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背诵口诀(全)

(十)德育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口诀: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
(11)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口诀: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七)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口诀: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八)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口诀:双孔(孔子、孔德)特(赫尔巴特)干(涂尔干)涩(斯宾塞)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四个转向。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二独一发。
(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高频考点背诵口诀(全)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
6.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例题解析1. 小王在大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毕业后,任教于某市一重点中学。
刚上班,他总是觉得自己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方法先进,吃老本足够,背不背课无所谓。
前两学年还勉强适应教学要求,可是后来发现学生传授知识时越来越吃力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于是整天苦闷彷徨,垂头丧气。
小王没有做到()A. 教书育人B. 关爱学生C. 终身学习D. 爱国守法2. 李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了“青蒿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屠呦呦踏实做事、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优]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备考知识大全
![[优]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备考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371520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6.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备考知识大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以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
1. 教育观: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 教学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个体,需要尊重和关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4.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
5. 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6. 教育管理与组织: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7. 教育伦理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公平、教育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践行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责任感。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点必背的知识点:一、教育理论1.21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2.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3.教育的特点和分类4.教育的目标与要求5.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3.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5.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三、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内容3.教育行政管理法规相关内容4.学校办学法规相关内容5.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内容四、教育心理学1.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心理机制2.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点3.学生心理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4.学生成绩评价和激励的心理原则5.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五、教育与发展1.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2.全面质量教育的内涵和要求3.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4.新课程的背景和目标5.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挑战六、教师专业素养1.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师德建设3.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4.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5.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和教育创新能力七、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1.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教育评价的种类和方法3.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4.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的主要内容,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再到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考生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来备考,并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政策动向,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与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拥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1. 知识与学科素养小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他们还应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 教学能力与方法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
他们需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师德师风与学生关系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基本素质与职业操守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善于团队合作,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保持职业操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5. 自我发展与创新精神小学教师应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三、培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1. 加强自身学习小学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进修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与论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2. 参与教研活动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与教材设计。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3. 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常考知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及文化素养模块涉及的知识大多为简易常识。
对于这些模块的知识,建议大家熟记在心。
以下为大家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涉及的简易常识。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3. 诉讼就是打官司。
仲裁是指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仲裁主要针对劳动争议。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具有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 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
6. 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7.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 年,秦朝灭亡。
8.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其中,唯一没有正史记载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10. 中国历史上三大皇室争权内乱: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1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3. “连中三元”是指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唐代的崔元翰。
14.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51. “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小学教资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下面是对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1.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了解教育目标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课程与教学-了解课程的概念、要素和特点。
-了解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必备的教学能力。
4.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育-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和实施策略。
5.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了解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合作模式。
-了解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6.评价与奖惩-了解评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奖惩的原则和方法。
7.美育与身心健康教育-了解美育的内涵和目标。
-了解身心健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8.科学素养与实验教学-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和要点。
9.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0.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11.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1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了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
13.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了解创新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步骤。
14.社会公德与道德教育-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了解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
以上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关于“教师观” 的说明:了解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以下是有关教师观的知识归纳:一、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开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④学生的开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开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⑤⑥4.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
谈不出体会。
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
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
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翻开思路。
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
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
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
”“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一一谦虚、正直。
”“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
”“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
”“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 给予人的却很多一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
”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
本篇笔记旨在帮助准备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复和掌握《综合素质》这一部分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该章节的关键内容:
1. 教师的道德素养:
-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沟通和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2. 教师的教育理念:
-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 教师要发展和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3.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 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 教师应掌握教学技能,善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研究秩序。
4. 教师的综合素质:
-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班级活动。
-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 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这些是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一章的重点内容。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上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以上为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字数:218)。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学素养知识归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学素养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天文历法.《尚书》记载日食(人类最早记录)。
1.战国时期,石申《甘石星经》绘制人类第一张星象表。
2.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黑子记录是公元前28年我国汉朝人所观测到的。
《汉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3.东汉张衡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
4.唐朝僧一行制定《大衍历》,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进行测量。
5.元朝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三)数学成就.东汉《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最重要的一种。
1.南朝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2.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是现存文献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著作。
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
(四)建筑学成就.战国时的鲁班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被后世奉为祖师。
1.长城修筑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烽火戏诸侯源于此),秦修筑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为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2.赵州桥由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五)医学成就.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被誉为“脉学之宗",提出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1.华佗,东汉末年名医,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2.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发明了饺子,著有《伤寒杂病论》。
(六)农业手工业成就.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业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最早的著作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从事教师职业是一项光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是成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必经之路。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综合素质》这一部分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的必备内容。
首先,考生需要掌握的是教师道德与教育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德师风,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老师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敬业、爱生、诚信等,同时要具备崇尚科学、民主、文明的精神。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与学生相处中,教师需要善于关心和体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考生还需理解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教师职业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考试中对于学科知识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考生需要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充分才能应对考试。
同时,教育教学能力也是评价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考生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等教学技能。
最后,综合素质考试还将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考核。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全面发展,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到德才兼备。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是对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考核,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做到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希望考生们通过认真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一个学生在学业、品德、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1. 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未来社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 促进个体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全面发展个体的个性、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法1. 设计多元化的研究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多元能力。
2. 开展综合活动和课程:学校可以组织综合素质拓展班、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综合素质的方法1. 多角度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方面。
2. 个性化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特长。
3. 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六、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评价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巧记两依两全三重)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巧记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3.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4.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全体)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全面)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主动和民主平的师生关系)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教育形式)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内涵)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自我意识性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③学生是完整性的人④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因材施教)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正确——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善诱错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阶段性:正确——最近发展区错误——一刀切,一锅煮不平衡性:正确——把握“关键期”个体差异性:正确——因材施教“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互补性:正确——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巧记两独一发)第三节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第三章教师观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角色发展1.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巧记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成群)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观=角色观+行为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角色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行为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教育同伴互助入职培训师徒结对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③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④任务关注⑤自我更新关注二、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重要考点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1)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2)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重要考点9:逻辑推理能力题
考查形式:选择题(每年两道)
记忆内容: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重要考点10: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2)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