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损耗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第三篇.油品损耗

第三篇.油品损耗

蒸发损耗
• •
蒸发性强是成品油的主要特性 之一。 • 蒸发数量的大小与成品油密度、蒸 发面积、液面压力、大气温度和油 品温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 蒸发可以引起油品数量减少、油 品质量下降、污染环境、形成火灾 危险。
蒸发损耗
• 蒸发损耗按照引起油蒸汽排出罐外的原因, 可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小呼吸损耗、 大呼 吸损耗和空容器装油损耗等四种情况。
运输 里程 50km 50km 油品 以下 以上 汽油 每增加50公里,增 其它油 0.01 加0.01%; 不足50公里按50公 里计算。
练习题
• 甲炼厂向1200km外的乙库发汽油2车,第 一车重量43700kg,第二车重量36500kg, 到达乙库后测量:第一车A559油高 2564mm,第二车B376油高2357mm,两 车油温21.5 ℃,试验温度21.7 ℃,视密度 726.3kg/m3。量油尺在2m处修正值 +0.7mm,3m处修正值+0.2mm,温度计、 密度计修正值忽略。试判断该批次油品是 否超耗?超耗量是多少?是否索赔及索赔 量是多少?
残漏损耗
油品在储运操作过程中 (如:装卸车船、灌捅、 倒捅等),由于不可避免 的粘附、滴洒以及容器底 部余油未能卸净造成的油 品损失。
按作业环节进行分类
保管损耗 损耗
运输损耗 零售损耗
保管损耗
保管损耗分为: (1)、储存损耗; (2)、输转损耗; (3)、灌捅损耗; (4)、装卸车(船)损耗; (5)、清罐损耗
答案
• 1、查ρ20 =727.9kg/m3 VCF = 0.9981 2、V1=58394+59×28.8061=60094L=60.094m3 V2=48364+76×23.8970=50180L=50.180m3 3、m1=60.094×0.9981×(727.9-1.1)=43593kg m2=50.180×0.9981×(727.9-1.1)=36402kg 4、损耗量=(43700+36500)-(43593+36402) =205kg 5、 损耗率=205/80200 ×100=0.26% 6、∵0.26%<0.2%(互不找补)+0.24% ∴不需要 索赔

油品损耗的原因

油品损耗的原因

油品损耗的原因油品损耗是指在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油品的浪费、损失和减少的现象。

油品损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从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生产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储存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油品的蒸发损耗是储存过程中常见的损耗形式。

由于油品的挥发性,长时间的储存会使油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逐渐挥发掉,导致油品的质量下降。

运输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输设备的损坏和事故是导致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运输车辆的碰撞、翻车等事故会导致油品的泄漏和损失。

其次,不合理的运输方式也会造成油品的损耗。

例如,长途运输过程中的频繁换装、漏油等问题都会导致油品的损耗。

此外,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也会影响油品的质量,进而导致油品的损耗。

使用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会导致油品的浪费。

例如,使用油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使用润滑剂、添加剂等辅助材料,会导致油品的损耗。

其次,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也会导致油品的消耗增加。

例如,设备的密封性能下降、摩擦损耗等都会导致油品的消耗增加。

此外,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也会导致油品的损耗。

例如,设备的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都会导致油品的浪费。

油品损耗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四个方面。

为了减少油品的损耗,我们应该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规范生产操作流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储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油品的质量;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加强运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合理使用油品,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油品的损耗,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油品损耗

第三篇.油品损耗

★水运运输 水运损耗量= 发货量-收货量 水运损耗率=(发货量-收货量)÷发货量 ×100%。 注:损耗计算的发货量=发油罐发出量-定 额装船损耗量; 损耗计算的收货量=收油罐发出量+定 额卸船损耗量。
练习题
甲油库向乙油库用油轮装运柴油,装货时油 罐计量数为5284580kg,到达后油罐收 到量 为5254985kg,求运输损耗率。
练习题
• 甲炼厂向乙油库发运汽油两车,发货量第 一车44800kg,第二车37800kg,至乙油库 测量第一车A554油高2679mm,第二车 B354油高2573mm,两车的计量温度 21.5℃,视密度726.7 kg/m3,试验温度 20.9℃,量油尺2m处修正值为+0.8㎜,3m 处修正值为+1.2㎜,温度计、密度计修正 值忽略。试判断该批油品是否超耗?若超 耗,超耗量为多少?是否应索赔,索赔量 为多少?(甲炼厂距乙油库1400公里)
• 装、卸车(船)损耗:将油品从油罐装入 铁路罐车、油船(驳)、汽车罐车等运输 容器内或将油品从运输容器内卸入油罐时, 因油罐的大呼吸及运输容器内油品的挥发 和黏附而产生的油品损失。 • 装、卸车(船)损耗,实际包括《装车 (船)损耗》和《卸车(船)损耗》,计 算方法相同。 装、卸车(船)损耗量=付油容器付出量- 收油容器收入量; 装、卸车(船)损耗率=装卸车船损耗量 / 付 油容器付出量×100%
练习题
某油罐向油船装汽油,以油罐计量为准,油 罐计量为1839724kg,求实际发货量?
答案
查表得损耗率为0.07% 损耗量为:1839724×0.07% = 1288 kg ∴实际发货量=1839724-1288 = 1838436 kg
《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 装车(船)损耗率%

