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三 遗传 串讲三 变异、育种与进化 课时作业2 达标练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B.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C.基因E2形成E1时,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D.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解析:选D 发生基因突变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发生变化,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基因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能产生优良性状,因此不能确定该基因突变能使代谢加快、果实变甜;突变形成的基因E1若在自然选择下能保留下来,则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若不能则相当于基因库未改变。
2.某个种群由于隐性基因d纯合时致死,该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DD和Dd,已知基因型DD的频率为20%、Dd的频率为80%,让该种群随机交配繁殖一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4/7B.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而没有发生进化C.后代中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为3/4、1/4D.若让该种群自交,则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1/3解析:选A 基因D的频率=20%+80%×1/2=60%,基因d的频率=1-60%=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DD的频率=60%×60%=36%,Dd的频率=2×40%×60%=48%,dd个体致死,因此Dd基因型的个体占48%/(36%+48%)=4/7,基因型DD的个体占3/7;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基因D的频率为(3/7×2+4/7)/2=5/7,基因d的频率为1-5/7=2/7,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而种群发生了进化;若让该种群自交,DD(20%)自交,后代全为DD(20%),Dd(80%)自交,后代中DD占1/4×80%=20%,Dd占2/4×80%=40%,则后代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40%/(20%+20%+40%)=1/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练真题·精彩回放1.(2018某某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 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2.(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D【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3.(2018某某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答案】D【解析】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D正确。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篇专题五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A.1/27 C.11/216
B.1/20 D.1/24
[思路探究] 按照“判断遗传方式→审清求算的概率 对象→审清求算概率的范围→写出亲本基因型(含概 率)→分析求解”的思路进行。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__染__色__体__隐__性__遗__传__;概率对象为_隐__性__纯__合__子__(即__a_a__)_; 概率范围为“__子__女__”__中__;Ⅲ12与Ⅲ13的基因型(含概率) 依次为_1_/3_A__a_、__3_/5_A__a。
的配子不 子的比例或子代 代性状分离比为2∶1
能发育成 基因型的比例)→ 时,则可能存在显性
致死效 熟或某种 再对正常比例按 基因纯合致死效应
应
基因型的 照致死变形处理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
受精卵或 得到变形比例(配 为1∶1时,则可能存
胚胎不能 子的比例或子代 在显性基因使某一性
完成发育 基因型的比例)→ 别配子致死
现为“3”的性状相反
►题组二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3.(2016·课标全国卷Ⅱ)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
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 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题组冲关
►题组一 特殊的分离定律问题 1.(2016·江苏)(多选)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 的3个复等位基因(IA ,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 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 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全国通用)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串讲二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第3课时大题增分课件
第二步:化第一步的答案为解题信息,再通读全题稳答中档题
第(3)小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暂且放过。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 变, 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 假设男性群体 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 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 为 ;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 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 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此题考查遗传实验设计及分析, 难
(2)某同学为了确定 M/m 是位于 X 度稍大。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本小题可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即 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 先假设 M/m 位于常染色体上,据基因 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 的分离定律作遗传图解, 得到子二代的 1, 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 不 性状表现结果,再假设 M/m 位于 X 染 能确定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 色体上,据伴性遗传特点作遗传图解, 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 得到子二代的性状表现结果。 然后将这 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 两种假设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找出 性别比例,若 , 差异,该差异即是因 M/m 位于不同染 则说明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 色体上所导致的, 依此再组织语言写出 若 , 答案。 “假设法”是解这类遗传题目常用 则说明 M/m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课件
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 解析]
(1)实验思路: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根据实验材料,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 利用①和②杂交,得到F1,再让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 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同理用②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 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用①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A/a是否位于两对染色
体上。
预期实验结果(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为例,假定不发 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 ) :① aaBBEE×②AAbbEE→F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
考情
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 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特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考 查的频度最高。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 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 本专题是应用型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本专题时,首先要理解基因遗传的两定律研究的 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类 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 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结合遗传定律和伴性遗 传来复习。
知识网络构建
考 向 梳 理
考向一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1.(2017·全国卷Ⅱ)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
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 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 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 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 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A组基础练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该植株自交后代都是红色性状C.以该植株作为母本,授以基因型为Bb正常植株的花粉,子代中红色:白色=3:1 D.该植株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分析】图示植株的基因型为Bb,其中红色显性基因B在缺失染色体上,白色隐性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且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但含有缺失染色体的卵细胞可育。
【详解】A、B与b是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B、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该植株只产生一种雄配子b;而雌配子可以产生两种:B和b,所以该植株自交,下一代为Bb:bb=1:1,所以下一代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B错误;C、雌配子和雄配子都可以产生两种:B和b,下一代为(Bb+BB):bb=3:1,所以下一代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C正确;D、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2.(2021·吉林·延边甲子中学高中部有限公司高一期中)“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南北朝时阴山风光。
今天的邵阳南山牧场重现了这种画面。
