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自足是通往贫穷之路
追求自由使人们得以摆脱贫困
今年3月,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宣布将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促进自由奖授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晚上,CATO研究所2012年弗里德曼促进自由奖颁奖礼在华盛顿举行,茅于轼先生及夫人赵燕玲女士出席,并发表获奖感言。
茅于轼:接受这个促进自由奖,是我八十多年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把CATO研究所授予我促进自由奖看成是对中国多年来全体追求自由人士的鼓励。
追求自由,是全人类几千年来的愿望。
可是它是如此之困难。
多少人喊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甚至为了自由真的牺牲了生命。
为什么自由重要?为什么得到自由如此之困难?我们如何能够获得自由?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人的本性是自由的。
谁也不会喜欢被关进监狱,这就是人向往自由的证明。
而且在一个自然状态下人本来也是自由的。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很多自由被剥夺了。
其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某些人认为他们自己的自由比别人的自由更重要,一般人的自由要让位于他们这些特权者的自由。
于是历史上追求自由的运动就开始了。
自由的本义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人干涉你的自由的环境中。
反过来讲,真正的自由主义是“每个人不干涉别人的自由。
”于是每个人都能生活在没有人干涉你的自由的环境中,人人得到了最大的自由。
这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差不多的,都是建立一个没有人妨碍你自由的环境。
这成为道德的金律。
反对自由的人往往说,人人都有了自由,世界一定要乱,所以自由是不好的。
这完全扭曲了真正的自由主义的精神。
说到底,自由主义是一种个人修养,是不干涉别人应有自由的自我约束。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修养,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
但是人从小长大都是从自我为中心开始的,慢慢地懂得要尊重别人,约束自己。
为此我写了一本书,题目是《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而且我还说,也要给你不爱的人以自由。
因为别人的自由是他的权利,谁也无权剥夺它。
有时候也要给敌人以自由。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言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言1、只有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才能在自信里找到自强,自强中彰显自立,自立成就自我,才会在自我中不断演绎人生的精彩。
2、当你自信之后,就不会为一时成败而轻易得意或否定自己;当你自立之后,就不会为过去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也不会由于外界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当你自强之后,就不会只为欲望而沉落或低头,也不会轻言放弃。
3、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
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4、你要学会自立自强学会伪装看透世态炎凉这世界并不善良5、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6、都说女孩子不要太坚强,否则会没有人疼。
可是谁又知道,我不自立不自强不坚强,谁在我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不是真的要坚强,我是被迫在坚强。
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生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
如果你懂,请不要只看到她的笑,你要看到她心底的泪。
7、立身不从一步起,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处世不会退一步,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堂正为人?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追求与志向,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处事和做人,可是,倘若蚍蜉撼大树的狂妄,蟪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
自立,需要自身的信心和智能去寻找;自强,更需要我们的毅力和反思。
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是我们自省的真诚过程,自省的高尚精神。
8、做人应自强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做人应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
面对挫折要有自信,面对失败要有傲骨!9、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
作者:胡文忠10、我们在浮躁中淡定,在利益前从容,抛弃世俗的羁绊,坚守精神的阵地。
假如你输了,不是输给了外在的诱惑,而是倒在自己的欲壑中。
当人生遭遇坎坷磨难时,应不断为自己鼓掌,鼓劲、鼓励。
只有对人生充满自信,才能在自信里找到自强,自强中彰显自立,自立中成就自我,不断演绎人生的精彩。
贫穷与富贵的经典语录
贫穷与富贵的经典语录贫穷与富贵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两极,其经典语录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参考,以下通过七个案例来论证。
1.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这个古语说明了生活中靠山靠水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因此,在选择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时,有条件的人应该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2. “知足者常乐,贪心者常醉”,这个古语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要学会知足常乐,知足者才能真正拥有快乐的生活。
3.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古语说明了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糟粕,而是宝贵的财富,只要以正确的方式赚取,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古语表明了穷人和富人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同处境时,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穷人应该注重个人修养,而富人则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的福祉。
5.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虽然夸张了点,但是也说明了财富的重要性,有了钱才能真正的摆脱贫穷,生活得到改善。