加油站损耗管理共25页

加油站损耗管理共25页
属于正常的损耗范围,所以本站本月损耗主要是 因油库发油温度高,油站销售温度低引起的。
• 损耗在定额损耗以内,按实核销。 • 加油站损耗一般实行同品种油品损、溢互
抵,按月计算。
• 一般情况下,损溢允许跨月,年终清算。
四、油品损耗检查流程
1.查每日损耗规律 2.查运输超耗 3.查加油机 4.查油温 5.查水高 6.查计量器具 7.油罐容积表准确性 8.人为因素
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是减 少油品损耗的重要保证。
• 2、控制操作工艺
改善管理、控制操作工艺及安装呼 吸阀挡板是减少油品蒸发损耗的重 要环节。
• 3、减少热辐射
• 减少热辐射的方式,目前主要采用
银灰色或白色防腐涂料及淋水降油温, 以降低罐内温差变化。
谢谢大家!
2019年2月22日
谢谢
“正”为损耗, “负”为溢余。
加油站出现溢余的三种情况:
• 油库多给油; • 加油站少给顾客发油; • 做假帐。
• 油品损耗的处理原则:
一切损耗处理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 油品损耗的管理方法:
分环节实行定额管理
二、损耗的分类
1.按损耗原因分 2.按损耗性质分 3.按损耗环节分
1.按损耗原因分
按50km计算
加油站损耗量=期初库存+本期进货(原发升数)本期销售总量-期末库存 加油站损耗率=加油站损耗量/本期销售总量 ×100%
某油站的柴油上月末盘点体积为3400升, 在月末盘点体积为3800升,全月销售体积 为386600升,盘点及销售油品平均温度为 22.0℃,油库总交运体积为389860升,交 运油品平均温度为30.5℃,试计算油站的 月盘点损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损耗率,并对损耗进行分析。

油品损耗

油品损耗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较轻的液态组分汽化,逸入大气,造成不可回收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油品的蒸发损耗。

油品蒸发损耗属于自然损耗,一定数量范围内的损耗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得到各种油品蒸发损耗定额的认可。

而且,这种损耗是以缓慢的形式持续发生的,损耗量的大小常常被产品计量误差所掩盖,因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典型调查资料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据1995年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报导〔1〕,在美国,从井场经炼制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 %。

1975年前苏联石油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的调查表明,炼厂中的油品损耗量约占原油加工量的 2.47 %,其中纯损耗的70 %是发生于原油罐、调合罐和成品油罐的蒸发损耗。

1980年,我国对11个主要油田的测试表明,从井口开始到矿场原油库,矿场油品损耗量约占采油量的2 %,其中发生于井站库的蒸发损耗约占总损耗量的32 %。

这些数据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数量确实是相当可观的。

若以总损耗率为3 %估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品约有1×108 t,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原油产量。

这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能源危机来说,愈加显得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油品蒸发损耗,一直是石油储运专业人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储运过程中的油品损耗储运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油品蒸发损耗; 其中包括呼吸损耗、静止储存损耗、灌装损耗、出罐损耗、湿润损耗和沸腾损耗六种。

第二类是操作损耗, 其中包括由于生产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跑油、冒油、混油, 以及清罐、油罐切水作业中油品的损耗和某些设备由于维修不善造成的滴漏损耗。

1.1 蒸发损耗的成因任何形式的油品蒸发损耗都是在输、储油容器内部传质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

油品损耗原因及类型1-4

油品损耗原因及类型1-4

(2)小呼吸损耗 小呼吸损耗是指因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而 产生的损耗。其温度变化主要指因太阳照射而 引起的昼夜温度变化。自日出到午后气温最高 的这段时间里,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罐内气 体空间的温度也不断升高,导致油蒸气的大量 蒸发。蒸发出来的油蒸气使压强升高,上面的 温度也使油气压强升高。当呼吸阀被这升高的 气压打开时,油气就被排出罐外。排气后压强 减小,呼吸阀关闭。如果温度还在上升,这样 的排气过程还将重复。
(3)大呼吸损耗 大呼吸损耗是指在收油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 改变而产生的损耗。油罐收油时,罐内液面升高, 压缩上部的气体,使气体的压强增大而导致呼吸阀 打开产生排气。一般收进多少体积的油品,就要排 出大致相同体积的混合气体,损耗是很大的。发油 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罐外的空气 通过真空阀被吸入罐内,补充因发油而多出来的空 间体积。吸入的大量空气使罐内油蒸气的浓度降至 很低,这样又加剧了油品的蒸发。大呼吸损耗虽然 只在进行收发作业时才会发生,但因为它每次引起 的排气量或蒸发量一般都很大,所以由此产生的损 耗数量也是很大的。
油品的蒸发损耗按照引起油蒸气排出罐外的原因,可 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自然通风损耗 如果装油容器上部有孔隙,随着容器内部或外部 气压的波动,油气就会自孔隙被排出或空气被吸入。 如果孔隙不止一个,就会因空气流动而形成自然通 风,空气从一个孔隙吹入而油气从另一孔隙被吹出。 当孔隙分布在不同高度时,还会因高差而产生的气 压压差使油气从低处孔隙被排出,空气从高处孔隙 吸人。油气排出和空气吸入,都会使容器内的油蒸 气浓度降低,结果又使油品不断地蒸发,形成恶性 循环。这样产生的损耗,就称为自然通风损耗。
2、残漏损耗
残漏损耗是指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 销售中,由于油罐、车、船等容器内壁的 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未能卸净以及未能 避免的洒滴、渗漏而造成的在数量上的损 失。残漏损耗的发生: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油品损耗是指在操作过程中,机械设备中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因蒸发、渗漏、氧化、污染等原因,导致损失或降低使用效能的现象。

