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规范—雪荷载
荷载规范—雪荷载知识分享
2012荷载规范—雪荷载7 雪荷载7. 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7.1.1 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Sk=μrSO (7.1.1)式中: Sk一一雪荷载标准值(kN/nr) ;μr一一屋面积雪分布系数;SO一一基本雪压(kN/nr) 。
7.1.2 基本雪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 年重现期的雪压;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 年重现期的雪压。
7.1.3 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表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雪压值在本规范表E.5中没有给出时,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的方法,根据当地年最大雪压或雪深资料,按基本雪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
当地没有雪压和雪深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雪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比照本规范附录E中附图E.6.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7.1.4 山区的雪荷载应通过实际调查后确定。
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邻近空旷平坦地面的雪荷载值乘以系数1.2采用。
7.1.5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永久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I、E和皿的不同,分别取O.5、O.2和0;雪荷载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E.5或附图E.6.2的规定采用。
7.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7.2.1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7.2.1采用。
表7.2.1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注:1.第2项单跨双坡屋面仅当坡度α在20°至30°范围时,可采用不均匀分布情况;2.第4、5项只适用于坡度α不大于25°的一般工业厂房屋面;3.第7项双跨双坡或拱形层面,当α不大于25°或f/l不大于0.1时,只采用均匀分布情况;4.多跨屋面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参照第7项的规定采用。
7.2.2 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积雪的分布情况:1.屋面板和擦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2.屋架和拱壳应分别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和半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按最不利'情况采用;3.框架和柱可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情况采用。
【结构设计】关于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解读
关于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解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2:基本雪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雪压;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很多人认为轻钢结构太轻巧,屋面恒载通常小于雪荷载和活载的最大值,属于对雪荷载敏感结构,因此要求雪荷载按百年取值.但其忽略了:对荷载敏感与否固然与结构形式有关,但跨度对敏感程度的影响绝对更大,抛开跨度仅以结构形式讨论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对的,恒载主控也未必能降低结构对荷载反应的敏感程度.《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2条文说明(P212):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主要是指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的雪荷载经常是控制荷载,极端雪荷载作用下的容易造成结构整体破坏,后果特别严重,因此基本雪压要适当提高,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这里指出“大跨度轻质屋盖”按100年重现期取值,那么多大的跨度对钢结构来说才算大跨度呢?《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X)(征求意见稿)对“大跨度”的定义:A.3.1:大跨度钢结构体系指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屋盖结构,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可以按下表 A.3.1分类:可见“大跨度”专指“跨度大的屋盖”,这类结构超静定次数少且跨度又大,按百年雪荷载取值是可以理解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1.3条文说明(P161)特指跨度大于或者等于60米的钢结构为大跨度.大多数轻钢结构单跨跨度为16~27米(跨度太大经济性下降明显),对这样的跨度按百年取值就不是很有必要了.再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2条文说明(P214):“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例如轻型钢屋盖,雪荷载有时会远超过结构自重,此时仍采用雪荷载分项为 1.4.屋盖结构的可靠度可能不够,因此对这种情况,建议将基本雪压适当提高”.这里主要指“混凝土柱+钢屋盖结构”,这类结构钢梁接近连续梁或简支梁,超静定次数比较少容易出问题,08年雪灾倒塌的大多数房子都属于这类结构.但应该注意:08年以前各地区审图对钢梁挠度控制按L/180控制(部分地区倾向L/250),这种情况下,钢梁通常由强度和稳定性控制,截面较小;08年以后各地图审按GB50017-2003附录A项次4“主梁和桁架”项控制(L/400(L/500))(但无官方明文要求).实际上,做过设计的都知道:挠度严控(指参考“主梁”)的情况下,梁截面主要由挠度控制,应力比大多都在0.5~0.75之间,支座通常采用完全不抗剪连接或部分抗剪连接,梁挠曲产生的支座水平位移得到部分或完全释放.主梁和桁架按L/400(L/500)控制主要考虑了“上铺混凝土结构层裂缝的开展要有所限制以及楼屋面上部使用舒适度需求”.对彩板维护的轻型屋盖来说关注的却是屋面板纵横向搭接(或者咬合)呛水的可能性.显然后者要求比前者要低很多.另外,雪荷载增加10%~15%对挠度主控的钢屋盖梁来说强度和稳定性应力比增加有限,挠度微增对使用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轻钢屋盖参照网架挠度的要求(L/250),荷载增加10%~15%时强度或稳定性应力比才可能对钢梁截面出现主控的可能.再比较100年重现期和50年重现期的雪荷载,可以发现大多数地区相差0.05kN/m2,一般在10%~15%之间.对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常用跨度16~27米来说增加0.05kN/m2对结构应力比影响不大,算不上对雪荷载太敏感.另外,一般轻钢结构截面由平面外稳定性控制,通过多样化的构造措施可以加强对平面外稳定性的控制(比如对应力比大的区域加密隅撑),很容易调高储备以应对偶发超载.在一些寒冷的北方地区(如威海),地方政府对雪荷载取值做了专门规定(通常大于规范要求),可以理解为应对统计不足或者地理气候变迁的有效补充.我国版图辽阔地区地貌复杂多样以及区域气候差异明显,补充统计样本以细化“表E.5”分区是必要的,地方上可以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规定取值.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局部地区地貌和气候实际情况差异取值.回避地方差异和结构差异一律按100年重现期涵而盖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另外,加大结构承载储备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通过加大雪荷载重现期取值的做法并非充分必要.同时,设计者也应该明白规范值给定的只是下限,无论采取加大荷载、控制应力比上限还是采取构造措施加大承载储备都需要自己选择和掌控.综上所述,轻钢结构雪荷载没必要一定按100年重现期取值!。