当然,这也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获取财富。
6.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意思是经过了一番困难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无论人们处于什么样的贫苦境地,只要有强大的毅力和勇气去面对,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7.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句话用作感悟人生,它告诫人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功和成就。
综上所述,贫穷与富贵的经典语录既有启示性,也有警醒性。
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精髓,那么就能够在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贫穷与富贵依然存在,而且这两个极端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
正因为贫穷和富贵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更需要这些经典语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努力。
在这些经典语录之中,虽然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看,它们传递了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成功需要智慧。
无论是在贫穷还是富贵的境况下,要想取得成功,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
脱贫致富!战胜贫穷7大心法
脱贫致富!战胜贫穷7大心法如果上天给你的是一条歹命,你一定要加倍努力,把它翻转过来。
这是五洲制药董事长吴先旺在自传《穷鬼翻身》中的肺腑之言。
在社会新闻中,时常可见有人因为摆脱不了贫穷,怀忧丧志、意气消沈,最后走上绝路。
成也贫穷,败也贫穷,关键在于,你是把贫穷当成命运的绊脚石,还是淬练意志的磨刀石?在贫穷中,你是受苦,还是学习?掌握以下7大脱贫心法,你就可以创造财富,改变人生。
让贫穷成为上天给你的礼物,而非咒诅。
脱贫心法1 人穷志不穷贫穷并不可怕,糟糕的是「穷人的思维」,或是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痛恨富人,如果抱持这些想法,贫穷就会愈黏愈紧,最后将你吞噬。
就像畅销书《秘密》所揭露,正念带来正面的事物,反之亦然。
检视众多脱贫的个案,不难发现,在贫穷中仍然保持乐观的信念,是他们的共通之处。
脱贫心法 2 正面迎战债务债务,是导致许多人坠入贫穷的肇因。
许多人因为遭到朋友倒债,内心充满愤恨,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贫穷击败。
能够脱贫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能够正式债务问题,并勇于处理,结果反而战胜贫穷。
脱贫心法3 拿出行动订立目标哈福艾克认为,有钱人努力让自己变有钱,穷人则是一直想着要变成有钱,换言之,光是想还不够,你必须付诸实际的行动。
抛开负面思想,为自己建立目标、制订策略,有计划执行步骤,而财富就是最后的结果。
脱贫心法4 从贫穷修练人生学分没有人欢迎贫穷,但是当贫穷来临时,你必须从贫穷中学到一些宝贵的课题,才不至于白白经历这一遭,人生阅历的累积,可以帮助人们更敏锐于寻找突围的机会。
能够顺利脱贫的人,往往都是在贫穷中练就克服逆境的力量。
脱贫心法5 选对职业全力冲刺知名的激励大师博恩崔西,不只一次在著作中指出,要让财富三级跳的方式之一,就是「从事志趣相符的职业」。
因为志趣相符,才会激发工作热忱,也才能发挥个人潜力,从自己身上找到财富的金钥匙。
脱贫心法6 拒绝浪费任何赚钱时间上天起码有一件事是公平的,就是给了每一个人相同的一天24小时。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说说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说说(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句子大全、说说大全、标语大全、口号大全、心语大全、经典语录、名人名言、个性签名、祝福语、幽默笑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ences, sayings, slogans, slogans, heart words, classic quotations, famous quotes, personalized signatures, blessings, humorous joke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说说1、我不依赖别人,只依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中国走上贫穷落后的原因剖析
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1,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2,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3,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闭与专制政策;4,对外关系上的华夷观念与锁国政策;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基本统治形式。
这种统治形式,曾经推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为中国古代文明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但是,这种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和人民无缘参与政治的基础上。
其结果是官僚特权、人治与腐败,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
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框架内缺乏创新机制,因此无法应对新时代来临的挑战而最终走向衰落与灭亡。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这种小农经济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具有更多的活力,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自然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和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正常生长,阻碍了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独树一帜。
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但作为小农经济的产物,传统思想文化中固有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尤其是清朝时期统治阶级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则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曾经是世界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文明之邦,曾经是八方来朝(朝贡体系)、热闹非凡的东方大国,在明清时期却关闭国门,实行严厉的海禁与闭关政策,限制中外交往。
这固然有出自保护本国的原因(以为隔绝中外交往可以免受外来的干扰和冲击),但根源主要是传统社会抑商观念以及“天朝上国”(华夷观念)的心态。
由于闭关锁国,使我对世界大势茫然不知,自我孤立于世界大潮之外,导致中国近代化迟迟未能起步,最终落后挨打。
什么是人类的自给自足?