油品损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蒸发损耗:一些润滑油或润滑脂含有挥发性较强的成分,如溶剂、挥发油等,它们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蒸发掉。

此外,设备运转时的摩擦也会使润滑油产生热量,增大了油品的蒸发损耗。

2.渗漏损耗:设备中的润滑系统由于封口不严密、密封件老化等原因,导致润滑油渗漏。

渗漏不仅会导致油品损耗,还会给设备的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氧化损耗:润滑油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会导致油品质量下降和粘度增加。

在高温环境下,润滑油的氧化速度更快,这会导致润滑油的使用寿命缩短。

4.污染损耗: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机械磨损、颗粒物的进入、杂质的混入等都会使润滑油受到污染,降低其使用效能。

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油品的氧化加速,形成酸性物质和沉淀物,对设备的润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5.润滑不均匀:由于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供应不均匀或管道堵塞等原因,导致设备中部分部位的润滑效果不理想,从而造成油品损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油品损耗:1.优化设备密封设计,确保设备的润滑系统密封性良好,减少渗漏损耗。

2.定期检查和更换设备的密封件,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问题。

3.选择高品质的润滑油和润滑脂,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更换,防止油品质量下降。

4.控制设备的运行温度,避免高温环境对润滑油的蒸发损耗。

5.定期清洗和维护设备,防止颗粒物和杂质进入润滑系统。

6.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的管道和供油装置,确保润滑油的供应均匀。

总之,油品损耗是一个影响设备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设备管理和使用高品质的润滑油,可以有效减少油品损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油品储运损耗是指在油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油品的损耗和浪费。

油品储运损耗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蒸发损耗:油品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挥发性,长期存放和运输中会发生一定的挥发和蒸发损耗。

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油品挥发损耗更加明显。

2. 泄漏损耗:油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储罐和运输管道的老化、锈蚀、焊接不牢、密封不良等原因导致泄漏。

泄漏不仅会造成油品的直接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沉积损耗:油品在长时间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生成胶质和沉淀物,沉积在储罐、管道和装卸设备的内壁,从而降低了油品的品质和纯净度,造成油品损耗。

4. 水分损耗:油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吸湿,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水分会直接溶于油品中,降低油品的品质和价值。

为了降低油品储运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储罐、管道、装卸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修补泄漏部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密封性能。

2. 控制储存温度:合理控制油品的储存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油品的蒸发损耗。

可以采用遮阳、降温等措施来控制温度。

3. 严格控制油品储存期限:避免将油品存放过久,定期检查油品的质量,并及时进行处理和使用,以减少油品的质量下降和损耗。

4. 提高装卸作业技术:改进装卸作业流程,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减少油品泄漏和损耗。

5. 使用质保油品: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购买质保油品,避免获得质量不稳定的油品导致损耗。

6. 加强储运监管:建立严格的储运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对储罐、管道以及装卸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油品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油品储运损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因素。

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控制温度、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等综合措施的有序实施,才能有效降低油品储运损耗,提高油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油品损耗

油品损耗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较轻的液态组分汽化,逸入大气,造成不可回收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油品的蒸发损耗。

油品蒸发损耗属于自然损耗,一定数量范围内的损耗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得到各种油品蒸发损耗定额的认可。

而且,这种损耗是以缓慢的形式持续发生的,损耗量的大小常常被产品计量误差所掩盖,因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典型调查资料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据1995年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报导〔1〕,在美国,从井场经炼制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 %。

1975年前苏联石油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的调查表明,炼厂中的油品损耗量约占原油加工量的 2.47 %,其中纯损耗的70 %是发生于原油罐、调合罐和成品油罐的蒸发损耗。

1980年,我国对11个主要油田的测试表明,从井口开始到矿场原油库,矿场油品损耗量约占采油量的2 %,其中发生于井站库的蒸发损耗约占总损耗量的32 %。

这些数据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数量确实是相当可观的。

若以总损耗率为3 %估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品约有1×108 t,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原油产量。