雪荷载堆积系数
雪荷载堆积系数
雪荷载堆积系数是描述雪荷载分布情况的系数,其取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山区雪荷载,由于地形、气流等因素的影响,雪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乘以系数1.2。
此外,屋面积雪的分布情况还与屋面的坡度、积雪分布情况等因素有关。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取值。
在确定雪荷载堆积系数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屋面的材料、坡度、积雪分布情况等。
一般来说,屋面的材料和坡度对雪荷载的分布影响较大,而积雪分布情况则会影响雪荷载的分布和大小。
因此,在确定雪荷载堆积系数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不同的屋面材料和坡度,雪荷载堆积系数的取值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坡度较小的屋面,雪荷载堆积系数可以取值范围为0.7~0.9;对于坡度较大的屋面,雪荷载堆积系数可以取值范围为0.5~0.7。
此外,如果屋面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设计,如防雪檐、挡雪板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雪荷载堆积系数进行取值。
总之,在确定雪荷载堆积系数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如果您对雪荷载堆积系数的取值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或气象专家进行评估和计算。
1-风雪荷载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风荷载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 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GB50009-2001 表7.2.1确定。 地面粗糙度: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 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 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B µ Z = 0.479Z 0.3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µ Z = 0.224Z 0.44
D µ Z = 0.08Z 0.60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风荷载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风荷载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
风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 风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它取决于其平面 形状、立面体型和宽高比,通常在迎风面上产生压力,在 侧面和背面产生吸力。
风荷载
风载荷是作用于幕墙上的一种主要直接作用,它垂 直作用于幕墙表面上。
风荷载标准值
对于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外 围护结构时,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wk = β gz µ s1µ z w0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μs1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 -基本风压。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01 (2006版)
雪荷载简介
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 ▪ 屋面雪压
压在建筑屋面上的雪压即屋面雪压。
屋面雪压的影响因素
a.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 风的漂积作用 对高低跨屋面、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的屋角附近区域 b.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的雪荷载随其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风的作用 使迎风面的部分积雪漂积到背风面一侧的屋面上,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荷载 雪的滑移作用(坡度>100的屋面) 可能形成一坡有雪另一坡完全滑落的不平衡雪荷载;使滑落的雪堆积在与坡屋面临接的较低屋面上
高大上的方法:
①基本雪压值应按《荷载规范》附录E规定的方法根据当年最大雪压 或雪深资料,按基本雪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
②当地没有雪压和雪深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雪压或长 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对比分析确定。
快速的确定方法: 通过《荷载规范》附录E.6.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4.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举例 条件:某建筑剖面如下图所示,屋面坡度∶α=30°,该地区基本雪压 为0.4KN/m2。
• 解答:根据规范7.2.1条,单跨双坡屋面仅当坡度在20°~30°范围时 ,可采用不均匀分布情况,查表7.2.1,μr=0.85, sk =1.25x0.85x0.4=0.425KN/m2 。
美一体育场屋顶被雪压塌 南京暴雪压垮菜场
Contents
I. 一、雪荷载概述及计算 II. 1.雪压、基本雪压及屋面雪
压 III. 2.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IV. 3.基本雪压s0的取值方法 V. 4.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的
取值 VI. 二、雪荷载的计算举例
一、雪荷载概述及计算
各地区的雪荷载
0.40
0.45
0.20
0.30
0.35
Ⅲ
南通市
5.3
0.30
0.45
0.50
0.15
0.25
0.30
Ⅲ
启东县吕泗
5.5
0.35
0.50
0.55
0.10
0.20
0.25
Ⅲ
常州市
4.9
0.25
0.40
0.45
0.20
0.35
0.40
Ⅲ
溧阳
7.2
0.25
0.40
0.45
0.30
0.50
0.55
Ⅲ
0.30
0.45
0.50
0.30
0.40
0.45
Ⅲ
泰州
6.6
0.25
0.40
0.45
0.25
0.35
0.40
Ⅲ
连云港
3.7
0.35
0.55
0.65
0.25
0.40
0.45
Ⅱ
盐城
3.6
0.25
0.45
0.55
0.20
0.35
0.40
Ⅲ
高邮
5.4
0.25
0.40
0.45
0.20
0.35
0.40
Ⅲ
东台市
4.3
0.45
0.50
0.25
0.35
0.40
Ⅱ
盱眙
34.5
0.25
0.35
0.40
0.20
0.30
0.35
Ⅱ
淮阴市
17.5
0.25
建筑荷载规范最新版
建筑荷载规范最新版建筑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建设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
