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安徽卷,解析版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全面,在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比2020年的难度和分值都增加了,总体难度还是适宜。
选择题部分,以考查自然地理部分为主,有7道题,考查人文地理部分只有4道,1-2题和8-9题,命题抓住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综合题以我国南疆地区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来命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在第39题命题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进行综合命题,知识面跨度大,难度也相对较大。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图1示意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答案】1.B 2.D【解析】1.根据四个国家人口和图中煤炭消费量,可以推出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很容易找到答案。
2.借助图示资料四国的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以得到各国煤炭的缺口,既而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能源不仅是煤炭,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其它能源,单位GDP能耗和能源进出口量是没法推算,碳排放量除了煤炭燃烧排放,还包括化石能源的排放。
【考点定位】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 A 2. D 3. 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24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附详细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图1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
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①人口集聚②服务业集聚③人才集聚④技术集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A.节约土地资源B.C.组织内外交通D.完善市政设施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①轴向发展②职住平衡③均衡发展④地租递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1.A 2.C 3.A【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的建立,将吸引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居住区,对商业区带来大量的人流量,①正确;同时工业区就业人数数量大,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在商业区集中,②正确;人才的集聚和技术的集聚对商业区的影响起不到支撑作用,③和④错误。
答案选择A。
【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不能节约土地资源,A错误;住宅区范围较大,位于两者之间,绿化带的范围大小主要看设计思想,于位置关系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城市主干道贯穿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而住宅区位于中间,主要是为了加强居民工作和休闲的交通,因此主要有利于组织内外交通,C正确;住宅区所处任何位置都可以完善市政设施,因此主要目的不是完善市政设施,D错误。
答案选择C。
【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图中显示其整体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位于老城区和住宅区之间,体现功能中心地位,同时向城市主干道方向发展,最终延伸到最外围的工业区,体现其轴向发展的布局思想,①正确;老城区主干道延伸串联各功能区后,老城区在工业区居住人员较远,没有体现职住平衡的思路,②错误;将各功能区串联后,可以促进新区的发展,平衡老城和新城共同发展,③正确;图中显示老城区地租较高,串联新合作区功能各功能区后,地租逐渐升高的是商业区,且商业区地租将高于老城区,并未体现地租递减的思路,④错误。
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冲刺卷(二)文综地理考试试题 word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冲刺试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拿大鹅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加拿大户外高端服饰品牌。
20世纪80年代,该品牌的羽绒服成为南极科考队指定的御寒服。
加拿大鹅品牌的羽绒服采用的是最优质的鹅绒、鸭绒及郊狼毛,其选材、设计、剪载、缝纫等环节一直坚持在加拿大本土进行。
据此完成1~3题.1.加拿大鹅品牌享誉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产品稀缺B.款式新C.用料独特D.质量优良2.与我国高端羽绒服品牌相比,加拿大鹅品牌的羽绒服价格更高的原因是()A.原料价格B.人工成本C.科技含量D.展销费用3.近年来加拿大鹅羽绒服制造工厂开始向越南进行转移,原因不是考虑越南的()A.原料成本B.土地租金C.人工成本D.市场份额春节后与春节前一个月公路客运差值的变化可以反映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向,下图示意2002-2018年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公路客运差值(春节后一春节前)变化。
据此完成4~5题.4.2014年之前,中、西部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多于东部地区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A.就业机会少B.生态环境恶化C.农民数量多D.文化传统观念5.2014年之后,我国()A.东部人口向乡村迁移B.西部农业劳动力不足C.进城务工人员向西部流动D.部分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
下图为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北向南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南向西北7.图示河流阶地形成之前,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内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地震D.变质作用8.下面四个阶段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A.T1B.T2C.T3D.T4南极辐合带位于50S-60S,其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南纬50与南纬60 间的假想线。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安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安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据此完成23~25题。
图7图8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据此完成26~27题。
图9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据此完成28~29题。
图1028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解析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适用于河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C 3.D【解析】【1题详解】由左图可知,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大多沿溪流分布,B正确;由左图可知,传统民居的分布穿越了3条等高线,并未平行于等高线分布,A错误;公共建筑物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仅有零星几户靠近分布,C错误;公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修建的,传统民居修建时间更早,不可能沿公路分布,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由图可知,湖南永顺县地处山区,平地面积狭小,建筑空间有限,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C正确;采用吊脚设计,通风良好,能够适应潮湿的地理环境,A错误;当地多竹木分布,建筑的主体采用竹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B错误;传统民居的设计之初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并非追求视觉美观,D错误。
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题解析
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题解析第Ⅰ卷图7表示2000-2018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8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3-25题。