这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能源危机来说,愈加显得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油品蒸发损耗,一直是石油储运专业人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储运过程中的油品损耗储运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油品蒸发损耗; 其中包括呼吸损耗、静止储存损耗、灌装损耗、出罐损耗、湿润损耗和沸腾损耗六种。

第二类是操作损耗, 其中包括由于生产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跑油、冒油、混油, 以及清罐、油罐切水作业中油品的损耗和某些设备由于维修不善造成的滴漏损耗。

1.1 蒸发损耗的成因任何形式的油品蒸发损耗都是在输、储油容器内部传质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

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及降耗措施
油品储运损耗是指在油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油品的质量和数量出
现损耗。

油品储运损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油品蒸发损耗:油品中的易挥发成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逐渐蒸发。

特别是在
高温季节或储存容器没有良好密封的情况下,油品蒸发的损耗较为显著。

2. 油品泄漏损耗:油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阀门、储罐等设备的磨损、老化或者操作不当,会导致油品泄漏,造成了油品的损耗。

4. 油品污染损耗:油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杂质进入、污染交叉等现象,导致油品质量下降甚至不可使用,造成了油品的损耗。

为了降低油品储运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储存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
止泄漏和渗漏的发生。

2. 完善储存和运输设备:提高储存罐、管道和运输车辆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减少
油品蒸发和泄漏的情况发生。

3. 控制温度:在高温季节或者高温环境下,采取措施降低油品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减少油品蒸发的损耗。

4.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加强储存和运输操作的
管理,减少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油品损耗。

5. 加大监测力度:定期对储存和运输设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因设
备老化或者损坏而导致的油品损耗。

6. 加强环境保护:对于油品泄漏和渗漏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油品对环
境造成污染和二次损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油品储运损耗,提高油品质量和数量的保持率,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油品损耗分类

油品损耗分类

成品油正常损耗及非正常损耗原因分析正文目录成品油在运输、储存、零售等环节中的损耗,可以划分为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

正常损耗:“小呼吸”和“大呼吸”正常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

蒸发损耗指油品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存储、输转等作业或按规定的方法零售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气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

残漏损耗是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卸尽和难免的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

蒸发损耗是造成油品正常损耗的主要原因。

正常损耗按工作环节划分包括保管损耗、运输损耗、零售损耗。

保管损耗是指油品从入库到出库整个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损耗。

包括储存、输转、灌桶、装、卸等5项损耗。

储存损耗是指单个油罐在不进行收发作业时,因油罐“小呼吸”而发生的油品损失。

储存油罐白天受热,罐内温度升高,油料蒸发速度加快,油蒸气压力也随之增高,当气体压力增加到油罐呼吸阀极限时就要放出气体。

夜间气温下降,油和油蒸气体积收缩,罐内又要吸进空气。

这种排出石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叫“小呼吸”损失。

所造成的损失由于罐顶有孔眼不严密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着高差情况下,由于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

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失叫自然通风损失。

输转损耗是指油品从某一油罐输往另一油罐时,因油罐“大呼吸”而产生的损失。

当向油罐注入油料时,由于罐内液体体积增加,罐内气体压力增加,当压力增至呼吸阀压力极限时,呼吸阀自动开启排气。

当从油罐输出油料时,罐内液体体积减少,罐内气体压力降低,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负压极限时,吸进空气。

这种由于输转油料致使油罐排除油蒸气和吸入空气所导致的损失叫“大呼吸”损失。

灌桶损耗是指灌桶过程中油品的挥发损失。

装卸油品损耗指油品从油罐装入铁路罐车、油船、汽油罐等运输容器内或将油品从运输容器内卸入油罐时,因油罐“大呼吸”及运输容器内油品挥发和黏附而产生的损失。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油品损耗是指在油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油品的消耗过多或损失的现象。

油品损耗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油品损耗。

油品损耗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原因:油品损耗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中存在不合理的设计或操作导致的。

例如,生产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会导致油品泄漏和损失;生产工艺中过程参数的控制不准确,导致油品的消耗过多;设备与管道的密封性不好,导致油品的泄漏等。

2.储存原因:油品在储存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损耗。

例如,储罐和管道的腐蚀和老化会导致油品的泄漏和损失;储存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不好,导致油品的挥发和蒸发;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当,也会加剧油品的挥发和蒸发。

3.运输原因:油品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出现损耗。

例如,运输管道的泄漏和损坏会导致油品的流失;运输车辆和船舶的运载能力不足,导致油品的滞留和损失;运输过程中的搬运和装卸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和不当,也容易导致油品的泄漏和损失。

4.环境原因:油品损耗还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关。

例如,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油品的挥发和蒸发;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也会对储存和运输设施造成损害,导致油品的泄漏和损失。

以上是油品损耗的一些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油品损耗,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技术改进: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的影响,提高工艺参数的控制精度。

2.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储存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和管道,提高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减少泄漏和损失。

3.储存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储存设施,选择适当的材料,提高储存设备和管道的密闭性,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油品的挥发和蒸发。