而建筑荷载规范则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荷载规范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严格遵守规范,可以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最近,中国建筑工程规范编制组织发布了最新版的建筑荷载规范,本文将对新版规范进行简要介绍。
一、新版规范的制定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然而在建筑建设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等原因,一些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建筑工程规范编制组织定期更新相关规范,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标准化体系。
二、新版规范的主要内容1.风荷载规范:风荷载是建筑工程常见荷载类型之一。
新版规范对于地形复杂、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物、屋面构件等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加强了风荷载计算的严谨性。
2.雪荷载规范:雪荷载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荷载类型之一。
新版规范在雪荷载的计算分析中增加了对于地域因素的考虑,提高了规范的适用性。
3.地震荷载规范:中国位于地球板块交汇带上,地震频繁,因此地震荷载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新版规范对于地震荷载计算方法、地震动参数等做了更加详细和科学的说明。
三、新版规范的应用前景新版建筑荷载规范严格规定了建筑荷载的计算、分析、检验,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同时新版规范对于新型建筑、特殊建筑、高层建筑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建筑工程的需求。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新版建筑荷载规范将在各地应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规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规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广大建筑师、建筑工程师及决策者应牢记人民安全至上的责任感,切实履行规范中的要求,从源头上保障建筑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建筑荷载规范是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建筑工程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版规范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用性,符合新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荷载规范—雪荷载
7雪荷载7.1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7.1.1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Sk=μrSO式中:Sk一一雪荷载标准值kN/nr;μr一一屋面积雪分布系数;SO一一基本雪压kN/nr..7.1.2基本雪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雪压;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7.1.3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表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雪压值在本规范表E.5中没有给出时;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的方法;根据当地年最大雪压或雪深资料;按基本雪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当地没有雪压和雪深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雪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比照本规范附录E中附图E.6.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近似确定..7.1.4山区的雪荷载应通过实际调查后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邻近空旷平坦地面的雪荷载值乘以系数1.2采用..7.1.5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永久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I、E和皿的不同;分别取O.5、O.2和0;雪荷载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E.5或附图E.6.2的规定采用..7.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7.2.1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7.2.1采用..表7.2.1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注:1.第2项单跨双坡屋面仅当坡度α在20°至30°范围时;可采用不均匀分布情况;2.第4、5项只适用于坡度α不大于25°的一般工业厂房屋面;3.第7项双跨双坡或拱形层面;当α不大于25°或f/l不大于0.1时;只采用均匀分布情况;4.多跨屋面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参照第7项的规定采用..7.2.2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积雪的分布情况:1.屋面板和擦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2.屋架和拱壳应分别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和半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按最不利'情况采用;3.框架和柱可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情况采用..。
全国各地雪荷载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国各地雪荷载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概述在建筑和结构设计中,雪荷载是指由于积雪对建筑物或结构物施加的压力。
在寒冷地区,冬季的积雪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全国各地的雪荷载标准值,并探讨其差异性。
了解不同地区的雪荷载标准值的差异有助于合理设计建筑物和结构物,确保其能够承受当地的积雪负荷。
文章将首先介绍雪荷载标准值的意义,说明为什么对于建筑和结构设计来说,确定准确的雪荷载标准值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将通过比较全国各地的雪荷载标准值,探究其差异性,并分析可能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
最后,文章将总结影响雪荷载标准值的因素,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统一全国的雪荷载标准值,以确保建筑物和结构物在不同地区都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积雪的压力。
通过对全国各地的雪荷载标准值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为建筑和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确保建筑物和结构物在各种积雪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简要介绍。