23.2000-2018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8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考查目标: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耕地面积和产量变化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3S的具体应用。
有效信息:耕地面积曲线、粮食产量曲线、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数字比例调用知识:农业产业结构的知识思维路径:第23题,粮食产量上升,耕地曲线呈下降趋势,A错;劳动力图中看不出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图,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科技和政策。
所以D对。
第24题,蔬菜和瓜果属于市场指向性,所以选B;第25题,遥感是获取各种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不能跟踪定位,所以选A;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26-27题。
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考查目标:不同温度带代表植被,不同海拔高度与风速的关系。
有效信息:图例调用知识:不同温度带与风速关系思维路径:据图看出,①下层是有灌木的针叶林,说明森林结构垂直性强,所以高度达到四五十米才风速较大;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林,相当于地面是温带,④下层是无灌木孤立针叶林,防风效果不是很好。
防风效果最好的是茂密的、垂直性好的。
第26题,A;第27题,华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B;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人教版安徽全部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全部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多度高温冶炼,36000次捶打……,《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后仅几十分钟内,章丘生产的铁锅就被一抢而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一月之内,制锅点由原来的两家猛增到170多家,但制锅行业中能严格按照制作工艺来制锅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注定了章丘铁锅短命网红的命运。
走红仅仅两个月后,章丘铁锅便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造成章丘无锅的主要原因是()①主流媒体的传播②便捷的现代物流③网络购物的盛行④铁锅烹饪有益健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章丘铁锅成为短命网红,主要是由于其()A: 产量增加B: 需求减少C: 价格上涨D: 质量下降(3)章丘铁锅走出当前困境的合理对策是()A: 控制铁锅生产规模B: 加强匠人综合培训C: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D: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答案】CDB【解答】(1)目前出现章丘铁锅无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相关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章丘铁锅,宣传的作用使章丘铁锅一锅难求;网络购物的盛行使得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迅速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故选C。
(2)根据材料制锅点由原来的两家猛增到170多家,制锅行业中能严格按照制作工艺来制锅的人却少之又少可以看出,章丘铁锅虽然产量迅速提升,但其制作水准下降,质量难以保证。
故选D。
(3)章丘铁锅走红仅仅两个月后,便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加强匠人综合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故选B。
第2题.读世界某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区农业生产结构较单一,效率高B: 该区农场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C: 影响农业带①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消费市场D: 农业带②的农业生产灵活性和适应性差(2)下列有关该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 该地区东北部工业欠发达B: 该地区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C: 该地区东部微电子技术世界领先D: 该地区发展工业主要优势是环境优美【答案】CB【解答】(1)该区农业生产以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为主,生产结构多元,A错误;该区农场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大,B错误;①农业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附近,为乳畜带,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消费市场,C正确;农业带②为商品谷物农业,农业生产灵活性和适应性好,D错误。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在试题..........案无效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名师简评】本套试卷政治试题紧紧扣住4个必修模块的主干知识进行选材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论证能力等多种能力。
总体来说,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强化双基,情景朴实,难易适中,区分度较好,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融债券②企业债券③国债④股票A.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解析版说明:本卷为安徽卷,并非正式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第Ⅰ卷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图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判断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等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①③ 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安徽省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①说法正确;安徽省政府确立的产城一体的新路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③说法正确;②“扩大城市规模”说法错误;④“坚持速度优先”说法错误。
该题选A。
3.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 (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2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某市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求真务实。
下列古语能体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是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苟悦)5.“历史告诉我,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安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安徽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的要求。
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为主,30-31题难度偏大;综合题分别以湖北省和云南苍山洱海地区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难度不大,世界区域地理部分考查相对较少,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3-25题。
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
完成26-27题。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B.②C.③D.④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B.②C.③D.④【答案】26.A 27.B【解析】26.从图中信息可知,距地面6米以内,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风速最低,说明其防风效果最好,即选A。
27.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而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以阔叶林为主,结合图中信息,只有②符合,即选B。
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答案解析