什么是人类的自给自足?人类的自给自足,指的是在某些方面上,人类不需要外部的帮助,可以自己生产和使用必需品,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技手段实现自给自足。
一、食品自给自足人类的食品自给自足意味着可以生产自己的食物,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
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开始了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
通过发挥自然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各种机具和技术的应用,人类生产出了大量食物。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其中有一部分农民依靠土地种植,为城市提供了一定的粮食和农产品。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城市人也正在发展自给自足的种植方式,如在居民楼屋顶种植蔬菜,实现了小规模但高效的自给自足。
二、能源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能源模式意味着利用人类智慧和科技手段生产自己需要的能源,不依赖外部环境和资源,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能源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纷纷进行了能源自给自足的探索。
人类正在逐步转向非化石能源,如利用水力、太阳能、风力等自然能源来生产电力,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而核能是另一种能源自给自足的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核辐射和核废料的严重问题。
因此,发展无害且可持续的能源自给自足方案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三、自给自足的水资源自给自足的水资源模式是指通过利用雨水、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自行供水,并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水资源。
在自然环境中水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但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各地共同的问题。
自给自足的水资源模式包括雨水收集、地下水开发、水资源回收等等,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技手段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人们可以将雨水收集在屋顶上的水箱中,再通过净化设备进行处理,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实现自给自足的环保目标。
四、自给自足的居住方式自给自足的居住方式坚持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高效、健康、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从此告别贫穷
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从此告别贫穷在当今社会,财富自由是许多人的梦想。
谁不想过上财务无忧、随心所欲的生活呢?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理念,实现财富自由并非难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财富自由。
简单来说,财富自由就是你的被动收入超过了你的生活支出,让你无需为了生计而被迫工作。
这意味着,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储蓄。
很多人一拿到工资,就迫不及待地消费,结果月底所剩无几。
要想积累财富,就必须养成先储蓄后消费的习惯。
每个月设定一个固定的储蓄比例,比如 30%或 50%,把这笔钱存起来,积少成多。
同时,要学会控制开支。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必要的消费,比如冲动购物、经常吃外卖、频繁更换电子产品等。
在消费之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有没有更便宜的替代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支出。
除了储蓄和控制开支,投资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重要途径。
投资的种类繁多,比如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基金入手。
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由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可以降低个人投资的风险。
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知识。
了解不同投资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
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高风险的投资中。
另外,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要仅仅依赖于一份工资收入,要想办法开拓副业。
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比如写作、摄影、设计、家教等,在业余时间赚取额外的收入。
在职场上,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升职加薪。
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信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良好的信用可以让你在贷款、租房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便利和优惠。
实现财富自由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通往奴役之路》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于1944年出版的一部经济学著作,被誉为是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作者哈耶克以深刻而缜密的论述,揭示了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本质差异及其对人类自由的影响,为当下的经济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其极致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
哈耶克以个人自由为中心,揭示了计划经济的局限性与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三者进行对比,展示了计划经济对人类自由的限制,自由市场经济如何保障人的自由与权利,并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中德中的利益与分配的问题。
这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通往奴役之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引发了对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本质差异的思考,更是回答了一个人自由与英雄主义关系问题。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英雄主义对人的自由所造成的极大隐患,如纳粹德国的导致的悲惨后果便是一例。
依赖于急功近利的英雄主义,会导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破缺,从而破坏一个自由社会的秩序,制造社会的混乱与动荡。
在当下,我们需要从书中获得启示,回归到自由社会和自由市场的基础之上,寻求共同的价值理念,并让其成为善良理性、公正公义的信仰基础。
读完《通往奴役之路》后,我还思考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自由市场的设想中,风险和收益是相互补充、相互抵消的,这是市场机制一直在运作的原因。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可能会通过不道德手段获得暴利,而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需要政府在监管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因此,在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政府应当寻求限制和监督有害行为的途径。
总之,《通往奴役之路》是一本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它通过对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的对比和分析,揭示出自由市场经济如何保障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深刻着想提供了启示。
对现代社会自给自足观点的看法作文
对现代社会自给自足观点的看法作文在现代社会,自给自足这个词儿听起来好像有点古老,有点像穿越回古代
的感觉。
但咱们仔细琢磨琢磨,这想法在如今到底行不行得通,还挺有意思的。
有些人觉得,自给自足好啊,啥都自己来,不依赖别人,心里踏实。
比如
说自己种点菜,养几只鸡,粮食蔬菜都有了,不用担心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己动手做家具、修东西,能省不少钱,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满满的成就感。
可咱再想想,现代社会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自给自足的。
比如说,你能自
己造个手机吗?自己搞出一台电脑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的科技产品太
复杂了,一个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搞不定。
而且啊,要是都自给自足,社会分工不就乱套了?医生不去看病,跑去种地;老师不教书,忙着织布。
那这世界不得乱了套?咱们享受的各种服务,像
快递、外卖、网络,哪一样能靠自己一个人搞定?