具体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全国各地雪荷载标准值展开讨论,并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将通过概述全国各地雪荷载标准值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并简要介绍文章结构。
正文部分将重点阐述雪荷载标准值的意义以及全国各地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首先,将说明雪荷载标准值对建筑物和结构物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其次,将具体探讨全国各地在制定雪荷载标准值时的差异原因,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区特点、历史数据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对影响雪荷载标准值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将综述影响雪荷载标准值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对标准值制定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建议统一全国雪荷载标准值的必要性,并探讨统一标准值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在未来制定标准值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设计建筑物的时候所需要考虑的屋顶承受雪荷载的最大值,在设计和构建屋面结构时需要进行计算。
根据中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的规定,中国境内不同地区的屋面雪荷载标准值如下:
1. 雪区:0.5kPa至4.0kPa之间,取值为0.8kPa;
2. 寒冷地区:0.3kPa至
3.0kPa之间,取值为0.5kPa;
3. 春秋季多雨地区:0.05kPa至1.25kPa之间,取值为
0.25kPa;
4. 其他地区:无特别规定,则取值为0.15kPa。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运用中,设计人员还需按照当地的气象数据以及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以确保屋面结构能够承受预期的雪荷载。
同时,为了避免造成建筑物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屋面结构还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河南雪荷载标准值
河南雪荷载标准值河南省是我国大陆中部省份之一,地处南北交汇,气候多变,冬季降雪较常见。
在建造工程、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市政设施等方面,需要考虑雪荷载的影响。
那么,河南雪荷载标准值是多少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雪荷载。
雪荷载是指在结构物表面形成的雪阻力所对应的荷载。
在雪荷载作用下,结构物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影响。
在设计建筑、桥梁等结构物时,必须充分考虑雪荷载的因素。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GB5017-2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物的设计雪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确定。
河南省内不同地区的年最大积雪深度也因此存在差异,因此河南省的雪荷载标准值也不尽相同。
根据《GB5017-2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要求,河南省各地区的雪荷载标准值如下:1. 南阳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和焦作市:其中,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小于等于2.5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20kN/m²;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大于2.5米而小于等于4.0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25kN/m²;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大于4.0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30kN/m²。
2. 郑州市、新乡市、开封市、安阳市、许昌市、商丘市、洛阳市、焦作市、平顶山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其中,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小于等于1.5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20kN/m²;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大于1.5米而小于等于2.5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25kN/m²;当地年最大积雪深度大于2.5米的区域,雪荷载标准值为0.30kN/m²。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值适用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包括屋面、墙面、屋脊、顶棚结构等。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雪荷载与风荷载、自重荷载等的叠加效应。
河南省内不同地区的雪荷载标准值存在差异,但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荷载规范文档
荷载规范1. 引言荷载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桥梁、道路和其他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预期荷载而制定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荷载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荷载类型和相应的规范要求。
2. 荷载类型在工程设计中,常见的荷载类型包括:•死荷载:地基、结构本身的重量以及任何固定在结构上的设备、家具等的重量。
•活荷载:建筑物或结构设计使用阶段产生的可变荷载,如人员、家具、设备、雪、风等。
•风荷载:建筑物或结构在风作用下承受的压力和吸力。
•雪荷载:建筑物或结构表面上积累的雪的重量。
•地震荷载:由于地震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地震动力作用。
3. 荷载规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荷载规范,以确保工程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能够保持稳定。
以下为一些常见荷载规范要求的概述:3.1 死荷载规范要求死荷载是根据建筑物或结构本身的重量以及其他固定在结构上的设备、材料的重量来确定的。
设计师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各个构件的荷载系数,并计算得出总死荷载。
例如,美国的ASCE 7规范中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物和结构的死荷载系数,以及根据使用场景调整的荷载要求。
3.2 活荷载规范要求活荷载是指设计使用阶段产生的可变荷载,如人员、家具、设备、雪等。
活荷载的规范要求通常基于建筑物或结构的用途和预期使用人数。
例如,欧洲的EN 1991规范中规定了不同建筑物的设计活荷载,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等。
3.3 风荷载规范要求风荷载是指建筑物或结构受到风力作用产生的压力和吸力。