4.运输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车辆和船舶的维护保养,提高运载能力,减少油品的滞留和泄漏;加强运输管道的监测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和损坏;加强搬运和装卸过程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油品损耗的概念

油品损耗的概念

油品损耗的概念油品损耗是指在油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而导致油品质量下降或减少的现象。

油品包括石油及其衍生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油品损耗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降低油品损耗对于保护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油品的自身特性:油品具有易挥发、易氧化、易燃等特性,这些特性导致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质量下降。

例如,油品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挥发、氧化,使得其有效成分减少,质量下降。

2. 外界因素: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灰尘、水分、有害气体等杂质的污染。

这些因素会影响油品的质量,加速其变质和损耗。

3.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在储存和使用油品时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例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容器等,都会导致油品损耗的增加。

为了降低油品损耗,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储存环境的控制:储存油品应选择合适的场所,避免暴露在高温、湿度等恶劣环境中。

可以采用遮阳、保温、通风等措施,降低油品的挥发和氧化速度。

2. 油品质量监控:通过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油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防止质量下降和继续损耗。

3. 容器和设备的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容器和设备,确保其密封性和安全性,减少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同时,定期对容器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操作规程和培训:建立合理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并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油品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减少操作不当造成的损耗。

5. 废弃物的处理:对于已经损坏或质量下降的油品,应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总之,油品损耗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储存、使用和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油品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油品在储运与经营过程中,由于自然蒸发损耗和事故损耗造成的损失数量是惊人的。

油品损耗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今天我们先讲讲油品损耗的原因及其分类。

损耗指的是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的总称。

前者指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储存、输转等作业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汽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后者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的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除净和难以避免的洒滴、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

油品损耗可分为自然损耗和事故损耗两类。

油品蒸发损耗属自然损耗,其损耗一般难以回收且不可避免,因此,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有其合理性,它相当于一种系统误差,故可以通过各种油品蒸发损耗定额予以确认和管理。

而事故损耗主要是跑、冒、滴、漏及混油发生的损耗,这种损耗多属人为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技术不过关、生产管理不善、设备抢修不及时,施工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易为人们所重视,只要采取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在油库,油品储运发生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损耗、输转损耗、装车损耗、滴漏损耗和清罐损耗等,见下图。

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中损耗量最大的一种,在整个油品储运损耗中约占70%~80%。

由于油品都具有挥发性,无论在什么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油品的蒸发时刻都在发生着,只不过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油品损耗越大;压力越高,蒸发越慢,损耗越小而已。

油品的蒸发损耗造成惊人的能源浪费和对大气的污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损害了人体健康。

油品的蒸发损耗与油品的性质、密度、储存条件(液面面积、油面压力、油品温度、罐体空间大小和大气温度)、作业环境、地区位置及生产经营管理等因素有关,分为呼吸损耗和灌装损耗两种。

油品的呼吸损耗大体上又可分为自然通分损耗、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三种。

1、自然通风损耗自然通风损耗是由于罐顶有孔眼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高差的情况下,因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孔眼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耗叫自然通风损耗。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

1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核心。

节约能源、降低石油及其产品损耗,是减排降耗的重要工作。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自然损耗贯穿商品流转的全部过程和每个操作环节,损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企业管理好坏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据有关资料表明,油品损耗量约占总加工量的3%-5%,我国每年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300亿人民币。

油品中的轻质成分蒸发会使油品品质降低,影响油品质量,甚至使合格油品变为不合格。

如,汽油因蒸发损失造成起动性变差,抗爆性下降。

油品蒸发散失到大气中,污染了大气环境,散失于大气中的油蒸汽达到一定浓度,会给局部地区造成潜在的火灾危险。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标准》(Q/SH039-019-90)中规定,油品损耗是指油品在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因自然蒸发、不可避免的滴洒渗漏、容器粘附或底部余油未卸尽以及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油品数量损失。

在油品损耗管理中,为便于对油品发生的损耗进行定额考核,通常按照油品的流转环节将油品损耗分为运输环节、保管损耗、零售损耗。

零售损耗是指零售商店、加油站在小批量付油过程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油品损失,一般包括卸油损耗、储存损耗、发油损耗。

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加油站计量管理办法》规定,加油站实行“升进升出,并按照体积损益率对加油站的损耗进行考核。

加油站进油时,以油库实发体积(油库流量计发油体积V1)为计量交接的依据,与油罐车实际测得的实际装入罐内的体积(V2)比较,其差量不应超过发货体积的0.3%:油品到加油站,计量人员和承运人员共同对进站油品的体积进行验收,计算后剔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即为该车的实收数量。

2 油品损耗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石油从油田开采出来经加工成各种产品,直到用户手中,整个环节始终存在着油品损耗问题。

石油及产品的损耗多少,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志。

油品损耗管理

油品损耗管理

油品损耗管理研究和处理损耗是油品计量管理重点内容之一,加强损耗管理,降低油品损耗数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油品损耗是在进销存的作业环节中,由于油品的自然蒸发和残漏等原因而造成的油品在数量上的损失。