再说了,自给自足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能让东西又
便宜又好,你自己在家缝衣服,可能花了好几天,还不如买一件来得实惠又漂亮。
所以说,在现代社会,完全的自给自足不太现实,也不太明智。
但这并不
意味着我们不能在某些方面追求一点自给自足的乐趣,比如在阳台上种点花花
草草,周末自己做顿丰盛的饭菜。
这样既能体验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又能享受
现代社会分工带来的便利,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现代社会的自给自足,咱得理性看待,不能太较真,也别完全抛弃,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才能让生活过得美滋滋!。
由穷到富的名言名句
由穷到富的名言名句
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就像我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买包方便面都要纠结半天,但后来我努力工作,不断寻找机会,慢慢地生活就好起来了,真的是要懂得改变呀。
2.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我记得刚开始工作那会,租的是很破的小房子,吃穿用都很节省,后来慢慢赚钱了,生活条件好了,再想想以前的苦日子,真是感慨。
3.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回忆起以前穷的时候,真的有时候会有些抱怨,但现在富裕一些了,反而心态平和多了,也知道不骄傲了。
4. “富贵不能淫。
”就拿我认识的一个人来说吧,以前穷得不行,后来突然中彩票富了,可他就开始得意忘形,到处炫耀,最后反而朋友都远离他了,真不能因为富了就迷失自己。
5.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以前我穷的时候,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做坏事,现在生活好了,也依然要记得那些道理,不能丢。
6.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前逛街看到贵的衣服都不敢试,现在可以随便买,但也知道珍惜每一分钱挣来的不易,不能因为富了就乱花钱。
《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你好,欢迎来到小帮听书。
今天为你分享的书是《贫穷的本质》,它的作者是荣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
两人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也是研究贫穷课题的专家。
他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遍访多个贫困国家,深入调查穷人的世界,第一次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了穷人为什么难以摆脱贫穷的命运。
对金钱的热爱和渴望一直是人类社会长盛不衰的话题,尤其在今天消费至上的大环境中,我们习惯于用金钱去衡量他人。
如果一个人开豪车住大房子,我们就认为他积极聪明,努力优秀。
如果一个人干体力活拿低收入,我们会认为他十分懒惰或者不求上进。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穷人的智商没有问题,也不缺少赚钱的欲望,更不怕吃苦受累。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资源上的运用差异。
本书用九大篇章,从穷人的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和政治参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穷人如何生存与选择,如何摆脱劣势进行突围,以及社会援助和扶贫政策对穷人的意义。
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1.穷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2.贫穷为什么难以改变?3.怎样做才能跳出贫穷的陷阱?一、穷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我们先看看第一部分:穷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贫穷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众多经济经学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曾经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吃不饱肚子乃罪魁祸首。
因为穷人吃得不够,所以精力不足,就无法胜任附加值高的工作,赚不到足够的钱,然后继续挨饿,日子越过越穷。
但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经过十几年的深入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先来说说穷人在饮食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穷人被定义为“吃不饱饭的人”,但是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也对本国贫困线以下的人群进行粮食救助和食品补贴,所以那种天天挨饿的情况逐渐消失。
饥饿现象更多地出现在自然灾害或传染病的爆发时期。
今天穷人在食物上的真正问题不是饿肚子,而是缺乏营养。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英文名:《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作者名:[印]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法]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译者名:景芳前言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贫穷的社会。
出于恻隐之心,我们会希望穷人们都能得到合理的救助,因为我们认为穷人并不一定是天生就不如人,很多穷人只是缺少一点机会,缺少接受教育的环境。
但怎么救助,直接给钱么?我们见到很多例子,穷人被给了钱以后反而习惯了要钱,结果依然贫穷或更贫穷,那钱不是浪费了?我们也见到很多例子,穷人被给了钱和生产资料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好日子。
那么,这是不是上述的反例?可如果反例成立,难道穷人更拼命工作真的一分多的钱也挣不到?假如给一点化肥就能让田地多产出一点,给几只鸡就能鸡生蛋蛋生鸡,那么平时稍稍省下一些,少吃一个鸡蛋,多孵一只鸡,或者把收成多转化一点成化肥,不也能进入正向循环么?那么凭什么要拿免费的外力和生产资料去帮助他们呢?贫穷没有那么简单,有很多很多可能的因素,所谓的「贫穷陷阱」究竟现实存在还是仅仅是个伪概念?这需要我们系统性地去了解这两个字:贫穷。
一、穷人与他们的钱1.1 穷人的钱去了哪里有一种广泛的说法是这样,穷人因为吃得少,所以营养不好,所以干活不够高效,所以更穷,吃得更少,周而复始导致了穷者越穷。
这种说法一直以来在中外都有数字支撑,我们可能还听过其他关于贫穷的马太效应变体,大体意思差不多。
