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流通经济(2018年9月,第32卷第9期)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September 2018,Vol.32,No.9)

收稿日期:2018-08-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金融支持上游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17YJC790090);辽宁

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贷联动和非对称信息双视角的信贷配给与科创企业融资约束纾缓机制研究”(L17DJL002);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项目“基于创新基金供给的辽宁科创企业融资约束纾缓机制与策略研究”(lnkx2017A03);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金融支持对辽宁企业在沿线国家海外投资影响研究”(L18AGJ001)

作者简介:孟亮(1976—),男,辽宁省营口市人,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金融、国际商务理论与

实务;梁莹莹(1982—),本文通讯作者,女,辽宁省辽阳市人,经济学博士,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管理。

中美贸易争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一、引言

“修昔底德陷阱”一词源于政治经济学,原指新崛起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主导性大国,而现存主导性大国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从而致使战争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应用广泛,几乎被

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1]。在2018年的美国《国

防战略报告》中,美国正式将中国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①,中美经贸关系正在陷入修昔底德之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自身比较成本和要素禀赋优势,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特别是过去五年中,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对外贸易量均快速增长,释放出惊人能量,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由11%提高到了15%。尽

孟亮,梁莹莹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当前,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贸易往来亦摩擦不断。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在美国的一意孤行下更是不断升级,所涉及领域已经由当初的只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扩展到了全行业和全产业链,陷入修昔底德之争。而根据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实际,从动态视角出发分别构建中美基于合作竞争条件和对抗竞争条件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应用博弈论思想对中美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发现,在美国先行决策前提下,如果中国承受高对抗成本能够提升其在博弈中持强硬态度的置信度,亦或美国能够确信未来因所谓战略地位削弱导致损失并非无法承受,则美国通过谈判来促使贸易争端博弈终止的动力和意愿将增强。因此,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应结合中美双方实际,考虑主导大国全球性利益驱动、全产业链国际竞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统治需要等一系列导致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底层原因,一方面以战促谈,以谈促和,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一方面降低美国政府对战略地位削弱所导致损失的预期;一方面加强中方对对抗成本的理性应对;一方面立足“一带一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修昔底德陷阱;动态博弈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9-0085-13

doi :10.14089/11-3664/f.2018.09.010

引用格式:孟亮,梁莹莹.中美贸易争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8(9):85-97.

管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补和依存,但由于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优先次序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两国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贸易往来亦摩擦不断。

而更令美国深感不安的是,如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向两端扩展,在经济、军工、高科技等领域进步的速度空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正在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的解释,美国作为现存主导性大国,出于对霸权旁落的防范,必将对新崛起国家发出挑战。毕竟,在现代文明中,两国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属非理性行为,因此当前的修昔底德陷阱主要表现为国家间通过经济制裁乃至贸易摩擦来解决现代竞争和争端,即贸易摩擦只是表象,其实质是新冷战思维下主导性大国对新崛起国家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国际关系格局重塑方面的干预、阻挠与遏制[2]。

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视角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尽管能够为我们认识中美贸易摩擦根源提供大量有益借鉴,但未能从修昔底德陷阱的高度探讨中美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问题。从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发展态势看,探讨中美贸易争端问题,有必要将国际政治、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纳入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分析框架,并结合美国自身因素从多维度入手探寻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真实原因。

本文通过梳理双方贸易争端案件,结合经贸往来的互动性和依赖性,借鉴修昔底德陷阱思想,从动态视角出发分别构建合作竞争和对抗竞争条件下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结合博弈论思想,分析中美贸易争端的原因、发展、走向,挖掘和剖析中美贸易争端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最终基于双方贸易争端诉求实际,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提供对策建议。

二、中美贸易争端案件梳理

(一)历史上的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经贸往来密切,但其在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的摩擦却从未间断过。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

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案件的梳理(参见表1)以2008年为分割点。具体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多由美方主动发起。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发生频繁(几乎两年一次),且持续时间短(每次持续时间约为一年);二是仅针对特定产业;三是通常由行业协会发起,再由政府出面;四是双方贸易摩擦多通过谈判达成双边协议或共识而得以终结。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保护从单一行业向多行业扩散,且从对传统行业的保护逐渐转向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保护[3],同时贸易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并深入到了对外汇汇率的干预。

两国间之所以贸易摩擦频发,究其原因可归结为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两大类。从非经济因素看,美国政治的利益输送和传导机制及其政治复杂性均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美国政府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无视总体社会福利,将贸易与人权、政治、就业等问题挂钩,企图通过贸易手段迫使中国在政治原则和立场上对美国妥协,这一点在历届美国总统大选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国既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也是美国企业海外投资重地,美国在自身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的情况下,将高失业率归咎于“中国制造”便成为行之有效的政治统治需要。因此,从电视机到纺织品,从铸铁钢管制品到木制家具、电子产品,美国针对原产自中国的产品的反倾销等贸易制裁措施接连不断。此外,美国还采用多种手段操纵汇率,其目的就是利用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来消化美国的财政赤字,并将中国经济完全纳入美元霸权体系。从经济因素看,按照古典学派的国际分工理论,国家间进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这种分工方式有助于各国通过贸易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扩大各自的经济收益。在这样的国际分工模式下,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自然处于全球价值链顶端,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因此发生摩擦的概率很小[4]。然而,各国间的产业分工并非一成不变,受经济利益驱使,发达国家往往不会轻易退出传统产业领域,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通过制造贸易摩擦来实现贸易保护,由美国对钢铁产业的持续保护而引发的多次贸易摩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