其损耗量的计算是作业环节前的量减去作业环节后的量,这个量越大,损耗就越大,这个量越小,损耗就越小,这个量是负时,为溢余。

油品损耗的处理应遵循“一切损耗处理必须实事求是、有依据、有凭证,不得弄虚作假”的原则。

出库前的一切损耗由经营单位负担,不得转嫁给用户和其它单位。

中转、代管油品在油库等保管、收、发各环节发生的一切定额损耗由委托方负担。

油品损耗的处理应当逐级上报,按月核销。

油品损耗管理按不同的作业环节进行定额管理,关键要确定合理的定额损耗标准和考核标准。

第一节油品损耗的分类1、油品损耗的形成油品的损耗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蒸发损耗、残漏损耗和油品混油、变质损耗。

蒸发损耗是指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或按规定的方法零售时由于油品表面气化而造成油品在数量上的损失。

其损耗量主要受油品组成、温度、蒸发面积、容器状况等影响。

蒸发损耗不但使油品数量减少,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会使油品的质量下降,甚至变质造成不合格。

加油站在收发油过程中,均会造成蒸发损耗。

残漏损耗是指油品在储运作业过程中,由于容器内壁的粘附、容器内少量未能卸尽的余油以及未能避免的洒滴、渗漏而造成的油品在数量上损失。

其主要受到设备技术状况和操作人员责任心影响。

残漏损耗不会使质量变化,但会使数量减少,严重时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油罐漏油而发生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对于高龄油罐来说尤其应注意,要强调每天计量或通过液位计进行监控。

当发现损耗异常时要立即检查原因,这是十分重要的,应做到“查原因,不过夜”。

混油、变质虽然数量不会减少,但因油品变质不能使用或降级使用,同样会造成损耗。

在加油站管理中要严格执行专车专运、卸油十步法等相关规定,对储存周期较长的油品要加强质量控制。

加油站油品损耗管理

加油站油品损耗管理

季节说明:A类、B类地区:每年1-3月、10-12月为春冬季; 4-9月为夏秋季。 C类地区:每年1-4月、11-12月为春冬季;5-10为夏秋季。
22
(2)、输转损耗
输转损耗为:油品从某一个油罐输送到另一个油罐时, 因油罐的大 呼吸而产生的损耗。
计算: 输转损耗量=付油罐付出量-收油罐收入量 输转损耗率=输转损耗量 / 付油罐付出量×100%
24
(3)、灌桶损耗 灌桶损耗为:灌桶过程中由于油品蒸发造成的损耗。 计算: 灌桶损耗量=油罐付出量-油桶装入量; 灌桶损耗率=灌桶损耗量 / 油罐付出量×100%。
灌桶损耗率%
油 品 损耗率 汽油 0.18 其它油 0.01
25
(4)、装卸车船损耗损耗
装、卸车(船)损耗为:将油品从油罐装入铁路罐车、油船(驳)、 汽车罐车等运输容器内或将油品从运输容器内卸入油罐时,因油罐 的大呼吸及运输容器内油品的挥发和黏附而产生的油品损失。
23
GB11085-98《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 输转损耗率%
汽油 其它油
地区 A类
B类 C类
春冬季 浮顶灌 0.01
0.01 0.01
夏秋季 浮顶灌 0.01
0.01 0.01
其它罐 0.15
0.12 0.06
其它罐 0.22
0.18 0.12
不分季节 与罐型
0.01
注:本表中的罐为输入罐的罐型。
装、卸车(船)损耗,实际包括装车(船)损耗和卸车(船) 损耗,但是,他们的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 装、卸车(船)损耗量=付油容器付出量-收油容器收入量; 装、卸车(船)损耗率=装卸车船损耗量 / 付油容器付出量×100%
26
GB11085-98《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 装车(船)损耗率%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1. 引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的品质直接影响到石油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效果。

石油在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耗。

为了保障石油品质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制定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对于石油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2. 石油品质损耗的定义与分类石油品质损耗是指石油在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其品质下降的现象。

石油品质损耗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如在储存环节可分为挥发分损失、酸值升高等;在运输环节可分为水分吸附、杂质混入等;在加工环节可分为渣点升高、硫含量升高等。

3.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的制定原则3.1 准确性原则: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应具备准确评估石油品质损耗程度的能力,保证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具体性原则: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应具备明确的标准数值、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以便进行操作和监测。

3.3 统一性原则:在不同环节和地区,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应保持一致,便于石油行业进行统一管理和评估。

3.4 进步性原则:随着科技和行业的发展,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应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生产和使用需求。

4.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的制定过程4.1 研究收集数据:收集石油品质损耗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如石油品质现状、损耗原因、影响因素等。

4.2 制定初步标准:根据石油品质损耗相关数据,制定初步的标准数值和评估方法。

4.3 评估与修订:进行标准的实施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石油品质损耗标准。

4.4 公示与推广:将修订后的石油品质损耗标准公示,并向石油行业内外推广。

5. 石油品质损耗标准的应用与效果石油品质损耗标准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石油品质损耗的程度,提高石油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标准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促进石油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合理竞争,为国家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提供支持。

