愿的增强,完善相关设施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健身休闲的需求,增加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建设专业健身房和健身俱乐部,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的健身休闲设施。
2.2 加强健身休闲教育宣传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健身休闲的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健身知识,提高群众的健身休闲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健身讲座、开展健身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健身的重要性和乐趣。
2.3 开展健身休闲活动政府和健身机构可以结合社区、学校等开展健身休闲活动,如健身比赛、健身嘉年华等,为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群众参与健身休闲的热情。
2.4 培养专业健身教练随着健身休闲需求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专业健身教练来指导群众进行健身休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健身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张伟乐何祖群孙俊辉李翔(韶关学院09体教本一班广东韶关 512005)[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形势和新的氛围,也为实现农村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课题从全方位审视当前农村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方式,根据农村传统习惯和场地特征,结合农村的生活规律、劳动特点,探讨和研究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新途径,构筑体育健身、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国民体质体育活动体育组织技术等级制度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中国特色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是中国体育史上一项深化体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这一项计划就是要组织和动员所有的人民,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最后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的体育发展规划。
“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指明了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群众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民健身计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而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最近十年。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此后又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以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
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采取多项措施,期望锻炼身体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与日常习惯。
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民健身计划”迅速开展,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底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体育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略有下降,中青年的比重略有上升;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元。
得益于此项为期15年的计划,群众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草坪和路旁以及居民聚居的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某些地区设立“全民健身一条街”,普遍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全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约61.6万个,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
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把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央收入部分的60%,总计约7.5亿元用于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共有1.46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到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长江三峡地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使36个县、市受益。
自1994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截至2001年,全国省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有53万个,团体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全国城市和乡镇体育指导站13.7万个,经常参加活动的有1180多万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20余万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民体质测定系统,加强了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指导,群众体育科学化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
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马术、蹦极、保龄球、滑板、女子拳击、跆拳道、高尔夫球等运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到2005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总人口的37%以上;直辖市及经济发达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他城市80%的社区和2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 西部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省会城市80%的社区、其他城市60%的社区和1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设施;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万名;全国70%以上的市区街道,70%以上的县和5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3000个左右。
到2010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有明显的增强;体育锻炼场所有较大增加,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二、目标和任务1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3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
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面临的形势(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四、思考与建议:体育是现代化文明的一种标志,它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而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还不到全国人口的30%。
为了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出以下对策。
1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采用引入入胜的宣传手法,深入浅出的引导人们建立起“自我体育”的意识,并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开发研制一些功能、造价,应用范围符合实际需要的大众体育健身器材和科学实用的健身方法,来满足人们日益对体育的需要。
2加强对群众体育的领导和研究,增加体育投资。
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缺乏组织领导,一些锻炼方法落后,缺乏科学性。
随着行业退休年龄的提前,离退休人员与日俱增。
他们不能像从前那样继续参加单位的活动,但又亟需组织起来。
他们积极性高,一呼即出。
秧歌、韵律操、交谊舞就是很好的证明。
3体育是闲暇生活的重要内容、全民健身的参与情况呈现骆峰形。
(青少年和老年人数量高,中年人数量低)两头高中间低的整体超势,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家庭电器设施的普及,职工每年的平均工作时为1856小时,余暇时间的增多,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如何把社会主要的中坚力量引导到健身热浪中来,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4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联合办体育结合起来,国家投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发动社会办体育,使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以至个人把民族健康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有钱的出钱,有技的献技,才能加速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5全民健身计划应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与卫生保健日益结合。
将娱乐中心、青少年之家、中老年活动中心、体疗康复中心、旅游行业融为一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娱乐服务。
使群众体育这一薄弱环节日趋成熟、完善,使我国经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从目前的三亿增加到五亿,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6全民健身计划发展战略,应当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城镇,街道为发展基点,在开展城内全民健身的同时,因势利导,通过多种渠道,抓好乡镇企业的体育活动,把大部分从农业分离出来的人纳入体育轨道,并通过农村各级学校,向农村传播体育健身知识。
引导农村体育的发展。
结论:(1)体育是全民的事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民健身的口号,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工作娱乐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加速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
(2)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依存于人处的社会生活环境,舆论的宣传,科学的指导,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健身的意识。
(3)全民健身事业应以家庭为基础。
父母应成为家庭体育锻炼的带头人,使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体育习惯的熏陶。
这是全国培养跨世纪人材的大事。
(4)全民健身计划作为跨世纪的体育指导纲要,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和从事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完善人类这样一项庞大而复杂的计划。
参考文献:[1]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01月,ISBN:9787543918542[2] 北京市体育局等,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与奥运同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6月[3]胡金平,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11月[4]丛湖平,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人民体育出版,2006年12月[5]陈善平,李树茁,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机制——理论探索、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