风荷载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风荷载计算方法、设计风速和结构的抗风能力。
例如,中国的《建筑抗风设防标准》(GB 50009)规定了不同地区和高度的建筑物的设计风速和抗风等级。
3.4 雪荷载规范要求雪荷载是指建筑物或结构表面上积累的雪的重量。
雪荷载的规范要求通常基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例如,美国的ASCE 7规范根据地理区域和雪的密度等级,规定了不同地区建筑物的设计雪荷载。
120厚混泥土屋面载荷标准
120厚混泥土屋面载荷标准
一、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不考虑其出现的概率,而作为一个固定值进行荷载计算。
一般来说,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决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环境条件。
在普通情况下,120厚混泥土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
0.5kN/m2。
二、雪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是屋面上的主要外部荷载之一,其大小取决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雪的类型。
根据中国建筑荷载规范,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雪荷载标准值通常采用0.35kN/m2。
然而,在某些特定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高寒地区,雪荷载标准值可能会更高。
三、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是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气动力,其大小取决于建筑物所在地的风速、风向和建筑物的高度等因素。
根据中国建筑荷载规范,对于120厚混泥土屋面,风荷载标准值通常采用0.35kN/m2。
然而,在沿海地区和高风速地区,风荷载标准值可能会更高。
四、温度作用标准值
温度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屋面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
对于120厚混泥土屋面,温度作用标准值通常采用以下数值:升温为30℃,降温为-15℃。
这些数值反映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变化范围。
五、其他作用标准值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荷载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可能会对120厚混泥土屋面产生影响。
例如,地震作用、人流量等。
这些作用的标准值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各地区的雪荷载
镇江
26.5 0.30 0.40 0.45 0.25 0.35 0.40 Ⅲ
无锡
6.7 0.30 0.45 0.50 0.30 0.40 0.45 Ⅲ
泰州
6.6 0.25 0.40 0.45 0.25 0.35 0.40 Ⅲ
连云港 3.7 0.35 0.55 0.65 0.25 0.40 0.45 Ⅱ
12
Ⅲ
常州市
4.9
0.35
18
Ⅲ
溧阳
7.2
0.50
28
Ⅲ
吴县东山
17.5
0.40
22
Ⅲ
注:估算积雪厚度值为根据50年一遇雪压值,假设积雪平均密度为150 -200kg/m3估算所得,仅作参考。
银行卡 /rdzt/281009.html hyeyybccb29993
赣榆
2.1 0.30 0.45 0.50 0.25 0.35 0.40 Ⅱ
盱眙
34.5 0.25 0.35 0.40 0.20 0.30 0.35 Ⅱ
淮阴市 17.5 0.25 0.40 0.45 0.25 0.40 0.45 Ⅱ
射阳
2.0 0.30 0.40 0.45 0.15 0.20 0.25 Ⅲ
盐城
3.6 0.25 0.45 0.55 0.20 0.35 0.40 Ⅲ
高邮
5.4 0.25 0.40 0.45 0.20 0.35 0.40 Ⅲ
东台市 4.3 0.30 0.40 0.45 0.20 0.30 0.35 Ⅲ
南通市 5.3 0.30 0.45 0.50 0.15 0.25 0.30 Ⅲ
启东县吕 5.5 0.35 0.50 0.55 0.10 0.20 0.25 Ⅲ
雪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标准值雪荷载标准值是指建筑结构在雪负荷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合理确定雪荷载标准值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雪荷载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标准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雪荷载是指积雪在建筑物屋顶和其他水平构件上的压力。
它是由雪的重量和密度决定的,通常以kN/m²(千牛/平方米)或psf(磅力/平方英尺)为单位。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历史降雪数据来合理估算雪荷载的标准值。
其次,计算雪荷载标准值的方法主要有简化方法和概率方法两种。
简化方法是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重量来估算雪荷载的标准值,适用于简单的建筑结构。
而概率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和概率理论来确定雪荷载的标准值,适用于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范围的地区。
影响雪荷载标准值的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形状、高度、坡度、屋面材料、附加荷载等。
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地理位置会导致雪荷载标准值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计算出的雪荷载标准值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建筑规范和标准来规定雪荷载的计算和设计要求。
在北美地区,美国建筑规范ASCE7和加拿大建筑规范CSA S16分别对雪荷载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值进行了详细规定。
而在欧洲地区,欧洲标准EN 1991-1-3也对雪荷载的计算和设计提出了相应要求。
综上所述,雪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合理计算和确定雪荷载标准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需要遵循相应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在雪负荷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是指用于规定建筑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的设计标准。
通过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的荷载,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荷载超限导致结构倒塌或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1.地震荷载规范: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力。
地震荷载规范分为设计地震作用和基础地震作用两部分。
设计地震作用是指根据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烈度,根据结构设计要求计算得出的。
基础地震作用是指将建筑物直接地震作用传递到地基的力。
地震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结构分类和设计地震烈度等级来确定。
2.风荷载规范: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静力和动力。
风荷载规范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物高度等因素来确定荷载,一般分为静力风荷载和动力风荷载。