下图是南山牧场一个山羊种群的毛色(黑毛和白毛)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全部的黑毛山羊基因型相同B.图中的全部的白毛山羊基因型相同C.探究第3代的黑毛山羊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实验方法D.第3代的白毛山羊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4【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子一代中白毛羊和白毛羊杂交,后代出现黑毛羊,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毛相对于黑毛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黑毛羊的基因型为aa,子一代白毛羊的基因型均为Aa,亲代中白毛羊的基因型为Aa,子二代中白毛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套资料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套资料专题一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第1讲细胞的物质基础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强化学思知能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熟记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和蛋白质的五种功能(填图)2.准确识记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填表)3.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填图)[范例·调研·方法]【典例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解题技法](逐项判断法)1.点睛:抓住肽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逐项判断。
2.答题分析:(1)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A项正确。
(2)蛋白质并不都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B项错误。
(3)蛋白质变性只是其空间结构的改变,而不是肽键的断裂,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通常是高温、过酸、过碱和重金属等,C项错误。
(4)变性蛋白质仍然存在肽链及肽键,故还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项错误。
【典例2】(2016·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解题技法](逐项判断法)1.点睛:解答考查某一主题(如蛋白质)的题目可用逐项判断法。
2.答题分析:(1)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项错误。
(2)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B项正确。
(3)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的催化,C项正确。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三遗传串讲一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作业1基础练
课时作业1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解析:选C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致病的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死亡;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模板是亲代噬菌体中带有32P标记的DNA分子,而原料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
2.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35S直接标记的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D.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DNA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会出现病斑解析:选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
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35S直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酶能将DNA初步水解成核苷酸,但对RNA不起作用。
因此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DNA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会出现病斑。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研《遗传专题》课件(共116张PPT)
高考二轮复习
《遗传》专题复习策略
高考说明要求
理解能力
应用能力
思辨能力
创新能力
2017年:(玉米籽粒)染色体变异,基因互作,杂交方案
往年高考回顾
• 2016年:(乙烯)杂交方案,显隐性关系,信号转导
往年高考回顾
• 2015年:(果蝇)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析
黄色(C)和白色(A)等几种。不同的个体之间杂交后 得到结果如下表,判断4个基因之间的显性关系。
杂交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 B S C A
1
2 3 4 5
B ×B
B ×A C ×C S ×C B ×A
22
10 0 0 13
0
9 0 24 0
0
0 34 11 12
7
0 11 12 0
6
7 8 9 10
B ×C
6.有哪些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
7.如何区分可遗传变异的不同类型?在育种上有哪些应用? 8.DNA复制需要哪些物质基础?有哪些特点?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的区
别是什么?
9.基因表达的过程是什么?需要哪些物质基础?如何检测基因表达水平? ……
知识框架构建
①按序构建→②同学交流→③老师答疑
1 传统杂交实验分析
(2016北京卷)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___ 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
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
代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013海淀一模)
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的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
1.传统杂交实验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讲义含解析
遗传[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侵染实验现象(1)第一次标记大肠杆菌: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第二次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3)侵染实验现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2.探究遗传物质实验的三个结论(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DNA三个结构特点(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3)DNA上的碱基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有关。
4.DNA复制(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3)复制的“四要素”:①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③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④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5.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两点比较(1)位置: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2)数目:密码子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讲义
专题三遗传串讲(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掌握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必须理清的五个问题(1)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利用大肠杆菌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5)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3.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T4C)(√)(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全国卷Ⅱ,T5改编)(×)(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福建卷,2D改编)(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江苏卷,T2B)(√)(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011·江苏卷,T12A)(×)(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B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全国通用)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串讲一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作业2达标练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灿实验室及其合作者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并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生物指南针”分子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C.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单链数目不变D.复制和转录一样,都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析:选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相邻碱基如果是指碱基对,则通过氢键相连,如果是指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相邻碱基,则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基因中的标记链在每次DNA复制时都会作为模板链与新形成的子链组成新的DNA分子,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都只有两个DNA单链为标记链;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2.如图所示为某DNA复制过程中的部分图解,其中rep蛋白具有解旋的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ep蛋白可破坏A与C、T与G之间形成的氢键B.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C.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随从链之间的缺口需要DNA连接酶将其补齐解析:选A rep蛋白具有解旋功能,破坏的是A与T、G与C之间的氢键;从题图中可看出有了DNA结合蛋白后,碱基对之间就不能再形成氢键,可以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DNA连接酶可以将随从链之间的缺口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单链。
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数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解析:选B 该DNA分子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构成的碱基对有20%×5 000×2=2 000个,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的碱基对有3 000个,则氢键的数目为2 000×2+3 000×3=1.3×104;一个DNA分子含有3 000个胞嘧啶,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去掉两条母链所提供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复制过程中需要3 000×7=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子代8个DNA 分子共16条单链,其中含32P 的单链有2条,与含31P 的单链之比为1∶7;子代DNA 分子中含32P 的分子数有2个,只含31P 的有6个,两者之比为1∶3。
2018版高三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
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知识主干·系统联网] 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识■高考必背——记一记1.可遗传变异的几个核心知识点(1)关于“互换”的问题: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关于育种过程的几个核心知识点(1)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所以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2)单倍体育种: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三个主要环节,应在秋水仙素处理后对各种纯合子进行选择,而不能选择花粉或单倍体,因为花粉不表现相关性状,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也难以表现相关性状。
(3)多倍体育种:若处理幼苗,得到的整个植株并不是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根部细胞一般仍保持正常染色体数目。