6. 结论石油品质损耗标准的制定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准确、具体、统一和进步的标准,可以降低石油品质损耗程度,提高石油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油品损耗相关概念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核心。

节约能源、降低石油及其产品损耗,是减排降耗的重要工作。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自然损耗贯穿商品流转的全部过程和每个操作环节,损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企业管理好坏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据有关资料表明,油品损耗量约占总加工量的3%-5%,我国每年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300亿人民币。

油品中的轻质成分蒸发会使油品品质降低,影响油品质量,甚至使合格油品变为不合格。

如,汽油因蒸发损失造成起动性变差,抗爆性下降。

油品蒸发散失到大气中,污染了大气环境,散失于大气中的油蒸汽达到一定浓度,会给局部地区造成潜在的火灾危险。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标准》(Q/SH039-019-90)中规定,油品损耗是指油品在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因自然蒸发、不可避免的滴洒渗漏、容器粘附或底部余油未卸尽以及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油品数量损失。

在油品损耗管理中,为便于对油品发生的损耗进行定额考核,通常按照油品的流转环节将油品损耗分为运输环节、保管损耗、零售损耗。

零售损耗是指零售商店、加油站在小批量付油过程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油品损失,一般包括卸油损耗、储存损耗、发油损耗。

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加油站计量管理办法》规定,加油站实行“升进升出,并按照体积损益率对加油站的损耗进行考核。

加油站进油时,以油库实发体积(油库流量计发油体积V1)为计量交接的依据,与油罐车实际测得的实际装入罐内的体积(V2)比较,其差量不应超过发货体积的0.3%:油品到加油站,计量人员和承运人员共同对进站油品的体积进行验收,计算后剔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即为该车的实收数量。

2 油品损耗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石油从油田开采出来经加工成各种产品,直到用户手中,整个环节始终存在着油品损耗问题。

石油及产品的损耗多少,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志。

石油损耗的累计数量是惊人的,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原油从油井采出炼制加工到成品油销售全过程中,石油损耗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

在我国,开采过程中损耗量约占采油量的2%,原油加工损失率为1-2%,而成品从装置加工到装车外运过程损耗率为0.5%,销售部门的经营损失率大约为2.0%-3.0%,总损耗率在4%以上,这还不包括各种责任事故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石油计量管理对于石油储运意义重大,储运各环节油品的进出必须计量、记录、核算、统计盈亏,在储运过程中应加强检测计量、测量数据状态,预防跑油、窜油、混油、油品变质等事故的发生。

整个国家石油的计量管理水平体现在拥有的石油资源量、采出量、进出口量、储备量等具体数字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国家的安全战略情况等等。

3 油品损耗综合原因分析目前体积交接方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3.1各地市公司规定的密度不一样,不能真实反映地区公司的管理水平。

规定密度值是由各省政府主管部门核定,各省核定的密度大小不一,同是中石化的加油站,销售的升数一样,但是在升转换为吨的过程中,由于规定的密度不一致,影响的油品损耗情况也不一致。

各公司各月采用不同密度换算成体积,影响公司实际留存的油品体积和重量。

3.2体积交接导致加油站损耗主要取决于温度,与规定密度大小无关。

由于油品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低体积缩小,温度高,体积膨胀。

对于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全年零售损耗盈余,而对于全年平均气温低于20度的地区,全年零售损耗就亏损,温度差越大,盈亏率越大。

3.3由于油品的储运环节都涉及到相关体积,温度的测量,测量数据与实际的差异也将影响计量误差。

这种误差基本都是人为因素造成,能够减少和消除。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油库发油误差严格地说,油库发货只要严格控制在2.5‰以内,到加油站后,加油机控制在 2.5‰以内,理论上而言,冬季盈余,夏季亏损,春秋两季持平。

然而油库也是一个经营实体,也承担着不能亏损,只能盈余的重任。

因此在发货过程中,流量表发油允许误差在±2,5‰以内(计量监督局定期检测下),会尽力把发油误差控制在对油库有利的幅度内,这就导致油库发货的缺位。

当然在我公司,对于本部站的来油损耗在核算时,全部予以核销,从理论上说,来油损耗应该可以不予考虑,但为什么加油站每卸一车油,就反映少几十甚至上百升油,这就牵涉到第二个关键问题。

3.3.2油罐车容积表的计量是否准确。

油罐车的容积表也有一个允许误差,可以是在±3‰。

以内。

在没有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其容积表的误差是±0‰。

所以所使用的油罐车必须经过市技监督局严格检测,保证油罐车容积表的准确性。

零售中心、仓储、油库要和车队对每一辆油罐车的容积表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三方签字认可方能投入使用,以确保油库每一车油品的准确率,不让加油站背黑锅,为加油站损耗控制在±3‰以内提供公正、可操作的平台。