静力风荷载是指风对于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根据建筑物表面积和风压系数来计算。
动力风荷载是指风对于建筑物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的力,通常根据建筑形状、高度和风速等因素来计算。
3.活荷载规范:活荷载是指非永久性的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设备、家具、雪、水和垃圾等。
活荷载规范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场所来确定,例如住宅、商业建筑、办公室和工业厂房等。
活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建筑的使用面积、人员密度和物品重量等因素来计算。
4.雪荷载规范:雪荷载是指建筑物表面受到的雪的重力。
雪荷载规范通常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物形状来确定,一般分为均匀分布荷载和非均匀分布荷载。
均匀分布荷载是指建筑物表面被均匀覆盖的雪的重力,根据地理位置和设计积雪深度来计算。
非均匀分布荷载是指局部积雪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通常根据建筑物形状和高度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合理确定荷载,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各种荷载下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雪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标准值雪荷载标准值是指在设计和建设雪区工程时所用到的雪荷载限值。
雪荷载是指雪对建筑物或结构物施加的负荷,能够影响建筑物或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的设计准则和规范,不同地区的雪荷载标准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国内常用的《建筑结构荷载标准》为参考,介绍雪荷载标准值的相关内容。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是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所依据的重要技术规范。
根据该规范,建筑物的雪荷载限值应根据建筑物所属地区的气象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建筑物的特殊性质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条件下的雪荷载标准值参考:1. 一般地区的低层建筑物:按照《建筑结构荷载标准》规定,在我国低海拔地区的低层建筑物,雪荷载标准值通常为1.0kN/m²。
这是指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物在顶部水平面上受到的雪的等值均布荷载。
2. 中等地区的低层建筑物:在中等地区的低层建筑物设计中,雪荷载标准值通常为1.5kN/m²。
这是因为中等地区在一般情况下,会受到比低地区更多的降雪影响,因此需要增加雪荷载的考虑。
3. 高寒地区的低层建筑物:在高寒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中,雪荷载标准值会更高。
例如,在高海拔的区域,如西藏等地,雪荷载标准值通常为2.0kN/m²。
这是因为高寒地区的积雪量较大,对建筑物的荷载产生更大的影响。
除了以上常见条件下的雪荷载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大风引起的飘雪、外力等特殊因素。
若是特殊工程,还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特殊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雪荷载标准值是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参考值,设计人员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同时,还应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和预测结果,及时修订和更新雪荷载标准值,以保证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雪荷载标准值作为设计和建设雪区工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海拔高度和建筑物特性进行确定。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雪荷载
7.1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7.1.1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Sk=μrSO
式中:Sk一一雪荷载标准值(kN/nr);
μr一一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O一一基本雪压(kN/nr)。
7.1.2基本雪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雪压;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
7.1.3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表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雪压值在本规范表E.5中没有给出时,基本雪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的方法,根据当地年最大雪压或雪深资料,按基本雪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
当地没有雪压和雪深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雪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比照本规范附录E中附图E.6.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7.1.4山区的雪荷载应通过实际调查后确定。
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邻近空旷平坦地面的雪荷载值乘以系数1.2采用。
7.1.5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永久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I、E和皿的不同,分别取O.5、O.2和0;雪荷载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E.5或附图E.6.2的规定采用。
7.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7.2.1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7.2.1采用。
表7.2.1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注:1.第2项单跨双坡屋面仅当坡度α在20°至30°范围时,可采用不均匀分布情况;
2.第4、5项只适用于坡度α不大于25°的一般工业厂房屋面;
3.第7项双跨双坡或拱形层面,当α不大于25°或f/l不大于0.1时,只采用均匀分布情况;
4.多跨屋面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参照第7项的规定采用。
7.2.2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积雪的分布情况:
1.屋面板和擦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
2.屋架和拱壳应分别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
和半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按最不利'情况采用;
3.框架和柱可按全跨积雪的均匀分布情况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