在有些贫穷国家逐渐富裕起来以后,我们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穷人营养不良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是真的,但当所有人都有吃的的时候,穷人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他们并不会将钱用来购买饱腹性价比最高的食物,然后将多余的钱用来投资,他们会拿多余的钱来购买更好吃、价格更高但饱腹性价比更低的食物。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报告-4000字左右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摘要:作为一部在20世纪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起对现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至深和至远影响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想通过它向读者展现的“自由至上主义”和“计划经济弊病”既有其可取之处,又难以避免地存在片面否定的问题。
然而,通过这本书,读者对现行的各种社会制度也会有获得新认知的可能。
关键词:计划、自由、法治、民主“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这是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第一章里说的话,这句话道出了本书写作的初旨,也在某种程度上戳中了当今世界发展与改革大潮的要害。
起初,在众多书目中选择它,一方面是好奇所谓的自由主义到底是怎样一种概念,它如何对一个国家、社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书名在带给人一种沉重感的同时引人关注——奴役之路,定义者何为?一、写作背景按照哈耶克本人在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讲中的说法和他晚年的回忆,他于1940年至1943年在英国剑桥期间写作了这部书,整本书花了他数年的功夫。
这本书也是哈耶克在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两次世界性经济理论大论战1后写出来的。
从写作这本书开始,哈耶克也改变了他本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理论著述的方向。
从这本书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来看——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陷入了惨烈的战争杀戮和剧烈的经济动荡。
在经历了一战、二战以及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英国的一些政治家、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尤其是经济学家们均相信中央计划经济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正是在那样一种世界格局和流星的思潮中,哈耶克出版了这部《通往奴役之路》,向世人和世界大声疾呼:大家先不忙努力走向计划经济之路,那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二、主要观点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第二,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密切相关且前者构成了后者的基础和条件;第三,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第四,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第五,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应是the rule of law,而非rule by law;第六,“自由放任”理念是对自由与法治的最大危害;第七,民主本质上是实现自由和保障1一场是由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奥斯卡.兰格与阿巴.勒纳等为另一方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另一场是哈耶克与凯恩斯就货币。
摆脱贫穷拥抱富足人生
摆脱贫穷拥抱富足人生在这个世界上,贫穷似乎是一个沉重的枷锁,束缚着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打破这一枷锁,摆脱贫穷,拥抱富足的人生。
贫穷,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精神的贫瘠。
当我们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累,为了孩子的学费而愁眉不展,为了生病时的医药费而束手无策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贫穷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沉沦,不能让贫穷磨灭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要摆脱贫穷,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即使身处困境,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相信未来会更好。
很多出身贫寒的人,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一步步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成功。
比如,著名企业家_____,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努力学习和拼搏,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其次,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摆脱贫穷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因此,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勤劳也是摆脱贫穷不可或缺的品质。
勤劳的双手能够创造财富,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我们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那些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的人们,虽然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生活的改善。
比如,街头的小商贩,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一份收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除了个人的努力,我们还需要善于抓住机遇。
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时刻准备着,我们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紧紧抓住它。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抓住了电商的机遇,通过网络平台创业,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积累。
而那些因犹豫不决而错过机遇的人,只能继续在贫穷中徘徊。
此外,合理的规划和理财也非常重要。
脱离贫穷的十种方法
脱离贫穷的十种方法贫穷是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就必须要采取行动。