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答案解析第一节(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分)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0年,安徽地区的城镇人口比例以年均1%左右的速度增长。
因此,答案选择D。
2.(2分)答案:C解析:根据地图可以看出,安徽的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以中部地区的湖北为中心的湖北型季风气候较广泛。
因此,答案选择C。
3.(2分)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安徽的四大水系中,长江水系是安徽最主要的水系,占全省总面积的18%以上。
因此,答案选择A。
4.(2分)答案:B解析:根据地图可以看出,安徽的主要河流是长江以及长江的支流淝河、颍河、汉江等。
其中,淝河是安徽地区的主要河流。
因此,答案选择B。
5.(2分)答案:D解析:根据地图可以看出,安徽的地貌类型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许多山脉和河流,但没有高原。
因此,答案选择D。
6.(2分)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安徽的人均GDP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答案选择C。
7.(2分)答案:A解析:根据地理知识可以得知,安徽是中国的五大粮仓之一,农业占据了安徽经济的重要地位。
因此,答案选择A。
8.(2分)答案:B解析:根据地理知识可以得知,安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省份,比较注重农业发展。
因此,答案选择B。
第二节(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2分)答案:C解析:根据文本可以得知,安徽地区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而北部和东部的地势相对较平坦。
因此,答案选择C。
10.(2分)答案:B解析:根据文本可以得知,安徽地区的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以中部地区的湖北为中心的湖北型季风气候较广泛。
因此,答案选择B。
11.(2分)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可以得知,安徽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气候、地貌和土壤等因素均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
2022年安徽高考文综地理真题及答案
2022年安徽高考文综地理真题及答案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表1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表1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
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图1),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
据此完成4~6题。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A.牧场面积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D.收入来源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
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读图2,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23.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23.B 24.D 25.A【解析】运用柱状图和直角坐标图,考查学生图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及城市化、工业化相关。
第23题,根据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第24题,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犹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且逐步占居主导。
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
故A,B,C错,选D。
第25题,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故选A。
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26-27题26.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西欧【答案】26.C 27.C【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第26题,伏尔加河,其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属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里海水热平衡;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故选C项。
第27题,油气和水能从能量来源来看都属太阳能,油气资源来自于沉积岩,先需要经过沉积作用之后还要有长期的地质时期才可形成,伏尔加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本区的油气主要依靠管道输往欧洲西部,选C项。
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底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8-29题28.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29.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答案】28.D 29.A【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相关及区域定位。
第28题,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若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13时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选D 项。
第29题,根据当地昼长将近15时,推出当地日出时间为12-15/2=4:30左右,后根据时差1.5小时推出其经度约为97.5°E,选A项。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30-31题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答案】30.D 31.B【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定位及地势影响下的等温线图的相关判读。
第30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 项。
第31题,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32-33题。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
蒸发。
降水33.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30.B 31.C【解析】本题组考查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和气温降水植被对风化壳厚度影响。
第32题,从降水来看,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较同纬度范围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答案选B项。
、第33题,本题要分析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甲大于丁是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乙大于丙是因为植物量大,气温较高;刚果盆地(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苔原带);伊朗高原(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选C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68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4.(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分)【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本题组考查根据地理事物分布图描述其分布特点的能力及气象灾害相关(沙尘暴形成天气条件从快行冷锋、暖气团一侧空气湿度小、气温回升空气对流运动增强等方面回答)。
35.(35分)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分)【答案】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指出”:简单点明即可。
回顾所学过的生态环境问题,找出与该地(黄土高原)不合理垦植有关联的点明。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分)【答案】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可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
(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11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
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