3.3.3加油机运行不稳定市计量监督局每季对加油机进行检测,据了解检测后大部分加油机误差低于±2‰,由于计量监督局的20升标准桶本身有±2‰误差。

在加油机实际操作中,加油误差实际达到±0‰,甚至不到±0‰,这也是加油站亏损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相当数量的加油机计量精度并不稳定,发油误差逐渐加大,但是因为制度和费用开支上的限制,并不能够及时予以调整,这也是造成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3.3.4零库存运作造成油罐空容量较大也是造成亏损的原因之一。

目前为了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费用开支,集团公司通过二次物流系统,实行了低库存运行。

由于低库存运作将导致油罐空容量很大,使油罐亏损也变大。

夏季亏损将更严重。

从理论上计算,有一立方米空容量将产生0.4公斤气体,特别是汽油,对汽油加油量大的加油站,如果经常在低库存中运作频繁进行将导致严重亏损,这也是为什么夏季汽油损耗率也远大于柴油的原因。

3.3.5油品实际销售温度也是影响亏损的重要原因,热胀冷缩大家都知道,加油站销售油品时温度较高,体积膨胀,可销售油品体积增加,将抵减油品损耗,反之,则增加损耗,我公司油库的油罐都是露天罐,而加油站是地埋罐,油品温差很大。

所以,夏季油库的油到加油站的油罐后,体积会缩小。

冬季,反之,由于温差很大,这就是油品夏季亏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特别是油库发油油温数据是否真实对加油站的盈亏有很大影响,务必强化油库发油环节的数据采集和核对措施,比如出库高度和油温手写签名的做法就不够规范,因为人员变换快,存在作弊的可能性。

3.3.6流量计渗漏量的大小和加油时的流量大小也影响加油机发油误差,每季度计量所检测加油机时调试好加油机计量精度,但是流量计经过频繁使用后,将增加磨损,一般情况下,流量计磨损增大,其加油时的渗漏量增加,另外,在发出同等数量油品时,加油流速快时,渗漏量小,发油流速慢时,渗漏量大,同一把加油枪,20升标准罐检测时,流量较小,出现负误差,而用100升标准罐检测时,如加油速度较快,可能是正误差。

3.3.7加油站接卸油量、盘底必须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①应当严肃经营纪律,加大对加油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强化接卸油操作和盘底操作程序。

②提高油料管理员的责任感,对每车油进行全过程监控,一但发现油料短少超过规定幅度,要坚决拒绝接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③每天盘底油料损耗时,一但发现盈亏数量较大,要迅速查明原因,建立盈亏分析机制,查不出原因的,应立即上报零管中心协助查明。

3.3.8油管线和油罐渗漏可能是加油站亏损的又一重要原因。

近年来,公司收购改造的加油站和新建的加油站比较多,由于很多站是从个体户和社会单位手中收购过来的,设备状况比较差,同时由于维修安装队伍人员素质不齐,难免不出现管线和油罐在采购和焊接时出现“沙眼”,为了安全管理,目前管线和油罐均采用混凝土浇铸铺埋,这样就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漏,就很难判断渗漏点。

如果某加油站某种油品亏损频繁,而且每天亏损量相近,或者油罐内油品超过某一定高度时出现亏损,在排除其它原因后,将不得不考虑管线和油罐渗漏。

建议加油站改造和新建时对购买的管线和油罐以及管线焊缝必须进行二次气压测试,以确保设备完好。

同时加油机由于频繁工作,设备磨损和老化,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落实加油机维护保养制度,站长、油料管理员、加油员都必须熟悉加油机的结构和各种技术参数,了解加油机什么部位容易发生故障和渗漏,特别是对埋在沙里的接口和阀门要定期查看。

4控制油品损耗的相关建议4.1在建立零售损耗管理制度时,首先可以在一个设备质量好、计量精度较稳定,油罐容积表准确的加油站进行测试,在确保送油油罐车窑积表也准确的情况下,看看在现有的设备和气温条件下,油品损耗,汽、柴油的损耗率到底可以控制在什么合理范围。

为下一步全地区系统零售损耗管理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在确定各公司,片区损耗控制目标时要客观地考虑其运距、设备的差异,区别对待。

4.2在对各站、各片区进行考核时,不能笼统地以汽、柴油综合损耗控制在3‰以内进行考核,因为汽、柴油同于油品特性不同,油品损耗的可控性也不同。

《内控制度》里规定汽油损耗为2.9‰,柴油的损耗为0.8‰。

如果按综合损耗计算,柴油销售比倒大的站就会有先天制度上的优势,向汽、柴油销售比例大多不是加油站可以控制的。

所以分品种按不同的损耗率进行考核,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各站、各片区的零售损耗控制水平,真正让各站、各片区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4.3尽快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善硬件设备,加减油品损耗控制的技术手段,比如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减少蒸发损耗。

安装液位仪以提高计量精确度,避免人工测量误差。

加快监控设备网络智能化,实现数字流程可视化。

4.4完善油品损耗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

必须明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并明确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