下面是脱离贫穷的十种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学习技能学习技能是脱离贫穷的第一步。
无论是手工艺、编程、营销还是其他技能,只要你掌握了一项技能,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2. 创业创业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让你实现财务自由。
当你有了自己的企业,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制于他人。
3. 投资投资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让你的钱生钱。
当你有了一定的资本后,可以考虑投资股票、房地产等领域,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4. 节约开支节约开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
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开支,才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创业。
5. 增加收入增加收入是脱离贫穷的关键。
可以通过兼职、副业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6. 建立紧急基金建立紧急基金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从紧急基金中取出资金,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7. 建立养老基金建立养老基金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退休后,可以从养老基金中取出资金,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
8. 建立教育基金建立教育基金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的孩子需要上大学时,可以从教育基金中取出资金,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9. 建立慈善基金建立慈善基金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有了一定的财富后,可以考虑为社会做出贡献,建立慈善基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0. 建立信用记录建立信用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需要贷款时,可以通过自己的信用记录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脱离贫穷需要我们采取行动。
只有不断学习、创业、投资、节约开支、增加收入等,才能够实现财务自由,摆脱贫穷的困扰。
[论,贫困,文化]论贫困文化
论贫困文化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贫困看作自然环境的产物,或者当作一种具体的经济问题,认为土地、资本乃至技术等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发展、导致贫困的罪魁祸首。
因而,他们从不同方面对贫困进行物质的考察或经济、技术的分析。
这类分析往往暗示,只要消除一种或几种障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就会像打开栅栏后的野马一般狂奔而出。
但是,许多发展的经验却表明,事实并非如他们分析的那样,即使消除了其中一种或几种障碍,也很难看到发展的一线曙光。
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过分倚重物质或经济、技术因素的作用,往往会忽视一些更为内在的因素的潜在影响,例如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或思想等文化因素的作用。
实际上,文化与贫困、发展之间有着更为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贫困与其说是物质的贫困,不如说是文化的贫困。
同时,在文化与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对应性关系。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企图把经济的发展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必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机灵巧妙的智力技艺,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发展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
(一)事实上,人们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对贫困或是发展来说亦不例外。
尽管在今天看来,诸如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等环境(或物质)因素对贫困和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再是主要的,但是,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传统社会里,这些因素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乃至他们的命运,的确具有现代人匪夷所思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里,物质的限制对于落后的贫民们来说几乎是根本性的。
改造他们的贫困、落后,从物质着手,也就合乎他们的愿望与要求了。
这也是传统社会漠视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环境等物质因素比在复杂的或他们当时还不可能这样称呼的文明社会里更具约束力或神秘力量,就丝毫也不奇怪。
一旦人们开始认为他们能够认识环境,并能主动地改造环境的时候,现代性也就呱呱坠地了。
它首先意味着人能够摆脱环境的束缚,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人从神、命运或定数的控制下获得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式解放,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进步。
加尔布雷斯提出“富裕社会”:私人富足与公共贫穷
加尔布雷斯提出“富裕社会”:私人富足与公共贫穷提出“富裕社会”概念的美国自由派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去年刚刚去世,享年97岁。
他一生著有30余部作品,1958年出版的《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一译丰裕社会),堪称其中最著名的。
它迫使一个国家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富价值观,因而被视为可以和《有闲阶级论》、《孤独的人群》、《权力精英》等相媲美的美国现代思想经典。
深具历史感的加尔布雷斯写道,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内,“冻饿和疾病”威胁着几乎每一个人。
“贫困是一个世界上无处不在的事实。
然而我们明显摆脱了它。
”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人们一扫对大萧条卷土重来的恐慌,经济呈现一派繁荣之势。