(4)“可遗传”≠“可育”;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3.生物进化中的认识误区(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三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一)一、选择题1.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解析:由测交的分离比为1∶3可判定玉米的有、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可能的情况为两对基因(假设为A、a,B、b)控制该性状,仅A_B_类型为有色子粒,基因型为AaBb的有色子粒个体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后代有色子粒∶无色子粒=1∶3,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3种,故选C。
答案:C2.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意,纯种小鼠(AA或AABB)发生隐性突变形成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或aaBB)和突变个体2(a2a2或AAbb);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根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可知,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或aaBB×AAbb),若子代表现为眼睛变小,则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若子代表现为正常眼,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答案:C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格。
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状,A错误;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或A_Bb、A_bb),故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体,C错误;F2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 或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黑色大鼠(Aabb 或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一)一、选择题1.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解析:由测交的分离比为1∶3可判定玉米的有、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可能的情况为两对基因(假设为A、a,B、b)控制该性状,仅A_B_类型为有色子粒,基因型为AaBb的有色子粒个体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后代有色子粒∶无色子粒=1∶3,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3种,故选C。
答案:C2.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意,纯种小鼠(AA或AABB)发生隐性突变形成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或aaBB)和突变个体2(a2a2或AAbb);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根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可知,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或aaBB×AAbb),若子代表现为眼睛变小,则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若子代表现为正常眼,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答案:C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格。
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状,A错误;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_、aaB_或A_Bb、A_bb),故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体,C错误;F2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 或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黑色大鼠(Aabb 或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
答案:B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B.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方法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出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解析:近亲结婚只是使一些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A错误;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方法,B正确;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C正确;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出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答案:A5.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
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B.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C.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解析:在伴性遗传中,通过杂交能直接判断性别的交配类型是性染色体同型的性别(如XX、ZZ)表现为隐性性状,性染色体异型的性别(如XY、ZW)表现为显性性状,且均为纯合子。
根据题意,芦花是显性性状,非芦花是隐性性状,ZW性别决定方式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故答案为C。
答案:C6.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两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子代中()A.白眼雄果蝇占1/3B.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C.红眼雌果蝇占3/4D.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雄果蝇占1/6解析:由题意可知,红眼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X B X b和X B 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亲本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占1/2,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正常的均占1/4,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具正常数目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占2/3。
后代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1/3=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1/6,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雄果蝇占1/3,答案是B。
答案:B7.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受基因B、b控制。
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解析:由题目可知,杂交子代雌株中高茎∶矮茎=3∶1,雄株中高茎∶矮茎=3∶1,可以推出高茎和矮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宽叶∶窄叶=1∶1,雌雄表现不一样,宽叶和窄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
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AaX B Y ,A 、B 正确;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AaX B Y ,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的基因型有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X b ,C 正确;子代雄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 B Y 、AAX B Y ,其中纯合子占1/3,D 错误。
答案:D8.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如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Ⅰ-3为纯合子,Ⅰ-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90%C .Ⅱ-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患该病的概率是0D .通过比较Ⅲ-10与Ⅰ-4或Ⅱ-5的线粒体DNA 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Ⅰ-3为纯合子患者,而其后代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 为女性患者,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已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则在人群中患病基因的频率为10%,正常基因的频率为90%,B 错误;若相关的基因用A 和a 表示,则在人群中基因型频率AA =90%×90%=81%,Aa =2×90%×10%=18%,即AA ∶Aa =81%∶18%=9∶2,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911AA 或211Aa ,Ⅱ-8 的基因型为Aa ,所以Ⅱ-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患该病的概率是211×14=122,C 错误;线粒体DNA 是通过母方遗传给子代,Ⅲ-10 的线粒体DNA 应来自于Ⅱ-7,而Ⅱ-7的线粒体DNA 应来自于Ⅰ-3,因此通过比较Ⅲ-10与Ⅰ-3或Ⅱ-7 的线粒体DNA 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 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9.(2017·陕西安康模拟)某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
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1)图甲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图甲,分析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图乙中F1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催化白色素生成黄色锦葵色素,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图甲显示:显性基因A 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基因A表达,据此可判断A_bb的植株开黄色花,A_B_、aaB_、aabb的植株均开白色花,所以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图乙显示:F2的白色∶黄色=13∶3,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2白花植株中,AaBb占4/13,AABb、AaBB和aaBb均各占2/13,AABB、aaBB和aabb均各占1/13,其中AaBB、aaBb、AABB、aaBB和aabb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7/13;基因型为AaBb和AABb 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图乙中F1的基因型为AaBb,让其进行测交,即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AaBb+aaBb+aabb)∶黄色(Aabb)=3∶1。
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2)aaBB、aabb、AABB(3)7/13AaBb、AABb(4)白色∶黄色=3∶110.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
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
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
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请回答:(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四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①∶②∶③∶④=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