20世纪30年代,美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8.2%;到50年代,只有4.5%。
1946年,仅仅8000个家庭拥有电视;到1960年,90%的家庭都看上了电视。
然而,在这种富裕当中,加尔布雷斯却看出了问题。
他写道:“开着桃木内饰、配备空调、动力转向和刹车功能的汽车出游的家庭,穿过了坑坑洼洼、垃圾遍地、建筑破败、广告林立和到处拉着乱七八糟电线的城市,到达了被商业艺术遮蔽不见的乡村。
”书中提出一个二元命题:“私人的富足和公共的污秽”(private opulence and public squalor),意思是说,美国市场上虽然充斥着消费性商品,但社会服务却相当贫乏,发展起来的经济并未适当地满足社区需求。
关于私人富足,加尔布雷斯认为,经济学向来关心短缺,而现在,基本需要已得到广泛满足,消费者变得厌烦充裕,被下一步想要的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弄得糊里糊涂;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容易接受广告和推销的宣传,人为地产生某些兴趣和偏好。
这样一些兴趣和偏好是通过唤起人们最低级的本能、欲望和不安定感而蓄意制造的。
他对消费主义大肆攻击,指责消费者借贷过度,严厉批判大企业对于社会和市场的过度控制,强调私人财富的过度累积会牺牲公共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给自足是通往贫穷之路2004年06月20日10:01 作者:水星来源:搜狐文化广场——推荐一本书即使是像我这样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其实内心深处对彻底的自由贸易多少也抱有一些怀疑。
自由竞争是和保证某一方必定取胜直接矛盾的,既然投入竞争,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那么,如果我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以彻底的自由贸易的方式完全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结局是一败涂地,可怎么办呢?这种结局是可以接受的吗?接受这种结局要付出什么代价?谁应该承担这种代价?这样符合正义吗?怎样向公众解释这种结局?难道为了自由贸易就可以不惜让身边的人或者同胞陷于失败吗?对于这些问题,我实际上一向采取的是回避态度,至多以“改革必须付出的社会代价”敷衍之。
这种敷衍的态度并不妨碍我继续坐而论道地谈论自由市场经济,但我怀疑,假如有朝一日自己得到了从事实际事务的机会,会不会也成为一个保护主义者。
很悬!如果没有充分的基于理论知识的坚定信念,就会很容易在实际事务中偏离原则,并越走越远。
毕竟,人性的弱点是很难克服的,而保护主义正是来源于人性的弱点。
《抉择——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寓言》([美]罗塞. 罗伯茨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4.00元)一书在这方面大大帮助了我。
这本由经济学家撰写的小书,用通俗的语言成功地化解了几乎所有对自由贸易的怀疑。
我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一些摘要和重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也希望今后能继续出版更多的同类书。
观念的普及是建设自由市场体制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制的国家。
对于一个人也罢,一个国家也罢,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有两种:自己生产或通过与他人交换得来。
假如一家公司生产电视机,原来的年产量是1000台,全部可以售出,后来由于外国竞争对手的挤压,该公司破产。
在该公司的原址上,利用该公司的厂房、部分工人,也就是该公司占据的社会资源,建立起了一家制药公司,该制药公司的年产量也全部可以售出,换算成电视机的话,为1500台。
这时,旁观者看到了什么?看到电视机生产的外国竞争对手的胜利,看到本国电视机产业的萧条,看到工人被迫痛苦地失业,学习新技能,以加入其他公司。
但还看到了什么?看到原来年生产1000台电视机的地方,现在可以年“生产”1500台电视机了。
当然,用的不是原来的直接生产方式,而是通过贸易更高效地“间接生产”出了更多的电视机。
也就是说,通过贸易,人们得到了更高利用资源的机会,用同样的资源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
假如没有贸易,可以用来制药的资源仍然用来直接生产电视机,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人们想要什么就去直接生产,这是原始人的天真想法。
现代人不是这样生活的。
现代人利用自己的优势集中生产出某一种产品,就相当于生产出了他所需要的所有产品。
对于提高效率应该有更宽泛的理解。
增加某一种产品的生产效率固然是提高效率;但转而生产其他产品,生产出的数量可以从市场上换得更多的原有产品。
这也是提高效率,而且往往更加有效。
当然,如果没有市场,没有贸易,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这样说,每当我们看到一家企业因为自由贸易而破产,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又有一批资源被解放了,它们现在有机会进入具有更高效益的领域了。
我们将有机会得到更丰富、更优秀的产品了。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比较优势,不是指国家与国家、公司与公司,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而是指不同产品之间的比较。
人们要通过比较,选择自己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来生产,这才是资源利用的最高效方式。
不要固执于直接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如果间接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能获得比直接生产更多的产品,最好选择间接生产。
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以前就是生产电视机的,而且干得还不错,企业文化尤其优良。
但他们没有日本人干得好。
最后,在电视机生产方面摩托罗拉彻底败下阵来。
结果怎样呢?假如美国政府保护民族工业,固执地帮助摩托罗拉继续生产电视机,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可是,毕竟会有许多工人和企业家会因为竞争失败而蒙受实实在在的损失,他们只能自认倒霉吗?一般来说,只要一以贯之地坚持自由市场制度,他们的遭遇不会坏到哪里去。
而且,以他们的损失为代价,他们的子女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们的子女很可能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原有的行业。
但如果因为贸易发生了产业调整,他们的子女就有机会,也可以说是被迫面对更大范围的世界,去寻找更适合他们的比较优势。
没有理由认为这些年轻人就一定会失败。
许多国家的事实表明,年轻一代的表现优秀得惊人。
美国一直到19世纪后半期都是一个农业国家。
假如那时的美国政府极力维护美国农民的就业、利益和生产格局,破坏阻止因贸易而带来的产业升级,今日的美国顶多是一个中等的农业国家。
这个国家的人甚至不能想象今日美国的富裕发达程度,那是远远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事。
即使是那些工人本人,也不见得就会始终失业。
自由市场中劳动力的调整过程是很复杂的,也正因为复杂,所以往往是很有效的。
比如说,即使经过培训,一个纺织厂工人可能也很难成为一个计算机工程师,新的行业——信息产业的出现看来无助于这个可怜的失业的人。
可是现实情况很可能是:一个原来的汽车厂的技术员变成了计算机工程师,而一个机械厂的工人填补了汽车厂技术员的岗位,而机械厂工人空出来的职位正好可以满足纺织厂失业工人的就业需求。
类似的作用链条可能很长、很复杂,完全可以递进地消减新旧产业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差距,总之,只要是新的产业能够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产业萎缩并不会制造出什么重大的失业问题。
重要的是,政府不要用自己拙劣的“帮助”去保护一些产业,从而打断调整的链条,那样一来,本来很长的链条会变短,调整的复杂性降低会导致有效性降低,许多原本可以找到工作的人就会长久地陷于失业的境地。
人们在寻求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时最依赖的是什么?尤其是那些因失败而从别的行业转出来的人靠什么在市场上寻找、创造适合自己的行业,靠的就是知识、技术和创造力。
而这些资源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美国这样频繁发生产业升级的国家的人们对此有着深刻地认识,他们由此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那些生活在静止世界中的人们却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自然资源的枯竭。
他们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自己的命运维系在某些外部条件上。
他们以为保护给他们带来了安全,但实际上正是保护使他们从根本意义上丧失了安全。
那么文化呢?频繁的产业升级,变幻不息的社会,到处流动的人口,在在摧毁着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不可惜吗?是有些可惜。
但所谓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是从更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演变而来。
你珍惜古老,但你不正是摧毁了更古老吗?你喜欢安静的小镇,可那小镇所在地原是广阔的原野。
你不喜欢原野,你喜欢小镇。
那你为何一定要求你的后代喜欢小镇,而不喜欢现代化的大都市呢?所谓的审美和怀旧情绪是不宜过分宣扬的,尤其不能作为阻止人们向更好生活进发的障碍。
退一步说,这些也只能作为个人生活中的追求,而不能作为在社会范围内强力推行的准则。
现在来谈谈贸易逆差和顺差罢。
经过那么多年的重复,在那么多人的头脑中,逆差和顺差已成为条件反射式的概念。
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扭转这种条件反射呢?尽人力,听天命罢。
一个饭店的老板去超市买商品,使用了支票。
本来超市老板可以用这张支票兑换成现金去饭店吃饭的,但超市老板很喜欢支票的图案,把支票裱了起来,挂在墙上,不准备兑换这张支票了。
这样一来,饭店老板有了逆差,超市老板有了顺差。
可实际事情是什么呢?实际事情是饭店老板白白使用了超市的商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有巨大贸易逆差的同时还能享受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外国人向美国出口了商品,得到了美元。
握有美元的外国人本来有了通过购买享受美国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但他们宁愿把那些绿票子存起来。
结果,美国就有了巨大的贸易逆差,结果,美国实际上就白白享用了外国人的商品。
或者,外国人信任美国的投资环境,更愿意把他们向美国出口商品赚到的绿票子用来购买美国的股票、土地、建筑什么的。
这无助于减少美国的逆差,因为这种购买不算进口,而是算作投资,列入资本账户计算。
美国产品贸易逆差仍然很大,但资本账户会出现顺差。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既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又保持良好的投资环境,那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呢?反过来说,如果美国国内市场萎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不再购买那么多的商品,外国人向美国的出口减少,那么贸易逆差是会减少的。
如果投资环境再变坏,外国人把手里的美元尽量投入到市场中购买美国商品,而不是用来在美国投资,美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
那样好吗?重要的是必须意识到,贸易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顺差,或者减少逆差,而是为了推动专业化。
人们只有通过贸易,才能不断地比较和重新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产业调整不断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过程是有利于参与贸易的各方的。
没有任何理由为这一过程施加限制,应该让这一过程尽量顺畅和自由,也就是让贸易尽量自由。
仅有的没有被彻底解决的反自由贸易的理由就是认为自由贸易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或者不利于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自由贸易导致产业分工,结果是某国可能会放弃某些行业。
而这些行业可能是战争所需要的,比如粮食、钢铁;那么战时的封锁不是会很危险吗?另外,由于贸易导致的产业分工,某国可能因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放弃某些高技术产业,而政治家和爱国青年认为这些高技术产业是重要的,是国家所必需的。
可以对这种观点做出批驳,但是,这种批驳不是理论上的,而是经验上的,这就难免使人不放心。
希望今后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在理论上也解决这个问题。
从经验上说:一、几乎所有商品在世界上都是广泛分布的。
如果世界各国都联合起来封锁某国,那该国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样简单了。
恐怕该国人民正在蒙受世界上少有的野蛮统治。
这时,国家安全被威胁对该国的人民来说是好事。
二、即使对于某些战略物资,最好的办法也是建立战略储备,而不是在平时就搞自给自足。
后一种办法的代价太大,效果也太不好。
三、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足够发达,在战时并不难转向军工生产,因为这种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极高。
二战以前,美国国内的军事工业及相关产业少得可怜,但战时一旦转向,其生产能力却极为惊人。
什么才是发达的整体经济?就是众多行业中资源的高效运用,而这些当然依赖于平时的自由贸易。
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在自给自足中建立起发达的整体经济。
四、所谓高科技产业往往是政府官员争取政绩的工具。
如果不符合比较优势,人为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只是浪费纳税人财富的无底洞,既不能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更不能真正创造出社会价值,比如著名的协和式飞机。
本来纳税人的这些财富是可以用来增强整体经济实力的,结果却被官员们用来作为仕途的铺路石。
这些经验证明可以说服那些怀疑自由贸易的人吗?书中有更充分的解释。
自由贸易并不许诺给人们带来幸福,但将给人们带来更富裕的生活,人们会有更丰富的商品可供享用,会有更大的财富可供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